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布取消简并涉税文书报表公告的解读
关于发布取消简并涉税文书报表公告的解读
一、发布公告的背景
为扩大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基层税务机关开展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时认真落实好国务院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根据税务总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工作安排,决定对涉税文书报表进行规范,该保留的保留、该完善的完善、该取消的取消、该简并的简并。
二、公告的主要内容
此次公告取消的15个纳税人填报使用类涉税文书报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类
一是《税务登记验证申请表》、《税务登记换证申请表》,是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的通知》(国税发〔2006〕38号)对做好验证、换证工作所做的规定而设置的。在集中开展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工作中发挥了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税务登记验证、换证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取消原因:随着税收征管现代化水平提高,各地征管实践已经很少使用该两表,今后再集中开展验证、换证工作,也无需使用。为减轻纳税人填表负担,有必要取消该两表。取消后的管理:纳税人只需填报《税务登记表》,提供相关资料,即可办理税务登记验证、换证业务;税务机关根据《税务登记表》和相关资料,办理相关业务,对纳税人提供的信息要与相关涉税信息进行比对,加强日常管理。
二是《小额税款退税申请表》,是为做好小额税款退税工作而设定,但各地实践中多以通用的退税申请表代替该表。取消原因:取消该表有助于统一退税申请表格式,减轻纳税人负担,也减轻基层税务机关文书报表印制压力,减少浪费。取消后的管理:纳税人通过填报通用退税申请表,提供相关资料办理小额税款退税业务。
三是《有奖发票兑奖申请表》,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8〕80号)建立有奖发票和举报奖励制度相关规定而设置的。取消原因:大多数地区税务机关从“便民办税”服务纳税人角度出发,已不再要求纳税人填报该申请表,取消此表不会影响有奖发票兑奖工作。取消后的管理:纳税人无需填报《有奖发票兑奖申请表》,只需提供有奖的发票即可办理兑奖;税务机关要做好对有奖发票真伪的鉴定,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流程,做好对纳税人的服务。
四是《发票真伪鉴定申请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5号)第三十三条“用票单位和个人有权申请税务机关对发票的真伪进行鉴别。收到申请的税务机关应当受理并负责鉴别发票的真伪;鉴别有困难的,可以提请发票监制税务机关协助鉴别”而设置的。在税务机关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涉税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下,可提供发票真伪鉴定服务资源有限,当时设置该表有利于有序开展发票真伪鉴定工作。取消原因:为落实“便民办税”,鼓励纳税人鉴别发票的真伪,打击假发票,取消该申请表的填报。同时,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推进,网络发票的推广使用,发票管理信息平台的不断完善,税务机关已有条件为纳税人提供多渠道的发票真伪鉴别。取消后的管理:纳税人无需填报《发票真伪鉴定申请表》,可直接到税务机关做发票真伪鉴定,或到税务机关发票管理信息平台查询核实相关信息;税务机关要不断完善信息系统,提高为纳税人提供发票真伪鉴别服务水平。
五是《纳税申报方式认定申请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经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方式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对部分自行纳税申报行为需经税务机关批准的规定而设置的。该《纳税申报方式认定申请表》是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的书面依据,在邮寄、数据电文等申报方式实行的初期阶段,有助于税务机关对此类自行申报纳税方式的监管,有
效防范了税收风险。取消原因: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税务系统信息工程的不断完善,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断提高,税务机关对这部分自行纳税申报业务的审批已失去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也不便于优化为纳税人的服务。总局明确取消“对纳税人申报方式的核准”,取消《纳税申报方式认定申请表》。取消后的管理:纳税人在申报之前无需再填报《纳税申报方式认定申请表》做纳税申报方式认定;税务机关要做好信息系统建设,确保申报数据接收顺畅,确保各种申报方式申报数据的准确衔接和集中统一。
六是《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申请变更)纳税定额表》,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统一税收执法文书式样的通知》(国税发〔2005〕179号)文件设置的,用以定期定额户申请核定或申请调整定额填报基础信息时使用。取消原因: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文书的通知》(国税函〔2006〕1199号)印发的《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审批表》、《个体工商户定额信息采集表》等相关征收管理文书已包括该表全部数据项,且《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审批表》可实现纳税人基础数据、经营情况、定额比对、税务机关核定、上级审批一表填写,因此,取消《定期定额户自行申报(申请变更)纳税定额表》。取消后的管理:取消该表之后,纳税人根据国税函〔2006〕1199号印发的相关定期定额征收管理文书,填报相关业务;税务机关要根据定期定额征管流程,做好核定定额相关工作。
(二)优化货物劳务税收管理流程类
《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12号)文件设置的。取消原因:为简化出口企业出口货物免税申报程序,《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5号)规定,出口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适用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的免税申报手续,不再报送《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及其电子数据。因此,取消《免税出口货物劳务明细表》。取消后的管理:纳税人出口货物报关单、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等留存企业备查的资料,应按出口日期装订成册;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65号要求,做好事后管理。
(三)规范个人所得税信息采集和税收管理类
一是《中国大陆公民(包括华侨)基础信息登记表》、《外籍人员基础信息登记表》、《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基础信息登记表》、《变更自然人登记申请表》等,是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5〕205号),第六条“扣缴义务人在进行初次扣缴申报时,应报送第五条所述个人的基础信息。个人及基础信息发生变化时,扣缴义务人应在次月扣缴申报时,将变更信息报送主管税务机关”而设置的。这些表式是税务机关采集纳税人基础信息的基本表格,在健全自然人信息资料、强化税收征管方面起到了较好作用。取消原因: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3〕21号)发布,税务总局统一制定的《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能够较好地替代以上各表,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统一的表样,能够更好地规范各地自然人信息采集和登记工作,因此取消以上各表。取消后的管理:纳税人要按照税务总局公告〔2013〕21号的规定填报《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税务机关要加强宣传,并做好纳税辅导等服务工作。
二是《开具个人完税(费)证明申请表》,是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开具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10〕63号)“税务机关直接征收税款的、纳税人申请开具完税凭证的,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开具通用完税证或缴款书、完税证明”的规定而设置的,在规范个人完税证明管理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取消原因:为确保纳税人依法纳税并取得相关缴税凭证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税务机关应当积极主动为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取消此表可以进一步简化开具手续,给纳税人带来便利。取消后的管理:纳税人可直接向税务机关要求开具完税凭证,具备条件地区的纳税人可通过税务网站,查询、打
印纳税情况;税务机关在为纳税人开税证明的时候,要做好对纳税人身份的确认,落实《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四)规范优化国际税收工作规程类
一是《启动相互协商程序申请书》,是《中国居民(国民)申请启动税务相互协商程序暂行办法》(国税发〔2005〕115号)文件设置的。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实施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56号),取消原因:该申请书由《启动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申请表》替代。取消后的管理:申请人填写《启动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申请表》向税务机关提出启动相互协商程序的申请;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56号规定的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办理相关业务。二是《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出具〈税务证明〉申请表》,是《关于印发<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出具税务证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122号)文件设置的,取消原因: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3年第40号),该申请表不需要纳税人提供,由《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备案表》替代。取消该文书提高了支付效率,方便纳税人办理。一方面,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不需向税务部门申请便可直接支付的外汇资金由等值3万美元以下(含)提高到等值5万美元以下(含),免去了这部分资金的税务证明手续。另一方面,按照以前的规程,进行对外支付前,需要先向国税机关申请办理《对外支付税务证明》,再向地税机关申请办理税务证明,期间除了提供相关合同协议外,还要提供完税证明、境外机构付汇要求文书等材料,经税务部门审核无误出具税务证明后,才能去银行办理付汇业务。备案制实施后,大幅简化了相关手续和材料。取消后的管理:税务机关不再当场对纳税等事项进行审核,而改为事后审核调查是否完成纳税,只需下载并填写好《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备案表》,与合同一起提交税务机关,然后持税务机关盖章的《备案表》就能到银行办理付汇相关手续了。并且多次对外支付属于同一笔合同的,只需在首次申请税务备案时提供合同复印件,此后备案不用提供。
三、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提高认识,落实到位。要深刻领会加强涉税文书报表管理对于转变税务机关工作职能,落实两个减负的重要意义;要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做好取消简并涉税文书报表工作;需调整征管信息系统的相关征管流程、调整纸质文书印制方案的,要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确保取消简并涉税文书报表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采取措施,加强后续管理。各级税务机关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研究制定取消简并涉税文书报表后续管理和服务措施,深入调查取消涉税文书报表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避免因取消涉税文书报表带来的税收管理风险。
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请及时报告税务总局。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
(试行)》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7年第13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规范涉税专业服务,维护国家税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务院有关决定,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现予以发布,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2017年5月5日
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要求,维护国家税收利益,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规范涉税专业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务院有关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务机关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涉税专业服务进行监管。
第三条 涉税专业服务是指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涉税事项向委托人提供的税务代理等服务。
第四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是指税务师事务所和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代理记账机构、税务代理公司、财税类咨询公司等机构。
第五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可以从事下列涉税业务:
(一)纳税申报代理。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归集和专业判断,代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纳税申报准备和签署纳税申报表、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相关文件。
(二)一般税务咨询。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日常办税事项提供税务咨询服务。
(三)专业税务顾问。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涉税事项提供长期的专业税务顾问服务。
(四)税收策划。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经营和投资活动提供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纳税计划、纳税方案。
(五)涉税鉴证。按照法律、法规以及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的相关规定要求,对涉税事项真实性和合法性出具鉴定和证明。
(六)纳税情况审查。接受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委托,依法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审查,作出专业结论。
(七)其他税务事项代理。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理建账记账、发票领用、减免退税申请等税务事项。
(八)其他涉税服务。
前款第三项至第六项涉税业务,应当由具有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质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从事,相关文书应由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签字,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六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从事涉税业务,应当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税收规定,遵循涉税专业服务业务规范。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为委托人出具的各类涉税报告和文书,由双方留存备查,其中,税收法律、法规及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报送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报送。
第七条 税务机关应当对税务师事务所实施行政登记管理。未经行政登记不得使用“税务师事务所”名称,不能享有税务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
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由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担任,税务师占比应高于百分之五十,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税务师事务所办理商事登记后,应当向省税务机关办理行政登记。省税务机关准予行政登记的,颁发《税务师事务所行政登记证书》,并将相关资料报送国家税务总局,抄送省税务师行业协会。不予行政登记的,书面通知申请人,说明不予行政登记的理由。
税务师事务所行政登记流程(规范)另行制定。
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依法取得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证书或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视同行政登记。
第八条 税务机关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从事涉税服务
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
税务机关依托金税三期应用系统,建立涉税专业服务管理信息库。综合运用从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采集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报送的人员信息和经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确认的实名办税(自有办税人员和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代理办税人员)信息,建立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从事涉税服务人员的分类管理,确立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从事涉税服务人员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代理关系,区分纳税人自有办税人员和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代理办税人员,实现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从事涉税服务人员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全面动态实名信息管理。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供机构和从事涉税服务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专业资格证书编号、业务委托协议等实名信息。
第九条 税务机关应当建立业务信息采集制度,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分类采集业务信息,加强内部信息共享,提高分析利用水平。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应当以报告形式,向税务机关报送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总体情况。
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从事专业税务顾问、税收策划、涉税鉴证、纳税情况审查业务,应当在完成业务的次月向税务机关单独报送相关业务信息。
第十条 税务机关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执业情况进行检查,根据举报、投诉情况进行调查。
第十一条 税务机关应当建立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从事涉税专业服务情况进行信用评价,对其从事涉税服务人员进行信用记录。
税务机关应以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纳税信用为基础,结合委托人纳税信用、纳税人评价、税务机关评价、实名办税、业务规模、服务质量、执业质量检查、业务信息质量等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或信用记录,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税务师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与其他相关行业协会建立工作联系制度。
税务机关可以委托行业协会对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执业质量进行评价。
全国税务师行业协会负责拟制涉税专业服务业务规范(准则、规则),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施行。
第十三条 税务机关应当在门户网站、电子税务局和办税服务场所公告纳入监管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名单及其信用情况,同时公告未经行政登记的税务师事务所名单。
第十四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予以约谈;逾期不改正的,由税务机关降低信用等级或纳入信用记录,暂停受理所代理的涉税业务(暂停时间不超过六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税务机关纳入涉税服务失信名录,予以公告并向社会信用平台推送,其所代理的涉税业务,税务机关不予受理:
(一)使用税务师事务所名称未办理行政登记的;
(二)未按照办税实名制要求提供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和从事
涉税服务人员实名信息的;
(三)未按照业务信息采集要求报送从事涉税专业服务有关情况的;
(四)报送信息与实际不符的;
(五)拒不配合税务机关检查、调查的;
(六)其他违反税务机关监管规定的行为。
税务师事务所有前款第一项情形且逾期不改正的,省税务机关应当提请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十五条 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涉税服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降低信用等级或纳入信用记录,暂停受理所代理的涉税业务(暂停时间不超过六个月);情节较重的,由税务机关纳入涉税服务失信名录,予以公告并向社会信用平台推送,其所代理的涉税业务,税务机关不予受理;情节严重的,其中,税务师事务所由省税务机关宣布《税务师事务所行政登记证书》无效,提请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提请全国税务师行业协会取消税务师职业资格证书登记、收回其职业资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告,其他涉税服务机构及其从事涉税服务人员由税务机关提请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予以相应处理:
(一)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造成委托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被处罚的;
(二)未按涉税专业服务相关业务规范执业,出具虚假意见的;
(三)采取隐瞒、欺诈、贿赂、串通、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业务,损害委托人或他人利益的;
(四)利用服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以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名义敲诈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
(六)向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委托人行贿的;
(七)其他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六条 税务机关应当为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便捷的服务,依托信息化平台为信用等级高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批量纳税申报、信息报送等业务提供便利化服务。
第十七条 税务机关所需的涉税专业服务,应当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
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不得参与或违规干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 税务师行业协会应当加强税务师行业自律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培训服务,促进转型升级和行业健康发展。
税务师事务所志愿加入税务师行业协会。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代理记账机构除加入各自行业协会接受行业自律管理外,可志愿加入税务师行业协会税务代理人分会;鼓励其他没有加入任何行业协会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志愿加入税务师行业协会税务代理人分会。
第十九条 各省税务机关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涉税专业服务机构从事涉税专业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6.5:税务文书《涉税诉求函》的书写
6.5、税务文书--涉税诉求问题的《函》的撰写与应用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具有在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使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函分为告知
函、商洽函、询问函、请求批准函和答复函。函属平行文,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不得使用函。请求批准函仅用于向平级机关或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相关事项。
“函”有三方面的作用:(一)相互商洽工作。(二)询问和答复
问题。(三)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6.5.1、关于“函”的效力
函,从广义上讲,就是信件。它是人们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一种常用的书面形式。但是,作为公文法定文种的函,就已经远远地超
出了一般书信的范畴,不仅用途更为广泛,最重要的是赋予了其法定效力。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这说明,除有直属上下级之
间隶属关系外的一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甚至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一律用“函”。这份重要的文件,虽然以“函”的形式出现,但实质上具有法定效力。
6.5.2、税务争议
文书“函”的写法
6.5.2.1.标题。函,按其功能划分,可分为商洽函、询问函、告知函、请批函、复函五种。其中前四种为去函,后一种为回函。去函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即所谓完全标题,如中国移
动通信集团公司有关涉税诉求问题的函》;另一种是事由和文种构成。回函的标题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四项式,即在完全标题的事由后写明来函机关的名称,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悬挂国徽和挂机关名称牌子问
题给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复函》;另一种是三项式,即省略四项式中的复函机关的名称。
6.5.2.2.主送单位。即受文单位,就函来说,一般是一个主送单位的情况较多,要求写明受文单位的全称或规范简称。但有时也
出现多个主送单位的情况,这就要求一定要写得明确、具体,切忌使用不明确的概括性语言。如中国移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有关涉税诉求问题的函》,主送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如果用笼统的概括性语言,比如写成“国家税务总局、各省
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则会让人把握不准,就会给工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6.5.2.3.正文。函的正文长短不等,长的可达几千字,短的可能只有几行字,但不分长短,函的正文都要包含缘由、事项和结尾三项
内容,缺一不可。缘由,交代发函的根由、背景、事项,写明具体内容;结尾,用惯用结语,一般不离开“函”字,如去函的结语为“特此函商”,“特此函告”,“请即复函”等;回函的结语为“特此函复”,等等。
6.5.2.4.文尾。除
了与其他公文一样要有成文时间,加盖公章以外,如果是“请求批准”的函,应该在主题词之上、落款年月日之下加上“附注”,标注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因为“请求批准”,函的内容与请示相同。根据《办法》的要求,“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
联系人和电话”,以便在上级机关工作人员遇到问题时方便联系。“请求批准”函加上附注,其作用也在于方便被请求批准机关工作人员联络。“函”文尾处的其他内容,如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等,与其他公文相同,在此不赘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正确认识“函”的法定效力,充分了解“函”的使用范围,认真研究“函”的规范写作,对准确使用“函”这个文种,提高公文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6.5.3、税务争议文书《涉税诉求问题的
函》的书写注意事项
涉税诉求的函的写作,首先要注意行文简洁明确,用语把握分寸。无论是平行机关或者是不相隶属的行文,都要注意语气平和有礼,不要倚势压人或强人所难,也不必逢迎恭维、曲意客套。至于复函,则要注意行文的针
对性,答复的明确性。
其次,函也有时效性的问题,特别是复函更应该迅速、及时。像对待其他公文一样,及时处理函件,以保证公务等活动的正常进行。
税务争议文书《涉税诉求问题的函》的撰写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严格按照公文的格式写“函”。
(二)“函”的内容必须专
一、集中。一般来说,一个函件以讲清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为宜。
(三)“函”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
(四)“函”的写法以陈述为主,只要把商
洽的工作,询问和答复的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事宜写清楚就行。
(五)发“函”都是有求于对方的,或商洽工作,或询问题,或请求批准。因此,要求“函”的语言要求朴实,语气要恳切,态度要谦逊。
(六)“函”的结尾,一般常用“即请函复”、“特此函达”、“此复”等惯用语,有时也不用。
6.5.4、国家税务总局对纳税人涉税诉求的处理方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
管理规程(试行)》国税发[2011]71号规定:
第九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及时受理辖区内成员企业提出的涉税诉求。
税务总局可受理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的涉税诉求,并根据不同情况决定直接办理或交由省以下税务
机关办理。
第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根据本级的职责权限处理企业涉税诉求,遇有非本级职权范围事项的,应按规定向有权税务机关移送。
第十一条 各级税务机关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在处理需要征
求其他部门意见的涉税诉求时,应先提出具体处理建议,再征求其他相关部门意见。
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对企业涉税诉求的处理意见与其他相关部门意见一致的,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直接回复企业;意见不一致的,由大企业税收
管理部门提请召开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明确处理意见后及时回复企业。
第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建立大企业涉税事项协调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重大涉税事项以及企业反映的普遍性、行业性涉税问题。
6.5.5、典型案例: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有关涉税诉求问题的函》
国税办函[2010]613号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现将你公司下属建筑企业跨地
区经营中出现的相关涉税诉求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筑企业跨地区施工项目工作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
建筑企业跨地区施工项目工作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建筑安装业个
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6〕127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扣缴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1〕505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关于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所
得税征管问题
2008及2009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
建筑企业所得税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39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2010年1月1日起,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
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国家税务总局
办公厅关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有关涉税诉求问题的函》
国税办函[2010]535号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现就你公司《关于对大企业司税收管理工作的建议》提出的“建议明确无形资产报废政策”问题答复
如下: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采取列举形式,对企业货币资产、固定资产存货等非货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批、认定等事项进行了明确,其中并没
有规定无形资产损失税前不能扣除。
鉴此,只要你公司发生的无形资产损失真实存在,损失金额可以准确计量,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认定后,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010年6年22日
第四篇:6.6:税务文书《涉税问题报告》的书写
6.5、税务文书--涉税问题《报告》的撰写与应用
税务争议文书的报告,适用于向税务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税务机关询问。
其主要作用是使税务机关了解本企业
某个阶段或某项业务的工作和活动情况。
报告根据内容分为综合性报告和专题性报告。报告属上行文。
6.5.1、税务争议文书《涉税问题报告》的特点
【1】.单向性
《税务问题报告》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时使用的单方向上行文,不需要税务机关给予批复。在这方面,报告和请示有较大的不同,请示具有双向性特点,必须有批复与之相对应,报告则是单向性行文,不需要任
何相对应的文件。为此要特意提请注意:类似“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的说法是不妥当的。
【2】.陈述性 报告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所表达的内容和使用的语言都是陈述性的。本单位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做
了什么工作、怎样做的这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必然要一一陈述。反映情况时,也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清楚,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的现实性信息。即便是提出建议的报告,也要在汇报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一步提出建议来。
【3】.事后性 《税务问题报告》都是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或是在某种情况发生之后向税务作出的汇报。但建议报告没有时显的事后性特点,应该尽量超前一些,如果木已成
舟,再提建议也是没有意义的了。
【4】.双向的沟通性:报告虽不需批复,却是纳税人以此取得税务机关的支持 指导的桥梁;同时税务机关也能通过报告获得信息, 了解下情, 报告成为税务机关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6.5.2、税务争议文书《涉税问题报告》的类型
(一)工作报告 凡是用来向税务机关汇报工作的报告,都是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又可分为综合工作报告和专题工作报告两种。
综合报告涉及面宽,要把主要工作范围之内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可以有主次的区分,但不能有大的遗漏。大到汇算清缴报告,小到稽查自查的工作报告,都属于这种类型。
专题报告的涉及面窄,只针对某一方面 的工作或者某一项具体工作进行汇报,如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自查报告等等。
(二)情况报告 如果本单位出现了正常税收工作秩序之外的情况,譬如说发生了丢失发票、没有按期申报等等,对税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程
度的影响,应该及时向税务将有关情况原原本本的进行汇报。
凡此种种,都属于“情况报告”。作为纳税人,有义务按税务机关的要求,如实报告。
(三)建议报告 对纳税人业务处理范围内的某方面工作有了深思熟虑、切实
可行的设想之后,将其归纳整理成意见、办法、方案,上报税务机关,希望税务机关采纳,这就是建议报告。
对于建议报告,税务机关如果采纳,可能会批转给有关部门实施,这是建议报告目的的最终实现。但税务部门也可能不予采纳,这
也是很正常的。作为纳税人,有建议的权力,却没有逼迫税务机关一定采纳的权力,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四)答复报告 答复税务机关询问的报告,称为答复报告。这种报告内容针对性最强,税务询问什
么,就答复什么,不能答非所问。对待税务机关的询问,一定要慎重,如果不了解真情,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再作答复。
(五)报送报告 这是向税务机关报送文件、物件时使用的报告,正文通常非常简略,只需写明“现将
××××报上,请指请查收”即可。真正有意义的内容都在所报送的文件里。
6.5.3、税务争议文书《涉税问题报告》的写法
(一)报告的标题和主送机关
【1】.报告的标题
报告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的写法,如《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即公司关于税务专项检查自查的的报告》;二是主要内容+文种的写法,如《关于税务专项检查自查的报告》。
【2】.报告的主送
机关
行政机关的报告,主送机关尽量要少,一般只送一个税务机关即可。报告应报送自己的直接税务机关,一般情况下不要越级行文。向税务机关行文,应当主送一个机关;如需其他相关的税务机关阅知,可以抄送。
(二)报告的正文 【1】.报告导语 导语指报告的开头部分,它起着引导全文的作用,所以称为导语。
不同类型的报告,其导语的写法也有较大不同。概括起来,报告的导语有以下几种类型:
背景式导语。就是交代报告产生的现实背景,例如:前不久,税务机关召开了座谈会,交流了各地房地产税务管理的情况和经验,并就房地产税收征管遇到的一些政策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我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根据式导语。就是交代报告产生的根据,例如: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我企业于上月派人到各市县分公司,与各市、县地方税务局的同志一道,对营业税缴纳方式和地点问题,作了一些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
即采取措施,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现将各市县分公司营业税缴纳方式和缴纳地点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报告如下:
叙事式导语
在开头简略叙述一个事件的概况,一般用于反映情况的报告。例如:2011年2月20
日上午9时40分,我公司财务室发生火灾事故,经半个小时的扑救,火被扑灭。这次火灾除抢救出部分会计凭证外,会计凭证和帐薄大部分烧毁。
目的式导语
将发文目的明确阐述出来作为导语。
报告导语的写法
不止以上四种,运用时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处理。
【2】.报告主体 报告的主体也有多种写法,下面择要介绍几种常见形态。
总结式写法
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工作报告。主体部分的内容,以成绩、做法、经验、体会、打算、安排为主,在叙述基本情况的同时,有所分析、归纳,找出规律性认识,类似于工作总结。
总结式写法最需要注意的是结构的设计安排。按“情况——原因——教训——措施”四步写法
这种结构多用于
情况报告。先将情况叙述清楚,然后分析情况产生的原因,接着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措施。
指导式写法
这种结构多用于建议报告。希望税务部门采纳建议,批转给有关部门执行、实施,是建议报告的基本写作
目的。
【3】.报告结语 报告的结语比较简单,可以重申意义、展望未来,也可以采用模式化的套语收结全文。
模式化的写法大致是:“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
转执行”等等。
6.5.4、税务争议文书《涉税问题报告》注意事项
【1】,税务争议文书《涉税问题报告》如果是报情况的,应有情况、说明、结论三部分,其中情况不能省略;报意见的,应有依据、说
明、设想三部分,其中意见设想不能省去。
【2】,税务争议文书《涉税问题报告》,复杂一点的要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使用多的是导语式、提问式给个总概念或引起注意。主体可分部分家二级标题或分条加序码。结尾,可展望、预测,亦可省略,但结语不能省。
【3】,向税务机关写报告要注意做到:情况确凿,观点鲜明,想法明确,口吻得体,不要夹带请示事项。
注意结语:呈转报告的要写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参照执行。”
最后写明发文机关,日期。
【4】,结尾处应有结束性语言,如“特此报告”一类结语,虽词语既无实际意义,也无结构作用,可以去除,保留亦可。如果写成“以上报告当否,请指示”,就更错误,因为如上述,报告是无须
税务回复处理的文种,所以,即使写上这句话也是白搭,税务不会答复你。
6.5.5、例:×企业关于×专项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报告
×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
局):
我单位发生资产损失×元,申请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以下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
告2011年第25号)规定的专项申报的资产类型分别报告)
一、×资产损失。按以下几部分详细报告:
(一)按税收规定确认的资产损失金额。
(二)形成损失的原因。
(三)申请人自行确认该项资产损失符
合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或其他相关文件第×条第×款第×项规定的资产损失认定条件。
(四)该项资产损失已经取得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或其他相关文件第×条第×款第×项规定的×内部证据、×外部证据
(见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认定证据及相关材料清单)。(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二、××资产损失„„„„
我单位本次申请在×扣除的资产损失×万元是真实的,相关证明材料真实、合
法、完整,如出现虚报多报资产损失行为,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附件2-1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明细表
附件2-2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专项申报认定证据及相关材料清单
经办人:
联系电话:
申请人名称(公章)×年×月×日
6.5.6、例:贵州长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子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
贵州长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公司”)全资子公司贵州长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征电力”)近日接到遵义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分局下发的[2012]27号《关于贵州长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函》,确认长征电力的主营业务符合国家
发改委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所规定的内容,属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
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8号)和《国家
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2号)文件规定,遵义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分局经审核长征电力资料后,认为长征电力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2011年至2020
年期间可以享受减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特此公告!
贵州长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6.5.6、冀东水泥退税
竟引用“作废”文件 2009年11月4日,上市公司冀东水泥发布公告称,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财税字〔2001〕198号文“对在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及其他废
渣生产的水泥,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规定,经唐山市丰润区国家税务局批准,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本部于2009年11月3日收到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退还增值税2721万元,全部计入当期利润总额。
为此,冀东水泥发
布了补充公告《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到退税公告的修正公告》
2009 年 11 月 4 日,公司公告了《关于收到退税公告》,即征即退政策内容原引用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财税字 [2001]198 号文件规
定:对在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 30%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及其他废渣生产的水泥,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现改为引用 2008 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 [2008]156 号文件,文件规定:采用旋窑法工
艺生产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 30%的水泥(包括水泥熟料),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退还增值税金额不变。
特此更正。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2009 年 12 月9
日
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征收政策变化的影响情况公告
按照《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暂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通
知》(国税发[1994]第 038号)文件等相关规定,公司暂免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近日,公司接到主管税务机关的通知,根据《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国
发〔2010〕35 号)文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自 2010 年 12 月 1 日起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因此,本公司自2010 年12 月 1日起,将按应交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总和的 7%和 3%分别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据公司财务部门测算,2010 年 1-9 月本公司免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合计约2988.83 万元,约占当期利润总额的 28.77%。因此,该项税收政策变化将对公司今后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公司拟采取加强市场开拓、进一步挖潜降
第五篇:6.4:税务文书《涉税问题申辩意见》的书写
6.4、税务文书--涉税问题《申辩意见》的撰写与应用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如果纳税人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税务机关就不得对纳税人实施行
政处罚;
即使纳税人的陈述或申辩不充分合理,税务机关也会向纳税人解释实施行政处罚的原因。
税务机关不会因纳税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
陈述权,是指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
决定享有陈述自己意见的权利;申辩权,是指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决定所主张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享有申诉和解释说明的权利。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6.4.1、税务行政
处罚中纳税人陈述申辩材料不可少
2011年12月25日,某县国税局撤销了下辖某税务所的一处罚决定,责令税务所在收到国税局《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重新作出决定。原来,在12月初,纳税人刘某由于违规为
他人代开普通发票,被税务所发现,税务所给予其800元的罚款处理,刘某自认理亏,没提出陈述意见,很快交清了罚款。
税务所在处理当事人的陈述证据时,有关人员认为刘某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于是在陈述材料上写上了“放
弃陈述申辩”字样。
可后来,刘某觉得处罚太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向县国税局申请了行政复议,国税局复议人员在询问刘某当时是否进行了陈述申辩,刘某却说在陈述材料上没有他签署的意见。
县国税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
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作出了上述决定。
6.4.2、税务申辩书作用
河北省隆化县一家铁矿石采选企业为了运输铁矿石,雇用了几十台汽车运输铁矿
石,企业为此每月要支付近百万元运费。
对这笔运费,当地税务部门以不是购销商品的运费不能抵扣和运费发票填写项目不全为由,让企业补缴税款。
企业认为税务部门的处理有误,于是向税务部门提交了陈述
申辩材料。
陈述理由主要有两点:
一是生产过程中的运费是客观存在的,税收法规上只明确购进和销售非应税和免税货物的运费所发生的进项税不予抵扣,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运费能否抵扣并无禁止
性的条文;
二是税收政策规定,运费发票所填写的项目必须齐全,必须与所购买的货物的发票所列有关项目相符,而矿山开采的运费往往是从采区到选区,不同于购进和销售货物所发生的运费(比如运输数量、运输单价、发货
人、收货人),因此依据购销货物运费发票的填写规定,用来规范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运费发票的填写,企业执行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税务机关受理了税务机关的申辩材料后,十分重视。
向上级主管部门
逐级请示,最终下发文件明确税务机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运费可以抵扣。
有了这项规定,我的企业一年就可以抵扣进项税近百万元。
6.4.3、典型案例:税务问题申辩意见
【背景介绍】因前些年,电信企业对企业电话初装费收取额度较个人高,为节约费用,xx县城关农村信用社营业场所以个人名义装机单位使用,该县税务局以该信用社以单位名义列支个人电话费涉嫌偷税,拟处以罚款。该文系笔者撰写 的陈述申辩意见,由于某些不便言明的原因,其中申辩笔者自己也认为有些牵强。
税务行政处罚陈述申辩意见
xx县国家税务局: 你局于2002年5月30日向我社送达宝国税罚告字(2002)第0082号《税务行政处罚
事项告知书》,拟以偷税为由对我社处罚7797.91元,我社认为该行政处罚认定事实不清、定性错误、适用法律错误,依法应当予以撤销,现陈述申辩如下:
一、我社工会经费提取没有少缴企业所得税
我社工会经费,严格按照《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2001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年终会计决算意见规定的比例提取,没有超出规定比例,不存在多列成本和费用,不会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的法律后果,不属
于偷税行为。
二、我社以个人名义的电话费列入邮电费,属于规避高额邮电费支出的行为,不属于偷税行为
以个人名义的电话费列入邮电费,主要因为按照中国电信的规定,个人电话的初装费等费用大大低于单
位的费用,我社为了减少邮电费支出,采取了以个人名义安装电话、单位使用的变通方式,规避高额邮电费支出。对于支出的邮电费用据实入帐,不存在多列现象。以个人名义的电话费列入邮电费,实际上减少了邮电费支出,从而增加了利润,而不
是减少了利润,造成的后果只能是我社缴纳更多的企业所得税,而不是少缴税款。税务处罚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不能只注重表面现象,而应当从实质上分析我社的行为是否会造成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结果。
三、我社的行为不
构成偷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偷税的纳税人在行为方式上必须是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
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主观上必须具有偷税的故意;客观上必须造成了纳税人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结果。
我社的行为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故意,行为上没有采取《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方式,客观上也没有造成不缴或者少缴的结果,因此对我社的行为不能定性为偷税。
四、行政处罚适用法律错误
《税收征收管理法》只对偷税行为规定了行政处罚,综上所述,我社的行为不属于偷税,定性错误最终导致了适用法律的错误和处罚结果的错误。
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做到处罚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清楚、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正确、处罚结果得当,我社认为你局的行政处罚违反了上述要求,特提出如上申述申辩意见,希望你局认真考虑,慎重作
出行政处罚!
xx县城关农村信用合作社
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6.4.4、税务争议文书撰写----听证陈述申辩意见
尊敬的主持人: 按照行政处罚法
有关规定,我受商丘市**轧钢厂有限公司(当事人)的委托,代理其参加今天的听证活动。现依事实和法律发表陈述申辩意见:
本代理人认为,市国税局拟对当事人作出1676223578.78元的罚款出发,缺少事实依据,且适用法律不当。
理由是:
第一、根据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税务局拟作处罚决定的事实依据是:
(1)、2006年7月—11月份的发货明细表和部分发货单复印件;
(2)、2006年6、7、8、月记帐凭证复印件;
(3)、2006年10、11月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复印件;
(4)、2006总分类帐复印件。这四种证据不能作为认定当事人偷税的证据。
首先,这四种证据均为复印件,并非原
件,根据民法理论,仅凭复印件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行政处罚亦应同理。其次,告知书查明:“当事人每三个月将真实的会计资料销毁一次,编造虚假的会计帐簿、凭证和报表。”由此可以看出,既然当事人的会计帐簿、凭证和报表,已被认定不真
实,那么执法人员就不能将上述四种证据中的记帐凭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2006的总分类帐作为证据使用。另外,上述四类证据从数额上看,并不能互相印证。即7—11月份的发货单不能印证6、7、8月份的记帐凭证,更不能印证 10、11月份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发货单、记帐凭证、资产负债表不能印证2006总分类帐。这些互相不能印证的财务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再次,发货单也不能证明当事人的实际销售经营额。因为A、当事人完成销售交易的证据
应当是其开具的发票,发货单并不是发票,不具有发票的性质和作用。B、从当事人实际经营状况来看,有的购买人在拿到发货单后,因货款等原因没有提货,还有的提货后钢材质量问题或其他问题又要求退货。这些都形成了发货单开出而交
易没有完全实现的事实。退一步,假定发货单能够作为当事人销售数额的证据,那么所有的发货单上的数据之和不能达到一亿多元。
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税务局对当事人的行政处罚缺少事实依据。
第二、税务局认定当事人少申报交纳增值税16762235.78元,是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计算出来的(见商国税处(2007)6号税务处理决定书)。但是,事实上,税务局并没有按照这两条规定的计
算公式进行计算。如果依据这两条规定计算,其结果应当不是上述数额。既然国税局引用这两条规定,就应当按照这两条规定确定的计算公式,代入相关数据,得出相应结果。如果不按法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就应当被认为这一结果没有法律依
据。
第三、如果说当事人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偷税,对偷税额的确定无论是增值税暂行条例,还是该条例实施细则都没有明确规定。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
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国税发[1998]66号)对此却有明确规定。税务局只能依据这份法律文件规定的计算方式确定本案当事人的偷税额。如果没有按照这个规定执行,本案认定当事人偷税16762235.78元也同样没有法律依据。
第四、假定当事人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偷税,其行为性质属于帐外经营,即购销活动均部入帐。这种情况下,税务局应当依据国税发[1998]66号通知的规定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
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78号)第二项规定的政策执行。
如果当事人的发货单(及相符的出库单)所注明的金额能够作为当事人销项税额的计算依据的话,那么当事人购进废旧钢铁的如库单和付款凭证上注明的金额就可以
作为当事人进项税额的计算依据。两项税额抵扣之后,才得出当事人的偷税额。税务局执法人员没有按照上述两个通知的规定对当事人的偷税额进行合法计算,拟处罚金额的确定显然不准确。
以上申辩意见,请主持人采纳。
申辩人:商丘市**轧钢有限公司
代理人:河南**律师事务所律师
6.4.5、典型案例:陈述申辩书
**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
你局于2009年6月8日向我司送达**地
税稽罚告[2009]6号《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拟以偷税为由对我公司处罚*****.52元,我公司认为该行政处罚认定事实不清、定性错误、适用法律错误,依法应当予以撤销,现陈述申辩如下:
1.我公司不符合
印花税核定征收的条件
**市地方税务局《印花税核定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了由主管地税机关核定印花税计税依据的三种情形,我公司不符合其中任一情形。
2.我公司不是印花税核定征收的纳税
人
**市地方税务局《印花税核定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对实行核定征收的纳税人,主管地税机关应下达 《印花税核定征收通知书》”。我公司至今未收到《印花税核定征收通知书》,并一直按照查帐征收按期
进行纳税申报。
3.我公司没有采取“不进行纳税申报”的手段少缴纳印花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有关规定,我公司对签订的货物采购合同、财产保险合同、建
筑安装合同等都进行了详实的登记,并按照合同金额和适用税率计算了应纳税额,对包括营业帐簿贴花等应纳税款按期进行了申报,2006-2008分别申报缴纳印花税款39898.93元、39663.79元、62372.90元。
4.我公司销售**
没有签订销售合同
我公司产品全部为**,销售对象为****,受****等因素的制约,**销售尚不具备签订合同的条件,我公司现在**销售环节均没有签订销售合同,不存在“未按规定建立印花税应税凭证登记簿和未完整保存应税凭
证”的情况。
5.印花税核定征收应是对“纳税人”核定,而不是对“ 纳税环节”核定
从**市地方税务局《印花税核定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六条等内容均可以看出印花税核定征收应是
对“纳税人”核定,而不是对某一“纳税环节”核定。
你局处罚告知书忽视我公司已经据实登记应税凭证、按期申报缴纳税款和没有销售合同的事实,再单独针对销售环节产品销售收入按照核定的方式计算税款,税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