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8日在京举行,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郑哲敏院士和王小谟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奖金5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以上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篇: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授予8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8名外籍科学家。
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奖励公告:
第三篇:201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
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
2.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
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第四篇:中国201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简介
中国201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简介
1、王小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信号处理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2、郑哲敏,爆炸力学、应用力学和振动专家。原籍浙江鄞县,生于山东济南。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49年和1952年分别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早期从事弹性力学、水弹性力学、振动及地震工程力学研究。1960年开始从事爆炸加工、地下核爆炸、穿破甲、材料动态力学性质、爆炸处理水下软基等方面的研究。开展爆炸成形模型律、成形机理、模具强度、爆炸成形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爆炸载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同时解决了成形参数与工艺问题,开辟了力学与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力学”新方向,在爆炸力学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第五篇: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公示
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重大外来有害生物椰心叶甲应急防控与持续治理关键技术
候选单位(含序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1),海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华南农业大学(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3),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4),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5),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6),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7),海南大学(8)
候选人(含序号):彭正强(1),沈有孝(2),徐汉虹(3),覃伟权(4),吕宝乾(5),秦长生(6),李洪(7),马子龙(8),曾玲
(9),李伟东(10),张志祥(11),唐超(12),王东明(13),谢圣华(14),周祥(15)
项目简介:
椰心叶甲是一种重大突发性入侵害虫。2002年6月在海南暴发成灾,严重威胁到我国椰子、槟榔及棕榈科绿化苗木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我国海南等热带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和热带景观构成了巨大威胁。项目组针对椰心叶甲的危害特点、国内外防治经验少及生产应用急需等突出问题,充分整合利用各协作单位原有的工作基础、优势和条件,开展联合攻关,在阐明该虫发生为害规律和入侵成灾机理的基础上,研发和集成创新了椰心叶甲应急防控与持续控制关键技术,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新产品登记1项;颁布2项行业/地方标准;完成学位论文16部,发表论文8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