第一篇:支部+协会”简报3
简报
第一期
美姑县牛牛坝乡党委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乡党委书记曲比子局深入各村 检查“支部+协会”禁毒新模式组建工作
10月20日至10月23日,在乡党委书记曲比子局的带领下,我乡党委领导深入四比齐、牛牛坝、腾地、阿波觉等9个村,对“支部+协会”禁毒新模式组建工作进行检查。曲比子局一行通过走访各村党支干部、村组干部及群众亲切交流,他指出“支部+协会”的社禁毒工作模式是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各村(社区)统一成立一个民间禁毒协会,以协会方式加强对社区禁毒工作的管理。协会的主体是村干部,党员群众、村小组长、村民中的禁毒积极分子、村里有威望的长者、吸毒人员家属。从而形成了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协会为载体,党员干部为骨干,人民群众为依托,以防毒、拒毒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家庭,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毒品,广泛开展禁毒和社会帮助等活动的一种新模式。
曲比子局还指出,力推行“支部+协会”禁毒工作模式,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整合基层禁毒工作力量,推动禁毒人民战争的深入开展;有利于较为准确地搞清楚辖区吸毒人群的底数,掌握毒情形势: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基层禁毒工作的领导,夯实禁毒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严格防治毒品机制,开创齐抓共管、综合治毒的禁毒斗争工作格局,不断打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防范减少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和谐安宁的治安环境,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新局面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因此牛牛坝乡党委必须将全面推行“支部+协会”的禁毒管理模式作为禁毒工作的重点来抓。并不断向农村平安创建、防邪等工作开展,创建“平安牛牛坝乡”。
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
美姑县牛牛坝乡党委2011年10月23日
第二篇:支部简报
XX社高度重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XX社新一届班子自去年4月成立以来,为了增强社内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筹划建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党、政、工共同引导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XX社因多方面的原因,自建社以来就未建立党支部。新班子自上任后把建立党支部纳入了议事日程,通过负责人杜韬的大力支持和多次督导,通过XX、XX等共产党员的长时间筹备和不懈努力,2007年4月20日经XX县直属工委批准,成立了XX城市信用社党支部,XX任书记,XX、XX任委员。党支部成立后,着手发展新党员,把一批热爱共产党、思想先进、工作积极肯干、作风正派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共产党内来,以充实党支部的后备力量,更加凸现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在每次职工大会上都把“学习党的理论”作为必学内容纳入会议学习内容,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到“张爱萍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使每个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心灵得到洗礼和升华。通过党支部的帮助和培养以及积极分子个人的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成熟,积极分子中进步最快的XX同志于2007年9月24日经中共宣汉县委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夙愿。
宣汉社自建立党支部以来,员工凝聚力增强,正气上升,政令畅通,广大青年员工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2008年9月29日
第三篇:“支部+协会”材料
“支部+协会”带活一盘棋
近年来,共青团应县委员会在县委、上级团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围绕县委战略部署,以实施团建六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投身创业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在文化育人、成才建功、组织建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青年91649名,团员19886名,基层团委24个,团总支39个,团支部592个,基本形成了有青年的地方有团员,有团员的地方有组织,有组织的地方有活动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应县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开创了共青团工作的崭新局面。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农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群众自发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合作规模小、经营能力弱、组织不严密、管理不规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经济结构迅速多元发展并对我县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着愈益深刻影响的条件下,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共青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扩大团的工作在新经济组织中青年的覆盖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共青团提出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共青团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更好地教育、引导和服务青年,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为此,应县团委借鉴县委党建成功经验,在部分乡村探索性地试行了“支部+协会”团建新模式。2007年,团县委在客观评估、科学总结基层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这一模式。
一、“支部+协会”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运而生 应县是朔州市唯一的无煤县和典型的农业大县,辖12个乡镇、321个行政村、20万农业人口。共有12个乡镇团委,298个农村团支部,4630名农民团员。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40元。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专业协会468个,覆盖了76%的行政村,其中青年牵头建立的328个,协会会员达到1.3万人,其中青年7800人。应县的“支部+协会”模式是以支部为核心,以农户和基地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协会为纽带,以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乡村为目标,适应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进行的有益探索与创新。
——“支部+协会”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乡村两级团组织审时度势、科学定位,把“支部+协会”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团建工作的兴奋点,作为加强和改善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提高了共青团对农村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支部+协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近年来,全县通过改革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初步形成了粮食、蔬菜、奶牛、林果、牧草五大基地,成为全省的商品粮、肉牛育肥、奶牛养殖、畜禽生产、牧草种植基地县。特别是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万亩左右,建有晋北最大的南河种蔬菜交易市场,蔬菜远销全国26个省、市、区。尽管如此,在广大农村仍然凸现出组织化程度弱、生产盲目性大、市场占有率低、产品效益差等“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纳入市场体系,使一家一户的农副产品纳入产业链条,真正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格局。应县探索推行的 “支部+协会”基层团建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生产方式的弊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支部+协会”是专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起步之初,自发性的农村专业协会往往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影响到农村稳定。基于此,部分农村基层团组织积极应对,主动介入,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引导和指导,为农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逐步形成了“支部+协会”这一互利双赢的鲜活机制。“支部+协会”的工作模式,顺应了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要求,实现了团支部组织、宣传、发动青年群众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经济优势有机融合,实现了团管协会与群众“自办、自管、自受益”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农村专业协会的健康发展。
二、“支部+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实践
应县的“支部+协会”模式,不仅是基层团建形式上的创新,而且赋予了基层团建新的内涵,实现了农村团的先进性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共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
——支部领办型,在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建立协会,培育主导产业。团组织瞄准群众愿望强烈、市场前景看好、发展潜力强劲的产业建协会。团支部书记任协会会长,团支部成员与协会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和引导青年群众摒弃传统思维定势,更新生产经营理念,万众一心培育主导产业。金城镇龙泉村共有720户,2800口人,7200亩耕地,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村。一直沿袭着“玉米、葵花、小杂粮”老三样的种植结构,200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800元。2004年,村团支部着力培育萝卜这一主导产业,以团支部牵头,成立了胡萝卜产销协会,并挤出资金,全力支持协会大搞萝卜产业化开发,形成了规模经营。今年,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发展脱水萝卜加工企业9家,产业收入达到1500万元,户均2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胡萝卜种植业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团支部又因势利导,细化行业分工,适时成立了农技试验推广分会、经纪人分会、水利水保分会、胡萝卜预处理分会,吸收会员418名。
——支部引导型,在优势产业上建立协会,做大做强品
牌产业。在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乡村,围绕业已形成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格局建立专业协会。南河种镇是闻名三晋的蔬菜专业镇。为了做大做强蔬菜这一优势产业,以镇团委牵头,跨村建设蔬菜专业协会、蔬菜经纪人协会,同步建立团支部;各村建立分会,设立团小组。通过支部引导,协会服务,形成基地、市场、农户产销一条龙,协会、外商、菜农利益一体化,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连年保持在4万亩以上,年销蔬菜2亿多斤,成为全国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青椒、土豆、架豆、胡萝卜四个菜种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产品认证,远销全国二十六个省市,并打入了北京、上海等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的地区。
——支部介入型,在产业链条上建立协会,提高产业化水平。金城镇庆丰青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六里庄村青年农民阎存达牵头于2007年组建,按照“大户牵头,支部介入;以牛入股,以奶计息;随行就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年终分红;信息化管理,程序化服务”模式运行的高标准人畜分离奶牛养殖小区。小区建筑面积6320平方米,其中牛舍4680平方米,挤奶厅560平方米,办公、培训、医疗、配种等设施45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630平方米,入区奶牛600头,总投资420.52万元。庆丰青年奶牛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团县委适时聚集合作社团员青年、畜牧局配驻团员青年,采取“团支部介入、团员渗透”的形式组建团支部。团支部成立后,依据合作社的生产布局,在奶牛养殖、饲料配方、畜牧免疫、产品监察、鲜奶销售等关键环节上,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活力优势,努力做到产业延伸到哪里,团组织就活动哪里,取得了明显效果。做到了把团员干部推向专业协会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团员干部在协会中挑大梁。开展了“双向培养”,在推进合作社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积极开展“双向培养”,即,把团员培养成为协会骨干,把符合入团条件的协会会员培养成团员。推进了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年团员文化素质高、开拓创新能力强的特点,主动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指导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会员提供无偿服务。截至目前,合作社团支部的每名团员都掌握了1-2门适用技术,有1名优秀团员被推荐加入了党组织,有2名符合入团条件的合作社成员被确定为发展对象,8名青年会员成为合作社关键岗位的业务能手。
——支部服务型,在青年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导致了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难,影响了农村产业化进程。为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村团支部转移工作重心,站到服务群众的前沿,通过建立协会,为农民提供最需要、最及时、最有效的服务。大临河乡圣水塘村有着悠久的养殖传统,早在七、八十年代,该村作为试点,率先推广过鲁西黄牛、小尾寒羊等新优畜种。前些年,奶价看涨,行情见好,群众养殖奶牛积极性很高,但由于部分村民识别能力较差,购回一些“焗油牛”、劣种牛,给群众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2003年,村团支部抓住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园区的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养殖户成立了奶牛协会,并以协会的名义与平遥、忻州、太原等市县的良种基地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为群众统一引进优质种牛96头,同时与信用社协调,为奶农解决专项贷款80万元,使全村的奶牛养殖业得到健康发展。目前,全村奶牛养殖数量达到319头,户均3头,成为全县闻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村。
三、“支部+协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丰硕成果
实践证明,应县推行的“支部加协会”的团建工作模式,是深化农村团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探索农村团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对接共振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农村团建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已经彰显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是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支部+协会”这一创新模式,把单打独斗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农副产品纳入产业链条,具备了一定的集团效应和相对的竞争优势,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临河乡罗庄村共青团员、科技推广协会会员杨泰,2004年利用3亩耕地进行覆膜马铃薯种植试验,取得提前半月上市、单产增加1000斤、每亩增收400元的好成绩。乡村科技推广协会、蔬菜种植协会聘请杨泰为技术指导员,常年义务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辐射带动全乡推广覆膜马铃薯1万亩,产品因“个大、体形圆、芽口浅”深受外地客商青睐,畅销华东、华南、华北地区。南河种镇门寨村团支部书记王强自2000年以来,带头引导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土豆种植,建设了交易市场。2005年,又联合4名支部成员,带头发起组建了土豆种植协会,实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预订销售运作模式,吸收会员212户,全村种植土豆20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2500多元。
各级农村专业协会成立以来,秉承农村团员“科教工程”的传统和优势,以乡镇团校为主阵地,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通过面对面教学、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手段,加强科技培训,交流致富信息,试验新优品种,推广高新技术,提高了农科技术的转化效率和质量。近两年来,全县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科技推广、市场营销4种类型的协会共举办各个层次的培训班1032期,受训人员近3.6万人(次),试验、示范、推广各种新品种、新技术89项,培养“科教工程”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109个,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965名,辐射带动90%以上的农户发家致富,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达到70%。
三是提高了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团组织的指导和服务下,广大农村专业协会依据《章程》,为农民提供农资采购、品种选调、技术培训、资金扶持、信息咨询和流通销售等服务。金城镇龙泉村胡萝卜产销协会成立以来,分批组织会员远赴河北围场县实地参观学习胡萝卜覆膜种植技术,与北京宇治通公司建立长期诚信协作关系,并买断了“红映2号”和“日本新黑田”两个名优新品种在山西的推广权、经销权。2006年初,协会在县电视台播发广告,对会员全年所用农资公开招标,以全县最低的价格、最优的质量团购回种子、化肥、地膜、农药等590吨,方便了群众,服务了农业生产。
四是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支部+协会”既为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干部提供了服务群众的平台、发挥作用的舞台,使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团干部由出谋划策变为引导服务,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站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沿,带领青年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握住了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动权,提高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四篇:协会简报
青坨营镇计划生育协会信息简表
我镇坚持“核、整、改”相结合做好基层协会评估认定工作
去年以来,我镇按照省计生协会基层协会评估认定14条标准要求,坚持“核、整、改”相结合全面开展基层协会评估认定工作,其做法受到了省计生协评估认定小组的充分肯定。
一是全面核实在册会员。各基层计生协会积极争取领导重视,重新明确会员,并进行登记造册。以热心参与协会工作和具有奉献精神为原则,重新明确了基层协会会员,剔除了一部分以前从不参加活动的“名册会员”,发展了一部分新的会员,进一步增强基层协会的活力。同时对重新明确的会员发放一本新《会员证》,并重新履行入会手续,增强广大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有条件的基层协会还召开会员大会,组织会员宣传学习协会《章程》。
二是整建划分会员小组。各基层协会对会员小组进行重新划分,按照有利于就近联系和便于活动的原则,设置会员小组。同时,重新选举会员小组长,把热心协会工作,又有一定活动能力,且各方面素质比较好的会员选举为会员小组长,各乡镇计生协会对新当选的会员小组长进行培训学习,以进一步规范会员小组服务活动内容。
三是改进会员活动之家。在会员之家配备必要的设备,建立会员活动场所,会员之家各种会议、学习、活动制度和争创星级会员小组做到规范上墙,进行硬件整改和软件完善。基层计生协会建设做到了“底数清、制度全、活动频、合力强”,基层协会作用进一步发挥,人口计生基层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青坨营镇发挥协会作用推进人口计生村居民自治
青坨营镇把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作为加强基层协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完善制度、民主协商、利益导向,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人口计生民主管理,发挥了基层协会重要作用.一是不断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村(居)自治章程,并经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建立计划生育民主议事制度,运用制度规范村(居)民自治工作。建立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制度,将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执行情况及有关政策、法规、生育处法等情况公布于众。
二是加强民主议事。村(居)计生协会每年召开两次民主恳谈会,代表们对社区领导班子和社区干部计生工作进行了民主测评,评议社区(村)两套班子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满意程度。每年专题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进行审核,对社会抚养费征收对象、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名单上墙公布,并参与制定村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
三家镇计生协会通过参加计生工作决策会议和参与计生各项工作,较好地发挥参谋助手和民主监督作用,通过村(居)自治这一载体,逐步摸索出“两委负总责,协会作骨干,群众当主人”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机制。青坨营镇计生协会实行网格化管理
目前,青坨营镇计生协会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充分发挥网格组成员的作用,把万宝全书发放到社区每一户居民家中,保证社区每一户家庭在春节前都能拿到该书。同时,三家镇计生协会开创性的在每本书本的扉页上,盖上了一个刻有计生网组成员名字、联系方式的章印,在看书的同时,让居民能一目了然的看到社区计生网组服务成员,方便居民遇见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计生网组成员、第一时间找到计生网组成员,使计生网组成员可以第一时间送服务上门。
青坨营镇计生协会利用妇女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为了增添节日气氛,增强会员们的凝聚力,三家镇计生协紧紧围绕“光荣百年 东海巾帼”的主题,在全镇范围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3月8日下午,各级计生协女性会员参加了夹玻璃球、踢毽子、飞镖、保龄球、套桩、投篮、剪纸等内容的比赛,活动中会员们神采飞扬,整个尽山广场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尽情地庆祝和分享着节日的快乐。同时,三家镇计生协为参加活动的妇女准备了精美的纪念品,受到了广大妇女的欢迎。此次活动,大大地丰富了农村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该镇计生协女会员过了一个温馨、祥和、愉快的“三八”妇女节。青坨营镇计生协会开展送医送药活动
近日,青坨营镇计生协干部协助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送医。医生们免费给年老求医难的居民注射了HINI甲感预防针,进行了B超心电图检查和量血压等,并对高血压患者建立了专门档案,同时还发放了价值5000余元的药品。此次送医、送药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镇计生协会召开理事会议
4月2日,镇计生协会召开理事会议。会议审议和通过了专职秘书长郭会东所作的协会工作报告,对镇计生协会上一年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会议认为:去年全市计划生育协会以入群团序列为契机,以协会“项目、活动”创新为载体,动员组织各级会员积极参与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协会基层群众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得到了更多家庭拥护和支持,各级计生协会为构建和谐计生、民生计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指出:当前计划生育协会建设正处于重要时期,理事成员要加强联系与沟通,继续关心和支持计生协会工作;要充分发挥理事办实事积极性,合理安排好今年实事项目,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最大支持;要结合部门特点,全力宣传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生育对象服务和关怀,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生育观念,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我镇精心部署“5.29会员日”活动
今年5月29日是中国计生协成立30周年纪念日,镇计生协会根据上级计生协会通知要求,以“维权让社会更和谐”为活动主题,以宣传便民服务为主要内容,对全市“5.29会员活动日”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
一是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在各级协会组织中建立计划生育维权志愿者工作队伍,制作并发放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卡,开展计划生育维权情况调查。尤其对群众合理的诉求和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包括来信来访问题,计划生育维权组织将重点予以落实和解决。
二是开展“计划生育维权行动”宣传服务活动。举办人口计生外来育龄群众专题讲座,重点宣传和教育流动人口计生权利义务、现代生育理念、家庭伦理道德等知识,转变流动人口生育观念,提高维权意识,维护流动人口计生基本权益。各级计生协会针对民工子女生活、学习环境等相对较差的现状,在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学校、社区等,开展对民工子女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和女孩的“生育关怀”活动,在倡导“知识改变命运,少生促进快富”理念的同时,维护民工子女的良好受教育权利。
三是推进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结合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将集体利益分红和宅基地审批等法定优惠政策纳入村规民约,并根据村具体情况制定更多计生优先优惠措施,让计生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完善计生奖励扶助制度,将城镇计生家庭纳入奖励扶助制度的范围,切实维护城镇计生家庭的计生权益。同时,围绕“生育关怀”品牌,开展生育关怀-“微笑行动”和生育关怀-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科普教育等活动,丰富会员日活动内容,关心关怀生育对象。
青坨营镇计生协会深入开展“五关怀”活动
青坨营镇计生协大力开展“生育关怀”活动,通过“五关怀”加大生育关怀力度。
一是关怀计生困难家庭。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协会理事与困难独生子女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签订17份帮扶协议书,对计生困难家庭随时给予生活补助,帮助就业,解决其家庭困难。
二是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开设健康门诊、课堂培训,每周开设“生育健康、优生两免”咨询门诊,聘请专家为育龄群众讲解健康知识,同时在镇有线电视播放“关爱生命,关注健康,优生两免”知识内容。
三是关怀独生子女。各级计生协领导关心独生子女户,每年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有条件的村、经济合作社计生协会在村规民约中设有独生子女优惠政策,对考上本科、重点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金。
四是关怀新婚孕妇优生健康。实行亲情工程,镇计生服务站每年为新婚孕妇发放营养素300多盒,优生检测券300多张,还深入做好新婚夫妇免费婚前检查,把“优生两免”政策以及预防出生缺陷干扰工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社会造福,为人民造福。
五是关怀基层计生工作者。走访慰问“五老”会员和计生服务员,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镇政府对工作完成较好的村计生服务员一年二次进行工作评比,并按等级发放工作考核奖,使计生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工作,促进了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青坨营镇召开村级协会秘书长业务培训会
9月9日,三家镇计生协会举办协会秘书长业务培训,来自各村(居)计生协会秘书长及协会工作人员参加了业务培训。会上,各村(居)协会秘书长就上年协会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作了交流,组织学习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科学发展规划纲要》和少生快富项目文本制作、协会信息写作等业务知识。卢本进在部署今年计生协会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继续抓好逐级培训,巩固“会员之家”阵地;要精心组织“5.29”会员活动日活动,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向纵深发展;要抓好特色协会建设和少生快富项目管理,凸显协会群团作用;要整合协会服务资源,完善创新理事办实事机制;要把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和维权列入重点工作,健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新机制。
调查摸底 掌握实情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青坨营镇计生协会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协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协会参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要求各村(居)计生协一要把社区、企业、流动人口协会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协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并根据本地工作实际,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对所辖社区、企业和流动人口集中地进行一次摸底调查,一定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登记造册,未建协会组织的要说明主要原因,切实将此项工作抓出实效。二要注重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城市社区、企业、流动人口协会建设的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以提升全地区计生协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第五篇:花卉苗木协会支部(定稿)
绿色产业党旗红
——芦溪县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党支部党建工作汇报
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成立于2003年3月,协会下属4家花木公司、大型花木基地16个,有会员356人、花木种植大户105户。协会党支部成立于2007年12月,现有党员23人。支部成立以来,按照“强组织、兴产业、求发展、带民富”的工作思路,引领全镇花卉苗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1、创新设置模式,建立协会支部,提升协会凝聚力
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成立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宣风镇花木产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没有党组织的领导,缺乏主心骨,协会显得比较松散,无法拧成一股绳,难以完全适应花木产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宣风镇党委从提高花卉苗木产业化、市场化经营水平和适应基层党组织建设新任务、新要求的角度考虑,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立了宣风镇花卉苗木协会党支部,安排专门的办公场所,同时积极协调各村支部与党员的关系,把志愿加入协会党支部的党员关系转入协会支部,并选出了以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华爱国工程优秀企业家”、江西福义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福义同志为书记的强有力的支部班子。协会支部成立以后,依托“协会+公司+基地,支部+党员+农户”六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模式,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确保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协会的凝聚力明显增强,通过支部领导、协会带动,促进支部和协会的共同发展。
2、立足产业发展,开展支部活动,提升支部战斗力
协会党支部从产业自身特点入手,有效破解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模式与党组织传统的活动方式出现的矛盾,找准工作切入点,建立了“三个一”活动机制,即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党内活动(召开党员大会或上党课);每季度组织一次花木技术培训班或市场经济形势分析会;每年组织一次党员和种植大户外出考察。自支部成立以来,聘请省、市、县专家授课15期,利用镇党校、党员电教室等平台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组织协会中的党员和部分种植大户先后多次到江苏宿迁、湖南浏阳等地考察学习,为花木产业的健康发展攒足了后劲。协会党支部还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将协会与农户有效连接起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主要有:考虑到有些种植户扩大生产规模缺乏资金,建议下属公司为会员贷款提供担保;聘请相关专家担当技术指导顾问,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协会下属公司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合同,并按保护价收购产品,消除广大农户的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热情。在去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党组织就通过咨询专家后,及时制定防冻措施,组织党员服务队进行巡回指导,使全镇花木产业损失降到了最低。
3、强化设岗定责,落实帮扶措施,提升党员带动力
支部采取多种举措,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强化设岗定责。根据实际,设立了组织宣传、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品监督等岗位,并明确了岗位的具体职责,根据党员的特长,采取
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岗位。党员黄贤木认领了技术服务岗位后,潜心研究花木载培技术,其研究的红枫嫁接技术在协会内部和周边地区获得推广。二是建设示范基地。为使得党员骨干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支部建立党员示范基地12个,让党员带头试用新技术、试种新品种,现场示范指导会员花木栽培,仅2008年就引进了老人槐、加拿利海枣、银海枣等十余个新品种。三是落实帮带措施。协会党支部建立了党员 “1+N”的帮带机制,让有条件的党员种植大户带动群众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支部共有15名党员与120户农户结成了帮带对子,带领他们走上了致富路,新致富的群众又结队帮扶困难户,形成了“滚雪球”式的带富效应。协会成员黄贤萍一家四口仅靠两亩多薄田度日,全家年纯收入才3000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想发展花木产业,但苦于资金问题无法启动,协会支部书记肖福义知道情况后,将自己公司的苗木赊给他,并与他签订了包销合同,如今黄贤萍也成了当地有名的花木种植大户,每年收入10多万元。黄贤萍富裕后,又结对帮扶了其他种植户。
二、主要成效
尽管协会党支部成立的时间还不长,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与探索的过程中,但是由于较好的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的建立使得协会充满着生机与活力,2008年,协会被评为省“科普惠农行动计划先进单位”。一是协会党支部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推进器”。短短几年,在花卉苗木协会党支部的带领下,宣风镇已发展大型花木示范基地16个,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
2.8万亩(其中协会所属花木种植面积占90%),拥有红桎木、广玉
兰、紫薇、含笑、樟树、雪松、罗汉松和桂花等品种300余个,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省市,2008年产值达15100万元,花木产业已经成为全镇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二是协会党支部成为党员致富能手的“孵化机”。通过党组织的设立,协会党员在支部中由于认同感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协会党员中已有18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年人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党组织对农户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两年来共发展党员4名,全部为致富能手,今年以来又有6人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三是协会党支部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导航灯”。协会党支部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支部的辐射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新入会农户241户,增长210%,带动3000余户农户从事花木种植,农户人均收入6500元,高于宣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