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之书影响人类历史的250项科学大发现读后感
《科学之书——影响人类历史的250项科学大发现》读后感
物理组迟鸿贞
在2007年这个寒假中,我阅读了一些书籍,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英国的彼得•泰勒克编写的《科学之书——影响人类历史的250项科学大发现》。
《科学之书》是第一本配有丰富图片的科学故事书,精选了人类有史以来250项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为人们认识宇宙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观点。它介绍了科学思想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起源和世界的由来的认识以及对人类最终命运的影响。它通过优美的文字、广泛的信息和令人眩目的图片,按照年代顺序编排、权威的写作加上完整的参考体例,记录了有史以来人类最辉煌的科学成就,内容覆盖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宇宙学、地质学、医学和数学等学科。从较为粗糙的零到费马的最后定理,从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观到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从细胞的发现到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科学之书》捕捉到科学的神奇和迷人之处,并分别阐述其来龙去脉,对读者了解世界和未知世界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其中的一篇文章“亚里士多德的遗产”。
记得上学的时候课本上有几处讲到亚里士多德都是讲他的错误观点:比如他主张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要使物体运动必须受力,不受力的物体最终会停下来等观点,而这些错误观点被后来的伽利略等科学家用实验的方法推翻,所以当时脑子里就有这样一种想法,觉得凡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而当时古代的人们竟然迷信了他3000多年,真是很傻,还是现在的人聪明,掌握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后来随着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多,了解的也越来越多,发现自己当时的想法真是太可笑了!其实,亚里士多德是真正科学的奠基人,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解剖学、胚胎学和生理学,他给动物进行分类,提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在生物学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撰写了一些涉及数学、物理学和宇宙生成学的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的运动定律被人们广泛接受,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他还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为人类真是留下了无可替代的、宝贵的科学遗产!但他为什么会有那些现在的人们看起来似乎很低级的错误观点呢?并不是他笨或是我们现在的人聪明,而是他的大部分观点都是采用观察法和演绎推理的方法得出来的,很少用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所以容易得
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所以我们现在学科学都要不断的进行实验探究,才能尽量的减少自己的错误。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并不能掩盖他的伟大贡献,任何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人类就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2006年8月份的一份报道: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突然被认为应该降级,他并不能算是太阳系的行星!还有各种各样的学术争论一直没有定论或有异议的等等,这些无一不说明了科学技术就是在不断的研究、讨论、修正中进步的。作为学习科学的我们也不能迷信某一种说法,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我们也才能进步。
另外,我想,作为启蒙课本的教材,不应仅仅说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还是应该交代一下他的伟大贡献,让学习科学的学生们不要再有像我原来那样的片面想法了!
最后,建议热爱科学的人们都能来读一读这本书:《科学之书——影响人类历史的250项科学大发现》。
第二篇:科学技术创新对人类的影响
科学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实例
人类从古代的茹毛饮血到现在的高楼大厦,科学技术创新有绝对重要的位置。是因为科学技术让我们能发展到现在这个世界。科学技术创新对人类、社会、世界、地球都有着绝大的影响。
从最根本的来说,科学技术创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让人们生活的更便利、更舒适。汽车改变了人类的整个交通状况,拥有汽车工业成了每一个强大工业国家的标志。汽车的发明使人类的机动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使20世纪人类的视野更加开阔,更追求自由。当然,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道路网挤占土地资源、大气污染和高昂的车费等问题,但不管怎么说,汽车确实载着人类向前发展,向前奔驶。
科学技术创新同样影响着国家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因此,科技自主创新方能体现出国家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创新促进了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1969年夏天,国际互联网的雏形在美国出现,它由四个电脑网站组成,一个在加州大学分校,另三个在内华达州。1972年,实验人员首次在实验网络上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着国际互联网开始与通讯相结合。到了90年代,国际互联网开始转为商业用途。1995年网络发展到第一个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互联网年。互联网的出现让世界变得更小,人们好像亲密无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电子商业浪潮的推动下,国际互联网在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
在经济方面,科学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使消费与生产有了极大的飞跃,人们有的买,企业有的卖,提高了GDP、人均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
第三篇:科学历史的长河 读后感
关于《科学的历程》
科学史,由于上课的原因买了它,但细细看下去,有些爱不释手了。
科学的历程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国盛主编。在1995年,吴国盛的《科学的历程》(第一版)的出版,曾掀起了一阵科普著作阅读和出版的热潮。该书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等多个奖项,还被新华书店总店《全国新书目》杂志评选为“新中国50年百部名著”。而我手中的《科学的历程》是吴老师修改后的第二版。
吴老师说,真实的人性的科学家形象只有在科学史中才能得到恢复,真正的科学家不仅增长人类的自然知识,而且传播一种在思想上独立思考、有条理地怀疑的科学精神。
读科学史,感受科学精神,犹如读人生。
《科学的历程》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几本书之一,怎么赞美她,我觉得都不过分。也有人会说我这么评它着实有点儿夸大其词,其实不然,书中之精华请听我慢慢道然。
这是是一部有关科学史的宏伟巨著,全面总结了人类有史以来特别是自国家出现以后人类自我发展的概况,在追述科学发展的历程中,条理清晰,系统明了,展现了一幅科学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它是文理结合的标兵,既有理性思维,又不乏人文关怀,完美的阐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时代的最强音的同时,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道主义色彩。
它也是是亚历山大利亚港外的法罗斯灯塔,给迷失在地中海的“诺亚方舟”号航船指明方向
„„
如果有谁要问现代科学精神的起源在哪里,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说,在西方!就在那块亚平宁半岛上,产生了文艺复兴的中世纪国家——意大利。
然而我们翻开意大利的文明史,就会发现意大利这个国家源于古罗马,而古罗马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信奉实用主义的国家都没有孕育出“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谋求地区乃至世界政治和军事强国是罗马性格的一贯作风。所以科学精神源于意大利是一个伪命题。
那么科学精神究竟来自何方呢?历史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希腊人。
希腊人热爱自由,不肯屈服于暴君,其民主体制年轻而富有活力;他们热爱生活,天性乐观,每四年举行的一次奥林匹克竞技会是他们快乐生活的写照;他们崇尚理性和智慧,热爱真理,对求知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情,在古代世界的所有民族中,希腊人在精神文明方面对于近代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希腊人出现了才智卓越的哲学家,他们是许多学科的鼻祖,著名的有自然哲学家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阿纳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芝诺等,有人文哲学家罗泰哥拉、苏格拉底等,有体系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有天文学家西帕克思、托勒密等,有数学家欧几里德、刁潘都等,有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有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盖伦,有生物学家特奥菲拉斯特,有地理学家希西塔斯和艾拉脱色尼。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东方人发展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就主要为的是实用的目的和宗教的需要,只有希腊人首先是图给出理性的解释,试图超越具体个别的现象进入一般的认识。这正是希腊思想的特质,也是希腊人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
随着希腊内部矛盾的积聚,战争带来的后果进一步恶化,原先稳定的民主政体一去不复返,科学的大厦没有了稳定的基础而变的摇摇欲坠。而这时罗马正以它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逐步统一了地中海沿海的各个地区。但是一般认为罗马人专注政治和军事问题,对于法律和军事研究较多,而对于自然科学则缺乏兴趣和热情。他们注重实际,不喜玄想这与希腊人完全不同。
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科学发展的前提:其一,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其二,具备追求超越的理想和藐视现实功力的希腊气质。可惜罗马人太注重实际而忽视了希腊气质的传承和发展,希腊的科学精神在地底下沉睡近千年,罗马人要负很大责任的。同时罗马科学的衰弱对当代中国来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教训。
罗马的统治对于科学的发展最为不利的一点儿,就是与基督教的结合。公元392年,罗马皇帝迪奥多西一世颁布法令,承认了基督教在罗马世界的国教地位。此后,以信仰无所不能的上帝取代了理性的思维,在民众的思想中根深又蒂固。随着基督教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压制人性的禁欲和蒙昧主义越发滋生,人们的精神陷于愚昧和迷信之中,欲罢不能。
但是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人类开启了另一扇门。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在东方,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华帝国放射出了耀眼夺目的科学技术之光华。具体表现在四大发明,纸张的发明传到欧洲成为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助产士,知识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这大大普及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开启了这一段时期的火器革命和军事理论变革;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帮助资产阶级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逐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印刷术则变成了信教的工具,成为传播资本主义精神最强有力的武器。
也在欧洲的文化沙漠时代,阿拉伯人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并在文化上通过大翻译运动继承了希腊的科学遗产,成了科学火种的保存者。
历史进程发展到了中世纪的后期,欧洲的学术开始从漫漫长夜中苏醒。在教会学校的基础上,欧洲出现了大学这种近代的教育体制。十字军东征从阿拉伯人那里带回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希腊的学术。通过翻译和消化希腊古典文献,欧洲学术得以复兴,出现了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圭那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培根。托马斯.阿圭那成功的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因此他本人也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千年伟大思想家之一,与爱因斯坦、马克思并列。
到了中世纪晚期,近代科学在一场科学革命中诞生了,史称哥白尼革命。由哥白尼所发动的天文领域的革命,是近代科学革命的第一阶段。此后,科学的发展似水东流,奔腾不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博物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宇宙和航天技术轮番上阵,交替发展,大有一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宏伟气势。
这本书最初读完,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理清了科学发展的脉络,并且将科学放在历史的角度,许多原来我以为是高深莫测而且非常令我头疼的理科问题,一下子在科学家的逐步探索中,迎刃而解。
我联想起了关于我们中国的教育。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非常年轻的大学生,他高考的物理成绩几乎是满分,但是在兴高采烈地去大学报到的旅途上,他却一直在苦苦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从轮船和火车上跳起来时,仍能落回原处,而轮船或火车在他跳离的这段时间中居然并没有从他脚底下溜走一段距离。他在轮船上试了好几次,情况都差不多,轮船一点儿也没有溜走的意思。后来,他突然想起,地球时时刻刻都在转动,而且转速极大,也从来没有发生过跳起来落不回原地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呢?高分的大学新生还是不得其解。直到他读了一本有关的科学史书,懂得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真实含义,他才恍然大悟。
为了掌握一门科学知识,我们大多不是从阅读这门学科的历史开始,相反,我们从记住一大堆陌生的符号、公式、定律开始。中国教育界盛行的依然是分数教育、技能教育,这种教育的弊端首先是将科学理论固定化、僵化,使学生以为科学理论都是万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其次是将科学理论神圣化、教条化,以为科学的东西是毋庸置疑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最后是将科学技术化、实用化、工具化,忽视了科学的文化功能和精神价值。
当然,自然科学本身技术性太强,科学教育必须花大部分精力于训练学生的技能,但是适当引入科学史内容对教学是有好处的:第一,科学史增加理科课程的趣味;第二,科学史 2 使学生了解科学理论中的概念和原理是如何被提出来的——针对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留下了什么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第三,科学史使学生了解科学发现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性的故事,从而确立完整的科学形象,而这才符合教育的终极目标。
将这本书中的内容真正用于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可爱,喜欢学科学,喜欢读科学。这将是我今后的目标。
第四篇: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专题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双面影响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姓名:邓红川 学号:2012703005 摘要: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一方面,科学技术能斩断愚昧落后,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文章结合自然辩证法知识浅论了科学技术给人类谋取的福利以及带来的灾难,并分析其原因,指出人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使用科技力量,为人类造福,推动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
科学技术、双刃性、生产力、危害
正文: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角度考虑,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有利端也有弊端,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迅速向前发展的同时,而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高新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载人航天技术、火箭、卫星技术等航天高科技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航天水平和国际地位;人类基因测序、转基因药物的研发为重难疫病的诊断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两系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推广解决了制约我国国计民生的最大难题,这一系列的事例充分的说明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利益,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新手段是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借助于这些开拓世界,改变世界的新手段,大到国防建设,小到平民百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如今,高新的科学技术又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 核心资源,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以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科技取得了重大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航天水平和国际地位。“蛟龙”入海七千米,我国又向“海洋强国”迈了一大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毫不夸张地说,近三十年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几千年的总和还要多,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科技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科技的发展,更为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时刻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在众多问题当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空气污染大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总排放量均居于世界前列。城市大气环境面临煤烟型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空气中有害微粒的含量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标准的3-5倍。据来自中国环保总局的消息称,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大大超出环境自净能力,近三分之一国土酸雨污染严重。此外,由于过度放牧、乱砍乱伐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因素,中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1]。
其次是信息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一览天下大事小情,然而,黑客、木马等各种各样的病毒接踵而至,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由于电子窃听器、红外线摄像机的出现,也很有可能使人们的私生活受到种种难堪的威胁[2]。因此,信息安全不仅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和利益。
此外,必须一提的是生物技术的发展。1997年2月,克隆羊多莉出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可能出现克隆人的恐慌,一时间,克隆人技术的是是非非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实验室科学所不能创造的,因此,我们拒绝任何复制我们自身的企图,克隆人一旦出现,将会打破世代概念,使血缘关系、继承关系等造成混乱。倘若真到了克隆人时代,父母双亲的概念就会改变,现时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家庭制度以及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都会陷入混乱,经历了数千年的传统的以男女双方结合的婚姻为纽带、以血缘为联系的婚姻家庭关系和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将面临瓦解,其后果不堪设想。若是犯罪份子 2 利用克隆人来复制另外一些犯罪份子去作案,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使社会治安遭到极大的威胁。
还有就是人类生活对技术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失去技术产品支持时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大大降低。而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并非稳定性就越高,特别是信息革命的飞速发展,电脑、手机、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就在这些高科技产品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黑客的危害,病毒的危害,程序代码考虑欠周全的危害日益加大。利用手机,网络进行短信诈骗,网络诈骗更是屡见不鲜。
最后不能忽视科技化的高科技武器也使得战争的危害越来越大,它所能够给人类带来可能灾难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力。几百年前的战争最终只会造成国家易主,而今天的一场战争很可能就会造成人类文明的毁灭。核武器不仅仅能造成核污染,更会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现代科技在给我们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的同时,带来的负面问题似乎越来越让我们难以承受,越来越让我们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生存困境,甚至不得不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平复那些提高和改善背后的塌陷和毁损。试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人类终将毁灭于自己手中?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科学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才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和应有的智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要素。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第三,现代化科学技 3 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科学技术提到“先进生产力”的高度,是我们党自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具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是:(1)充分认识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益处和弊端是相生的,尽可能地多发挥科技的正面效应——创造价值,尽量减少损失。(2)科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它与社会其它因素的关系。(3)科技并不是单向地决定着社会,它同样也受社会的影响,要解决它的负面效应,就要正确认识科技同社会的关系,要使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4)科技是人的主观活动的产物,所以应该从根本处做起,即从人自身做起——科技革命和人自身的革命。
长久以来,无数名言警句告诉我们不可有太强烈或是无理的欲望,过分的要求最终得到的或许只是灾难。面对科学技术已然造成的不幸,人类仍要坚强存活,不懈的奋斗,只要迷途知返,希望永远在前方等待。
科学技术在对人类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人类既不能否认科学技术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也不能对科学技术持盲目乐观的态度, 而看不到其负面影响。因此,人类应该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不断实践中,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设法限制和克服科学技术带来的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坚.人口、环境、资源约束-决定现代中国社会演进的四个因素.光明网-光明观察-学术论点 2005.03.24 [2]宋惠昌.如何认识伴随科技发展可能出现的消极道德现象.《哲学研究》1985第三期
[3] 自然辩证法教学案例.胡光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黄志斌.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5] 自然辩证法概论[M].刘大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6] 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J].曾国屏.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1):79-82 [7]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观念的负面影响.蒋劲松.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2
第五篇:科学观后感人类星球
前言
只有一种生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印记。那就是人类。天地悠悠,我们仍然依靠创造力来努力存活于世,远离文明开化的城市,直面原始险恶的自然——人类星球。
人类星球观后感
Human Planet(人类星球)是BBC 8集大型电视系列片。其片头只有3个镜头,从第一个镜头摇下出现美轮美奂的地球,到第二个镜头一束阳光从画面左侧射入直至铺满整个镜头,到第三个镜头一个完整的地球出现的远方的视线并一步步逼近观众直至变换为一只眼睛的瞳孔,每一个镜头都极尽雕琢并且不失大气恢弘。画面采用超宽荧幕呈现,也给人几分神秘和虚幻的遐想。
这部宏伟的纪录片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一步步向我们拉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星球》共分为八集,涉及全世界80个人迹罕至的区域,一共讲述了80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用堪称经典的镜头向世人展示大自然不为人知的一面,以及在这样惊险的环境下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而付出的种种不可想象的艰辛劳动。
从冰封万里的北极到烈日炙烤的沙漠,从充满力量与野性的草原到神秘莫测的热带雨林,摄制组历时四年,走遍七大洲、六十二个国家,用镜头探寻人类在最严酷的条件下寻找适应环境生存下去的非凡途径,探讨人类与自然间复杂深刻的关系。这部浩瀚雄伟的纪录片精髓之所在是让我们懂得这世界永远是残酷的,不管是无形的社会属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自然的最本真最原始的生存压力。相对于社会上的无形压力,自然的残酷更难以用人的力量从根本上来改变。能做的只有是改变自己,从而适应这自然。是了,不仅是人类,所有的生物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大自然的挑战进行妥协,从而使自身适应自然来生存下去。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对于大自然来说。所以根本上,不管人类发展到何种文明地步,都必须对自然保持畏惧之心,并是自己适应自然。而不是改变自然。这一点我们谓之“和谐”。
这部纪录片引人入胜,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