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元作文:我眼里的秋天
单元作文:我眼里的秋天
炎热的夏天很快就过去了,随后迎来了凉爽的秋天。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把一望无际的稻子都吹弯了腰,稻穗沉甸甸的,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果园里的苹果、葡萄都以成熟姿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苹果红彤彤的,像是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上。葡萄一串串的,让我馋涎欲滴。摘下一个放在口中,甜甜的,还有一点酸。
我来到小树林里玩耍,只见树上的叶子都落下来了,一片一片的,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啊!我眼里的秋天,是美丽的、收获的、可爱的。我爱这果实累累的秋天!点评:对比写出了秋天的凉爽。用词准确、条理清晰,能够抓住景物特点描写。
指导教师:齐秀梅
吉林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二实验学校三年级:谭炳垚
第二篇:我眼里的秋天(3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眼里的秋天(300字)作文
天气逐渐转凉,秋姑娘轻轻的来了。秋姑娘一来,大地真美啊!
看,秋姑娘给每一棵树都披上了金黄的外衣。呼,一阵风吹过,落叶飘到了小草上,瞧,秋姑娘也给小草盖上了被子。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色:苹果穿上了一件火红火红的衣裳,柿子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高粱举起金黄色的火把&&果园里真美。啊!有一股香味从花园里飘了过来。花园里鲜花盛开,每一朵花都竞相开放,美极了。看!天上的鸟要飞去南方过冬了,一边飞,一边说:天气转凉了,秋天来了,大家一定要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稻谷地里的稻草人像个士兵在保护着田野。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她能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欢乐,许多小朋友在田野里放风筝,他们开心的笑着,秋姑娘是个会魔法的天使。
我爱秋天,我爱我眼里的秋天!四年级:黄小萍 篇一:小学作文:我眼中的秋天
我眼中的秋天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的要数秋天了。它虽然没有春天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的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没有冬天的粉妆玉砌,但是它有一种特殊的美---默默奉献。
秋天的天空特别的蓝,蓝得似一面用抹布擦过的镜子。天空中还飘着几朵自由自在的白云,就像一匹蓝缎子上绣了几朵白花,十分好看!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天空显得十分和谐。
秋天的田野不比天空 逊色。瞧,稻谷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仿佛在庆祝秋天的丰收。玉米举着红缨,咧着嘴,露着金色的牙齿向你笑,好似想让你赶快把它摘下,为人类奉献自己的力量。田野旁有一座果园,果园内有许多果树 :黄澄澄的鸭梨挂在枝头;石榴咧着嘴,露出红宝石似的牙齿;葡萄绿得如玛瑙,紫得如水晶,红得如宝石,个个都晶莹剔透,让人垂涎三尺。果树上的叶子落下来好像一群黄蝴蝶纷纷扬扬地飞下来,落到地下,又好像一条金色的地毯。小溪欢快地流着,溪水清澈透底,还有几片黄叶四似小艇的漂浮在水面上。溪边有许多鹅卵石,白的,黑的,圆的 „„数目数不胜数。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玩耍,互相追逐,玩得不亦乐乎。
秋天的一道风景线就非菊花莫属了。菊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 „„它们红得如火,黄得像金,白得似雪„„它们有的含苞待放,还有的争奇斗艳,也有的像婴儿似的争开笑脸,真美呀!秋天,我爱你!
篇二:我眼中的秋天作文指导
《我眼中的秋天》写作指导
写作要求:
1、通过观察秋天的景物,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联想到的,所闻到的秋天的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让我们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多姿多彩。
2、字数:300字左右。
写作提纲:
我到(哪里)找秋天。_看到什么怎么样。我到(哪里_)找秋天。_看到什么怎么样。
范文片段:
我到果园里去找秋天。啊!找到了!秋姑娘为穿着绿衬衫的苹果叔叔换上了红马夹,好象大大的玛瑙。秋姑娘还把葡萄抹成了紫色,晶莹剔透,远远望去,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近处,通红的柿子圆圆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我摘下一个柿子,尝了一口,甜津津的,似乎把我带到了“甜蜜蜜“世界。
我又到了花园里去找秋天。啊!又找到了!一朵朵小小的桂花正在开放,只见那漫溢着芬芳的桂花,黄如金、白如银、红如丹,一串串、一簇簇、缀满枝头,仿佛在开会,又仿佛很害羞。除了家家门前庭后栽种之外,街路两侧,校园里,街心花园,到处都是桂花树,使各种地方成为一个巨大的“桂树公园”。再看那五颜六色的菊花,有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菊花的花瓣好像是妈妈的卷发,真是千姿百态,让人应接不暇,不禁让我想起了元稹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香蕉等新鲜水果也纷纷上市。你看秋天的水产品也很多,什么鳊鱼呀,带鱼呀,草虾呀,数不胜数,当然最著名的要数阳澄湖大闸蟹了,吃后保准你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我眼中的秋天是欢快的。赶走了夏天的炎热,我们小朋友带着秋天的凉爽,在野外尽情地玩耍,有的捉迷藏,有的玩滑板,有的捡落叶,玩得不亦乐乎。小动物们在秋天也开始忙碌起来了。小松鼠找来松果做过冬的粮食,喜鹊们衔来树枝造房子,黑熊躲在洞里舔自己又肥又厚的脚丫,小青蛙准备美美地睡个好觉。呵呵,很多小动物都在为过冬做准备呢。
是啊,生机勃勃的春天固然惹人喜爱,但美丽、收获、欢快的秋天更令人心旷神怡。
我来帮你忙:
开头:
夏伯伯走了,秋姑娘来了。带走了夏天的炎热,同时也带来了秋天的凉爽。有人说秋天是红色的,有人说秋天是黄色的,我觉得我眼中的秋天是彩色的。
人们总是说春天是最美的,而我认为,秋天给人带来喜悦、清爽和无穷的遐想。在我眼中,秋天比春天更美。
一年四季中,我最爱秋天。在我眼中,秋天是最令人神往的。
凉风习习,果实累累,秋高气爽,这会是哪个季节呢?是的,这就是秋天,秋姑娘一边跳着优美的舞蹈一边唱着动听的歌悄悄走来。
淘气的夏娃娃一溜烟似地跑了,秋姑娘穿着金色的外套来迎接我们了。有些人喜欢温暖的春天,有些人喜欢炎热的夏天,还有些人喜欢寒冷的冬天。而我,却喜欢丰收的季节——秋天。
结尾:
秋天是一个小小的喇叭,它告诉我们:冬天就要来了,赶快准备过冬!正像一句谚语里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天是短暂的,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我要好好珍惜它。啊!秋天真是太美丽了,秋天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可以吃到我喜欢吃的苹果、桔子、柿子,我真希望永远是秋天!
秋天,你在别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可在我的眼中,你是最美的!
秋天是绚丽灿烂的,它表示着成熟,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我也应该在学习方面多下功夫,有个收获知识的季节。
秋天真是一个既丰收又美丽的季节呀!
秋天啊!你真是个多彩多姿,五彩缤纷的季节啊!
是啊,生机勃勃的春天固然惹人喜爱,但美丽、收获、欢快的秋天更令人心旷神怡
篇三:我眼中的秋天作文指导
《我眼中的秋天》写作指导
写作要求:
1、通过观察秋天的景物,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联想到的,所闻到的秋天的变化写清楚,写具体,让我们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多姿多彩。
2、字数:300字左右。
写作提纲:
我到(哪里)找秋天。_看到什么怎么样。
我到(哪里_)找秋天。_看到什么怎么样。
范文片段:
我到果园里去找秋天。啊!找到了!秋姑娘为穿着绿衬衫的苹果叔叔换上了红马夹,好象大大的玛瑙。秋姑娘还把葡萄抹成了紫色,晶莹剔透,远远望去,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近处,通红的柿子圆圆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我摘下一个柿子,尝了一口,甜津津的,似乎把我带到了“甜蜜蜜“世界。
我又到了花园里去找秋天。啊!又找到了!一朵朵小小的桂花正在开放,只见那漫溢着芬芳的桂花,黄如金、白如银、红如丹,一串串、一簇簇、缀满枝头,仿佛在开会,又仿佛很害羞。除了家家门前庭后栽种之外,街路两侧,校园里,街心花园,到处都是桂花树,使各种地方成为一个巨大的“桂树公园”。再看那五颜六色的菊花,有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菊花的花瓣好像是妈妈的卷发,真是千姿百态,让人应接不暇,不禁让我想起了元稹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香蕉等新鲜水果也纷纷上市。你看秋天的水产品也很多,什么鳊鱼呀,带鱼呀,草虾呀,数不胜数,当然最著名的要数阳澄湖大闸蟹了,吃后保准你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我眼中的秋天是欢快的。赶走了夏天的炎热,我们小朋友带着秋天的凉爽,在野外尽情地玩耍,有的捉迷藏,有的玩滑板,有的捡落叶,玩得不亦乐乎。小动物们在秋天也开始忙碌起来了。小松鼠找来松果做过冬的粮食,喜鹊们衔来树枝造房子,黑熊躲在洞里舔自己又肥又厚的脚丫,小青蛙准备美美地睡个好觉。呵呵,很多小动物都在为过冬做准备呢。
是啊,生机勃勃的春天固然惹人喜爱,但美丽、收获、欢快的秋天更令人心旷神怡。
我来帮你忙:
开头:
夏伯伯走了,秋姑娘来了。带走了夏天的炎热,同时也带来了秋天的凉爽。有人说秋天是红色的,有人说秋天是黄色的,我觉得我眼中的秋天是彩色的。
人们总是说春天是最美的,而我认为,秋天给人带来喜悦、清爽和无穷的遐想。在我眼中,秋天比春天更美。
一年四季中,我最爱秋天。在我眼中,秋天是最令人神往的。
凉风习习,果实累累,秋高气爽,这会是哪个季节呢?是的,这就是秋天,秋姑娘一边跳着优美的舞蹈一边唱着动听的歌悄悄走来。
淘气的夏娃娃一溜烟似地跑了,秋姑娘穿着金色的外套来迎接我们了。有些人喜欢温暖的春天,有些人喜欢炎热的夏天,还有些人喜欢寒冷的冬天。而我,却喜欢丰收的季节——秋天。
结尾:
秋天是一个小小的喇叭,它告诉我们:冬天就要来了,赶快准备过冬!正像一句谚语里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天是短暂的,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我要好好珍惜它。
啊!秋天真是太美丽了,秋天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可以吃到我喜欢吃的苹果、桔子、柿子,我真希望永远是秋天!
秋天,你在别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可在我的眼中,你是最美的!
秋天是绚丽灿烂的,它表示着成熟,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我也应该在学习方面多下功夫,有个收获知识的季节。
秋天真是一个既丰收又美丽的季节呀!
秋天啊!你真是个多彩多姿,五彩缤纷的季节啊!
是啊,生机勃勃的春天固然惹人喜爱,但美丽、收获、欢快的秋天更令人心旷神怡
篇四:沪教版语文三年级上作文《我眼中的秋天》
我眼中的秋天
秋天到了,秋姑娘带着凉爽的秋风,带着丰收和喜悦,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
我们来到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它们有的昂起头,像威武的战士;有的躲在树荫下,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风一吹,偶尔还露一下红红的小脸;还有的两三个聚在一起,红红的小脸像刚喝过酒的人在聊天,特别热闹„„那些石榴,也许因为秋姑娘的到来太兴奋了,有的咧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露出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儿。柿子树上挂满了柿子,红通通的。远远望去,好像一个个红灯笼,特别喜庆,似乎在告诉人们丰收的喜悦。
我们来到山林里,大地像穿上了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红、黄、绿„„真漂亮!一阵秋风吹来,梧桐树上的叶子像蝴蝶似的慢慢飘落下来,像在捉迷藏。它们打了一个又一个圈,落在小路上。一张、二张、三张„„把小路铺成一条长长的地毯。踩上去咯吱咯吱的,仿佛在讲述秋天的故事。
我们来到田野里,只见一根根粒粒饱满的稻穗把稻谷压得弯下了腰,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兴奋的金黄色。在阳光下光耀夺目,闪闪发光,既像铺了一层黄黄的地毯,又像撒了整整一地的黄金。在秋风的吹拂下,这金色的海洋掀起了一浪接过一浪金色的翻滚的波涛,此起彼伏。在白白的棉花,金灿灿的稻子,绿油油的蔬菜的映衬下,使田野更加显得光彩夺目、如诗如画。
我眼中的秋天多么迷人,令人陶醉。我爱秋天!
第三篇:孩子们眼里的秋天
孩子们眼里的秋天(观察日记)
新学期第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秋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欣赏了美丽的秋,积累了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但要真正地感受秋,喜欢秋,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是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嘴去品味,用手去触摸,用心去体会的,为此我给孩子们留了观察日记,让孩子们观察秋天,感受秋天的变化,写下自己眼里的秋天。孩子们写得还不错,特地选了几个孩子的作品上传以作表扬。
乔传振
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秋天的衣服。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我们楼下的菊花开了,有红的、黄的„„非常好看。
田野里的玉米熟了,农民伯伯快乐地掰着大大的玉米棒。
果园里的果子熟了,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今天妈妈带我去了超市,到了超市,我看到了很多书,知道了有关秋天的许多知识,我非常高兴。
董逸凡
秋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马路边的树也变颜色了,地上的小草也微微变黄了。
秋姑娘来到了果园里,大大的梨子穿上了黄色的衣服,圆圆的苹果也乐红了脸,像灯笼一样的柿子变得红彤彤的了。
秋姑娘又来到了花园里,菊花们竞相开放,黄的、白的、紫的„„一朵朵好漂亮。
秋天来了,就连人们也加厚了衣服,早上的凉风吹在脸上凉凉的。
王菲
今天是星期日,我决定到野外去寻找秋天的足迹。炎夏过去,秋天又来到了眼前。天气渐渐转凉,树叶开始枯黄了。阵阵秋风吹来,叶子纷纷飘落,有的像小船,有的像扇子,一夜之间,便铺满了地面,好像一条黄色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
果园里,葡萄成熟了,还有那像小灯笼似的柿子,高高挂在枝头上,对了,还有像宫灯似的菠萝呢。
庄稼地里,农民伯伯忙着收庄稼。地面上摆满了脱光了皮的黄黄的玉米,棉花展开了笑脸,谷穗笑弯了腰,太阳照在头顶,却觉得暖暖的,很柔和。
秋天来了,菊花开得正艳,一朵朵,一簇簇,非常漂亮。小朋友的衣服也变厚了,快乐地玩耍,他们的笑声甜到了我的心里。
李福恒
星期天,我发现秋天的枫叶变红了,地上的草变黄了,枣树上的枣子也成熟了。人们都穿上了秋衣和秋裤了,外面还穿了外套,有些花朵已经凋谢等待着来年再绽放出它的美丽,这就是秋天的变化。
徐子贺
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风变爽了!地上的草也开始变黄了!花园里的街道上,枫树的叶子也变红了,菊花开了,菊花的颜色有白色、黄色、枚红色„„
街上是人都穿上了长裤、长褂。小朋友也都穿上了秋衣和秋裤,替换掉的是美丽又漂亮的裙子和短裤。
田野里的庄稼都成熟了。金黄色的玉米一颗颗,闪闪发光,黄澄澄的大豆像一颗颗珍珠。
秋天来了,水果都成熟了,有我喜爱的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柿子、香甜的葡萄、金黄的梨子等。
我抬头看天,有一群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方飞去,我对大雁说:“大雁明年春天,还要飞来呀。”
潘泰宇
秋天来了,天气变凉了,人们穿着长衣长裤。田野也翻金浪了,有黄色的玉米,弯弯的黄豆荚,金灿灿的花生,还有洁白的棉花„„农民脸上挂满了笑容。
果实也丰收了,有弯弯的香蕉,火红的苹果,还有紫色的葡萄„„走在街上,各种果味扑鼻而来。
树木枯黄了,黄色的菊花开放了,枫叶也变得更红了。啊!秋天来到了。朱浩然
秋天到了,天变凉爽了,人们穿上了较厚的衣服。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农田里,农民伯伯种的玉米,棵棵都笑弯了腰,花生也结出了白胖胖的果实。
秋天到了,各种水果都成熟了。看那黄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鲜艳的石榴,火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啊,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我喜欢美丽的秋天。
第四篇:我眼里的爱国主义
我眼里的爱国主义
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
爱国热情是一种值得赞赏的情感。这是千百年固定下来的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基础,是民族前进的动力。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我们克服了数不尽的困难,传承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
爱国主义应该与时俱进。原始的爱国主义,是感性和自发的,表现为个人对国家文化生活方式的认同与情感的归依。发展的爱国主义,具有自觉的倾向,表现为个人与国家共同体之间彼此依赖、相依共存的认识。当今的爱国主义,更加突出了理性的特点,强调情感到理性的升华,主要表现为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当前,面对一些西方媒体的不公正报道,我们应该理性地爱国,也只有理性地爱国,才会爱得深厚持久,爱得有效。爱国,就要大力弘扬自尊的民族精神。自尊,是一个人得到尊重的前提。同样,自尊的民族精神,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到世界尊重的前提。它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自觉维护和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这是中华民族子孙的义务。举办奥运,是中华民族的盛事,对破坏奥运火炬传递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限定。江泽民总书记说:“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1]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一、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历史上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今天已失去存在的价值,如“一女不嫁二夫”、“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等已被当作封建礼教而摒弃,而爱国主义却始终是基本的素质要求。爱国情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样、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日近代史昭示我们,要改变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起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从太平天国起义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和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略,前仆后继,历尽艰辛。”[2]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凯歌。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高度凝聚力和民族尊严感,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新中国建立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统一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20世纪50-80年代,中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进,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渡过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迅速走上拨乱反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无论是克服困难的毅力,还是纠正错误的勇气,都是以爱国主义为动力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越来越自信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着,我们的综合国力从1949年的世界第13位到目前的第5位。20年风雨征程,20年沧桑巨变,我们取得了世界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能取得的巨大成就。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奇迹”。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20年中,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两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顶住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政治**的冲击;沉着应付了1997年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抵御了1998年夏秋之际洪水的冲击;同时喜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些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密
不可分的。难忘香港、澳门回归时。全国人民高举国旗翘首期盼钟声敲响的时刻,难忘申奥成功时热泪盈眶欢庆的狂热。这种情不自禁就是爱国主义的流露。
二、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常常是总结过去,瞻望未来。回首刚刚过去的100年,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差距,成绩使我们为祖国自豪,差距使我们为祖国奋发。在新世纪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阻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所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没祖国的责任与热忱,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只能自暴自弃,只能任人宰割,甚而再次成为附庸。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这是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竭的动力。
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3]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那么,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呢?
首先,每个公民必须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自信。邓小平曾说:“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4]
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分割,面对祖国的落后,部分激进分子主张一切采取“拿来主义”,甚至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民族虚无主义既否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立品格,也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种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观点。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一度领导世界潮流,直到中国已走向衰落的20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罗素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做出高度的评价:“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唯一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继续下来。”又说:“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我们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他还断言:“他们将在科学上创造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很可能超过我们,因为他们具有勤奋向上的精神,具有民族复兴的热情。”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消除民族自卑感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民族虚无主义只是部分激进分子们倡导的,而大多数爱国者还是尊重我们祖国的主权,坚信我们民族的文明。事实证明,民族虚无主义并不会给中国带来好的出路,只能带来自卑与自残,“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使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3]
其次,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WTO的认可与加入,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煌的文明,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目前,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综上,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情感层面上讲,爱国不需要任何理由,但理性地说,爱国行动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的。理性地表达爱国情感是一种胸襟,更是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在国际风云瞬间变幻的现实下,理性爱国尤其珍贵。我们要将自尊、自信、自强的理性爱国主义发扬光大,让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
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大学生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确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对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缺乏认识,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
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五篇:我眼里的鲁迅
我眼里的鲁迅
初次与鲁迅邂逅,是在我念小学的时候,也就是看见那个刻在课桌上的“早”字的时候。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的生命里有了鲁迅这个词。
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断断续续的会出现一些他文章,于是我们开始被动的去读他的文章。读他的文章,开始的时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的语病,一点也不通,实在无法阅读。所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不愿意去读他的文章的,更谈不上喜欢他的文章了。但是对于我们学习来说,因为它是课本课文,必须要学习的,也就要读懂鲁迅想要在文章中表达什么想法,传递什么思想。很不幸的是我们很难读懂其中的含义,然后老师就一段一句一词的给我们讲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这种灌输式的学习下开始慢慢对他有所认识了。而后,由于强烈的好奇,我尝试去读一些其他的作品,去读他的《野草》、去读他的《朝花夕拾》、去读他的一些杂文,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对他有了些认识。到了大学,选了孙晓忠老师的《鲁迅与当代中国》,通过孙老师对鲁迅的一些分析之后,就更增加了我想要深入去了解鲁迅的想法。
还记得,曾经的我,迷恋巴金那过人的真挚,屠格涅夫那精致的忧伤,冰心那欲语又停留的柔婉,三毛那浪迹天涯的寂寞,席慕容那韵随情发的优美,普希金那夺人心魂的热烈。然而现在,我却喜欢上了以前并不了解的鲁迅,因为他优美的散文,因为他尖锐的杂文,因为他幽默的语言,也因为他的良知,也因为他的执着,因为他的孤独。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看过了事态的苍凉,读过了事件的辛酸,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每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都会产生一大批英雄,都会有一大批关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百姓,而鲁迅就是那个时候的英雄,他就是那个关注百姓的人,就是那个关注中国发展问题的人。对于那个遭受列强瓜分、封建统治还未褪去的年代,鲁迅认为是因为是国人身体上的弱,才会让列强欺压。所以他决定想通过医学强壮国人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受伤,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只能使国民变得强壮,但是并不能唤醒中国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给俄国人看客。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于是在那个风云变幻,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拯救阴霾笼罩的旧中国,鲁迅先生沉思着、探索着,“众人皆醉我独醒”,做出了坚定的选择,用笔来代替手术刀,摘除中国人封闭头颅里思想的毒瘤。他弃医从文,拿起了他的笔,用文字去揭露丑陋的社会,用文字去唤醒麻木灵魂。
鲁迅从以“鲁迅”为笔名写下中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这些为中国文化留下了一大笔宝贵财富,也给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绚丽。
他的很多作品中的人物,我们都能从现实社会中找到原型,他的目光集中在社会最底层,正如他自己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他的作品,并不会给人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也不是那种只具有观赏性的感觉。只要你慢慢的品读,你会从字里行间中看到那颗关注民族命运的心他的作品中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阿Q、祥林嫂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面对恶的社会现实,黑暗的封建礼教,幸灾乐祸而又无同情心的人们,注定了这些人最终都只有走向悲惨的结局。鲁迅对他们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的原则。
有的人认为,鲁迅的作品太尖锐刻薄,其实不然,他的作品是深刻的。唯有这种深刻,才显其犀利,凝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风;唯有这种深刻,才见其揭露批判国民的劣根性时的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唯有这种深刻,才能写出“如匕首,如投枪”式的文章直刺敌人的心脏;唯有这种深刻,才会使他拥有血荐轩辕的满腔热血,俯首甘为孺子牛,也正因其深刻,才会在其文中显怒目金刚式的大爱大憎!
正如有人评价的一样,鲁迅先生的笔投枪,是匕首,他用它去刺向社会那阴暗的一角,刺到反动派的痛处,用它揭露人性的丑陋,他不顾那些黑暗势力对他的威胁,依旧抨击着那个社会,“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就是毛泽东给他的评价。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杂文或严峻凛然,或清新隽永,或锋芒毕露,或泼辣犀利,或意味深长,多姿多彩不拘一格。他的散文集抒情、叙述、议论于一体,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作了一生的战士,他用自己的笔尖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
正因为鲁迅轩昂不屈,才招来更多的忌恨与敌视,遭遇更多的明枪暗箭,成为众矢之的;才难以从他那里找到丝毫的奴颜与媚骨;才能在万马齐喑的世界里树起一座丰碑,成为中国的脊梁!才能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里,撑起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旗奋力呐喊,铸就不屈的民族魂!
但是,现在我们感到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因为在今天,孔乙己们复活了,“资本家的乏走狗”们复活了,阿Q们复活了,祥林嫂、华老栓、润土们复活了,那些“体格茁壮的看客们”也复活了。那些曾经被其攻击、痛斥、讥讽、怜悯的人物又一次复活了,鲁迅的存在,让他们感到恐惧、惊慌、卑怯,甚至无地自容,所以鲁迅会遭到排斥,鲁迅的“生存”遇到了挑战。没了鲁迅的今天,人们会在开心笑声中忘却了现实的不公和苦痛,但也会在笑声中渐渐地麻木、渐渐地变傻......鲁迅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昏迷着的人们已经听不见他的怒吼,已经看不见他的悲愤。我们所能看见的,只是越来越麻木和奴性化的人们。一天一天的,在像木偶一样的进化着。堕落着。
历史是一面抽象的镜子,当我们用带有时代偏见的狡黠去回望那些悠长模糊的过往,也许谁都有权对它们提出种种尖刻犀利的怀疑,或者是大胆的假设。只是,我们有多少把握自己真正地了解了他。
当今中国仍需要鲁迅,最近30年来,我们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的生活开始走向富,裕,但是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国民的精神变得麻木了,社会道德开始走上滑坡路,一切以市场利益最大化为标准,一切向钱看,于是才会发生许多与道德挂钩的社会问题。如“小悦悦事件”、搀扶老人被诬陷、”地沟油“、”瘦肉精“等等很多问题。所有的这些现象表明,需要鲁迅这样的人来唤醒国民,来唤醒社会良知,来优化道德的良性发展环境。从这点看,当今中国仍需要鲁迅。
这个社会普遍存在一个现象,许多人拿着百姓的钱去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但很少为百姓做实事,甚至做一些让百姓感到心寒的事。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社会还是需要鲁迅笔下的那种人:“中国从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哪怕是为独夫作家谱的正史都不能掩盖他们的光耀„„”
我们应该要学会鲁迅看问题的思维,去看待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看到它们的本质。如果每一个受过基本教育的知识分子都能领悟到鲁迅思想的价值,中国社会就真正进步了。只要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没有完成,鲁迅的价值是永存的。
鲁迅不是伟大而是伟岸,他是中国人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鲁迅不是神明而是精灵,他是中国人的高尚品质的结晶,是中国人的灵魂的坐标。
也是因为如此,鲁迅也有彷徨,也有寂寞,也有孤独,也有愤懑,也有灰心,也有苦痛,也有悲悯,也有无奈,也有固执,也有浪漫,也有沉寂,也有空泛,也有困顿,也有激动乃至偏激,也有失望乃至绝望。
但,鲁迅永远是鲁迅。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先生就是臧克家所说的那个人,用自己不朽的文字,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尽管这个孤独的背影已经渐渐的走远了,尽管这个一生阴暗背影已经模糊了,但是那个“民族魂”留下了,不只是存在于他的年代,也会传到以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