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环境是企业经营赖以进行的重要外部环境

时间:2019-05-14 17:4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收环境是企业经营赖以进行的重要外部环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收环境是企业经营赖以进行的重要外部环境》。

第一篇:税收环境是企业经营赖以进行的重要外部环境

税收环境是企业经营赖以进行的重要外部环境,是企业整个经营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税收环境的因素很多,从构成要素看有税收制度、征收管理本身和社会各因素(包括纳税人)等。近年来,持续的税制改革对优化税收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税收政策法规和税收征管手段滞后,恶化了税收环境,也给企业经营也带来了诸多困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改进和完善。

一、目前税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税收环境的内涵是指影响或决定税收制度产生、运行及其成效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税收环境受国家大政方针和国民素质的影响因素很大。从当前看,应该说我国的税收环境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良好税收环境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税收政策滞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基层税务部门的实践来看,许多税收政策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基层征管工作两头为难。有的政策条文经过反复论证,到出台时就是一部落后的法律或法规,尽管较之以前有所改进提高,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地讲老条文本身就是一条非常落后的规定。我们常说“已经落后十步了,结果改革后仅向前迈了两步,还是落后八步,更谈不上超前几步。”如现在推行的个人所得税年收入12万以上自行申报制度,在社会诚信体系没有建立、部门之间的个人收支信息税务部门难以掌握(要想核查个人银行帐户资金收支情况,不仅手续繁琐而且银行部门强调替储户保密常以种种理由不予配合)、社会各阶层对此实际认知度非常低、传统地怕露富观念作怪等现实状况下,某种程度必须依靠纳税人的觉悟和税务部门严格征管,而实际上目前纳税人的觉悟又是低层次的,税务部门的严格征管在一些特殊群体中往往又打了折扣;还有对交通运输业户代开发票扣缴6.63%的各税,不仅没有推动诚信纳税进程和优化税收环境的建立,反而因为税负过重使得假发票泛滥,各地代开拉税现象严重;再有增值税的改革已经试点近四年,但仍然“难产”,生产型增值税与消费型增值税对资本投入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税收负担不同,使资本有机构成越高的企业税收负担也就越重,严重阻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新修订的土地使用税条例,虽然将外资企业的土地使用费以土地使用税的形式固定下来,公平了中外资企业在这个地方小税的税负,但是没有修订不适合当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开山填海土地的减免税等。上述政策规定与企业经营都有直接关系或者间接关系,对企业税收环境是有“污染”的,它影响了企业诚信纳税的心理,对纳税人产生了错误的导向,极易诱导纳税人在经营中出现偷税或其他违反税收征管的行为。

(二)部门信息不共享,协税护税缺位严重。

政府部门的单打独斗、各自固守本部门利益,使本应共享的涉税信息和相关资料不能共享,这不仅加大政府的征税成本,同时也给纳税人增加了麻烦,加大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同办一件事要向各审批部门报送多次同样的材料,政府部门之间缺乏信任,本部门只相信自己的资料真实可靠,许多资料重复保留存档,而不是根据职责相互联系,后者依据前者审批结果继续行使部门职能,高效、便捷地办理审批事项。另外,这种现象更加大了对偷税漏税的查处难度,造成协税护税的严重缺位。部门之间必须协作,而且要用法规或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的。如在土地转让办理土地证时,转让方须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交完税证明方可办理土地权属过户手续,这一规定是用行政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必须执行。而现实中许多涉税事项都是税务部门依靠本级政府和自身的力量,协调各方面关系,采集信息和争取部门配合,而在法律和法规层面缺乏对涉税信息采集和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制度性规定和约束。税务部门在依托计算机开展征管时,信息的重复采集,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困难。这种纳税环境容易造成对偷漏税行为打击不力的局面,其负面影响就是对依法诚信纳税行为的伤害。

(三)税收征管的差异,使企业很难维护自身利益。

偷税在我国现阶段还是较为普遍的。由于税法规定不明确和税收执法不规范,执法口径的区域性差异很大,大多数纳税人有意无意有偷税行为,但这种行为的风险很大,而且承受风险的代价很高。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完善,税收征管将趋于严格、规范和精细,但这种严格、规范和精细是有税务人员执行和操作的,目前许多税收法规和政策规定不明确,从而加大了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加之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涉税事宜会出现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处理结果,不同部门会出现不同的答复,让纳税人无所适从;还有税收法规政策层层转发的时间差,也给纳税人实现和维护企业利益造成滞后。现在有的纳税人拿着税务总局颁布的规定找到基层税务部门,由于没有上级部门的批转而不能越级执行有关规定。更严重的是由于上述原因给少数税务人员带来了谋取“人情税、关系税”的机会和空间,也给部分纳税人创造了偷税的机会。

上述种种现象表明目前我们的税收环境并不宽松和顺畅,亟待优化。

二、进一步优化企业税收环境的建议

(一)加快税制改革,完善法制环境。

有效的税收处处体现法制,税法是否完善以及人们是否受约束于法制,是税收顺利实现其功能的保障。一是要创造依法治税的良好环境,经济体制转轨引起了经济基础的重大变化,税法不仅要适应这种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推动这种变化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在着力基本税法改革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配套政策,特别要加快修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一些条文,增强实际税收征管中的可操作性;二是要提高税制改革前瞻性,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每个税种的改革都经历了千辛万苦,改革的结果不能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和速度。税收不仅应对经济良好运行起到保障作用,更应该发挥其推动或拉动作用;三是要让税收征管的政策规定与行业经济运行的全部过程联系起来,决不能孤立的就税收论税收,应该兼顾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真正起到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二)建立社会信息网络,形成协税护税体系。

资源的短缺是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瓶颈,但资源的浪费更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公害。现在我们耗资巨大的金税工程就全社会层面只是税收部门的一个信息孤岛,我们的信息资源没有拿出去让全社会共享,而做为“回报”,许多政府部门为加强职能作用而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我们税务部门也是“禁入”的,这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它造成了社会的重复劳动,加大了征税和纳税的成本,而且还给片面强调部门职权和利益的现象找到了借口。就一个政府而言,几个部门对同一事项形式的审批职能,要减少重叠,相互认可。但是前提是要建立社会信息系统,打造信息共享平台,使各政府部门采集的经济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如房屋交易的信息、银行个人实名储蓄的信息、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流动人口特别外国人的居住信息等等,这一些都应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通过一定技术手段的处理,成为需求部门处理职能业务的基础资料,减少现实中部门之间遇事靠协调靠协助的现象,打破正常的部门依赖和联系变成“支持”、“帮助”和“谢谢”的怪圈,让规章制度来约束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行为。

(三)增强征纳互信,共避税收风险。

税收征管质量体现了税收执法的效果,对纳税人的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要素和前提,我们要奉行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原则,相信每个纳税人都是想依法纳税,因为他们对税收法规和财会知识不是生来就懂,所以经营中可能出现计税的错误。但绝不能因为这些而在税收法规中出现歧视性条规,如我们的增值税条例中对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条规就是对小企业和个体业户的歧视和不信任,我们的税务人员更不能出现错看纳税人的现象。因此应该健全法制,强化税务人员与纳税人相互诚信的意识,树立税企共避税收风险的理念,加强税收征管中事前和事中的纳税宣传和辅导,让纳税服务受到职业化的约束,避免把纳税服务用热情来提高档次和用微笑来编排内容,用执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来确定和充实我们的纳税服务内容。

(四)在税收政策清晰的前提下推崇税收筹划

税收最终体现为企业的一种执法或负担,但要使这种支付或负担最小化即利润最大化,就要依法纳税,合理避税。而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却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其实,税收问题归根结底是法律问题,税收优惠、纳税筹划是在税法引导下的合法行为,至少是非违法行为。我们现在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条文上非常清晰,而获得优惠的条件相对复杂,要充分的理解并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政策要求,就成了我们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税务报》举办的一次税收筹划研讨会上,国家税务总局的一位官员讲过“税收筹划是一个综合问题,现在对税收筹划、避税的概念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基本都是学者约定俗成的解释,现在的税收筹划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我国税制还很不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二是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防范筹划的风险,因为政策发生变化后往往有溯及力,原来是税收筹划,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为是偷税。因此,税收筹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往往意味着风险。”从这点上讲,我们还应该从国家政策法规和实际纳税的结合上尽快对税收筹划给予明确的概念和界定。如果税收筹划在税收法规政策的限定内,直白地说仅是利用了税收法规政策与现行经济运转不相适应的缝隙,也就是根据法理讲的:法无明文规定则不纳税;或又称法有规定没授权的不得征税。所以不应该说政策变化前叫税收筹划,政策变化后就成了偷税。既然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对通晓税法的纳税人要给一个让他们再通晓和重筹划的时间,同时税收筹划更是在税收法治完善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完善税制,避免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减少企业经营中的税收筹划风险。

(五)推行阳光作业,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都有一定的政策导向,因此必须让纳税人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并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合理的利用有关税收政策,实现企业利益与国家政策调控导向的双赢。这就需要:一要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公开政策法规,做到政策透明,使每一个纳税人得到公平享受有关政策的渠道和机会;二要规范税务代理执业行为,发挥税务代理机构和人员的作用,让中介机构居中协助纳税人做出符合税收调控目标的决策;三要加强税务干部的专业培训,确保能正确的执行国家的税收政策,杜绝税收征管过程中的人为差异;四要加强对税收执法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和检查,防止或减少随意执法给纳税人生产经营产生的额外成本。

在企业的经营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偷、漏税行为,而许多是在有意和无意中产生。”这似乎是企业在呼喊着一种渴望,即对税收环境优化的渴望,他们渴望税制改革的尽快到位、税收政策的进一步清晰、税收调节功能的充分发挥、征管区域引人差异格局的尽快打破等等。由此可见,税收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有多大。

第二篇:数控机床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重要工具

数控机床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是数字程序控制车铣床的简称,它集通用性好的万能型车床、加工精度高的精密型车床和加工效率高的专用型车床的特点于一身,是国内使用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种数控机床,也是是一种通过数字信息,控制机床按给定的运动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电一体化的加工装备,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数控机床已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制造业中,数控机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时光如流水,两周的时间转眼即逝,这次暑期实习给我的体会是:

1.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数控机床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了一些材料的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了数控机床方面的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床生产上的应用。

2.在数控机床的生产装配以及调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3.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数控机床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

5.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第三篇:纳税评估是现代税收征管的一项重要举措

纳税评估是现代税收征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对于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度质量、增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纳税评估从机构的质量、指标的采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针对不足之处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纳税评估的质量。

纳税评估工作是国家税务总局加强税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通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是介于申报征收与税务稽查之间的一道“过滤网”,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通过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实现对纳税人整体、实时的控管,以促进纳税人的真实申报和提高税收监控管理水平。纳税评估工作是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税收征管工作一次“质的飞跃”,是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强化税源管理和监控,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税收内部基础管理制度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现代税收征管中需要全面实行纳税评估制度,以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增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现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一、开展纳税评估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一)开展纳税评估的必要性

1、开展纳税评估,是当前税收征管环境的需要。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环境不甚理想,税源监控乏力,大量的税源不能转化为税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经济不发达,现金交易普遍,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偷税、漏税、骗税现象突出,税收流失严重;二是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会计从业人员执业素质不高,申报信息失真严重,税企之间信息明显不对称;三是社会各部门对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支持、协助不够,没有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氛围,社会舆论对税务工作支持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税收法律体系尚需完善,税收执法手段刚性不足,威慑力不强;五是税收征管现代化程度较低,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日常征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征管的科技含量、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分析功能、数据处理和交换功能、监控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税务机关了解哪些税源有问题,需重点掌握,而纳税评估,则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2、现行税收征管体制不够健全,需要开展纳税评估加以完善。主要表现在:(1)部分单位把税收工作重点片面放在稽查和征收环节,对征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从而导致管理弱化,漏征漏管现象较为严重;(2)税务部门提供纳税服务有限,税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桥梁联系,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心中无数,知之不多,从而缺乏对税源变化的有效监控;(3)机构设置不合理,征管岗责划分不清晰,征管各环节不能紧密协调,形不成合力,突出表现在: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职责不清,各环节缺乏相互制约的信息传导机制,造成相互扯皮、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甚至腐败,出现“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局面,征管查整体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开展纳税评估的作用

1、有利于增加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提高申报质量,融洽征纳关系。(1)在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普遍不高的环境下,通过经常性的纳税评估分析,可以有效地对纳税人的纳税状况进行及时、深入的控管,及时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提高他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2)纳税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当事人见面,通过约谈或质询等方式让对方说明、解释,是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解释,帮助他们提高纳税意识的有效途径;(3)纳税评估对一般涉税问题的处理,解决了纳税人由于对税收政策不了解、财务知识缺乏而造成的非故意偷税现象,减少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直接冲突的可能;(4)纳税评估通过计算机对纳税人整体纳税情况的监控,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公正,有效控制了偷税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减少了纳税人进入稽查的频率,起到了服务纳税人,优化经营环境的目的。

2、提高了税务机关的执法能力,形成了工作合力。首先,纳税评估作为一项新的税收征管形式,它具有前瞻性、及时性和反馈性,它不但能发现、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起到督促、监控和检查的作用,而且也可以发现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其次,纳税评估是连接征收与稽查的有效载体。纳税评估通过对申报资料的稽核,成功的为“集中征收”增添了有效的“后续”,在征收和稽查之间增加了一道“滤网”.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结合点,可以有效防止两者之间的脱节与断档,做到了申报资料的最大利用,使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再次,纳税评估是税务稽查实施体系的基础,开展纳税评估,有助于税务稽查整体效能的发挥。一方面纳税评估经过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不仅可避免稽查选案环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可使稽查的实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另一方面,纳税评估有利于稽查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并对稽查实施产生制约。有利于发挥税务部门的整体效能。

二、当前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纳税评估的机构有待落实。纳税评估工作的推行与开展,要以专业化组织机构设置为保证,目前,大多数税务部门没有在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纳税评估机构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使纳税评估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得不到保证。

(二)纳税评估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要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地搜索和掌握,要求评估人员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及自身综合知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多层面对税源状况、纳税行为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逐步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的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看看表、翻翻账、对对数的浅层次上,使评估工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纳税评估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行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一般是确定行业内平均值,实际上是企业真实纳税标准的一种假设,一般这种评估指标的测算结果都直接与行业正常值进行比较,也就是说该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只要处于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内,就被认为已真实申报。实际上,评估对象的规模大小,企业产品类型多少等因素都对“行业峰值”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单凭评估指标测算和评价很难合理确定申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还经常受到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的流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效果。

(四)纳税评估与征收、稽查各环节的关系不够理顺。纳税评估作为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手段,与征收、稽查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评估工作是建立在深化征管改革的基础之上,若没有一定征管基础,纳税评估将是无源之水,而评估工作反过来又对加强税收监控起到促进作用;其次,评估工作是介于征收与稽查间的“滤网”,能够解决一般性税收违规问题,缓解稽查压力,增强选案准确性,有利于稽查“重点打击”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评估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在与征收、稽查等环节的联系过程中,因工作衔接、资料传递等程序没有一种明确的机制加以限制,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评估与征收的不理顺、评估与稽查的不理顺。

(五)信息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纳税评估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税务机关内部各岗位在日常征管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数据,以及外部单位提供的信息资料。因此,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成果,但是税务部门自常形成的数据资料真实性较低,成为制约评估准确性的限制因素。

三、对提高纳税评估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设立纳税评估机构。鉴于纳税评估内容广泛、专业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的工作特点,根据工作需要,税务机关应设置专业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估范围、评估手段的确立、评估内部工作管理等事项,保证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强化培训,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评估工作;其次,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使评估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勤实践,精通业务知识,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熟悉企业财务制度,精通财务核算方法;再次.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员的培训,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素质,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评估工作的“专家”。

(三)完善评估方法,提高纳税评估的工作实效

1、实行分类评估管理。对大型企业集团或重点税源,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和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和电子报税,逐步实现税企联网,利用纳税评估软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对中小企业实行行业税收监控管理,通过行业税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统计分析,对纳税情况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评估对象,进行评定处理;对个体工商业户l,可采取事前测定评估方法,即计算机定额管理系统管理,将个体业户的平均经营水平和销售水平,用保本推算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得出一个定期内与营业规模相适应的较为合理的应纳税定额。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一是注重调查,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全面收集整理、抓好评估基础指标测算的基础上,对纳税人正常经营状态下的经营额、经营成本、流动资产等指标进行纵横向对比分析和综合测定,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好评估“量化”分析,以准确体现纳税行为的共性和规律,不断提高“筛选”异常信息的准确性,为评估的实施提供真实的指导信息。二是建立模糊分析体系。将评估范围扩大至纳税人的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等方面,实现对经营情况的全方位分析,应用经济指标,进行非量化的模糊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

3、简化工作程序,规范评估运作。首先要简化工作程序和文书数量,提高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要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工作程序和文书,增强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免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其次是规范评估运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对评估工作质量全过程控制,明确评估工作中征收、管理、稽查的相互协作关系,使各环节、各项工作互相紧密衔接,保证评估管理操作行为规范运行。

(四)依靠科技手段,提升纳税评估的水平

1、结合税收征管实际,开发纳税评估软件。税务机关要以综合征管软件为核心,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基础,以各行业相关税收预警指标为参数,开发出符合税收征管实际的纳税评估软件,提高纳税评估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提供机制。税务机关要在不增加纳税人负担的前提下,制定纳税人必须提供的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以确保评估信息的准确全面。

3、依托计算机网络,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质量。以多元化电子申报为切入点,加强评估所需信息的电子转换能力,减少人工输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重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集中人力、物力、技术,改变信息处理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实现信息处理的集中加工与广泛共享,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

第四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也明确规定: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那要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写作中,应让小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紧紧围绕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他们的思想情况,可以命题为《××,我想对您说》。又如根据他们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自己精心设计游戏内容,在游戏中,让他们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大家一起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他们玩得兴高采烈,自然就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小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积累优美的词句,学习好的写作方法,这有利于他们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1、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模仿绝不是呆板复制,模仿应是从此物到彼物间的“支撑点”。模仿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从机械模仿到变通模仿,最后发展成创造性模仿,沿着仿造——改造——创造的轨迹,推陈出新。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就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因而,必须加强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要求他们正确朗读好词好句,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3、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三、激活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

上的一切,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想象是创造的前提。”

1、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

小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这就很难写出新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提高他们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想使文章有新意,还要学会变换角度看问题,从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方面入手,学会同中求“异”,通过已知求得未知,从旧知导出新知,从而发现新意,增强创新意识。如他们在写作文《课间十分钟》时,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这样,他们的作文,就不再是单一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而出现了各种富有新意的主题,如,“助人为乐好风尚”、“课间打闹不应当”、“关心集体的好品质”等。

2、改中来“佳”,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不具体、不生动,这除了选材不当外,主要是他们只会概括叙述,不会具体描写,而要想将人物和景物写得生动,就必须学会认真观察和具体描写。如有一篇关于写升旗仪式的作文,教师在指导同学们互评时,要求同学们找出作文中至少一处优点和一处毛病,然后具体提出好在哪里,毛病应如何改。这样,在改作文中,努力引导同学们发现别人作文中的闪光点,在修改中求“佳”,从而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又如大家熟悉的《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文中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经过了多次修改。最初用“到”,后改作“过”,又改作“入”,再改作“满”,这样一改再改,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小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有效的利用他们周边的广阔资源,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多悟、多想、多练,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五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我们语文老师感到困惑和无奈。

我有幸认识了著名文学评论员仵埂先生和著名作家喊雷先生,当他们谈到自己如何进入文学界的坎坷、怎样启发出自己创作的潜能和入选教科书作品的灵感从何而来的。不仅激起了我对文学创作的梦想,而且引发了我对写作的一些沉思,为以后怎样讲好一节作文课总结如下:

一、把语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作家陈忠实受到柳青的《创业史》影响和启蒙,创作了《白鹿原》并因此得名。而我们老师的写作水平不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和启蒙,但我们在语文阅读和语文教学中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并运用课文引导学生练笔,如仿写、简写、改写、扩写、评论等方法。这样练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写作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作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握好课文和写作的最佳契合点,把积累素材和训练技巧渗透到语文课中。

二、教导学生写真实文章,体现真实感受(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心中有积蓄,自然要行文。这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时期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很多学生对周围的人、事、物不留意,不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便搜肠刮肚,作文难免失去真实性。生活带给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感受各异,所以写作是表现自我,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因此,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才能令读者感动,由此可见,真实是一篇文章的灵魂(2)。

三、作文指导的重点是细节描写: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细节、关注细节、描写细节,要求学生采取“看、听、感、想、做”等感官去进行写作的实践。细节描写有很多方面,如:动作的细节描写、语言的细节描写、心理的细节描写等。

(一)、动作细节的描写: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3)。

(二)、语言细节的描写:

白话创始人鲁迅在《看书琐记》中说:“《红楼梦》能使读者由说话中看出人物形象”,如:王熙凤的出场,在众人“皆敛声屏气”的静寂中,王熙凤的出场颇有气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句“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便将“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泼辣货“疯辣子”活画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这是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有无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因为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特性就是要通过创造人物的个性,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染和启迪。

(三)、心理细节的描写:

如全国第十七届青年征文大赛作品《三叶草》中描写段落:英子从货架上拿下一样东西,伊健总会站在英子背后用手往上推推那250度的近视镜,透过镜片眯着眼偷偷看物品上的价格标签,琢磨着自己兜里的钱够不够,而嘴上只是催着英子快点,到了收银台,伊健会很有眼色但很无奈的拿出钱包递给英子,而自己就像仆人跟着主人哪样,大包、小包提上一大堆,跟在英子后边,文中用心理描写出了一个小男人的形象,字句简单明了,耐人寻味(4)。最后是从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方面加以指导。写作文时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进行具体恰当地选取,要想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技巧与方法,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只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结合现实生活,借助范文激发写作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共勉和共享。

下载税收环境是企业经营赖以进行的重要外部环境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收环境是企业经营赖以进行的重要外部环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