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农业主导产业作用凸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迅猛发展

时间:2019-05-14 17: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沛县农业主导产业作用凸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迅猛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沛县农业主导产业作用凸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迅猛发展》。

第一篇:沛县农业主导产业作用凸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迅猛发展

沛县农业主导产业作用凸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迅

猛发展

沛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优势明显,市场竞争潜力较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眼产业发展,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锁定“三业、三化、三个第一”的目标,强势推进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化建设、高效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生态肉鸭产业全国第一、创汇特菜产业全省第一、优质稻米产业全市第一,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快速提升,形成了以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产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沛县按照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民的思路,坚持“大规模、高水平、外向型、强带动”的标准,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壮大具有市场开拓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初步建成了海阔、福润、大丰、天顺、帝苑、春光粮食等一批拉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推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开辟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全县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8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45家,县内共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县级龙头企业42家,形成了阶梯式、递进式的发展格局。2007年1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利税1.04亿元。

(二)农产品加工体系初步形成。在386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优势产业,企业总量达130家,占整个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33.7%,形成了以福润禽业、桂柳禽业、海阔农业为龙头的生态肉鸭集种鸭孵化、规模养殖、宰杀分割、羽绒加工、饲料生产、禽药生产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以帝苑食品、大丰食品、天顺农副产品加工为龙头的创汇特菜集采后分级、包装、保鲜、速冻、脱水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以春光稻米、龙泉粮食、月星粮食为龙头的优质稻米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是沛县独具特色的农业三大经济板块。

1、生态肉鸭

一是基地规范化。沛县生态肉鸭养殖已形成了集繁育、养殖、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全县肉鸭饲养总量达到亿羽以上,常年占领南京肉鸭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辐射带动了周边省、市、县肉鸭养殖业的兴起,形成了沿龙河路的林间生态养殖、沿沛龙路的小区规模养殖、沿微山湖及沿大沙河的水面养殖三条肉鸭养殖带,共有鸭棚9000余个,其中2007年新建鸭棚2000多栋;全县20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86个,5万羽以上的养殖大户166个,百万羽以上的专业村24个,千万羽以上的专业镇5个,已全国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加工第一县。张庄镇的姚楼、张孟庄、潘庄新建了3华里的肉鸭养殖带,沛城的鹿湾、朱寨的马元、鹿楼的林场三分场、栖山胡楼、龙固三河尖、杨屯的西仲山、大屯的王坑、安国的蔡家等新扩肉鸭养殖基地均在100亩以上。

二是产业链条化。全县肉鸭加工企业23家,年加工肉鸭8500万余只,可创总产值25亿元(每年按8个月生产周期计算),吸纳农村劳动力2200余人。

11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中肉鸭企业年加工能力4500万余只,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占全县生态肉鸭加工企业总数的50%以上。其中江苏雨润集团投资1.2亿元肉鸭加工项目,日加工能力5万只;徐州中意食品有限公司日加工肉鸭6万只,成为目前沛县加工量最大的企业,新建孵化厂也已投入生产,产业化初具规模。形成集种鸭养殖、孵化、加工一条龙的徐州恒丰畜禽有限公司,日加工肉鸭能力达到1.6万只。海阔集团投资5000万元,形成了年加工饲料24万吨,孵化鸭苗1060万只,加工肉鸭1000万只及羽绒洗涤、烘干等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另外,朱寨镇的腾龙鸭业有限公司、胡寨镇的徐州汉刘邦食品有限公司畜禽宰杀厂日加工能力也可达到1万只。

2、创汇特菜

2007年全县创汇特菜总面积达到50万亩,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菜达到46万亩,使全县蔬菜复种面积达到百万亩以上。建成了西南部100华里特菜长廊,中部20万亩设施菜基地,西北部5万亩瓜菜立体间套基地。蔬菜总产值达到37亿元,总效益达到2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9亿元、4.6亿元。全县创汇特菜加工企业23家,年加工能力20余万吨,可创产值5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10家省市县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创汇特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6万吨,出口创汇达到600多万美元,占全县创汇特菜加工企业的45.5%。高效农业精品点建设迅速提升,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创汇特菜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县西南片的河口、敬安、栖山、张寨四镇,主要加工山药、牛蒡、洋葱、青花菜、白花菜、绿芦笋、胡萝卜、毛豆及水果罐头,运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河口镇有14家蔬菜加工企业,占全县一半以上,所产保鲜牛蒡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栖山镇的徐州美加万福莱有限公司、胡寨镇的帝苑食品有限公司及河口镇的天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顺德果菜有限公司年加工特菜达3000吨。胡寨镇帝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蔬菜,成为全县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订单农业”的典范。

3、优质稻米

沛县水稻生产拥有沿微山湖生态区资源和区位、交通等优势,生产技术、质量水平已达到全省领先。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稻米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环境认证,单产稳定在575公斤以上,优质稻米致力建好“沿湖一条线”。以东部沿湖地区为轴线,规划并落实优质稻米53.8万亩,其中:无公害基地30万亩,绿色稻米基地10万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0.2万亩,全部实现了粳稻化、优质化。

目前全县稻米加工企业(含个体户)84家,有稻米加工设备84台套(色选机20台),日加工稻米5500吨,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稻米加工季节性较强,按年生产3个月计算),吸纳农村劳动力2300余人。龙头企业中优质稻米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约30万吨,占全县优质稻米生产企业加工能力的三分之一。日加工稻米达100吨以上的企业有20家,如杨屯镇的春光粮食公司、玉龙粮油公司、月星粮油公司,五段镇的微山湖米业有限公司,龙固镇的龙泉粮油有限公司等。近年来,企业注重技术改造,新上了先进稻米色选机设备,提高了稻米质量,产品深受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已注册的稻米品牌有“沛禾”、“苏杨”、“沛珍”、“一季春”、“千荷湖”等二十余个,其中“一季春”、“沛禾”被评为市名优品牌。杨屯镇有46家稻米加工企业,占全行业的55%,形成了全国小有名气的稻米加工市场。

(三)农产品加工带动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行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有效地带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县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1个,绿色食品33个,有机食品9个,获省、市名牌农产品称号2个,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绿卡”。春光粮食有限公司生产的“契旭”牌无公害大米畅销上海、苏州,恒丰畜禽有限公司的无公害肉鸭闯进了关东,帝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蔬菜远下东洋。三大主导产业带动本县农民人均年增收达2000余元。

(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地位不断提升。2007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超过了全部规模企业的一半,实现销售收入64.1亿元,利税2.2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44.2%、37.3%,几乎占据了全县工业的半壁江山。其中近三分之二的企业从事以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生产、加工、销售。

(五)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发展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特别是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近年来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制定保护价格,减轻了农民的风险性,增加了农民种植和养殖的信心,同时也保证了企业的货源。另一方面随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农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方面也有所提高,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的增收。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环境促发展。以招商引资为契机,把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内外发展环境,引进了一批重量级的农业龙头企业,借助外力,将本地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南京雨润、河南华英、浙江黄岩、广西桂柳等一大批国家级龙头企业落户沛县并建成投产;广西桂柳集团年孵化亿羽苗鸭、无锡虹达食品公司年加工万吨出口特菜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这些企业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带动基地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为使新建或原有的农业龙头企业早日投产达产或扩大规模,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理念,积极为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集聚种养上规模。立足沛县实际,瞄准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主导产业,制定县、镇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良好发展格局,全县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48.5%以上。一是通过培植一批专业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村、养殖专业镇,生态肉鸭养殖量迅速攀升。形成了西部林鸭复合养殖、中部小区规模养殖、东部水面养殖三条生态肉鸭规模养殖带,全县养殖生态肉鸭达亿羽以上;二是以西南部高效特菜基地、西北部瓜菜高效复合种植基地、中部设施菜基地建设为重点,扩大规模,巩固提高,创汇特菜面积稳步增长。全县全年特菜种植面积50万亩,蔬菜复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三是以打造沛县“绿色农业品牌”为目标,优质稻米实现标准化种植。形成了以东部沿湖路为轴线的50万亩生产基地全部实现区域化布局、粳稻化栽培、标准化生产。

(三)建设基地创优势。龙头企业只有规范操作,推行标准化基地,才是实现创汇农业的必由之路。目前,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但程度不同地

存在着原料达不到规定标准和基地不成规模两大后顾之忧。针对这一问题,沛县积极引导农民超前运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为龙头企业生产优质产品进军国内外大市场扫除障碍。目前,全县创汇特菜面积达到50万亩,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菜达到46万亩,蔬菜复种总面积达到百万亩以上。优质稻米达到53.8万亩,其中:无公害基地30万亩,绿色稻米基地10万亩,有机稻米生产基地0.2万亩,全部实现了粳稻化、优质化。生态肉鸭发展势头迅猛,全县20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86个,5万羽以上的养殖大户166个,百万羽以上的专业村24个,千万羽以上的专业镇5个,养鸭专业户每年纯收入均达万元以上。去年饲养总量8000万羽,今年达到亿羽以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肉鸭养殖、加工第一县。

(四)利益联结抓机制。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将其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载体,现已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438个,会员8.3万人,参加农户13万户,其中60%以上的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了有章程、有组织、有机构、有内部管理制度,农民联手闯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联系更加紧密,关系更加和谐。一是政府由干预型转为服务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协调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在合同上把关,做到有法可依;对合同中没有订到的内容,掌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合情合理。二是合作经济组织由政府部门组织改为企业与农户自发组织。通过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龙头企业原材料没有保障的问题。协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企业按合同以“保底不封顶”的定价方式收购农民的原料,有效地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解决了农户与企业相互脱节的问题。三是农户由被动服从型变为积极主动型。农户根据市场情况,结合本地的龙头企业发展,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种植、养殖中去。

三、发展探索

发展壮大沛县农副产品加工业,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模式,积极实施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及科技带动战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运用现代科技,打造新型企业形象。科技兴农是科技兴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龙头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要继续加强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协作,加快现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步伐。立足科技兴企,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因此,我们应对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和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改力度。通过不断引进人才、引进技术来打造新型企业形象,进而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为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二)规划引导,打造名优品牌。结合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在现有一批省级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再重点培育一批名牌产品,进一步增强品牌效应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切实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积极抓好质量体系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强化企业人本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行为。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大量的劳动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共同发展。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

场风险;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龙头企业+标准化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另外在继续实行“龙头企业+标准化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要正确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两个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的关系,积极探索“价格保护型”、“基金补偿型”、“参股合作型”等形式多样的利益联结形式,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在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诚信经营,依法履约,不断提高履约率使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得到理顺和兼顾,使企业和农户所得的利益实现最大化,最终实现“双赢”。

(四)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抗风险能力。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制定并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使企业该享受到的政策都能享受到。同时,要帮助龙头企业出点子、想办法,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每年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资金作为龙头企业的奖励奖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中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

第二篇:围绕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围绕农业产业化 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发布处室:综合处发布时间:2005-5-26 15:38:05

福建地处南、中亚热带,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的一块“风水宝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较好,资源、区位优势显著,市场潜力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我省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培育产业集群结合起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要着重提高深加工水平,降低药物残留,更新品种,发展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加强合作,开拓市场,发展以闽南为主的果蔬加工、蘑菇罐头产业集群,以闽西北为主的笋加工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培育品牌,发展食用菌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集聚广大农户,发展以闽北、闽西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挥我省茶叶生产量大,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的优势,发展以乌龙茶、绿茶、花茶为代表的茶业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农产品加工领域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沿海水产加工、以闽南为主的果蔬食用菌加工、以闽西北为主的笋加工和以乌龙茶、绿茶、花茶为代表的茶业产业集群已初现端倪,带动了大批农户就业、致富。

——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得天独厚,区域内的漳州是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单列管理市,已建设了水果、食用菌等八大农产品基地,水果、蔬菜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食用菌、花卉产量分别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厦门是我国重要的外贸基地和果蔬食用菌加工业基地,有着享有中国名牌的“银鹭”、“惠尔康”及“鹭芳”等一批上规模、品牌化的果蔬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厦漳在果蔬食用菌加工业上的产业融合,使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资源供应、产品加工、品牌创建、质量检验、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了较强的优势。

目前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拥有果蔬食用菌基地575万亩,年产各类果蔬食用菌500万吨,共有果蔬食用菌加工业规模企业4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8家,现主要产品有罐头50万吨、饮料32万吨、八宝粥10万吨、速冻果蔬产品40万吨,产品60%出口,其中,蘑菇罐头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芦笋、竹笋、荔枝罐头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50%。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带动农户15万户。2004年,漳厦果蔬食用菌加工业产业集群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需用果蔬食用菌原料160吨,拉动的原料产值达到70亿元。

——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福建沿海有海岸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渔业总产值约800亿元,主

要品种有鳗鱼、大黄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及贝类、藻类,是我国的渔业大省。近年来,随着福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也迅速发展。该集群主要由漳、厦、泉的闽南群体和福州、宁德的闽东群体组成。目前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已有水产加工企业1200多家家,加工产量145万吨,加工产值131亿元,产值居全国第2位,其中,烤鳗加工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烤鳗企业34家,生产线38条,出口烤鳗3万吨,出口货值2.5亿美元,约占全国烤鳗出口量、出口货值的70%。

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加工为重点,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和名牌产品开发是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目前,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拥有水产龙头企业48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近百家,43家企业68个产品获得省部级名牌产品称号,20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这些企业生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并已初具规模,是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

——安溪茶业产业集群。安溪县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茶业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规模,涵盖农业、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旅游业等多种行业,目前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加工企业50多家,涉茶人员达70万人以上。外销市场已由东南亚扩大到日本、欧美,并拓展至俄罗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外销7000多吨,创汇近3000万美元,居全国首位。安溪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年产茶叶3万吨,茶叶年交易额达30亿元,占全国乌龙茶产量近一半,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安溪茶业产业集群有生产优质铁观音的自然条件,产业文化和技术设备优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兴建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投资1.4亿元,是我国目前规模大、投资多、品位高,集茶业贸易、信息、茶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新都市,年交易额达5亿元。2004年,安溪铁观音被批准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将大大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泉州休闲食品业产业集群。泉州休闲食品业历史悠久,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如绿豆糕、衙口花生,已延续几百年。上世纪90年代后,泉州休闲食品业开始迅速发展,家庭作坊式的食品厂逐渐被淘汰,加工制造逐步走向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泉州休闲食品业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近百家,拥有金冠、雅士利、蜡笔小新、福马、亲亲、喜多多等一批著名品牌,主要生产烘烤食品、糖果、蜜饯、方便食品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休闲食品第7位,2004年产值达到132亿元。

泉州休闲食品业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泉州休闲食品的经销网点和办事处。在晋江SM广场举办的三届全国糖酒食品(晋江)交易会上,商品交易总额达42.8亿元;投资2800万元兴建的晋江市罗山社店食品市场,拥有店面近200家,年交易额可达3亿元;电子商务也已开始应用,许多规模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并与国内多家知名网站进行链接,常年对外发布产品信息,开展业务洽谈和网上订货。

第三篇:南平市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调研报告

南平市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调研报告

土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3班潘泓智05030031

5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乡镇企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竹、木、茶、果、菜、粮食、笋、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加工带动就业,提高经济效益,农民增收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于是,我将本市乡镇企业定为本次调查的主体。因为恰逢春节,工作人员大都不在岗,所以,我以查阅文件为主。主要的参考文件有:《南平市企业总录》、《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

概况——南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农副产品出售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农副产品是乡镇企业加工的重要原料,乡镇企业通过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有效解决了农副产品难卖的问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企业发展,保持财政增收。同时,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安置了大批国企下岗职工,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小城镇成为周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一、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业概况

南平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潜力巨大,现有耕地328亩,产粮216万吨,林木蓄积量

1.15亿立方米(省1/3),竹林面积476万亩(省2/5),辖区建瓯市,顺昌县被誉为“中国十大竹子之乡”。南平市所辖地域自古享有“茶都”美誉,现有茶叶种植面积45万亩,所产武夷岩茶、建瓯北苑闻名天下。辖区内盛产水果,种植面积达80万亩,其中柑桔42万亩、梨2.5万亩、桃4万亩、奈13万亩、杨梅5万亩等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和引导下,乳牛业、食用菌业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长富、大乘是国家学生奶重点企业。目前全市已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共34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29家,占全省总数的20%。近几年来,南平市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现有一定规模的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900多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1081家,年产值300万元以上388家,500万元以上151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安置就业人员16万人以上,年产值超4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占工业总产值的18%,农民收入30%来自农副产品加工。

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按加工原料划分为五大类。

一类是笋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有270多家,年产值约4.2亿元。主要产品有无味笋片、笋块、调味金丝笋、腌制笋、小径竹笋等。产品90%出口。年产值上500万元的企业有13家,完成产值1.1亿元,占笋加工企业产值的26%,大的企业有建瓯颖食物产公司、邵武和健食品公司、建瓯明良食品公司、松溪亚达食品公司等。

二类是木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有木类加工企业1300多家,年产值8亿元。主要产品有胶合板系列、装饰板、细木工板、纤维板、脱脂松木产品、木工艺品、家俱、精细化工、活性炭等。年产值上500万元企业有35家,完成产值2.8亿元,占木加工企业产值的35%,大的企业有南平大展集团公司、南平松鹤板业公司、建瓯万木林木业集团等。

三类是竹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有竹加工企业1500多家,年产值约10亿元。主要产品有竹凉席、竹地板、竹工艺品、竹筷等。年产值上500万元的企业有22家,完成产值2.1亿元,占竹加工企业产值的21%,大企业有南平延发竹木公司、建阳三禾木业工艺厂等。四类是茶业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有茶业加工企业360多家,年产值约5亿元,主要产品有红茶、绿茶、乌龙茶、武夷岩茶、白茶、珠茶、功夫茶、茉莉花茶等。年产值上500

万元企业16家,完成产值1.2亿元,占茶叶加工企业产值的24%,大的企业有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永生岩茶厂、建瓯市茗苑茶叶公司等。

五类是粮食、菜、食用菌、乳制品、烤鳗等加工企业。年产值上500万元企业有55家,完成产值6.8亿元,占该类企业产值的56%。大的企业有长富集团、南平红曲厂、南平昌宝丰冷冻食品公司等。

三、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1、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区域特色初步形成。2004年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形成区域特色的生产布局,各地涌现出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专业乡、专业村,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由众多农副产品加工业组成的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建瓯的茶业加工、笋竹制品、锥粟加工,延平的养猪业、奶业,邵武的烟业,光泽的肉鸡加工,武夷山的旅游业,浦城的米业,建阳的鸭业和药业,顺昌的果业,政和、松溪的菌菜业等,都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特别是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村,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正在成为乡镇企业的优势产品,并成为乡镇企业产业调整的方向和新的增长点。

2、规模企业大批涌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反过来又刺激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规模上有了进一步的壮大。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据统计,全市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共3900家,年产值上百万元的就有1081家,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有151家,就业人员达16万人,年实现产值约40亿元,利润1.4亿元,上交税金1.3亿元。长富集团、圣农实业、万木林木业、一春畜牧等优势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支生力军。农副产品加工出口还带来了大量外汇收入。2003年出口产值约7万元。如政和白茶占领香港市场80%以上,清小笋罐头90%以上出口。

3、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日趋紧密,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许多地方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通过公司(企业)+农户,契约+服务,服务+农户,科工贸一体化等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衔接起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长富集团采用“公司+牧场+农户”模式,带动闽北地区奶牛业的大发展,侦办仅五年,就形成了总资产7.2亿元,奶牛存栏33626头,日产乳制品270万吨的规模。同时,长富集团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了乳品加工,奶牛饲养、牧草种植、产品运输、销售业的共同发展,解决或带动城镇下岗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力15000多人就业,带动100多农户建设现代牧场34个,安置劳动力2050人,年人均收入12000元;带动种植牧草农户4500个,户均年增收6000多元;带动销售网点6000多个,安排就业人员8000多人,此处还带动了饲料加工、包装材料、运输业的同步发展。

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较快,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副产品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有些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加工总量不足,精深加工程度低;技术装备落后,企业规模较小;利益机制欠完善,产销脱节;管理体制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不足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有:

1、一方面农民农副产品卖难,产品大量积压;另一方面,优秀专用“原”材料短缺。

2、因主要使用农村工人,造成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低下,农民组织化程度弱,造成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3、企业技术工艺、装备水平急需更新和提高。一方面长期以来,存在重田间生产轻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的问题;另一方面原始积累资金甚少,造成加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4、标准化水平低影响海外

市场的开拓。

5、流通环节不灵活。

6、品牌意识薄弱。这些都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思路和设想

经调研,我认为南平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探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的企业还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但绝大多数小企业急需通过调整、整合,以求提高。今后,应围绕农业结构作战略性调整,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扩大农民就业与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能力,大力推进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深加工转变,加快农副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征管现状的探索与

思考

内容摘要 从税制改革以来,涉及农产品增值税政策经历了几次调整,特别是XX年提高进项抵扣率后,对农产品初加工业发展更如一剂催化剂,但新政策出台也对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成效如何,怎样管理,现在讨论的很多,褒贬不一。就笔者理解而言,这些政策的出台的初衷是一项积极的惠农政策,也是支持“三农”健康发展,夯实税基,培值税源的一项长远措施,笔者在基层管理企业工作多年,这里结合目前征管现状谈谈我个人理解和浅见。

关键词 农副产品 税收 现状 思考

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业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减轻农业生产者的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该项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现行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进项税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多少,而且收购发票基本上都是由收购企业自己填开,这就有可能给收购企业利用虚开手段增加进项抵扣税额进行偷税创造了条件,因而在我们日常具体的税收执法中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税收管理问题。

一、现状分析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申报、负申报和留抵税额现象严重

就目前永善县国家税务局征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现状情况分析,我局现管理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5户,其中涉及纳税的4户,现在将钻取该4户企业近3年的数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甲企业 单位:元

XX

XX

XX

项目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2092835

2602

98877

2990890

0

145163

4636832

2075

52450

备注

含其他

销售

乙企业 单位:元

XX

XX

XX

项目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796460

0

83526

2153529

2071

79732

6003982

3288

106128

备注

含其他

销售

丙企业 单位:元

年 度

XX

XX

XX

项目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4711615

113134

126666

5668265

28319

443490

6455319

37623

120451

备注

含其他销售

含其他

销售

含其他

销售

丁企业 单位:元

XX

XX

XX

项目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销售

已缴

税款

留抵

税额

金额

4767026

0

212260

5372899

0

407074

5014643

0

418068

备注

从上述表中四个企业三的情况看:1.销售额均是几百万元;2.缴税金额为0的居多,即使有缴税金额都是微乎其微,并几乎都含有其他销售行为;3.留抵税额几乎都是几万到几十万,且有的企业留抵税额在逐年增加。

简单追述:

1、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从 “惠农”政策与资金方面都在扶持企业,而从上述四表中简单反映企业利润甚微,但同时也表明其销售额的逐年扩大,留抵税额的大幅度增加,这是否表明企业无生存的余地?

2、政府“惠农”政策中的各项资金普通百姓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3、税务机关征收成本是否太高?

一般纳税人 “三率”测算异常,评估结果正常

1、“三率”测算情况

评估人员根据一般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对某A、B企业XX年1-12月征管资料和涉税相关信息采集、对比和测算分析。

A企业

项目

销售变动率

企业税负率

税负差异率

正常值

0.5

5.16

-0.3~0.3

评估值

1.78

0.55

-0.89

备注

异常

异常

异常

B企业

项目

销售变动率

企业税负率

税负差异率

正常值

0.5

5.16

-0.3~0.3

评估值

0.55

0.44

-0.91

备注

异常

异常

异常

说明:①销售变动率=/上年同期销售额*100%。②企业税负率=连续12个月累计应纳税额/连续12个月累计销售额*100%。③税负差异率=/本地区平均税负率*100%。

2、评估情况

对A、B企业进行评估来看,成本回收率正常,行业之 间购进原材料存在相互竞价,收购成本高,生产设备落后,企业技术含量低,精粉较少,尾粉较重,从而造成企业利润低,“三率”异常。

管理难度异常加大

1.收购对象不易区分。《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细则》第十七条规定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业产品”可计算抵扣,即符合《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可计算抵扣。财税字〔1995〕52号《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具体明确了“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指“直接从事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注释所列的自产农业产品”,这里的“农业生产者”是指“直接从事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农业生产单位不难区分,但在日常管理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有时就不易区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工企业在收购中难于区分对方是否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加工企业收购的是货物,但货物是否为出售者所产一般不会去核实,即使核实出售者也没有什么证明可现场提供,至于是否真实更不知道。在收购中农产品也较少单家独户向厂家出售,因为量少交给厂家要支付上下车、运费不划算,而一般几家合伙租车出售。强调“自产农产品”只规范了加工企业的收购行为,而对出售方证明所售产品为 自产目前税收法律及其它法律中还没有这方面的强制规定,加工企业收购时只有根据交售人报告的姓名填写。

二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其身份在现实生活中也在发生变化。我国是一个人多田少、人均农业生产资源贫乏的国家,农业生产者仅靠农业收入已不能满足现实的物质生活需要,加上目前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转移出更多年轻力壮的农民外出务工,家里或由老弱病残经营,或出租他人经营,责任田、责任地等不是原承包人经营,这时实际经营者身份由谁确认,如何确认?

三是农村商贩。这部分人主要是务农人员,日常他们以农耕为主,到了收获季节除了收获自已的产品外,也收购其它农户农产品,赚取手续费或差价,他们出售时有自产有收购,加工企业无法区分。

2.收购凭证管理难度大。根据现行规定,收购凭证是由加工企业在收购时据实逐笔填开,但目前在实际使用中基本上是失控的:一是加工企业在农村上门收购和定点收购时为了安全起见一般不会将收购发票交给收购员,收购时双方现金交易,不需要结算凭证,事后开具的收购数量、总额可能与实际采购相符,但与采购事实不一定一致;二是在厂收购中有时是几户联合上交的,农产品出售后再回去分账,收购发票只能开经手人;三是农村商贩出售的,这些人一般占加工企业较大的收购量,是加工企业原材料主要来源,由于他 们不符合规定的抵扣对象加工企业不开具其本人姓名,而是根据其提供的农户姓名自行填开;四是加工企业偷骗税无货虚开;五是由于收购凭证栏目与企业经营需要不一致,企业没有将其作为结算凭证,为了多抵扣税款而高开价格。

3.开票不规范,难于查证。因为收购发票适用对象为农业生产者,收购时大多没有现场开具,为了能抵扣税款开具时有的是根据回忆,有的是拿着村组花名册,有的是瞎编的。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政策设计不合理。使纳税人曲解了新政策出台的意义,认为零税负、负税负是正常的。从XX年提高抵扣率以后,农产品初加工业增值税实际为“低征高扣”:企业外购原材料按含税价的13%计算抵扣,销售时按不含税价的13%计提销项税额,这样,企业在不考虑工、料、费的情况下,如以100元购进原料,又以100元进行销售为例,这一经营行为实现的增值税为:[100/]*13%-100*13%=-1.496元,也就是说此笔业务产生的增值税留抵税额为1.496元,如要抵平则要增值13%且不能有库存:[/(1+13%)]*13%-100*13%=0,[(100+100*13%)-100]/100=13%,而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一般初加工企业毛利率达不到13%的增幅,因此增值税一般为留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零申报、负申报。相反一部分纳税人实际增值率高于13%有应纳增值税时,他们也以此为据逃避纳税。

疏于管理。农产品加工量大,季节性强,收购时间集中,企业间为争夺原料往往是通宵达旦,税务管理员不可能日夜守候,加上管户较多等因素,这就为纳税人造假提供了便利,出现了收购不真实情况。

三、对税收造成的影响

对增值税的影响。由于增值税“低征高扣”的设计,违背了增值税的征税定义,即按纳税人的增值额纳税的原则,纳税人在实现增值13%以内不缴增值税,出现了低税负或者零税负。

对出口退税的影响。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自行收购抵扣增值税使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利用农产品初加工骗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以农产品为原料出口企业骗税案件,虽然有管理疏漏因素,但政策设计不合理也是一个诱因不能不引起税务总局对该项政策的重视,因为在实际税务管理活动中,如果按照目前这种管理方式、设计理念,就是放一个税务管理员在现场监控也不一定能凑效,税制上完善才是根本。

对所得税的影响。一是虚增利润。农产品初级加工业外购原材料是按含税价的13%进行抵扣的,销售时按不含税价的13%计提销项税额。这样,企业虽然在增值税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实惠,但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却吃亏不少。在不考虑工、料、费的情况下,如以100元购进原料,又以100元进行销 售为例,这一经营行为实现的增值税为:100/*13%-100*13%=-1.496元,也就是说此笔业务产生的增值税留抵税额为1.496元。而此笔业务产生的利润应交的所得税为:[收入100/-成本]*33%=0.4935元。这笔业务实际上就是通过“人为”减少纳税人原材料成本,产生增值税留抵税额虚增利润缴纳了0.4935元的企业所得税。二是虚增成本,少纳所得税。由于纳税人收购过程难于控制,可以利用收购发票高开或虚开直接增加材料成本,税务部门明知有假,但一时查证难度大,使所得税征管面临巨大的压力,也加大了税务管理员的执法风险。

对税负公平的影响。农产品收购抵扣率提高,农产品初加工业增值税大多为零税负或低税负,相对于广大的一般纳税人来讲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增值税设计的原则,同时由于企业成本不真实,为所得税偷税提供了条件,不利于税收公平,不利于培育自觉纳税意识,不利于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利于培植税源。

四、税收管理思考

农产品抵扣政策调整后出现的增值税零申报、负申报,甚至出口骗税,这既有前面说的政策设计因素更有管理问题,我们认为一项新政策的出台既要支持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发展或成为调节某一行业、某一领域发展导向标,同时还要兼顾税务部门管理和纳税人实际应用。农产品抵扣率提高 宏观上总体税负是平衡的,从单一税种收入角度上看增值税下降但所得税应该增长,然而实施的结果是一厢情愿,不仅增值税呈零申报、负申报,而且所得税正常申报缴纳少得可怜,最后矛盾的焦点又都集中到收购上,问题无非是收购对象不符合规定、开具内容不完整,结果是全部收购不予抵扣,导致纳税人本来应该享受的政策反倒成了税务稽查追究的把柄,这样一来税负又畸高,背离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设计初衷,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怎样才能既易于管理又方便操作呢?我们认为抛开农产品税率调整政策因素,单从税务管理上看应该明确这样一个事实,即农产品生产、加工在我国是一个幼稚产业,大多为初加工、低附加值,工业转化率极低,允许农产品收购抵扣就是对“三农”发展的支持,我们的对农政策不是将他们管死,而是要将他们管住、管好,税务管理不能只盯住农产品生产到工业化流通环节,同时更应该加强加工、销售环节的跟踪管理,按照事实重于形式原则,重点审核农产品收购环节中出售人及数量、实际支付金额等项目的真实性,确保农产品加工企业后续各经营环节连续性,使农产品税收管理、企业经营步入有序环节轨道,这里我们提出一点个人建议:

修改开票对象规定。农产品一般都具有鲜活性,除粮食、纤维植物、林业产品、部分动物产品类外,大都不耐保存,收获后即要迅速出售,而加工企业一般需要量较大,收购时 间集中,实际经营中加工企业为了抢购原料没有人力直接到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收购时也没有能力核实对象身份,因此不如以实际出售人据实开具,要求项目填写齐全真实,要能核实,否则不能抵扣,既利于税务管理,也便于企业准确核算。

允许汇总开具收购凭证。对联户出售允许汇总开具,同时明确必须附列清单,清单内容包括销货者姓名、地址、数量、金额等,以利于核查,对核查清单不属实的从严从重处罚,以真实地反映收购情况。

制定征收税率。国家税务总局应根据全国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调研,进行综合考虑,废除农产品收购抵口制度,核定一个经营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的征收率,就销售额乘征收率直接征税,这样既少税务机关对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的征管难度,也节约了税务机关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降低征税成本。

改购进扣税法为实耗扣税法。实耗法指不以纳税人收购金额计算的进项税额为抵扣依据,而是根据当月产品销售收入按行业产品原材料实耗率倒计算出的农产品实际耗用金额来计算进项抵扣额,即纳税人当月农产品计提进项税额=月销售收入×实耗率×适用税率。实耗扣税法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收购发票管理难的问题,有效控制虚假申报,防止纳税人一方面抵扣税款,另一方面不计算销项税额的双向 逃税行为。

加强日常管理及纳税评估。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农产品初加工企业生产经营周期与农产品的收获期基本一致,原材料采购与生产时间相对固定,一批次采购需维持一个或一定时期的生产,通过巡查掌握了其开业、停业、设备能力及运行状况、经营人员、市场情况等信息,才能为税务管理和纳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是加强资金、物资、票据、材料单价等核对。要重点监控资金筹集、发放与物资采购是否相符,票据记载的内容是否与资金、物流一致,收购单价与市场行情是否相符,核实有无故意抬高单价、虚增数量等行为。在农产品收购旺季也可集中人员重点监控,有条件的可实地盘库,斩断纳税人收购造假的黑手。

三是加强生产经营中的材耗、能耗及产出核实。农产品初加工其投入、产出在一个生产或周期内有相对固定的比率,国家相关部门及机械设备上也有相应的标注,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大多为民营企业,对材耗、能耗、产出比控制很严,一般不会突破。管理人员可在生产期实地核实投入、产出量,用测算的数据与企业核算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反推纳税人生产量、销售量及销售额,防止纳税人账外经营,隐瞒经营成果。

四是加强日常纳税评估。农产品加工业在很长的一段时 间内是我们税收管理的难点、热点,也存在较大的执法风险,加强纳税评估是规避执法风险的最好方式,对于评估正常的要加强监控,对于异常的要找出疑点并及时转稽查查处,提高日常管理质量。

加强稽查打击。

稽查是税务管理的最后一道环节,对农产品加工业税收管理要充分发挥稽查的威慑作用,对故意偷骗税的要严查重处,对典型案件要深入剖析,利用新闻媒体或税务公示栏大力宣传,教育纳税人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提高自觉纳税的遵从度。

综合小结:作为一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效果,必须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检验,国家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初衷必须与实施的效果一致,如果初衷与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就必须得进行跟踪问效,重新的审视或修改制度的设计。本文在对农副产品思考意见和措施中前四项是对政策设计问题进行探讨,后两项是对税收日常管理进行述说。当然,管理好农副产品收购、生产加工企业税收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可能还很多但总的来说我们相信:如果我们的政策设计更加合理,日常管理更加到位,税收法制宣传深入人心,普通百姓和纳税人对税收纳税意识不断提高,其纳税遵从度也必然提高,税收征管成本也必然降低,一切问题都将会将得到圆满解决。

参考资料:

1.《纳税评估行业模型选编》云南省国家税务局.XX年2月

2.《增值税 消费税现行税收政策汇编》云南省国家税务局货物和劳务处.XX年12月

3、税务机关企业管理人员日常管理调查一手资料

第五篇:农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表(农产品加工企业)

附件1:

农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表(农产品加工企业)

填报单位(盖章):

光等新兴产业。

—1—

农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填报单位(盖章):

观光等新兴产业。

—2—

—3—

下载沛县农业主导产业作用凸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迅猛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沛县农业主导产业作用凸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迅猛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