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事诉讼法习题二参考答案[本站推荐]
民事诉讼法习题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事件:是指不以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件。
2.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对某种权利或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是否有效予以判定的请求。
3.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已经进行的诉讼,就其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是案件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参加到当事人一方进行诉讼的人。
4.反证:是指不负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为否定对方当事人提出的本证所证明的事实而提出来的证据。
5.期间:又称诉讼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或完成某种诉讼行为的期限和日期。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C4.ABCD5.ABD
6.ACD7.BCD8.BC9.AC10.D
三、简答题
1.处分原则的“处分”,是指权利主体自由决定行使或者放弃权利、以及权利行使的方式。处分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民事诉讼中享有处分权的只有诉讼当事人,即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可以代其行使所有处分权,但其本身并不享有处分权。第二,当事人处分权的客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于诉讼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民事实体权利,二是基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而产生的诉讼权利。第三,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以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首先,当事人处分其实体和诉讼权利,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得侵犯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否则其处分行为无效;其次,当事人
处分权的行使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否则将不能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
2.起诉条件,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必须具备的实质要件和
形式要件。
首次,起诉的实质要件有如下:
(1)原告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原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的权利主体,另一种是非直接的权利主体,即其所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司法保护的遭到侵害或者发生争执的财产权、人身权等民事权益,虽然不是由其直接享有,而且其也不认为应当为自己直接享有,但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其有权对这种民事权益进行保护,可以对其加以管理或支配,那么也是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其次,起诉的形式要件是指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3.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当事人也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
构成普通共同诉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有两个以上属于同一种类诉讼标的。
(2)归同一法院管辖,适用同一诉讼程序。
(3)合并审理符合共同诉讼经济的目的。
(4)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
(5)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
4.证明责任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应当由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并予以证明,若诉讼终结时根据全案证据仍不能判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真伪,则由该当事人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证明责任有两个基本含义:即行为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
任。前者是指在诉讼进行的各个阶段,当事人为避免败诉危险而承担的向法院提出证据的行为责任;后者是指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构成要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当事人对因法院不适用以该事实存在为构成要件的法律而产生的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的负担。二者都应当在民事诉讼法中有所体现并加以规定,尤其是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因为它才是证明责任的本质所在与证明责任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
民事诉讼法设置证明责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院拒绝裁判。无论是在辩论主义还是职权调查主义下,民事诉讼中均难免出现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情形。虽然法院对事实的真伪不明无法作出主观确定,但不能以此为由拒绝对案件作出裁判。通过证明责任制度的运用,法院可以将真伪不明的事实拟制为“真”或“假”,以作出事实认定,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裁判。
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的分配由法律抽象地加以规定,它不会因为具体诉讼的不同或当事人对诉讼活动态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它只是当事人在某一个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应承受的负担,而且只能是由一方当事人承担。
5.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特殊类型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特殊审判程序。特别程序不同于审判一般案件的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是和第一审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并存的独立审判程序,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是特定的,即限于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和非讼案件。在这两类案件中,不存在民事权利义务之争,也不存在利害冲突的双方当事人。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具体包括: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踪案件、宣告公民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公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四、论述题
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发生法律效力的确定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含调解协议,下同)进行审理所适用的程序。再审程序是为了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的错误而专门设置的一种特殊审判程序,它不是案件的必经程序,而是一种补救程序。法院的裁判一旦生效便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和稳定性,对法院、当事人和社会都具有约束力,如果生效裁判确有错误,唯一的办法
就是通过再审程序对案件进行再次审理来纠正生效裁判中的错误。
再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都为了保证判决、裁定的正确,纠正原判决、裁定的错误的法定程序,但两者是相互独立的诉讼程序,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一,提起程序的主体不同。有权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而有权提出上诉发动第二审程序的主体只能是第一审程序的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第二,提起程序的理由不同。启动再审程序,必须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确有错误;二审程序是根据两审终审原则设立的,是对一审案件的继续审理,只要当事人对未生效的一审裁判声明不服,都可以提起上诉,从而启动二审程序。
第三,提起程序的期限不同。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在判决、裁定、调解书生效后两年内提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提起再审,没有时间的限制;而上诉人提起上诉必须在一审裁判尚未生效的期限内提出。
第四,审理的对象不同。再审程序审理的对象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包括二审法院的生效裁判和调解书,也包括一审法院的生效裁判和调解书;而二审程序审理的对象只能是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和裁定。
第五,审理的法院不同。按照再审程序审理案件的,可以是上级人民法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也可以是原审人民法院;而按照上诉程序审理案件的,只能是原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
第六,审理案件所适用的程序不同。再审程序,是一种事后补救的特殊程序,不具有审级性质,适用再审程序审理案件,可能适用第二审程序,也可能适用第一审程序;而上诉案件的审理必须适用第二审程序。
五、案例分析
1.甲市、乙市、丁市、戊市、己市法院有管辖权。因为本案属于因侵权行为引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无权移送。因为先立案的法院移送管辖必须以本法院无管辖权为前提。
3.可以分别起诉。因为白云乐队和红土地出版社是普通的(非必要的)共
同原告,二者的诉讼请求属可分之诉;
4.上诉人:江南音像出版公司;
被上诉人:北方文化艺术中心;
原审原告:白云乐队、红土地出版社。
5.当事人上诉超过了法定期限,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暴雨天气之后10日内申请顺延上诉期限,或者申请再审。当事人未申请顺延上诉期限,第二审法院不应受理上诉。
留置送达调解书是不当的,在调解书实际未能送达的情况下结案也是不当的;当事人拒绝签收调解书的,调解书不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并作出判决。
第二篇:民事诉讼法同步习题及答案(高教版)3
1.有关民事诉讼中实行公开审判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案件的审理、合议庭的评议、判决的宣告应当公开
B.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宣判要公开
C.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
D.离婚案件只能不公开审理 B 2.有关公开审判制度,正确的是:()
A.审理的案件可以不必开庭审理
B.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应当公开
C.个人隐私的案件是否公开审理,由当事人申请法院决定
D.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律明文规定不公开审理 B 3.有关合议制度,正确的是:()
A.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审理。
B.实行合议制一定要由合议庭研究决定
C.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三人以上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和陪审员三人以上组成D.审判员三人以上可以组成合议庭 A 4.下列案件,应公开审理的是:()
A.工程师李某将自己所在公司的商业秘密提供给其他公司,造成其所在公司很大损失。
B.李某因泄露王某个人隐私而被王某起诉到法院。
C.王某因不堪丈夫的虐待而起诉离婚,并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
D.16岁的李某因损害他人财物被告上法庭 D 5.下列哪些情形不需要回避?()
A.人民陪审员李某为本案原告的叔叔
B.书记员何某是本案被告某公司的股东
C.审判员宋某为本案原告代理律师的大学同学
D.审判长朱某与本案原告代理人(常在本院办案)刘律师认识,但无私交 D 6.法律未明文规定公开审理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
A.一律公开审理
B.可以公开审理
C.一律不公开审理
D.可以不公开审理 A 7.某法院审理甲诉乙一案,丙、丁、戊3人组成合议庭,院长丙任审判长,甲申请丙回避。此回避的审查决定权在于:()
A.该院审判委员会
B.上级人民法院院长
C.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D.合议庭 A 8.二审人民法院在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发现该案一审的陪审员李小明是本案原告李某的弟弟,而李小明并没有自行回避,双方当事人也没有申请回避。请问二审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A.视为当事人放弃申请回避的权利,继续审理。
B.裁定中止诉讼
C.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D.报上级人民法院处理 C 9.甲诉乙名誉权纠纷案件中,在开庭审理前,甲以合议庭成员丙与乙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为由申请丙回避,又以书记员丁是乙的同学为由申请丁回避,请问对于丙、丁的回避分别由谁决定?()
A.审判长、审判长
B.合议庭、审判长
C.院长、审判长
D.院长、院长
C 10.关于陪审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陪审制度适用于任何审级
B.案件是否实行陪审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C.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的过程中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D.陪审员不仅有权参与案件事实的审理,也有权参与案件法律适用的判断。
A 11.下列关于合议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议庭的组成因审级的不同而不同
B.陪审员在合议庭中同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
C.陪审员可以担任合议庭的审判长
D.选民资格案件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C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回重审的案件,法院应重新组成合议庭,原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不能再参加重审案件的合议庭
B.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组成合议庭
C.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二审或上级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组成合议庭
D.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可以由另外的审判员独任重新审理
D 13.对于下列哪个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不公开审理?()
A.孙燕与吕鹏的离婚之诉
B.王霞和刘达的民事侵权案件,涉及王霞的个人隐私
C.太阳公司的技术秘密被月亮公司窃取,太阳公司提出侵权之诉
D.王三未经权利人孙二同意,擅自使用他人专利制造产品的行为,孙二提起侵权之诉
B 14.下列关于公开审判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公开审判有利于促进和保障司法公正
B.有利于促使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C.有利于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D.我国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一律实行公开审判
D 15.甲诉乙名誉权纠纷案件中,经甲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丁在第一次开庭以后被决定回避,法院另安排丙代替丁参加合议庭,那么此时该案已经经过的诉讼程序效力如何?()
A.已经过的诉讼程序全部无效,重新进行
B.由审判长决定是否重新进行
C.由当事人决定是否重新进行
D.已经经过的诉讼程序有效,诉讼程序继续进行
D
1.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民事案件有:()
A.离婚案件
B.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C.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D.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CD 2.关于申请回避,正确的有:()
A.当事人申请回避必须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
B.人民法院应在申请回避的5日内做出决定
C.申请人对人民法院的决定不服,可以向原审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D.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暂停参加本案的工作
AC 3.下列有关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B.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案件可以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C.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普通程序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D.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或提审的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组成合议庭
ACD 4.下列哪些法院可以适用独任制审理民事案件?()
A.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法院
B.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人民法院
C.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D.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AB 5.下列人民法院的哪些做法是对两审终审制度的违反?()
A.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不允许当事人对判决提起上诉
B.人民法院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允许当事人对案件提起上诉
C.一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允许当事人提起上诉
D.二审法院审理过程中,原审被告提出反诉,法院调解不成做出判决
CD 6.李某诉王某欠钱不还一案中,由某县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合议庭组成人员中,陪审员张某是李某的侄子,证人牛某是李某的女儿,书记员赵某是王某的表哥,李某的代理人孙某是其表弟。本案中应当回避的人是:()
A.张某
B.牛某
C.赵某
D.孙某
AC 7.下列关于合议庭的说法正确的有:()
A.合议庭由审判长主持
B.合议庭是集体审判组织,其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
C.合议庭成员均享有同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
D.选民资格案件
ABCD 8.当合议庭成员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列属于我国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的有:()
A.合议制度
B.公开审判制度
C.回避制度
D.两审终审制度
ABC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审终审制是指第二审所作的判决、裁定为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就此再进一步提出上诉
B.人民法院依照特别程序和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所审理的案件是一审终审
C.我国的上诉审既是法律审又是事实审
D.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是二审终审的例外
ABCD 10.关于陪审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陪审制使公众对司法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B.陪审员直接参与法律的执行,从理念上讲代表公众意志
C.在我国陪审员既参加案件事实的判断,又参加法律适用的判断
D.陪审员制度适用于我国的任何审级的诉讼程序
ABC
1.某法院审理王某诉赵某一案中,审判员李某、张某、孙某组成合议庭,李某任审判长,许某任书记员。案件审理过程中,原告侄子韩某出庭作证,另有勘验人员程某、翻译人员叶某出庭。
(1)原告以审判员孙某系被告赵某邻居为理由,申请孙某回避,此时,合议庭应当:()
A.宣布休庭,报请该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回避
B.宣布休庭,报请该院院长决定是否回避
C.宣布休庭,由审判长李某决定是否回避 D.当庭合议,决定孙某是否回避
B(2)王某提出回避申请后,法院做出是否准许回避的决定期限为:()
A.王某申请提出的10天内
B.王某申请提出的5天内
C.王某申请提出的3天内
D.当庭决定
C(3)本案中,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回避制度除适用于审判人员外,还适用于:()
A.书记员许某
B.翻译人员叶某
C.证人韩某
D.勘验人员程某
ABD(4)下列哪些情形是审判人员回避的理由?(ABC)
A.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B.审判人员是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C.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
D.审判人员受过纪律处分
(5)本案中,审判长李某有权决定回避的人员有哪些?()
A.审判员张某
B.书记员韩某
C.原告女婿证人陈某
D.勘验人员顾某和翻译人员叶某
BD
1.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公开审判和制度。
答案:合议,回避,两审终审
2.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
答案:陪审员,单数
3.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由合议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
答案:少数服从多数,笔录
4.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决定。
答案:审判委员会,院长,审判长
5.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答案: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
简述题:
1.简述我国的回避制度的适用对象和法定原因。2.简述公开审判制度的积极意义。1.(1)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2)适用回避的法定情形是: 第一,审判人员或上述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第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第三,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
2.公开审判制度反映了司法文明,其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第一,便于接受群众监督,能够提高办案质量。把审判活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促使审判人员加强依法办案的观念,增强秉公执法的责任感,切实贯彻民事诉讼法的各项程序、制度,从而提高审判质量,正确解决民事纠纷。第二,有利于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实体权益。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保护其合法权益的手段,当事人为了保护实体权益,就必须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而公开进行审判,能够促使人民法院保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有效地防止限制当事人诉讼权利现象的发生。第三,实行公开审判,有助于案件的审理和纠纷的解决。公开审判,有群众旁听并通过报道形成公正的社会舆论,不仅可以促使审判人员依法办案,而且对当事人和证人等也有一定约束力,促使其如实陈述事实和提供证言,从而为人民法院查明案情、正确而彻底地解决纠纷,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四,实行公开审判,有利于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公开审判,结合具体案件,讲解具体法律,使旁听的群众受到生动的法制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增强守法的自觉性,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1.甲和乙打架斗殴导致甲受伤,甲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在法庭辩论阶段,甲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要求审判员丙回避,理由是丙是乙的学生,学生当然会做出有利于老师的判决。经了解,乙曾是某中学的教师,丙是该中学的毕业生,但丙进校时,乙已经因打架斗殴被开除公职,两人并不认识。于是该法院院长做出决定,驳回甲的申请。甲不服,要求复议一次。法院经复议,在第三天做出复议决定,维持驳回甲回避申请的决定,并通知了甲。问题:
(1)本案法院驳回甲的回避申请是否正确?为什么?(2)本案中原告在法庭辩论阶段申请回避是否恰当?(3)本案中由该院院长做出回避的决定是否恰当?
(4)在院长做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丙应否停止参加本案的审理?
(5)本案中法院的复议时间是否恰当?复议期间,丙是否继续参加本案的审理?
2.甲与乙因装修店铺门面发生纠纷,乙起诉至法院要求甲赔偿损失2000元。鉴于该案事实清楚,争议金额不大,法院受理后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当日,甲和乙到庭,审判员丙也到庭,但书记员丁因突发急病不能来。当事人双方均认为该纠纷标的额不大,要求丙开庭了结此案。丙见双方都同意,于是决定自己多辛苦一点,一边审问、一边记录。第一次开庭审理后,乙申请追加装修公司为共同被告。第二次开庭时,考虑到案情发生变化,法庭将审判组织改为合议庭,由丙任审判长,戊和己两人任审判员,书记员由病愈后的丁担任。在未征求对合议庭成员回避意见的情况下,当天法庭宣判由装修公司赔偿原告乙500元。装修公司不服,提出上诉。另据查,书记员丁与乙是小学同学。
二审审理后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原审法院更换戊担任审判长,庚任审判员,与陪审员辛一起组成合议庭,重审此案。审理过程中,审判长戊的意见与审判员庚和陪审员辛两人的意见不一致。最后决定依审判长戊的意见做出判决,判决中注明此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上诉。问:该案审理过程中有哪些违法之处?
1.(1)法院驳回甲的回避申请正确,因为乙、丙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也不存在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关系,甲的回避申请并无法律依据。
2)根据民诉法第47条,回避申请可以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或者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但都应当说明理由。本案中原告在法庭辩论阶段申请回避并且说明了理由,是恰当的。(3)根据民诉法第47条,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本案中由该院院长做出回避的决定恰当(4)根据民诉法第46条第2款规定,丙应停止参加本案的审理,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5)根据民诉法第48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做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加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3日内做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复议时间恰当,复议期间,丙要继续参加本案的审理。
2.(1)本案中,审判员丙一人独任审判合法,但他同时又担任书记员,自己审、自己记,这是不合法的。
(2)本案由独任审判转为合议庭审判时,未征求当事人的回避意见,即未告知当事人回避的权利,属于违法行为。回避制度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申请回避是当事人的民事权利,法院应当予以保障。
(3)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陪审员可以参加。本案原审法院虽组成了合议庭,但原合议庭成员戊又参加重审案件的合议庭且担任审判长,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4)本案合议庭评议案件时违反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合议庭成员享有同等的权利,意见不一致时,多数人的意见为合议庭的意见。
(5)本案发回重审的判决注明不得上诉,违反了民事诉讼法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不是终审判决,可以上诉。
名词解释:
1、独任制与合议制:独任制是只有一名审判员代表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做出判决。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独任制只适用于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具体来说,只有基层人民法院和其派出的法庭按照简易程序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才适用独任制。合议制是指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制度,是由审判员或审判员与陪审员组成的审判集体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判。合议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人民法院审判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它体现了我国法制的民主原则和我国审判制度中集体负责的精神。
2、陪审制度 陪审制度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
3、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人民法院审判某一民事、经济案件,执行审判任务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遇有法律规定的一定情形,应当主动退出本案的审理,当事人或其代理人也有权请求以上人员回避的制度。
4、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理过程应当向群众公开,向社会公开;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应当公开宣判。
5两审终审制、两审终审制是指某一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后就告终结的制度。
第三篇:民事诉讼法同步习题及答案(高教版)4
1.下列哪一种民事诉讼请求属于给付之诉:()
A.某甲起诉请求某乙停止损害其名誉
B.某丙起诉某丁请求撤销两人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
C.女方起诉前夫,请求将二人之女判归前夫抚养
D.陆某起诉李某,请求解除收养关系
2.王某将房子租给刘某居住,月租金1500元。现在王某因刘某拖欠了六个月的房租未缴,而诉诸法院,要求刘某给付9000元房租。现问,此案的诉讼标的指的是什么?()
A.王某租给刘某的房子和刘某欠王某的9000元钱
B.王某向法院提出要求刘某支付9000元租金
C.王某提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王某与刘某之间存在的房屋租赁关系
D.王某、刘某与人民法院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
3.下列哪一种民事诉讼请求属于确认之诉?()
A.某女起诉前夫,要求将两人之女判归自己抚养
B.老刘起诉刘晓明,要求解除收养关系
C.李明起诉王海,请求判决两人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
D.王林向法院起诉孙晓辉,请求判决两人离婚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4.下列关于诉的内涵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诉包含两重含义,一是程序意义上的诉,一是实体意义上的诉
B.所谓实体意义上的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保护其实体权利的请求
C.所谓程序意义上的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进行审判的要求。
D.诉的双重法律含义具体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诉讼请求
5.下列关于给付之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给付之诉的诉讼请求只能针对物,而不能针对行为
B.根据请求履行的义务是否到期,给付之诉可以分为现在的给付之诉和将来的给付之诉。
C.给付之诉的显著特点就是判决的可履行性
D.太阳公司请求法院判决月亮公司停止非法使用其专利的诉讼请求是给付之诉。
6.下列属于消极的确认之诉的是:()
A.要求确认收养关系成立
B.要求终止婚姻关系
C.要求确认合同关系无效
D.要求改变共有关系
ACCDAC
1.甲乙之间签订一份服装买卖合同,合同到期后甲没有交货,乙诉甲违约,要求甲履行合同;甲则向法院主张服装买卖合同无效,要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本案所涉及的诉的种类有
()
A.确认之诉
B.给付之诉
C.变更之诉
D.反诉
2.下列属于给付之诉的有:()
A.要求判决赔偿损失
B.请求判决履行合同
C.请求判决合同无效
D.请求判决离婚
3.下列哪些情形可以引起诉的合并?()
A.乙和丙分别租用甲的房屋但都欠房租不交,甲将乙和丙同时诉诸法院
B.李某起诉张某返还借款以及迁出所占房屋
C.王某起诉离婚并请求分割财产
D.李某起诉周某和王某违反合同
4.下列关于诉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诉权产生优先于诉讼程序而诉讼权利则是产生于诉讼程序开始之后
B.诉权指向诉讼程序的开始和对当事人民事权益的保护与强制实现,而诉讼权利则指向诉讼行为。
C.诉讼权利是诉权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
D.诉权的行使以诉讼行为的行使为外在载体
5.下列哪些诉讼请求是确认之诉()
A.李老汉向法院起诉要求其养子李大海给付赡养费
B.李明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其父亲的遗嘱有效
C.王芳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其与孙进的婚姻关系无效
D.李海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其在王平威胁下签订的买卖祖传古董的合同
6.下列关于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诉是当事人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
B.诉是当事人用来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一种救济手段
C.诉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前提
D.诉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
AB AB ABCDABCDBC ABCD
1.根据原告诉讼请求的性质和内容,把诉分为(),()和()三种类型。
2.诉的要素中,“三要素说”认为,诉的要素应由()、()和()构成。
3.()是第一个从诉讼法的角度阐述诉讼标的涵义的德国学者。
答案
1、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给付之诉
2、答案:诉讼理由、诉讼标的、当事人
3、赫尔维格
简答题:
1.简述诉的要素。
2.简述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
1.诉有三个要素:其一是当事人,其二是诉讼请求,其三是诉讼理由。当事人为诉的主观要
素,当事人即直接发生民事纠纷的双方主体,由于诉是当事人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途径,因
此诉的成立首先须有双方当事人的客观存在。否则法院处理案件就失去了基础。诉讼请求是
指诉方当事人就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提出的如何审理的主张。诉讼请求是诉方当
事人提出诉和进行诉讼的目的所在。诉讼请求是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得以成立的根据,包
括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两方面的内容。
2.诉权与诉讼权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1)两者的内涵和意义不同。诉权包含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和实体意义上的诉权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指向诉讼程序的开始和对当事人民事权益的保护与强制实现,有无诉权直接关系到当事人能否获得司法保护。而诉讼权利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为一定诉讼行为的可能性,它指向诉讼行为。
(2)两者产生的时间不同。诉权产生于当事人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发生争执之时,显然优先于诉讼程序。而诉讼权利则是产生于诉讼程序之后,只有行使诉权才能使当事人享有诉讼权利。
(3)两者的权利主体不同。诉权的主体是具备法定条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诉讼权利的主体就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论述题:
1、试论诉权与审判权之应然关系。
在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中,诉权处于核心地位,是本位,是基点。国家设置审判权的目 的就是为了公民诉权的实现。诉权以及作为其具体表现形态的各种诉讼权利所涉及的事项,均属受当事人自主支配的自治领域,审判权不仅不能侵犯这一领域,而且应当充分保护这一 领域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与审判权相比,诉权应当被置于制约审判权行使的优先地位,而审 判权的行使则应以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实现为宗旨。(可参见王福华:《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 衡功能》,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案例分析题:
李明和王晓然签订买卖一幅名画的合同。合同约定的交付日期到期后,李明拒绝交付该画,王晓然起诉李明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李明交付该名画,而李明也提出反诉,要求法院确认 该合同无效。在诉讼进行过程中李明的父亲李玉向法院提出该画系自己所有,李明无权处分 问:在本案中存在哪些具体的诉讼请求?它们各属于诉的分类中的哪一类?
本案中存在三个具体的诉讼请求:(1)王晓然提出的请求李明给付名画的诉讼请求,该 请求为给付之诉。(2)李明提出的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请求,该诉讼请求为确认之诉。(3)李玉提出的请求法院确认名画属于自己的诉讼请求,该诉讼请求属于确认之诉。
名词解释题:
1、诉权与诉:诉权是指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法院对民事争议进行 裁判的权利。诉权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请求特定的法院 就特定的法律主张或权利主张(诉讼上的请求)进行裁判的诉讼行为。
2、形成之诉: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要求法院变动或消灭一定法律状态(权利义务关系)的请求。形成之诉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通用的概念,也称为“权利变更之诉”。
3、诉的利益:诉的利益,是指当事人所提起的诉中应具有的,法院对该诉讼请求做 出判决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必要性是指法院有无必要通过判决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4、诉讼标的:诉讼标的是当事人之间产生争议的并要求法院加以裁判的民事法律关系。
5、诉的合并与追加:诉的合并,是指法院将分别提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种联系 的诉合并在一个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制度。诉的追加,是指在诉讼中,原告在原 有诉讼请求存在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诉讼请求。
6、反诉:反诉是指在正在进行的诉讼中(诉讼系属中),本诉的被告以本诉的原告 为被告提起的诉讼。
第四篇:民事诉讼法1,2章习题
第一章
1、下列哪项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A.原告与其代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B.证人与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
C.原告律师与被告律师之间的法律关系
D.人民法院与指定的鉴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D
2、有关民事诉讼和人民调解的关系,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调解行为如有违法,人民法院有权予以纠正
B.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C.人民调解不是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D.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的调解书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正确答案:B
多项选择题:
1、调解、仲裁与诉讼都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以下对它们的异同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主持人民调解的主体是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仲裁的主体是独立于行政机关的仲裁机构,而主持民事诉讼的主体是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的人民法院
B人民调解纠纷的范围只限于公民之间发生的民间纠纷,仲裁的范围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财产权益纠纷,而民事诉讼的范围最为广泛,对实体法规定的有关民事权利义务发生的争议都可以提交诉讼。
C人民调解所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仲裁裁决和民事判决都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D人民法院可以通过审判的方式对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有违背法律的调解协议进行纠正,人民法院也可以通过对仲裁协议是否有效的裁定和对仲裁裁决是否合法的审查来对仲裁进行司法监督
正确答案:A,B,C,D
2、远航贸易公司经张某介绍,与蓝月机械公司签订一份机床购销合同。合同签定后,远航贸易公司按时向蓝月机械公司交付了符合合同约定的机床,但蓝月机械公司拒绝付款。为此,双方发生争议,远航贸易公司向法院起诉。在该案诉讼进行过程中,()属于民事诉讼行为。
A.人民法院通知知情人张某作证的行为
B.远航贸易公司委托代理律师的行为
C.远航贸易公司向法院递交授权委托书的行为
D.审判长向审判委员会汇报案件的行为
正确答案:A,C
3、下列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审理的案件有哪些?
A.甲继承父母遗产的案件
B.乙因劳动合同纠纷起诉的案件
C.选民资格案件
D.按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有关证券无效的案件
正确答案:A,B,C,D 第二章
1、李大民(男)与张小丽(女)于1998年登记结婚。1999年张小丽由于做生意亏损、夫妻感情恶化等原因,患精神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2000年2 月,李大民向某市河海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与张小丽离婚。张小丽的母亲马雨霞作为张小丽的法定代理人参加了诉讼。关于案件的审理是否公开,下列何 种说法是正确的?
A.依法只能公开审理
B.依法只能不公开审理
C.如果马雨霞申请不公开审理,可以不公开审理
D.由双方协商决定是否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C
2、在民事诉讼中,原告享有起诉权,被告享有反诉权:原告可以提出起诉状,被告可以提出答辩状。试问这些内容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哪个原则?()
A.平等原则
B.同等原则
C.对等原则
D.辩论原则
正确答案:A
3、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民事诉讼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关于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民事案件的审判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B.审判组织独立行使审判权,并对其所审理的案件独立负责
C.人民法院作为一个整体独立行使审判权,并对其所审理的案件负责
D.审判组织在本院审判委员会的指导下独立行使审判权,并对其所审理的案件负责
正确答案:C
4、当事人临时提起回避申请的,可以()。
A.裁定中止诉讼
B.延期审理
C.裁定终结诉讼
D.撤销案件
正确答案:B
5、下列情形中,不需回避的是()。
A.书记员李某是本案被告的股东
B.审判员张某为本案原告的大学同学
C.审判长王某与本案原告代理人常在本院办案的何律师认识,但无私交
D.人民陪审员赵某为本案原告的叔叔
正确答案:C
6、公开审理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制度,但并不是任何一个案件都要公开审理。其中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A.一律公开审理
B.一律不公开审理
C.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D.人民法院认为不应当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C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检察院可以监督原告的诉讼行为;
B、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均实行两审终审制;
C、人民法院不可以限制外国人的诉讼权利;
D、市政府可以支持公民起诉。
正确答案:D
8、下列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正确的是
A、诉讼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有权申请人民陪审员参与诉讼;
B、人大代表不能成为人民陪审员;
C、人民陪审员只能在基层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案件;
D、人民陪审员的任免由当地人大常委会决定。
正确答案:D
9、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下列哪一种情形属于人民检察院进行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
A.陪审员丁某审理合同纠纷案件的过程中接受当事人礼金1000元
B.证人马某接受当事人礼金2000元并提出了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C.法官周某就某仲裁案件向仲裁员提供了对该案件当事人红星公司有利的咨询意见,红星公司以咨询费名义付给周法官6000元
D.法官陈某长期为某公司免费做法律顾问
正确答案:A
10、下列案件中,不属于法定不公开审理和申请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是:
A.某公司总工程师吴某辞职后自己开公司,非法使用原单位技术秘密而引起诉讼
B.周某因泄露他人个人隐私被起诉
C.张某要求与其夫离婚,且申请不公开审理
D.16岁少年何某因侵权被告上法庭
正确答案:D
11、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案件中,不得适用独任制审理的案件是:
A.某人民法院审理的张某之选民资格案件
B.甲诉乙侵权一案,受诉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C.甲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适用督促程序的案件
D.甲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般的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正确答案:A
12、申请回避的当事人如果对人民法院关于回避的决定不服,可以作出什么行动
A.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B.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C.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D.先申请复议,不服复议决定再上诉
正确答案:A
13、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回避的申请,是否准许,依法作出的期限为
A.在当事人申请提出的5日内
B.在当事人申请提出的10日内
C.在当事人申请提出的7日内
D.在当事人申请提出的3日内
正确答案:D 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民事诉讼中实行公开审判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案件的审理、合议庭的评议、判决的宣告应当公开
B.对于涉及国家秘蜜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宣判要公开
C.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
D.离婚案件只能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A,C,D 2、2002年2月某“中旅社”为获取“青旅社”关于欧美客户的档案资料使用离间手段,诱使“青旅社”10名业务骨干在未办理正常调动手续情况下相继携 带工作中使用保管的“青旅社”客户档案资料到“中旅社”工作,“中旅社”使用其携带的客户信息进行经营,与国外客户联系赴华事宜,至使“青旅社”与国外客 户在一周内取消了150余个原定2002年8月至12月赴华旅游团,利润损失350余万元,因此该中旅社一怒之下,将青旅社及该10名业务骨干告上了法 院,以下选项中法院的处理方式违反法律规定的有
A法院受理案件后,该中旅社以该案件涉及商业秘密为由申请不公开审理,法院最后决定不公开审理
B法院组成合议庭后,被告某青旅社以合议庭一审判员王某为原告某中旅社总经理的女朋友为由,向法院申请该审判员王某回避,最后该合议庭审判长作出了王某应当回避的决定
C在被告提出回避申请之后,法院作出回避决定之前,王某参与了合议庭对案件案情的讨论工作
D案件审理完毕,合议庭以该案件是不公开审理的为由,对判决决定不公开宣告。
正确答案:B,C,D
3、基层法院审判员小李的下列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A.对王大妈与刘老汉离婚一案,没有公开的宣告判决书
B.宣告判决时,有时因为忙,没有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的期限和上诉的法院
C.在开庭审理过程中,限制一方当事人的发言时间
D.没有告知离婚案件双方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才能另行结婚
正确答案:A,B,C,D
4、以下那些案件()应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A、发回重审的案件
B、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
C、选民资格的案件
D、二审案件
正确答案:B,C,D
5、下列哪些案件是按照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的民事案件?
A.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
B.离婚案件
C.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D.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正确答案:A,C
6、民事诉讼中哪些程序要求合议庭必须由审判员组成A.普通程序中的一审
B.普通程序中的二审
C.原来是二审的再审程序
D.要求对案件实行合议制的特别程序
正确答案:B,C,D
7、甲和乙因合同纠纷诉至法院。诉讼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形中,应当回避的有
A.人民陪审员王某,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是甲的委托代理人王一的哥哥
B.鉴定人朱某,系甲的弟弟
C.合议庭成员审判员赵某,该案的结果与该院的审判员赵某有利害关系
D.证人刘某,是乙的妻子
正确答案:A,B,C
8、在民事诉讼中,下列哪些程序不适用法院调解
A.公示催告程序
B.发回重审后的诉讼程序
C.由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引起的再审程序
D.执行程序
正确答案:A,D
9、李大民(男)与张小丽(女)于1998年登记结婚。1999年张小丽由于做生意亏损、夫妻感情恶化等原因,患精神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2000年 2月,李大民向某市河海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与张小丽离婚。张小丽的母亲马雨霞作为张小丽的法定代理人参加了诉讼。假设在诉讼中,法院对案件进行 调解,下列何种行为是合法的?
A.法院对案件主动进行调解
B.马雨霞代张小丽作出了同意离婚的意思表示
C.应马雨霞的要求,法院根据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书
D.本案调解达成离婚协议,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和判决书
正确答案:A,B,C
10、李大民(男)与张小丽(女)于1998年登记结婚。1999年张小丽由于做生意亏损、夫妻感情恶化等原因,患精神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2000年 2月,李大民向某市河海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与张小丽离婚。张小丽的母亲马雨霞作为张小丽的法定代理人参加了诉讼。假设二审判决生效后两个月,张 小丽的精神病治愈,她认为判决存在错误,准备申请再审,依照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她的何种请求法院不得再审?
A.请求撤销离婚判决
B.请求改变一、二审判决中已经作出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C.请求分割一、二审判决中未作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
D.提出不同意马雨霞的代理行为,请求撤销一审和二审判决
正确答案:A,C,D
11、为了公正地审理案件,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
A.是本案的当事人
B.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
C.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D.事先对本案案情有所了解
正确答案:A,B,C
12、下列哪些案件应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A.发回重审的案件
B.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
C.选民资格的案件
D.二审案件
正确答案:B,C,D
13、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包括()
A.两审终审制
B.回避制
C.公开审判制
D.合议制
正确答案:A,B,C,D
14、某县法院的张法官经大学同学李强介绍,将父母遗留的一套两个房间加一院落的房屋卖给李强的同事周涛,并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后来,周涛因工作调到 外地,便将该房屋卖给陈华,陈华买到房屋后,发现该房屋的西南墙角存在明显的下沉问题,于是以周清末讲明这一情况为由,向该县法院起诉,要求法院解除该房 屋买卖合同,并责令周涛赔偿自己因装修、搬家等造成的经济损失。该县法院确定由张法官独任审理此案,并由何伟担任书记员。就本案所涉及的回避问题,下列那 些说法是正确的?
A.张法官应当回避,因为案件与他有利害关系
B.张法官不应当回避,因为他已经将房子卖给周涛
C.书记员何伟应当回避,因为他与周涛已经是6年的邻居
D.证人毛海应当回避,因为他是本案被告周涛的同事
正确答案:A,C
15、下列哪些人可以担任民事审判中合议庭的审判长?
A.院长或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
B.审判员自任
C.院长或庭长担任
D.由合议庭成员中选举担任
正确答案:A,C
16、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独任制审判适用于下列哪些程序?()
A.简易程序
B.特别程序
C.督促程序
D.公示催告程序
正确答案:A,C,D
17、下列关于回避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凡是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不得再参与该案其他程序的审判
B.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财物、其他利益的审判人员,只要当事人要求回避则应当回避
C.审判人员及其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2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D.审判人员及其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离任2年后,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正确答案:A,D
18、下列有关民事诉讼中实行公开审判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案件的审理、合议庭的评议、判决的宣告应当公开
B.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宣判要公开
C.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
D.离婚案件只能不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A,C,D
19、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辩论原则?
A.辩论权的行使,不仅仅是在法庭辩论阶段,而且贯穿于诉讼全过程
B.未经法庭辩论和质证的证据,通常情况下不得作为法庭裁判的根据
C.当事人可以就案件的实体问题进行辩论,也可以就案件的程序问题进行辩论
D.当事人提交的书面答辩状也属辩论的一种形式
正确答案:A,B,C,D
第五篇:民事诉讼法(二)100
民事訴訟法
(二)100.06.11大面授講綱
楊 富 強
問題研討:
一、A死亡後,遺有某筆土地由其子甲、乙、丙、丁四人繼承,四人均尚未辦妥繼承登記,其中繼承人丁積欠債權人B銀行卡債新臺幣(下同)200萬元。試回答下列問題:
(一)依您之見,甲、乙、丙、丁四人應辦理何種登記較為妥當?
(二)若四人係辦理土地之公同共有登記,其中甲未得其餘共有人同意,逕將土地出租予第三人C,並交付土地供C使用,其租賃契約對乙、丙、丁三人是否有效?甲之出租行為是否應得全體共有人同意?
(三)C對乙、丙、丁三人是否為無權占有?乙、丙、丁三人應如何主張權利?起訴時是否為固有必要共同訴訟?
(四)乙、丙、丁三人可否對承租人C主張不當得利,請求C給付按應繼分比例計算之租金額?
(五)甲是否有侵害乙、丙、丁三人之權利?若僅有共有人乙一人對甲起訴,請求給付損害賠償或不當利之租金額,乙是否應向法院聲明須向全體共有人為給付?其請求權時效為幾年?
(六)因繼承人丁積欠債權人B銀行卡債200萬元,丁遂與甲、乙、丙三人協議,由丁拋棄繼承,而由甲、乙、丙三人辦理繼承登記,但甲、乙、丙三人需私下各給付丁50萬元,此事為B銀行知悉,B銀行可否依民法第244條之規定向法院起訴撤銷丁之拋棄繼承?
(七)若丁未辦理拋棄繼承,則B銀行可否執對丁之執行名義就該公同共有之土地聲請強制執行拍賣該土地?B銀行應如何做實屬可行?
(八)若公同共有人甲、乙、丙三人決定出賣土地予第三人D,是否應得丁之同意始得為之?此時甲、乙、丙三人應踐行何種程序?
(九)承上題,此時丁可主張何種權利?若甲、乙、丙三人直接將土地移轉登記予D,丁可否向法院訴請塗銷D之所有權登記? 頁 第 1 頁,共參考資料:
公同共有登記:個別繼承人均可辦理
應繼分(應有部分)登記:全體繼承人持普通印章即可辦理 遺產協議分割登記:全體繼承人需持印鑑及印鑑證明辦理
土地登記規則
第 32 條
公同共有之土地,公同共有人中之一人或數人,為全體公同共有人之利益
,得就公同共有土地之全部,申請為公同共有之登記。
登記機關於登記完畢後,應將登記結果通知他公同共有人。
第 33 條
申請土地權利變更登記,應於權利變更之日起一個月內為之。繼承登記得
自繼承開始之日起六個月內為之。
前項權利變更之日,係指下列各款之一者:
一、契約成立之日。
二、法院判決確定之日。
三、訴訟上和解或調解成立之日。
四、依鄉鎮市調解條例規定成立之調解,經法院核定之日。
五、依仲裁法作成之判斷,判斷書交付或送達之日。
六、產權移轉證明文件核發之日。
七、法律事實發生之日。
第119 條
申請繼承登記,除提出第三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三款之文件外,並應
提出下列文件:
一、載有被繼承人死亡記事之戶籍謄本。
二、繼承人現在戶籍謄本。
三、繼承系統表。
四、遺產稅繳(免)納證明書或其他有關證明文件。
五、繼承人如有拋棄繼承,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一)繼承開始時在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四日以前者,應檢附拋棄繼承
權有關文件;其向其他繼承人表示拋棄者,拋棄人應親自到場在拋
棄書內簽名。
(二)繼承開始時在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六月五日以後者,應檢附法院准予
備查之證明文件。頁 第 2 頁,共
六、其他依法律或中央地政機關規定應提出之文件。
前項第二款之繼承人現在戶籍謄本,於部分繼承人申請登記為全體繼承人
公同共有時,未能會同之繼承人得以曾設籍於國內之戶籍謄本及敘明未能
檢附之理由書代之。
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款之戶籍謄本,能以電腦處理達成查詢者,得免提出。
第一項第三款之繼承系統表,由申請人依民法有關規定自行訂定,註明如
有遺漏或錯誤致他人受損害者,申請人願負法律責任,並簽名。
因法院確定判決申請繼承登記者,得不提出第一項第一款、第三款及第五
款之文件。
第120 條
繼承人為二人以上,部分繼承人因故不能會同其他繼承人共同申請繼承登
記時,得由其中一人或數人為全體繼承人之利益,就被繼承人之土地,申
請為公同共有之登記。其經繼承人全體同意者,得申請為分別共有之登記。
登記機關於登記完畢後,應將登記結果通知他繼承人
民事訴訟法
第 55 條
(通常共同訴訟人間之關係)
共同訴訟中,一人之行為或他造對於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為及關於其一
人所生之事項,除別有規定外,其利害不及於他共同訴訟人。
第 56 條
(必要共同訴訟人間之關係)
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適用下列各款之規定:
一、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為有利益於共同訴訟人者,其效力及於全體;
不利益者,對於全體不生效力。
二、他造對於共同訴訟人中一人之行為,其效力及於全體。
三、共同訴訟人中之一人生有訴訟當然停止或裁定停止之原因者,其當然
停止或裁定停止之效力及於全體。
前項共同訴訟人中一人提起上訴,其他共同訴訟人為受輔助宣告之人時,準用第四十五條之一第二項之規定。
民
法
第819 條
(應有部分及共有物之處分)頁 第 3 頁,共
各共有人,得自由處分其應有部分。
共有物之處分、變更、及設定負擔,應得共有人全體之同意。
第820 條
(共有物之管理)
共有物之管理,除契約另有約定外,應以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
過半數之同意行之。但其應有部分合計逾三分之二者,其人數不予計算。
依前項規定之管理顯失公平者,不同意之共有人得聲請法院以裁定變更之。
前二項所定之管理,因情事變更難以繼續時,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
,以裁定變更之。
共有人依第一項規定為管理之決定,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致共有人受損害
者,對不同意之共有人連帶負賠償責任。
共有物之簡易修繕及其他保存行為,得由各共有人單獨為之。
第821 條
(共有人對第三人之權利)
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之請求。但回復共
有物之請求,僅得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之。
第828 條
(公同共有人之權利義務與公同共有物之處分)
公同共有人之權利義務,依其公同關係所由成立之法律、法律行為或習慣
定之。
第八百二十條、第八百二十一條及第八百二十六條之一規定,於公同共有
準用之。
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之權利行使,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得公同共有
人全體之同意。
第242 條
(債權人代位權)
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己之名義,行使其
權利。但專屬於債務人本身者,不在此限。
第243 條
(代位權行使時期)
前條債權人之權利,非於債務人負遲延責任時,不得行使。但專為保存債 頁 第 4 頁,共
務人權利之行為,不在此限。
第244 條
(債權人撤銷權)
債務人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債權者,債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
債務人所為之有償行為,於行為時明知有損害於債權人之權利者,以受益
人於受益時亦知其情事者為限,債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
債務人之行為非以財產為標的,或僅有害於以給付特定物為標的之債權者
,不適用前二項之規定。
債權人依第一項或第二項之規定聲請法院撤銷時,得並聲請命受益人或轉
得人回復原狀。但轉得人於轉得時不知有撤銷原因者,不在此限。
第245 條
(撤銷權之除斥期間)
前條撤銷權,自債權人知有撤銷原因時起,一年間不行使,或自行為時起
,經過十年而消滅。
土地法
第 34-1 條
共有土地或建築改良物,其處分、變更及設定地上權、永佃權、地役權或
典權,應以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行之。但其應有
部分合計逾三分之二者,其人數不予計算。
共有人依前項規定為處分、變更或設定負擔時,應事先以書面通知他共有
人;其不能以書面通知者,應公告之。
第一項共有人,對於他共有人應得之對價或補償,負連帶清償責任。於為
權利變更登記時,並應提出他共有人已為受領或為其提存之證明。其因而
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代他共有人申請登記。
共有人出賣其應有部分時,他共有人得以同一價格共同或單獨優先承購。
前四項規定,於公同共有準用之。
依法得分割之共有土地或建築改良物,共有人不能自行協議分割者,任何
共有人得申請該管直轄市、縣(市)地政機關調處。不服調處者,應於接
到調處通知後十五日內向司法機關訴請處理,屆期不起訴者,依原調處結
果辦理之。
實務見解
98台抗字第811號 頁 第 5 頁,共按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之一第一項規定,係為解決固有必要共同訴訟當
事人適格之問題而設,必以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且該數人應共同起訴」者始足當之。又民國九十八年一月二十三日修正公布並於同年七月二十三日施行之民法第八百二十八條,為期周延,並顧及共有人對
第三人之權利,除適用於分別共有之情形外,其於公同共有亦十分重要,且關係密切,乃增訂第二項規定,第八百二十條、第八百二十一條及第八
百二十六條之一規定,於公同共有準用之。是以各公同共有人對於第三人
為回復共有物之請求,均得為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利益而起訴,類此非必以
該公同共有人全體共同起訴,其當事人適格始無欠缺之情形,依上說明,即無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之一第一項規定之適用。
84年台上字第339號判例
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之請求,但回復共
有物之請求,僅得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之,民法第八百二十一條定有明
文。倘共有人中之一人起訴時,在聲明中請求應將共有物返還於共有人全
體,即係為共有人全體利益請求,無須表明全體共有人之姓名。
37年上字第6703號判例
各共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共有物者,請求返還共有物之訴,依民法第頁 第 6 頁,共八百二十一條但書之規定,應求為命被告向共有人全體返還共有物之判決,其請求僅向自己返還者,應將其訴駁回。
92台上字第1734號
共有土地之出租,為共有物管理行為,依民法第八百二十條第一項規定,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由共有人全體共同為之,如共有人中之一人擅將共
有土地出租與他人,對其他共有人應不生效力。
76台上字第2219號
系爭土地屬上訴人十三人分別共有,而共有物之出租係屬民法第八百二十
條第一項所定之管理行為,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由共有人全體共同為之,倘江○貴未經他共有人之同意,擅將系爭共有之土地出租被上訴人,此項出租行為,對於他共有人不生效力,則上訴人是否不得本於所有權之作用,訴請被上訴人屋還地,即非無審酌之餘地。
98台上字第1087號
按共有土地之出租,乃典型之利用行為而屬民法第八百二十條第一項規定
管理權能之範圍,故共有人如就共有土地已訂有分管契約者,對各分管部
分即有單獨使用、收益之權,其將分管部分出租他人,自無須得其餘共有頁 第 7 頁,共人之同意,該全體共有人尤不得指承租人為無權占有而請求返還土地。
76台上字第1571號
共有物全部或一部之出租,屬民法第八百二十條第一項所定之管理行為,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由共有人全體共同為之。如部分共有人未經他共有
人之同意,擅將共有物之全部或一部出租與他人,對於他共有固不生效力,惟該租賃契約於訂立之當事人間仍非無效。
94台上字第668號
民法第八百二十一條規定,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於
所有權之請求,係指民法第七百六十七條所規定之「物權」請求權而言,並不及於共有人基於債之法律關係對於第三人為賠償之請求。原審准被上
訴人得為其他共有人汪OO,基於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給付占有
系爭土地所受相當於租金利益之損害金,其法律見解亦有違誤。
83台上字第1139號
土地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同意將整筆土地出租,該租約對於其他共有人
固不生效力,但租賃乃特定當事人間所締結之契約,出租人不以所有人為頁 第 8 頁,共限,故共有人超出其應有部分,將整筆土地出租,該租約於為出租之共有
人與承租人間仍然有效,承租人有依約支付租金之義務,其既未受有相當
於租金之利益,他共有人自不得依不當得利之規定對該承租人為返還利益
之請求。
96台上字第1479號
陳○○等人於未徵得被上訴人及其他共有人之同意,即將系爭土地出租,收取租金,其不當得利之來源,係因逾越應有部分為使用收益(收取之租
金);但就被上訴人方面觀之,則是其共有物之應有部分,因上訴人之侵
權行為受損害,僅是其損害之金額,係以陳○○等因侵權行為就被上訴人
之應有部分所收取之租金為計算標準而已,並非被上訴人請求陳○○等返
還相當於租金之損害,是其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縱因時效而消滅,被
上訴人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仍應適用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十五年消滅時
效之規定。
94台上字第1198號
民法第一百二十六條所謂之租金債權係指承租人使用租賃物之代價,出租
人應定期按時收取租金之債權而言,故租金請求權因五年不行使而消滅,係就出租人對於承租人之租金請求權而言。本件係上訴人未得其他共有人
頁 第 9 頁,共之同意,逾越其應有部分就共有物全部為使用收益,上訴人因此受有不當
得利,為被害人之被上訴人則受有損害。此種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本屬
損害賠償之性質,原非租金之替補,亦即並非基於一定之法律關係,因一
年以下時間之經過而依序發生之定期給付債權,原審因認無適用民法第一
百二十六條短期時效之餘地,難謂有何違背法令。
90台抗字第649號
非訟事件,應依非訟事件程序處理,法院僅須形式上審查是否符合非訟事
件程序上之要件,無需為實體上之審查,關於拋棄繼承權之聲明、撤回或
撤銷其拋棄聲明之法效如何,倘利害關係人對之有所爭執,應循民事訴訟
程序訴請法院為實體上之裁判,以謀解決,非訟事件法院不得於該非訟事
件程序中為實體上之審查及裁判。
69台上字第847號
我國民法業已廢止宗祧繼承,改為財產繼承制度,此就民法第一千一百四
十八條規定: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
觀之自明。故如繼承開始後拋棄繼承而受不利益時,即屬處分原已取得之
財產上權利,倘因而害及債權者,債權人自得依照民法第二百四十四條行
使其撤銷權。至於債務人將繼承所得財產上之公同共有權,與他繼承人為
第 10 頁,共 14 頁 不利於己之分割協議,債權人可得訴求撤銷,尤不待言。
會議次別:最高法院 73 第 2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
(一)會議日期:民國 73 年 2 月 28 日
相關法條:民法 第 1174、244 條(71.01.04)提
案:院長交議:繼承人拋棄繼承,其債權人可否依民法第二百四十
四條規定行使撤銷訴權,而撤銷之?茲有甲、乙二說(本院判
決有不同之見解):
討論意見:甲說:債權人得依民法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行使撤銷訴權者,以債務人所為非以其人格上之法益為基礎之財產上之
行為為限,繼承權係以人格上之法益為基礎,且拋棄之
效果,不特不承受被繼承人之財產上權利,亦不承受被
繼承人財產上之義務,故繼承權之拋棄,縱有害及債
權,仍不許債權人撤銷之。
乙說:現行民法己廢止宗祧繼承,改為財產繼承制度,此就民
法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承
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一切權利義務觀之自明,故如繼承開
始後拋棄繼承而受不利益時,即屬處分原已取得之財產
上權利,倘因而害及債權人之債權者,其債權人自得依
第 11 頁,共 14 頁
民法第二百四十四條行使撤銷訴權。
以上二說,應以何說為當,請公決 決
議:採甲說。
97台抗字第355號
公同共有物未分割前,公同共有人中一人之債權人,雖不得對於公同共有
「物」聲請強制執行,而對於該公同共有人公同共有之「權利」,得請求
執行,已經司法院院字第一0五四號解釋在案,該解釋既未區分一般公
同共有及因繼承而公同共有之權利,復未限縮於僅為「查封」之執行,且
債務人因繼承而取得不動產公同共有之權利,如可依其應繼分估算出潛在之應有部分,並非不能比照或類推適用對於不動產之執行方法換價,則遽
將相對人因繼承而公同共有不動產權利之「拍賣」執行排除在上開解釋適
用範圍外,非無不適用該解釋之違誤。
88台上字第1246號
共有物在分割之前,如經共有人中一人之債權人聲請法院強制執行者,已
屬侵害其他共有人之權利。此種情形,共有人之共有權對執行標的共有物,即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該共有人自得依強制執行法第十五條
第 12 頁,共 14 頁 之規定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故合夥人中一人之債權人就未分析而屬公同共有之合夥財產聲請強制執行時,其他合夥人亦應得依上開規定提起異議之訴,以排除執行債權人對合夥財產之強制執行。
68年台上字第3141號判例
共有人出賣其應有部分時,依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四項規定,他共有
人固得以同一價格優先承購。惟此僅有債權效力。非如承租土地建築房屋
之人,對於出租人出賣其土地時之優先購買權,具有相對的物權之效力。
92台上字第396號
按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四項所定之共有人優先承購權,僅有債權之效,非如同法第一百零四條所定之優先購買權及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之優先承受權,具有相對的物權之效力。出租耕地之共有依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四項規定行使優先承購權時,雖可簡化耕地之共有關係,惟耕地之所有與耕地之利用關係仍屬分離。而承租人依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行使優先承受權時,則可使耕地之所有與耕地之利用關係合一,裨盡經濟上之效用,並杜紛爭。故承租人此項優先承受權,應優先於共有人之優先承購權。
第 13 頁,共 14 頁 76台上字第2111號
共有人出賣其應有部分,依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第四項規定,他共有人
固得以同一價格優先承購;惟此僅有債權效力,非如承租土地建築房屋之
人,對於出租人出賣其所有土地之優先購買權,具有相對的物權之效力。
如共有人將其共有土地之應有部分出賣於第三人,並已為所有權移轉登記
完畢,則他共有人既不能以其優先購買權對抗該第三人,而出賣有部分之
共有人,又無從盡其以買賣為原因將該應有部分移轉登記為優先購買權人
之義務,則他共有人之優先購買權,即陷於給付不能之狀態(本院三十年
上字第一二五三號判例參照)。
第 14 頁,共 1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