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了凡四训》有感
读《了凡四则》有感
抚顺街小学张金普
假期在网上读了《弟子规》、《了凡四则》,并且看了许多关于传承中华文化报告的视频,深受教育,感受颇深,真的觉得相知甚晚,大有如梦方醒、顿时觉悟之感。古圣先贤们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多么宝贵的财富。
《了凡四则》是清末袁了凡先生所著,共有四篇《第一篇 立命之学》、《第二篇 改过之法》、《第三篇 积善之方》、《第四篇 谦德之效》。袁了凡先生,原名黄,字坤仪,江南吴江人。博学多才,精通《河图》、《洛书》之理数、星命之学、勘舆之道、律吕音乐、数学算数、水利、兵备无不获有心得、并留有著作甚多。《了凡四训》即其戒子之文。明朝隆庆四年为举人,万历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宝坻县长,兵部职方司主事、军前参赞、督兵等职。享年七十四岁。明熹宗追赠“尚宝司少卿”。
《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威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了凡四训》,作为修身之铭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贤。用为处世之准则,举世得以消除灾难与业障。确实是自救救人的最佳捷径。《改造命运的方法》,内容通俗明朗,又不失原著《了凡四训》的主旨。读者诸君或者会因程度不一,观念不同,而有见仁见智的观点,然其含有“修身律已安身立命”之道,以及“化凡入圣,超生了死”之理,是明明可鉴的。
因此,凡有先见之明的人,都不会放过读此书的机会,凡是有智慧、有志气、有作为的人,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人,在读过此书之后,必能逢人介绍传颂才对,而这些收获,正是此书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历久不衰的原因。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华所得。开头所以先谈“立命之学”,是为了勉励世人奋发向上,不要自暴自弃,因为人生的气数,虽由前生造因而定,但命运的好坏,却随着此生心性之状态而改变,因此以立命之说开宗明义。第二篇接着讲“改过之法”,是因为一般人,都自认自己是无过失之人,而不知改过行善,试想不知改过之人,就象漏了底的容器,行善也收不到效果。
为人若诸恶不改,众善奉行,则功过相抵,等于没作。若诸恶不改,只略行数善,则就只见祸不见福。因此说,改过是立命的下手工夫,所以第二篇奠上“改过之法。” 人若知过能改,但不晓得行善的道理,也是徒劳无益,因此第三篇接着谈“积善之方”,淋漓尽致的分析行善的道理与方法。
初学行善之人,难免会像穷小子忽然变成暴发户,会有傲慢天下,藐视一切的骄傲作风,因此末篇以“谦德之效”,叮咛“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人能谦虚为怀,则行善惟恐不足,才能使立命收到效果,而达致改造命运的目的。
袁了凡先从立命,树立志向开始,鼓励人们奋发向上,他叫人们
还要不时检讨自己的过错,只有知错就改之人,行善才能收到效果。做人才能做到谦德。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但传承到今天,只有我们中华文化得以见在,为什么只有中华文化能够传承到今天,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的伟大智慧的所在。可是自打“五四运动”以来,我们已经有五代人没有再接受和传承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一味地学习西方,追求物质,提倡消费,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物质都消废掉了,那我们的子孙怎么办。如今,人民的价值观已经完全西方化了。一切都在竞争,什么都引进竞争机制,一切都向着更高、更强、更快发展。竞争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斗争,就是毁灭。这样行吗?这样能构建和谐社会吗?
我知道,我们这一代人都没有接受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传统的中华文化的教育,虽然我们都接受过大学的教育,但是我们没有接受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传统的中华文化的教育,即使接受了一点,那也是被曲解的教育。中华民族要一代一代生息繁衍下去,人民要有一个信仰,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毛泽东时代,我们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信仰,可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变了,一切向钱看,一切都去竞争。而我们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确是“温良恭俭让”。这就是道德。只有这样身心才能和谐,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如今我们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学生越来越不懂礼貌,越来越不道德,动不动就有跳楼的,自杀的。为什么呀?有时候我们
埋怨社会、埋怨家庭。当然现在的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归咎于孩子身上,那是我们长辈的过错。我们已经有五代人没有很好地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了。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完全西方化了。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才会觉得没有好的办法。不是的,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宝贵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能让它在我们这几代人的手上丢了。《三字经》、《弟子规》《了凡四训》都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弟子规》是多么好的教育学生的道德教材。我读过几遍,觉得真是太好的教材了。还有我读过《了凡四训》以后更感觉到,我们的古圣先贤太伟大了。
总之,读了这些古圣先贤的书,深感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今天胡主席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只要我们的家长,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新闻媒体,都来大力地传承传统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民族就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我虽然感受很深,但还没有想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去做,从今往后我会不断地去学习传统的中华文化,并努力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中,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尽一份力量。
第二篇:读了凡四训有感
读《了凡四训》有感
我喜欢看唐诗宋词,喜欢那份古风古韵,喜欢看故事时那种淡淡的感觉。但这份喜欢是浅薄的,因为我从来没有认真地去留意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或许曾经也被小小的触动,只是从来没有放在心上。而今天,当我带着目的去读了凡四训,虽然是被动的去了解,却有了些感悟与体会,也被潜移默化地影响。
我们接受的是应试教育,我们生活在共产党领导的和平年代,我们被教育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也没有神的,宿命什么的不过是骗子的一种手段,我们相信科学,相信无论什么都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不是神神鬼鬼的传说。
小时候,其实是信神的,无知的小孩子总是胡思乱想,甚至想着自己哪天也去月宫里和嫦娥姐姐一起跳舞。长大了,梦想碎了,没有嫦娥姐姐,没有玉兔,没有神明。突然觉得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除了人心。
人才是最可怕的动物,踩在食物链的顶端,掌控着一切生物的命运,在这个无神的世界,人就是神。
曾经想过或许我们是有宿命的,或许我们也不过是哪些什么手中掌控的蚂蚁,但只是一瞬间,一瞬间的迷茫过后,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万物皆有因果,其实我是相信的,为什么不呢?就像你不好好学习,种下了因,自然就会有一个被父母老师骂的果。三生三世太遥远,我们只要过好这一世就好,问心无愧,就好。
了凡四训中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立命之学,第二部分,是改过之法,第三部分,是积善之方,第四部分,是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中,云谷禅师有一句话“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凡夫俗子们之所以不能成佛成圣,就是因为妄想、了别、执着等念头纠缠于心,无法止定。其实我的第一想法是,佛者圣者肯定就是没有感情,麻木平淡的木头。无欲无念,那活在世间还有什么意思?自然是要飞升的。但想了想,觉得不对。只要是人,就会有感情,我们会渴望温暖,渴望亲情,友情,爱情,我们也会施与温暖,带给别人阳光。而成佛成圣者,不是没有情感,因为有情感和妄念相缠是两个概念,他们有情,而且是大情,大爱。我们只爱一部分人,而他们,是悲悯所有,爱惜所有。
我们生活在滚滚红尘,面对各种诱惑,我们产生欲念,产生执念,会想要钱,想要权,会为了那些东西蒙蔽内心的善良,不择手段,这,才是妄念相缠。我们做不到悲悯世人,但可以努力守住自己的那颗心,看得淡薄些,执念少一些,对人,宽和些。钱和权是会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但是心呢,晚上睡觉的时候,不会觉得难安吗?人终有一死,最终的最终,拥有的只是那颗心,弄脏了,不会觉得难过吗?
命运这种东西,听起来很玄妙,或许有,或许无,但其实重要的不是答案,不是吗?因为无论答案是什么,路,还是要继续走,只是看你在这条路上,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我还是相信的。不管前方是什么,守住了自己的心,找到自己想要的,只要不是奢望,努力,就可以得到,就一定会幸福。
书中说,积累福报,你就会得到想要的一切。无论真假,可以肯定的是,善待他人,他人也一定会善待你,即使不亲厚,却也是见面微笑招呼的朋友。善良的人,终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就像白雪公主,就像灰姑娘。行善积德,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拥有一颗真正,善良的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改过。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人有欲念,有想法,会做事,便会做错事。凡人要做的不是想方设法保持心不动,而是错了,改过,之后进步。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错了,却还要在那条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或许有人会说,我已经错了,不可能再回头,但其实只是怯懦吧,没有试过,又怎知回不了头,没有试过,又怎知,抛却过往种种错误后,会不会幸福。
就像第二篇中说的那样,改过,须有三心。一,发耻心,二,发畏心,三,发勇心。
回顾种种,只有当你觉得羞耻,愧疚的时候,才会悔过,才会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哪里需要改正。但仅仅知道错了,远远不够,要勇于改正,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改错需要持之以恒,所以要发畏心。何为畏心,便是心有所惧。有人信佛,有人信教,那是他们的信仰,所以做事的时候会分外当心,他们害怕自己的信仰惩罚他们,所以严格约束自己。我们不信神,也不信教,却不可以不有所畏惧,无畏者无敌,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人,什么良心道德都可以不顾。为了守住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找一个东西来约束他,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自己绑上的道德枷锁。又或者,相信灵魂吧!人死后减少的那23克,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敬畏。戴着镣铐的自由之舞,才是最美。
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众生平等,一花一草亦有生命,行善积德者,须少食肉,而改过的内在动力,便是先明白道理。花草尚不能言不能语,牲畜等,却也都是有感情的。就像曾经读的一个故事。偷猎者猎杀藏羚羊,羚羊妈妈因为怀着宝宝,跪地向偷猎者求饶,不求饶过自己,只求能放过孩子,至少让他看看这个世界。藏羚羊妈妈知道自己的命运,却为了孩子仍要一试,当猎人的子弹贯穿心脏的时候,它的眼角甚至流下了泪水。其实只是因为人类幸运些罢了,不然我们也只能是食物链里竞争杀戮的普通动物。但既然我们可以选择,为什么不少吃一点肉,少造一些杀孽呢?当想清楚那也曾经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会向妈妈撒娇,会调皮,就像我们一样,你还吃得下那些肉吗?
改过是一项大工程,有了三心,明了事理,持之以恒下去,定会在各个方面都得到提高
积善之方,讲了一些故事,大意都是劝人为善。所列之事,都是一个人如何如何大仁大义,与人为善,最后大富大贵,得偿所愿。故事真假不论,只需记住,善恶终有报,善良的人,终归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就好了吧。
这部分里还有一句话是,起心动念,为公,则善,为私,则恶。其实就我看来,未免有失偏颇。我们是人,保护自己是本能,爱惜自己更是本能,为自己动些念头就是恶了吗?何况有谁生来就是大慈大悲,抱着悲天悯人之心的?谁不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忙碌而奔波?难道这世上所有人都是恶的吗?只是本性而已,我们不是圣人,没有那么大的胸襟与气魄去做所有的事都为公。就说了凡先生自己所著的这本书,难道起心动念,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吗?
行善,不能图一时,眼光放长远,要长期不能对大众造成伤害,不能以一时之善害他人半生。
就像春秋时期,鲁国法律规定,鲁国人如果能从别国诸侯那里把被俘虏过去做臣妾的人赎回来,都可以得到官府的赏金,但子贡把被俘虏的人赎回来后,却没有接受官府的赏金。孔子听到以后,就很不高兴地批评了子贡一顿。鲁国富人
少,穷人多,若接受了官府的赏银便是不廉洁,以后还有谁会去赎人呢?
而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又何尝不是在以爱的名义,把他往万劫不复的路上推呢。该狠心的时候,便要狠起来,这样,才不会对今后造成更大的危害。
最后一篇,讲的是谦逊。
满招损,谦受益,其实也是有些道理的。那些恃才自傲的人,首先,失的是分寸。对长辈什么态度,对领导是什么态度,都会失了原来的界限。长辈或许会包容,心里多少却也会生出疏离,便失了亲情,而领导,说不定就会堵在你升迁的路上,让你上不去,下不来。这也是为什么自傲的人大多孤独,惹人嫌的原因吧。
做人还是宽厚一些的好,把才情显露在该显露的地方,自然得到你想要的。但谦逊不是退让,不是怯懦。特别是在这个竞争压力大的社会里,不要把谦逊和退让划等号,该争取的,便要倾尽全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人生在世,总要有个目标不是吗?在追逐中,得到乐趣,但须谨记的是,固守本心,不失谦德。
回想自己,真的也有过招人嫌的时候呀。仗着自己比别人学得更好一些,仗着老师看起来很和善,做了多少令人大动肝火的事。盲目的自以为是,盲目的自信,然后,摔一个大跟头,鼻青脸肿。其实我有的时候会反省,但反省过后,却忘记改正,等到下个错误发生,再忏悔,真的很不好。
一边看书,一边反省。固然不能完全赞同书里的观点,要与人为善这一条,却是刻进了脑子里的。我相信灵魂,而且不愿意让他蒙尘,纵然人生在世有许多无奈,我仍会尽全力,守护自己的心,守住善良,也会努力地去改正错误!
第三篇:读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何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改变命运,不为其所束缚、禁锢。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人,命运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
《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积善之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与人为善”、“护善念”。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谦德之效” “满招损,谦受益”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如果说积善是自我的修行,专注于自身的话,那么,谦虚则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态度。试想,一个不知道谦虚的人,是多么鲁莽和无知啊!
《易经》: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亏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第四篇:学了凡四训有感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的学习
2013年3月21日下午两点半在华润药业的报告厅,吕英军经理及各部门人员集体观看国学讲座《了凡四训与福慧人生》,主讲人是资深律师德育专家李毅多老师。河北华润药业每周四观看国学讲座的目的是引导每一位员工从学习知识层面进入真正力行层面,并且有条理的进行,从学习传统文化上夯实企业之根。
李毅多老师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延伸到积善之企业,必有余庆;积善之国家,必有余庆。许多国家对中国寄予厚望,并在中国投资,表面上是来中国赚钱的,其实不然,他们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来的。只不过我们看的不真切罢了。如当年松下辛之助先生受到邓小平的邀请后,松下辛之助先生说:“日本千百年来受中国无数恩惠,所以就算是亏本也会到中国投资”。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依然昌盛与我们的祖先宽厚仁爱有很大关系。
“有益与人是善;有益与己是恶。有益与人则欧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我们开始对这一段话难以理解,李毅多老师用他机智幽默的语言以父母打孩子的出发点为例帮助大家理解。父母打孩子的出发点是因为孩子犯了错帮助孩子成长即为善,若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打孩子即为恶。虽然很短的两句,可内容却让大家震惊。
讲到“善有端正有扭曲之分,圣人是宁取狂狷,而并非谨愿之士。”对大家感触很大。孔子直指“乡愿”为“德之贼也”。恰恰说明了圣人的道德判断并不完全等于世俗之人。对存在“老好人”思想,抹不开面儿的员工要引导,使他们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了凡先生对于是非的辨析,在今天也有参考价值。一件看似道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不道德的结果,如自贡赎人而不要赎金。而看似有点功利的事情却可以推动善行的推广如子路救人而收了人家的牛。对比当今,报纸上报道了很多未成年人舍己救人的事迹,这些孩子本身的行为固然值得敬佩,但是我们要反思如果我们鼓励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未成年人本身就是需要保护的,在其心智未成熟的情况下去冒险施救,对于被救者可能无济于事,如果给自己造成了伤害就得不偿失了。
李毅多老师全程都用他那幽默易懂的语言来引导大家,中间偶尔查上一两个小故事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特别有趣,李毅多老师幽默的语言引的大家都哈哈大笑,好几次都忍不住的想鼓掌,想与李毅多老师互动,大家早忘记了看的只是录像而已。就这样轻松愉快的度过了两个小时。吕总说今天的学习到此结束的时候,大家的脸上写满了期待。不过吕总说的对,做事总得有一个过程,学习得慢慢来,慢慢理解。期待下一次的学习。
第五篇:了凡四训有感
破茧成蝶,命由己立
——读《了凡四训》有感
在刚进高中的时候,一位很喜欢的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了凡四训》,这是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后来便兴致勃勃地去买了它。那时候翻开一看竟是文言文的,兴致便失了一大半所以并没有仔细读它。只是粗略地从头到尾翻了一下。朦胧地记得讲的是与命运有关的事。直到高考结束成绩出来后,无意间再一次翻开了这本书,通过那一次的阅读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因为高考成绩出奇的差,使我不得不相信命运的存在,那时觉得一切都是天注定的,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手掌。那段时间过得很痛苦,直到无意间再次看了这本书。不同于第一次的粗读,我很仔细地再读了一遍。在我一片迷茫的时候,这本书给了我些许光芒。让我有了摸索前进的动力。而一直到现在再次重读一遍这本书又给了我不同的感受。
我觉得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巨变与浮躁的时代里,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挑战无处不在。身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一样东西来调剂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来抵御外界各色各样的压力。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
《了凡四训》,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这本书是他作于六十九岁时。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一些听闻的真实故事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首先,《了凡四训》的写作方法很值得人借鉴。它不同其他讲道理的书,深奥、枯燥、难懂。他将深奥的佛法用浅显的语言表露出来。在一个个实例中让人明白深奥的道理。如在“立命之学”中,他用自己前后不同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命应该由自己立。在“积善之方”中他列举了十个真实的例子让人很信服。他的首篇“立命之学”先阐述了立命的重要性,而后在下面的三篇中分别从“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这三方面阐述了改如何立命。
当然文章的内涵更让人值得深思。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呈现真善美的中华文化。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平实而无虚华,深奥而不迷信。
立命之学
第一篇写的是“立命之学”。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命运变化。让人们相信“命自我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命运不济”“生不逢时“命中注定”,其实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掌握者。
曾经听到过这样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去问禅师:“是否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命运”。禅师让他伸出左手,并向他一一指明了手心里爱情线,事业线,生命线分别所在的位置。然后禅师让他把手紧紧地握住,并且问他那几根命运线现在在哪?那人回答说在手中。于是禅师笑着说:“对啊,所以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了凡四训》中孔道人将《黄极数正传》赠送给了袁了凡,并算定其一生的命运。了凡深信于此,消极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因此往后的日子他都过得碌碌无为。直到遇到云谷禅师才改变了其命运。云谷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说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他的命算不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还有余福。所以只要我们敢立命,一切定数都称不上定数了。
“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命运在不停地变化着,我们只有紧紧地抓住他,才有可能成功,如果我们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引领,那么等待我们的只有悬崖,只有失败。
改过之法
在书中了凡提到“一日无过可改,一日无步可进”。当我们懂得了立命的重要性之后,接下来就应该思考如何立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是不可避免,就不要怕改。所以袁了凡先生在讲过改造命运的道理方法后,就接着把改过的方法,详细地说出来,以教育他的儿子袁天启。第二篇就是讲改过的方法:小的过失,尚且要改;那么大的罪孽,自然就不会再造了。
一个人如何才能改过,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三个心:一,知耻心,当一个人有了知耻心,那么改过就不难了。二,发畏心,凡是作恶的人,大多没有畏心,他们不怕国家的法律,不畏惧社会的谴责,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不知耻,也无畏惧之心。前面两条是改过的前提,最后一点,改过的勇心。勇于改正错误,战胜自己的勇猛之心。我们要改过,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还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古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将一个人维持了的习惯改变,这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不是经历了大的挫折和打击,人是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习惯的。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重复,不断的重复,一点一滴的去改变,日积月累就会真正的改变。
当然改过要及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如果不及时补“牢”,那么羊就要跑光了。再弥补,就晚了。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父子》,感慨颇深。作为父亲竟然一次次怂恿儿子去偷东西,而且毫无悔改之意。最后儿子被关在了少管所,并在父亲探访时咬了父亲的耳朵。如果父亲能及时改过,那么儿子也不会被送进少管所。因此该过还要及时。
积善之方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本书中作者举了各种各样的善。如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的叫积阴德。《了凡四训》中写到了很多故事,做官的人减轻老百姓的税,有的人为穷人布施,也有人救了人家的性命,这些善人最终都有很好的结果,在当今社会,只要为官的切实为百姓做几件实事,不贪污腐败,那就是好官,也许我们没有机会救别人的性命,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支援穷苦的家庭,但只要我们不放弃积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种善良。
但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道德、仁义已经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变成一种奢侈品,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因为存在了太多的恶,以至于当我们行善时甚至有可能还会受到人们的怀疑。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个人在路上开车看到一个老妇人徒步行走在盘山公路上,于是请老妇人上车,准备在她一程。但是老妇人死也不肯上车认为他是骗子。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悲哀。这同时也是我们不得不反思的问题。
谦德之效
“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了凡四训》的第四篇,从谦虚方面探讨了改如何立命。自满的人,必不能远大,纵然发迹也不能承受太多。
读完《了凡四训》之后,使我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走出被命所运的阴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智者,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似乎在提高,但牢固的钢筋水泥也割断了人与人之间密切的联系,也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己的本性。生活中各色各样的压力也蜂拥而至,有些人们会向无头苍蝇一般失去方向。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只要胸中有理想,有抱负,并找到正确的方法我们便能成功。蝴蝶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方才破茧成蝶的,而我们呢,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方能冲上云霄,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