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7:5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最终版]》。

第一篇:浅析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最终版]

浅析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戊戌时期变法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当时“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1.抨击专制,颂扬民主:他在其重要的著作《大同书》中,构筑未来了大同社会的图景,并对现存的制度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尤其对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地抨击。2.坚持保皇立宪,反对革命共和 3.提出君主立宪的理论。他的君主立宪理论主要包括:(1)君主立宪是西方国家盛强的根本;(2)批判假立宪,要求真立宪;(3)以虚君共和抵制民主共和。

康有为的一系列政治思想和主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立宪思想启迪和影响了后来的宪法理论,对中国近代宪政建设及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其次,他的“大同”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具有进步意义;最后,他大力宣扬自由平、平等、民主,明确提出要用民主政治取代专制,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制度,论述了资产阶级取代封建地主阶级是历史必然,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完全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及当时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但是,康有为的思想中却也存在许多保守主义的成份,主要表现在对君权的妥协以及对传统的、占统治地位的以礼治国、儒法合流思想的吸收。虽然他提出的保守主义的立宪观曾经在西方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康有为时代,保守主义的立宪思想却不能解决中国的危机。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矛盾都十分突出,同时存在着生存问题、民族问题和民主问题三重危机,而康有为的立宪观最关注的则是生存危机,即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问题。无论是设制度局也好、满汉平等也好 ,都是富国强兵的手段。即使康有为的变法能够成功 ,也只能解决中国危机的一部分,即生存问题。因此,康有为的一系列政治思想固然具有其进步性,但是由于时代,阶级及其自身的局限性,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行不通。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姓名:钱婷婷

学号:201322090038

第二篇:康有为公车上书

康有为公车上书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应试举人1300余人为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而联名上书请愿事件(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以“公车”为入京应试举人之代称)。

1895年3月18日,康有为偕弟子梁启超赴北京参加会试,正当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李鸿章赴日乞和之时。三月二十一日,即《马关条约》签订前二日,空前丧权辱国的条约内容已传到北京。当时云集京师的举人义愤填膺,奔走相告,强烈要求清廷拒绝批准条约,继续抗战。起初各省举人自为单位,分别向都察院提出要求。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广东、湖南领先,别省继之。数日之内,书呈纷飞,“章满察院,衣冠塞途”,举人们甚至“围其长官之车”,情绪激昂。台湾省举人更是捶胸顿足,垂泪请命,强烈反对割让台湾。而清政府竟毫不理睬。于是,康有为又倡仪18省举人联名共上一书,向清廷提出强烈要求。众人即推举康起草。康有为壮怀激烈,热血沸腾,用一昼两夜时间,起草了一份长达1.8万余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亦为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公车上书》情词慷慨,气势磅礴,极言救时之方,详陈自强之道,引经据典,文贯中西,可以说是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篇宣言书。上书首先强烈反对割让台湾,指出割台湾给日本是“弃台民”、“散天下”,会造成“民心先离”,中国将有土崩瓦解之患。又反对议和,认为言和是“解散民体,鼓舞夷心,更速其亡”,故要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并提出了他的全部变法维新主张:

一、下诏鼓天下之气。要求光绪帝速下三诏:一下“罪己之诏”,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惨败于日本,皇上应特下明诏,深刻反省,承担责任,以便激励国人,同雪国耻,鼓舞将士,慷慨效死。二下“明罚之诏”,对那些主和辱国、大僚尸位、无补时艰的昏庸大臣;阵战不力、闻风溃逃、克扣军饷的贪鄙将帅;擅许割地、辱国通款的卖国使臣;守御无备、调度非人的大小疆吏,应区别情况,给以处罚,重者处死,轻者革职,以蔽其辜。而对那些有功绩的将帅疆吏,则予以奖赏。三下“求才之诏”,建议光绪帝应悬赏求贤,破格提拔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参与决策国家大事,应令中央、地方各级官吏各举所知,不论已仕未仕,均可引见擢用。三诏一下,赏罚既明,天下士气必大受鼓舞,则可上下一心,以赴国家之急。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康有为认为,京师近海,容易为外国侵略者所胁制,而今旅顺、威海卫已为日军攻占,京师屏障全失,建议迅速迁都西安,使日本失其胁制之术,则不必割地,也能达成和议,即使和议不成,我大军云集都畿,扼守潼关、函谷关之险,亦可言战。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康有为认为,中国所以屡战屡败,将衰兵弱、武器落后是重要原因,所以主张训练重兵,尤其强调选将和购械。选将应注意挑选年少力壮、出身卑贱者,肯为国家效力;而不用那些精力衰竭、暮气沉沉的老将。建议令各地绅士举办团练,并令州县各荐一位慷慨知兵之士,十中挑一,则必能选拔出优秀将才,为国家所用。购械则需选拔精于制造技术、又能廉洁奉公的人,向外国购买近代化枪炮,使“器械精利,有恃无恐”。康认为只要有精兵猛将,再配以精锐武器,即可强天下之势,对外能稳操胜券。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康有为认为以上三者,还只是“权宜应敌之谋”;而惟有“变法”,才是“立国自强之策”。他发挥变易的哲学思想,指出清朝制度沿袭明制,已经数百年之久,而“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他向光绪帝建议说: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清朝应更新百度,再不能率由旧章了。如何变法?他提出了富国之法、养民之法、教民之法三项建议。富国之法有六:一“曰钞法”,即成立国家银行,由国家发行户部以精工制造之钞票。钞票通行后,可扩商务,可筹军饷,可致国富民强。二“曰铁路”,即允许私人资本修筑铁路。使民间自筹资金,“无使外国,收我利权”,政府既可向修路者征收一定的费用,增加财政收入;铁路四通八达后,又可裁掉漕运,废除驿站,为国家节省大量开支。三“曰机器、轮舟”。康有为指出,现各省严厉禁止民间设厂制造兵器,致使我国工艺制造不能日精,所生产的兵器极端落后,只得花钱进口洋枪洋炮。这种做法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他主张应允许民办机器工厂和轮船公司,政府应加以保护。四“曰开矿”,建议设立矿学,聘请矿学最发达的比利时专家来传授知识,指导勘探,“则吾金银煤铁之富,可甲地球”。五“曰铸银”。鉴于大量外币流入国内市场,造成金融混乱,致使我国“亏折滋多”的情况,建议令各省依照广东做法,开铸银局,统一银元成色、形状,以利流通;同时随着矿产的开发,逐步增铸金钱,抵禁洋圆,以塞漏卮,以收利权。六“曰邮政”,即撤除旧时驿站,开设邮政局。养民之法有四:一曰“务农”,建议在城镇遍设农学会,提倡科学方法种田;开设丝茶局和丝茶学会,以振兴中国传统的丝茶业。其他如东南种棉、蔗;西北讲畜牧;沙漠地区开河种树;海滨开网取鱼,全面改造和发展中国农业。二曰“劝工”,即奖励科学创造发明,建议各州县设立考工院,翻译外国制造之书,培养制造机器的人才,凡有发明创造者,均给以执照,授以奖章,许其专利。三曰“惠商”,即减免重税,保护商业。在此,康有为提出了“并争之世,必以商立国”的思想。他认为古之灭国以兵,人皆知之;而今之灭国以商,人皆忽之。现在洋货充斥国内市场,国货入内地有厘捐盘剥,出口又克以重税,怎能与洋货竞争?他建议中央设立通商院,各省设立商会,集结商人团体,如合公股,设立公司,由国家奖励,使“力量易厚”;奖励商学,翻译外国商学书籍,培养商业人才;设立“比较厂”,比较商品之优劣,目的是“广纺织以敌洋布,造用物以敌洋货”,与“洋货比较”,以夺其利。同时免除厘金之害,减少出口重税,定能货畅其流。四曰“恤穷”。康有为指出,中国人口众多,但民穷财尽,乞丐遍地,不予收恤,不足以“固结人心”。他提出三种恤穷之法:一是移民垦荒;二是在各州县设立警惰院,凡无业游民收入其中,教以工艺,使自食其力;三是将鳏寡孤独或各种残疾之人由各州县设院收养。教民之法有四:一曰普及教育,建议令各州县乡镇“皆设书藏,以广见闻”:乡村一律设立学塾,使儿童皆得入学。二曰改革科举,即改革文、武科取士方法。建议改武科为艺科,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凡天文、地矿、医律、光重、化电、机器、武备、驾驶分立学堂,测量、绘图、语言、文字都要学习。各级考试内容除经学外,主要考核历史、时事和策论,量才录用。殿试策问不问楷法,而选拔那些敢于“直言极谏”,有真才实学的人入翰林;另凡有创著一书,发明新义,切实有用者,皆可入翰林。这样,天下之士,才智大开,奔走鼓舞,中国人才将辈出。三曰开设报馆,出版报纸,“可通时务”,“开拓心思”,移风易俗。四曰设立道学,即提倡孔教,建议将乡村淫祠一律改为孔子庙,并在南洋有华侨聚居的地方也建立孔子庙,弘扬中国文化。此外,康有为还指出当时法制的多种弊端,建议裁撤冗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改革官制等等。他又特别着重指出中国贫弱的最大根源在于“壅塞”,君与臣隔绝,官与民隔绝,上下不通,不能集思广益,故请求皇帝颁行特诏,令士民公举“博古今、通中外、明政体、方正直言之士”,每10万户推举一人,名曰“议郎”。议郎的职责是备皇帝咨询,且可“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凡内外兴革大政和筹款事宜,皆令议郎会议讨论,经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后,交由政府各部执行。“议郎”每年更换一次。康有为这里所说的议郎会议,虽然与典型的西方资产阶级议会还有若干差距,但这却是康在上皇帝书中明确要求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理想的第一次表述。他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即可出现“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的政治局面。最后,康有为满怀信心地说:今若百度更新,力图自强,就可以使中国收复失地,摆脱含耻忍诟、割地赔款的屈辱地位。总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资产阶级维新改革的政治纲领,企图在不推翻清朝旧政权的前提下,救亡图存,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此后康有为历次上书大抵不出《公车上书》的范围。

《公车上书》脱稿后,于四月初

七、初

八、初九连续三天在北京宣武城南松筠庵之谏草堂,集18省1300名举人传观讨论,并预定抢在《马关条约》换约(四月十四日)前4天,即四月初十去都察院投递。清廷内力主和局之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恐人心汹汹,阻挠和局,暗中派出亲信,连夜到松筠庵和各省举人居住的会馆,造谣惑众,动摇人心,又在街上张贴匿名揭帖,虚声恫吓,阻人联衔上书。清廷亦连忙于四月初八在《马关条约》文本上盖用“御宝”,造成既成事实;并以此为借口,挡回爱国举人们的正义要求。初九,不少举人听到清政府已批准和约的消息,于是“群议涣散”,“取回知单者”凡数百人。所以,初参加松筠庵集会者虽有1300名举人,最后《公车上书记》附录的题名录里仅存603名,而上书亦未能送达都察院。《公车上书》的直接目的――阻签《马关条约》――虽未达到,但在封建专制时代,数以千计的爱国知识分子勇敢地冲破清政府“士人干政”的禁令,会集一堂,敲起祖国危亡的警钟,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这本身是一件了不起的创举,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伟业。而且,上书的内容经辗转传抄,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惊天动地的回响,它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已开始变为实际的政治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幕,预示着以后更大规模的群众性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三篇:《康有为传》读书报告

通过学习《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一课,对于中国人民思想的觉醒,现代报纸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更从新闻史的角度解读历史,有了更全面多元的看法。

以前提到康有为,总简单的认为是一个戊戌变法有关的政治人物,很少将他的名字同新闻事业联系起来,经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康有为还是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前期办的报刊能站在时代前列,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开创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国人办报高潮的第一次,成为促进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康有为的报业活动和新闻思想在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为我国新闻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康有为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我总结为几点:

1、冲破封建言禁,开设报馆。在《上清帝第四书》中康有为提出“设报达聪”,在各省城镇都设立报馆以及翻译外国报纸等建议。在上清帝书的同时,他在北京、上海创办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他的上书在当时一千多名举人中广为传颂,并传播到全国,使各地维新派志士受到了很大鼓舞,迎来了报刊发展的繁荣期。虽然他办的三种报纸不久即被封禁,但它们毕竟破土而出,而且出现在首都达官贵人的府第中,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了。接着《时务报》在上海创刊,各地维新派在康有为的支持下,办起了数十种报刊,这些报刊在宣传变法维新的同时,要求解除言禁,给资产阶级以出版报刊和发表言论的自由权利,使得一些支持维新派的官员也纷纷上书皇帝要求设立报馆,广开言路,由此光绪皇帝发布上谕,解除言禁,允许“官绅士民”有出版报刊的自由,并且要求官府加以劝办,还给梁启超出版的书以“免税”的奖励,从而为民办报刊获得了合法地位和权利,也是维新派多年来为报刊而奋斗取得的重大胜利。

2、推动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个浪潮。自从康、梁开始办报以来,风气大开,从1896一1898年的3年内,中国人创办的报刊达72家,超过过去的37家的一倍以上,形成我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和国人研究西方新闻学的第一次高潮。康有为作为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导者和第一次办报高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确实为我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大发展作出了贡献。

3、开政治家办报之先河。康、梁出来办报,开我国政治家办报的先例。政治家办报这一中国新闻史上的主要传统是从戊戌变法时期发端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家们几乎都参加过办报活动。在整个维新运动期间,每家改良派报刊的主编往往就是当地维新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通过维新派的办报实践,涌现出像梁启超、严复、徐勤、麦孟华、欧榘甲、何树龄等改良派报刊宣传家,这就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这些维新派报刊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大发展培养了人才。

4、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尽管封建顽固势力在戊戌变法后摧毁了大部分维新报刊,但近代报刊利国利民的作用已基本为社会所公认,这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的一大功绩,也不能不说是康有为对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积极贡献。

5、促使华侨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以前,我国华侨报业很落后。康有为除了对改良派侨报实行统一指导外,还亲自为这些报刊撰写评论、新闻、通讯和其他多种体裁的稿件。同时,康、梁采取内外结合的办法,促进了国内报业与海外华侨报业之间的交流。他们把外国报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回国来,促进了国内报刊的改革,而他们在国内外的报刊,又为海外侨报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报道内容。

6、率先提出党报思想。康有为把报纸看成是建立政党的准备,并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同时,康有为把党报视为谋取一党私利的工具。

7、提出报业管理主张康有为从他的官报思想和党报思想出发,对我国报业的管理问题发表了许多意见,涉及了我国近代报业的一些重大问题。他在我国报刊史上第一次提出党报和制定新闻法律的主张。他主张加强全国维新派报刊的管理,以便控制全国舆论,推进变法维新事业,对以后的新闻界起着重大的影响。

第四篇:地方教案 康有为

八康有为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内容。

2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但不发民众力量,任何进步的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

教学重点:光绪帝诏书的主要内容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历史意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运动?这活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二导入新课:

一千多名举人参加的“公车上书”,使京师哗然,国人震惊,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南北呼应的舆论宣传,使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康梁等人为 挽救民族危亡,实现维新图强的政治抱负四处奔走,百折不挠。随着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的迅速开展,康、梁的“上层路线”也终于感动了深居“大内”的光绪帝,法即将成为现实。下面我们来学习1898年那不寻常的一幕。

三讲授新课:

(一)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二).保国会的成立

1.康有为再次上书 康有为1897年再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的重要。(让学生阅读课本)

2.康、梁组织保国会 1894年产值月,康、梁在北京组织保国会,制定章程,倡议在和省设立分会,呼吁救国,宣传变法。

(三).百日维新

1.光绪帝下诏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开始。光绪帝

2.变法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让学生看P82-83表格,了解变法的具体内容,老师通条分析。

(四).戊戌政变

1.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下令手势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诏令。2. 百日维新失败 去留肝胆两昆仑 康、梁逃走 谭等六人被杀,是为“戊戌六君子” 从变法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四小结:

“戊戌变法为什么那么快就归于失败?”学生讨论发言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势力太小。而他们又只是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相反,当时的封建顽固势力则十分强大。因此,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但这次变法时日虽远,其影响却相当深远。失败会换取教训,流血会唤起国民的觉醒。在将踏入另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每一个探索中国自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串带血的脚印。五拓展延伸:

通过让学生讨论发言提高综合能力,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向“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五篇:政治思想

二、政治思想表现

三年来,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在实践中自觉磨炼而建立起来科学的世界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了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了正确的政治观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增强了政治敏锐性。学会了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用客观的标准去认识社会,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用严格的法律去约束行为。时刻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想问题站得更高一些,工作上要求得更严一些,精神状态更好一些,决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群众。强化了奉献意识,淡泊个人名利。我深深感到无私奉献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也是共产党员标准的基本要求。甘愿牺牲奉献,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真正做到事业重如山,名利淡如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个人的意愿和现实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 精神振作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强化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团结稳定的局面。自觉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对待同志有满腔的热情和与人为善的态度。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能否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仅是个人思想、品德和作风问题,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是一个带有政治性的大问题。艰苦奋斗,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从物质形态上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同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是根本对立的;从精神形态上看,奋发进取、拼搏创业同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是根本对立的。

在国家级重点职校和省示范专业的创建过程中,我也和其他同志一样放弃了很多的休息时间,吃了不少苦,劳了很多神。这两项事关重大的评估验收,材料准备是重中之重,我作为材料组的组长感到压力很大,虽然我参加过我校96年的电大评估验收、98年国标省重点评估验收、99年省合格职教中心评估验收的材料准备工作,但自己心里还是没有底,再说前几次不要我通盘考虑,这次是要我全面掌握,我心里承受了很大的负担。好在有高校长的指导,又请了一些专家来指导,加上我自己经常认真学习、研究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的内涵,花了很多时间把大家准备好的材料一份一份地查阅,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一次又一次地校对修改自评概述和申报表,使得材料这一块在评估验收中没有失分,并受到专家组的好评。

下载浅析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国影帝康有为历史故事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名气大争议更大。他是大名鼎鼎的“南海圣人”,但也有虚伪做作的一面。举例来说,他极有表演欲,演技也甚为高超,堪称影帝级人物。1918年,词学大家郑文焯病逝。......

    政治思想鉴定

    政治思想鉴定范文邱x,女,现任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长,政治思想鉴定范文。自从1981年毕业于河北唯一的师范学校——廊坊师范以来,至今已在教育事业默默耕耘二十四载。从......

    政治思想靠得住

    党支部承诺 一、加强阵地建设。筹集资金对党员活动室进行维修,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完善 功能。 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双报告”制度,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

    政治思想及工作总结

    政治思想及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从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三年多的工作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原来学习的知识理解,而且对以前书本中没有接触或接触不深的知......

    政治思想工作总结

    一、 本人坚决拥护共产主义事业,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准则,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决拥护党的......

    政治思想总结

    政治思想总结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内一科万晓强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的发展观;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各种......

    政治思想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政治思想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使本学期的各方面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本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思想政治方面 1、以《教师......

    政治思想总结

    本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政策,遵纪守法。特别是自任现职以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