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

时间:2019-05-14 17: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

第一篇: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

【关键词】突发卫生事件;铁路;应急机制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SARS事件作为典型的突发事件以及铁路交通工具在其传播链中起到的作用已被引起高度重视。铁路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具有客流量大,客流成分复杂、人员密集,物流、人流的位移速度快、跳跃式、远距离、活性大等特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铁路也是最容易受到直接波及、间接影响或无形侵害的场所。卫生部在《关于非典预防控制有关技术方案的通知》中强调了“预防非典通过交通工具传播指导原则”,进一步催生了铁路系统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处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1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含义

1.1铁路突发事件是指国内突然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并有可能借铁路传播的事件;铁路车站、列车发生3人以上集体性或者有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铁路单位内部发生的3人以上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

1.2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是指铁路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各种制度保障以及运行程序的总称。具体应包括组织保障、预警、预防和应急准备、信息报告、应急处理和监督管理机制。根据突发事件牵涉面广,不明因素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建立健全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减低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和危害。

1.3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应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管理,快速反应;条块结合,路地联控;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基本原则。铁路是全国大联动的运输行业,呈走廊式分布,系统内部工种设置复杂,管理以铁道部、铁路局、分局、站段纵向管理为主,因此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铁路逐级负责,实现内外全面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2建立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几点看法

2.1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正是由于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危机性以及政府履行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要求,必须建立一个在宏观层面上指挥、决策、调度、协调权威性高的组织主体。铁道部、路局、分局要在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成立铁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铁路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根据突发事件波及范围、性质和管辖区域等不同情况,在服从国家统一指挥的前提下分工负责;其次成立专家组,负责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突发事件的预测、评估、指导和检查;在铁路疾控机构成立现场调查处理小组。

好范文版权所有

2.2制定有效权威的应急处理预案根据2003年SARS防治工作中牵涉到多部门、多专业、多岗位、多环节的相互支援和衔接才能达到全面控制的经验。因此,铁道部、路局、分局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认真制定和完善有效的应急处理预案,达到5W的管理要素(Who、When、Why、Where、What)的要求,实现组织上下结合,程序流程贯通,分工责任明确,执行简便可控。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环环相扣,保证各项应急措施落到实处。通过执行预案来规范行为,培训队伍,并通过建立防范和处理责任追究制度以保证其权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2.3建立快速反应体系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第19条规定: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良好的突发事件监测、信息报告体系是做好突发事件处理的基础。由于突发事件的特殊性,铁路首先要按照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关于对突发事件界定,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范围和时限,明确在启动不同等级突发事件处理程序时的权限,同时密切与地方卫生部门的联系沟通信息。由于铁路运输系统的局限性,在突发事件的预警体系和监测体系方面要强化与地方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信息反馈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其次要体现铁路各级疾控制机构在预防控制突发事件中的专业优势和主力军作用,铁路各级疾控机构要有明确分管突发事件处理的领导和职能科室,建立业务熟练、机动灵活、反应迅速的应急处理队伍,常备不懈。铁路卫生监督机构要从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层面上加强依法监督,保证各项防范控制措施的落实,这是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关键。有关部门单位(如客运、车务、公安、安监、调度、物资、宣传等)要严格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和程序采取有关应急支持和控制措施。根据铁路医疗机构目前已实行属地化管理的情况,要及时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取得联系,按照当地的统一部署,明确在突发事件处理时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医疗单位并在预案中得以体现。

2.4支持和保障体系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

第二篇: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

政府危机管理

摘 要: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公共安全的现状、问题与经验,提出了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探讨了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公共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前 言

一系列突发事件和事故灾难,特别是2003年非典,给了我们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二是一定要在全社会建立应急机制。不仅要加快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而且要建立健全其他各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给全党全国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

2 我国公共安全现状、问题与经验

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有2亿左右人口受灾;年均死亡近万人;年均倒塌房屋350多万间,经济损失2000亿元,自然灾害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

由于我国的公共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又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迅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近年来,一次死亡3到9人的重大事故平均每天7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平均每周2.5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月1起;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平均1年1起以上。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发生的各类事故造成13万多人死亡,70多万人受伤,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2500亿元。据统计,全球新发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2003年全国按照规定报告的27种传染病发生近260万例,其中死亡6474人,死亡率是0.48/10万。2004年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7451人;在一些地方,群死群伤的爆炸、投毒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杀人、绑架等暴力犯罪不断。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明显增多。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机国家安宁,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

近年来,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非正常死亡率约26‰(非正常死亡人数/死亡总人数×1000‰),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人民币。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公共安全还要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我国在公共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预警和应急机制还不健全。2004年,各地各部门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制定和修订了应急预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我们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105个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各省(区、市)也完成了各级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建设法制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党和政府在长期的执政治国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历史经验,如战胜三年自然灾害成功应对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特大洪灾、2003年的抗击非典疫病灾难、高致病性禽流感,稳妥地处置了一系列事故灾难等。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灾害,平稳渡过危机,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全国上下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三是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四是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和预备役民兵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骨干和突击队作用;五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和社会各界同舟共济。

3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3.1 指导思想

我们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3.2 工作原则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的工作原则可以概述为: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4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的方法研究

4.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分类

4.1.1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

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但是,要特别注意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往往发生次生、衍生事件,或几个突发事件同时发生。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Ⅰ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Ⅲ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Ⅳ级)。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按照其严重程度、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严重(红色)、严重(橙色)、较重(黄色)、一般(蓝色)。

4.1.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单位)制定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25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部门预案(80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地(市)、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企事业单位依法制定的应急预案等。

此外,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4.2 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途径与方法

主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救援队伍、专家咨询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和预备役民兵的重要作用。

4.3 建立应急运行机制的途径与方法

主要是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与响应机制、公众沟通与动员机制、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社会管理机制等。

4.4 建立应急法制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建立应急法制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4.5 建立健全应急机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4.5.1 普及灾害中自救和互救常识

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全民的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普及灾害中自救和互救常识。大量事实证明:当灾害迫在眉睫或正在发生时,个人的行动是否积极合理,往往就决定了他们在灾难中能否生存。第一时间处置的好坏往往决定伤亡的多少和处置成本的高低。

4.5.2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好范文版权所有

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4.5.3 借鉴国内外经验

我们应该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使之符合本地实际,从而提高我国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4.5.4 建立健全大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

要把建立健全大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作为重点。加强城市应急中心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这是城市灾害的多样性、复杂性、连锁性(次生、衍生和耦合),受灾对象的集中性、灾害的严重性和放大性所决定的。同时,并加强农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大中城市要充分发挥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并协调周围地区,特别是农村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5.5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

要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客观全面、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意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

4.5.6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和装备

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4.6 狠抓落实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各种预案还需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不断完善。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要抓好基层,包括社区、农村、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和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机制:三是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指挥和救援人员应急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四是抓好以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为主要内容的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结束语好范文版权所有

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公共安全的现状、问题与经验,提出了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探讨了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我国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三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街道应急机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如何预防,如何快速应对,如何减少和避免损失,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我岳阳街道分析区域特点,依托“岳阳街道社区管理共同体建设”平台良好运行,尤其是“十大机制”,来建设岳阳街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一、建立突发事件预防和管理机制

1、为使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切实能够落实到位,成立了以我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的十二人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并依托街道公共体建设的“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讨论解决街道难以解决的突发事件。

2、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根据预案需求,着眼长远,充分挖掘应急资源,组建了区供电公司、区电信公司、区路桥公司、茸平排水公司、预备役、民兵、网格办、社区医院、社区干部等专兼职应急队伍,并坚持情况变化随机调整,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定期有计划开展演练,定期有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定期有随机抽查点验,不断提升我街道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与卜蜂莲花、大润发、沃尔玛超市和区供销社建立“直购通道”,确保应急物质储备。

二、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和沟通机制。

1、依托街道公共体建设的“信息传递机制”、“叠加巡查机制”,第一广泛发动机关工作人员、社区干部、楼组长、“红袖章”志愿者、社区党员等,每天巡查在我街道每个角落,机关科室、居委会作为信息枢纽,迅速准确地将突发事件向领导小组汇报;第二完善“民间组织预警网络”平台,建立一支全覆盖的信息员队伍,居委会专门配备一名预警人员,对各类民间组织进行监控,及时捕捉各类动态信息上报;第三针对网络媒体,特别要求街道信息科定时巡查重点网站和微博,将有可能影响到本街道的突发事件上报领导小组。

2、依托街道公共体建设的“公开通报机制”,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与民沟通,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向社会发布信息,澄清事件真相,宣传政府应对措施,提高公众防范能力,维护我街道和谐稳定。

三、建立突发事件的决策和处置机制。依托街道共同体建设的“归口派单机制”、“联合整治机制”和“管理征询机制”,来应付突发事件,强调“快、准、合”原则。“快“,即要求相关人员半小时内达到现场处置,1小时内形成初步方案付诸行动。“准”,即要求决策、处置要追本溯源,抓住本质,采取切实有力的行动。“合”,即整合全街道力量,协调区职能部门,争取社会广泛支持帮助,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我街道身处松江老城,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众多,建立“归口派单机制”以后,一旦这些人员引发突发事件,就向专门的科室如综治办、司法所、禁毒办等派单,由他们服务到底,体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专业到位,也盘活整个机制,突发事件决定队伍,队伍随机组建,分工比较明确,应变比较积极。

四、建立突发事件的监督和奖惩机制。

依托街道公共体建设的“追踪监督机制”、“反馈评价机制”、“检查评比机制”,对突发事件所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机制顺利运转,并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全程追踪,最终形成书面报告,送达领导小组。

对于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奖励;对于应对突发事件中,处置不力,尤其是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个人和集体,追究其责任,严格惩处。

第四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讨论稿)

为建立健全公司)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切实提高保障公司的安全运营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指导精神和盐田港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遵循原则

1、以人为本。保障广大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应急工作的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

2、以防为主。有效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是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建立住处报告与响应机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一切可能防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无法防止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尽可能避免其造成恶劣影响和灾难性后果。

3、依法规范。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与有关政策相衔接,规范公司突

发公共事件预案和公司控股企业应急预案,确立统一领导、责任到人、反应及时的处置方式。

4、分级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公司控股企业负责处置在其企业范围内

发生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公司负责处置本部发生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由区、市两级政府和有关机构统一指挥和处理。

分 类 和 分 级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本地区甚至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公司范围可能发生公安厅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是台风、暴雨、高温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安全事故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群体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等。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原则上划分一般(Ⅳ级)、较大(Ⅲ

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

1、一般突发化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简单,仅对公司或公司控股企业局部范围内的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经营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可财产损失,但只需要公司或公司控股企业协调相关部门就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复杂,对公司可公司控股企业较大范围内的财

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染等后果,需要事发单位向上级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

由市相关专业应急机构业务指导就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复杂,对包括公司或公司控股企业在内的较大范围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后果,需要报告当地政府专业应急机构或相关单位联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非常复杂,对深圳市政治稳定、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后果,需要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统一协调、指挥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蓝色预警(Ⅳ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2、黄色预警(Ⅲ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3、橙色预警(Ⅱ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4、红色预警(Ⅰ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蔓延。

组织机构和职责

1、总经理办公会是公司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机构,主要职责是:协调制定公司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和实施办法;指挥和处理公司本部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协调和处理公司和公司控股企业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和较大突发事件;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下,参与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的处置;协肋调查和处理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公司控股企业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指挥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与完善其企业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预案;及时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等级与预警级别,启动相关预案,组织指挥有关方面力量参与处置工作;开展专业应急演习和应急宣传教育等工作。

报告和响应

1、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是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监测和报告的日常工作机构;公司总经理办公室是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信息监测与报告的工作机构。公司各控股企业应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监测与报告,对突发公共理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公司及控股企业应通过强化值班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监测人员、完善监测网络等途径,收集在本单位区域内处和境外本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3、公司本部预计将要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接到报告的单位(如总经办或安委办)应立即向公司安委或总经理办公会汇报,决定是否发出“蓝色预警”和启动相应的专业应急预案;公司控股企业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在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报告公

司有关领导。

4、公司本部预计将要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接到报告的单位(如总经办或安委办)应立即向总经理办公会汇报,决定是否发出“黄色预警”和启动相应的专业应急预案,同进向集团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公司控股企业预计将要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在启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应报告公司领导和集团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5、公司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立即各集团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再由领导小组统一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报告要求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6、公司及控股企业应公布报告单位的电话,方便所在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基本响应程序

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单位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应在事发后15分钟内启动先期处置办法。30分钟内有关人员赶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等基础处置工作;第一响应责任单位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对初步判定属于重大或特别重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在事发30分钟内分别向相关专业应急机构或区政府、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完毕后,公司和控股企业应能时研判,适时决定应急工作结束,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及工作需要,开展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收集污染、清理现场、卫生防疫、保险理赔、法律援助等善后处置工作。

调查和总结

公司或控股企业应成立调查评估组,在善后处置阶段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单位奖惩、援助需求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并及时将调查评估报告总经理办公会或控股企业的领导机构。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公司或控股企业对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瞒报、漏报、迟报信息及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应急保障和宣传教育等

公司和控股企业应加强平进的应急物资、通讯、医疗、交通、气候信息、人员、紧急避难场所和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准备工作,深化劳动和社会保险保障。加大宣传教育、培训的力度,让广大干部和员工学习和理解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掌握避险、互救、自救、减灾、逃生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制定应急演习方案、计划,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合成演练和协同演习,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

第五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管理和实施方案,适用于指导有人员密集场所的物管中心(处)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

22.12.233.1 编制依据/引用文件 国家/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术语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

3.2 人员密集场所:指人员的流动、聚集密度较大,有规定要求的公众活动场所,如商场、公园、游乐/娱乐、影院、体育场馆等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如公共类物业和商业性物业。

44.14.1.1

4.1.24.1.34.1.44.1.5 应急管理组织与职责 应急小组组成: 组长:物管中心(处)总经理/经理/主任。副组长:物管中心(处)副总经理/经理/助理、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员:客户服务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环境管理部门负责人。非标准时间内由值班经理/领班担任应急处理小组负责人。发生严重或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由公司安委会领导和物管中心(处)应急小组组成应急处理现场指挥部。

4.24.2.1 应急指挥小组职责 组长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的统一指挥,行动指令下达,人员、物资调配以及与上级、政府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络。

4.2.2 各部门负责人执行组长指令,组织实施本部门应急工作,紧急情况下负责现场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置。

4.2.3 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以上级别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指挥和应急方案的决策,下达预警信息的发布指令,统一调配公司、物管中心(处)及社会相关资源,与政府

救援组织配合联络。4.2.4安全管理部门和安管员队伍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的中坚力量和突击队。负

责重点区域的安全保卫,公共秩序的维护、巡视、监控、疏散引导、紧急救助等。4.2.5工程管理部门负责保证公用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通信保障,发现险情时贵重设备的抢救、保护,贵重仪器物资的转移。4.2.6 散。4.2.7 4.2.8

5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后勤保障,抢险物资的保障以及伤员的救助与报警。

公司负责大型活动或出现重大以上级别突发事件是人力资源的调动与财务保障。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对客宣传,发布公告、预警信息,客户接待与沟通,协助组织疏

物业公共场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安全事的类型与级别(见表1)

5.1 5.1.1预防措施 日常预防

5.1.1.1 每天检查消防通道、防火门、消防设备设施,保持畅通无阻,符合应急要求。5.1.1.2 在走道、楼梯、出入口、电梯、交通要道等人员必经之路和比较狭窄的区域,张贴警示标识,提醒顾客注意安全,不要拥挤。5.1.2大型活动、商业促销、节假日预防

5.1.2.1 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准备和具体工作任务,有条件时应进行内部的预案演练。

5.1.2.2 进行设备、安全、消防大检查,排除隐患,避免活动中发生设备、安全事故。6 6.1监视与预警

重点防范与监视区域:

a)库房,特别是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 b)防火门与消防通道;

c)公共通道(特别是狭窄的楼梯、转弯处);

d)人员容易聚集的场所:会所、大堂、娱乐场所、收银台、出入口、交通要道等 6.2中控室、安管巡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监视公共场所有无异常情况征兆,所有员工

发现异常情况时都有义务及时报告。6.3各部门注意接收异常通报信息,分析判断是否为突发事件的先兆,如确定时,立即

报告物管中心(处)负责人,并进行初期处置,力争控制事态发展。6.4 6.5对初期无法控制,事态有扩大趋势时,由应急小组确定预警级别,进入预警程序。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首先由主管部门提出预警建议,物管中心(处)负责人批准。

按对应级别的权限发布预警信息。6.6

预警信息发布后,物管中心各部门/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应立即做出响应,进入相应的应急工作状态。6.7

物管中心(处)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情况和专业人员提出的预警建议,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将调整结果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7 7.1 7.1.1公共场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分级应对方案

一般突发公共安全事件(Ⅳ级):由物管中心(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启动应急预

案。部门负责人,物管中心负责人到场,整个事件由物管中心(处)负责全程处置。7.1.2较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Ⅲ级):由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启动应急预

案,应急小组组长和所有成员到场,必要时公司派人参与制定方案,并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开展工作。7.1.3

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Ⅱ级):由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小组负责启动应急预

案。公司分管领导应赶赴现场,并成立由各方面相关人员组成的现场指挥部。

7.1.4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Ⅰ级):由物管中心(处)报请公司安委会主要领导

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公司主要领导应赶赴现场,并成立由公司安委会和物管中心(处)应急小组成员组成的现场指挥部。7.2 7.2.1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

大型活动、商业促销、节假日等客流急剧增多的活动/营业期间,应:

7.2.1.1 临时抽调增加安管员或其它工作人员,增加警力布防,密切关注; 7.2.1.2 在活动和营业期间,定时播放广播,提醒顾客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安全; 7.2.1.3 值班人员应密切观察人流密度,发现超过允许的安全范围时,应立刻报告值班经理或总经理,通知中控室密切观察。7.2.2应急小组组长和相关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中控室,在听取报告,观察现场形式

后迅速作出行动决定,可以是:

a)采取限制进入措施,避免增加人流密度; b)增派人员,紧急调动备勤安管员立即到岗; c)发布预警信息; d)报警,请求政府支援。7.2.3 7.2.4巡视时发现顾客之间有口角、争执时应马上劝阻,避免事态扩大。如已经出现险情时,按下列要求立即组织疏散:

7.2.4.1 播放疏散通知,告知立即疏散要求和注意事项,应以引导、劝服性用语广播,避免用词激烈,引起人群过于恐慌乃至造成骚乱。

7.2.4.2 安管员控制好安全门、安全通道,保证畅通无阻,引导人群通过安全门、安全通道疏散。疏散时,注意照顾好老人、妇女、儿童,为其疏通道路。

7.2.4.3 如遇有人在公共场所打架、斗殴、抢劫、故意起哄、闹事、哄抢商品、趁乱打劫时立即拨打“110”报警,并设法予以制服,交公安部门处置。报警时讲明地点、方位、事件情况、姓名、联系方式、周边标志性建筑等信息。7.2.5 7.2.6

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在重点区域设置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在出现恶性治安事件时应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主要任务,事件发生初期,对

肇事者采取劝导等有效措施,控制事态不继续恶化。在出现有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和公共安全的危机情况下,应果断采取强制性措施,尽快将其制服,送交公安机关处理。7.2.7

在制服过程中注意相互配合,注意自身防护,正当防卫时注意避免防卫过当。

7.2.8 8 8.1 8.1.1发现有人受伤时,立即给以救助,并拨打“120”报警电话,请求支援。

应急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

各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得到预警信息或事件报告后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组织本

部门的应急响应工作。8.1.2物管中心(处)安管备勤人员、休假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听候命令、参

与救援。8.1.3 8.1.4 8.1.5客户服务、工程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其他人员也应迅速到岗,进入临战状态。其他工作人员接到命令后或得到预警信息后因立即到达指定岗位或现场。公司其他单位的安管员作为预备队,随时待命,听候公司或现场指挥部的命令随时

给予支援。8.2财务保障

物管中心(处)应备有一定的应急备用金以备急用。应急备用金由物管中心负责人或公司支配使用,必要时,请求公司给予支援。8.3 8.3.1物资与设备保障

物管中心(处)应根据设计要求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应急照明器材、通讯器材。

并配备一定数量急救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等应急救援物资,以备急需。8.3.2发生突发事件,现有储备器材不能满足需求时,应急指挥小组紧急组织采购或向公

司求援。公司领导在公司范围内紧急调拨,其他物管中心(处)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支援。8.3.3 8.4 8.4.1工程部负责保障应急所需的水、电、气的供给和相关设备设施运行保障。通讯保障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期间,应在中控室和客户服务部门设置与内部和外界联系的专用

电话,并确保通讯正常。客户服务部门应有专人值守热线电话和内部联络电话。8.4.2 8.5 8.5.1安管员应配备足够的对讲机,扩音喇叭,保证相互间的联络和维持秩序的需要。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善后

对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处理结束后,应急小组组长应组织各部门立即清点

人员、查看现场、统计损失,评估事件对客户和物管中心(处)的影响程度,作出善后工

作安排。8.5.2 8.5.3在客户需要支持和援助时尽可能给予必要的支援。

根据与业主协商达成的方案,有效组织恢复或重建突发公共事件中破坏、损坏的物

业和附属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经营/生活秩序。9 9.1培训、宣传与演练

物管中心(处)将应急培训纳入培训计划管理,按计划对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

与自救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高专业能力。9.2物管中心(处)利用宣传栏、社区刊物、广播、网络等,广泛对员工和客户宣传应

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9.3

物管中心(处)适时组织对本预案的演练,通过实战强化培训效果,验证预案的适

用和本中心(处)的应急响应能力,发现问题并组织改进完善。

下载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篇1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为科学、有效地处置我校突发传染病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传染病事件造成的......

    乡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托古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有效处置我乡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突发......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为保障社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县突发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1.总则1.1适用范围本预案......

    村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完善村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措施,遵照江埔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指示要求,结合......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含五篇)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精选6篇)在学校抑或是社会中,保不准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通常需要预先编制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那么大家知道应急预案怎么写才规......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置公司突发公共事件,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公......

    农贸市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农贸市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构造农贸市场安全防范体系,维护市场的正常经营,确保经营者、消费者及周边住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范文合集

    应急预案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下面是关于教育系统突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