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影帝康有为历史故事

时间:2019-05-15 12:3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国影帝康有为历史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国影帝康有为历史故事》。

第一篇:民国影帝康有为历史故事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名气大争议更大。他是大名鼎鼎的“南海圣人”,但也有虚伪做作的一面。举例来说,他极有表演欲,演技也甚为高超,堪称影帝级人物。

1918年,词学大家郑文焯病逝。康有为听说后,大为窃喜,他知道郑家珍藏着许多罕见的宋版书。当时宋版书价格非常高昂,一页值一两黄金。眼下,郑文焯去世了,康有为便打起了那批宋版书的主意。

一天,康有为打听到郑公子不在家,便到郑家吊唁。一进灵堂,康有为就大展其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扑通跪倒,跟死了亲娘老子般号啕大哭。好半天,他才对郑文焯的遗孀说:“嫂子,文焯生前跟我说好要送给我几部书的,我想取走那些书,好留个念想。”看到大名鼎鼎的康圣人这么重情讲义,早就感动得一塌糊涂的郑太太没有多想,打开书柜,让他自己去拿。康有为找出那批宋版书,用个包袱裹好,往肩上一扛,推说有事,脚底抹油溜了。

郑公子回来后,连呼上当,立即去找康有为,想要回那批古籍。但康有为却是个老滑头,一看郑公子急急赶来,就啥都明白了,立马切换成表演模式。还没等郑公子开口,他就一把拉住郑公子的手,眼泪哗哗淌得跟自来水似的,边哭边叨叨,细说与郑先生几十年的老交情,把郑公子整得很纠结很矛盾!老康还硬留郑公子吃饭,招待得别提多热乎了。吃人的嘴软,郑公子不好意思开口要书,无奈空手回家。老戏骨康有为轻易击败菜鸟郑公子。

辛亥革命后,大家一窝蜂地剪掉了自己的辫子,就连末代皇帝溥仪都亲自操刀剪其辫,但亡命日本的康有为仍留着他那大清朝的辫子。这般异类的造型,使得他走在大街上经常被人强势围观欣赏。学生梁启超多次劝他把辫子剪了,他死活不愿意,表示要誓死效忠大清朝,并发誓:“打死我都不剪辫子!”

后来,康有为觉得老被日本人当猴看有点糗,就考虑剪掉辫子。康圣人无愧影帝本色,就连剪辫子这事都要演出非一般的感觉。当天,康有为搞得甚为庄重,朝北京方向摆了香案,还念了给皇帝的一封信,奏明皇上自己在日本奇辫异形的苦衷,请皇上批准削发,接着又念了一封给祖宗和父母的信,每念完一段就行一次三跪九叩礼。好半天才等到康有为坐下了,理发师刚拿起剪子,忽听外面噼里啪啦炸开了鞭炮,大吃一惊,把手上的剪刀都吓掉了。如此这般做足了戏后,康影帝的大辫子完成其历史使命,哗然落地。至此,他的表演戏才算正式杀青。

第二篇:民国侠义风近代历史故事

1919年陈独秀被捕,陈的潜意识里有“坐牢情结”,因为在他看来,仗剑拯民于水火,就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民国侠义风有一件事让陈独秀颇感意外。当时自陈入狱后,全国各阶层各行各业营救陈独秀成为全国性的浪潮。有两个人也站出来,让陈独秀没有想到。这两个人是反对白话文的桐城派古文家马通伯、姚叔节,均思想守旧,当初恨不得刨陈的祖坟,而此刻却为他说话。认为陈“所著言论或不无迂直之处。然其学问人品亦尚为士林所推许”。

若干年后,胡适还记得这件事,他在一封给陈独秀的信里写道:“在那反对白话文学最激烈的空气里,居然有几个古文老辈肯出名保你,这个社会还勉强够得上一个‘人的社会’,还有一点人味儿。”

两位老先生虽然抱残守缺,关键时刻,还是有些侠士义气。正是这种侠士义气,才让人们看到黑暗社会里尚有一线光明,正因为“一点人味儿”,社会还是“人的社会”。

叶公超,民国著名外交家,恃才傲物。鲁迅逝世后,他通宵达旦地读完了鲁迅作品。虽不认同鲁迅的杂文,但十分欣赏鲁迅的散文和小说。于是,他写就两篇长文《关于非战士的鲁迅》和《鲁迅》,极力褒扬鲁迅,认为其超越胡适和徐志摩远矣。这引起胡适的嫉妒和不快,胡对叶说:“鲁迅生前吐痰都不会吐到你头上,你为什么写那么长的文章捧他?”叶公超板着面孔告诉胡适:“人归人,文章归文章,不能因人而否定其文学的成就。”

叶公超与胡适是好友,而与鲁迅没有一点交集。叶能够抛开投桃报李的小圈子,说真话,实属难得。

刘师培属古文学派,崔适属今文学派,上课时互相攻击对方,毫不留情。凑巧的是,两个人在北大任教时,正好住在对门,两人相见,并不分外眼红。每次都恭谦客气地互称对方先生,鞠躬作揖,礼让有加。

后人认为,这比“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更有风度和雅量。

民国时期,正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真够黑的。可是,侠义之风,犹如点点光亮,难说点亮黑暗,至少给黑暗撕开了几道小口子,让人感觉还是生活在“人的社会”里。

第三篇:阮经天金马影帝初长成的名人故事

一个曾经穷到无钱吃饭、停电停水的小子,红了,但他没有一丝新人的嚣张与骄傲。

金马奖的颁奖现场,阮经天扛着赵又廷的人形立面饮料广告牌上了台。“不好意思,我今天带了我兄弟一起来,我代他自我介绍。”一一他随即开始模仿赵又廷,“大家好,我是mark赵又廷,takeabreak,休息一下。”

台下笑成一片,《艋舺》里阮经天与赵又廷兄弟情义的对手戏,让人们轻易忽略和原谅了他此番略带广告性质的出场秀。

28岁,新科影帝,9票的绝对多数,击败了王学圻、倪大红等资深戏骨。阮经天自认不帅,他说自己不过是个“长得怪怪的家伙”,从偶像到实力,有时候,分水岭就是一匹小金马。

《艋舺》一出,他在其中的表演质感已经折射出光芒,甚少表扬他人的陈可辛看完电影就赞扬他“一个巨星诞生了”;而吴宇森的说法是,阮经天“让人联想起年轻时代的周润发”。

但是,经历过很多年的低谷、曾经穷到没有饭吃的阮经天此时在人前已经涤尽了一个新人可能会产生的嚣张与骄傲,“这些赞美在我听来都不大真实,好听话太难听了。”

拔拳曾是他的语言

生活中的阮经天比镜头上要帅得多,有一种低调的讲究,黑色棒球帽,灰色t恤,光脚穿帆布鞋,见人鞠躬、握手、微笑、搬凳子,态度谦和。但他曾经是个叛逆少年,脾气火暴,常常打架,一旦惹恼了他,拔拳就是他的语言。

“我实在不像一个偶像演员,哪有一个偶像像我这样闹新闻的?”台湾的报纸上,常常有他:抢车道、跟女孩开房间、公然交女朋友,他主演的电视剧《命中注定我爱你》创下收视奇迹的时候,他允诺下海裸游,电视台新闻采访车大肆出动,阮经天在岸边100米的外海脱裤高举让记者拍照以示证明。他不在乎断章取义的八卦报道,却在意男人承诺的分量。

他的瞳仁幽黑,如点漆,跟这双眼睛对视一秒,你才明白为什么导演们老爱找他扮演那些具备某种天才气质的角色:乖戾的舞者、自闭的画家、沉默的剑道高手、深情的小提琴演奏家、追求刺激的电脑黑1客……直到《艋舺》,虽然只是演一个黑道的小混混,但导演依然赋予这个黑道小子惊人的智商:自小过目不忘,聪明绝顶,一个人能同时做掉4个人的试卷。

从《小毕的故事》之后,原先师从侯孝贤的导演钮承泽有整整16年无戏可拍,阮经天说,他跟外号“豆导”的钮承泽的成长背景极其相似,在《艋舺》中撞出了火花,“我们都是家境有些辛苦,还不到小康,成长过程很叛逆,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一般意义上的‘坏孩子’,喜欢打架,喜欢混着,喜欢讲义气这回事情。”

他曾经是个好学生,成绩很优秀,考上了全台湾数一数二的台中一中。“国中时候一直是填鸭式的教育,到了高中突然没人管了,翘课直接从门口走出去就好了,老师不会管你的,作业不交也没关系,你考试来考就行。结果第一年,糟糕,旷课太多,退学。”他一路沉沦下去,就像《艋舺》里那些暴戾而茫然的少年。最低谷的日子,他给家里打电话,眼泪怎么忍都忍不住,“妈妈,我想回来,我一定好好念书。”

角色附体的快感

17岁,因生计出道,陪朋友去台北试镜,摄影师问阮经天:“你要不要顺便来拍一张?”他懵懵懂懂,还问拍照要不要钱,因为不要钱,所以拍了一张。

机会很快来了,戴佩妮的《爱过》mv里需要一张新面孔,模特公司把电话打给他朋友,结果朋友已经服兵役去了,于是阮经天替补。“其实我的朋友比我更帅。”他说。但这一次,老天爷把入行的通行证发给了他。在此之前,从高中退学的他当过游泳教练、救生员、吧台服务员、咖啡店端盘子的、便利店店员,甚至厨师……其实他的厨艺不怎么样,只会做简单的意面和汤。

他根本不懂怎么拍mv,对演戏和表演完全没有概念,听说工钱可以现领,拍完当天就可以拿到5000块台币,冲着这一点,他去了。在片场,他被骂得一塌糊涂,“导演一个口令,我一个动作,像当兵一样,很生涩。当时觉得,拍戏好难哦!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情绪上也有障碍。”出道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的生活都重复着相似的内容:去片场,被导演骂,拍很多遍才过一条……《绿光森林》的导演冯凯捏着拳头骂他:“小天,谈恋爱你就会!拍戏你就不会?看见我的拳头没有,再不会,我揍你!”

就这样演着演着,他突然开窍了,“有时候突然有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头顶麻了,脚也麻了,讲什么台词都特别有感觉,偶尔有一场戏有这样的体验,哇,好爽!那一刻,连光线打在空气里的灰尘都看得一清二楚,好漂亮,人好像进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全身的感官都被打开了。”这种角色附体的感觉不是随时都有,但就凭那一瞬间,他爱上了演戏。

“我想要当全世界最好的演员之一,而不是全世界最红的明星。”他喜欢强尼德普,“德普刚出道时也是因为帅,但是他又拽,又颓废,可他从来不怕别人说他,老是选那种怪怪的片子,也不红,可是我觉得他最酷的就是这样子,他知道自己要什么,等他这条路走出来的时候,没人能够挡得住他。”

没有水的家,是废墟

一直不红,他挨过最艰难的日子,当时他们三个男生合租,每天回家,郜把身上的零钱丢进一只大碗,“穷的时候,就把碗里50块、20块的拿出来,去买个便当吃,一段时间以后,月底真的没钱了,再一看碗里,也只剩下一块的硬币了,大一点的票子都用完了。”三个男孩捧了那只碗里所有的零钱去银行兑换,换到700多台币,够撑一个星期,而下一笔钱从哪里来,还压根没有着落。

“那时候真的好穷,穷到快死了。”幸亏有朋友,每天上班中途回来,带一只便当给他吃。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合住的两个朋友相继去了国外,他在垦丁拍《我在垦丁天气睛>,五个月的拍摄时间,他只回过台北一次,家中因为几个月没有钱交费,已经被停水停电了。

“我告诉你,没有电没什么了不起,没有水,那个家就不是家,是废墟。因为那个家会发臭,马桶没办法冲,水龙头打开也没有水,我只好逃回垦丁,虽然我在那部戏里演一个很沉闷的角色,可我在戏里面什么都有,美术师和道具师帮我准备了很多东西,有便当吃,有朋友,有啤酒可以喝。一回台北,什么都没有,我又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现在混得这么惨,等天一黑,家里一点光都没有的时候,真的很吓人。”

爷爷当时偷偷地寄钱给他。82岁的爷爷是他的偶像,“他当了一辈子军人,现在走路腰板还是超挺,性格正直,刚正不阿。退役后,他当了一家医药大学的总务长,管所有后勤经费,很多人都会来求他,可是,我从小就看见爷爷把人家的礼物丢出去,把人家赶出门。他当了20年总务长,最后口袋里空空的没有三毛钱。我们家一直很穷,但爷爷给了我们一个很富有的人格,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卑劣,都很正直。”

他在这个圈子里等待了7年,曾经萌生过退意,但灰溜溜地离场实在太糗,不适合个性好强、坚忍不拔的他。另外,他隐隐担心,自己未来的孩子会问,“爸爸,你怎么从来没演过男主角?”

在坎城影展遇到导演钮承泽的时候,阮经天连《艋舺》的剧本都没看过,钮承泽后来连笑带骂:“你带种!连剧本都不看就敢接戏。”他们之间的交流一直是这种骂骂咧咧说狠话的方式,直到他捧到金马,导演的贺词是这样的,“还好你得奖了,不然我下部戏就找明道演了。”这种态度比赞美更叫他放心,“好在我身边有很多讲话很实在的朋友。”生活中的他豁达随和,重情重义,周围有一帮真心实意的好兄弟。

“whichwayisup”,他撩起衬衫,腰间露出了这排文身。这是在人生低谷期,他反复问自己的一句话。如今,人行近十年的艰难磨砺已成笑谈。“以前我是游泳选手,是长距离的。人生的距离也是长距离的比赛,一开始一直冲一直冲,中间的时候会疲惫,这段时间一定要撑下去。怀抱梦想,撑下去,就是对的。”

第四篇:解读名人传记,感悟民国历史

数风流人物,悟民国历史

——高一历史近代史“西安事变”教学案例

西安事变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专题《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中的一个小问题,作为衔接抗日救亡运动和全民族抗战两个专题的纽带,这一历史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内容中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转折点。在老人教版的教材中,西安事变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做出详尽充分的讲述,图文并茂,资料丰富。新课程改革后,人民版教材中只是用一段文字对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做了概括性的总结。如何激发学生对民国历史的探究兴趣,用巧妙地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民国历史大背景下分析问题,是我在这个小问题讲述上的主要目的。

为此,在课前预习阶段,我做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工作,初步列出课前导读单的关键字词及参考书籍,包括《张学良回忆录》《蒋介石日记》《张学良传》《杨虎城传》《蒋介石传》《蒋介石大传》《国殇》《才智·胆略·人格的较量:战场上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四大家族》《宋氏三姐妹》《宋美龄大传》《何应钦传》《周恩来传》《张学良及其西安事变回忆录》等民国时期风云人物的传记,将这些书单在专题分组中告知学生,并且明确分配各小组任务。除此之外,学案教学在本校大力推广,利用学案提前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也为本节课的顺利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激趣与导入

学生活动:分组自由讨论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

教师提示交流:涉及到哪些历史人物,讲讲他们的故事?张杨二人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在西安事变中能够和平解决?

师: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者是谁? 生:张学良,杨虎城

师:你们了解张学良和杨虎城吗?

生:学生分组,小组代表发言人介绍张杨二人

学生甲:张学良,国民大革命时期张作霖之子,著名的爱国人士,积极倡导国家统一,“东北易帜”的主导者,蒋介石的得力助手,“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执行者,西安事变的主角。身负家仇国恨,西安事变后移居美国,后去世。与赵四小姐有一段传奇的 爱情故事,和宋美龄、蒋介石关系甚好。

学生乙:杨虎城,抗日英雄。陕西蒲城人,出生贫苦,有革命意识时年仅15岁,与张学良一道发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迫害致死。

师: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 生:为了逼蒋抗日

师:(板书)西安事变的目的,逼蒋抗日

二、探索与发现

师:你认为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逼蒋抗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活动(小组形式):

交流:学生通过以前看过的影视片和部分资料,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

生一:我们组认为主要是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推动作用。

生二:我们组主要归纳了这一时期日军的侵华事件,认为张杨二人逼蒋抗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日军的大规模入侵是主要原因。

生三:我们组结合张杨二人的传记,并且参考了一部分蒋介石日记,认为逼蒋抗日主要原因在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与张杨二人接受的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相悖。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比如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的背景 生一:应该从事件涉及人物入手; 生二:从时代最突出的矛盾分析

生三:应该考虑到事件涉及的各个方面,比如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主要人物的活动、思想领域的变化、主要矛盾的变化、等等。

生四:除此之外,事件的对立力量也应该分析,比如分析西安事变的背景,必须也要考虑到国民政府内部的分化,例如汪精卫、何应钦等人的活动。

师:请同学们下去之后查阅有关汪精卫、何应钦、陈璧君、宋氏三姐妹的相关资料。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都可以把历史人物当做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来解读,尤其是历史上的关键人物,他们所作出的选择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我们在学习民国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评价历史人物做到客观公正,感受历史人物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极力促进作用。

师:同学们,民国历史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众多,他们有的取义成仁,有的刚正不阿,有的善于周旋,有的风流倜傥,有的博闻强识,有的气度不凡。这些人可能是我们以前认为 的“汉奸”,“卖国贼”,有的一直是我们心目中的民族精英,请同学们课后多多利用历史人物传记,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迁移和应用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阶层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学生尝试完成问题:“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学生小组讨论:

生一: 主要原因在于时代背景为中日矛盾是中国社会当时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突出。蒋介石本人也认识到了抗日的重要性。

生二:如若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亲日的何应钦可能做出更多不利于抗日的事情。生三:中国共产党认为联合蒋介石政府抗日是结成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步骤。比如周恩来发表的谈话。

生四:国民党方面宋美龄、何香凝、孔祥熙等人积极奔走,为营救蒋介石与周恩来、毛泽东等人谈判。

生五:美国的支持,美国人也希望国共两党这个时期合作,共同抗日。师:那我们可不可以将这些因素都归纳起来? 交流(略)

四、拓展与延伸

教师提出问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分组交流: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明了哪些历史信息?

生一:张学良和杨虎城放了蒋介石,蒋介石表示抗日,表明国共两党又要合作了。生二:国共两党都以民族利益为重,说明抗日是当时时代的主流

生三:亲日的政权越来越多,以何应钦、汪精卫、伪满洲国为代表,说明日本人的侵略已经危及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生四:两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结成指日可待

2、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交流:(略)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那又有什么发现? 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应该从不同角度分析。

师:对,我们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首先要抓住涉及到的各个阶层。其次,要从事件发 生的主要目的入手,分析它最初的影响力,比如说西安事变,主要目的是联合蒋介石抗日,那最初的影响就是有利于抗日力量的壮大;再者,我们要抓住一个历史事件的特殊之处,国共两党对立是主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说明两党又有了一致的利益,即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合作迈出了重要一步。最后,我们要分析历史事件深层的影响,这一阶段,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建,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障,所以说,西安事变最深层次的影响是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讨论:如何认识蒋介石?(学生积极回答,热烈讨论)全课小结:(略)

师:通过一节课的探索,你有什么收获? 生答(略)

案例分析: 在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传统课堂一般包括五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这几年来,苏联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虽然不断有所变化,但仍由这五大部分组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接受知识的情况,知识的传授主要是教师的讲述,学生记忆并理解;当学生的反馈情况超出了教师教案的范畴,教师就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甚至为了达到教案上预设的标准答案,不惜抹杀孩子们的创造性,直到学生回答问题时标准答案浮出水面。本课依托新课程理念,利用高效课堂在本校的推广,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讲课堂教学分成“激趣与导入”、“探索与发现”、“迁移和应用”、“拓展与延伸”四个基本环节,让学生在猜测、探索、验证、交流等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乐于学习历史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大量介绍历史人物,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中的人感兴趣,坚持人本主义思想,将历史人物和学生这个主体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感知能力。

我在《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个体经验出发,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动机和兴趣,组织学生课前进行资料的查阅,了解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采用“激趣与 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本知识,来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复习”这一环节。

在学生讨论西安事变的目的这个问题时,学生已是兴致盎然,非常乐于探讨历史,这就源于课前导学单的作用,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所了解,有所思考,才能真正让学生走进课堂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二、探索发现,让学生善于思索历史

教学中普遍存在轻视教学过程的现象,以前的教学模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得出固定的结论。结果与过程的割裂,使得学生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和纯知识的记忆,历史学习变得枯燥而乏味,学生感受不到历史学习的实际意义。《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提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就在于强调了历史结论的来源,是学生的探索和思考,是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领悟,而非简单的归纳和概括。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需要涉及学生感兴趣、具有实际价值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历史教学联系起来,与学生展开面对面心灵上的对话,尊重学生个人对于历史的认识,积极地探索和发现历史规律。这节课,在“探索与发现”中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研究:

1、学生讨论西安事变中为什么要逼蒋抗日。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引发争论。教师评议并且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的思考角度。学生不同角度的分析都可以看做是学生课前研究的成果,都是学生个性的展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分析,自己思考的角度和立场是什么,这样的历史教学,就变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保护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自尊心。

2、利用学生引发的争议,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归纳的角度,尽可能更多角度分析历史背景,认识时代的特征。让学生在历史背景分析中抓住主要人物所代表的阶层及其目的,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带入了一种更高的境界,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不再把学习历史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享受着学习历史的乐趣,学生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也是给课堂生成问题、提升认识的机会。利用学生创造的素材挖掘内在的知识,正是我们注重课堂生成和尊重学生的重要表现。从学生的发现中,不难看出学生善于实验历史,完全能通过历史活动探索问题的本质。

三、迁移应用,让学生精于实践历史

在探索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在知识应用中强调应用历史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精于实践历史。

在学生探索发现历史规律后,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即思考“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与他人合作。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力图领会理解他人的想法,把别人的思路同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之处,认知自身解决问题存在的思维漏洞。

实践表明,把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应用,有利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勇于研究历史

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教学中学生的情意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在学生发现了历史规律、能比较熟练的应用后,他们必然会产生新的欲望,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时,我们应适当地提供一些材料,来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动机。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部分解决了三个问题,三个问题层次不断提升。第1个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历史表象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第2、3题,属于扩展应用类题目,让学生研究、辩论,得出更多的理性认识。

拓展延伸,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促进素质教育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勇于共同研究问题,探求历史的奥秘,可以开阔思路,培养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小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民国,是一个人才辈出、思想活跃的时代,代表着中国打破旧制度、创造新秩序的初步探索。作为“三观”正在形成还未定型的高中生,应该努力发挥杰出历史人物对于其人生的正面影响,用历史人物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学会积极的评价历史人物,并且更好的指导自己的人生规划。

总而言之,整个课堂教学用“激趣与导入”、“探索与发现”、“迁移和应用”、“拓展与延伸”四个基本环节,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将学生历史学习和自我认知紧密联系。在学生主体在认识历史人物的过程中感受时代特征,抓住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力,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阶层、不同环境下理解并归纳历史事件的各个要素,将课堂探讨推向一个 新的高潮。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人物,既提升了其参与课堂的热情,释放其学习历史的激情,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历史人物对其人生规划产生了影响。在课堂探讨这一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丰富自我认知、完善思维角度的积极性,又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的形成。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谈到:“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培养这一意识,主要依靠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理解,转变其对历史学科长期以来认为只是单纯记忆应付考试的观念,让学生发现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的“影子”,从分析历史事件中归纳历史事件的认识角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历史和应用历史思维结合在一起。

(作者简介:张洁,女,汉族,陕西宝鸡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教于陕西省凤翔中学,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

第五篇:《历史深处的民国2读后感》

读书摘录--《历史深处的民国2共和》

在这部书中,作者描述了一个纷乱的民国。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开创民国,一直致力于推荐民主共和,他的三民主义思想影响至今。下面摘录两段:

1、思想和信仰,是人心中所依赖的最根本的东西,有思想有信仰的军队才能长久。因为有思想有信仰的军队才能练就一种神秘无形但确实存在的恐怖力量——超越了世俗和利益的凝聚力。

2、孙中山先生的政治遗嘱全文是: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3、全书至此,关于孙中山的笔墨甚多,其中有褒有抑,这一切都是按照史料行笔,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孙中山,一个有血有肉的孙中山。孙中山只是一个凡人,他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他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

4、表面上看起来,他失败了无数次,也犯了无数次错误,甚至称得上幼稚的错误,可是仔细想想,像他这样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人,史上能有几个?!一个连续奋斗近四十年、从英姿勃发的青年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仍不言放弃的人,难道不是英雄吗?!

5、无数次的失败丝毫没有削弱他的勇气,每次他都以百倍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率领他的支持者们发起又一次进攻。他一次次倒下,再一次次站起。只要还能够站起来继续战斗,那么战斗就没有结束。孙中山从没有败给任何对手,他只是输给了时间。幸运的是他在受到时间致命一击之前,做了一生中最重要最英明的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那所如日中天的黄埔军校,那支依托黄埔军校而迅速成长的铁血国民革命军,将帮助他实现北伐中原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这群赤诚报国的铁血军人将在十二年后挺身而出,用悍不畏死的血肉之躯铸就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伟哉!孙中山!

下载民国影帝康有为历史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国影帝康有为历史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故事

    1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2玛雅文明的终止是(未解之谜) 3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伦),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4 流浪的(犹太民族)。 5 (智慧女神)雅典娜。......

    历史尘封记抗战中的民国海军

    历史尘封-记抗战中的民国海军 历史尘封-记抗战中的民国海军1 日本的战前态势和海军实力日本的明治维新后,加紧扩军备战,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日本海军是其扩军重点,成为其向......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写写帮推荐)

    历史深处的民国读后感(一)崔雨濛最近在读《历史深处的民国(一 晚清)》,这本书消除了我对晚清的很多误解,读起来很有惊喜,尤其是书里提到的几个细节,让我眼前一亮。第一个亮点是袁世......

    历史故事(选择题)

    《历史故事》阅读题 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秦穆公用了( )张羊皮买回了百里奚。A,2张 B.5张 C.3张 2.和氏璧是( )献给秦昭襄王的。A.廉颇 B.蔺相如 C.乐毅 3.伍子胥用钢鞭打了楚平王( )A:三百下 B:四百下 C.二......

    历史小故事

    “小故事”的撰写上海市七宝中学的青年教师王红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

    历史廉洁故事

    历史廉洁故事五则 一钱太守后汉刘宠为会稽太守,居官清廉。“见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颇有政声。离任时,山阴县有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钱赠宠,宠一再婉言拒绝,最后终因盛情难却,......

    五年级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复习题 1、(大禹)治水,采取了(疏通)的方法。 2、(武王)伐纣。 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4、(勾践)卧薪尝胆。 5、《将相和》讲的是(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其中有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

    大好河山历史故事

    大境门不仅有宏伟的建筑和秀丽景致,而且有着光荣的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1945年8月,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