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尚成固原市市长在固原市生态移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5篇)

时间:2019-05-14 17:3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尚成固原市市长在固原市生态移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尚成固原市市长在固原市生态移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白尚成固原市市长在固原市生态移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白尚成固原市市长

在固原市生态移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2月9日)

固原市生态移民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天会议上,就生态移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安置方式、建设任务、实施步骤、扶持政策、保障措施等内容,已向全市广大干部交了底。

刚才,三位领导(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吴占东、自治区扶贫办主任杜正彬、固原市委书记刘小河)就生态移民工作作了非常有针对性的讲话,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希望各县区、各乡镇、各村和与会的同志认真领会,吃透精神,准确把握政策,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个字”:第一,突出一个“早”字“人勤春来早”。为什么春节假期上班后的第一天市委、政府就召开这次生态移民动员大会,就是体现一个“早”。早动员、早部署,早动手、早收效。今天会议结束后,各县区要尽快安排部署,搞好宣传,层层发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浓厚的氛围,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

第二,突出一个“实”字“实干兴邦,实干兴业,实干富民”。这个“实”字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就是认识要实,规划要实,政策要实,措施要实,责任要实,效果要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适时提出生态移民战略任务,要靠在座的大家去组织、去发动、去落实。“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有时候不单单是钱的问题,虽然过着穷日子,但已经习惯了,搬迁出去或许心理上还有落差。就像我们有时出门心里总感觉空荡荡的一样。所以,这种情感上的、心理上的、物质上的等等一些问题会交织在一起,请广大干部把这些问题想得复杂一些,一定要给老百姓把政策讲明白,把道理讲清楚,与其让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苦熬、苦等,还不如我们早搬早主动,早迁天地宽。只有我们一代人甚至两代人做出牺牲,才能给我们的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要突出一个“细”字“细节决定成败”。由于固原这个地区长期以来“靠天吃饭”,自然条件决定了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粗放的方式,包括广大干部群众的粗放式的思维、粗放式的生产、粗放式的行为。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些年我们陆陆续续搞了一些移民,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但移民没致富反而更困难的事例。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周周到到、全全面面。比如要对一个家庭的组成结构、年龄、文化程度、适合干啥等等,都要搞的清清楚楚,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粗枝大叶,更不能出现连基本信息、数据都没搞清的现象发生。无论是县处级领导、乡科级领导,还是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定要在生态移民这个事上保持头脑清醒,这可是大事、要事,上级领导盯得很紧,社会非常关注。

第四,要突出一个“力”字“力大才能战无不胜”。我们需要上上下下的合力,方方面面的动力,这种动力来自上级党委、政府对我们的要求,压力产生动力。作为下级,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提高执行力,奋力抓落实;作为具体实施生态移民工作的部门(单位)和干部职工,要适应形势变化,提高创造力,点子多一些,办法活一些。要举全市之力,实施好惠及固原二十多万老百姓的民生项目、富裕项目。我们决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靠天靠不住,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现在,党和政府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如果不抓住这个

机遇,再一味地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就太不合时宜了。拜托大家,让我们上下共同努力,靠我们的智慧,靠我们的力量,为23万多老百姓未来的发展、子孙后代的发展,尽到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尽到的责任。

第二篇:自治区生态移民座谈会发言材料(固原市)

固原市生态移民工作座谈会上 的发言材料

(2012年1月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请允许我就固原市2011年生态移民工作及2012年生态移民工作打算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固原市“十二五”生态移民涉及四县一区62个乡镇545个行政村1280个自然村,总规模为53464户232475人,占宁夏“十二五”移民总数的67%。其中县内安臵19240户83154人,县外安臵34224户149321人。

按照自治区“十二五”移民规划,固原市2011年的生态移民任务是安臵10693户46495人,占全市“十二五”总规模的20%。其中:县内移民3848 户16631人,县外移民6845户29864人。

2011年,根据市情实际,固原市确定的移民任务是16432户68518人,占全市“十二五”移民总任务的29.5%,超出自治区下达计划47.4个百分点。其中县内移民5891户25118人,县外移民10541户43400人。

二、2011年生态移民工程进展情况

2011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固原市委、政府把生态移民攻坚作为全市的“头 1

等大事”和“一号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县内移民

县内开工建设43个安臵点,完成投资5.1亿元。移民住房方面:建成移民安臵房5620套,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146%,其中生态移民安臵房4436套,劳务移民周转房1184套;建成围墙1.23万米。农田水利方面:开发农田4238.5亩,建成2座调蓄水池20万立方米。产业培育方面:发展日光温室497亩、大中拱棚898.1亩、特色种植1833亩,建成养殖圈棚2645座;开展产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务工就业1961人。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16.8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120公里,安装变压器46台;建成通村油路7.6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111.5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1515台、太阳灶514台;建成幼儿园2549平方米、小学635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1666.7平方米、活动广场1.7万平方米;建成农家店10个、新村大门4座、垃圾点211处、公厕17处。移民安置方面:搬迁移民4252户1.8万人,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的108%。其中:生态移民4136户1.74万人,劳务移民116户500人。各县区具体情况是:

原州区13个生态移民安臵点建成安臵房1674套,完成115%;200套劳务移民周转房全部建成;建成围墙43765米。开发农田4238.5亩;建成2座调蓄水池共20万立方米。发展日光温室415亩、大中拱棚451.1亩,建成养殖圈棚1183座;开展产业技能培训8100人次。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9.6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63.5公里,安装变压器13台;建成通村油路6.6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31.91公里;建成

幼儿园749平方米、小学307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400平方米、活动广场7100平方米;建成农家店6个、新村大门2个、垃圾点140处、公厕4处。搬迁生态移民1590户6519人。

西吉县7个移民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884套,完成109.7%;劳务移民周转房405套,完成33.6%;建成围墙22100米。发展大中拱棚100亩,建成养殖圈棚353座。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5.1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23.9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建成通村油路1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27.82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480台;建成小学10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530平方米、活动广场4000平方米;建成农家店2个、公厕6处。搬迁生态移民712户3274人。

隆德县4个移民安臵点已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514套,完成97%;建成围墙15760米。发展大中拱棚347亩、特色种植107亩,建成养殖圈棚150座;开展产业技能培训514人次。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0.4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8.5公里,安装变压器4台;整修主干道及巷道12.07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364台、太阳灶514台;建成幼儿园14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419.7平方米、活动广场800平方米;建成农家店2个、公厕1处。搬迁生态移民514户2082人。

泾源县14个移民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779套,完成90.3%;建成劳务移民周转房116套,完成100%;建成围墙18280米。建成养殖圈棚651座,发展特色种植1726亩,开展技能培训711人次,务工就业711人。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0.82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20.34公里,安装变压器13台;整修主干道及巷道24.5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

671台;建成活动广场4800平方米;建成垃圾点71处、公厕6处。搬迁移民895户3638人,其中:生态移民779户3138人,劳务移民116户500人。

彭阳县5个安臵点已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585套,完成100%;劳务移民周转房463套,完成100%;建成围墙22990米。发展日光温室82亩,建成养殖圈棚308座,开展产业技能培训2860人次,务工就业1250人。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0.92公里、380-220伏供电线路4.02公里,安装变压器6台;整修主干道及巷道15.25公里;建成幼儿园400平方米、小学228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317平方米、新村大门2个。搬迁生态移民541户2435人。

(二)县外移民

经对接了解,县外开工建设22个安臵点。移民住房方面: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7016套;劳务移民周转房3649套;建成围墙10.3万米。农田水利方面:开发农田2.4万亩,臵换农田745亩;建成调蓄水池3座30.6万立方米。产业培育方面:发展日光温室528亩、大中拱棚592亩、特色种植3220亩;开展产业技能培训1914人次。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架设10千伏线路22.93公里、380-220伏线路86.5公里,安装变压器20台;建成通村油路17.6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54.12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420台、太阳灶30台;建成幼儿园3840平方米、小学1.1万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5058平方米、活动广场4800平方米;建成农家店1个。移民安置方面:搬迁移民1352户4650人,完成自治区下达计划的16%,其中:生态移民1014户4252人,劳务移民338户398人。县外移民具体情况是:

原州区迁往红寺堡、永宁、贺兰、惠农和农垦局渠口农场等5地共8个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1841套,完成87.4%;劳务移民周转房452套,完成65.5%;建成围墙4912.5米。开发农田9321亩,建成2座调蓄水池10.6万立方米。发展日光温室228亩、大中拱棚572亩;架设10千伏线路18.3公里、380-220伏线路76公里,安装变压器12台;建成通村油路5.5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25.2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375台;建成小学21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1000平方米、活动广场3200平方米。100户411人搬至永宁县胜利乡杨显村生态移民安臵区。

西吉县迁往贺兰、平罗、惠农等3地5个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1395套,完成100%;劳务移民周转房1080套,完成100%;建成围墙9875米。开发农田1551亩。开展产业技能培训768人次。架设10千伏线路2.6公里、380-220伏线路7.5公里,安装变压器6台;建成通村油路8.7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3.3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15台;建成幼儿园2240平方米、小学7108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2024平方米、活动广场1600平方米;建成农家店1个。搬迁移民952户2962人,其中:614户2564人迁入平罗县五堆子生态移民安臵区,338户398人迁入惠农银善小区劳务移民安臵区。

隆德县迁往大武口、永宁2地4个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1230套,完成87.5%;劳务周转房1592套,完成85%;建成围墙41500米。臵换农田745亩。发展大中拱棚20亩、特色种植20亩,开展技能培训670人次,务工就业114人。架设10千伏线路1.2公里,安装变压器2台;建成幼儿

园1600平方米、小学22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2034平方米。

泾源县迁往灵武市2个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1000套,完成71.1%;劳务移民周转房500套,完成100%;建成围墙8750米。开发农田4000亩,建成1座调蓄水池20万立方米。发展特色种植3200亩。建成通村油路2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14.6公里。完成安臵区绿化1600亩。

彭阳县迁往银川市兴庆、金凤、西夏3区3个安臵点,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1550套,完成95.6%;劳务移民周转房25套,完成100%;建成围墙37850米。开发农田9264亩。发展日光温室300亩,开展产业技能培训476人次。架设10千伏线路0.8公里、380-220伏线路3公里;建成通村油路1.4公里,整修主干道及巷道11公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30台、太阳灶30台。完成安臵区绿化150亩。300户1277人迁入金凤区良田镇园林村生态移民安臵区。

三、主要做法

在组织领导方面,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政府就立即组织召开生态移民动员大会,随后又召开誓师大会,动员、部署、鼓劲、加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成立领导小组,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严格落实“五定四包”工作责任制,向四县一区派出5个工作组,向62个乡(镇)派驻工作队包抓生态移民,抽调市、县、乡、村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

在规划编制方面,生态移民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城镇化相结合,编制完成了“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统筹规划新村、住房、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在氛围营造方面,在抽调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的同时,创建网站、开通热线电话,办板报,制专栏,编信息,印手册,组织阿訇参观学习,各族群众想搬迁、盼移民的热情空前高涨。人民日报等中央和自治区各大媒体多次深入固原采访报道。

在工程质量方面,研究制定了生态移民工程监督检查实施意见、搬迁安臵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积极开展督查检查,全程监督工程质量。探索出了“上下圈梁三七墙、九根檩条一钢梁、88根松椽构造柱、群众监督保质量”的建房新模式,深受移民群众欢迎。

在产业支撑方面,结合固原草畜、设施农业、冷凉蔬菜、苗木、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逐村逐户确定了致富产业,整合资金上亿元,保证了每户移民都有1栋设施温棚或养殖暖棚,支持移民群众从事二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移民群众收入。特别是生态移民户均配套了“七个一”(即1栋房子,1栋大中拱棚或1栋日光温棚、1栋养殖圈棚,1个太阳灶或1台太阳能热水器,1个卫星电视接收器,1个卫生厕所,1座青贮池或1台小型铡草机,扶持引进1头母牛或掌握1门实用技术,发展1-2亩苗木或扶持发展农家乐),使移民“稳得住”有了基本保证。

在县外对接方面,我市与接收市县(区)、农垦局密切协作,互通信息,频繁交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选派得力干部常驻接收地,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县外移民总体工作进展顺利。

四、存在问题

(一)县内移民问题。一是产业发展空间小。全市人口密度为141/平方公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认的干旱半干旱地区7-22人/平方公里承载力的6.4-20倍;水资源匮乏,仅有水浇地43万亩,人均不足0.3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移民发展特色种植、设施农业的空间越来越小,无法满足大规模生态移民的需求。二是劳务移民入住时间跨。劳务移民周转房参照城市廉租房标准主体是六层框架结构楼房,工程前期建设审批程序繁杂,加之受自治区县内生态移民安臵区建设方案下达迟和后半年气候(秋雨多)等影响,虽然大部分周转房主体已建成,但其附属设施、内装修及外粉等工程需跨建设,预计明年6月份可完成劳务移民搬迁入住。

(二)县外移民问题。一是移民搬迁入住相对滞后。从统计数据看,截止12月,县外建成生态移民安臵房7016套,完成任务的88.4%,搬迁生态移民1014户4252人;建成劳务移民周转房3649套,完成87.6%,搬迁劳务移民338户398人。县外总体搬迁移民1352户4650人,完成总任务的10.4%。经各县区对接落实,川区多数安臵区因农田水利、产业和其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没有完全配套到位,暂不具备搬迁入住条件,移民搬迁入住任务需跨完成,势必影响2012年县外移民搬迁任务的完成。二是劳务移民“稳得住”有困难。总体上,县外劳务移民普遍文化程度低、掌握的产业技能很少,企业岗位技术要求比较高,通过短期培训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企业用工需要,劳务移民担心即使上了岗也随时有被解雇的可能。同时,受国家金融政策影响,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多数企业用工需求呈下降趋势,移民就

业大环境不比往年,“包劳务移民就业”的做法需要全社会支持。

(三)自发移民问题。1983年以来,全市自发移民3.6万户18.7万人,年均迁出6692人,仅有大约5%的移民在迁入地办理了户籍转移手续,特别是“十二五”移民范围内自发移民享受国家补贴或者优惠政策,特别在就业、就医、上学、住房、户籍等方面,没有与迁入地老百姓享受同等待遇。自发移民要求纳入“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和要求国家给予政策性补贴的愿望十分强烈。

(四)资金补贴问题。一是移民建房等补贴标准低。自治区规定生态移民每户修建54平方米住房,造价为700元/平方米,每套移民住房投资3.78万元,其中政府补助2.5万元,农户自筹1.28万元。综合考虑运距、建材、人工价格上涨等市场因素,移民住房实际造价每平方米1000元左右,每套房屋造价达到5.4万元。在自治区补贴和农户自筹资金不变的情况下,户均增加建房资金1.62万元。征地费用补贴标准偏低。二是附属设施批复资金少。围墙、厕所等附属设施的批复资金也相对偏少,大门的补助标准在建设方案批复中没有提及。三是建设项目漏项形成新的资金缺口。目前,安臵区工程建设管理费、排水、移民搬迁安臵费、公墓建设等费用尚未纳入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将造成一定数量的资金缺口。

五、工作建议

(一)县内移民方面。2011年,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135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45万人左右,占宁夏贫困人口的二分之一。11月29日,中央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上将贫困标准从1350元提高到2300元后,全市贫困人口基数和贫困面大幅增加,初步预计固原贫困将增加到70万人左右,贫困面达53.8%。随着固原市贫困群众基数的持续增大,生态移民中的贫困人数预计超过一半,建议自治区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移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固原四县一区县内移民安臵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农村建设用地成本越来越高,部分县区(隆德、泾源)亩均征地费用在2万元以上(自治区核定农村建设用地臵换补助4500元/亩),移民自筹和县区政府补贴部分相对较高,建议逐步增加县外移民规模。

(二)县外移民方面。2011年迁入地严格按照自治区要求建设移民安臵区,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搬迁安臵移民的数量只完成了自治区下达计划的16%,搬迁入住的大量工作放在了2012年,给迁出地、迁入地都增加了工作量,加上2012年自治区下达的建设任务,今年的各项工作十分繁杂,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建议自治区对安置区建设的进度作出一定要求,最好是当年建设当年搬迁入住。针对劳务移民“上岗难”和“稳得住”有困难,建议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出台企业吸纳劳务移民具体办法,既要体现政策惠民,又要维护企业利益,还要具备较强的操作性,确保劳务移民稳定就业。

(三)自发移民方面。针对自发移民数量多的实际,要求自治区出台将自发移民纳入“十二五”生态移民的相关办法(细则)。

(四)资金补贴方面。针对部分生态移民项目补贴标准偏低的实际,要求自治区移民局组织开展一次调研,建议增加移民建房和围墙、厕所等部分附属设施补贴标准,补齐建设项目漏项形成新的资金缺口。

(五)机构建设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市、县区移民工作机构履职的能力,建议移民局向自治区反映,进一步落实市、县(区)移民部门的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

六、2012年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

2012年,是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攻坚工程的第二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总体思路是: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扎实做好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工作,扎实做好移民搬迁定居工作,扎实做好产业培育工作,扎实做好移民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扎实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总体目标是:年内拟建移民安臵点25个(其中劳务移民安臵点3个),计划完成移民搬迁14698户62935人,占全市“十二五”总规模的27.1%。县内计划安臵4614户19439人,其中生态移民3514户15061人;劳务移民1100户4378人。县外计划安臵10084户43496人,其中生态移民6858户29304人,劳务移民3226户14192人。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继续把生态移民攻坚作为全市“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不断完善“五定四包”工作机制,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提出完成时限,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不断提高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11年批复建设和移民搬迁任务于201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2012年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原则上要求当年完成。

(二)完善设施配套,稳步实施移民定居。按照“七通八有”要求,实现移民新村通电、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公交)车、通广播电视、通邮、通电话;有学校、有村级活动场所、有医疗服务站、有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超市、有文化广场、有环保设施、有新能源。对于具备搬迁定居条件的安臵区(点),坚持“早搬迁、早发展”,科学确定搬迁时间,制定周密的移民搬迁方案,做好移民搬迁动员、户籍核查登记、移民自筹资金收缴、土地及房屋分配等工作,抓好移民搬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移民搬迁定居,安排好移民的生产生活,及时协调解决好涉及移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和突出问题,确保完成6.3万人的移民定居任务。对于暂不能实施移民搬迁的群众,要求县区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继续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抓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解决好待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迁出区社会稳定。

(三)培育致富产业,促进移民稳定增收。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完成2011年批复的产业建设任务,积极安排好2012年建设任务,紧紧围绕“三大产业”,组织引导移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配臵,加强土壤改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马铃薯、枸杞、中药材、苗木等特色种植,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养殖暖棚等设施农业、设施养殖业,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尽快实现移民务工就业,加快形成特色种植、设施农业、劳务产业等“三大致富产业”体系,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

(四)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移民综合素质。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把培训工作落实

到移民安臵区(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移民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对已搬迁定居移民,要抓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抓好上岗就业技能培训,抓好移民子女职业教育培训,确保完成当年移民教育培训任务,使移民安臵区每户移民至少有1人掌握1-2门生产实用技术或职业技能,为移民开展农业生产、务工就业奠定基础。

(五)科学规划布局,扎实推进新村建设。认真总结2011年新村建设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规划水平和住房设计水平,做到布局科学、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移民新村选址要充分考虑周边水土资源、劳动力布局、产业发展状况、就业容量等安臵资源的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移民新村建设要与村镇建设、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建设,使移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有保障。

(六)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全力打造“四个工程”。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责任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着力打造“质量放心工程”。二是坚持移民搬迁对象、补助标准、土地和住房分配等重点事项公示制度,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着力打造“阳光工程”。三是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杜绝弄虚作假、侵害移民利益现象发生,着力打造“廉洁工程”。四是认真落实基本建设“四项制度”,严格执行自治区确定的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标准,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七)加强社会管理,打造和谐移民新村。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切实加强已搬迁定居移民社会服务管理,把移民新村建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团结和谐的新农村示范点。一是健全基层组织。及时建立健全村级“两委”班子和群团组织,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移民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构建服务型社区管理新模式,加快发展各类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移民生产经营活动。注重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推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贯彻落实政策。加大生态移民政策宣传力度,把政策送到广大干部和移民农户手中。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及时办理户籍迁移手续,抓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落实好义务教育、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解决移民后顾之忧。三是倡导文明新风。大力开展对移民的思想教育,增强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决心。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移民遵纪守法意识。

(八)加强对接交流,扎实推进县外移民。加强与迁入地联系,加大交流协作的力度和密度,特别在移民思想教育、技能培训、搬迁入住、户籍转移、纠纷化解以及跟踪管理上,创新思维,强化服务,敢于负责,增进交流,推动工作。延伸工作抓手,向县外生态移民安臵地派驻挂职干部蹲点包抓生态移民,探索和完善移民安臵管理新模式。

第三篇:市(县)长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充分肯定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生态经济知识,不断探索生态经济建设模式,开创了发展生态经济的良好局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家喻户晓。

(二)五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农业方面,完成了大面积中低产田改造,建立了粮、油、棉、茶、果、林等各类生态示范基地,实施了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推进了生态渔业名牌战略项目和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绿色农业的兴起使池州40多个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业方面,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否决了一批影响环境的待上项目。采取以新带老、扶大关小的方式整合了一批环保型的企业;通过源头治理和污染防治,使一批企业获得了新生。通过招商引资,一批科技含量高、工艺先进、无污染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落户池州。旅游方面,采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等措施,以九华山旅游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形象逐步提升,生态园林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城乡建设方面,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清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着手启动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池州有色等企业的搬迁工程,优化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城市面貌。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户、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使一批乡镇、村和农户成为田园风景中的绿色明珠。文化建设方面,以九华山佛教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挖掘“尧舜文化”、“傩文化”、“目连戏”、诗文化等文化宝藏,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提升了池州生态文化的品位。

(三)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各类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12.54%,工业企业基本完成达标排放任务,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也在同步跟进。

(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7亿元,增长13.6%,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和社会事业已进入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回顾八年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抓领导,提供组织保证。市、县区都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县区、乡镇挂职任生态经济专职负责人,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增添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抓宣传,夯实思想基础。几年来,我们持续不断地开展生态经济建设宣传活动,特别是在北京举办了池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新闻发布会、在池州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绿色化学会议和第一届九华山生态经济论坛,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抓规划,加强建设指导。中国科技大学和原池州行署共同编制的《池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以及各县区编制的规划,有力地指导了示范区建设。——抓制度,强化政策支持。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加快建设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决定》、《关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意见》和《池州市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文件,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抓培训,开发专业人才。我市充分利用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力建设项目资金,培训机关工作人员2000多人次,并定期在地方党校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专题教育。从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邀请外籍教师授课,提高了一批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和对外交流的能力。在地方大中专院校开设生态经济专业课程,组织编写《生态经济》科普读本,作为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常识的普及教材,并创建了生态学校和生态教育基地。将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成册,列入普法的重要内容。——抓示范,实行典型带动。多年来我们培育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示范点70多个,投入20多亿元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扶持示范点和示范项目,以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方式抓示范区建设。——抓科技,硬化技术支撑。围绕示范区建设,我市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5项、国家星火计划2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池州有色“年产10万吨氧气底吹法炼”项目获专项贷款1.7亿元。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有力地推进了示范区建设。——抓联动,整体协调推进。各级各部门围绕生态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实际,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各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生态接口技术推广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果林开发工程、生态网络建设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工程、江河治理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

二、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增强生态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开展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扬州、绍兴、长沙、上虞、岳阳、台州等一批城市已先行一步。就我省来讲,马鞍山、淮南、黄山、六安等市也都向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市试点申请。我市人大代表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以代表团议案形式,向省人大提出将池州市列为“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的建议。省人大十分关心和支持池州生态市建设工作,7月初,昆森主任率领省直有关部门就此议案办理落实情况来我市进行督办,并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很有针对性的报告,为池州生态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生态市,我市既有较好的资源条件,也有长期的工作基础,更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定的基础优势、先行优势、能力优势和示范优势,决定着我市理应成为生态安徽建设的“排头兵”。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制约我市生态市建设的因素还很多,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为主;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生态经济效益还不明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技术的引进、开发和运用还有待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人口比重大,人的整体素质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难;自然灾害影响频繁;等等。同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态市建设试行标准,我市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类指标中,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差距最大的是经济发展类指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建设生态市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池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市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坚持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市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全市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类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真正把池州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城市。生态市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是: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生态市建设的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基本形成以生态系统工程为主的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基地化、系列化、集约化的生态主导产业,奠定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建成生态市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2011年到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进一步加强系统管护、产业深化和生态宣传,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完善产业体系,优化经济结构,形成生态社会风尚,把池州建设成为皖江地区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重要城市。第三阶段:2016年到2020年,为提高完善阶段。五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生态市建设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各项生态环境质量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资源与能源消耗动态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生态市建设,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一是建立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生产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城乡互益的生态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二是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三是建立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系。稳定人口出生率,减轻资源承载力,创建生态城镇,打造绿色社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村庄。四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培育生态文明观,倡导绿色生产观,弘扬绿色消费观,崇尚文明生育观。五是建立保障有力的科教支持体系。注重科技开发创新,开展生态技术的基础研究,推进生态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建立健全生态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生态市建设的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生态科普教育。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依法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市建设,关键在于第一阶段。当前,我们要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以实施“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为抓手,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构建沿江基础产业、沿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带,培育安全食品、轻工造纸、纺织服装玩具、机械仪表、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农业保障、城镇建设、交通网络、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人才开发工程,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0亿元,工业化率达40%左右,城镇化率达37%左右。二是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大力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林业、生态服务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化和管理系统等八大重点工程建设。尤其要加快培育优质米、优质棉、优质油、名优茶、蚕桑、水产、速生丰产林、经果林、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基地;组织实施好皖南国际旅游区明星板块塑造工程、三环战略系统规划与有序实施工程、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系统工程、九华山旅游股份公司运营上市工程、生态旅游基础保障体系配套工程。三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加大生态恢复力度,开展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对全市各类保护区的监督管理,使全市生态环境指标数基本达到生态市的要求。四是加快城乡生态家园建设,建成10个生态城镇、100个生态村、2000个生态户,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入户率达到20%以上。五是推进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完成生态市建设10类重大项目总工程量的50%左右,实际投资80亿元左右。有关部门要尽快拿出修编后的《池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完善《池州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使生态市建设有章可循。

第四篇:书记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讲话[范文模版]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 2 篇

Secretary“s speech at the mobilization meeting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 2篇

小泰温馨提示:讲话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本文档根据讲话稿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城建环保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 Word 打开,按住键盘Ctrl 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 1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篇章 2 :在生态建设动员大会上领导的讲话文档

篇章 1: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认真组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前带养殖业,后促种植业,既发展了农户庭院经济,又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条件,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成效十分明显。那么,今天小泰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城建环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建环保范文】一

一、充分认识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快 xx 生态市建设步伐

一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1 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时代主题,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二战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各工业大国大规模发展工业经济,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与物质财富增加的目标驱使下,采用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这种传统发展模式的盛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自上个世纪 60 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粮食危机、人口膨胀等问题日益凸现,向人类社会敲响了生存与发展的警钟。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生态经济理论,这种理论在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同时,提倡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也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生态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经济理论一经提出,就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日益成为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们对生态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实践的不断拓展,生态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新理念、新战略、新模式,对人们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

二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党的 xx 大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xx届三中全会又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更加重视并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值得注意的是,解决温饱、向中等发达水平迈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提升,人口大量转移,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峻。因此,这个时期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经验证明,依靠传统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甚至是危险的,特别是在绿色革命影响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今天,生态环境已成为决定国际国内竞争地位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生态指标、环境指标也成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善,也没有广大人民的全面小康。因此,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坚持可持续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三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池州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池州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不够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较弱,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基于这样的市情,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高耗低效等不可饶恕的历史错误。作为中国 植被保护良好,工业污染极少。二是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池州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发展生态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先后提出了“不会治山治水,就不会治区”的战略思想和建设“大环保产业开发区”的战略举措。特别是通过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实施中国 21 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池州生态经济建设特点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涌现出一批发展生态经济的先进典型。三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走生态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四是拥有一大批热心生态建设的各类人才。五是在与国内外的交往中提高了池州的知名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推动池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予以大力推进。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市建设,努力推动池州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实现全面发展。当前,池州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快、发展不全面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自主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

二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协调发展。如前所述,我们再也不能用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要转变这种观念,可能是要损失一些眼前利益的,但这种观念转变对于今后发展的意义将是非常深远的。我们讲科学发展观,实质上就是在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实践。生态市建设本身就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环境和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抓生态市建设,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为池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三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狠抓招商引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市GDP 的增幅达到 13.6%,财政收入增长 65%,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幅、财政收入的增幅均为全省

二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开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生态文明观、文明发展观的宣传教育,促进全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环境、资源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要确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使生态市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要依托项目,加大投入。结合省“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和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选择一批生态基础建设、生态能力建设的重大项目,尤其要突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重大项目建设。面向市场,多方筹资,切实加大投入,为生态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四要建章立制,依法管理。要抓紧组织制定有关生态市建设的政策规章以及配套政策,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执法监督管理,把生态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要加强监督,严格考核。要把建设生态市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把建设生态市的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城建环保范文】二

一、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充分肯定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生态经济知识,不断探索生态经济建设模式,开创了发展生态经济的良好局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家喻户晓。

(二)五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农业方面,完成了大面积中低产田改造,建立了粮、油、棉、茶、果、林等各类生态示范基地,实施了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推进了生态渔业名牌战略项目和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绿色农业的兴起使池州 40 多个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业方面,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否决了一批影响环境的待上项目。采取以新带老、扶大关小的方式整合了一批环保型的企业;通过源头治理和污染防治,使一批企业获得了新生。通过招商引资,一批科技含量高、工艺先进、无污染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落户池州。旅游方面,采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等措施,以九华山旅游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形象逐步提升,生态园林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

城乡建设方面,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清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着手启动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和池州有色等企业的搬迁工程,优化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城市面貌。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户、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使一批乡镇、村和农户成为田园风景中的绿色明珠。文化建设方面,以九华山佛教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挖掘“尧舜文化”、“傩文化”、“目连戏”、诗文化等文化宝藏,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提升了池州生态文化的品位。

(三)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57%,各类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 12.54%,工业企业基本完成达标排放任务,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也在同步跟进。

(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始

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37.7 亿元,增长13.6%,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和社会事业已进入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回顾八年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抓领导,提供组织保证。市、县区都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县区、乡镇挂职任生态经济专职负责人,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增添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抓宣传,夯实思想基础。几年来,我们持续不断地开展生态经济建设宣传活动,特别是在北京举办了池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新闻发布会、在池州召开了 并定期在地方党校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专题教育。从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邀请外籍教师授课,提高了一批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和对外交流的能力。在地方大中专院校开设生态经济专业课程,组织编写《生态经济》科普读本,作为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常识的普及教材,并创建了生态学校和生态教育基地。将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成册,列入普法的重要内容。

——抓示范,实行典型带动。多年来我们培育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示范点 70 多个,投入 20 多亿元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扶持示范点和示范项目,以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方式抓示范区建设。

——抓科技,硬化技术支撑。围绕示范区建设,我市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 21 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 5 项、国家星火计划 2 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池州有色“年产 10 万吨氧气底吹法炼”项目获专项贷款 1.7 亿元。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有力地推进了示范区建设。

——抓联动,整体协调推进。各级各部门围绕生态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实际,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各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生态接口技术推广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

态经果林开发工程、生态网络建设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工程、江河治理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

二、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增强生态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开展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扬州、绍兴、长沙

、上虞、岳阳、台州等一批城市已先行一步。就我省来讲,马鞍山、淮南、黄山、六安等市也都向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

市试点申请。我市人大代表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以代表团议案形式,向省人大提出将池州市列为“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的建议。省人大十分关心和支持池州生态市建设工作,7 月初,昆森主任率领省直有关部门就此议案办理落实情况来我市进行督办,并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很有针对性的报告,为池州生态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建设生态市,我市既有较好的资源条件,也有长期的工作基础,更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定的基础优势、先行优

势、能力优势和示范优势,决定着我市理应成为生态安徽建设的“排头兵”。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

制约我市生态市建设的因素还很多,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为主;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生态经济效益还不明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技术的引进、开发和运用还有待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人口比重大,人的整体素质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难;自然灾害影响频繁;等等。同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态市建设试行标准,我市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类指标中,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差距最大的是经济发展类指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建设生态市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池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推进生态市建设

生态市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xx 大精神,坚持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

的政绩观,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市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 10 至 20xx 年的努力,全市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类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真正把池州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

生态市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是:

法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市建设,关键在于 快城乡生态家园建设,建成 10 个生态城镇、100 个生态村、20xx 个生态户,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入户率达到 20%以上。五是推进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完成生态市建设 10 类重大项目总工程量的 50%左右,实际投资 80 亿元左右。有关部门要尽快拿出修编后的《池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完善《池州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使生态市建设有章可循。

【城建环保范文】三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xx 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首要的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从全局的角度看,发展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标志是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是一个大战略。因此,能否有效地领导好城市的发展,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联系池州实际,检验我们驾驭发展的能力,就是看城市建设管理是否在不断进步。近几年,我们的城市发展很快,变化很大,但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城市,仍处在由农耕社会的组织形态向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城市转型阶段,我们的起点和基础与周边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们长期的任务。到 20xx 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除了在经济

总量、人均收入等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之外,城市化水平也要接近或达到全省、全国的水平。

基于这个认识,结合平时思考,我讲一些思路性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对组团城市规划定位的再认识

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思考和酝酿,提出把池州打造成一个组团式的山水园林的旅游生态城市。这个思路突破了在小市基础上的简单扩大、填充的局限,着眼于更大的范围整合全市的空间资源,是一个富有开放性、时代性和与时俱进特点的全新的城市规划概念。这就是“一主一副一区”、向心靠拢、组团发展的城市结构。这种组团城市的形态,预示了城市发展的方向,把握了城市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规律,实现了对池州这样一个城市特殊发展规律认识上的突破,得到了广泛认可。既然组团城市规划定位适合池州特点,又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就要坚定信心,坚持方向,不要轻易地改变,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完善。当然,实现这个规划目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靠几代人的努力,但现在我们要打牢基础,明晰思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充满挑战性、富于创造性的课题,也是本着对池州人民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负责的态度所应当抓好的事。当前,城市的发展正逐

步向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方向调整,但怎样沿着这个方向打造组团城市还需要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提升。组团城市不是我们的独创,全国、世界都有先例,但我们这个组团城市应做出自己的特色。池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 又要运用我们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做到两者结合、以我为主。要通过总体规划的修编,进一步体现组团城市的定位,最大限度地赢得时间、赢得空间、赢得机遇。主城区规划是总规划的核心部分,是修编的重点,修编时不能仅仅着眼于修修补补,而要按照总的规划目标,着眼于城区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要突破两条河之间空间的局限,以水为轴,跨河发展,对称布局,把平天湖、白洋河故道的西部和南部扩充进来。同时,要着眼于建设滨江港口城市,北到江边、东连开发区外缘,做好池口片的 规划,拉开城市框架,改善城市沿江形象。对九华山大道东侧、平天湖以西大约 4 个平方公里地段的规划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定位还是以生态保护为主,保留它的湿地系统,但可以考虑结合九华山大道建设,适当地布建一些公建设施。这一块是城市的生态系统,在开发中保护好,控制好,多栽些树木,这样,与平天湖的旅游景观就形成了自然的过渡。修编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站前区规划。车站是城市对外连接的一个重要枢纽,做好这一块的规划意义非常重大,也是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铜九铁路池州段设了三个站,按照组团城市的要求,九华山站的独特功能是其他车站难以代替的,不能单纯作为一个地方车站,必须有机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来统筹考虑,尤其要处

理好与市区站的关系,控制好站前区范围,包括池州站和九华山站。做好与市区和九华山组团的连接,站前区规划要与主城区、九华山的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站前区广场、公用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的组织连接都要一并考虑,而且要与景观相协调。总的要求是起点要高、构思要新、手笔要大。修编工作的 先修路后建筑的建设思路,城市建设到哪里,道路管网就要先延伸到哪里。当前,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是打通外部的循环,主要是解决进入性的问题,确保过境高速、铁路的人流、物流最便捷地进入市区;城市内部交通的重点是解决通畅性的问题,确保城区道路四通八达,连环成网。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水上交通,贯通水路,水陆并进,这也是我们城市的一大特色。为减轻主城区的交通负荷,要尽快地将老的货运港并入新泥洲港,结合池州港的三期改造扩建,把马江公路建成城市的外环路,逐步把过境车辆,尤其是重载车辆疏散分流到城外。开发区的道路规划要与主城区连通,解决好出入口问题,形成最大的综合效益。

三、对城市设计的再认识

规划是一种思路性的、理念性的、规范性的标准,把规划变成现实,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有三个方面:一是功能设计。城市的发展就是让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享受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功能设计就是实现这个目标。今后建住宅区,首先审查配套设施是否到位,凡是上规模成片开发的居住小区要根据人口规模必须配套公用设施,凡是高层公建必须要有地下车库,等等。今后,对城市功能要出台一些强制性的规范;二是景观设计。打造城市形象要通过景观设计来实

现,重要的街区、节点及单体立面、造型、色彩,还有一些小区、公建设施都要精心打造,特别是大型的建设项目,没有景观设计,不允许提交规划委员会研究;三是人文设计。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为百姓

着想,比如城市的公厕、盲道、绿地、广场、公交站点、商业网点建设等等,要有意识地布局好、设计好,让市民能够就近享受。最终目的是通过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对城市绿化的再认识

无论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是体现城市的文化和品位,城市绿化都不是附属物,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城市绿化规划作为一项重要规划来编制,真正实现规划的“双线”控制,既要有“红线”又要有“绿线”。尤其是我们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确立“绿线”控制的概念。要按照大空间、低密度、小广场、多绿地的总体要求,做好“绿线”控制规划,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今后,主城区的旧区改造,凡是达不到密度要求的,不准再建房子,要拆地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根据城市的规划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多建小绿地、小广场。这样,星罗棋布的广场、绿地、林带,就共同构筑了一个花园式的、园林式的城市。同时,要提高城市绿化档次,保护好古树木,不能让原有的绿化资源流失,要充分利用好。今后在市区内除了特殊需要,机关单位不得再建围墙,要腾出空间搞绿化,这也要作为一条硬性标准来要求。对有围墙的沿街单位,建委要排一排,列出计划,逐步拆除,做到透绿、建绿,让绿化资源最大程度地共享。

五、对城市环境的再认识

池州有非常好的自然禀赋,把这些天然资源融入到城市建设,创造更优更美的城市环境,关键要处理好生态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现在我们正在搞的清溪河的整治、长江水道的整治、平天湖的开发都属于人工自然,但要注重一个问题,只能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利用自然、再现自然,而不能过多地人为破坏自然。清溪河的景观,人工的东西越少越好,就是创意好、能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也不宜过多,尽量做到简约、自然、古朴。平天湖的开发、沿江池口片区的开发也要遵循这一点。环境整治的重点是治理污水、垃圾、大气、噪声等对环境和生态有破坏的东西,对于自然生成的东西,不要轻易去大

拆、大卸、大改,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科学巧妙地充分利用。

六、对城市经营理念和机制的再认识

现在人们都讲经营城市,但我们必须搞清楚城市经营和经营城市这两个概念。经营城市有其片面性,经营的最后就出现了卖地卖资源,政府收钱再造广场、高架桥、楼盘的结果,这个路子不能再走下去。城市有很多属性,首先它是一个最大的公共产品,不是为某个人或某阶层所拥有,必须面向全体市民,服务全体市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市场的规则来办,按照城市发展的固有规律来办。从经营城市转到城市经营,政府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套对公共资源如公交、自来水、燃气等如何实现最佳调控的办法,等等。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管理,因此也就具有特许经营权,这个权力不能轻易放弃,要善于找到较好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社会的作用和力量,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建设,降低成本,减轻政府负担。同时,要保证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对有些政府性资源能年租的尽量不批租,不仅要利用政府掌握的空间资源,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政府拥有的时间资源,以确保城市基本功能的稳定安全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七、对城市管理的再认识

任何城市都是三分建七分管,是否高效有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功能,真功夫在管理上。城市的管理应该是上下结合的。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这是政府行为。一是规划管理。规划管理是源头管理,城市管理要以规划管理为龙头,从源头抓起。城管支队“查违”首先要知道规划的分量、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违章建筑,拆违治乱是我们当前规划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要下真功夫、硬功夫。二是规则管理。要把城市建设涉及到的各方面领域的规章制度梳理一下,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管理体系,通过规则,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三是规范管理。做到执法尺度要统一,信息要公开,规范要透明,同时,要体现人性化的理念,无情执法,有情操作。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体现的是政府管理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管理,即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目前社区管理很薄弱,管理力量、水平都不够,很多问题暴露出来,问题出在下面,但根子在上面,也说明我们社区管理的体制还没有理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这项工作市区两级要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还有一个城乡结合部的管理问题,区委、区政府要在明年拿出一

个在主城区范围内加快村改居、进社区的规划,并尽快付诸实施。

八、对当前和明年重点工作的要求

今年在建的工程要加快进度,全力推进。对明年具有全局性、牵动性的建设项目要尽快排出来,进行分类,有资金的马上落实,需要争取资金的要考虑从哪些方面来解决,争取年内向市委、市政府作一汇报。项目确定后要见报公开,让市民了解和参与,增强市民的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意识。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设系统人才不足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要创新人才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城市建设,需要引进的人才一定要引进,特别是专业性人才;在职的干部职工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水平。建委领导班子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城建队伍,以适应城市建设大发展的需要。

【城建环保范文】四

我们召开这次全省住宅与房地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 20xx 年住宅与房地产工作,以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和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为重点,研究部署 20xx 年工作。刚才,赵克志副省长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并及时向政府分管领导做好汇报,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面上的工作讲三个问题:

一、二零 xx 年工作回顾

20xx 年,全省房地产系统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国发[20xx]18 号和省政府[20xx]116 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努力建立和完善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制度,实现了住宅与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构建住房保障体系取得明显进展

去年年初,韩寓群省长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应,逐步解决中低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要求。省建设厅积极抓好贯彻,将实施安康居住工程作为全省建设工作的重点,认真研究政策,精心组织实施。为推进工程实施,先后提请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安康居住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我省实施安康居住工程的总体思路,把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集资合作建房、旧小区改造和拆迁安置住房纳入安康居住工程的范畴,统筹考虑,完善政策,规范管理,扩大供给,逐步建立健全向中等收入家庭供应普通商品住房、向中低偏下收入家庭供应经济适用住房、向最低收入家庭

提供廉租住房保障的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各地也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为重点,完善政策,强化措施,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20xx 年,全省经济适用住房施工 617万平方米,竣工 164.6 万平方米,销(预)售 202 万平方米,解决了 2 万余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青岛、济南、烟台、威海、济宁、莱芜、聊城 7 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廉租住房工作,通过租赁住房补贴、实物配租、租金核减的方式,为6778 户最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廉租住房保障。

(二)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保持较快增长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步回落,但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xx 年,全省住宅建设投资达 767亿元,施工 9229 万平方米,竣工 2866 万平方米,比 20xx 年分别增长 29、25 和 9.6。房地产开发投资 765 亿元,其中住宅 549.9 亿元,比 20xx 年分别增长 32、35;商品住宅销售面积 2207 万平方米,销售收入 416 亿元,比 20xx 年分别增长 23、40;商品房空置面积 475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 307 万平方米,比 20xx 年分别下降 10、19。住宅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的较快增长,使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xx 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 25.2平方米。

(三)有效控制拆迁规模,信访突出问题得到集中处理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20xx]46 号文精神,省建设厅及时提请省政府以鲁政发[20xx]49 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合理控制拆迁规模,严格依法实施拆迁,认真做好安置补偿,妥善处理拆迁矛盾,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省建设厅会同发改委实行了拆迁计划审批制度,20xx 年全省实际拆迁房屋面积 681 万平方米,比 20xx 年下降 50。8 月下旬,国家、省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和建设部集中处理城镇房屋拆迁信访突出问题紧急会议后,省建设厅迅速传达贯彻,及时研究部署,牵头成立了省发改委、监察厅、国土资源厅、高级等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召开了全省集中处理城镇房屋拆迁信访突出问题紧急会议,组织对全省进京来省上访案件全面排查梳理,摸清了底数。建立了责任追究、案件督查、调度通报、包市包案联络员和案件办结消号等五项制度,并由厅领导带队,对各市工作进展进行了全面督查和重点案件督办。各市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集中处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 20xx 年底,全省办结城镇房屋拆迁信访案件 712件,占总数的 90%;其中中央督办案件 63 件,占总数的 84%。

(四)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各市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围绕“健全决策体制、调整管理机构、强化监督工作、规范发展业务”四个关键环节,规范和强化住房公积金管理。目前,各市均组建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拟订了管委会章程,健全了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初步形成了民主、科学和自主的决策机制。17 个设区城市均向省报送了管理机构调整方案并获得批准。根据工作需要,全省批准设立分中心 26 个,管理部 107 个。目前,除淄博、德州外,其他 15 城市的调整工作已完全或基本到位。新的管理中心开始履行管理职责,实现了平稳过渡,促进了公积金管理工作的规范发展。截至 20xx 年底,全省住房公积金实际缴存人数达到 447.1 万人,归集总额 443.1 亿元,余额 302.7 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总额 103.2 亿元,余额 75.9 亿元。住房公积金回收力度进一步加大,已清理收回挤占挪用和逾期项目贷款 40.7 亿元,占总数的 87.7。省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办公室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各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省建设厅会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和人民银行,对滕州市挪用住房公积金的行为进行了及时查处,提出了严肃的处理意见,并在全省予以通报批评。

(五)物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省建设厅和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会同省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山东省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规范》,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相关政策,规范服务标准和收费行为。其中,《山东省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规范》作为地方标准颁布,并已于今年 4 月 1 日开始实施。继续开展了物业管理达标考评,20xx 年全省又有 14 个项目获得国家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53 个项目获得省级物业管理优秀项目称号。目前,全省已有具备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 1200 余家,从业人员 10 万余人,管理范围涵盖住宅小区、办公楼宇、学校、医院、工业厂区、商业大厦、机场等各种类型,形成了包括房屋及相关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安全保卫、环境清洁、生活服务、绿化、中介等多层次、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全省累计有 130 个项目获得国家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391 个项目获得省级物业管理优秀项目称号,物业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六)住房二级市场持续发展

各地继续深入贯彻省政府鲁政发[20xx]22 号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权属保障,加快培育和规范住房二级市场。开展了全省房屋权属登记发证清查摸底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未办理权属登记房屋的数量和原因,为房屋拆迁补偿及下一步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完善相关手续、补办权属登记提供了基础

资料。集体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工作进一步推进,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来我省对集体土地房屋权属保障进行调研,充分肯定了我省集体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工作,并对济南、文登、滕州等地房管部门推进农村房屋权属登记、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做法给予了较高评价。20xx 年,全省存量房地产交易 1850 万平方米、210 亿元,比 20xx 年分别增长 10%、11;其中,住宅1200 万平方米、140 亿元,比 20xx 年分别增长 12%、13。

(七)行业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

行业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适应国家《行政许可法》实施的要求,及时提请省人大对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山东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山东省城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对省建设厅《山东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为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商品房销售条例》,于今年 3 月 31 日经省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

第五篇:市(县)长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

市(县)长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

城市建设是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最终服务于城市运行。其中分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建筑实务建设。以下是小编整理市(县)长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欢迎大家阅读。

市(县)长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一:

一、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充分肯定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生态经济知识,不断探索生态经济建设模式,开创了发展生态经济的良好局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家喻户晓。

?(二)五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农业方面,完成了大面积中低产田改造,建立了粮、油、棉、茶、果、林等各类生态示范基地,实施了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推进了生态渔业名牌战略项目和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绿色农业的兴起使池州40多个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业方面,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否决了一批影响环境的待上项目。采取以新带老、扶大关小的方式整合了一批环保型的企业;通过源头治理和污染防治,使一批企业获得了新生。通过招商引资,一批科技含量高、工艺先进、无污染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落户池州。旅游方面,采取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加大投入等措施,以九华山旅游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形象逐步提升,生态园林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城乡建设方面,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清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着手启动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池州有色等企业的搬迁工程,优化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城市面貌。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户、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活动,使一批乡镇、村和农户成为田园风景中的绿色明珠。文化建设方面,以九华山佛教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挖掘“尧舜文化”、“傩文化”、“目连戏”、诗文化等文化宝藏,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提升了池州生态文化的品位。

?(三)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各类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12.54%,工业企业基本完成达标排放任务,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也在同步跟进。

?(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7亿元,增长13.6%,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和社会事业已进入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回顾八年来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抓领导,提供组织保证。市、县区都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到县区、乡镇挂职任生态经济专职负责人,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增添了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抓宣传,夯实思想基础。几年来,我们持续不断地开展生态经济建设宣传活动,特别是在北京举办了池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新闻发布会、在池州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绿色化学会议和第一届九华山生态经济论坛,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抓规划,加强建设指导。中国科技大学和原池州行署共同编制的《池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以及各县区编制的规划,有力地指导了示范区建设。

?——抓制度,强化政策支持。我们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加快建设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决定》、《关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意见》和《池州市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文件,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抓培训,开发专业人才。我市充分利用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能力建设项目资金,培训机关工作人员2000多人次,并定期在地方党校开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专题教育。从英国海外志愿者服务社邀请外籍教师授课,提高了一批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和对外交流的能力。在地方大中专院校开设生态经济专业课程,组织编写《生态经济》科普读本,作为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常识的普及教材,并创建了生态学校和生态教育基地。将相关法律法规汇编成册,列入普法的重要内容。

?——抓示范,实行典型带动。多年来我们培育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示范点70多个,投入20多亿元资金建设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态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扶持示范点和示范项目,以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方式抓示范区建设。

?——抓科技,硬化技术支撑。围绕示范区建设,我市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5项、国家星火计划2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池州有色“年产10万吨氧气底吹法炼”项目获专项贷款1.7亿元。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有力地推进了示范区建设。

?——抓联动,整体协调推进。各级各部门围绕生态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实际,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各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生态接口技术推广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果林开发工程、生态网络建设工程、万里绿色长廊工程、江河治理和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等。

?

二、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增强生态市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开展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扬州、绍兴、长沙、上虞、岳阳、台州等一批城市已先行一步。就我省来讲,马鞍山、淮南、黄山、六安等市也都向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市试点申请。我市人大代表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以代表团议案形式,向省人大提出将池州市列为“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的建议。省人大十分关心和支持池州生态市建设工作,7月初,昆森主任率领省直有关部门就此议案办理落实情况来我市进行督办,并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很有针对性的报告,为池州生态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生态市,我市既有较好的资源条件,也有长期的工作基础,更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定的基础优势、先行优势、能力优势和示范优势,决定着我市理应成为生态安徽建设的“排头兵”。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制约我市生态市建设的因素还很多,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为主;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生态环境仍十分脆弱;生态经济效益还不明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技术的引进、开发和运用还有待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人口比重大,人的整体素质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难;自然灾害影响频繁;等等。同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态市建设试行标准,我市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类指标中,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差距最大的是经济发展类指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建设生态市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池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和推进生态市建设?生态市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坚持树立、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市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10至15年的努力,全市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各类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真正把池州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城市。

?生态市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是:?第一阶段: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生态市建设的起步阶段。主要任务是基本形成以生态系统工程为主的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基地化、系列化、集约化的生态主导产业,奠定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建成生态市的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2011年到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进一步加强系统管护、产业深化和生态宣传,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完善产业体系,优化经济结构,形成生态社会风尚,把池州建设成为皖江地区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重要城市。

?第三阶段:2016年到2020年,为提高完善阶段。五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生态市建设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各项生态环境质量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资源与能源消耗动态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生态市建设,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五大体系:一是建立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生产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城乡互益的生态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二是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三是建立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系。稳定人口出生率,减轻资源承载力,创建生态城镇,打造绿色社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村庄。

四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培育生态文明观,倡导绿色生产观,弘扬绿色消费观,崇尚文明生育观。

五是建立保障有力的科教支持体系。注重科技开发创新,开展生态技术的基础研究,推进生态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建立健全生态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生态市建设的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生态科普教育。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依法推进生态市建设。

?生态市建设,关键在于第一阶段。当前,我们要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以实施“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为抓手,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构建沿江基础产业、沿线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带,培育安全食品、轻工造纸、纺织服装玩具、机械仪表、旅游文化产业,建设农业保障、城镇建设、交通网络、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人才开发工程,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0亿元,工业化率达40%左右,城镇化率达37%左右。

二是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大力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林业、生态服务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化和管理系统等八大重点工程建设。尤其要加快培育优质米、优质棉、优质油、名优茶、蚕桑、水产、速生丰产林、经果林、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基地;组织实施好皖南国际旅游区明星板块塑造工程、三环战略系统规划与有序实施工程、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系统工程、九华山旅游股份公司运营上市工程、生态旅游基础保障体系配套工程。

三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加大生态恢复力度,开展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对全市各类保护区的监督管理,使全市生态环境指标数基本达到生态市的要求。

四是加快城乡生态家园建设,建成10个生态城镇、100个生态村、2000个生态户,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入户率达到20%以上。

五是推进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完成生态市建设10类重大项目总工程量的50%左右,实际投资80亿元左右。有关部门要尽快拿出修编后的《池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完善《池州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使生态市建设有章可循。

下载白尚成固原市市长在固原市生态移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尚成固原市市长在固原市生态移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市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一、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切实增强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我市认识比较早,行动比较快。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制定实施了一......

    在全市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切实增强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我市认识比较早,行动比较快。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市余姚江......

    市长在全市新家园行动计划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刚才,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对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作了全面动员、安排和部署,按照会议要求,我讲几点意见。一、加强领导,强势推进。为了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市委......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快xx生态市建设步伐 一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是人与自然开......

    市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创建文明城市的有关要求和指示精神,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行......

    市长在创建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创建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继“创模”工作全面启动之后,市委、市政府紧接着启动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力求两项工作同步推进、互动并进。今天我们召开动员大会......

    市长在全市医德医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 讲话 (2011年4月6日) 同志们: 刚才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其他几位同志也发了言,都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

    市长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今天这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动员会。刚才,xx同志就如何贯彻落实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动员会精神,xx同志就今年的植树造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