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讲话(1)(小编整理)

时间:2020-10-06 13:2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书记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讲话(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书记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讲话(1)》。

第一篇:书记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讲话(1)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 2 篇

Secretary“s speech at the mobilization meeting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 2篇

小泰温馨提示:讲话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本文档根据讲话稿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城建环保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 Word 打开,按住键盘Ctrl 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 1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篇章 2 :在全市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文档

篇章 1: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快 xx 生态市建设步伐

一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1 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时代主题,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二战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

长时期,各工业大国大规模发展工业经济,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与物质财富增加的目标驱使下,采用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这种传统发展模式的盛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自上个世纪 60 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粮食危机、人口膨胀等问题日益凸现,向人类社会敲响了生存与发展的警钟。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生态经济理论,这种理论在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同时,提倡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也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生态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经济理论一经提出,就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日益成为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们对生态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实践的不断拓展,生态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新理念、新战略、新模式,对人们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

二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又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更加重视并切实

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值得注意的是,解决温饱、向中等发达水平迈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提升,人口大量转移,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峻。因此,这个时期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经验证明,依靠传统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甚至是危险的,特别是在绿色革命影响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今天,生态环境已成为决定国际国内竞争地位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生态指标、环境指标也成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善,也没有广大人民的全面小康。因此,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坚持可持续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三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池州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池州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不够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较弱,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基于这样的市情,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高耗低效等不可饶恕的历史错误。作为中国 从生态市建设入手,努力探索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避免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的高增长。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市,既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充分研究池州的具体实际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池州发展方向上的高起点定位、发展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发展时空上的跨世纪工程。四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我们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一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气候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佛教文化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山青水秀,植被保护良好,工业污染极少。二是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池州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发展生态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先后提出了“不会治山治水,就不会治区”的战略思想和建设“大环保产业开发区”的战略举措。特别是通过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实施中国 21 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池州生态经济建设特点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涌现出一批发展生态经济的先进典型。三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走生态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四是拥有一大批热心生态建设的各类人才。五是在与国内外的交往中提高了池州的知名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进一步深

化对生态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推动池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予以大力推进。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市建设,努力推动池州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实现全面发展。当前,池州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市建设本身就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环境和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抓生态市建设,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为池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三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狠抓招商引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市GDP 的增幅达到 13.6%,财政收入增长 65%,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幅、财政收入的增幅均为全省 态市建设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将生态市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生态市建设的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市生态办要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二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开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生态文明观、文明发展观的宣传教育,促进全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环境、资源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要确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使生态市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要依托项目,加大投入。结合省“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和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选择一批生态基础建设、生态能力建设的重大项目,尤其要突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重大项目建设。面向市场,多方筹资,切实加大投入,为生态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四要建章立制,依法管理。要抓紧组织制定有关生态市建设的政策规章以及配套政策,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执法监督管理,把生态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要加强监督,严格考核。要把建设生态市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把建设生态市的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篇章 2: 在全市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文档 【按住Ctrl 键点此返回目录】

今天召开全市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动员大会,主要议题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工作,广泛动员全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中来。刚才,高官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很好的动员部署,对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我完全赞同,望会后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综合标志,积淀着历史和现实的元素,体现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昌明,包含着经济基础,社会秩序,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法制道德等诸多因素。文明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城市居民享受社会文明要大大地先于农民、多于农民、优于农民,并且城乡间的这种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我们经常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说它是重点,是因为我们国家有

八、九亿农民,没有这

八、九亿农民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说它是

难点,难就难在广大农村文明程度大大地落后于城市,小康建设任重道远。现在,许多外国人看了中国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的一些开放城市,都说你们的社会文明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发达国家,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在广大农村就全然不同了。虽说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广大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状况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享受社会文明进步成果来讲,农村文明建设程度并没有得到大的提高,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一些逆向的、反向的变化。改革开放前,虽说广大农民生活不怎么好,但事事都有人管,合作医疗、学校教育、修建道路等等,都有统一的规划部署。可现在很多农村几乎流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村镇建设没有规划,村民想在哪建房就在哪建,有的甚至在行洪河道上建了房,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垃圾和污水也是想往哪儿倒就往哪儿倒,还有猪、牛、羊、鸡、狗、猫都处于一种自然放养状态。整个农村建设不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而是一种乱七八糟、混乱不堪的状况,即使是一些富裕村,环境也很差。农村的文明程度不是用钱就可以买到的。一些农民再有钱,比如说像赵远长那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也买不到和城市一样的文明程度,顶多能修个大院,盖个几层楼,但他的生活质量、居住环境没法改变,没法提高。这就使得一些先富起来的人,想方设法脱离农村到城市购房居住,甚至到北京购买豪华住房,就是想拥有那样一

种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果我们不下决心彻底改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进行文明生态村镇建设,而是放任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长期背离,那么就会在农村出现经济“空心”现象——有钱的人带上老婆孩子到城市居住,整个农村更没人管,状况更为不好。同时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阳泉刑事犯罪八类重大刑事犯罪案件,有 92%的犯罪是在农村,这是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农村的文明程度在日益弱化,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极大地背离,与城市的文明程度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是重要的、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农村文明生态建设,千方百计满足广大农民享受社会文明成果的要求,切实把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搞好。

二、以推进现代化建设为载体,切实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涉及整个国家稳定的大问题。占我们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农村,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地通过工业化实现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占全国人口百分之

八、九十的农民进入现代化,这是世界上没有的先例,需要我们艰辛的探索。当务之急就是必须统筹城市和农村的协

调发展,这是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的 倒垃圾,现在治理出了 72 万平方米的美化、绿化、亮化的大公园,竣工一年多,整个公园的草地和树木基本没有遭到破坏。环境造就人,有了好的环境,人们的文明程度也就提高了。还有我们今年改造的下站那一块,改造前居民住的楼房不通暖气,没有自来水,没有煤气,冬天仍然是在窗户上安烟筒,仍然是每天提着桶到楼下倒煤渣。我去了好几次,到处是垃圾,到处是煤堆,可以说,多年来他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大的改变。今年,通过改造,那块的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也提高了。还有小阳泉,在改造前就是个村子,现在变成了一座座楼房,楼与楼之间有了绿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同样作为一个载体带动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但是,就目前我市农村的状况来看,这个载体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人的素质提升作用极为有限,甚至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积极抓载体,建载体,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优化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不断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走出一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发展的新路来。

三、以加大投入为切入点,确保文明村镇建设的顺利开展搞好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是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去年以来,农村实施“村村通”工程,主要是农民自己出钱出力。但修义白路投资 1 个多亿,没有向城市居民

摊一分钱,全部是财政支出,并且城市居民也没有参加过一天义务劳动。像这样下去,城乡差别会越来越大,二元结构当然消失不了,我们必须非常认真地注意解决这个问题。按理说,社会的大财政农村和城市都有份,农村文明生态建设应放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事实上并不同等,财政预算根本就没有这个项目。而且实在话讲,多少年来,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到乡镇书记、乡镇长,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很用功地、下大力地抓农村的文明生态建设,没有真正下功夫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问题。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应该检讨,我们实在对不起广大农民。今后,一定要把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列入财政预算。我非常同意现在有关农业上的一些专项投资,如教育、土地、城镇建设等等,要捆绑起来使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千方百计从城市文明建设投资中切出一块来向农村转移。同志们,不要怀疑,只要我们扑下身来,与广大农民兄弟手挽手地实干、苦干,下大力推进农村文明生态建设,坚持十年、二十年,就一定能够见到巨大成效,城乡文明程度的差距就会越缩越小,广大农民群众也会享受到更多的文明成果。只要是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生活环境,广大农民群众始终是有着很高的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引导好、发挥好和保护好。今年我到农村检查“村村通”硬化路时看到,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出台

了个优惠政策,修 1 公里水泥路,省里补 1 万、市里补 2 万、县里补 2 万,不足部分全部通过农民出义务工解决。让人十分高兴的是,在这样政策的鼓舞下,到今年年底,全市 95%的村庄都会实现通水泥路。今年上半年,市委提出要历史性地解决当前农村遇到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使全市广大农民能够首先吃上水,再也不用让老百姓为人畜吃水而发愁;二是一间不剩地解决广大农村中小学危房,再也不用一遇连阴雨,就晚上睡不着,担心房子塌了压着孩子;三是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统筹,使广大农民不再为大病发愁;四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使全市 95%以上的农村不再出现行路难的问题。前不久,省委书记田成平到我市盂县调研,强调当前农村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一定要使每个村有一条好的道路;二是一定要有一所让农民满意的、能够担负教育任务的、教学质量高的好学校;三是一定要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四是一定要使所有行政村农民能看到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市电视台等几套主要电视节目;五是一定要使农村电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可靠的流通线。省委、市委对农村工作提出的都是农村建设的最基本的任务。这些任务,有的完成得很好,已经见到明显成效,有的正在攻坚,力争按预定的时间表完成目标任务。总而言之,我们在农村的工作很多,头绪很杂,成绩不小,问题也不少。特别面对当前农村文明程

度参差不齐这样一个现状,我希望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来关心农村,把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好好抓起来,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农民会拍手称快的。这个工作虽说有一定难度,但是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是主导。只要有个好的班子,只要把广大农民发动起来,农村文明建设见效要比城市文明建设快得多。城市修一条路花两、三个亿,改一个河槽花两、三个亿,农村不需要这么多钱就会很快改变面貌。要搞好农村文明生态村镇建设,需要我们对这些年的一些工作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和好好研究。我们抓的“村村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共抓了两三年,全市近1000 个行政村就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农村中小学危房也基本上全部消灭。因此说,农村的事不是办不到,而是看我们怎样去做。我们一定要把农村文明生态村镇建设这项能够惠及广大农民的工作,作为市、县、乡以及各有关部门的中心任务,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大业的具体行动,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从市到县再到乡三级领导,几个人包一个村,包上五年,下点辛苦,一定能够有一个新的面貌。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第二篇: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快xx生态市建设步伐

一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时代主题,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二战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各工业大国大规模发展工业经济,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与物质财富增加的目标驱使下,采用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这种传统发展模式的盛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粮食危机、人口膨胀等问题日益凸现,向人类社会敲响了生存与发展的警钟。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生态经济理论,这种理论在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同时,提倡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也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生态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经济理论一经提出,就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日益成为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们对生态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实践的不断拓展,生态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新理念、新战略、新模式,对人们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

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又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更加重视并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值得注意的是,解决温饱、向中等发达水平迈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提升,人口大量转移,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峻。因此,这个时期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经验证明,依靠传统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甚至是危险的,特别是在绿色革命影响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今天,生态环境已成为决定国际国内竞争地位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生态指标、环境指标也成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善,也没有广大人民的全面小康。因此,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坚持可持续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选择。池州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不够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较弱,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基于这样的市情,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高耗低效等不可饶恕的历史错误。作为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生态市建设入手,努力探索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避免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的高增长。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市,既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充分研究池州的具体实际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池州发展方向上的高起点定位、发展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发展时空上的跨世纪工程。

基础。一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气候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佛教文化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山青水秀,植被保护良好,工业污染极少。二是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池州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发展生态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先后提出了“不会治山治水,就不会治区”的战略思想和建设“大环保产业开发区”的战略举措。特别是通过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池州生态经济建设特点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涌现出一批发展生态经济的先进典型。三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走生态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四是拥有一大批热心生态建设的各类人才。五是在与国内外的交往中提高了池州的知名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推动池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予以大力推进。

州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池州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第一要务,推动池州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建设生态市,就是要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始终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不全面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自主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

述,我们再也不能用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要转变这种观念,可能是要损失一些眼前利益的,但这种观念转变对于今后发展的意义将是非常深远的。我们讲科学发展观,实质上就是在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实践。生态市建设本身就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环境和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抓生态市建设,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为池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狠抓招商引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市GDP的增幅达到%,财政收入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幅、财政收入的增幅均为全省第一,全市经济处于高位运行态势。要想继续保持这样一个强劲的发展势头,从现在起,就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人均占有资源与消耗是否适度、资源环境消长是否平衡、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承载性是否合理等问题, 做到既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力求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务落到实处

市建设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将生态市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生态市建设的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市生态办要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生态文明观、文明发展观的宣传教育,促进全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环境、资源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要确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使生态市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加大投入。结合省“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和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选择一批生态基础建设、生态能力建设的重大项目,尤其要突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重大项目建设。面向市场,多方筹资,切实加大投入,为生态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

市建设的政策规章以及配套政策,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执法监督管理,把生态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事项督查范围,把建设生态市的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三篇:书记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认识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快xx生态市建设步伐一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时代主题,健康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二战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各工业大国大规模发展工业经济,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与物质财富增加的目标驱使下,采用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这种传统发展模式的盛行,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粮食危机、人口膨胀等问题日益凸现,向人类社会敲响了生存与发展的警钟。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生态经济理论,这种理论在强调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同时,提倡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也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生态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经济理论一经提出,就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日益成为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们对生态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实践的不断拓展,生态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新理念、新战略、新模式,对人们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二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又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更加重视并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值得注意的是,解决温饱、向中等发达水平迈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提升,人口大量转移,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消耗资源最多,人与自然较量最为严峻。因此,这个时期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经验证明,依靠传统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甚至是危险的,特别是在绿色革命影响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今天,生态环境已成为决定国际国内竞争地位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生态指标、环境指标也成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善,也没有广大人民的全面小康。因此,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坚持可持续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三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是池州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池州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不够优;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较弱,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基于这样的市情,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高耗低效等不可饶恕的历史错误。作为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良好的生态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生态市建设入手,努力探索一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避免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的高增长。因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市,既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充分研究池州的具体实际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池州发展方向上的高起点定位、发展方式上的重大转变、发展时空上的跨世纪工程。四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市,我们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一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内生态环境良好,气候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佛教文化融为一体,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山青水秀,植被保护良好,工业污染极少。二是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池州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发展生态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先后提出了“不会治山治水,就不会治区”的战略思想和建设“大环保产业开发区”的战略举措。特别是通过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池州生态经济建设特点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涌现出一批发展生态经济的先进典型。三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走生态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四是拥有一大批热心生态建设的各类人才。五是在与国内外的交往中提高了池州的知名度。所以,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推动池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予以大力推进。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市建设,努力推动池州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实现全面发展。当前,池州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够。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第一要务,推动池州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建设生态市,就是要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始终把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够、发展不快、发展不全面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自主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二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协调发展。如前所述,我们再也不能用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要转变这种观念,可能是要损失一些眼前利益的,但这种观念转变对于今后发展的意义将是非常深远的。我们讲科学发展观,实质上就是在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实践。生态市建设本身就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环境和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抓生态市建设,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为池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三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狠抓招商引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市GDp的增幅达到13.6%,财政收入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幅、财政收入的增幅均为全省第一,全市经济处于高位运行态势。要想继续保持这样一个强劲的发展势头,从现在起,就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要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人均占有资源与消耗是否适度、资源环境消长是否平衡、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承载性是否合理等问题, 做到既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能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力求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生态市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要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生态市建设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将生态市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生态市建设的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市生态办要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二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积极开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生态文明观、文明发展观的宣传教育,促进全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环境、资源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要确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财富、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使生态市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三要依托项目,加大投入。结合省“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和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选择一批生态基础建设、生态能力建设的重大项目,尤其要突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重大项目建设。面向市场,多方筹资,切实加大投入,为生态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四要建章立制,依法管理。要抓紧组织制定有关生态市建设的政策规章以及配套政策,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执法监督管理,把生态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五要加强监督,严格考核。要把建设生态市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把建设生态市的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第四篇:在全市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切实增强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我市认识比较早,行动比较快。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市余姚江污染防治条例》、《××市饮用水资源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等10多个地方性行政法规和规章,加大投入,全民发动,使城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森林覆盖率49.6%,人均公绿面积10.2平方米,比1997年增长1.24倍,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在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地、绿地覆盖率、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处置率、环境噪声等七项指标中,我市除人均gdp和人均公绿面积两项指标仍有明显差距外,其它五项都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国际现代化城市平均值。

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市生态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仍以量的扩张为主,资源利用率不高,局部区域生态恶化加剧;局部区域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二氧化硫排放过量,近岸海域和部分港湾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生产生活污染处理的设施和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可持续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

建设生态市,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逼、人心所向。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全市各级一定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观念,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二、明确目标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

1、倡导循环经济,建设清洁环保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市,经济是支撑,发展是保证。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规律指导经济活动,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生态消费融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设生态市的核心内容。联系我市实际,当前倡导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重点要切实抓好“建设绿色农业、发展生态工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三个方面。要加强技术服务和绿色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不断扩大有机食品、无公害蔬菜、优质特色农产品等绿色农业生产,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切实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化、生态化步伐,统一规划环保设施,实行排污集中控制和处理,搞好园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调整优化结构,培育高科技、无污染的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高能耗、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物料利用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加快发展新型商贸、楼宇经济、物流、会展、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挖掘和整合资源,打响生态旅游品牌,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2、加强治理保护,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吸引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要“着眼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一靠治理,二靠保护,努力使环境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综合治理,对一些重点污染源要明确整治时间,实行跟踪督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限期完成。要坚持分类指导,从生产、消费全过程抓好农业生产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增建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加强对重要区域的生态保护,特别要强化对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凡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都必须执行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依法实行评估。当前我市正在按照国务院的定位,加快建设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华东地区的重化工基地和对外贸易基地,一大批钢铁、化工、电力等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我们一方面要高度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建设重化工基地与生态市并不矛盾,坚定不移地推进大工程、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牢固确立生态意识,严格实施监控,从投资建设、设备引进等全过程加强管理。今后凡是新建和技改项目,都要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做到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三同时”。经济总量要上去,排污总量要下来,要还旧帐,千万不能再欠新帐,对这一点大家头脑一定要清醒。

3、优化居住环境,建设和谐优美的生态人居体系。我市倚山临海、江河纵横、丘陵绵延,自然景观秀美,要充分发挥这些独特优势,巧妙利用山峦、河流、森林、海洋,积极营造鲜明的城市风格和宜人的人居环境,努力使生活工作在××的所有群众都能感到环境舒适,心旷神怡。重点要做好“亲水、绿化、优化”三篇文章:亲水,就是要充分利用××滨海、临江、傍河、枕湖的自然特色,精心打造“江、湖、港、桥”四张品牌,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市格局,充分展示江南水乡的个性和魅力。绿化,就是要大规模开展生态绿化建设,坚持点、块、带结合,完善布局,提高标准,特别要加大城镇植树力度,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林木覆盖率,努力使××大地处处郁郁葱葱。优化,就是要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实施“腾笼换业”计划,彻底整治“脏、乱、差”,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健全卫生保健体系,形成多层次的服务网络,优化功能布局,努力使城市设施完备、环境优雅。

4、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文明先进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市,必须进一步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注重文化内涵,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力度,把人文元素融入规划和建设中,抓紧建设慈城古镇、老外滩和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等重点项目,积极开发保护溪口、前童、走马堂、十七房等古镇古村,使城市处处透出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要以发展先进文化为方向,弘扬××精神,加强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民学习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营造开放、开明、开拓的社会环境,使城市处处体现现代人文关怀。要着眼于提高市民素质,,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文明、爱护生态的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5、开发保护并重,建设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加强资源开发保护,当前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我市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对用水需求越来越大。要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施更科学的供水计划和更严格的用水管理,鼓励发展节水产业,提倡中水回用,推进分质供水,同时加强大型水库和供水厂建设,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增强水资源的供给保障能力。二是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要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正确处理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关系,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耕,科学进行滩涂围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三是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要调整海洋渔业结构和渔业作业方式,严格实行休渔期、禁渔区制度,开展象山港、近海海域碧海行动,减少陆源污染物入海量,防止海洋环境退化。四是加强山林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要积极建设森林公园,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严格开山采石管理,严禁乱开采、乱砍伐,尤其要高度重视抓好高速公路、省道两侧以及城市周围涉及区域的山体植被保护,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坚决避免再遭破坏。对已经开采的,要研究制约措施,限期恢复植被。

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后五年全社会要投资500亿元,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洁静”四大工程。“蓝天工程”就是调整能源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加强企业环保化改造,控制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提高大气质量。“碧水工程”就是建设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市区内河和流域治理,改善全市水域环境质量。“绿色工程”就是进一步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推进生态示范县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营造绿色××。“洁静工程”就是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市域交通噪声管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各地也要因地制宜,明确重点,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群众要求迫切、反映强烈的生态问题,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

三、切实加强领导,为生态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抓发展的思路,牢固确立现代经济理念和绿色gdp的观念,坚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认真学习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理论,学习规划、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新知识,不断探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及时研究解决生态市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努力提高驾驭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齐心协力把生态市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生态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列入目标管理考核,逐级签订责任书,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对生态市建设的领导,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协调,各地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形成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要根据《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坚持规划先行,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绿化、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规划,分确定重点,明确措施,加强监督,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各级政府要把生态市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中,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基础性投入,加大环境保护与监测项目的投入力度。要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和外资,包括利用国债项目、世界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投入生态市建设。各部门要自觉服从大局,按照各自职能,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主动服务于生态市建设。

要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适时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行政规章,推动生态市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保证生态市建设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各级人大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法律的贯彻实施。各级资源环境工作部门要严格执法,排除干扰,加大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现象,维护正常的生态环境秩序。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项目,要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举行各种听证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和监督生态市建设。各新闻媒体要广泛开展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教育,要在全市上下形成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素质的公民的共识,努力使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关心支持生态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在全市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切实增强生态市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我市认识比较早,行动比较快。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了《××市余姚江污染防治条例》、《××市饮用水资源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等10多个地

方性行政法规和规章,加大投入,全民发动,使城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森林覆盖率49.6,人均公绿面积10.2平方米,比1997年增长1.24倍,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在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公共绿地、绿地覆盖率、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处置率、环境噪声等七项指标中,我市除人均gdp和人均公绿面积两项指标仍有明显差距外,其它五项都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国际现代化城市平均值。

但是,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市生态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仍以量的扩张为主,资源利用率不高,局部区域生态恶化加剧;局部区域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二氧化硫排放过量,近岸海域和部分港湾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生产生活污染处理的设施和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可持续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

建设生态市,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逼、人心所向。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全市各级一定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观念,切实把生态市建设作为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二、明确目标重点,扎扎实实推进生态市建设

1、倡导循环经济,建设清洁环保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生态市,经济是支撑,发展是保证。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规律指导经济活动,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生态消费融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设生态市的核心内容。联系我市实际,当前倡导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重点要切实抓好“建设绿色农业、发展生态工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三个方面。要加强技术服务和绿色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不断扩大有机食品、无公害蔬菜、优质特色农产品等绿色农业生产,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切实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化、生态化步伐,统一规划环保设施,实行排污集中控制和处理,搞好园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调整优化结构,培育高科技、无污染的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高能耗、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物料利用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加快发展新型商贸、楼宇经济、物流、会展、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挖掘和整合资源,打响生态旅游品牌,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2、加强治理保护,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吸引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要“着眼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一靠治理,二靠保护,努力使环境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综合治理,对一些重点污染源要明确整治时间,实行跟踪督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限期完成。要坚持分类指导,从生产、消费全过程抓好农业生产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增建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加强对重要区域的生态保护,特别要强化对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凡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都必须执行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依法实行评估。当前我市正在按照国务院的定位,加快建设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华东地区的重化工基地和对外贸易基地,一大批钢铁、化工、电力等重大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我们一方面要高度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建设重化工基地与生态市并不矛盾,坚定不移地推进大工程、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牢固确立生态意识,严格实施监控,从投资建设、设备引进等全过程加强管理。今后凡是新建和技改项目,都要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做到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三同时”。经济总量要上去,排污总量要下来,要还旧帐,千万不能再欠新帐,对这一点大家头脑一定要清醒。

3、优化居住环境,建设和谐优美的生态人居体系。我市倚山临海、江河纵横、丘陵绵延,自然景观秀美,要充分发挥这些独特优势,巧妙利用山峦、河流、森林、海洋,积极营造鲜明的城市风格和宜人的人居环境

下载书记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讲话(1)(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书记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讲话(1)(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长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最终版)

    一、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充分肯定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生态经济知识,不断探索生态经济建设模......

    市(县)长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五篇范文

     一、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充分肯定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生态经济知识,不断探索生态经济建......

    在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以“xxxx”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为指导,部署建设生态省的各项任务,动员全省力量,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今天上午,国......

    市(县)长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

    市(县)长在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 城市建设是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最终服务于城市运行。其中分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建筑实务建设。以下是小编整理市(县)长在生态市......

    XXX(书记)在生态XX建设暨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XXX在生态XX建设暨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党代会和“两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立说立行抓落实,环环紧扣抓工作。14日召开的全市“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动员......

    苏荣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苏荣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江西网: 2010-1-31 22:18:03同志们: 全省“两会”刚刚胜利闭幕,省委、省政府就召开这个规格高、范围广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

    在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精选五篇)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部署建设生态省的各项任务,动员全省力量,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今天......

    姜异康书记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姜异康书记在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部署生态山东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