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喜迎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
我校组织学生开展喜迎国庆60周年
科技小制作比赛活动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颂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思索自我发展使命,提升爱国情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展现学校学子的青春风采,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体现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我校在十一来临之际开展了“科技小制作”的活动。
(1)举办了“华夏60年科技新闻图片展”,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2)开展科技小制作比赛活动。
(3)组织全校学生观看《科技博览》
(4)十一放假期间要求全体学生共同观看阅兵仪式,感受我国国威,并以书面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
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
第二篇:广播员喜迎国庆60周年演讲稿
广播员喜迎国庆60周年演讲稿
安全播出 我们的责任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技术中心的何晓艳,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播出,我们的责任”。
我国有一个兴国安邦的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对我来说,这里不仅是我安身立命的单位,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在这个团体中,我感受到了同事之间的友爱,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无坚不摧的凝聚力。我们每个人都无比的热爱着我们的专业和工作。我始终抱着无比的信心,实践着我的热情和努力。同时也感激鄞州广播电视台给了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表现自我能力的舞台,对此我惜之爱之。
其次要责任意思意识和风险意识并存。记得我刚来技术中心报到的第一天,我们陈主任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以后就在电视播播出机房工作,所有的工作要领就四个字:细致、认真!”当时还不知道这话的意思,但是在播出机房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开始理解这四个字的深刻含义。是身边同事的一言一行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细致,什么是认真。看似简单的上载、审看、编单及播出,任何一个细节上的差错都可能导致难以弥补的播出事故,造成极坏的影响。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单调的机械步骤,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这就要求我们电视值机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时时谨记安全播出的重要性,而我们机房的每一位同事正是这样每天在耐心细致的重复着,同事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为之动容。
电视播出机房是电视台的核心部门,是电视信号的最后出口。而做值机工作的我们,是所有电视节目的最后把关者和直接传送者,播出值机人员要有高度的安全播出意识和荣誉感,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要有“无过即功,功不补过”的责任意识,要牢固树立喉舌意识、大局意识、把关意识、责任意识。
第三篇:市民喜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姑姑,快看,谢老师来了!”和我同班的侄女兴奋地说。
我定晴朝通往我家的大路望去,真的,从我们学校调到了公社广播站并任公社团委书记的谢老师骑着单车正朝我家走来呢。他来我家干什么?找我哥——他原来的同事吗?现在正是播音时间,他怎么有空呢?
我正胡思乱想,他的单车已停在我家地坪里。“哥还在学校有事呢!”我连忙停止胡思乱
想对他说。
“我今天不找他,是专程给你送通知来的。你考上了一中,高兴吧!和你一起考上的,还有玉妹子。”不一会儿,哥回来了,父亲也出完集体工从地里回来了,他们都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晚上,高兴劲过后,我发现父亲愁眉不展,因为他不得不替我添置一些寄宿用的必需品,也不得不东挪西借,为我筹措学费。
事情发生在我十五岁那年,我还没到过县城呢,虽说县城离我家不足二十公里,所以,尽管父亲愁眉不展,我还是兴高采烈:我终于有机会去县城了,因为一中就坐落在县城的北门。
八月三十日,是我到一中报到的日子。这天,父亲终于把一切都替我凑齐了,且叫母亲大清早办好饭菜。不到七点,我们就吃了早饭。父亲担着一口小木箱和被子蚊帐,二嫂提着缝纫机头,我们一行三人走到了公路上。不过,我们没有到离家不到500米的汽车站去搭长途汽车,虽说那时车票只要五毛钱。为了省钱,父亲早就跟公路对面一个姓陶的熟人约好了,搭他的货车去县城。
我们站在公路上等啊等啊,等到八点,又等到九点,终于等到那家人吃了个酒足饭饱,又等到那熟人单位的司机喝够了茶,慢腾腾地来到了公路上。看到我们三人要搭便车,他满脸不高兴地坐进了驾驶室。父亲赶忙扶我上了敞蓬车厢,还有一个人从另一侧爬到了车厢里。父亲接着匆匆忙忙地把我的箱子、被帐递了上来,然后,就想爬上来。就在这时,呼的一声,车子开动了。望着车下的亲人,我直想哭,但又只有干瞪眼的份。就这样,我怏怏不快地站在空荡荡的车厢里,望着那堆东西,不知怎么才能赶到学校。
十点不到,车就到了县城,停在大饭店旁边。我一声不吭地下了车。在另一位搭车人的帮助下,卸下自己的物品,搭着一中的迎新车到了学校。
中午时分,父亲和二嫂赶来了。原来,他们没有搭上便车,只好到车站花一块钱搭长途汽车。
一见面,二嫂就问我:“缝纫机头呢?”
“上车时我又没拿!”
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就在我匆忙拿东西上车的时候,她把缝纫机头递给了另一侧上车的人。下车时,我只顾自己,根本不知缝纫机头也在车厢里。父亲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你知不知道,因为你,我一年的工白出了?”二嫂急得脸色惨白,顾不上我那乱糟糟的床铺,和父亲商量了一下,一声不吭,丢下我就走了。
下午,太阳落山的时候,他们又出现了。二嫂告诉我,他们连中饭也没吃,急忙搭车赶到长沙建湘瓷厂,找到那位熟人,才知道,他把缝纫机头寄在车站旁另一熟人的家中,因为他那时追着我喊也没喊应。听了这些,我才如释重负,感到我们只是虚惊一场。不过,由于我的粗心,还是害得父亲白出了半个月的工。
我正在回想三十一年前自己第一次上城的往事,这时,门铃响了!原来下午五点钟还在家里晃荡的老公已从长沙回来了,他没带门钥匙,叫我去开门呢!其时,是晚上九点整。打开他的包一看,里面有两件新买的t恤,另外还有一个2000多元的新手机!
第四篇:小学生喜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家
小时候,爷爷最喜欢抱着我站在地图的前面,指着雄鸡一样的版图告诉我这是我们的家,大爷爷就住在祖国的宝岛台湾,那时的我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后来上了小学,学得第一首小诗就说“祖国是我们的家”,老师特别介绍了台湾,我朦朦胧胧有点明白了。今年我就要小学毕业了,对台湾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家的理解更深了一层。我家的变迁正是浓缩了祖
国60年来的变化呀!
1949年,那是充满喜庆的一年,中国解放了!作为一名人民解放军,爷爷心里那个乐呀!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爷爷的心里却有化不开的惆怅,因为他的亲哥哥是国民党,随着部队去了台湾。此时时局混乱,这一去还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海峡两岸隔绝了一切消息,作为一名军人,爷爷随时做好了与台湾一决胜战的准备,可是内心里无时无刻又为自己的哥哥担心。由于当时的政治原因,爷爷心里的苦楚又不能对任何人说,只能深深地埋在内心深处。就这样在无望的等待中,爷爷的爸爸妈妈带着永远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为了了却父母的心愿,爷爷想与大哥见上一面的愿望更加强烈,可是何时能见,在那个年代简直是天方夜谭。
日子就在这深深的思念中走进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的一天,爷爷忽然接到一份来自菲律宾的航空信,信封上的字是那么的熟悉。爷爷颤抖着手拆开信封,果真是大哥的信!从此,爷爷与哥哥可以鸿雁传书了,不过每封信都要绕道菲律宾转寄,等信拿到手差不多要大半个月的时间,但是爷爷也非常开心,此时的家书真是抵万金呀!
1988年,大陆终于对台湾的民众开放了!已经脱下军装很多年的大爷爷,在第一时间回到了祖国。听爸爸说,大爷爷回来的时候,全家老老小小一共13口人都去了机场迎接,大爷爷一走出关口,爷爷就冲上去,兄弟俩紧紧拥抱,热泪纵横,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反反复复说着一句话:“四十年啦!四十年啦!”以后的每年大爷爷都要回来住上几个月,并且在**买了房,他觉得这样自己才有根。
2008年,大陆与台湾终于实现了三通,我们也可以去台湾旅游了!今年的3月,妈妈公派到台湾,进行教育交流,妈妈带着全家人的重托,去了大爷爷的家,妈妈笑着对大爷爷说:“我也来走亲戚了!”大爷爷激动地说:“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最近,爸爸妈妈受大爷爷的委托,正在**替大爷爷物色墓穴,虽然我们都不愿意这天到来,毕竟大爷爷已是80多岁的人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但是大爷爷说了,生前不能为父母尽孝,死后一定要回家,与父母永远在一起!
第五篇:教师喜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从茅草到琉璃瓦
我的老家在**郭村的肖家村,我小时候,一家五口就挤在三间茅草屋里。茅草其实就是小麦的秸秆,茅草屋最大的缺点是漏雨,即使新屋也不能完全断漏。我家房子是座老屋,一到雨天就四处漏水,家里盆盆罐罐都用来接水。天晴后,得把被褥都拿到外面晒。那些年,家里每年冬季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拾屋”,请茅匠将屋面漏水的地方修补一
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哥哥在大桥镇上找了份工作,家里经济情况有了好转。父亲一狠心,卸掉了茅草,盖上了大瓦,一家人从此告别茅草屋,住上了瓦房。当时,这事在村里还引起了一阵轰动。盖房的那两天,老屋前后围满乡邻,我至今还忘不了他们羡慕的眼神。其实,那时大瓦每片只有一毛三分。
住了两年我们发现,大瓦的屋面下小雨中雨不会漏水,可下到大雨暴雨,又四处漏水了。有一次,哥哥的女朋友来我家玩,正好遇上下大雨。拿盆罐接水的场面让我们一家人很尴尬。父亲和母亲商量,将老屋推倒重建,为哥哥准备婚房,也为改善居住条件。家里的积蓄加上亲朋的支持,建房所需的钱很快筹得差不多了。一个月不到,四间“七架梁、带走廊”、小瓦汪砖的新房建成了。从此,我再也没有尝过漏雨的滋味。
后来,我在宜陵中学做了教师,回老家的次数渐渐少了。去年,我弟弟的儿子有了女朋友。有一次,弟弟特地来学校和我谈他建房的事。他将老宅给了哥哥,要异地新建一座楼房,造价25万元左右。我以为弟弟要向我借钱,正准备问他还差多少时,他却说:“建房的钱早就准备好了,建房时你有空回去看看就行了。”我听了十分惊讶,二十五万!即使我们双职工家庭一下子也拿不出来,何况弟弟是个农民!
弟弟新房落成庆典,我和先生特地回去了一趟。这两层小楼气宇轩昂,比城里上百万的别墅还要有气势。尤其是屋面酱红色的琉璃瓦,在外墙白色面砖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