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D立体视频拍摄制作技术讨论
3D立体视频拍摄技术讨论
3D立体影视制作与普通的2D视频一样,同样是分为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两部分,相对于2D视频,他们既有相同性也有不同性,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实际3D立体拍摄制作中的技巧与心得,旨在抛砖引玉,交流共勉。
首先要声明的是,在此介绍的有关于3D立体拍摄制作方面的经验技巧,仅是对目前影视制作市场中广告片、影视宣传片等商业影视制作的3D立体拍摄制作进行阐述;对于商业院线巨制大片的3D立体拍摄制作在此不具共通性,虽然两者之间的技术并无特别之处,但是鉴于拍摄制作成本、市场需求对象、拍摄制作理念等等差异,仅以适合绝大多数的,以主流影视制作业务为导向的影视公司为出发点,以最直接最有实际拍摄制作价值的视角去正确认识3D立体影视制作的商业化路线。
对于3D立体拍摄制作,目前并无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再加上拍摄的内容各种各样,拍摄者的主观拍摄思想等等,所以要确保3D立体的拍摄制作效果,一切以视觉体验为基础,以视觉感受的最佳舒适度为准则;对于3D立体拍摄制作,首先要确定几个概念:
一、舒适度
3D立体影视制作首先要保证的是观看舒适度。这个舒适度简单来讲就是不眩晕、不胀眼、轻微或者尽可能的没有重影、出入屏合理、全片立体效果统一等等;观看舒适度因人而异,不同的观看者可能有不同的视觉反应,要以大众化的观看能力作为平衡点,宁可保守,也不要刻意的去强调立体感。
二、与普通2D的差异
3D立体拍摄制作是基于2D影视制作而发展的,但是有些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宏观来讲,不能以2D拍摄制作的模式去进行3D立体拍摄,技术方式不尽相同,拍摄制作理念也有所不同,在2D与3D之间,肯定会有所取舍。例如在3D立体拍摄时的变焦问题,我们建议尽量少用甚至是不用变焦,以运动机位代替变焦。这种方式与普通2D拍摄模式有较大出入,其原因就是要考虑到双机同步变焦的一致性。就目前立体拍摄设备的同步控制系统而言,实现百分百的同步变焦还是有些牵强,即便是国外顶级的无线激光跟焦、同步变焦控制系统,在某些摄像机上面也不能够保证完全一致,何况6万欧元的价位不适合普通影视公司使用。再比如后期制作剪辑方面,传统的2D视频制作可以使用快切等剪辑手法,象一秒钟换一个镜头;而3D立体的视频制作剪辑则不能使用此种手法,远景接远景还可以,如果是远景接近景或者是近景接近景,快速的切换镜头是无法让眼睛适应的。
三、双机匹配性
确切来讲是双机镜头的匹配性。如果认为随便弄两台同样型号的摄像机或者电影机就能进行立体拍摄的话,那么是不可能拍出完美立体效果的。世界上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镜头,也就是说没有成像完全一致的两只镜头。这就造成了在3D立体拍摄过程中比较头疼的双机镜头匹配问题。在拍摄画面中,尤其是四个边角,因为镜头畸变等问题会有某个或者某些边角变形,这就使得两支镜头拍摄画面不可能完全一致;选择高端的镜头尤其是电影镜头会减少这种现象,而通过3D立体拍摄架进行匹配性调节也是必须的。我们在进行双机匹配时使用专用的校正图,通过校正图可以快速直观的完成双机匹配。
四、同步控制系统
3D立体拍摄用到两台机器,那么同步控制尤为重要。目前的同步控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1、同步录制。此功能实现双机同步录制与暂停。
2、同步变、聚焦。此功能实现双机同步变、聚焦,功能与价位的区别分为四大类,一类是镜头电路控制,这类控制系统是通过数据接口连接镜头,传送逻辑控制指令,实现镜头的变焦,适用于佳能、富士类镜头。令一类是镜头机械伺服控制,此类使用伺服电机马达,卡在镜头调节环上面,变焦和聚焦分别使用一组马达,适合所有的镜头使用,包括电影镜头。还有一类是无线激光控制,此类属于目前最为高端的控制系统,也可以说是专门为3D立体拍摄开发的,四通道八马达,无线控制,激光跟焦,技术先机,同步效果最好,但是价位也最高,国外报价数万万欧元一套。最后一类是摄像机、电影机厂商出品的配套控制系统,比如redone、arri等电影机的立体镜头以及同步控制单元;这种控制系统能够与拍摄设备完美融合,缺点就是对机型的指定性强,同样也是天价。
五、3D立体拍摄设备的重要性
这里指的3D立体拍摄设备是立体拍摄架、现场监视器等3D立体设备。3D立体拍摄
架目前分为上下垂直和左右平行两种;左右平行方式的立体拍摄架由于机身体积问题,两台机器的间距(以下简称为机距)不可能很小,这样两支镜头的距离很难达到6cm左右的最佳距离,因此在拍摄近距离场景的时候会出现重影以及胀眼等不适感,所以平行式立体拍摄架不适合拍摄近景。以sony ex1为例,5米以内基本上就不适合了。上下垂直式立体拍摄架的构造不存在机距问题,可以将两台机器的镜头完全重合,6cm的黄金机距更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拍摄远景同样没有问题。目前来讲,上下垂直方式的立体拍摄架是比较全能的一种拍摄支架,而拍摄效果也是目前最好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垂直拍摄架必须使用分光镜,而分光镜的质量以及成像效果不一,在理论上来讲是会影响拍摄画面质量;极为挑剔的拍摄者可能会比较排斥,但是我们认为,眼睛是最好的检验工具,眼镜看不到的画面损失何必非要用数据去评判呢;再者说,目前立体拍摄技术与设备只能如此。
3D立体拍摄架要具有多种调节功能。调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距以及双机夹角(以
下简称夹角)的调节;另一类是双机匹配性的调节。双机匹配性的调节,主要就是XYZR四轴向角度的调节,通过这些角度的调节,提高两台拍摄机器镜头的匹配性,简单来说就是将两台拍摄机器的高度、水平、倾斜、旋转进行最佳匹配,以确保拍摄画面的立体效果。3D立体拍摄时的两个画面,只存在水平交错的差异,而垂直、倾斜等等都应该是一致的。双机夹角的调节是用来控制正负视差,所谓正负视差就是常说的出入屏。双机夹角需要根据拍摄场景不同实时调节,这是拍摄3D立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技术。
立体监视器是比较重要的拍摄设备。有些拍摄者使用普通的双屏幕配合观屏器监视立体
效果,有些直接就是盲拍。这些做法可以说是不科学也不负责任的,盲拍就不说了,估计十之八九的拍摄素材是不能用的,除非拍摄者是经验丰富,技术超群。而用观屏器来充当监视器,只能通过观看立体感来确定拍摄场景的立体效果,这种情况下个人的主观视觉因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具备科学性。我们进行3D立体拍摄制作时一直推崇科学性、合理性,我们使用的立体监视器为偏振式液晶,具有主通道、次通道、相差、立体合成等功能,这些准确的显示数据为3D立体拍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六、正负视差
上面介绍了正负视差就是常说的出入屏。众所周知,3D立体是通过两台机器进行拍摄的,而这两台机器之间有着一定关系的机距与夹角,机距是控制两个画面的重叠交错幅度,也就是立体感的强弱;夹角是两台摄像机拍摄视角呈射线延伸后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称之为视觉点,视觉点靠近镜头的一端称之为正视差,反之为负视差。正视差表现的出屏立体效果,而负视差表现的则是纵深效果。在3D立体拍摄中,每一个场景的视差都不一样,需要根据拍摄场景与主题确定要哪一种效果。而机距与夹角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说两种调节要同步进行,具体的原理与调节方式只能在实际拍摄中进行体会与总结,积累相关经验。
七、立体成像的原理
立体成像,是因为左右两只眼睛看到不同两幅画面,通过大脑合成,呈现立体效果。
而3D立体拍摄就是模拟双眼视物成像的原理。除了双眼视物原理之外,就是画面的布局结构;富有明显层次的画面才能显现较好的立体效果,简单来讲就是拍摄的画面必须要有前景与背景,这是基本要求。一般来讲合理的立体布局是前景、中间景、背景;过多的层次没有必要,反而会让画面凌乱影响立体效果。比如,在绿背景前面的一组人物,正面拍摄;如果人物呈水平横向一排站立,那么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立体感的,因为人物与背景层次不明显,虽然存在物理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与层次对于3D拍摄来说相当于拍摄普通的2D,拍摄完成的画面很难被大脑计算出立体效果;如果换一种方式,人物呈“品”字形站立或者是纵向成行站立,那么这个立体感就非常明显了,因为人物站立的方式形成了明显的层次,这种层次是非常适合3D立体表现的。
人的眼睛结构复杂,功能超强,基于双眼视物原理的3D立体拍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只
能说是尽量去模拟眼睛的功能,但是永远都不可能超越。既然如此,那么就要理性看待3D立体拍摄中存在的瑕疵,而这些瑕疵不是技术与设备的问题,而是人眼视物的基本规律,或者说是不可能突破的自然规律。比如在3D拍摄中常见的重影现象,就是戴上眼镜观看的时候,某些画面或者是画面中的某些元素存在轻微重影。绝大部分重影现象是拍摄中不严谨造成的,但是也有一部分重影是无可避免的。请大家一起做个试验:
请将食指竖起,放在两眼之间,指尖高度与眉毛持平,以鼻尖为基本点向前10cm,然
后看远处的景物。如果将眼睛的焦点放在远处的景物上面,那么眼睛余光看到的食指是两个;反之,将眼睛焦点放在食指上面,那么远处景物也是两组,这就是重影。离食指越远的景物重影越大,离食指越近重影越小,跟食指贴在一起就没有重影。
请大家做完这个实验自行总结原因,并以此延伸对3D立体拍摄的理解。人眼睛看事物
原本如此,那么3D立体拍摄是不可能突破这种规律的。在3D立体拍摄中,我们建议尽量减少拍摄主体与背景的距离,将机距调节到最佳位置,对正负视差有一个较好的平衡点,这是减少重影的有效方法。但是,某些场景,因为物体形状、整体环境等等现实情况的制约,无论是怎样调节,都不可能避免重影。我们设计一个拍摄场景来说明一下:拍摄场景为机场,整体空旷,画面清爽,拍摄主体是飞机,以机头前45度拍摄,体现飞机纵深修长,机头出屏的立体效果,但是飞机背景有一根路灯杆。就这个画面来说,拍摄中需要将视觉点放在飞机机身的中段,也就是机翼部位,这样形成的正负视差可以完美的表现飞机整体纵深感以及机头的出屏感,画面立体效果堪称完美。视觉点在机翼处,机尾以及背景中的灯杆呈现越远交叉幅度越大的现象,这样一来,飞机整体立体效果是完美的,但是背景中的灯杆是有重影的。这是因为飞机体积巨大,灯杆相对较小,机距以及夹角增加或者减少几度对飞机来说影响不大,而对远处的灯杆来讲,则是影响巨大的。而正负视差的交叉幅度是固定的,不可能随着拍摄物体体积比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八、正确看待立体效果
在与客户以及同行的接触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喜欢跟《阿凡达》相比。《阿凡达》立
体版整片效果完美,画面无重影。确切来讲,《阿凡达》是“做”出来的,绝大多数的场景是做出来的立体效果,尤其是远景,以合理的重叠幅度与实拍的人物主体进行融合,这样整体看上去画面完美,毫无重影。换句话说,《阿凡达》里面的场景如果能拍得到,并且是实际3D拍摄的话,一样有重影。《阿凡达》的拍摄制作技术,不管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学习的价值,提供给我们的价值是怎样去看待与探索3D立体技术,而不是对设备器材技术的攀比。《阿凡达》是用几亿美金汇集了全球顶尖影视制作科技耗时多年打造的巨作,仅凭这一点,目前无人能抗衡。但是不管是多么先进的技术,也是无法超越物理与自然的极限,不可能凌驾于人眼与大脑的分辨能力之上。以科学眼光正确看待3D立体,以技术手段完善立体效果,这是从事3D立体影视制作拍摄的基本准则。不能凭空想象所以然,更不能毫无依据的要求效果。直白一点,任何一种影片,无论是3D还是2D,效果与
预算是成正比的,十几、几十万的预算拍个3D立体想达到《阿凡达》效果,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3D立体实际拍摄流程与技巧
一、设备组装。检查两台机器的参数标准,比如白平衡、增益、模式等基础参数;将机
器放置到拍摄架上面,注意平稳固定;连接立体监视器,传送信号,观看双机画面;通过监视器以及摄像机或者电影机的信息提示,将两台机器的光圈、焦距、焦点等随机信息同步一致。
二、双机调节。首先通过立体拍摄架的多维云台匹配双机到一致;根据场景需要,将两
台机器的机距与夹角调节到合适的立体效果。
三、测试同步系统。连接同步控制组件,测试同步控制的一致性。
四、拍摄。
1、场景布局。在拍摄中,根据场景安排拍摄主体布局,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的将层次
布局设计到最佳状态。一般建议前景、中间景、背景三层关系。
2、前景布局。前景不是必须的,一般拍摄中远景的时候可以考虑加入前景来丰富立体
效果,但是拍摄近景的时候最好不要设计前景。还要注意的是,前景不能占据过多的画幅,不能象拍摄2D那样用些树枝、花草之类的在画幅边角搭前景。
3、背景布局。背景与中间景和前景尽可能的缩短距离,因为距离越远,交叉重叠幅度
越大,超出人眼观看能力之后就是重影。
4、跟焦与变焦。除了使用顶级的同步控制系统,建议少用或者是不用跟焦与变焦。在现场拍摄中,如果变焦存在差异,哪怕是极其轻微的差异,这对后期制作来说是很大的工程量,需要非常耗时的调整。如果聚焦出现差异,拍摄的素材基本上是毫无使用价值。我们建议使用运动机位的方式替代,当然,有顶级的设备可以灵活掌握,但也不是万无一失。3D立体拍摄制作要遵循拍摄到位,减少后期调整的原则;如果前期拍摄不理想,后期制作再好也会影响整片效果。
5、跟踪夹角。所谓跟踪夹角,就是在某些拍摄中,需要随着拍摄主体的运动而实时调
节夹角,以确保运动主体不会发生大的交错幅度。如果运动物体是与镜头横向平行的横向运动,则不用进行夹角的跟踪,如果是与镜头纵向平行的纵深运动,则要根据运动幅度进行夹角的跟踪。
6、立体幅度调节。立体幅度的调节。需要根据场景不同以及表现立体方式不同进行调
整。一般归纳为三部分:
一是近景拍摄的调节。近景拍摄,保守一些最好,严格按照6cm甚至是低于6cm的机
距以及轻微夹角进行调节,如果强调出入屏效果,那么要把正负视差放在最近端和最远端。
二是中景拍摄,以6cm的机距为基本点,可适当放大夹角,要注远景与近景的重叠交
错幅度,如果强调出入屏,需要将视觉点放在中景位置,形成前后正负视差效果。
三是远景,可将机距适当调节到8-12cm,轻微夹角即可。有人认为越是远景越要加大
机距以及夹角,其实不然;一方面是远景的纵向距离较长,即便是轻微夹角延伸到最远端之后的重叠交错幅度也是很大的,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重影。另一方面是人眼对远处景物的感知能力,基本上超过100米,人眼就不能完全分辨层次、立体等细节,换句话说超过100米之外的景物,拍摄的立体效果跟普通2D没什么区别,因为已经超过了人眼的分辨能力。
目前有很多理论教程,尤其是很多常见的计算公式,比如按照物距计算机距,12度夹
角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公式不能说一无是处,但也不是百试百灵的行业标准,确切来讲只是理论,真正在实际拍摄中基本上是不灵光的。主要还是靠对立体成像的深刻理解,对立体关系的整体把握,对拍摄场景的适应性调节;更重要的就是经验,拍得多了,自然能掌握。还
有一点就是3D立体影视拍摄与3D立体照片拍摄还是有所区别的。立体照片是静态的,能给与观看者充分的时间去适应,比如大家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立体照片,尤其是一些出屏效果比较明显的,在观看的时候,眼睛需要大约2秒钟的适应过程,然后是慢慢的看到立体效果,而且是越看越明显。这说明人眼对看到的视物有一定范围的适应调整功能,但仅仅是在能承受的范围内。观看立体照片可以,但是观看立体视频就勉强了,因为动静之分,眼睛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去解析、分辨、融合复杂的立体场景,更何况是连续变换的动态镜头。很多立体照片的重叠交错幅度很大,如果视频拍成那个样子,基本上就不能看了。所以,同样是立体,也是需要不同的技术去处理,去理解。
3D立体影视的后期制作剪辑
3D立体影视制作,始终要遵循拍摄完美,减轻后期制作压力的理念。3D立体影视后期制作,主要是完成剪辑与特效,而不是去为了修正拍摄中的缺陷。如果是这样,那么工作量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降低了整部影片的立体质量,更何况有些拍摄失误的素材是修正不了的。
3D立体影视的后期制作剪辑,用到的剪辑制作软件多种多样,在选择方面是各有所需,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软件,都要基于双视频轨同时制作剪辑,而且必须要帧级同步。对于某段素材进行了亮度、对比度、调色等技术处理之后,要复制这个视频轨道的调节属性赋予另外一条视频轨道,以便能够达到完美统一。对于变焦差异的素材,将其中一条视频轨道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处理,尽可能的与另外一条视频轨道进行统一。对于聚焦差异的素材,基本上是没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只能通过技术处理减少画面损失。
对于3D立体的特效制作,跟传统制作方式流程一致,区别就在于要使用两台虚拟摄像机。比如在3Dmax中,除了3D模型,必须要有两台虚拟摄像,与现实中拍摄一样的设置,也要有间距与夹角。这个难点在于,虚拟的软件环境中没有现实拍摄中那么直观,对两台虚拟摄像机的控制不好把握。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立体监视器实时查看立体效果,实时修正;另一方面就是依靠经验。目前有基于特效制作软件的立体插件出现,实际应用下来个人觉得实用价值不大,当然在将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软件工具出现,那时会带给我们更加丰富的创造力。
未来展望
3D立体影视制作目前为止只能说是起步阶段,很多技术设备还是处在探索时期。Sony发布了F3电影机,并推出专用的同步控制系统,通过这个同步控制系统,使用两台F3电影机可快速组建3D立体拍摄系统。Sony近期还推出了业务级3D立体摄像机--PMW-TD300,这种肩扛式立体摄像机将成为入门级立体影视制作业务的首选。而redone、arri等数字电影机已经发布了立体镜头以及同步控制单元,这些尖端设备为3D立体拍摄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极大推动了3D立体影视制作产业的发展。
未来影视制作领域,将以3D立体甚至是更为尖端影视制作技术为主导,呈现目前不可想象的视觉体验;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应用、理念、设备的全面革新,我们需要实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前沿科技,体验数字影视时代高速发展的魅力。
第二篇:视频拍摄制作合同2018
XXXXXX 甲方:乙方:
视频拍摄制作合同
合同名称:视频制作拍摄合同 合同编号:ZTJ1101-BG-RXGS-2018001
签订日期:二○一八年一月二十四日 签订地点:
视频拍摄合同
买方:XXXXXX(以下简称甲方)卖方:XXXXXX(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因项目要求需要,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工作视频拍摄制作,经与乙双方协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愿达成以下采购合作条款:
一、拍摄概况
1、采购名称:视频拍摄制作
二、2、送货地点:XXXXXX
乙方为甲方提供施工现场工程视频的拍摄制作。
三、供货期限
供货期限为合同签订后30个工作日内,乙方必须为甲方上报此次视频的所有文件。
四、质量要求
乙方提供的视频内容均按甲方要求制作,至其满意通过为止。
五、付款方式
甲方收到视频制作后,经检查审核确认后,乙方需在三个工作日内向甲方出具相等额的正规发票,甲方收到发票后,一个月之内向乙方应支付共计人民币:XXXXXXXX(¥1XXXX元整),付款方式为:对公转帐支付。
六、双方责任
1.甲方:甲方须遵照合同按期付款给乙方。甲方如需临时变更本视频的相关内容或部分细节,需提前3天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并征得乙方同意。
2.乙方:乙方须向甲方提供详细的视频制作报价。乙方有责任遵照合同按期交货给甲方,并保证视频质量。乙方必须严守商业道德,做好保密工作,未经甲方同意,一切甲方资料均不得外传。
七、其它事宜
1.乙方须在双方约定之时间内完成甲方委托的此次采购,如遇不可避免的时间耽误,乙方须提前1天向甲方说明。如发生违约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违约方承担。2.合同签约地:仁新3标项目部会议室 3.其它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4.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签字生效,各持壹份,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单位名称:
乙方单位名称:
(盖公章)
签约代表:
签署日期:
签约代表: 签署日期:
(盖公章)
第三篇:合同-视频拍摄制作
视频拍摄制作合同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经过双方充分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遵循平等互利、自愿公平的诚信的原则,甲方委托乙方负责 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事宜:
1、片名:
2、时长:
二、费用及付款方式:
1、本次合作的总费用为人民币:(¥ 元整),大写: 元整。
2、付款方式:甲方确认最终修改完成后,拿到无水印成片前,以对公转账的方式一次性支付给乙方人民币:(¥ 元整),大写: 元整。
3、乙方收到尾款前,按照合同金额开具相应的发票,如有临时增加的项目,产生的费用另外协商并另外支付。
4、甲方将合同款转入乙方指定帐户:
户
名:
开户银行:
账
号:
三、甲乙双方职责:
1、乙方按脚本制作要求,定于 年 月 日前交付甲方首稿样片。
2、甲方负责协助乙方前期拍摄,并配合乙方提供后期制作所需的相关素材。
3、乙方负责制定拍摄脚本和拍摄计划,并组织好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
4、在实地拍摄过程中,车辆及人员的交通费、住宿费和餐饮费由 方承担。
5、如因为甲方原因,使得乙方无法按照原定拍摄计划进行拍摄及后期制作,使得交稿时间拖延的,乙方不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6、首稿交予甲方后,每次修改的内容必须以书面形式经甲方项目分管领导确认后递交给乙方,如由于甲方原因造成作品定稿日拖延,则乙方的完成制作的时间应自然顺延。
7、乙方确认所有款项结清后,将无水印版的最终成片交予甲方。
8、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不得擅自将该片内容提供第三方或在互联网上传播。
四、知识产权约定:
1、甲方委托乙方制作的作品版权在全部费用结算前归乙方所有,在费用结算完毕后版权归甲方所有。
2、乙方作为创作者永久具有作品创作署名权。
五、违约责任:
1、如甲方原因或因不可抗拒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战争、官方限制等)导致制作无法正常完成的。甲方仍须按实际消耗情况支付乙方应得费用。
2、甲方必须按约定时间,及时向乙方支付款项,甲方逾期 个工作日未付款,属甲方违约,乙方有权终止本合同。如双方协商妥协的则不在此列。
3、乙方必须按甲方要求按时按量进行制作,乙方逾期未能交付作品的,属乙方违约,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如双方协调妥协的则不在此列。
七、其它事项:
1、甲乙双方如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纠纷,应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下则提交当地法院裁决。
2、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各持对方签字盖章合同一份,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合同至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履行完成后合同自动终止。
甲方: 乙方:
授权代表签名: 单位盖章: 单位盖章: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篇:商业3D立体拍摄制作的实际技术总结
商业3D立体拍摄制作的实际技术总结
(上海动影传媒原创技术文章http://)
商业片的3D立体拍摄制作实际技术总结为六个方面:
一是合适的拍摄设备。垂直拍摄架、平行拍摄架、3D立体摄录一体机、微距3D立体拍摄系统、微型3D立体拍摄系统都要具备,各有各的用途。垂直拍摄架能够实现0重叠的机距,所以适合拍摄中近景,其缺点是比较笨重,组装、转场比较麻烦;尤其是在拍摄3D立体城市宣传片、风光片的时候,爬山涉水是很正常的,携带比较笨重的垂直架很不方便。还有一点就是垂直架使用了分光镜,无论是多么优秀的分光镜也会有色差的缺陷以及拍摄中的反光等意外出现。平行架相对来讲比较便捷,但是其构造问题使得机距比较大,尤其是使用电影机的时候机距较大,只适合拍摄中远景,正因如此,在拍摄3D城市宣传片、风光片的时候往往比较适合,一方面是对远景拍摄有着较大的机距,能够拍摄出立体感较好的远景,另一方面就是转场、组装比较方便。3D立体摄录一体机的优势在于便携性、同步性较好。尤其是同步性,变焦、光圈、焦点、记录等属性绝对同步,这是3D立体摄录一体机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其缺点在于镜头限制,不能有效的扩大镜距,使得拍摄远景不适合,其更适合拍摄中近景,尤其是室内拍摄、演播室实用有着较大优势。微距3D立体拍摄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超微距的特种3D立体拍摄;上海动影传媒的3D立体微型超微距拍摄系统可实现15cm距离之内的立体拍摄,在机距放大到15-40cm的时候同样也适合拍摄中远景;由于体积、重量较轻,还能作为小型航拍载具悬挂使用,完成3D立体航拍。
商业3D立体拍摄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影片类型,只有拥有比较全面的3D立体拍摄设备器材才能得心应手的进行立体拍摄;依靠单一的3D立体拍摄设备来覆盖多种类型影片的3D立体拍摄是比较瘦约束的,无论是效率还是拍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上海动影传媒在拍摄3D立体影片的时候通常是使用上述所有的设备,按照不同的场景、类型搭配不同的3D立体设备来进行拍摄,这是提高效率,提升品质的有效保障。
二是拍摄的辅助设备。这里讲的辅助设备指的是摄像机或者电影机的操控辅助设备;这些设备主要就是同步控制系统,包含录制同步、变焦同步、焦距同步;其次是镜头组。首先要注意的是,任何一款,哪怕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同步控制系统也会出现问题,3D立体业界知名人士Matt·Plec先生对此也做出过明确说明;所以不要以为有了同步控制系统就可以象拍摄2D立体视频一样随心所欲的拍摄了。目前的同步控制系统除了同步录制以外就是焦距与焦点的控制,有镜头电子伺服与机械控制两种方式。电子伺服是通过电子芯片控制镜头的内在电路实现镜头的变焦与聚焦;机械式是通过齿环卡在镜头上面进行机械传动的控制;试想一下,两台摄像镜头电子控制的响应不可能完全一致,镜头组件装配不可能完全一样,即便是同样的信号,同样的响应也会出现差异;而机械式的同样,除了镜头组件装配差异以外,再加上齿环的自身差异以及与镜头贴合的差异,齿环传动的响应差异,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差异怎么会能够达到完全的同步呢?尤其是拍摄视频,以25p为例,双机同步要精确到1/25秒,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至少目前是这样。当然,3D立体摄录一体机另当别论。
三是必须有现场监视,没有现场监视拍3D立体等于盲拍,拍完的双视频匹配没有保障。在这里首先确定两个术语,一个是“立体感”就是指通过监视器实时观看拍摄的立体效果;另一个就是“双画面重叠”就是指双路视频输入后重叠显示时候呈现的画面。上海动影传媒长期拍摄3D立体影片的最深体会就是3D立体现场监视的重要性。在3D立体拍摄技术中,只存在水平画面的交错而不存在垂直画面的交错,也就是说,3D立体拍摄的双画面在水平方面来讲必须是一致的,比如拍摄一个人物,你看到拍摄后的视频是水平排列的4只眼睛是正确,如果看到的是上下排列的4只眼睛那么就证明出现了严重的水平错误,而这种错误是不可能通过后期技术校正的。所以,在进行3D立体拍摄的时候必须通过具有3D立体监视功能的显示器来实时调整双机的匹配性,这是至关重要的。3D立体监视器的重要指标是双画面重影显示,在3D立体拍摄中,这个指标比看立体感还要重要,因为看到的立体感是成像后的最终效果,一些细微的、不太明显的差异会被屏蔽,现场看上去还可以,但真正出了正片,尤其是在大屏幕播放的时候,这些原本细微的、不明显的差异会被成倍的放大。而双画面重影则是现场取景的真实呈现,是调整双机匹配的的重要参考数据,同时也是正负视差调整的唯一参考标准。看到过其他很多拍摄3D立体的片场,根本不具备3D立体监视的条件,稍好一点的是并排两个监视器,通过观屏器进行观看,这是极不负责的;首先,观看立体效果与观测重影信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由此获得的有效参考数据也是截然不同的;简单来讲,轻微的倾斜、轻微的镜头畸变、轻微的水平差异这些是通过立体效果所不能准确表现的,只有通过双画面重影才能看出;再者说,一般的监视器用的是5-8寸的,这么小的成像面积能看出什么?还要注意的是,8寸与80寸的立体显示效果截然不同的,所以看立体感是不科学的,而双画面重叠参数才是有效指标。
四是经验,对立体拍摄的经验以及对立体的感受程度,那些公式定律只是空论。不知是官方机构还是个人总结出了一些关于3D立体拍摄的技术指标、参数、定义、公式;但是在实际拍摄中这些公式、指标没有任何意义,这些技术性的知识只能作为3D立体拍摄制作入门基础来丰富一下技术知识,就像在课堂里面学到的一些技术并不适合实际应用一样。3D立体实拍中的场景千变万化,前、中、后景别的物理距离等等因素不是通过那些公式定律就能确定的。比如流传比较广泛的12°理论,首先来说明一下这个12°理论,是指双机的内倾角,此内倾角是形成立体感与正负视差的基本保证,但是,这个内倾角不是12°,而是一个范围,通常实际拍摄中会在6-20°左右变化,这是根据拍摄场景的景别层次、层次之间的物理距离、是拍摄出屏还是拍摄入屏等等综合因素确定的,不是锁死12°通拍全片的。
3D立体拍摄经验与3D立体感知度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技能。首先来说一下立体感知度,也就是作为3D立体拍摄或者是3D立体导演的具体责任人对3D立体感的体会与判断;首先这是一项主观意识,但是整部3D立体影片的拍摄受此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拍摄责任人对立体感的把握不理想,不能代表绝大多数观众的感知体验,那么拍摄出来的立体影片或者是立体感太弱,看上去没什么效果;或者是立体感太强,大多数人受不了而出现眩晕、呕吐现象。所以,立体感知度是拍摄责任人首先具备的职业素质。
3D立体拍摄经验是长期从事3D立体拍摄而积累下的实用经验,任何一位从未接触过3D立体拍摄的摄影师,哪怕他的技术多么超群,哪怕是无出其右的天才,首次拍摄3D立体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失误与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丰富从业经验的3D立体摄影师是完美拍摄的重要保障。
五是后期制作,不要有拍不好通过后期进行校正的心理。3D立体前期拍摄出现问题基本上就是失败了,通过后期进行校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除非有阿凡达影片的预算;同时,拍摄出现重大失误,即便是阿凡达后期制作组也校正不了。确切来讲,3D立体视频制作剪辑的主要工作就是完成影片的剪辑以及特效、字幕、调色等等基本的视频制作剪辑流程;对某些轻微的拍摄差异进行调校,例如双视频相差半帧、双视频记录同步点对齐、镜头畸变消除、色差调整、轻微焦距调整等等。出现了重大拍摄错误的后期是不可想象的,同时也是无法完成的,例如拍摄的一个人物,垂直看到了4只眼睛而且两只还是倾斜的,那么可以说是无法进行调校的。总之就是3D立体影片必须保证前期拍摄的合理性、准确性,不能完全依靠后期去二次加工。
六是正确的拍摄制作理念。首先要确定一个概念,那就是拍摄3D立体影片与拍摄3D立体照片世界人不同的。3D立体照片是静止观看对象,存在一个视点适应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出屏效果较好的3D立体照片越看越明显,仿佛照片中的物体完全脱离了屏幕;而3D立体影片却不同,他是活动的视频,没有过多的适应周期就会转入到下一个画面中去,画面不停的再变换,而画面停留的时间又较短,不可能给与观众较长的适应周期,所以对立体感的要求与3D立体照片截然不同。简单来说,3D立体照片拍摄时重叠幅度很大都没关系,看的时候眼睛会慢慢适应的,而同样的大幅度拍摄成视频就不行了,观众是肯定适应不了的。
第五篇:3D立体拍摄制作的国产化标准
3D立体拍摄制作的国产化标准
(上海动影传媒3D立体技术文章)
随着3D立体电影、全息影像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3D立体技术和产品日臻完善,并且正在革命性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沟通、工作和生活方式。3D立体技术不仅在影视制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正悄悄地融入个人娱乐与数字家庭的诸多领域;立体消费电子时代已经开启,同时必将对传统生活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催生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3D将催生新产业:
电影 《阿凡达》在全球的热映,昭示数字文化创意及影视制作产业在3D拍摄、3D后期制作、3D播映等环节的技术、3D系统及方案等业务都已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而且这种专业级应用将以迅猛之势向消费领域辐射。3D立体技术与产品在个人娱乐与数字家庭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创新融合,不仅将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 从根本上增强了临场感觉、还原了现场形态,使受众体验到不同时空情境下的真实互动。3D立体产品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面世,电视、显示器、笔记本、MP4、智能手机、游戏机、立体相机、立体摄像机、立体打印机、立体扫描仪、立体相框、家用立体投影仪等不断走向市场、走进家庭,也将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取代同类电子消费类产品。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最新发表的《3D显示器技术与市场预测分析专题报告》显示,3D显示器预计到2018年将成长到1.96亿 台,销售金额将达220亿美元。其中,3D电视的出货量将从2009年的20万台成长到2018年的6400万台,产值约为170亿美元;3D液晶显示器 将从2009年的约4万台成长至2018年的1000万台;预计2018年将销售1770万台3D笔记本电脑;而拥有3D功能的手机出货量将达7100万台。
3D立体视频编解码技术尤为重要:
3D立体电视的发展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技术的进步:3D立体视频采集、3D立体视频编码与传输,二维视频到立体视频的转换技术,以及立体显示技术。3D立体效果的原理在于同时呈现左右眼不同视角的画面,3D视频的内容则来自于立体或多视角视频,以及有着深度信息的单视角或多视角视频,其中深度信息可以从深度摄影机采集或从单视角或多视角视频中估计而得。就目前而言,具有深度信息的立体或多视角视频由于得以呈现更多不同视角的画面,因此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可以选择的立体视频数据格式。新一代数字音视频技术AVS标准为中国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芯片与软件→整机与系统制造→数字媒体运营与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条提供了难得机遇。AVS产品将主要用于:面向直播卫星的AVS产业链,面向高清晰度电视的AVS产业链,面向新一代移动多媒体通信的AVS产业链。
当前3D立体视频的典型应用模式是利用两路有视差的普通平面视频形成立体视频,立体电视机等显示产品控制将上述两路视频分别送入观众的左眼和右眼,人脑根据两个视频之间的视差产生立体感。在具体实现中,组合两路平面视频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案:
双拼高清模式:先将左右两路高清视频拼接成一路2D高清视频(两路视频各降低一半分辨率,可以是左右拼接、上下拼接和场拼接等),再按照正常的2D视频进行编码,其码率相当于一路视频(AVS编码器针对这种双拼视频进行优化,码率可以比常规平面视频码率更低)。
全高清同播模式:两路分别编码,其码率相当于一路视频码率的两倍。这种方案也不需要改变视频标准,但是编码复杂度、传输带宽和解码复杂度都提高一倍,需要重新设计新的编码设备和解码设备。全高清增强模式:一路(通常是左视)进行独立2D编码,另一路参考已编码的码流,其码率相当于一路视频码率的约1.4~1.7倍左右。这种情况需要扩展现有标准,需要重新设计编码器和解码芯片,带来的好处是能够向前兼容(平面电视可以解码独立编码),编码效率节省30%左右。AVS针对上述多种工作模式制定了相应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