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同和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方案
同和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日程安排
为积极推进我校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课程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更好地落实教育理念,使我校的科学课程的开设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我校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特举行本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常态+特色”课堂展示这一主题,大力推动我校的科学课程向高质量、高水平、常态化发展。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共同研讨,为课程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
一、参与人员
全体科学任课教师
二、活动时间
2013年10月30日(周三)下午第一二节
三、活动地点
同和小学多功能厅
四、会议内容
1.课堂教学展示:张爱芳
2.参与式评课。
3.重点工作强调布置:科学作业展示形式
五、其他事宜
1.所有科学任课教师要提前调好课,全员参与;
2.与会教师要带听课本,会议期间要认真做好记录,严格遵守会场纪律,不得迟到,不得提前退席。
3.听课后,随机点名进行评课。
4.活动结束后,与会教师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及时上交。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的主题: 讨论科学课“做中学”相关研究。
崔玉梅的发言:
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做中学”的相关研究。我认为“做中学”是科学课的课堂细 节,就是在科学课堂上,必须让学生“做”起来,学生只有做了,才能真正去认识自然世界,才能明白科学道理。只有注重课堂细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科学离不开 探索,科学课也需要我们在踏踏实实地教学过程中注重细节,把握规律,才能在教育的道路 走向深远,迎来我们果园小学科学学科万紫千红的春天。
初红梅的发言:
我的理解:“做中学”就是把目标定位在从事实出发,让学生看到、知道、做到、想到。使 学生在熟悉事物、收集事实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要形成一种对事物客观性的认识,这样的 教学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思考力。
徐怀展的发言:
我认为科学课的关键问题是尊重自然,“做中学”正是体现了这一点。我们在科学课的课堂 教学中,问题的呈现要从事物实际出发重,对问题的描述要在对事物观察的基础之上,就是 要由事实性的依据,即使某一个学生的观察不够全面,但是我们有全班的学生,要给学生有 空间、有时间,会让答案完善的。
陈秋萍的发言:
“做中学”确实是科学课中很重要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溶解”的时候,就是让学生 在实验中去发现: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了水溶液,有些物质则不行。物质的溶解 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达到饱和以后就不再溶解。一些物质溶解于水中形成水溶液,这是一个 可逆的过程(如酒精)。引导从事实出发去探究科学概念,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会得到提 升。
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的主题: “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研究。
崔玉梅的发言:
现在我们所有学科的教学方向都是打造“简约高效”的课堂。所有我们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 是“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研究。我认为简约的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是一种洗净铅华,粉饰尽去,不需要刻意雕琢,不需要奢华的课堂。是一种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写满诗意,启人思维,荡漾美感的课堂。是不需要作秀,不需要虚假,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原生态的课堂。科学课上,我认为你讲的再好没有学生做的好。巧妙的提问,恰当地点拨,让每一个 40 分 钟成为一次次生命的对话。
李士雷的发言:
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授课内容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的课堂;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教得认真不认真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 “懂”,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简而言之,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自身教学技艺 多么高超的课堂,而是看是否培养出学生较强学习能力的课堂。
崔水荣的发言: 打造“简约有效的科学课”课堂,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美妙而又充满享受的氛围中,学习和实验,接受新知,探究问题,发展能力。他们所领略到 的不仅仅是新知的丰厚,能力的发展,更有情感的提练、思想的升华、境界的提升。简约是 手段,有效才是最终的目的。
杨艳慧的发言: “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追求简约有效课堂教学效果的 教师,会认真仔细地备课。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身”,在讲与不讲的准度上精心把 握,力求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凸现。简约是一种韵味,是一种境界,他的背后是大气、是深刻、是智慧、是超越、更是返朴归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 生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质量。在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是要求 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的。实验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手段 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 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实验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的开出有一定的困难。那么,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怎样才能保证呢?
一、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创新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 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 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 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如 在教学六年级的《杠杆的科学》时,教师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先 让学生运用省力杠杆很容易将一捆作业本撬起来,然后教师改变支 点,变成费力杠杆,再让这位学生撬起这捆作业本,这时他会感到 非常吃力,甚至撬不动。让学生说出其缘由,引入本课的学习,这 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2、巧设悬念,促使学生去实验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它 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来源。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 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 学生产生强烈的实验愿望。
二、实验过程的有效调控
1、紧紧抓住实验目的
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在我们的周 围的空气一课中,空气存在实验,无论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钉个洞,来吹动小纸条,还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钉个洞放到水里,使冒出小 泡,都是为了证明空气是存在的。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 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是”吃 力不讨好”的事。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明确观察任务 :在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再根 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
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 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的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 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 要内 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 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 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二是用手摸、用耳 听、用鼻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尝、借用工具观察等等。这 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
当然,在每个实验中观察也有侧重,而且,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要、都可以用这些器官去观察的。
2)实验过程做到有条不紊 :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 现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 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 用。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知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要做到有 条不紊,还要做到每次都能较高质量地完成。如何使演示实验现象 明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
三、激励学生搞好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 验学习科学的兴趣,增长探究的能力,逐步形成实事求是、善于质 凝,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小制作活动,自制 标本展橱,开展课外观察实验、栽培、饲养、小制作、小发明、小 课题研究、科学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 生活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发挥农村优势,开展观察实验
在农村,学生观察自然的内容很多,条件比城市优越,如动植物 生长、水与空气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现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 到”大课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如讲根和 茎前,先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让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根和茎,然 后回到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根和茎进行分类、研究,这样 使学生在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面前,激发兴趣,吸取知识,提高 能力,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 名科学教师,应努力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 科学质量,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
科学课标教材介绍
本套教材创造性地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落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构筑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要线索,以引领他们亲历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过程活动化、评价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的开放性、发展性教材。”教材努力追求使小学生的童年生活充满好奇和情趣,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真诚“伙伴”,对他们的终身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令他们终生受益的科学教科书。
一、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本套教材在目标构建、材料选择、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着力体现这一理念。《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总目标和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大分目标,都经过认真分解落实到每一课和每一项活动之中,使教材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息性,从而保证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培养。
例如“样章”中的 “它是谁” 一课的设计,在“活动准备”中,教材首先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常见物体(如文具、皮球、水果等)发现并提出“怎样认识他们”的问题,然后指导他们去搜集和准备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材料。学生在带着问题去搜集和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必然要进一步的观察周围的物体,必然要动用各种感官,必然要与父母、同学或其他人进行交流,与环境进行接触。因此,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一个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一个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过程,一个感受周围环境的过程。这样,《课程标准》的三大目标得到了有机结合和落实,学生经历一个准备的过程这三个方面就都有了收获。这一课的其它三个板块以至所有的课也都体现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此不一一例举。
二、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要线索
本套教材把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作为编写主线,追求贴近学生生活,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经验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身体、心理特点,在精心筛选小学生的典型生活经验案例的基础上,构建起小学生生活经验发展的脉络。以此为“切入点”和“生长基”,选择和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包含丰富科学内涵,能够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欲望的内容和活动,来循序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同时,教材把《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大目标及其主要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了层次划分,并有机结合起来,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层次分配到各 年级和各册教材中。以下为简略说明:
三年级 玩耍活动、游戏活动、玩玩具、观察小动物等过程中的直观感受是三年级小学生的主要生活经验。教材以此为“切入点”和“生长基”,选择物体的外形特征,水、空气,电、力,运动,分类,测量工具等内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典型特征,体会感官和工具的不同作用;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培养。
四年级 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学习生活,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动植物生活等成为学生关注和感受的主要对象,他们在这些方面又积累起了大量生活经验。教材以此为“切入点”和“生长基”,以动植物的身体,岩石、地球,材料,光的传播,热现象等为主要内容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构成和共同特征;学习猜想和假设、计划和实验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产品、新事物”等科学情感。
五年级 自身身体变化,声光电现象,天气变化现象,昼夜变化现象,日月星空现象,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是学生新的关注和体验对象,这些方面的生活经验是五年级教材的“切入点”和“生长基”。教材以人的身体器官,动植物的身体器官,声、光的产生与传播,电的产生与安全应用,风、雨的形成,昼夜成因、月相成因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原因;进行问题、假设、计划、模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珍爱生命,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年级 学生对自身的成长与环境的关系,动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影响和变化,宇宙空间,科学发明和新技术等的关注和感受越来越多,积累了大量经验和问题,教材以此为六年级科学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和“生长基”,以生物与环境,信息,矿产和资源,机械,能量,地球的构造,宇宙,新科技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认识自然界事物、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运用搜集整理信息、考察、设计实验等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探究学习;“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得到培养。
三、以引领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为核心
经典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实践证明,经历和体验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和养成素养的重要基础。《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套教材选取的内容、设计的活动以及表达形式都着力突出“引领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这一核心。在教材每一课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等四大板块的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都是核心的活动。如前所举“样章”“它是谁”一课的“准备活动”的例子是这样,在这一 课的其它板块中也是这样。“活动过程”板块中,教材继续引领学生围绕所准备的材料提出问题,自己设计“怎样辨认它们”的方法,自己去观察和辨认,自己交流想出的办法和辨认的结果,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亲历科学探究”。“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中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由于本套教材以生活经验为线索,以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等为基本内容,以亲历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活动,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科学化生活的观念和习惯,促进科学素养的养成。
四、以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过程活动化、评价多元化为基本特征
本套教材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满足他们在学习科学方面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教材追求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材通过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过程活动化、评价多元化来落实上述要求。
目标弹性化是指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内容综合化是指打破传统意义的学科知识体系,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内容,按照事物自身的联系,综合设计在一册、一个单元或一课之中,使学生在综合与联系的学习环境中养成用综合与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过程活动化是指教材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选择和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探究活动化为他们喜欢的充满好奇和快乐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评价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和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主要由学生、教师和家长构成,评价内容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等各方面,评价方式有回顾、图画、解答、谈话、制作等等。
五、背景和空间广阔,教材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本套教材既最大限度的开拓课堂教学的内容、活动、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课堂上学习科学的需要,也充分拓展课堂以外的学习、实践与创新应用的内容、活动、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科学学习与探究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教材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引领学生不断认识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领域、开阔新视野、增长新能力,能够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限度和最有效的发展;适应教师发展的需要,既能满足当前大多数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帮助他们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满足优秀教师和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既满足经济较发达地区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其它地区的需要,满足不断提高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平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六、学生能够自主使用,教材更具启发性和指导性
本套教材努力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基本理念,追求把教材的表现主体和使用主体都落脚在学生身上,使教材成为“学材”,即学生能够自主使用的教科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学习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核心,表达以营造探究、实践、创新、合作、交流的氛围为特色。教材的插图和语言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富有童趣、人情味和感染力,以学生小伙伴的角色和口气,启发、引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本质。教材将伴随小学生度过美好、快乐的童年,成为他们终生难忘的“学习伙伴”。
本套教材创造性地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落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构筑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要线索,以引领他们亲历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过程活动化、评价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的开放性、发展性教材。”教材努力追求使小学生的童年生活充满好奇和情趣,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真诚“伙伴”,对他们的终身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令他们终生受益的科学教科书。
七、模块化结构,教材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操作性
本套教材的教学活动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和“生长基”展开。基本线索是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探究,在获得问题的解决后进行相关的自由创新设计活动,再进行总结与评价,最后将活动延伸到生活中,开展实践性、创新性活动,根据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究。这一结构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结构”。为了体现这种结构,教材设计了“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等四个模块。
活动准备 是课前学生根据本课的问题和研究内容自己进行有关准备的一个活动过程,内容以准备活动材料和相关背景资料为主,同时也进行方法、心理等准备,是一个课内探究的“热身运动”,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
活动过程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将完成本节课教和学的基本内容。教学时间一般占30~35分钟。
自由活动 是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与教学基本内容相关的自由设计和创新实践活动,以制作、设计、小发明、小创造、展览、评价等为主要活动方式,目的是更有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对本课的学习活动情况和收获做出总结和评价。自由活动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拓展活动,是将本课的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以观察、实验、制作、调查、访问、考察、种植、养殖、科普宣传、公益活动等形式为主,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和生活。这样的模块化结构使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融为整体,并易于教师和学生把握,特别易于学生自主把握,因此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八、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材更具人文性
教材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都努力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社会及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自然环境中的问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材更具人文性。例如:《水是生命之源》、《纳米技术》、《铁从哪里来》等课的设计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特点。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
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年月日
一、选择题
1.你校属于()A.城镇学校B.城区学校C.乡镇中心校D.农村学校
2.你校小学科学教研组组成情况是()
A.全校成立一个小学科学教研组B.每个年级成立一个科学教研组
C.与劳技、信息技术合在一起组成科学教研组D.没有成立独立的小学科学教研组
3.你校科学教研组备课活动情况是
A.一周一次B.两周一次C.三周一次D.一月一次
E.两月一次F.一学期一次G.不固定H.不组织集体备课,各位老师独立备课。
4.你们学校每次教研组活动有哪些主题(多选)()
A.备教材B.备实验C.开设专题讲座D.进行专题研讨
5.你们学校科学教案设计是
A.学校有统一教案,老师再自己补充B.学校无统一教案,教案为各位教课老师自己写
6.你们学校科学课每次备课量是
A.一次备一个课时B.一次备一个单元C.一次备两个单元D.一次备三个单元
7.你们小学科学教研组每次活动有记录么?()
A.有B.没有C.有时有,有时没有D.不清楚
8.新课程实施已有多年,你们学校教研组是否组织过学科培训()
A.有B.没有C.有时有,有时没有D.不清楚
9.你所参加的学校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主要侧重下列每组中的哪一种()
A.针对小学科学教学问题研究讨论B.听理论讲座,读文献材料
C.听课评课,讨论改进D.听课评课后,再上课改进
E.自行确定研究主题,展开研究F.传达上级部门有关精神,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10.你觉得参加下列每组中的哪种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更有效果。()
A.集体研讨B.独立研讨C.有专家指导的研讨
D.只和同伴的研讨E.同事间的随时交流F.教研组常规活动
11.在集体教研活动中,你觉得自己比较擅长做的是()
A.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B.梳理出讨论中的主要问题
C.听别人发表意见D.表达自己的经验与不足
E.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
12.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你最想从下列哪项中得到帮助()
A.教研员B.专业研究人员C.校内专家
D.网络资料E.图书资料F.其他
13.如果教研员参与你们教研组活动,你希望教研员的指导方式是()
A. 听课评课后,依据经验给予教法上的具体指导B.给教师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
C.组织专家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多方会诊D.组织教学观摩,评比
E.作为合作伙伴,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
14.教研组长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你希望他()
A.听课评课后,依据经验给予教法上的具体指导B.给教师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
C.定期组织邀请专家对本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多方会诊D.组织学校内教学观摩,评比活动
15.你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
A.很有收获B.较有收获C.略有收获D.令人失望
16.你觉得你们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有()
A. 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B.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c.理论学习远离现实课堂D.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
E.活动的计划性针对性差F.活动方式单一
17.为了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你觉得你们学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完善教研制度B.营造教研氛围C.开发校内外资源
D.建立激励机制E. 开通信息渠道F.建立专业指导教师的队伍
18.你所在的小学科学教研组,进行过微格教学吗?()
A.经常进行B.很少进行C.从没进行D.没听说过微格教学
19.你所在的小学科学教研组,用课堂观察方式听课吗?()
A.经常进行B.很少进行C.从没进行D.没听说过课堂观察的方法
二、简答题
1.近一年来,你所在的小学科学教研组开展了哪些教研活动?
2.你认为你校的小学科学教研组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如组织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
第四篇:语文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岷县三中初中部语文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快乐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深入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教学规范,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结合学校第二届科技文化节特决定在本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现将活动方案拟定如下:
一、领导小组组长:汪玉杰
副组长:王晓红陈望春李永安成员:全体教研组成员
二、组织动员
本学期教研组于第八周制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并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三、确定课题
根据语文的特殊性,特定年级、定课文作为“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课题。
四、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参赛教师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学案、说课材料;均为电子版)。
五、实施教学,集中听课。
1、举行时间定为:第十二周星期一至星期三
2、活动要求:
①请参与教师提前自行调课,全组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听课,无故不参加者按旷一次教研组活动计。
②全组听课教师带好笔和笔记本,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评课。
六、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后反思,然后教研组内互动交流评课,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最后确定出一名优秀者。
七、自我反思,撰写教学反思(可手写或电子版)
八、评委(活动领导小组人员和学校领导)评价最高者学校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
附:“同课异构”释义
“同课异构”即对同一个课题,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岷县三中初中部语文教研组
2012年10月15日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设想出多种使小球运动起来的方案。
2、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4、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及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5、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教学难点是: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侧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材料准备:
因为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各种各样的力可以让小球动起来,因此我在准备实验材料时,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研究到的内容,包括风力、磁力、引力、拉力、弹力、浮力等,我和学生准备了:乒乓球、小铁球、细线、大头针、一块硬纸板、皮筋、扇子、杯子、水、磁铁等。课堂上孩子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包括吹、拉、推、扇、压进水里让乒乓球球自己浮上来、弹从斜面上下滑等,学生充分地理解了各种各样的力可以让静止的小球动起来,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设计:(根据自己课参考写一写)
这一教学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用学生平时爱玩的小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他们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去。第二环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环节又分为三部分:第一,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不过多地限制学生,放开教师的束缚让学生自由探究获得知识,享受探究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能成功的完成实验,但表述实验过程却不理想,这时教师就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和合作伙伴,指导、梳理学生的语言,如“我们的方法是:先让小球静止不动,然后再……”,这样指导,学生不但能成功的做,还能明晰的说。学生交流汇报时,教师及时提炼板书,如“推力、拉力、弹力等”,然后根据板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概括“是什么原因让静止的小球动起来的?”这样水到渠成,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第二,物体的运动方式。通过学生实验并及时记录,给小球是怎样运动的分类并不难,但学生不容易掌握,为此教师采取一边让学生演示,一边说明小球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第三,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在第一次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学生再次设计方案---改变小球的运动方向,对学生而言并不难,关键是先让小球运动起来再改变它的运动方向,这一点学生再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特别关注。第三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检验,已达到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问题。最后一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既有知识方面的,又有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
方面的,说明科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二、不足之处:
当然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时,没有让学生及时加以巩固,致使学生谈收获时没有把本节课知识点说全。
2、自己语言不够简练。
3、学生小组合作组织、交流有待提高。
这次教学使我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在这次教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教研活动参考:
“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研究
主持人:各位老师,本学期我们确立的的教研主题是如何打造“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今天是我们本学期第一次针对这个主题的教研活动。我认为简约的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是一种洗净铅华,粉饰尽去,不需要刻意雕琢,不需要奢华的课堂。是不需要作秀,不需要虚假,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原生态的课堂。科学课上,我认为你讲的再好没有学生做的好。巧妙的提问,恰当地点拨,让每一个45分钟成为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打造“简约有效的科学课”课堂,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美妙而又充满享受的氛围中,学习和实验,接受新知,探究问题,发展能力。他们所领略到的不仅仅是新知的丰厚,能力的发展,更有情感的提练、思想的升华、境界的提升。简约是手段,有效才是最终的目的:下面首先请张晓萱老师就本堂课进行教学反思。
接下来请各位老师,结合张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关于构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看法。
高小: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自身教学技艺多么高超的课堂,而是看是否培养出学生较强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课堂。在这节科学课中张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1.在教学中都注意运用提问、观察、互动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再只是单单的灌输现成的知识。2.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并能够不断的发现新问题。3.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4.重视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参与次数、参与广度等去说明)
于小:我认为:
简约,不是教学的简单化,而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必要的东西,扔掉一些为了展示理念而设计的包袱;(结合课说明)
简约,是一种境界,是返朴归真。有效教学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授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应该是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过程;应该是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收获的教学。构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就是通过简约的教学流程,真实的探究过程,使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结合本节课进行说明,从教师的设计角度、学生学习效果、活跃程度说)。
正小:活动前,我着重思考如何做到让科学课“简约有效”,我们认为科学课的课前准备要简单充分。为了使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收到实效,我们认为科学课的课前应当让学生做好材料和知识两方面的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就是科学探索的“米”。而材料的准备,也是很让我们科学教师头疼的一件事。让学生参与材料的准备,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熟悉材料,提高实验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材料的选择,我们有两点建议,一是要贴近生活,比较常见的;二是要便于学生在探究中观察现象、收集资料。因为好的材料直接影响探究的成效,这是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动脑筋的。今天这节课,学生用书做斜面、指出红旗,门的运动等都很好。、提倡预习(提前介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必要的了解
有的时候,我们似乎不希望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较多的真实的了解,因为这样可能会打乱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我们不应该也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我们应该认识到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认准学习的方向,想到更多的实验方法,探究的成效也会更加显著。
西小:我主要从课堂教学的设计来进行观察,重点研讨的。我认为,要做到让科学课简约有效,首先教学目标简明扼要。科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意图,确定学生学习的真实需要,体现学生的行为,行为产生的条件和最终达到的程度。然后确定一节课的核心目标,也就是说,一堂课,应该切实解决好一两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包括,什么都想讲,结果什么都解决不好。
要做到让科学课简约有效,其次教学内容要简约有度。核心目标有了,核心内容也就出来了。科学教师应该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无意义活动不做,不容易落实的活动不搞。科学课教学倡导“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就是指探究活动的切入点要小一些,挖掘要深一些。
做到让科学课简约有效,第三,教学环节简洁流畅。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应找准探究的关键,放弃与学生学习核心内容无关的环节,教师要整体把握、合理驾驭课堂。
主持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通过今天的教研我们认识到追求简约有效课堂教学效果一要认真仔细地备课,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剪裁“瘦
身”,在讲与不讲的准度上精心把握,力求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凸现。二要:师生共同从材料和知识方面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三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从学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高效的小组展示交流再加以提高,才能真正的做到科学课的简约高效。简约而不简单,这是一句流行的广告语,这也正是我们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境界,老师们回去后要针对此次主题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下次研讨我们将继续针对如何构建简约有效的科学课堂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老师们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