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涉政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试卷及答案
《涉政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
1.强势阶层占有较多社会资源,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主要指政治精英、文化精英、经济精英。T
2.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T
3.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三阶层之间要实现资源结盟,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F
4.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是指: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T
5.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资源的配置,呈现出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的态势。T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T
7.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T
8.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F
9.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生存的问题,而是公平、公正的问题。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所以不在公平问题。F
10.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T
二、单选题(15 道)
1.我国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B)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2.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A)①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②预警级别③起始时间④可能影响范围⑤警示事项⑥应采取的措施⑦发布机关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⑥⑦
D.③④⑤
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用于涉及跨(A)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D.乡镇级
4.以下事件中,不属于事故灾难的是(C)
A.交通运输事故
B.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C.生物灾害
D.环境污染
5.社会是否稳定、和谐,主要取决于(A)
A.干群关系
B.劳资关系
C.贫富关系
D.官商关系
6.(C)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
A.国务院
B.当地人民政府
C.卫生部门
D.应急专家组
7.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C)2楼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8.(D)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政府
B.新闻发言人
C.专家、学者
D.新闻媒体
9.(B)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乡镇
B.县级
C.市级
D.省级
10.国务院和(B)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乡镇
B.县级
C.市级
D.省级
11.(A)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A.国务院
B.本地政府
C.上级政府
D.专家组
12.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A)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A.预防
B.应急
C.分类管理
D.分级负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C)施行
A.2008年1月1日起
B.2008年11月1日起
C.2007年11月1日起
D.2007年1月1日起
14.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C)为重点。
A.完善管理B.扩大服务
C.改善民生
D.推进体制改革
15.以下对失意阶层说法错误的是(D)
A.社会地位下降
B.预期的利益、理想没有得到实现
C.应该得到的利益没有得到保护D.几乎不占有社会资源
三、多选题(10 道)
1.影响全国改变发展稳定大局的主要矛盾是(ABCD)
A.收入差距较大
B.就业形势严峻
C.社会保障不够
D.阶级关系失衡
2.“三退一失”人员是指(ABCD)
A.退休老干部
B.退伍军人
C.退休知识分子
D.失业大学生
3.(CD)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A.广大群众
B.领导干部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4.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是以(ABC)为依据编制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B.《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D.《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5.突发事件应对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CD)
A.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B.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C.不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的D.不及时归还征用的单位和个人的财产,或者对被征用财产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给予补偿的6.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应建立健全(ABCD)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A.分类管理
B.分级负责
C.条块结合D.属地管理
7.以下地震灾害事件的分级说法正确的是(ABCD)
A.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B.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C.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
D.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8.十七大报告中提到,我们国家正经历“四个深刻”,“两个前所未有”。这四个深刻分别指(ABCD)
A.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B.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动
C.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调整
D.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9.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ABCD)
A.及时
B.准确
C.客观
D.全面
10.以下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是(ABC)
A.恐怖袭击事件
B.经济安全事件
C.涉外突发事件
D.生态破坏事件
97.1
第二篇:涉政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包过(写写帮整理)
涉政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
一、判断题
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资源的配置,呈现出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的态势。(√)
2、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是指: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
3、我国社会阶层呈现出一系列新现象:低阶层向高阶层流动难度增大,阶层结构出现定型化趋势,阶层边界逐渐明晰。(√)
4、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生存的问题,而是公平、公正的问题。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所以不在公平问题。(×)
5、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6、强势阶层占有较多社会资源,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主要指政治精英、文化精英、经济精英。(√)
7、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三阶层之间要实现资源结盟,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9、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1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11、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12、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1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4、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制定。(×)
15、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系中,不属于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的关系的是(D官商关系)
2、以下对失意阶层说法错误的是(D几乎不占有社会资源
3、社会是否稳定、和谐,主要取决于(A干群关系)
4、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C改善民生)为重点。
5、我国把各类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B四级)
6、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C 4小时)
7、以下事件中,不属于事故灾难的是(C生物灾害)
8、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A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9、国务院和(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
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10、(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
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11、(D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12、(A国务院)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13、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C
不变)
14、有关单位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
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C二十
万元)以下的罚款。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C2007年11月1日)施行。
1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用于涉及跨()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人
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A省级
17、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
构予以(B撤销
18、(C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
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
19、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
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B行政处分)
2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A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②预警级别③起始时间④可能影响范围⑤警示事项⑥应采取的措施
⑦发布机关
三、多项选择题
1、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将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
分成(ABD)
2、十七大报告中提到,我们国家正经历“四个深刻”,“两个前所未有”。这四个深刻分别指
(ABCD)
3、1978年以前,我国的社会结构号称“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是指(ABC)
4、影响全国改变发展稳定大局的主要矛盾是(ABCD)
5、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系主要靠(AB)
6、“三退一失”人员是指(ABCD)
7、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ABCD)
8、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ABCD)
9、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ABCDE)
10、(CD)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11、以下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是(ABC)
12、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应建立健全(ABCD)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13、突发事件应对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CD)
14、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是以(ABC)为依据编制的。
15、以下地震灾害事件的分级说法正确的是(ABCD)
第三篇: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桥社区应对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有关要求,维护社区内的稳定,建立健全社区内稳定工作和应急预防机制,提高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预防大规模集体上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实现防范、排摸、化解的总体目标,现依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市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若干规定》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确切落实预防工作,预防工作与应急机制相结合,日常管理与事件管理相结合的前提下,加强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重点信访对象、群体访、事件潜在危险源的排摸、监控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力求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上报、妥善处置,在最短的事件内,最大限度的消除或减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造成的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
2、完善社区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管理机制,落实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同时各责任人员确实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预案所规定行使的权利。同时建立和完善社区的联动协调制度,加强对街道、物业公司、地区单位之间、各行政小组长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社区各类队伍的作用。
二、组织体系
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上访、重点信访户、退休人员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应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社区尽力做好
辖区内、群体性上访、重点信访户、退休人员管理工作,配合开展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组织协调社区内的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开展群防群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及时到达现场参与处置工作,同时做好矛盾疏导和纠纷调解工作。
三、日常预防工作
1、社区工作者要认真落实维护稳定责任。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各司其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者、楼道小组长、信息员三层面信息收集网络,深入开展走访和调查摸底工作,了解群体性上访对象、重点信访户的思想动态,落实重点、牵头人员的稳控措施。对于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有苗头性、内幕性、动态性、活动性的信息,要做到及时搜集、准确判断、快速报送、分类处理。
2、加强预防工作。加大政策和形势宣传,增强维护稳定大局的工作意识;全面落实有关政策,努力提高社区居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大局的意识,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疏导和重点人员的劝说教育。
四、应急机制
当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即将或已经发生时,社区工作人员应立即做出响应,调动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指挥下,按照预案分工和事件处置规程,与其他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参与现场处置,及时将第一手信息上报街道,协助对事件制定处置工作方案,落实处置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件的发生,维护现场的治安
和社会稳定工作。如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有扩大的趋势,超过自身的控制能力,应及时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请求,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
(2)对社区内的重点稳控对象,由社区带领劝访队伍开展现场劝解工作,安抚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的激动情绪,做好沟通、劝导工作,缓解现场紧张对立。
(3)对于重点信访对象应进行定期走访制度,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谈话中了解到的信息认真分析,正确判断,及时做好信访人员的劝阻工作。
(4)关心重点信访对象日常生活,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寻求合适的理由及时化解信访对象的思想过滤,特别是重大会议、重大节日期间,关注重点信访对象的出行,发动物业保安,志愿者一切能帮助社区维稳工作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注意工作方式,采取有效方法、措施做好重点对象的安抚及劝阻工作。
(5)做好相关记录。必要时进行24小时看管。一旦发生重点信访对象临时失踪、失控,及时将情况汇报社区书记、综治委员、民警并将有关情况汇报街道。
(6)如发生重点对象进省、市上访的无论何种原因立即由责任人劝说带回。
五、善后工作的处理
1、群体性的上访、重点信访户、退休人员事件已经停止、得到平息或妥善处理,参与事件人员离开现场,无次生、衍生事件发生时,经街道党工
委、办事处决定中止现场处置工作。然后组织力量查清事情始末。做好调查取证工作,摸清事件的成因以及参与人员、组织过程等各方面情况,注重发现并掌握相关重点人员情况。
2、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按照“对无理要教育到位、对有理要解决到位、对过激要稳控到位、对违法要处理到位”的原则,做好参与事件人员不同的处置工作。对于合理的诉求要认真予以听取,在做好权限范围内的安置和帮困解难工作。做好劝解教育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部分参与事件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事件中挑头人、骨干分子等重点人员,要继续主动上门进行劝导,并积极动员其家属共同做好思想工作。
六、落实宣传培训和管理工作
落实宣传培训。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对群体性的上访、重点信访户、企业退休人员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开展群体性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工作培训。加强交流沟通。定期与街道、派出所相关部门进行交流,确保通信联络的畅通,确保紧急状况下的有效沟通。
**桥社区
第四篇: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北京电力系统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海淀区、石景山区发生大面积停电突发事故”的紧急报告。警笛声声、黄灯闪烁,一辆辆电力抢险车急速驶向事故现场。从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抢险工作迅速展开:“地铁施工工地62名工人正在隧道中施工,停电后洞里一片漆黑,正在把他们紧急疏散到地面。”“现有2000多人参加抢险救援,供电各项抢修工作正在全力推进,变电站重要用户负荷大部分恢复„„”
这是不久前北京举行电力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演习现场的情景。北京市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在2003年非典时期启动,2004年出台《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同时,启动全市区县分预案、专项预案和保障预案的编制工作。今年4月,成立了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及办事机构,调整组建13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区县成立应急委员会,设立专职机构。
不仅仅是北京,整个中国已经开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威胁。目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处置法(草案)》也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这说明,为应对我国公共事件高发期的严峻考验,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在纳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突发公共事件损失GDP 6%
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李军鹏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损失500亿元,以上共计达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损失我国GDP的6%。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所作的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
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并不仅止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参与编制国家应急预案和相关法律的顾林生说,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间接损失同样不可忽视。比如说,事故灾害发生之后,公众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公众心理也会受到巨大冲击。例如重庆开县井喷事故,虽然问题早已查清,责任人被绳之以法,但事故阴影却依然存在。234个鲜活的生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们来说,失去亲人的记忆,家庭的破碎,遭受灾难的惊惶,目睹死亡的恐惧,永远难以抹去。
此外,有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当、玩忽职守所引发,在处理过程中当地政府又存在“捂盖子”的行为,例如广西南丹县的矿井事故。当此类事件尘埃落定,真相大白之后,政府的公信力会遭受严重损伤。总而言之,这类损失虽然是软性的、不可量化的,但其伤害和长远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直接损失。
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
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从自然的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害发生频度高、灾害损失严重。由于受灾害影响的人口大体在2亿左右,占全国人口的1/7以上,自然灾害在中国有着较强的社会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步增加。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一般都要超过上千亿元。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如果处置失当,有可能会出现社会危机。此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最新变化也使得国际间的冲突和危机出现新的特点。如“9·11”事件就显示了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巨大。
另外,我国很多地区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潜在的危机有可能随时爆发。而建国以来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年代久远、老化严重,又缺少及时的维护和更换,安全隐患非常多,也是一个个定时炸弹。
原有应急工作基础薄弱
从非典疫情到禽流感,从开县井喷到北京密云游园踩踏事件,从吉林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到阜阳劣质奶粉,从东航包头空难到辽宁孙家湾特大矿难„„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理,已经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首先是缺少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法律。顾林生说,虽然此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处理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应对骚乱的《戒严法》,应对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防洪法》等,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安全生产法》等、应对公共卫生的《传染病防治法》等。各地方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又颁布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地方立法。
但是仅仅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分别立法,相对分散、不够统一,难免出现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而且各部门都针对自己所负责的事项立法,“各扫门前雪”,缺乏沟通和协作。同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立法“以邻为
壑”,大大削弱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力。
其次,信息管理系统落后。信息管理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则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和准确的信息;二则为民众传递适当的信息,避免民众情绪失控,促进民众沟通。目前,我国发生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时,都是以部门为单位逐级汇报,缺乏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量并不是不够大,也不一定不及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分散和部门垄断,无法在危难时刻统一调集,迅速汇总。
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很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冲击。李军鹏认为,其一,对社会变动和市场经济波动起抗衡和缓冲作用的综合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63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058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386万人,而我国就业人员总数高达7亿多人。其二,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还很低。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
此外,我国对公众的危机教育不足,防灾应急教育还没有纳入教学体系中。社会的警觉性较差,市民缺乏自救、救护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在这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
自上而下力推应急管理
对于我国在应急公共事件方面面对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一再作出重要指示。
7月22日至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说明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正在纳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事实上,自非典疫情发生后,我国政府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就全面提速。
2003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话中指出,非典疫情发生和蔓延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004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再次指出,加强社会管理,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而2004年《国务院工作规则》修订时,温家宝总理主要强调了4点,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健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受温家宝总理委托,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
华建敏说,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预案体系设计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5个层次。目前已完成的国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基本覆盖了我国经常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方面。此外,我国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也已完成,许多市、区(县)也制定了应急预案。专家建议,下一步一定要抓好社区、农村、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从而最终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Ⅰ)、重大(Ⅱ)、较大(Ⅲ)和一般(Ⅳ)四级。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都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顾林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我国应急预案具有一些其它国家没有的、超前的、创新的内容。因为我国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各种规划、预案和指南的内容,分析了美国“9·11”事件、印度洋海啸、疯牛病等危机事件,总结了我国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创新。可以说,我国的应急预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虽然其它国家也有应急预案,但是像我国这样部门齐全、种类繁多、大规模的应急预案还是很少的。我国的5级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法制体系、应急规划体系一起构建了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第二,弥补了我国应急规划的不足,加强了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与国外的防灾规划或应急事务规划相比,我国的规划作得不详细,还是以简单的条条框框为主,难于实际操作。这次我国预案编制,弥补了规划的不足,替代规划细化了一些内容。
第三,具有超前性。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种法律还没有健全,关键的基本法律还在制定讨论中。应急预案弥补了这些法律的不足之处和没有规定的东西,同时也为今后的法律完善提供了基础。
第四,强调预防为主。一般的预案主要是规定应急处置的流程、程序、原则。鉴于我国行政机构级别多、幅员辽阔、灾种多、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大等原因,强调以预防为主和先期应急处置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和地区尽力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和尽可能不要把一般事件扩大为严重的、特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很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冲击。李军鹏认为,其一,对社会变动和市场经济波动起抗衡和缓冲作用的综合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63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058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386万人,而我国就业人员总数高达7亿多人。其二,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还很低。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
此外,我国对公众的危机教育不足,防灾应急教育还没有纳入教学体系中。社会的警觉性较差,市民缺乏自救、救护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在这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
第五,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理念和原则放入了预案中间。
第六,强调属地管理。军队、中央企业等都要真正为本地民众服务,这是吸取重庆开县井喷事件和SARS的教训。同时也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
除预案之外,《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处置法(草案)》也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顾林生说,对付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动员国家和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必须有一部基本法律作为“龙头”,以其他部门法和专门条例、规章等为补充,以求有效地处置各种紧急状态。这在很多国家已经形成了共识。
应急预案重在落实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之后,在落实方面有许多工作要作。
顾林生说,各预案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是当务之急。已经制订修订的各部门应急预案之间、各专项预案之间、部门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之间都需要进行协调,特别是要加强主管部门与配合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其次,相关法律需要修改,一些新法律急需出台。在应急预案编制中,出现了现有法律不完善或没有法律的问题,一些预案暂时代替了法律的空白。比如,食品安全预案中规定了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职能,但是现有的《食品卫生法》没有赋予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的权力,因此需要修改《食品卫生法》,并制定《食品安全法》。
原有的各项应急规划和计划也存在类似问题。我们的很多预案代替了现有的各部门规划、计划的内容。因此,各项规划和计划反过来需要进行完善和修改。
顾林生同时指出了应急预案编制和落实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其一,在各项灾种或部门系统中存在不平衡。比如,民政部2004年就起草了《国家自然灾害
救助应急预案》。至2004年底,全国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和紧急救援响应机制基本形成。但是,其它部门在2005年才开始布置全国地、市、县、市、区应急预案的制定。
其二,各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预案编制和落实工作做的比较好,内地、农村地区相对比较欠缺。而正是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存在更多的风险和隐患,特别需要加强应急管理和编制预案。
在我国应急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说一千,道一万,关键看你干不干。”有了一个好的机制,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而不是及时地、不打折扣地付诸执行,终归是镜花水月。为此,专家建议,要确保应急预案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陈泽伟、王超群)
第五篇:2010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报告
2010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报告
瑞安市教育局
2010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应急预案体系与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校园公共安全水平与处臵突发事件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现就2010我市处臵突发事件工作进行评估和分析。
一、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我局始终把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要位臵,狠抓落实,成立由局长为组长的应急管理基础建设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开展学校应急管理基础建设“五有”活动的通知》(瑞教办政[2010]97号)文件。各教育学区、学校(幼儿园)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和预警体系,有效保障公共安全,防范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去年,我市校园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发生一起,即市龙翔高级中学学生宿舍火灾事故。
二、总体应对工作及分析评估
(一)完善应急预案。
我市各学校针对火灾、地震、流行病、大型活动等容易造成重大损失,影响面大的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 演练,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据统计,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共有各类应急预案1765个(其中自然灾害类329个、事故灾难类464个、公共卫生类345个、社会安全类317个、重大活动类310个);落实预案,进行各类应急演练的共有1088次(其中防地震演练231次、消防火灾逃生演练284次、传染病突发应急演练198次、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150次、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处臵演练225次);已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163支。通过各种演习活动,大大提高了学校校长的应急判断和指挥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应急防范及自救自护能力,同时,应急预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增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
(二)加强安全工作
1.落实责任。市教育局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校(园)与学校中层、班主任、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通过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管理,人人抓落实。校园安全工作实行了学校“一把手负责制”,各校(园)落实以校(园)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工作小组认真开展安全工作;将安全工作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制度。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各学校、幼儿园建立完善了内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了学校分管安全领导带队、教师值班的内部值班巡查制度;健全学校 法制副校长工作制度,督促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或联系民警深入学校、幼儿园宣传法制、消防、交通安全知识,传授自防、自救、自卫技能;强化教学活动安全制度,特别是体育课活动安全、学生外出安全、大型集体活动安全、科学实验室操作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如食品及原料采购、储存保管、洗刷消毒、从业人员卫生、二次供水监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大检查和及时整改的力度,避免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3.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制、消防、交通、暑期安全等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针对市龙翔高级中学因学生宿舍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教训,我局对该校予以通报,同时,举一反三,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严防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寒、暑假期间,向全市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法制、消防、交通、防溺水、防震抗灾、个人卫生等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去年下半年,针对全市校学生红眼病疫情突发,通过教育信息网,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务必切实做好学生“红眼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避免“红眼病”在校园内聚集性暴发流行。
4.专项整治。一是开展校舍安全专项整治。以校安工程为契机,全面加强校舍及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共投入1.7多亿元,其中用于加固工程9406.48万元、拆建工程7872 万元、消防设施655万元、地质灾害治理420万元、防雷经费353万元。截止2010年底,已经完成加固工程111所201幢公立学校校舍,计236687平方米;完成拆建工程4所4幢公立学校校舍9811平方米。二是开展学生(幼儿)接送车安全专项整治。于6月22日我局联合市安监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交通局对莘塍片区进行突击检查;9月份,联合飞云交警中队,赴仙降镇江溪办事处,查处乐哈哈幼儿园接送车;9月份开始,联合市交通局、交警大队开展幼儿接送车专项整治,对没有审批的车辆接送幼儿坚决予以打击,对已审批的幼儿接送车按要求规范营运。并于11月22日、23日,联合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交通局到各责任区教育学区、交警中队、运管站,督查其整治幼儿接送车各项措施落实情况。三是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专项整治。在各乡镇(街道)、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消防、食堂卫生、校门口交通、治安等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巡逻和秩序维护,增强治安防控能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及时分析研判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各类矛盾因素,形成源头预防治理有效、内部安全管理有力、外围治安防范严密的工作格局。
5.“三防”建设。一是人员保障。明确学生数在500人以下的学校,配备1名保安人员;学生数在500至1000人之间的学校,配备2名保安人员;学生数在1000人以上的 学校,配备3名保安同时安排安保专职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寄宿学校再增加1名保安人员。目前已有475名保安进驻学校、幼儿园(其中公办学校、幼儿园224名,民办学校、幼儿园251名)。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公安局的精神,我局将增设安全保卫科,同时将成立瑞安市教育护卫大队。二是经费保障。2010年,市财政落实1168.72万元作为安保专项经费,其中9-12月份保安人员经费240万元,即每名保安财政年补助2万元,用于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办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安经费由学校自行负担);公办学校、幼儿园技防设施经费728.72万元;民办学校安保经费补助200万元。2011年,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保安人员经费市财政仍以人均2万元核算。三是技防物防保障。技防设施确定为视频监控系统(全球眼)、门卫室电子报警系统、围墙及周界红外线报警系统。我市学校、幼儿园已经配备与公安局联网的“全球眼”247盏、与公安局联网的电子报警器53台、校内视频监控系统504套、围墙周界红外线报警系统68套。安保人员配臵6种基本防护器械,分别为警用钢叉、999A型电击警棍、防刺服、2公斤小型灭火器、防刺手套、辣椒水喷雾器。其中警用钢叉247把,电击警棍438支。
(三)及时处臵突发事件
2010年4月19日凌晨,瑞安市龙翔高级中学学生宿舍一寝室发生火灾事故,造成5名学生受伤,其中1人救治无 效于6月4日死亡。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该事件,切实做好死者家属的慰问和安抚工作,协助塘下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召集死者家属及市龙翔高级中学董事长进行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市龙翔高级中学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等共计32万元(不包括之前垫付的医疗费用)。在我局和塘下镇党委、政府及市公安局的共同努力下,受伤学生家属及死者家属没有出现过激行为,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社会反映平静。
三、存在问题
(一)“未雨绸缪”的意识不够强。目前,部分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还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甚至有“安全事故防不胜防”、“安全靠运气”的错误认识。部分幼儿园虽然已经制定了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但一些学校对制度落实还不到位,对预案没有定期进行演练和完善。
(二)“捉襟见肘”的经费不够用。部分学校公用经费应对日常办公支出原本就非常紧张,外加救援队伍培训、应急预案演练、救援物质储备等经费支出,让部分学校的公用经费捉襟见肘。
四、后阶段工作
我市学校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许多基础性、系统性工作仍需继续加强。下一步,教育局将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继续抓基础,抓常 态管理,提高全市学校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有效应对处臵各类突发事件,推动全市学校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要以应急管理基础建设“五有”活动为契机,通过会议、培训等途径,积极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组织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工作,普及公共安全知识,提高师生自护自救互救能力。
(二)严格考核,加强督查。要求各教育学区对所辖学校应急机构设立、预案的编制修订及演练、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应急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整改。我局将对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管理基础建设“五有”活动进行检查和验收。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