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青岛市统计年报
2009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青岛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2010年2月11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经济回升基础不断得到加强,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890.33亿元,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25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2449.8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2210.28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5.1:50.8:44.1调整为4.7:50.1:45.2。
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1463.63亿元,增长1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6.99亿元,增长1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3.58亿元,增长17.4%。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792.61亿元,增长11.0%;其中,国内税收378.05亿元,增长29.0%。地税税收收入223.99亿元,增长8.7%。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年末达到128.1,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49.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一降一持平”,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六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1.6%、1.3%、1.4%、0.1%、0.2%、0.8%;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5%;居住类价格与上年持平。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9.6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0.3%;房屋租赁价格上涨3.5%。
二、农 业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2.92万公顷,增长3.6%,总产量达到353.91万吨,增长6.1%,创历史新高。2009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41.87万公顷,增长0.2%。
表1 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单位)比上年增长(%)粮食总产量 353.91万吨 6.1 其中:小麦 172.8万吨 6.6 玉米 172.33万吨 6.3 花生 46.8万吨-0.7 蔬菜(不含果用瓜)567.94万吨-7.2 水果 82.09万吨 1.7
表2 2009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单位)比上年增长(%)肉类总产量 55.55万吨 7.8 其中:猪肉 24.09万吨 8.0 禽肉 29.92万吨 8.3 牛、羊奶 35.79万吨 1.6 禽蛋 18.91万吨-4.7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78万公顷,下降0.3%;森林覆盖率36.1%,提高0.7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1.4万公顷,增长15.2%。
水产品总产量110.14万吨,增长4.2%,其中,捕捞产量25.49万吨,下降1.6%;养殖产量84.66万吨,增长6%。海、淡水养殖面积5.32万公顷,增长1.9%。
2009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19.33万千瓦,增长3.1%。农用拖拉机18.02万台,增长2.3%。农村用电量42.23亿千瓦时,地膜覆盖面积16.06万公顷。
三、工业与建筑业
2009年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38.13亿元,增长14.9%;其中,国有企业增长8.3%,集体企业增长12.1%,股份制企业增长18.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4%,其他经济增长23.4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999.54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338.6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6.6%,轻重工业的比例为42.75:57.25。
表3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单位)比上年增长(%)纱 3.86万吨-7.7 布 3.10亿米-8.3 化学纤维 5.99万吨-16.8 卷烟 500.08亿支 持平啤酒 127.12万千升 4.6 原盐 5.90万吨-22.2 发电量 172.66亿千瓦时 5.1 钢材 349.63万吨 2.6 原油加工量 1083.70万吨 45.4 烧碱 12.24万吨-4.2 纯碱 68.21万吨-5.3 化学农药原药 4.97万吨 32.7 染料 2.49万吨 12.5 轮胎外胎 5443.04万条 2.9 水泥 397.66万吨 13.9 汽车 45.89万辆 123.5 彩色电视机 1064.70万台 27.3 家用电冰箱 827.21万台 15.1 房间空调器 391.88万台-5.0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859.78亿元,增长57.6%;利润459.29亿元,增长77.4%。主营业务收入9217.59亿元,增长15.7%。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9.9%,产品销售率为97.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427.53亿元,增长15.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5%,比重较年初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45.71亿元,增长33%。实现利税总额36亿元,增长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458.9亿元,增长25.3%。在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6亿元,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投资1107.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投资1305.6亿元,增长34.2%。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806个,新开工项目2241个,竣工项目1853个;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5967.8亿元,增长39%。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037.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率38.6%,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2.2%。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59.5亿元,增长23.1%。全市各类房屋累计竣工814.2万平方米,增长23.9%;全市销售房屋面积1261.9万平方米,增长64.1%,其中,住宅销售1151.1万平方米,增长66.9%。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43.99亿元,增长19.1%。分地域看,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391.8亿元,增长19.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52.19亿元,增长16.3%。分产业看,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2.65亿元,增长23.4%;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07.82亿元,增长17.9%。
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实现零售额16.95亿元,其中,全年家电下乡销售量达40万台,实现零售额6.0亿元。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52.57亿元,增长 34.9%;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72.13亿元,增长21.0%;体育及娱乐用品类零售额5.75亿元,增长12.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0.85亿元,增长25.3%。
六、对外经济
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48.51亿美元,下降16.4%。其中,出口额272.99亿美元,下降16.3%,进口额175.52亿美元,下降16.5%。青岛市(不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39.86亿美元,下降13.3%。其中,出口额269.22亿美元,进口额170.64亿美元,分别下降10.3%和17.6%。外商投资企业仍是全市外贸出口的主体,出口额144.9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53.8%。
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905.4亿美元,下降21.7%,其中出口额469.7亿美元,进口额435.7亿美元,分别下降21.1%和22.3%。外商直接投资到账18.64亿美元,下降29.4%。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14.27亿美元,增长70.8%;营业额9.98亿美元,增长37.8%;共外派人员7730人次,下降17.5%。
全市引进内资465.05亿元,增长14.0%。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港口吞吐量31668.4万吨,增长3.3%;外贸吞吐量22209.4万吨,增长4.7%;集装箱吞吐量1027.6万标准箱,下降1%,其中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1026万标准箱,增长2.4%。
表4 200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量及增速
运输方式 运输量(单位)比上年增长(%)客运周转量 170亿人公里 5.1 铁路 43.5亿人公里 11.5 公路 125.3亿人公里 3.0 水运 1.3 亿人公里 8.8 货运周转量 3912亿吨公里-18.1 铁路 114.7亿吨公里 17.0 公路 344.7亿吨公里 4.4 水运 3452.6亿吨公里-20.6 年末拥有国内航线96条,国际航线9条,港澳地区航线3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966万人次,增长17.8%;航空行货邮吞吐量19.6万吨,增长5.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2.2亿元,增长21.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6亿元,增长13.6%;电信业务总量193.5亿元,增长22%。信函8100万件,增长21.1%。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9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161.4万户,增长9.2%,使用时长达1024.7亿分钟,增长23.3%。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4万门;年末固话用户达到294.2万户;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842.7万户,其中,年内新增194.2万户。
全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489.10亿元,增长16.4%。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451.40亿元,增长17.1%;国际旅游收入5.52亿美元,增长10.3%。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03.47万人次,增长15.4%;其中国内游客3903.40万人次,增长15.2%;海外游客100.07万人次,增长24.9%。
八、金融业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504.54亿元,比年初增加1619.46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6301.98亿元,比年初增加1577.8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527.87亿元,比年初增加405.3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5268.58亿元,比年初增加1205.5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873.53亿元,比年初增加1129.76亿元。
全年全市承保金额29351.97亿元,增长6.0%,实现保费收入115.31亿元,增长12.3%。其中:财产保费收入34.34亿元,增长21.3%;人身保费收入80.97亿元,增长8.8%。赔款支出金额34.26亿元,增长2.8%;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9.22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5.04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72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88项,其中,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自然科学奖10项,技术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72项。
全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2262项,成交额14.21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8754件,授权专利4432件。
200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8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25所,在校学生26.9万人,增长2.9%。中等学校403所,其中,普通中学305所,在校学生37.7万人,增长0.9%;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98所,在校学生18.7万人,下降10.5%。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63.7%。共有小学932所,在校学生46.5万人,下降2.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59处。其中,影剧院40处,文化馆(站)182处,博物馆8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12套节目,电视台1座、15套节目,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41.55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68.11万户。全市出版各类杂志2616万册,出版报纸78238万份。全市共有档案馆14处。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2019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52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处,妇幼保健机构12处,门诊部(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1577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万人,其中,医生1.7万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3.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2万张。
全市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40枚,银牌174枚,铜牌188枚。共打破全国纪录1项。全市共有体育专业队7个,队员78人。重点体校13所,学员1878人,业余体校5所,学员800人。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 建成区面积272.87平方公里,增长2.2%。城市平均每天供水量91.52万吨,下降1.8%。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2.94亿吨,下降0.5%,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19亿吨和1.75亿吨。
城市使用液化气、煤制气、天然气的总户数达到91.14万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9.07万吨;供应煤制气总量7523万立方米,下降13.4%;供应天然气总量25612万立方米,增长17.6%。城市气化率达到100%。
全社会用电量259.4亿千瓦时,增长3.7%。其中,工业用电168.1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3.3亿千瓦时,分别增长 1.8%和7.4%。全年新增供热面积954万平方米,累计供热面积达到5761万平方米,增长19.9%。
年末市区公共汽、电车线路184条,下降9.8%。共有营运的公交汽、电车4343辆,下降7.2%。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9271辆,增长0.3%。
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3802.6公里,扩建、翻建道路174条,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4591公里。
据抽样调查,年末城市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26.7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1.39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24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1.3万平方米。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优良率91.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5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8.2分贝。市区共植树96.9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2%。市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6002.8公顷,增长2.4%;新增公园绿地面积87.7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4.54平方米。全市现有公园数量79个。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386起,死亡人数462人,分别下降13.5%和17.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94人,下降25.4%。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2.82人,下降21.5%。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62.92万人,增长0.18%,其中,市区275.47万人,下降0.28%;五市(县级)487.44万人,增长0.44%。全年新出生人口63027人,出生率为8.27‰;死亡人口51418人,死亡率为6.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2‰。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增长9.3%;人均消费性支出16080元,增长7.2%;城市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性支出的38.5%。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396元,增长9.0%。农民人均纯收入9249元,增长8.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32元,增长10.0%;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36.4%。
2009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60.5万人,增长2.5%。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1%,下降0.2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17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42.9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6万人。2009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7%。
2009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24845张,收养18620人。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市话交换机总容量包括小灵通容量。
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指各单位在岗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私营经济单位等。
第二篇:统计年报
邯郸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03月14日邯郸日报我要评论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之年,也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邯郸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应对了经济增长趋缓的不利局面,整体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各项民生和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邯郸市生产总值30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3.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20.8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1019.0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2.7:53.6:33.7。
(二)财政收支:2012年,邯郸市全部财政收入达到329.1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4.6亿元,增长16.2%。分区域来看,市级收入持平,县级收入增长25.1%。邯郸市财政支出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4.7%,科学技术增长74.5%,教育事业增长41.7%。
(三)物价:2012年,邯郸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全年呈逐月回落态势,全年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2.0%。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服务)呈“六升两降”态势。其中:食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烟酒类价格分别上涨4.3%、2.7%、3.9%、4.0%、1.6%和4.3%;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1.0%和0.2%。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有:食品价格是主要推手,拉动总指数上涨1.38个百分点;居住类拉动总指数上涨0.5个百分点;衣着类拉动总指数上升0.41个百分点。
(四)劳动与就业:2012年,邯郸市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在省控指标4.5%之内;社保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五)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邯郸市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邯郸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0.9亿元,增长11.7%;第二产业投资1182.8亿元,增长23.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175.3亿元,增长24.4%,工业技改投资736.0亿元,增长24.5%,占邯郸市工业投资比重为62.6%;第三产业投资1069.9亿元,增长17.3%。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00个,完成投资547.3亿元,比上年增长65.0%,占邯郸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3.9%。
二、主要行业
(一)农业:2012年,邯郸市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吨粮市”建设全面完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62.5万亩,亩产481.6公斤,增加31.6公斤,增长7.0%;总产560.1万吨,增加31.7万吨,增长6.0%,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单产、总产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成功跨入全国百亿斤粮食大市行列。蔬菜保持“三增长”。邯郸市蔬菜播种面积达13.7万公顷,增加0.4万公顷,增长3.3%;亩产4070.7公斤,增长0.5%;总产838.0万吨,增长3.8%。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邯郸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69.3万吨、104.0万吨和23.8万吨,分别增长2.3%、0.1%和2.1%。
(二)工业:2012年,邯郸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3.4亿元,增长14.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27.4亿元,增长22.2%,增速高于重工业9.5个百分点,高于邯郸市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112.7亿元,增长22.7%,纺织业46.6亿元,增长16.4%,食品制造业27.1亿元,增长30.4%,分别高于邯郸市平均水平8.6个、2.3个和16.3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972.5亿元,增长11.0%,占邯郸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9%,分别比2010年和2011年下降6.9个和3.1个百分点。2012年,邯郸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67.6亿元,下降8.7%。
(三)建筑业:邯郸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实现增加值147.3亿元,增长10.6%。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610.0万平方米,增长39.2%;房屋竣工面积1318.4万平方米,增长39.7%。
(四)房地产业:邯郸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7.8亿元,比上年增长7.3%。商品房竣工面积322.3万平方米,下降41.2%;商品房销售面积431.8万平方米,增长13.4%,其中:住宅401.5万平方米,增长12.5%;商品房待售面积119.8万平方米,下降14.6%;商品房销售额164.8亿元,增长24.8%。
(五)国内贸易:邯郸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39.3亿元,增长15.4%,占邯郸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23.9亿元,增长16.0%,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0.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四大行业销售额增速逐步回升。批发业142亿元,增长22.9%;零售业710.1亿元,增长14.9%;住宿业15.8亿元,增长21.3%;餐饮业95.3亿元,增长10.0%。消费热点引领市场,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的增速看,增长较快的有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增长175.6%,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增长62.8%,金银珠宝类增长40.3%,家具类增长37.4%。
(六)交通、邮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邯郸机场二期主体完工,4座城市立交桥、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邯黄铁路、邯长邯济扩能改造进展顺利,邯大高速、邯临快速路开工建设,邯郸火车站改扩建竣工,邯郸机场开通了9条航线(上海、广州、重庆、大连、秦皇岛、鄂尔多斯、天津、南京、厦门),全年运送旅客17万人次。邯郸市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过境、机场通航等综合交通优势进一步彰显。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99.4亿元,比上年增长8.8%。
邯郸市完成货物运输总量34453.8万吨,比上年增长17.7%。其中:铁路2483万吨,下降8.6%;公路31901万吨,增长20.2%;民用航空69.8万吨。邯郸市完成旅客运输总量18170万人,比上年增长9.0%。其中:铁路720.6万人;公路17433万人,增长12.3%;民用航空17万人,增长10.4%。
主城区共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1903辆;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4261辆;全年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1.9亿人次;出租汽车客运总量4000万人次。
年末邯郸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8.02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6.7%。其中:轿车44.71万辆,增长23.2%。在邯郸市汽车总量中,私人汽车达到63.68万辆,增长19.1%,其中:轿车40.74万辆,增长24.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41亿元,增长14.4%;电信业务收入43.3亿元,增长13.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57.6亿元,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87亿元,增长11.8%;电信业务总量53.7亿元,增长14.0%。固定电话用户年末为87.79万户,比上年减少0.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640万户,增加162万户;互联网用户为89.2万户,增加15.3万户。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年末邯郸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4.5亿元,比年初增加390.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41.2亿元,比年初增加306.1亿元。
证券市场运行平稳。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544.7亿元。其中:股票成交额501.9亿元;基金成交额2.8亿元,新增股民0.8万人。
全年保费收入65.6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0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5.6亿元。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9.7亿元。其中:财产险9.2亿元;人身险10.5亿元。
三、改革开放
(一)所有制结构:2012年,邯郸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9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占邯郸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5%;实交税金194.2亿元,增长7.9%,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9.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邯郸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利用外资:邯郸市实际利用外资8.0亿美元,完成省下达目标的114.3%,比上年增长22.1%。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4.88亿美元,增长16%,占邯郸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61.0%。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亮点,到位外资1.06亿美元,增长213.7%,占比重13.3%。
(三)对外贸易:邯郸市外贸进出口总值37.2亿美元,下降2.9%。其中:出口14.7亿美元,增长3.7%;进口22.5亿美元,下降6.7%。
(四)旅游业: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0%。旅游收入1360万美元,增长71.3%。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288万人次,增长33.0%,旅游收入135.0亿元人民币,增长36.0%。2012年末,邯郸市共有星级饭店24家,旅行社73家。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一)城镇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邯郸市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519.5亿元,完成计划的101.3%,970项城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共完成166.26亿元,完成计划102.6%,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进一步加快推进东部新城集中供热管网及配套设施和邯郸东郊热电厂建设,三座污水处理厂和市中变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城市路网升级改造工作,总投资16亿元的四座立交桥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0.6亿元的“三路一场”基本完工,完成19座桥梁的维修改造,改造提升12条支路小街巷;生态水系建设有序推进,总投资54亿元的南湖中心景区、黄粱梦滞洪区扩容和支漳河、滏阳河治理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五河”、“四湖”、“一淀”城市生态水系初见端倪,为建设“北方江南水城”奠定坚实基础。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在省住房保障工作优秀城市、省级人居环境进步奖、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县城、十佳绿色小区、十佳公共建筑、十佳景观大道、十佳公园等多个奖项中我市均榜上有名。
(二)居住条件大幅改善:主城区回迁房建设全力推进,已开工回迁房项目80个、开工面积480.1万平方米、4.5万套,分别占应建回迁房面积、套数的81%和79%;保障性住房已开工建设2.2万套,占责任目标的124.2%,竣工6359套;棚户区改造已开工建设3.6万套,占责任目标的110.2%,竣工1.03万套。
五、冀南新区与经济开发区
冀南新区于2012年10月正式挂牌,致力于打造冀南地区新的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四省交界区域现代物流枢纽,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等经济区域合作交流的北部门户,产业与生态融合示范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2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全部财政收入32.7亿元,增长6.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亿元,增长37.4%。固定资产投资244.2亿元,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0.1亿元,增长27.1%;实现利税24.6亿元,增长22.6%;实现利润14.3亿元,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亿元,增长16.8%。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522元,增长14.4%。邯郸经济开发区生产总值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全部财政收入实现9.5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亿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95亿元,增长20.5%;实现利润3.3亿元,增长30.6%;实现利税4.3亿元,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6亿元,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亿元,增长27.2%。实际利用外资5996万美元,增长48%。出口总值7922万美元,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8383元,增长10.5%。
六、社会事业
(一)教育:2012年,邯郸市小学招生18.48万人,初中招生12.55万人,高中招生4.79万人。现有幼儿园1689所,在园幼儿30.74万人,专任教师11331人;小学2058所,在校学生98.39万人,专任教师42713人;普通中学395所,在校学生47.6万人,专任教师35631人;高等院校在校生8.44万人,专任教师33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9%,万人平均在校生为99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7%,万人平均在校生329人;万人平均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50人;中职学校万人平均在校生130人;高等院校万人平均在校生85人。2012年高考,邯郸市参考人数比上年减少4918人的情况下,本科总上线人数达到30257人,增加52人,本科总上线率为63.6%,比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提高19.8个、5.2个和6.15个百分点。本科各批次上线率均有提高。其中,本科一批上线率为13.0%,分别提高3.7个、1个和0.4个百分点;本科二批上线率为13.2%,分别提高3.4个、1.4个和1个百分点;本科三批上线率为37.4%,分别提高12.8个、2.8个和4.7个百分点。在连续8年攀升的基础上,又有新提高。
(二)科学技术:2012年,邯郸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95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53项、国际先进水平的26项。获得2012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0项。新通过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自主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7家。专利申请受理量180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1260项。
(三)文化:年末邯郸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0个,总藏书147.9万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1.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23.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98%和98.88%。
(四)卫生:年末,邯郸市共有卫生机构1049个,其中:医院169个、乡镇卫生院214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2691张,其中:医院24577张、卫生院15910张;邯郸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32702人,其中:执业医师10801人、注册护士10265人。新建改建卫生院35个、社区和村卫生室550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7.8%。
(五)体育:邯郸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393.2万人,约占邯郸市人口总数的39.6%。全年先后组织9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河北省级以上比赛,共获得金牌63枚、银牌62枚和铜牌72枚。邯郸市拥有体育场5个,室外游泳场10个,运动场30个。
七、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显示:邯郸市年末总人口达到99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2万人,增长1.3%。邯郸市人口出生率为22.51‰,下降1.1个千分点;死亡率7.08‰,上升0.2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43‰,下降1.33个千分点。
(二)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40元,比上年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7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8447元,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9平方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37.6%,居民消费支出较多用于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三)社会保障:年末邯郸市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06.46万人、66.28万人和72.7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0.15万人和6.0万人。邯郸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3.2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26.9万人。
八、资源、环境与节能减排
(一)资源:邯郸市继续严格土地管理,加大闲置土地的收回力度,土地供应在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年土地供应总量1437.96公顷,其中:公用设施用地46.83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3.26%;普通商品房用地262.21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18.23%。
(二)环境: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污染减排指标达到省控制要求,环境质量有了新的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9天,比上年增加2天,其中:一级天数100天,比上年增加5天;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岳城水库和羊角铺水源地稳定达到饮用水质标准。邯郸市年平均气温为13.5℃,与常年值13.3℃相比偏高0.2℃,属正常年份。邯郸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4.1℃,比历年值14.0℃相比偏高0.1℃。
邯郸市平均降水量为518.9毫米,与多年平均值523.0毫米偏少4.1毫米,属降水正常年份。邯郸市区降水量为583.5毫米,比多年平均值522.6毫米偏多60.9毫米,与2011相比,降水量偏多约2.2%。
(三)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加强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管,综合运用结构、工程、管理等措施,推进循环发展、清洁生产,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确保新“双三十”早达标、老“双三十”不反弹。2012年,邯郸市淘汰落后生铁产能85万吨、水泥396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7.37%,完成年初目标的189.5%。氮氧化物削减量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注释:
1、本公报2012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等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邯郸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4、部分数据取自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
第三篇:年报统计总结
填报的口径
PS1
仅统计正式在编的事业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
一、1、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全县只有1个是党校。如果党校中没有参公管理人员本行可以不填。
2、机关服务类单位是指由编制部门批复成立的为行政机关提供信息、宣传等服务的二级下属事业单位。单纯的承担信息宣传等服务的内设科室不是。区分标准:单位有无组织机构代码。
二、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仅仅填写第4行便可,不参加甲栏的分行业、层次、系统填写。
三、机关工勤人员的填写
四、如果单位中包括参公人员、事业人员、机关工勤人员,应当按照表格栏目分类统计,千万不能重复统计。
参公人员仅在ps1的第四行统计。事业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参加分行业、层次、系统和后续表格的填写。
五、上年末单位总数对应2013年12月分报送的数据不能改变
五、本年末单位个数=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其他=制度推行情况的各列数。
六、分行业统计中不能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栏。如果找不 1
到合适的行业填写,可以选其他行业。
七、分层次填写栏:费城街道属于县直层次。请根据上本单位分布层次填写,尤其是在乡镇有派出单位的,卫生、林业。
八、人员情况栏:从业人员数=正式在册工作人员数。劳务派遣人数为零。
2总人数。应当和ps3中的,年末实有退休总人数相等。
九、行业、层次统计的竖栏和横栏应当一致。
PS2
一、在管理岗位工作的专技人员仅统计副科级以上人员。
二、1管理人员为处级副职以下(管理六级),2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以下级别:高级岗位四级(正高)、七级(副高)、中级岗位十级,初级岗位十二级(助级)、十三级(员级)3工勤人员:仅有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五级(初级工)普通工(六级)
4其他等级为新聘用人员,应当等于ps3中的公开招聘人员之和。(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也有试用期)。年龄必须35以下,学历必须大专以上。
三、不能有数的栏目:1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必须办理退休手续,要放到退休人员。
2、大专以下的正科级,35岁以下的正高、副高专技人员,大专以下的正高、高中以下的副高。
3、ps2.14、年龄45周岁以上的管理岗位办事员、专辑岗位的十三级人员报名单。
四、Ps2中的层次栏中的县层次、乡层次总数应当对应ps1中的县层次、乡层次总数。
五、Ps2中划红蓝线的。
六、专技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也就是具有专业资格的人数应当等于专技人员数。
PS3
一、上年末数一定不能修改。并且对应好人员类别和分布的层次。
二本增加、1、考试
2考核
3、本增加任命仅仅指有组织部门任命的副科级以上事业人员。
4、政策性安置人员报名单和关系介绍信复印件。
5、本增加的“其他”栏为零。
三、本减少
1、本减少中的“其他”为在岗死亡,报名单。
2本减少中的“解除合同”“开除”“终止合同”“辞职辞退”报名单。
四、1、ps3中的年末实有退休数对应ps1中的退休总人数。
2、ps3中的退休干部总数(退休的管理和专技人员总数)应当等于工资福利统计RW33中的退休事业干部总数。
3、ps3中的退休工勤人员总数应当等于工资福利统计RW33中的退休事业工勤人员总数。
4、ps3中的退休干部数应当等于退休统计中的TB1.1中的事业干部数。
五、ps3中的分层次统计对应ps1和ps2中的分层次统计。
PS4
一、ps4中的岗位等级栏中的各类人员在不同级别的在岗人数对应ps2中的合计列(第1列)的相关数据。
二、本年代变化的增加和减少对应ps3中的本增加和本减少。
三、特岗人员为零。
PS5
一、要求事业人员全员聘用制,也就是ps5中的合计列和签
订聘用合同列应当相等并且等于ps2中第1列的各类人员的小计数字。
二、所有的通过考试方式进入的人员新签订短期合同,新签订短期合同数=其他等级数=本增加的公开招聘数。其余新进人员签订中、长期合同。
三、ps5中的解除合同、终止合同数应当等于ps3中的本减少的解除合同、终止合同数。
PS6
一、各类人员在不同级别的人数应当和ps2中的数字相对应,尤其是分层次统计。例如ps6中的第1行第17列应当等于ps2中的第2行第32列。
二、专技人员中在管理岗位兼职的应和前面的数字相等。具有职业资格的应当和专技人员总数一致。
三、ps6分行业应当对应ps1中的行业,只有以下行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社会组织业。其余的不准有人。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统计11、ps6和ps6.1中的第1行的总计栏中的各类人员的级别对应ps2和ps2.1中的第1列合计栏。
2、分层次统计ps6的第1行第17列对应ps2的第2行第32列;ps6的第1行第18列对应平时2的第2行第33列;
3、专技人员以此类推
4、工勤人员以此类推。
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行业情况统计2(仅统计专技人员)
第四篇:2013医疗器械统计年报
2013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
一、食品许可情况
(一)食品生产许可情况
截至2013年底,持有有效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132287家,证书167356张;持有有效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3007家,证书3136张;2013年新增食品生产许可证书29717张,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387张;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书10332张,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书242张。
(二)食品流通许可情况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有效食品流通许可证744.6万件。2013年,全国共吊销食品流通许可证6397件。
(三)餐饮服务许可情况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餐饮服务许可证2218992件,其中新增许可921740件,延续许可430061件,变更许可57955件,临时许可83796件。
(四)保健食品注册情况
2013年全年批准保健食品初次注册申请830件,批准变更申请199件,批准技术转让申请189件,再注册申请502件。
二、药品注册情况
2013年全年批准新药临床148件,新药证书4件,批准文号66件,新药证书及批准文号45件。(其中: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中的1至5类批准生产0个品种,批准临床0个品种;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中的1.1至1.5类批准生产2个品种,批准临床82个品种;生物制品注册分类中的1类批准生产1个品种,批准临床4个品种。)
2013年全年批准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的临床申请120件,新药证书0件,生产6件,新药证书及生产32件。
2013年全年批准仿制药临床申请92件,生产申请176件。
2013年全年批准进口药品临床申请251件,批准上市申请17件。
2013年全年总局共批准药品补充申请2055件,备案530件。全国各省局共批准药品补充申请5385件,备案20153件。
2013年全年总局批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生产申请571件,再注册申请506件,进口补充申请19件;省局批准国产补充申请140件。
三、医疗器械注册情况
2013年全国共批准Ⅰ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4252件,重新注册3738件;Ⅱ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4391件,重新注册5801件;批准Ⅲ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1030件,重新注册1852件;港澳台医疗器械首次注册229件,重新注册66件;进口医疗器械首次注册3916件,重新注册3798件。
四、化妆品注册情况
2013年全年批准特殊用途的化妆品首次申报2494件,延续1012件,变更421件。
2013年全年批准进口非特殊用途的化妆品首次备案11726件,延续1468件,变更703件。
五、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情况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875家。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698家,其中:Ⅰ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218家,Ⅱ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804家,Ⅲ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676家。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616家。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化妆品生产企业4015家。
六、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情况
截至2013年底,全国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有451129家,其中法人批发企业12849家、非法人批发企业2051家;零售连锁企业3570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158244家;零售单体药店274415家。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实施许可证管理(Ⅱ类、Ⅲ类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83809家。
七、广告审批和查处情况
2013年全国共批准药品广告30662件,其中:异地备案21092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送违法药品广告160917件;撤销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共58件。
2013年全国共审批医疗器械广告2773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送违法医疗器械广告20438件;撤销医疗器械广告批准文号共28件。
2013年全国共审批保健食品广告4217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送违法保健食品广告28903件;收回保健食品广告批准文号共91件。
八、中药品种保护情况
截至2013年底,共有中药品种保护证书504个,其中初次申报品种131个,同品种20个,延长保护期353个。
九、投诉举报及立案情况
2013年全年共收到药品投诉45908件,其中:立案处理7325件、结案6180件。收到医疗器械投诉9760件,其中:立案处理1426件、结案1193件。收到保健食品投诉16142件,其中:立案处理1317件、结案1101件。收到化妆品投诉4372件,其中:立案处理396件、结案319件。
十、查处违法药品、医疗器械案件情况
2013年全年共查处药品案件147322件,100万元以上的案件72件;涉及物品总值98279.9万元、罚款金额41247万元、没收金额8817万元、取缔无证经营2495户、捣毁制假窝点数608个、停业整顿2009户、吊销许可证193件、移交司法机关2337件、刑事处罚508人、进行监督检查2525202人次。
2013年全年共查处医疗器械的案件总数19792件、100万元以上的案件16件;涉及物品总值13685.2万元、罚款金额10424.6万元、没收金额2582.1万元、取缔无证经营932户、捣毁制假窝点48个、停业整顿221户、吊销许可证6件、移交司法机关81件、刑事处罚10人、进行监督检查1123716人次。
十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2013年全国共受理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复议案件452件,法院受理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诉讼案件93件。
第五篇: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
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
定期统计报表制度修订的主要内容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2009年统计年报表的有效期至2010年6月,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的有效期至2011年1月。本文未提及修订内容的各项报表制度继续执行,所列文号改为“国统字„2009‟106号”。
根据修订后颁布的统计法,将报表制度前列示的统计法内容调整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统计标准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规定的批复》(国函„2008‟60号)精神,国家统计局于2009年第四季度开展全国城乡划分清查工作,并建立各专业统一使用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简称:《代码库》),于今年年底由各地统计局设
计管理部门向局、队各专业及有关部门提供。各地统计局设计管理部门定期对《代码库》进行维护。
1.各项统计调查基层报表表式中的12位“行政区划代码”标识名称改为“区划代码”,统计调查所涉及的区划代码统一从《代码库》中取得。
2.各专业统计中凡使用城乡分类的,需在基层报表表式中增加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标识,并从《代码库》中取得城乡分类代码进行城乡数据加工汇总。
农产品价格调查方案
取消“农产品批发价格调查表”(M704-1表至M704-8表)和“农民实际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情况”(M201-1表)。
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
1.“工业企业样本调查表”(B211表),增加“出口交货值”、“期末剩余订单额”、“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
2.“工业企业样本调查表”(B211表)、“个体工业调查表”(B214表)和“规模以下工业总量指标”(B411表),上报时间改为3月25日、6月25日、9月25日。
部分服务业抽样调查统计报表制度
1.“企业总量指标”(F301表)、“企业总量指标及增长速度”(F401表)和“服务业企业调查”(F201表),取消“费用合计”项下的“差旅费、工会经费、上缴的各种费用”。
2.“企业总量指标”(F301表)和“企业总量指标及增长
速度”(F401表),取消“增加值”。
企业调查
一、《企业集团统计报表制度》
取消《企业集团统计报表制度》。
二、企业景气调查制度
1.“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N131表)中“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中统一的分类名称及代码进行修订;取消“是否为乡镇企业”选项,增加“是否有出口业务”。
2.“工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N231表),“国外订货”改为“出口订货”。适当减少样本量。
城镇住户调查
1.对拒访户不再采用上下户替换,而是用家庭人口、就业人口、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等相近户替换。
2.“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收支调查表”(W203表),在“赡养收入”下增加“其中:来自城镇人员的赡养收入”;“捐赠收入”下增加“其中:来自城镇人员的捐赠收入”;“个人所得税”下增加“其中:来自经营活动、来自财产性收入、来自转移性收入”三个指标。
3.“城镇居民家庭非现金收入表”(W101表)由年报改为季报,表号改为W206表,报送时间为季后5日前(四季度为1月10日前)。
农村住户调查
免报“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情况”(T304表)、“农村住户劳动力就业与外出从业情况”(T402表)、“农村住户人口与劳动力就业情况”(T104表)中第9-
12、14-
17、24-30、34、36-52项指标和“农村住户劳动力就业与外出从业情况”(T202表)中的第1至22项指标。上述免报的报表及调查内容纳入到农民工监测调查方案中。
市、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
“城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G301-1表)、“县(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G301-2表)、“县级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补充资料”(G301-3表),报送单位改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报表内容根据修订后的各专业和有关部门统计报表制度进行调整,表式另发。
主题词:统计年报制度通知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办公室2009年11月10日印发
共印7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