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术——处理移情(定稿)

时间:2019-05-14 17:3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术——处理移情(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术——处理移情(定稿)》。

第一篇: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术——处理移情(定稿)

中德班 心理动力性心理治疗培训,上海,2012.03

处理移情

Dr.Klaus Kocher, Frankfurt

在精神分析关系中的移情及其应用被看作是精神分析治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过去十年来,精神分析的移情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自恋或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也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能不能说在这些患者身上有通常的移情现象。而且,移情这个概念本身也处于争论之中。

对移情概念的经典看法认为它是过去的纯粹重复,正如Greenson所提出的这是一种落伍也是“时代的错误”,这种经典的看法也越来越受到质疑。

对于许多精神分析师来说,由于对精神分析认识的拓展,移情也慢慢经历着变化:它从“一个人”的心理学转向了“两个人”的心理学,将治疗师角色本身卷入到更大的范围内,以更积极地方式将治疗师置于互动过程中。

尽管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着移情现象,但它仍然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出现于治疗设置中的移情非常有助于理解患者的潜意识动力。

因此,精神分析师尽力去理解患者所谈论的东西在人际关系这个框架中所聚焦的内容。患者提到的一切都将分析师引向这个关注点,患者所说甚至没有说出来的一切也是不断地涉及精神分析关系中的隐含意义。精神分析师通过它尝试捕捉到患者的潜意识以及他所隐藏或展现出来的感受。

由此,精神分析中的一些情形如投射性认同、角色反应及精神分析师的互动部分扩大和丰富了移情这个概念。

我自己的分析工作中的实例

当精神分析师和患者间发生冲突时,移情现象最容易被看到。由于移情的这个特点,我想举一个我自己工作中的案例是十分有助于我们去理解移情的:

一位30多岁的女性来访者,在她生育第二个孩子后不久开始在我这里开始接受分析。她的丈夫是一个工程师,她自己是一位执业兽医。因为她在自己家中执业,所以她易于同时也非常成功地将自己的职业与家庭目标整合在一起。她们夫妇在外人眼中有着令人满意的私人生活和社交生活。

然而,在她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她感到越来越受限制并且变得抑郁。她觉得自己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地过自己的生活。曾经令人十分愉快的社交接触现在看起来是简单而肤浅的,而她现在的婚姻生活似乎也没有她过去所认为的那样美满。她抱怨自己只是离家后迷失在婚姻中并且没有体验真正的生活和独立。她的丈夫尽力去理解她出现的危机,但看来他失败了而且很恼怒,这使得她很退缩。正如她所意识到的那样,她目前为止的生活正处于危险之中,并且危机更多地来自于她自身,因而她决定去见一个精神分析师。

我想简单描述一下我们的工作以使大家明白移情究竟是如何影响到分析性会面的。当来访者在经历了最初相当合作的阶段后她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默。我要描述的那次治疗是以一个非常特别的方式开始的:我因为交通堵塞而稍稍迟到了一会儿。她以一种非同寻常的长时间沉默开始了这次会晤,随后她开始谈东谈西,但是并非真正参与其中。她看上去很恼怒。我开始面质,问她生气是否因为我迟到这件事。“当然”她回答道:“但是,这不是你的错,是交通堵塞造成的”。我回答道:“是的,你说得没错。但是当你等候在治疗室门外时并不知道我今天迟到的原因。我很想知道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是的,但这个真是太愚蠢了。”当我鼓励她将自己的幻想说出来时,她发现这么做非常困难。但之后我知道,她的幻想就是我更喜欢另一个男性来访者,那个来访者的治疗时间在她之前,她有时会在楼梯上碰到的那个人。她认为我更喜欢和那个男性来访者在一起工作,并且我之所以接受她是因为没有其他男性候选对象。当她第一次在我们的工作中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幻想时,她开始感到某种愤怒甚至是怨恨。我鼓励她说出更多的幻想,而后她承认她还有一个幻想,就是我之前是在和前面的来访者一起喝咖啡而后就是忘了她。

我说:“你之所以认为这个幻想很傻是因为你当然知道我不会和其他来访者一起喝咖啡?是否你对此越不知情,你就越会有这样念头?”

通过越来越多地谈论她的幻想,她变得能够克服自己的愤怒,嫉妒和羞愧。我们很久之前所讨论过的一些话题开始重现,但它们现在却是以一种和先前不同的形式出现的,因为她生动的情感反应,使得这些内容变得鲜活且丰富多彩。

她开始谈论那个小她两岁的弟弟。她小的时候很喜欢这个弟弟并且强烈地爱慕他。但现在她却回想起许多她弟弟与她父亲之间的记忆片断。她记得父亲曾经教自己滑雪,但是当弟弟大到也可以学滑雪时父亲就变得非常忽视她。她之后觉得自己就像第五个轮胎。到了晚上的睡觉时间,父亲会更多地照顾弟弟,会给弟弟讲很长的故事并且会和他开玩笑,然后仅仅是经过她的床很快地和她说声晚安就完了。她怨恨父亲和弟弟之间的这种亲昵并且觉得自己简直要被这种嫉妒给毁了。她一直对父亲掩藏着这些感受,当父亲由于工作不在家时她才会觉得松了口气,因为那时她可以暂时摆脱这些感受的影响。

现在,在与我的关系中,患者非常明显地重复了这种嫉妒冲突。她正幻想着一个婴儿期的、内化的冲突,在与我的关系中她从来没有真正地处理对她父亲的情感。移情总是一个潜意识幻想的现实化。

在分析过程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能掌控生活的、成熟的女性,而是一个感到被父亲深深忽视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渴望被爱和被欣赏的愿望被父亲深深地挫伤了。因此,她以怨恨来应对这种爱的受挫,又将嫉妒指向她弟弟,因为弟弟得到了那些她没有得到的东西,而且最终她对她的母亲很生气,因为她母亲看来没有意识到所有的这一切,她母亲全然没有注意到而且没有帮助她处理这些感受。她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些,并且与自己的依赖作斗争。

尽管在之后的成年生活中她能很好地形成和处理关系,但她早年的冲突仍潜意识地持续着,直到出现导致她来治疗的危机时这些冲突又复活了。但她并不是就让这些冲突存在着,而是将它们带到了分析治疗中,并在治疗中通过移情来修通它们。

我们把移情看作是在目前的治疗关系中内化的婴儿体验的再现。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例子,如果婴儿的冲突再现,那么分析师不可避免地成为冲突中的一方,就好像目前实际的冲突是绝对真实的。如果这种移情的特点是带有诸如怨恨、嫉妒、羡慕或拒绝这些情感的,我们称之为“负性移情”。在负性移情中患者实施了一种行为,在现实关系如伴侣、朋友关系中通常是很难去处理的。如果分析师成功地将这种行为理解为过去关系的病理性、冲突性再现,那么它就不会显得那么奇怪,而且所有看似不恰当的感受会呈现出有意义的潜意识冲突。将患者的移情看作是过去关系的一种有意义表达,它会变成一种交流——而且如果分析师能够阐释这种交流,他能将移情转化为交流。

因此,患者试图通过移情来再现某些东西,这些东西他还不能通过语言来交流——甚至他不知道他想要交流什么东西。他不交流,因而他扮演。他不记得,他只是重复。

非常重要的是,移情现象并不是分析情境中的特定产物。其特别之处在于精神分析对移情的理解。所有的人类关系都是建立在原初关系的体验之上的,也是以移情为基础的。我们都有一种倾向就是将婴儿的关系转移到现实关系中。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新的体验。基于人类的这个普遍倾向,精神分析创造了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移情及其导致的移情神经症,在精神分析过程中移情是可以被修通的。

Freud将人类这种普遍的转移倾向称作为强迫性重复。他想要描述的这种特别的精神倾向,即在现实关系中重复和上演内心冲突的潜意识记忆模式。这些模式是潜意识的,但仍然动力性地活跃着。同时,它们不能在意识层面被加工处理,但趋向于在新的关系中不断被重复。所有的东西都一直会再次发生。

如果一个负性移情出现得很频繁,则治疗师起着某部分作用。那么就有必要去修通这个再现的冲突——Freud称之为阻抗——这是分析情境下移情的特征。

历史概述

Freud很早就提出了移情这个概念,最早是在他的“癔症研究”一文中(1895年)。十年后,在他的“朵拉案例”中他进一步明确发展了他的理论,在这个案例中他观察到移情的作用及其治疗意义。他一开始认为是阻碍精神分析过程的东西——出现指向治疗师的感受和情感,后来被证实是治疗中一个非常有用和强有力的工具,通过它可以触及到患者正在处理的潜意识内容。

实际上,Freud没有能成功应对朵拉对他的移情,而是在他终止了对她的治疗后他才能正确地理解这种移情。

他开始区分过去的纯粹重复和对过去的修正两者之间的区别。对过去的修正与内在精神世界的改变过程有关,它会使个人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发展。

之后,精神分析成为一种治疗方法,它非常强调患者此时此地的情感。基于对“朵拉案例”的理解,Freud越来越相信通过分析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移情有可能直接观察到患者的潜意识愿望和冲突。

他进一步又将移情区分为正性移情和负性移情。各种感受,爱的情感和恨的情感被归为不同的移情反应丛。

他在早期时对移情的解释是驱力取向的:因为早期客体的内部表象潜意识地承载着力比多能量,通过潜意识地移情过程,这些能量被转移到了分析师身上。

后来,许多精神分析师一致认为不仅本我的潜意识部分被转移了,而且超我的部分也被转移了。

客体关系理论进一步推动了此概念的发展,即认为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也是有移情倾向的。在分析情境下处理移情看来是一个多维度的主题,因为当你尽力想要去捕捉潜意识现象时势必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精神分析师的潜意识会卷入其中。

在极端的例子中被认为是移情的内容也可能主要是治疗师的防御——他的所谓反移情投射到了患者身上。

正如我之前已经提到的,许多精神分析学者已经开始质疑移情是否仅仅是过去的重复或是一种经潜意识修正后过去事件的创新。你也可能质疑:是否分析师与患者关系中的任何东西都应该被看做是移情,或在这种关系中是否还有着其它“真实的”方面。

许多年来,移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不恰当的理解反应,它可追溯到患者的过去,而与目前真实的治疗关系无关。

一位在战后精神分析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治疗师Greenson将此称为“时代的错误,即由于过去的客体关系的重复而产生的时间上的错误”。

现在,这个情况看起来更复杂了:有一群精神分析师仍然追随这种主流理论(这被称为保守派)。他们将分析师的地位明确定义为一个白屏(正如Freud所提出的),它只反映了患者的投射。

在这个模式中,分析师并没有真正扰动到患者。治疗师所理解的大部分东西看来是患者的(神经症性的)移情。除此之外,治疗关系中还有一个方面被排除在外,它就是工作联盟,它确保了现实中治疗关系的功能。

分析师的另一种地位被称为“根本地位”:他们认为进行上述区分没有任何用处。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提出移情不仅是来自于过去的现象,而且也或多或少受到现在的真实关系的影响。这引出一个主要的结果:即我们不能再说患者的现实世界仅仅是(神经症性的)移情,或是没有受到移情影响的纯粹的现实世界。从客体关系的观点来看,它是一种混合的状态,分析师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深深地卷入其中。

现在,精神分析师处理移情时并不只是将它看作一个仅仅由患者的神经症性理解造成的错误。正如Merton Gill在他80年代的重要著作中提出的,在分析过程的开始阶段就不得不考虑到移情并对其进行阐释,当在患者和治疗师的关系中出现移情时,需要在此时此地清晰地指出移情作用的重要性。

这包括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焦点的转变:当移情阐释聚焦于分析情境中的此时此地时,分析师无法再将自己限制于仅是镜子的经典地位,即只反映患者的幻想和情感。这使得在分析过程中不能仅仅分析过去和其它与治疗关系无关的材料。

Gill明确提出正是分析关系在现在形成了治疗的核心,对患者的个人史来说甚至它比基因学的解释更重要。

根据Gill所提出的,Freud的治疗技术显示了两个不同的方面:移情可以被看作是对回忆的一种阻抗——在这种情况下治疗收获是因为动员了这些被拒绝的记忆和情感。另一方面,移情被看作是患者的潜意识愿望想要在分析关系中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治疗目标是修通这些潜意识地愿望,这些愿望是来自于孩提时的、在治疗时刻中复苏的、与分析师密切相关的。

从这个观点看,在潜意识的内部戏剧的现实化过程中,移情变得明显起来。因此,在移情中,对其进行分析并不是目的,而是移情本身变成了神经症的现实化。

对移情修通得越多并最终解决,潜在的神经症性主题的病理作用就越少,就越会转向更健康的解决方法——这是一个Freud自己已经清楚看到的非常重要的观点。

基于上面所提到的,有一点已经非常明确:即对移情的分析已经越来越成为分析过程中一个真正的转折点。它可以被看作是通往患者潜意识之门的主要钥匙,它将这些潜意识以非常情感的方式带入到与分析师的关系中,这种情感的方式与纯粹的理智化非常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仅仅着眼于患者的过去就会产生理智化的结果。当分析师聆听患者时,他就不断了解到那些材料的相关关系——无论患者说什么都具有一些潜在意义,这些意义是和分析关系相关的。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心理咨询师技术工作总结

毕业后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已经从事了21年。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快乐。

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深受着我的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1976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里还有一个比我大一岁多的姐姐。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我们得到了父母和长辈们满满的爱。小时候,爸爸因为工作的需要经常出差;妈妈也为了多赚钱,经常加班,但是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带点好吃的。在同龄人眼中,我是非常幸福的。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所以我们跟着外婆、外公的时间比较长。那时候我觉得外婆和姐姐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人。白天姐姐陪我上幼儿园、玩耍;晚上外婆在我们睡觉之前跟我们猜谜语,给我们唱山歌。那时候的我,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小天使。父母和外婆、姐姐的爱让我从小沐浴在爱的环境中,她们爱我,我也爱她们。在这个家庭中,父母很恩爱,外婆、外公对我们也是照顾有加,童年的我在快乐中成长。

小学和初中,我学习都非常顺利,初中毕业考进了中职中专,期待着毕业后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继续认认真真学习。中专生活是很丰富的,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很明显,有时候我也会在想,为什么我不是生在一个富有家庭呢,要想什么就有什么。后来我开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上帝说:每个生灵的生命都是美的。生活中总有些人会去模仿别人,忘记自身的特点,常常看见别人穿的衣服很漂亮,就会想着也去买,但穿在自己身上是否合适,却不去考虑。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我就是我,不是别人的翻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我的每一种行为别人都无可替代,因为只有一个独特的我。大踏步的向前走,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才能够活出真正的自己。在姐姐的影响陪伴下,我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生活变得很充实。那段时间,和姐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也让自己变得很快乐。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希望自己毕业了也能从事心理咨询的行业,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学老师,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正如我所愿,1994年毕业时,我真的被分配到江汉三路小学,成为了一名老师,从事了心理咨询老师这一职业。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在工作中,我积极协助学校定期召开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会议,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在学科教学、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板、黑板报、手抄报橱窗等宣传途径,使更多的人争取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心理、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使教师愉快地进行工作。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册知识、技能,还要在课堂上渗透心理教育,针对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都有成功体验,发挥积极作用。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科学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日常工作中,我还建议学校积极开展与家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反馈,举办专题讲座,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与家庭互相 沟通。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并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反馈,并在我校的教学活动月中,对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家长们举办专题讲座,定期召开家长会等方式使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做到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我当心理咨询老师主要面向的对象是小学生,我觉得自己当心理咨询老师的优点是:

1.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这些年不断的学习研究心理学。

2.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能够非常理解学生的想法,知道孩子们想要什么,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曾经有学生,也是和我学生时代一样,刚进入高年级,面对各种诱惑太多成绩下滑厉害,上课犯困,课后作业不会做,学生自己着急,家长也着急,我用当年那位心理老师开导我的方法开导学生,逐渐引导他门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认真真完成作业,给他们有足够的信心,鼓励他们,告诉们成绩下滑落后只是暂时的,他们本来就是很优秀的学生,短时的落后是能够弥补回来的。现在,孩子们都很信赖我,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会找我谈心,把我当成好朋友。我很开心自己能够帮助到他们。

3.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能够无条件倾听和接纳学生的心理老师。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马上要进入高三了,父母却离婚了,她非常伤心,觉得好好的一个家就散了。虽然之前她们家里父母也经常会吵架,她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来转移父母的注意力,她经常会考高分,父母会表扬她,有时候高兴了就带她一起外出就餐,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她一直很努力,希望通过自己感化父母,让父母和好,让家庭团圆。可是,在她快毕业时,父母还是离婚了,她顿时觉得世界塌了,学习没有任何动力了,家已经散了,自己再怎么努力,父母也不可能和好了。于是她开始堕落,上课睡觉,下课也睡觉,整天没精神,考试瞎做题目,成绩一塌糊涂。她们班主任找到了我,让我帮忙开导开导。我首先非常耐心的倾听了这位学生的苦衷,她觉得父母都不在一起了,没人关心自己了,活着没意义了,我就开导她父母只是父母,她们有自己的生活,而自己就是自己,自己要为自己活着,生活里还有很多别的精彩需要自己去发现,我们不是专门为了父母而活着的,父母生了我们,接下来的生活就要我们自己创造。虽然父母离婚了,但是她们还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和我们有着血缘关系的,虽然他们没有生活在一起了,但是我跟他们还是分不开的,他们也还会一如既往的爱我们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关系着自己将来的发展前途,父母还是会为我们考了好成绩而高兴的。在我的多次耐心指导下,该学生终于想开了,继续认真学习,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她自己。去年,这个学生刚参加完了中考,就给我发来短信,告诉我这次中考感觉还不错;还告诉我,她爸妈虽然离婚了,但还是很关心她学习、生活。

当了这么多年心理咨询老师,当然也会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面对有些学生,有时候也会发现自己经验不够,能力不足。我有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家庭环境特殊,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让她无所适从:经常是班主任这样教,回到家爸爸有那样说,弄得她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非常紧张,大家也很排斥和她相处。最后发展到自己感觉处处受人排斥,也不想读书,生活懒散,天天上学迟到,上课要么闹堂影响大家学习,要么完东西不听讲。在我的多次辅导下,她还是没有什么进展,言行举止越来越奇怪。在学校里,大家对她很失望。班主任多次找家长配合,家长也对孩子的各种行为不予理睬。那时,我曾经想过要是我的经验再丰富一些,方法再多一些,也许孩子和家长就会更加理解我们老师的工作。

做为一名心理咨询老师,不管这条路有多难,我都会一直努力走下去,我热爱这份职业,在未来的路上,我还需要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去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第三篇: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治疗技术一览表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治疗技术一览表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率:

188 添加日期:2011年05月08日

概 念

基 本 理 论 二 级 心 理 治 疗 技 术 一 览 表

合理情绪疗法(REBT)认知疗法(CT)

认知行为疗求助者中心疗法

贝克 法(CBM)罗杰斯

梅肯鲍姆

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是一组通过改也称自我指该疗法建立在人辑思维的途径,改变求助变思维和行为导治疗,这本主义的哲学基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的方法来改变基本上是认础上。罗杰斯的基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不良认知达到知重建的一本假设是:人们是题。消除不良情绪种方式,本完全可以信赖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的短程疗法的重点他相信来访者有埃利斯 的心理疗法。是是放在协助自我治愈能力而

通过改变个体患者觉察自把咨询师的态度的认知过程来己的内心对和个性以及咨询矫正个体适应话并改变自关系的质量作为不良的情绪和我告知的方咨询结果和首要行为,建立和重式和内容,决定因素。构功能良好的以达到治疗认知过程,以达的目的。到良好的社会适应。

重视不合理信念对情绪和贝克的认知理认为一个人

1、求助者中心疗行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论中有几个重的自我陈述法对人性的看法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要概念:共同感在很大程度是积极乐观的,其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受、自动化思维上与别人的核心是:人有自我不正确解释和评价。该理及规则。他认为陈述一样能实现的倾向。

2、论体现的主要是“后”现如果个体不能够影响个体自我理论:1)经代主义思想的核心思想就正确使用共同的行为。应验:求助者在某一是反对,绝对的“应该、感受这一工具对技能学习时刻所具有的主必须”,Ellis对人性的看来处理日常生程序,其基观精神世界2)自法是中性的(人既是理性活中的问题,或本原理是通我概念:求助者如也是非理性的)偏向乐观是对自己的自过学习如何何看待自己,是对的;人们本身具有自我对动化思维中某矫正认知自己总体的知觉话、自我评价及自我支持些错误观念不“定势”来和认识,是自我知的特性。核心理论是ABC能加以内省,或获得更有效觉和自我评价的理论。是过分按规则的应对压力统一体3)除了人11点不合理信念归纳和简行事,无论哪种情境的策先天具有的有机化出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这三种思维方式说到底都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绝对化的苛刻要求,正是这种处于核心地位的不合理信念,常使人陷入负性极端的情绪而难以自拔。

治 疗 目 标 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首先是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如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为不完美目标)。着眼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在以后生活中减少其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的出现(完美目标)

工 作 程 序

(一)心理诊断阶段:寻求求助者问题的ABC过程,(二)领悟阶段:在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上更加深入,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并应该对自己的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认知歪曲有七个:主观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概括、夸大和缩小、个人中心化、贴标签和错帖标签、极端思维。

贝克(认知疗法):以当前为关注点。治疗目标包括:缓解症状、帮助求助者解决他们最紧迫的问题、以及交给求助者防止复发的方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他们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1、建立咨询关系:咨询师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求助者是一个主动的再学习过程。

2、确定咨询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

略。

体的评价过程外,还有价值的条件化过程,它是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

3、心理失调的实质即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该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就是要帮助人们去掉价值的条件化作业,充分利用有机体的评价过程,达到自我概念与经验的和谐,即去掉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使其恢复成真正的自我的过程,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即包括内部语言、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1、确定求助者中

心疗法的咨询目标

2、掌握求助者中

心疗法的主要咨询技术

3、把握咨询过程

七阶段的特点和规律

1)求助者对个人问题负责。可分为以下两方面:第一,咨询师要在帮助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第二,是使求助者进一步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达到三种领悟。

(三)修通阶段是指工作透入的过程,是该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要用多种方法与技术,以修正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为中心进行工作。

(四)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使新观念不断得以强化。咨询师还可应用自信训练、放松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重建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等方面新的反应模式,提高他在以后生活中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减少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

通过D(质疑和辩论)——E(形成一种新的和有效的信念)——F(一组新的恰当的情绪反应)

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

4、使用建议、演示和模仿等行为技术以检验求助者表层错误观念。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主要针对求助者错误的自我概念进行语义分析技术。具体的咨询师采取: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技术,让求助者学会依据较为客观的标准来看待自己某些特定行为上的问题,并能对具体事件的评价来代替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

6、通过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使其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这些方法去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成功的行为。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布置家庭作业或让求助者阅

区分为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1)自我观察。改变过程的第一步是求助者学习如何观察自己的行为2)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通过治疗学会改变他们的内部对话,他们新的内部对话将作为新行为的向导3)学习新的技能。教给求助者一些更有效的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应对技能。

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3)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表达客观的自我(尚无情感的投入)4)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对现在的情感表达还有些障碍)5)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开始接受自己的感受6)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7)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如关注、接纳等已不再看得那么重要,已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可以继续自由的表达自己。

读有关认知疗法材料的方式提出某些相应的任务,在咨询前后继续对自己的深层错误观念进行句子分析,注意自己的活动和反应,并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加以评估和反省,使其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巩固那些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

主要治疗技术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辩论技术(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通过辩论不仅要使求助者认识到他的信念是不合理的,也要使他分清什么是合理信念并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信念。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帮助求助者停止向自己的头脑传播不合理信念,帮助他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3、认知性的家庭作业:通过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或想象求助者所希望发生的情境,可帮助他有一个积极的情

贝克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性思维:帮助求助者学会挖掘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包括提问、指导求助者自我演示或模仿。

2、认别认知性错误:求助者在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要求求助者归纳出一般规律找出其共性。

3、真实性验证:将求助者的自动性思维和错误观念视为一种假设,然后鼓励求助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压力接种训练包括信息给予、苏格拉底式讨论、认知重组、问题解决、放松训练、行为复述,是应对技能学习程序具体应用三阶段模型:

1、(教育阶段)概念阶段:与求助者建立一种工作关系

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教给求助者各种行为和认知应对技术以应用于不同的求助者中心治疗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以关系为导向的方法,没有什么固定的步骤、技术或工具,要是技术那就是通过咨询师努力建立起来的,促进来访者心理成长的三个条件即三种技术:

1、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包括关注、设身处地的理解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以及使用沉默的技术

2、坦诚交流的技术

3、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即以不同方式向求助者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绪的目标。

适 应 症

区别点

压力管理训

适合于有一般的情绪和行练应用领域为障碍的求助者。对那些包括:愤怒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控制、焦虑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而管理、自信对于过分偏执及有领悟困训练、创造难的人则难以奏效。性思维的提

高、抑郁情绪治疗,也被用来治疗肥胖症、多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者。

REBT与CT的相同点:两者的理论基础相同,强调的都是认知对情绪的决定作用;两者都强调结构性的咨询过程,因此,都有比较规范的咨询过程(尤其是贝克的认知疗法)。

REBT与CT的不同点:

REBT(合理情绪疗法)

1、把治疗师看作一位指导者和说服者、分析者、辩论者。关注治疗师的主导角色并不刻意强调建立一种亲切的个人关系。

2、REBT在仅仅致力于说服当事人,认定自己的某些理念是非理性的,并通过一种理性的争论说服来访者,使之相信他们的某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和功能失调的。

3、REBT:主要是通过纯理论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非理性信息。

CT(认知疗法):

1、认知治疗:对治疗关系的强调。强调与来访者建立一种亲切的合作关系,治疗师是担任催化剂和一个向导的角色,协助当事人了解,更注重来

模式或情境中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让他认识到原有的观念是不符合实际的并自觉加以改变。

4、去中心化:可以让求助者不像以前那样去与人交往,并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

5、鼓励求助者对自己的忧郁或焦虑情绪加以自控,以增强治疗信心。适应症:可用以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惧症)、考试前紧张焦虑、情绪愤怒和慢性疼痛的求助者、对神经性厌食、性功能障碍及酒精中毒等也可作为选用的一种方法。

压力情境。

3、应用和完成阶段:将治疗情境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并将之维持下去。访者在自我发现中的作用。

2、使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对来访者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帮助来访者去发现他们的错误观念,是这些功能失调的信念干扰了他们的正常认知过程。

3、认知行为疗法强调用家庭作业的形式促进当事人在体验矫正的经验,使对方在认知上产生改变,并能学会一些新技能。认知治疗往往在开始时会先认清求助者的价值观,并在咨询中持续地要求对方对自己的信念提出证据,求助者通过收集到矛盾的证据,进而面质自己的错误信念而产生疗效。贝克的认知治疗最终要解决的是人格潜意识层面的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CBM(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则更多注意帮助求助者觉察他们的自我谈话。治疗过程包括教给求助者做自我陈述与训练他们矫正给自己的指导,从而使他们更有效的应对所遇到的问题。

第四篇:心理咨询师心得体会

篇一:心理咨询学习心得体会

******** 2013.04.15 心理咨询心得体会——新“心”的路程

新的路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这门学科。在这之前,我的生活中是完全没有“心理咨询”这个名词的概念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只是心里有问题的人才会接受心理咨询,正常的人是会很抗拒心理咨询,甚至认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就是有心里疾病的人。但通过这门课,我对心理咨询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心里咨询的认知,也走上了新的路程。

一般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心理中的不健康心理,而不正常心理则是指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的面对人群是心理正常的人群中不健康的。从我的理解角度看,我认为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缓解心里压力、困惑、烦恼等一些问题的,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并不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会接受心理咨询的。

我明白了作为一位心里咨询师,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倾听者。在听了来访者的诉说后,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知识方法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心里咨询师不是告诉来访者要怎么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他们怎么解决问题。我想这应该是做心理咨询最基本的要求吧,应该可以说所以案例都要遵循这个要求吧。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例是:一名学生对做学生干部还是好好学习的艰难抉择,还有是对工作方向的抉择。这些案例,是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时候我也在做着这种抉择。我也是一名学生干部,我曾经也认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当好学生干部,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包括学习时间。我亲身体验了这种感觉,很累,很烦躁,甚至很矛盾。所以当老师讲到这个案例的时候,让同学们通过讨

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意见纷纷,每个人的见解都很独特。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了解到这完全是一个心理态度的问题,我发现是我自己的想法过于偏激,学习与工作是可以兼得的。只要我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好时间,我同样可以做的很好。

心的路程——在生活中,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用心感受朋友家人的倾诉。同时我也可以用我所学的到心理咨询知识来引导他们。我不是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但我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一个需要非常用心的职业。在工作中,面对着咨询者素未相识的面孔,要用心观察他,用心倾听咨询者的故事,最后用心分析引导咨询者的走出内心的困惑。对于这个“用心”我觉得很值得我去学习,因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学会用心观察,用心倾听,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我学习心理咨询这门课的一大收获!

同时,我知道了在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中,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加在案例上的,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别人的问题。因此我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我明白了要懂得尊重。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学这个集体中生存。

通过学习心理咨询这门知识,我掌握了许多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技巧,学习的虽然不是很精,但我却学到很多内容,丰富了自己的心理知识底蕴,使得我在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我觉得每一节课都与生活中的细节息息相关,每次上课时,遇到与自己情况相似案例,都能引起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我会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去分析、对比,同时,加上同学们的交流与意见,我觉得收获到很多。

篇二:心理咨询课心得体会

学院:音乐学院 姓名:杨晓君 学号:2010514226 心理咨询课心得体会

——新“心”的路程

新的路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这门课。在这之前,我的生活中是完全没有“心理咨询”这个名词的概念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只是心里有问题的人才会接受心理咨询,正常的人是会很抗拒心理咨询,甚至认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就是有心里疾病的人。但通过这门课,我对心理咨询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心里咨询的认知,也走上了新的路程。

第一堂课,老师就从根本上纠正了同学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与恐惧。我也才弄清楚,心理的正常与不正常。一般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心理中的不健康心理,而不正常心理则是指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的面对人群是心理正常的人群中不健康的。从我的理解角度看,我认为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缓解心里压力、困惑、烦恼等一些问题的,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并不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会接受心理咨询的。

同时,我明白了作为一位心里咨询师,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倾听者。在听了来访者的诉说后,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知识方法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心里咨询师不是告诉来访者要怎么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他们怎么解决问题。我想这应该是做心理咨询最基本的要求吧,应该可以说所以案例都要遵循这个要求吧。

在课堂上,我们会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学习心理咨询知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例是:一名学生对做学生干部还是好好学习的艰难抉择,还有是对工作方向的抉择。这些案例,是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时候我也在做着这种抉择。我也是一名学生干部,我曾经也认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当好学生干部,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包括学习时间。我亲身体验了这种感觉,很累,很烦躁,甚至很矛盾。所以当老师讲到这个案例的时候,让同学们通过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意见纷纷,每个人的见解都很独特。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了解到这完全是一个心理态度的问题,我发现是我自己的想法过于偏激,学习与工作是可以兼得的。只要我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好时间,我同样可以做的很好。

在学习课这门课后,我不仅在心理咨询这门课上踏上新的路程,我对生活中的一些认识也踏上了心的路程。

心的路程——在生活中,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用心感受朋友家人的倾诉。同时我也可以用我所学的到心理咨询知识来引导他们。我不是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但我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一个需要非常用心的职业。在工作中,面对着咨询者素未相识的面孔,要用心观察他,用心倾听咨询者的故事,最后用心分析引导咨询者的走出内心的困惑。对于这个“用心”我觉得很值得我去学习,因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学会用心观察,用心倾听,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我学习心理咨询这门课的一大收获!

同时,我知道了在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中,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加在案例上的,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别人的问题。因此我感到,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处

理人际关系。然而大学是个集体生活的地方,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如果我们一直强求别人,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只会使得矛盾激化,人际关变得紧张。因此,我明白了要懂得尊重。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学这个集体中生存。

通过学习心理咨询这门课,我掌握了许多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技巧,学习的虽然不是很精,但我却学到很多内容,丰富了自己的心理知识底蕴,使得我在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我觉得每一节课都与生活中的细节息息相关,每次上课时,遇到与自己情况相似案例,都能引起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我会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去分析、对比,同时,加上同学们的交流与意见,我觉得收获到很多。但我认为不足的地方是: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心理测试,我觉得这可以使同学通过测试认识到潜意识中的自己,也可以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同学们的上课兴趣。篇三:心理咨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咨询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我有幸被我所选派参加了省局组织的心理咨询师实操培训班,经过这一周的培训学习,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咨询师各种实操技能,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想法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心理咨询师实操技能,也学到了正确对待生活的方式,如怎样释放压力,调整自己心态,与他人如何沟通、如何相处的方式,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以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生活,碰到问题不消极,想办法解决。

二、在参加培训的时间里,使我感受到这个团体也是一个家,这个团体是温馨的家,是联系团体成员情感的纽带,是避风的港湾,是温柔的港湾。让我们感受到了每个人都可以与众不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三、如果说当初来报心理咨询师班的意图还有点朦胧,目标也不明确,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有一种冲动想把掌握的科学观念宣传给周围的人,去帮助别人增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尤其当得知当今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存在心理问题,有那么多孩子心灵扭曲地成长着甚至夭折了,我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的人生理想由此确立,我要帮助周围的人顺利地渡过人生低谷。当然我也非常清楚我们管教工作责任重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必须努力地学习,认真地实践,不断地成长。我的路还很长,我会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合格的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的路也还很长,许多心理现象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许多心理

疾病还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只要同道们携手并进,勇于探索,总能实现学科的发展。

心理咨询是一个特殊的心灵修炼过程,是我一生一世的功课,我会一如既往地去学,去做,为了我的自助,为了助人。

感谢心理咨询师班帮我重新塑造了生命的意义,特别要感谢培训班日夜奔忙的老师们,你们永远是我的领路人 篇四:心理咨询师培训心得体会

开启心灵的钥匙

——心理咨询师培训心得

丁洁薇 天元区王家坪小学

一直以来,在我心中,心理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它似乎可以遇见未知的心理世界,而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更是神秘又充满着吸引力。在书店经常看到关于心理学科的书籍,总觉得不可思议,却非常向往,试想一下,如果我能够走进心理学,用心理学的知识与学生交流,预测他们的言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惑;又或是帮助自己控制、排解工作、生活、情感上的一些小情绪,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快慰的事。

今年的7月份,机会来了。由于株洲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为青少年积极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特制定了培训心理咨询师的三年计划,而我有幸参加了株洲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五天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受益颇多。

本次培训主要由华夏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开班之前,主办部门的领导专门部署相关工作,为这次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学习期间市局领导经常来过问大家的学习情况,充分展现了对教师成长的重视和关爱,同时也体现领导对心理矫治工作的“爱之深,情之切”,这一切无不让我深深为之动容,温暖着、激励着我。担任本次培训授课的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比如第一天讲学的曲伟杰老师,他用独特的“曲式”幽默和博学识广紧紧地抓住了参培老师的心,让我们时而哄堂大笑,时而蹙眉深思,时而埋头疾

书,他为本次培训学习书写了一篇精彩的序章。第二天为我们授课的是邱霞老师,听黄越老师介绍说邱老师是第一期的学员,她的认真、好学感动而我们,也更加激励和坚定了我们要走上心理咨询师之路的决心,邱老师在讲解教材的同时,还结合了自身的经验,让人对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有了形象的理解。接下来的两天,陪伴我们一起培训学习的是温柔优雅的徐明芳老师,她是一位资深历深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善教巧教的老师。她知识涵盖面广,使我们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因为徐老师讲课时加上了很多的案例讲解,又为课堂增加了不少趣味,而少了传统学习的枯燥。已经五十多岁的蒋方老师为我们进行了网络学习指导,听她的课如沐春风,她的和蔼,他的乐观、耐心授教,让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很有收获的夜晚。总之,在每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员们彻底被老师的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生动的讲述、非凡的人格魅力所征服、所感染,将貌似玄妙的心理技能举重若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参培老师们得到了极大的个人成长,似乎每堂课都是一种热切的期待、一餐丰盛的盛宴、一次积极的成长。老师们从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不同的心理治疗领域、不同的心理问题、不同的心理工作需要出发,触发着每个学员成长需求、工作需求。当然这次培训,我也碰到了很多的困难。学期短,内容多,基本上是

一、两天本书,有时候,晚上也不间断培训。这几天,每天晚上基本上要到12点左右才能休息,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现在回想起来,这恐怕是我有史以来参加培训最认真的一次吧!

这次培训,收获太多,我像一个永远不知道满足的学生一样,汲取知识、感受、体验。觉得学习心理咨询,不只是能拿到一本资格证书,而且还能学习到很多对我的教学工作、个人的精神生活都有很大帮助的知识。心理咨询是一个特殊的心灵修炼过程,我会一如既往地去学,去做,为了我的自助,为了助人。曲老师和徐老师不断强调“学心理咨询是助人又自助的”,因为咨询师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自我成长。那我想,参加本次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最先获益的就是我自己了。

总而言之,通过参加此次心理咨询培训,我受益良多,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工作理念,并在教学意识、沟通意识、创新意识方面有了积极地转变。同时,我也信心备至,期待着将所学的技能有效地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4年7月8日晚 篇五: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心路上值得记录的又一历程

得知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的这个消息时,我没有多想就去校长办公室报了名,学校有三位老师报了名,但是最后我被批准;所以,这个培训学习对我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有位比我年轻几岁的老师一天很突兀地问我:?你多大了???怎么啦,我很老吗???不是,心理咨询师培训要考试,我都不愿意参加这样的培训??原来是这样。

7月5日至7月9日五天的学习,我完全是是一个很?听话?的学生:每天6点不到起床,6点20分出门。因为我家住田心研究所,没有直达车到北师大,坐106路车然后坐30路,有时候没赶上106路,我得坐34路然后转35路,再转30路。有两次我都打的,怕迟到对不住上课的老师。上课的5天时间里,认真听课,作笔记,感觉时间很紧张,自己有很大的压力。

这几天的学习,又使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使我的精神得到一次成长。曲老师的课?高深?,但是,其中的奥秘我似乎有所领悟:?人的成长就是一次次‘顿悟’的过程,经过一次次‘ 成蝶’蜕变的苦痛,最终成为他自己!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其中的5种疗法都是我们在成长路上或多或少需要的?清新剂?。想想,原来我自己已经在不自觉地运用着这些方法?修炼?自己。几十年的成长道路上,我哪些诸如:读名著,读名人传记和励志书籍,写日记(11本厚厚的日记)以及睡前放松和冥想都是我健康成长的历程,因为有这些东西陪伴,我才走过了很多不平坦的人生路。

第二天,邱霞老师的课很?赶?,但是,有谁不给这位老师?竖

起大拇指?呢:站着上课,严格的时间概念,对学员认真负责的态度。虽然一本厚厚的理论书在一天的时间里串完,收获还是很多。最难忘的是那天晚上,我和邱霞老师的?信任之旅?,我们彼此在不熟悉的情况下,把自己交给对方。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和人相处需要?信任?如果信任一个人,即使没有?光明?,心灵仍然不会害怕。接下来的?自我介绍?,我第一次在不熟悉的人群中完全打开了自己的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放松?。我很感动也很感谢有这样一次体验。

第三天和第四天,我享受了徐老师带给我?好好爱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这个角色的课程。虽然离这个?角色?还很遥远,但是,徐老师课程的要领?好好爱自己?对我触动很大,以后我要好好爱自己,不能早饭不吃就上班,只有好好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身边的人。

第四天晚上蒋老师短短几十分钟的课程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成长?的动力,一个要退休的老师尚且如此好学,我怎能不努力?完善自我?。

最后一天,谢老师的课清晰明确,心理测量技能教学很娴熟。可惜时间有限,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5天的时间里,每天我都看到了黄越老师阳光般的?笑容?,我都感受到谭光华老师一起跟班学习?认真?!5天的培训,只是一个很短的过程,而心灵的成长却是?永远在路上?的境地,希望我自己在?心理学学习的过程里?获得更加?完善和幸福的自我?。

第五篇:心理咨询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心理咨询师的工具是咨询师本人,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自己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但最大的特点是咨询师本身是应用的部分。这使得对心理咨询师有了要求,要求咨询师本身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咨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咨询师的理念,对人生的理解,即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表达对咨询的效果至关重要。时刻沉下心来,认真整理自己,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使自己接近“利器”,以下简要对自己从开始接触心理学到现在工作学习的一些感想和启发做总结。

1、心理初启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进入大学之后,我才开始接触心理学。那时候我们以为心理学家是一看就知道别人心理在想什么,抱着这份好奇心去上课,我们发现,心理学要学习统计、测量,还有一大堆枯燥的发展心理学知识需要背诵,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心理学。大二的心理健康课堂,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学,课堂上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游戏,要求所有同学起立,然后向右转,为自己前面的同学按摩肩膀,在我后面的同学为我按摩,他当时动作很轻,按的有点痒,让我很不舒服。轮到我为他按摩时,为了报复,我故意挠他痒痒,还用力捏他肩膀。游戏结束后,老师引出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黄金法则(像期待他人对你那样的去对待他人)”并对我和我同学进行案例分析。他当时指出:我同学在很认真的为我按摩,手法也很正确,而我并没有感受到好意,因此在后续的按摩中只是很随意的按按。当时,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为自己的卑劣行为感到愧疚,懊恼自己曲解了他人的好意,责怪自己太自我。课堂结束后,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惊讶心理学的神奇力量,一个小实验就能直达人的内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认识自己,帮助自我成长。经过这次课堂实验,我一直期待着能够真正地接触心理学。直到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学校为了给我们锻炼的机会,给我们联系了一些小学,让我们给学生做心理咨询,来咨询的同学都是老师或家长认为行为有些异常的孩子。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下午,我们接待了两个小学生,其中一个是家长带过来的,小孩子沉溺于网络,一个是老师推荐的,有自伤行为,经常拿小刀割自己的手腕。这是我们第一次亲身接触心理咨询,那时候心理很害怕,我们都很紧张,只问了孩子一些表面的问题,没有深究原因。后来这个问题询问老师该如何解决,老师告诉我们,去问问孩子父母的关系,平时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后经询问,果然问题出在家庭,网瘾孩子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只能上网消磨时间,在游戏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自伤的孩子父母长期不合,感到受到忽视,以自伤引起父母注意。知道原因之后感到很痛心,也从此明白每个人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或多或少都反映出了家庭的问题,父母的问题这是第一次让我意识到我的心理咨询,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我需要积累很多的经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2、工作感想

目前,我在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上班。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非常有用,几乎每天都会用到。

坦诚地说,我学心理学的初衷并非是想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而是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时又发现周围的很多朋友在心理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还有朋友由于不堪忍受心理负担过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让我切身感受到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是怎样残忍地毁坏他们的生活、消磨他们的意志、降低他们感受生活乐趣的能力。我希望周围的每一个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都有能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都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由此渐渐萌发了做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愿望。

当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心理咨询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要想真正学好心理咨询,特别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咨询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在实践中边学习,边领悟,逐步提高与完善。

真正决定心理咨询进程的,不是理论、也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咨询师本身的人格,只有一个健康、稳定的人格,才是心理咨询师取得咨询效果的根本保证,心理咨询师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咨询取得疗效的程度。所以说,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才是心理咨询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报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之后,我坚持不懈地去学习、实践,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我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在学习工作中,我不仅阅读了培训机构所发的教材,还自己购买并阅读了《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自卑和超越》、《大众心理学》等书刊,均有一定的收货。心理咨询师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是永无止境的,未来的道路崎岖而漫长,我将怎样去面对?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已经起程,还怕路远吗?”

一路走来,跟心理学的联系从来没有间断过,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自我完善,同时帮助他人的人。苏晓波说过,每个对心理治疗感兴趣的人,无一例外的是想探索自己,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长起来,在自己成长时候更好的帮助别人。心理咨询师职业在我心目中,正是一项能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而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第一是将来养育孩子的需要。从孩子降生的那刻起,便被自然地赋予了母亲的角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常处于迷惘之中,不知所措,却只能从书本、电视、长辈等途径寻求帮助,并在不断地摸索中提高自己的养育水平,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孩子的每个年龄阶段也具有不同的特征。第二是为了将来能较好地经营婚姻,因为美满持久的婚姻会造就幸福的家庭,而幸福的家庭有利于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第三是工作的需要。我想要从事教育类的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是我的职责。第四是出于对心理学的兴趣,同时认为自己的性格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特别是我的真诚、善良,乐于助人的个性更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完善自我”,作为心理咨询师新手,我真诚的期待求助者能敞开胸怀,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信任度,而我将不断地继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经验,经常进行内省,促进个人成长,为自己的咨询师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术——处理移情(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咨询师的必备技术——处理移情(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咨询师学习心得

    心理咨询师学习心得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和即将成为朋友的女士们先生们: 作为一个老学员,因其老自然有很多话要说,但因为大家的时间宝贵,给我的时间不长,我将把我学习心理咨......

    心理咨询师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技术总结 本人现年37岁,教师出身。曾先后从事过英语、音乐、生物、心理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曾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务。目前,由于本人的爱好和工作需要......

    心理咨询师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沈传路,男,1967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现任凤台九中总务主任。曾获得“淮南市优秀班主任”、“凤台县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8年7月获得......

    心理咨询师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已有六年。在这六年光阴里,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助人助己的职业,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心理咨询师学习心得

    经过海源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不少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特殊群体,承担着社会责任,如果......

    心理咨询师招生简章

    心理咨询师 一、『培训内容』 1.基础理论: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职业道德。 2.技能操作:心理诊断......

    心理咨询师总结

    1.如何确定会谈的内容和范围?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得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

    考试科目:职业心理学院别:教育学院学生姓名:杜慧考试得分: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应用心理学学号: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江波________考试日期:2011年 6月1日心理咨询师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