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市科协综合统计年报工作总结
XX市科协2011年综合统计年报工作总结
根据XX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开展2011年度XX科协系统综合统计调查年报工作的通知》(X科协发„2011‟282号)要求,现就市科协2011年综合统计年报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领导重视,统计工作落实到位。在省科协“2011年综合统计、财务决算培训会”后,市科协领导高度重视,主席XXX同志立即召集市科协所有干部职工对综合统计、财务决算工作培训会精神进行传达学习,并结合省科协《关于开展2011年度XX科协系统综合统计调查年报工作的通知》(X科协发„2011‟282号)的要求,具体落实统计负责人、审核人等相关工作人员,做到专人负责,主体责任明确。同时,提出要按照“高度重视、实事求是、严格审核、按期上报”的要求做好2011年市科协综合统计工作。
二是及时部署,统计工作按时完成。市科协在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相关会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度XX省科协系统综合统计调查年报工作的通知》(X市科协字„2011‟45号),根据今年首次采用网上填报的新变化,对填报注意事项、相关具体填报要求、工作进度时限等进行明确。在市科协各部(室)、各县(市、区)科协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2011年综合统计工作最终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圆满结束。-1-
三是认真审核,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市科协在下属各部(室)、各县(市、区)科协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综合统计调查年度报表》进行网上填报后,由专门的统计审核人员负责,结合电子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综合统计调查年度报表》、纸质档《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综合统计调查年度报表》、报表说明、主要指标解释、2010年数据对比分析等多种依据,认真、严肃对每条数据进行反复推敲,逐一审核,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把关,一旦发现疑问立即核对纠正,确保各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是比较分析,为工作开展明方向。根据各县(市、区)科协填报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综合统计调查年度报表》,对同一指标在不同地区的差异进行对比,综合各种因素认真分析,查找差距产生的原因,找出工作薄弱环节,指导今后工作开展方向。对同一指标同一地区在不同年度上升较快的给予高度关注,剖析进步原因,及时总结做好工作的新办法、好办法,为继续做好新形势下科协工作提供经验,为创新工作方法的推广提供依据,不断推动科协工作开创新局面。
虽然通过市科协和各县(市、区)科协的共同努力,全面圆满的完成了2011年全市科协系统综合统计年报工作。但我们也认识到,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统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
一是对开展综合统计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部分县(市、区)
科协没有认识到科协年度综合统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支撑性工作,是“为了解科协系统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情况提供资料,为各级科协指导工作提供咨询意见或决策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新时期科协工作的开展这一重要意义。在工作中有的存在对工作不够重视,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的存在对为了冲先锋,不拉后腿,部分指标统计中没有完全实事求是的现象。
二是对开展综合统计工作的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县(市、区)科协存在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开展统计工作的现象,缺乏应具备的尽最大力量做好该项工作的责任意识。有的在统计过程中没有认真仔细阅读主要指标解释、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掌握填报要求和填报注意事项等,从而导致数据的采用和填报不符合要求。有的则是没有认真仔细校正核对,同一指标在不同地方互不相同,指标打架现象时有出现。错报、漏报情况较多,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相应指标的具体情况。
三是综合统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今年的综合统计工作由于首次采用网上填报的形式,部分基层科协受人员和知识结构更新较慢的影响,暴露出一定问题。有的年龄较长的综合统计人员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科协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科协实践经验,对统计指标有较敏感的直观了解,但受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够的限制,对统计软件的操作、网络意见反馈查阅等感到吃力;而刚踏
入科协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工作人员,虽然计算机操作相对较熟练,但受工作经历限制,对部分统计指标缺乏敏感的直观了解,造成出现只填数据而不明数据来历的现象较多,不能较有把握地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合乎实际的推敲。
为进一步提高综合统计工作的质量,实现综合统计成果最大化,遵义市科协系统将在今后的统计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找点子、定措施,确保综合统计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抓住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恰当的时间,不断强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让科协系统全体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做好综合统计工作,是为上级科协实行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做好统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有统计数据全面、准确、及时,才能为上级科协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充分发挥综合统计应有的参谋辅助作用。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做好新形势下的综合统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相应提高。必须强调重视学习,在干中学,带着问题学,围绕工作需要学;同时,可采取定期培训或考核的办法,促使各级科协领导、综合统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加科协、统计专业知识积累。使综合统计工作人员既有依法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科协工作理论等专业累积的厚度,又
有计算机应用、写作等较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地完成综合统计工作。
三是着力创新引导。在全市各县(市、区)科协单位中,完成一年一度的综合统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须集思广益,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工作中“以老带新”,发挥好“传帮接带”的作用,将资历较长工作人员的科协知识、统计知识、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等传授给新同志,加强对新人的指导和培养。同时,统计负责人、各级科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上级科协审核人等要对统计数据实行层层审核,严格把关,努力把错报、漏报率降至最低,最好降到不发生。
今年的综合统计工作已告一段落。市科协将在省科协的正确指导下,继续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能,加强和改进对各县(区、市)科协、各市级学会的业务指导,确保每年年度综合统计工作组织开展得力,做到依法统计,实事求是,保证各项指标数据更真实有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尽最大努力维护综合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增强综合统计工作的务实性、导向性和服务性。
二О一二年一月四日
第二篇:统计年报
邯郸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03月14日邯郸日报我要评论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之年,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邯郸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应对了经济增长趋缓的不利局面,整体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各项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邯郸市生产总值30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3.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20.8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1019.0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2.7:53.6:33.7。
(二)财政收支:2012年,邯郸市全部财政收入达到329.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4.6亿元,增长16.2%。分区域来看,市级收入持平,县级收入增长25.1%。邯郸市财政支出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4.7%,科学技术增长74.5%,教育事业增长41.7%。
(三)物价:2012年,邯郸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全年呈逐月回落态势,全年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2.0%。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服务)呈“六升两降”态势。其中:食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类价格分别上涨4.3%、2.7%、3.9%、4.0%、1.6%和4.3%;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1.0%和0.2%。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有:食品价格是主要推手,拉动总指数上涨1.38个百分点;居住类拉动总指数上涨0.5个百分点;衣着类拉动总指数上升0.41个百分点。
(四)劳动与就业:2012年,邯郸市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在省控指标4.5%之内;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五)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邯郸市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邯郸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0.9亿元,增长11.7%;第二产业投资1182.8亿元,增长23.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175.3亿元,增长24.4%,工业技改投资736.0亿元,增长24.5%,占邯郸市工业投资比重为62.6%;第三产业投资1069.9亿元,增长17.3%。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00个,完成投资547.3亿元,比上年增长65.0%,占邯郸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3.9%。
二、主要行业
(一)农业:2012年,邯郸市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吨粮市”建设全面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62.5万亩,亩产481.6公斤,增加31.6公斤,增长7.0%;总产560.1万吨,增加31.7万吨,增长6.0%,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单产、总产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成功跨入全国百亿斤粮食大市行列。蔬菜保持“三增长”。邯郸市蔬菜播种面积达13.7万公顷,增加0.4万公顷,增长3.3%;亩产4070.7公斤,增长0.5%;总产838.0万吨,增长3.8%。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邯郸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69.3万吨、104.0万吨和23.8万吨,分别增长2.3%、0.1%和2.1%。
(二)工业:2012年,邯郸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3.4亿元,增长14.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27.4亿元,增长22.2%,增速高于重工业9.5个百分点,高于邯郸市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112.7亿元,增长22.7%,纺织业46.6亿元,增长16.4%,食品制造业27.1亿元,增长30.4%,分别高于邯郸市平均水平8.6个、2.3个和16.3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972.5亿元,增长11.0%,占邯郸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9%,分别比2010年和2011年下降6.9个和3.1个百分点。2012年,邯郸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67.6亿元,下降8.7%。
(三)建筑业:邯郸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实现增加值147.3亿元,增长10.6%。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610.0万平方米,增长39.2%;房屋竣工面积1318.4万平方米,增长39.7%。
(四)房地产业:邯郸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7.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商品房竣工面积322.3万平方米,下降41.2%;商品房销售面积431.8万平方米,增长13.4%,其中:住宅401.5万平方米,增长12.5%;商品房待售面积119.8万平方米,下降14.6%;商品房销售额164.8亿元,增长24.8%。
(五)国内贸易:邯郸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39.3亿元,增长15.4%,占邯郸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23.9亿元,增长16.0%,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0.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四大行业销售额增速逐步回升。批发业142亿元,增长22.9%;零售业710.1亿元,增长14.9%;住宿业15.8亿元,增长21.3%;餐饮业95.3亿元,增长10.0%。消费热点引领市场,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的增速看,增长较快的有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增长175.6%,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增长62.8%,金银珠宝类增长40.3%,家具类增长37.4%。
(六)交通、邮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邯郸机场二期主体完工,4座城市立交桥、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邯黄铁路、邯长邯济扩能改造进展顺利,邯大高速、邯临快速路开工建设,邯郸火车站改扩建竣工,邯郸机场开通了9条航线(上海、广州、重庆、大连、秦皇岛、鄂尔多斯、天津、南京、厦门),全年运送旅客17万人次。邯郸市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过境、机场通航等综合交通优势进一步彰显。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99.4亿元,比上年增长8.8%。
邯郸市完成货物运输总量34453.8万吨,比上年增长17.7%。其中:铁路2483万吨,下降8.6%;公路31901万吨,增长20.2%;民用航空69.8万吨。邯郸市完成旅客运输总量18170万人,比上年增长9.0%。其中:铁路720.6万人;公路17433万人,增长12.3%;民用航空17万人,增长10.4%。
主城区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903辆;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4261辆;全年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1.9亿人次;出租汽车客运总量4000万人次。
年末邯郸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8.0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7%。其中:轿车44.71万辆,增长23.2%。在邯郸市汽车总量中,私人汽车达到63.68万辆,增长19.1%,其中:轿车40.74万辆,增长24.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41亿元,增长14.4%;电信业务收入43.3亿元,增长13.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57.6亿元,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87亿元,增长11.8%;电信业务总量53.7亿元,增长14.0%。固定电话用户年末为87.79万户,比上年减少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640万户,增加162万户;互联网用户为89.2万户,增加15.3万户。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年末邯郸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4.5亿元,比年初增加390.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41.2亿元,比年初增加306.1亿元。
证券市场运行平稳。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544.7亿元。其中:股票成交额501.9亿元;基金成交额2.8亿元,新增股民0.8万人。
全年保费收入65.6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0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5.6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9.7亿元。其中:财产险9.2亿元;人身险10.5亿元。
三、改革开放
(一)所有制结构:2012年,邯郸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占邯郸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5%;实交税金194.2亿元,增长7.9%,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9.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邯郸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利用外资:邯郸市实际利用外资8.0亿美元,完成省下达目标的114.3%,比上年增长22.1%。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4.88亿美元,增长16%,占邯郸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61.0%。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亮点,到位外资1.06亿美元,增长213.7%,占比重13.3%。
(三)对外贸易:邯郸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7.2亿美元,下降2.9%。其中:出口14.7亿美元,增长3.7%;进口22.5亿美元,下降6.7%。
(四)旅游业: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0%。旅游收入1360万美元,增长71.3%。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288万人次,增长33.0%,旅游收入135.0亿元人民币,增长36.0%。2012年末,邯郸市共有星级饭店24家,旅行社73家。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一)城镇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邯郸市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519.5亿元,完成计划的101.3%,970项城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共完成166.26亿元,完成计划102.6%,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进一步加快推进东部新城集中供热管网及配套设施和邯郸东郊热电厂建设,三座污水处理厂和市中变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城市路网升级改造工作,总投资16亿元的四座立交桥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0.6亿元的“三路一场”基本完工,完成19座桥梁的维修改造,改造提升12条支路小街巷;生态水系建设有序推进,总投资54亿元的南湖中心景区、黄粱梦滞洪区扩容和支漳河、滏阳河治理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五河”、“四湖”、“一淀”城市生态水系初见端倪,为建设“北方江南水城”奠定坚实基础。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在省住房保障工作优秀城市、省级人居环境进步奖、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县城、十佳绿色小区、十佳公共建筑、十佳景观大道、十佳公园等多个奖项中我市均榜上有名。
(二)居住条件大幅改善:主城区回迁房建设全力推进,已开工回迁房项目80个、开工面积480.1万平方米、4.5万套,分别占应建回迁房面积、套数的81%和79%;保障性住房已开工建设2.2万套,占责任目标的124.2%,竣工6359套;棚户区改造已开工建设3.6万套,占责任目标的110.2%,竣工1.03万套。
五、冀南新区与经济开发区
冀南新区于2012年10月正式挂牌,致力于打造冀南地区新的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四省交界区域现代物流枢纽,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等经济区域合作交流的北部门户,产业与生态融合示范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2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部财政收入32.7亿元,增长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亿元,增长37.4%。固定资产投资244.2亿元,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0.1亿元,增长27.1%;实现利税24.6亿元,增长22.6%;实现利润14.3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亿元,增长16.8%。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522元,增长14.4%。邯郸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部财政收入实现9.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亿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95亿元,增长20.5%;实现利润3.3亿元,增长30.6%;实现利税4.3亿元,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6亿元,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亿元,增长27.2%。实际利用外资5996万美元,增长48%。出口总值7922万美元,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8383元,增长10.5%。
六、社会事业
(一)教育:2012年,邯郸市小学招生18.48万人,初中招生12.55万人,高中招生4.79万人。现有幼儿园1689所,在园幼儿30.74万人,专任教师11331人;小学2058所,在校学生98.39万人,专任教师42713人;普通中学395所,在校学生47.6万人,专任教师35631人;高等院校在校生8.44万人,专任教师33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9%,万人平均在校生为99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7%,万人平均在校生329人;万人平均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50人;中职学校万人平均在校生130人;高等院校万人平均在校生85人。2012年高考,邯郸市参考人数比上年减少4918人的情况下,本科总上线人数达到30257人,增加52人,本科总上线率为63.6%,比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提高19.8个、5.2个和6.15个百分点。本科各批次上线率均有提高。其中,本科一批上线率为13.0%,分别提高3.7个、1个和0.4个百分点;本科二批上线率为13.2%,分别提高3.4个、1.4个和1个百分点;本科三批上线率为37.4%,分别提高12.8个、2.8个和4.7个百分点。在连续8年攀升的基础上,又有新提高。
(二)科学技术:2012年,邯郸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95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53项、国际先进水平的26项。获得2012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0项。新通过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自主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7家。专利申请受理量180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1260项。
(三)文化:年末邯郸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0个,总藏书147.9万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1.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23.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98%和98.88%。
(四)卫生:年末,邯郸市共有卫生机构1049个,其中:医院169个、乡镇卫生院214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2691张,其中:医院24577张、卫生院15910张;邯郸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32702人,其中:执业医师10801人、注册护士10265人。新建改建卫生院35个、社区和村卫生室550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7.8%。
(五)体育:邯郸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393.2万人,约占邯郸市人口总数的39.6%。全年先后组织9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河北省级以上比赛,共获得金牌63枚、银牌62枚和铜牌72枚。邯郸市拥有体育场5个,室外游泳场10个,运动场30个。
七、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显示:邯郸市年末总人口达到99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2万人,增长1.3%。邯郸市人口出生率为22.51‰,下降1.1个千分点;死亡率7.08‰,上升0.2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43‰,下降1.33个千分点。
(二)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40元,比上年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7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8447元,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9平方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37.6%,居民消费支出较多用于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三)社会保障:年末邯郸市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06.46万人、66.28万人和72.7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0.15万人和6.0万人。邯郸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3.2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26.9万人。
八、资源、环境与节能减排
(一)资源:邯郸市继续严格土地管理,加大闲置土地的收回力度,土地供应在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年土地供应总量1437.96公顷,其中:公用设施用地46.83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3.26%;普通商品房用地262.21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18.23%。
(二)环境: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污染减排指标达到省控制要求,环境质量有了新的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9天,比上年增加2天,其中:一级天数100天,比上年增加5天;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岳城水库和羊角铺水源地稳定达到饮用水质标准。邯郸市年平均气温为13.5℃,与常年值13.3℃相比偏高0.2℃,属正常年份。邯郸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4.1℃,比历年值14.0℃相比偏高0.1℃。
邯郸市平均降水量为518.9毫米,与多年平均值523.0毫米偏少4.1毫米,属降水正常年份。邯郸市区降水量为583.5毫米,比多年平均值522.6毫米偏多60.9毫米,与2011相比,降水量偏多约2.2%。
(三)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加强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管,综合运用结构、工程、管理等措施,推进循环发展、清洁生产,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确保新“双三十”早达标、老“双三十”不反弹。2012年,邯郸市淘汰落后生铁产能85万吨、水泥396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37%,完成年初目标的189.5%。氮氧化物削减量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注释:
1、本公报2012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等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邯郸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4、部分数据取自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
第三篇:2013矿产资源统计年报工作总结(范文)
2013矿产资源统计年报工作总结
根据市局《关于上报2013矿产资源统计年报的通知》要求,我所认真组织开展了201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年报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认真做好统计年报工作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年报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按照市局要求,我所结合实际情况安排部署了2013统计年报工作,按照“一证一表”要求填报了矿产资源基础统计,上报率达到了100%,并且严把数据质量关,矿山企业上报的报表都逐一进行了审查,对数据和报表各项内容及各数据间的逻辑关系都进行了核实、修改,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率,通过严格把关,逐级审查使矿山开发统计年报的数据质量有了较好的保证。
二、全面核查,清统矿山开发利用情况
我所组织专班人员对辖区矿山企业进行了认真核实,确保储量准确、产量真实。2013年应填报固体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的矿山企业1家,矿山名称为松滋市万家砖瓦厂,开发矿种1种,为砖瓦用粘土,该矿山企业2013矿石总量2.2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87.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矿权人对统计工作认识不高,矿山企业统计人员不稳定、统计工作人员没有相应培训,且人员变化大,影响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工作的质量。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矿产资源统计业务的培训力度。
二是进一步加强矿山开发利用统计年报与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的结合,通过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核实矿产资源消耗情况。
三是加大对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现象的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监管和统计年报工作及资源补偿费的征收衔接工作。
2013年12月30日
第四篇:市科协工作总结
市科协工作总结
2005年,市科协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科协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推动科技创新,突出重点特色,拓宽科普渠道,培养科技人才,强化自身建设”的工作思路,原创:wenmi114.com促进了“三
个服务,一个加强”的更好落实,为我市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发挥科协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抓好“金桥工程”工作,做好第十三批市级项目立项
按照省科协和市“金桥工程”领导小组的安排,市科协在年初就对做好第十三批市级项目的申报作了精心布置,各级科协组织和部分市级机关积极参与架桥活动,认真组织项目申报。共收到推荐申报市级金桥工程项目109项,确定市级第十三批“金桥工程”项目62项,项目完成后可新增产值(总收入)26431万元,新增利税(纯收入)4893万元。“药用辅料空心胶囊的开发与生产”等7个项目列入省级第十四批项目。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市科协重点组织了对“利用农作物稻杆生产黑木耳新技术推广”、“利用木耳生产下脚料解决农村生活能源”、“PIC配套系统猪品种的示范和推广”等20余个服务“三农”项目的实施。
(二)抓好农技协的巩固和发展,为“三农”工作服务
围绕服务“三农”,市、县(市、区)科协紧紧抓住农技协这支重要的技术力量,发挥农村科技人才作用,努力抓好农技协组织的巩固和发展。以农技协为依托,发挥农技协和农民人才作用,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村民间资金转变,在农村着力推进“三个转变”。2005年新建农技协24个,总数达到652个,占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85以上。协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达到38个(其中: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4个、5000万至1亿元的8个),市20强协会17个、省百强协会20个、全国百强协会3个。发展会员8.7万余户,带动农户39万余户。市、县科协积极帮助一批农技协培育自有品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92项,实现经济效益36833万元,拓宽了经营与服务领域。
(三)抓好科技咨询工作,拓展咨询领域
积极协助成员单位做好工商年检,指导成员单位业务管理,开展了2005科技咨询企业资质等级、执业人员资格的年检工作。重点抓了全市科技咨询合同的签订和认证登记,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0项,合同成交额达到2100万元,实现技术交易额达到1700万元;xx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充分抓住建设“重装基地”有利时机,大力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全面开展科技咨询企业改制,在总结了去年成功完成改制试点企业经验的同时,安排布置了今年全市科技咨询企业的改制工作和任务。积极组织全市第七批科技咨询机构及执业人员资质等级和执业资格的申报工作,共有265名同志取得了注册咨询师以上执业资格。
二、发挥科协工作的优势和特色,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一)认真搞好科普宣传活动
各级科协组织积极参加和开展科普之春宣传月、“三下乡”、科技周、科普日和“金秋科普”宣传等活动。全年各县(市、区)科协、市级学(协、研究)会、企事业科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牵头主办“全国科普日”、“金秋科普”、送科技进社区、企业科普等活动,并配合参与科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承办的“三下乡”活动。据统计,活动期间邀请专家为企业、院校和中小学生开展科技讲座37场次,科技人员参加活动5238人,宣传活动到达88个乡镇,举办科学发展观巡展13次,更换社区科普设施和科普挂图200余件,编印农民拔尖人才专业技术资料10万余份送到广大农民手中。xx县科协积极参与xx县“十万农民大培训”,组织科协干部、农技协技术人员结合专业生产实际为农民、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xxx、xxx、等县(区)科协等也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二)认真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
为促进广大学会开展活动,积极组织市级学(协、研究)会参加全国、全省重大学术交流活动。市委常委xxx同志带队参加了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办的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市科协组织20余个市级相关学会参加了“2005年四川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为进一步了解学会改革工作,推荐市林学会等学会秘书长参加省科协举办的“第二期四川省学会改革发展研讨班”;市乳品协会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中俄乳品学术交流会”;市计生协会开展了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预防“艾滋病”科普宣传活动;市医学会组织开展了对会员的再教育培训工作;市金融学会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坚持“五个创新”的原则;市珠算协会会同相关单位
第五篇:年报统计总结
填报的口径
PS1
仅统计正式在编的事业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
一、1、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全县只有1个是党校。如果党校中没有参公管理人员本行可以不填。
2、机关服务类单位是指由编制部门批复成立的为行政机关提供信息、宣传等服务的二级下属事业单位。单纯的承担信息宣传等服务的内设科室不是。区分标准:单位有无组织机构代码。
二、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仅仅填写第4行便可,不参加甲栏的分行业、层次、系统填写。
三、机关工勤人员的填写
四、如果单位中包括参公人员、事业人员、机关工勤人员,应当按照表格栏目分类统计,千万不能重复统计。
参公人员仅在ps1的第四行统计。事业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参加分行业、层次、系统和后续表格的填写。
五、上年末单位总数对应2013年12月分报送的数据不能改变
五、本年末单位个数=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其他=制度推行情况的各列数。
六、分行业统计中不能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栏。如果找不 1
到合适的行业填写,可以选其他行业。
七、分层次填写栏:费城街道属于县直层次。请根据上本单位分布层次填写,尤其是在乡镇有派出单位的,卫生、林业。
八、人员情况栏:从业人员数=正式在册工作人员数。劳务派遣人数为零。
2总人数。应当和ps3中的,年末实有退休总人数相等。
九、行业、层次统计的竖栏和横栏应当一致。
PS2
一、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技人员仅统计副科级以上人员。
二、1管理人员为处级副职以下(管理六级),2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以下级别:高级岗位四级(正高)、七级(副高)、中级岗位十级,初级岗位十二级(助级)、十三级(员级)3工勤人员:仅有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五级(初级工)普通工(六级)
4其他等级为新聘用人员,应当等于ps3中的公开招聘人员之和。(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也有试用期)。年龄必须35以下,学历必须大专以上。
三、不能有数的栏目:1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必须办理退休手续,要放到退休人员。
2、大专以下的正科级,35岁以下的正高、副高专技人员,大专以下的正高、高中以下的副高。
3、ps2.14、年龄45周岁以上的管理岗位办事员、专辑岗位的十三级人员报名单。
四、Ps2中的层次栏中的县层次、乡层次总数应当对应ps1中的县层次、乡层次总数。
五、Ps2中划红蓝线的。
六、专技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也就是具有专业资格的人数应当等于专技人员数。
PS3
一、上年末数一定不能修改。并且对应好人员类别和分布的层次。
二本增加、1、考试
2考核
3、本增加任命仅仅指有组织部门任命的副科级以上事业人员。
4、政策性安置人员报名单和关系介绍信复印件。
5、本增加的“其他”栏为零。
三、本减少
1、本减少中的“其他”为在岗死亡,报名单。
2本减少中的“解除合同”“开除”“终止合同”“辞职辞退”报名单。
四、1、ps3中的年末实有退休数对应ps1中的退休总人数。
2、ps3中的退休干部总数(退休的管理和专技人员总数)应当等于工资福利统计RW33中的退休事业干部总数。
3、ps3中的退休工勤人员总数应当等于工资福利统计RW33中的退休事业工勤人员总数。
4、ps3中的退休干部数应当等于退休统计中的TB1.1中的事业干部数。
五、ps3中的分层次统计对应ps1和ps2中的分层次统计。
PS4
一、ps4中的岗位等级栏中的各类人员在不同级别的在岗人数对应ps2中的合计列(第1列)的相关数据。
二、本年代变化的增加和减少对应ps3中的本增加和本减少。
三、特岗人员为零。
PS5
一、要求事业人员全员聘用制,也就是ps5中的合计列和签
订聘用合同列应当相等并且等于ps2中第1列的各类人员的小计数字。
二、所有的通过考试方式进入的人员新签订短期合同,新签订短期合同数=其他等级数=本增加的公开招聘数。其余新进人员签订中、长期合同。
三、ps5中的解除合同、终止合同数应当等于ps3中的本减少的解除合同、终止合同数。
PS6
一、各类人员在不同级别的人数应当和ps2中的数字相对应,尤其是分层次统计。例如ps6中的第1行第17列应当等于ps2中的第2行第32列。
二、专技人员中在管理岗位兼职的应和前面的数字相等。具有职业资格的应当和专技人员总数一致。
三、ps6分行业应当对应ps1中的行业,只有以下行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社会组织业。其余的不准有人。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统计11、ps6和ps6.1中的第1行的总计栏中的各类人员的级别对应ps2和ps2.1中的第1列合计栏。
2、分层次统计ps6的第1行第17列对应ps2的第2行第32列;ps6的第1行第18列对应平时2的第2行第33列;
3、专技人员以此类推
4、工勤人员以此类推。
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统计2(仅统计专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