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介绍科研海报
科研与你同在——科研实践说明会
科研实践中心是在学校团委具体指导下,协助校团委科研中心为广大本科生科研学术和实践活动服务的学生组织。该部门最主要的活动有:科研立项、国家创新性试验计划、暑期社会实践。现为大家做具体介绍。
大学生科研立项是由学校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项目。每年4月份由学生申报,经学院初评、学校复审、专家委员会评审,最终确立资助项目,项目期限一般为1年,每年9月进行中期评估,次年3月结题答辩,通过答辩的项目颁发结题证书。申请对象是我校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是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的国家级项目,划拨专款资助在校学生进行学科创新研究。申报对象是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学习成绩良好、积极要求进步并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的我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申请时先填写申请书,填写完毕并经指导老师审阅、签字后交至学院进行初审,最后,由学校终审。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国家为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在暑期开展的实践性活动。该活动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帮助学生确立活动的主题和方向;项目申报,专家审批,给予资助,使活动实施有条不紊;教师随队指导,提升活动质量和层次;活动表彰,提高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该项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学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寻找不足,以更高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想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充实自己吗?想走向社会,锻炼自己吗?想胜人一筹,为未来增加筹码吗?还等什么,快来参加吧!
时间:3月9日地点:经济学院 主讲人:XXX
学生代表:XXX XXXXXX
经济学院分团委科研实践中心
第二篇:海报风格单片的简单介绍
海报风格单片的简单介绍
宣传海报也称招贴画,就是用于张贴的大幅宣传画。海报设计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讲求创意力和冲击力。
海报风格设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设计形式,设计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画面应该有较强的视觉中心,力求新颖、单纯,再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设计特点。主体是顾客的照片,再加上合适的文字和公司的标志等,这是构成海报的主要内容。海报的设计涵盖了多种风格和手法,一般,应该本着以照片为主体的前提,一切围绕这个基础展开变化。
海报风格的设计单片最通常的用途是制作放大片,可以配相框或是直接制作成版画、水晶等。需要注意的是:照片的色调、素材及整体的设计风格要与材质相呼应。比如。若是顾客选择欧式相框来搭配,那么设计就应该典雅、厚重一些,成品效果才会更协调搭配。若是制作水晶类的产品,设计定位应该是轻盈、明快的格调,成品效果会更贴切。
第三篇:和平路小学科研介绍
山花虽小犹烂漫
——记和平路小学的教科研之路
一、我们学校为什么做课题?什么样的课题更适合我们的学校?
和平路小学是一所小巧的学校,占地面积狭小,既没有优越的办学条件,也没有生源的优势,学生大多来自下岗职工及进城务工农民的家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可以说我们是在五星小学、西华师大附小和西河路小学三所学校的夹缝中求生存,生存的艰难使得我们要努力改变现状。好在,我们有一个务实开拓的校长,有一个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我们的老师专业上称不上优秀,却有一种敬业精神,他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对学生满怀爱心、耐心和细心。为什么不发挥优势呢?于是,崔如秀校长带领学校行政一班人仔细盘点学校资源后决定: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开发软件!她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修改为:内抓管理求质量,外树形象求发展。学校要发展,科研须先行。作为一线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提高教育质量,也就是通过教科研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素养用于指导实践。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发展,惟在培养敬业勤业、素质高的优秀教师,为使科研工作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行政一班人从小抓起,从实抓起,从需求出发,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发展”的观念,学校凭借“校本研修”这一平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校本研修的重心置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科研促教研,促进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因此,2006年6月我们申报了区级科研课题《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2007年11月申报的课题《构建校本研修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于2008年4月经评审同意为南充市普教科研课题,此课题于2008年12月确立为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这三个级别的课题,两个名称,实际上都是围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开展的课题。我想,我们学校选的课题遵循了适用性的基本原则,是立足于我们的校情而选的课题。至此,校本研修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实惠的方式,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入了教师的生活,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怎么做的?
校本研修是加速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教科研的主要形式。我们建立了校本研修行政及教研组长职责、日常教研活动制度、校本培训制度、听评课制度、自我反思制度、专业引领制度、教师奖励制度等,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持续不断地对教师予以支持,尽量排除各种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不仅要关注教师内在的专业结构,还要关注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教师心理素质、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针对本校教师的现状,学校把教师的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放在首位,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实效:
(一)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校长和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都是培训的主讲人,我们的培训做到了三个结合:与学校教育科研结合;与教育改革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结合。采用的培训模式主要有:临床诊断模式;专题研讨模式;师(能者为师和专家为师)徒携手模式;以研带训模式;案例教学模式。
其中,专题研讨模式和以研带训模式是我们常用的模式。
1、专题研讨模式:我们把专题研讨与教研室进修校下校教学视导评估量标结合起来,教学视导评估量标里有一条是这样说的:学校每年有两次专题教研活动,有专题,有主讲人,有活动方案。以前是我每次迎检之前把平时的教研活动进行整理,也可以说是东拼西凑,勉强过关,后来,为了体现常态教研,为了把教研的过程和要检查的资料进行统一,在开学的教研组长会上,我和崔校长要组长明确自己的教研职责,领起学校的教研来!还请组长们记下量标中的这句话,要求组长结合平时的集体备课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并收集完善资料。这样,教研的过程和要检查的资料不再是游离开来,而是合二为一,教研的形式和内容得到有机结合,教研不是为做资料而采取的一种形式,而是要体现它的实效性。
2、以研带训模式:坚持年级组集体备课、新课程说课活动和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教研组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发挥集体智慧、提升整体水平的基本单位,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单周备课组活动、双周教研组活动制度。为了落实集体备课,我们从改革教案入手,学校不再检查教案,老师不必花时间抄写教案,可以备在书上或写插页式的简单教案,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集体备课上面来,学校只定时间、定地点检查各学科年级组集体备课的情况和就此形成的资料。我们把任务布置下去还不行,得有检查有指导。集体备课说来容易,做着难,老师们有感到茫然的、有应付了事的、也有抵触情绪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断改进方式,教给具体的操作流程,我们的集体备课资料前后作了三次修改,分为四个步骤:确定课题,预设教案;集体研究,优化方案;课堂实践,听课评课;各自上课,反思交流。其中第三个上课的步骤是新增设的环节,它是最能体现集体备课的关键步骤,学校必须检查各年级组的这一环节,从而避免弄虚作假、闭门造车、流于形式地填写资料。以前的集体备课我们更多的注重数量,每个老师每学期完成两份,一个年级就有六份。其实,要真正落实每一次集体备课,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老师们为了完成任务基本上是填写空白而已。为了注重实效,后来我们过度到每个年级每学期只做三份再到现在的一份,强调的是少而精,重在落实,要有集体备课的痕迹,而不是为了数量为了检查填填表册。上课这一环节没法作假没法应付,所以,这一环节的检查必不可少,只 要这个环节没有应付,那么其他环节自然不会流于形式了。同时,通过评选优秀组员、先进教研组来激发组长和组员的参与热情。当然,评选出来的优秀组员、先进教研组学校有奖励,由最初的20元上升为40、50、60元。如今集体备课已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
课堂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根据教师实际,组织教师上好见面课、研究课、示范课,并及时评课反思。上学期,在对校内新教师杨婧、蒙海英、蒲海英的见面课评课时,老师们一改以往三缄其口、评课者廖廖无几的状况,大家竞相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发表各自的见解,老师的评课稿选登在《研修之窗》第九期上面。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我们通过开展基本功竞赛、课堂教学竞赛,激发其动力,鞭策其前行,加速其成长。
(二)“请进来”。专家不仅是教师奋斗的目标,也是前进的指路牌,我们每学期邀请教师进修校课题分管负责人、教研员来校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开展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互动的活动,解决教师教科研活动中的疑难问题,使教师成长少走弯路。2009年1月18日,由教师进修校、区教研室主办,我校承办的顺庆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共同体“诗情芳菲”迎春诗会在我校多功能教室举行,此次活动以讴歌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的现代诗文、中外经典诗文为主,其间穿插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成员的歌舞助兴,把活动推向了高潮,这种闲暇文化活动的开展 让我们的教师明白了:发展无穷期,奋进不言止;睿智而愉快地工作,清新而优雅地生活。2009年2月20日上午,顺庆区教师专业发展课题阶段总结曁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展示了区内各个课题试点学校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成果,各校参会的分管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成员在观摩中学习与思考,我校作为课题试点基地展示的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2009年2月23日上午,学校请来了谢慧君校长为我们作《把握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她利用自己丰富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经验,恰如其分地提醒教师们在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内心的自我成长,不断自我修复,建立自信,让自己有足够的能量面对工作和生活。无论是我们的课题方案还是开题论证会以及课题实施的过程都离不开专家们的指导,市教科所罗丰志主任、何建国主任,进修校欧阳校长、谢慧君校长等是我们的常客。
(三)“走出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校、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研讨会,参加各级各类专业会议,增长见识;学习回来的教师要谈见闻和感受,及时全面地向全体教师传达新信息、新理念,并上一节汇报课。2009年10月,北京清华附小窦桂梅副校长及另外四位名师来南充上课并作学术报告。我校派了五位语文教师前往聆听。回校后,五位听课老师心情十分激动,在语文组教研活动中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向全体语文教师传达了见闻和感受,她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尽情畅谈、深情朗诵,再现名师风 采,现场感极强。她们的精彩发言各具特色,登载于《研修之窗》第十期,与全体教师分享。张秀明主任先抑后扬,余味无穷;杨婧老师的发言先声夺人,令人振奋;蒙海英、孙玲两位老师的发言朴实中蕴涵深意;吕晓慧组长的发言通俗易懂,风趣搞笑。每个人传达完毕,掌声响起,掌声是自发的,信服是由衷的。像这样走出去的活动非常多,窦桂梅、王松舟等全国语文或数学名优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课,我们都会派老师听课学习,去年在西山运动场举办的于丹钱文忠教授的讲座,我们学校买了12张票,是买票最多的单位。记得每张票200元,有4个半天的单场票,轮换着听每个老师都有机会,为了不浪费票,我多次到每个办公室了解老师的需求和愿望进行单场票的分配,但大家都想听于丹的讲座,怎么办?崔校长便亲自出面进行调配。由此可见,虽然我们学校经费不宽裕,但对老师的外出学习十分重视,既舍得投入财力,又安排到位。
(四)反思促读书。自我反思是教师自我钻研、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启动校本培训之初,学校要求教师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并通过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师们第一次上交的文章没有几篇像样的!究其原因,那是因为教书人不读书。为此,学校为每个教师印发了窦桂梅老师的《教师必须摆脱的窘境》,使老师们认识到不读书学习,思维就会僵化。每学期为每一位教师订一份教育教学杂志,为每个教师发一本业务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或进行资料剪贴等方面的学习积累,45岁以下 的教师每人每期不少于5000字,45岁以上的教师每人每期不少于3000字,让老师们形成学习和摘抄的意识和习惯,在读书中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升华自己的人生。对于老师的业务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学校行政领导把它作为自己的职责每月检查。后来,老师们的教学反思规范了,有的是有感于听课时的一个教学事件,有的是参加评课后的所得;上课的得与失,也记在其中……真想不到,年老的教师也在悄悄地学习、研究、反思!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我们的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崔如秀校长的故事。作为业务型校长,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使她对教学研究有着一份执着和情结,所以她十分重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在去年我们学校提拔教科室主任之前的日子里,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都是我和崔校长商量定夺。虽然校长的事务繁忙,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的方方面面全程参与。课题实验,亲自挂帅,进行访谈,实施研究,样样来得;校本培训,参与主讲;校本教研,身临其境;听课评课,从不落下;撰写论文、发表作品,不在人后。她看了许多教育教学书籍和杂志,她的业务自学笔记最为丰厚,她写了十多本校长日记和管理随笔,在各级各类杂志及书刊上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听课笔记远远超过规定节数,每年督导评估检查来我校的领导对此是很了解也很认可的。崔校长总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爱学习教师的事例去感染大家,带头成为一个勤奋的学习者,把学习当作自己专业成长的“保鲜剂”,她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劲头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领 作用。
当自我反思成为教师的习惯之后,我们又要求教师在教案后面写课后思、单元思,反思不在长短,在乎有效。我们要求老师写反思不只是布置下去了事,更重要的是学校对老师的反思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奖励,用这样的方式促进教师去思考去行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现在我们不写教案了,教学反思写在集体备课和教师研修记录册上面。
(五)其他培训方式。
1、填写《研修记录册》。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为促进教师发展,学校校本研修制度明确规定:每学每位教师填写一本《和平路小学教师研修记录册》,教师研修记录册是教师成长的载体,囊括了个人研修计划、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能力培训、听评课记录、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各级教研培训记录、个人研修总结、学校考核情况等内容,填写厚厚的一本《研修记录册》任务重费时多,但很多老师填写认真,书写亮丽,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有很强的学习价值和展示价值,令人欣喜!如今,学校把教师填写《研修记录册》作为一种制度来规范,通过每学期两次的评比、总结、奖励的方式,激发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一等奖获得者由最初的50元上升为150元,其他等次的奖金依次递增。从对老师的认可和鼓励中可以看出学校对教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崔校长对教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
2、创办《研修之窗》。我们围绕科研课题创办的每月一期的 校内刊物《研修之窗》人手一份,《研修之窗》以教研动态、活动记实、理论专辑、名人名言、经典语录、专家解读、荐文一篇等多种方式的呈现,推动课题开展,引领教师成长,深受老师喜爱。从最初的黑白印刷到现在的彩印,由以前的《教研之窗》更名为现在的《研修之窗》,可以看出我们在不断反思和改进。
3、建立科研夹。每个老师有一本科研夹,里面装有共性和个性两部分内容,共性部分是每个老师都有的课题研究方案、校本研修制度、校本研修评价制度、研修之窗,个性部分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我的读书行动计划、研修记录册。让老师明确我们学校的课题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个课题、怎么做课题,其中既有要求又有引领,这实际上是让每个老师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课题中来,而不是课题的局外人。
4、丰富教师成长记录袋。学校还为每个老师发了一个活页袋的夹子,记录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成长记录袋内容丰富,有教师设计精美的个性化首页,个性化首页包括教师个人基本情况,譬如姓名、性别、年龄、最信奉的处世哲学、影响自己最大的教育著作、最崇拜的教育家、最喜欢的教育名言、心目中理想的老师和学生是什么样的、自己满意的课堂、心目中的教育信条、工作简历、QQ号、电子邮箱等,再配上自己最酷最潮最满意的照片,就勾勒出了我们学校那一个个鲜活的各具特点的立体感强的教师形象。袋子里面装有教师的读书笔记、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满意的教学设计或案例、得意的学生或学生作品或者自 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获奖证书的复印件。让老师感兴趣的是“同事眼中的我”这一部分,我们让老师互相写评语,大家可来劲了,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老师们极尽溢美之词相互赞美和欣赏,给对方以温暖、慰藉和鼓励,这真是一次美好的情感体验,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事间的友情,给老师的身心带来了愉悦。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教师成长记录袋得力于谢校长的指导,“同事眼中的我”就是谢校长的金点子。教师成长记录袋每年都要求教师更新和充实。
《教师研修记录册》、《研修之窗》、教师的科研夹、教师成长记录袋、崔校长的工作手记,都曾在顺庆区教师专业发展课题阶段总结曁研讨会上展示过,凡是参会的校长、主任有看过。2009年11月27日下午,我校迎来了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检查团“教育与发展组”文科长一行对我校教育工作进行督查,他们看了这些资料啧啧称赞:“学校工作实在,不花哨。”文科长在高兴之余,又情不自禁感叹:“这么好的学校,一架钢琴都没有啊!”《研修之窗》第十一期报道了此事。
三、课题研究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了什么变化?
校本研修,既让老师倍感压力,又让老师乐在其中。可以说,学校每出台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制度,老师们都是经历了“埋怨---接受---习惯---进取”的思想过程,对于爱学习的老师,学校不用作要求,轻轻一带他们就自然跟进,专业成长突飞猛进;而对于有惰性的老师,学校得用力拽,得有评比、奖励、总结等一系列措施来促使他们从最初的埋怨到接受、到习惯、再到后来的不甘落后、积极进取。正是这种变化、这种循环往复的接受过程,在悄悄地促进着老师们的专业成长。目前,学校的教研氛围日益浓厚,语文组的进步尤其明显,今年,语文教研组还被市教育工会授予了“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校本研修,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再现“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了对孩子们的尊重、理解和信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奇思妙想,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时间、想象空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的发展、身心的健康、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发现他们的疑惑之处、兴奋之点以及富有创意深有价值的观点,用心去感受学生每一次心灵与智慧的碰撞。正如孩子们所说:“课堂,让我们如此着迷;课堂,让我们如此快乐。”
校本研修,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学校已有省级骨干教师1名,南充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南充市骨干教师7名,顺庆区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顺庆区骨干教师10名,校级骨干教师8名,各级骨干教师人数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69、2%。五年来,已有32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21位教师在区、市、省级各类教学比武和基本功比赛中均获一等奖,26位老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在各级各 类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前后有15位青年教师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
校本研修,带动了整个学校出现了崭新的素质教育风貌。学校获得的各项荣誉让人目不暇接,学校倍受关注,声誉不断攀高。去年,我校获得了区委区政府授予的“教育先进集体”的荣誉。美术教师罗向红指导的学生蒲岍岍创作的《感动的记忆》参加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获得南充市选送的绘画类作品唯一的一等奖,蒋欣容的作品《我在高空飞》获得绘画类二等奖;体育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在2009年顺庆区中小学排球比赛中获得了小学女子组第一名的佳绩,校内田径队在2009年的顺庆区田径运动会上战绩辉煌:苟小燕跳高第一名,谭靖第二名,姜楠第四名,王霈立定三级跳第三名,郭晓倩第六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校本研修比作一渠清水,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好比源头活水。教师的专业发展激活了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又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校本研修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注入活力,使学校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虽然我们的课题研究因为没有结题而无缘评奖,但回想我们的课题实验过程中的痛并快乐,也值了!不管结题与否、评奖与否,我们的课题都要一直做下去,因为我们的课题是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是永恒的课题!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题研究,就如山花一样不知名不起眼,却也如山花那样生机勃勃地绽放着,鲜艳而不娇柔,实在而不虚浮!不可否认,前行的路上充满艰辛,有压力,有来自教师等方面的阻力,甚至还有新的困惑,但是,“回首拼搏路,花香满径来”,我们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革,在改革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在收获中崛起。通过这几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我校全体教师将积聚更强的信心,积蓄更大的动力,调整更好的心态,立足校情,应时乘势,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理想!2010、4、8、
第四篇:〔中文系科研管理经验介绍〕
〔中文系科研管理经验介绍〕
成绩·问题·对策
惠州学院新班子成立并开始运作以来,在全院树立科研意识、重视科研工作的整体氛围下,中文系科研工作步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取得的成绩
(一)在国家权威刊物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2000年以来,教师出版各类著作、教材12部(其中专著5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坛》、《中国文化研究》、《文艺报》等学术报刊发表科研论文131篇,其中权威学术期刊9篇,中文核心期刊20多篇,为国家二次性摘转期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或摘要转载10篇。数量、质量均超越升本前的水平。
(二)纵向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
1、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每年3万的科研经费的任务:2003年完成5万元;2004年完成68000元。均为纵向科研经费。
2、获得省部级课题3项:李靖国教授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伍世昭教授参与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李江山副教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子课题1项。
3、杨子怡副教授获得2004年广东省高校“十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经费4万元。
4、获得校立课题1项:杨小清教授主持,参与教师10人,团队作战,已写出初稿,将作为学术专著由以《文学的合法性研究》为题由广西师范文学出版社出版。以此为前期成果申报省级课题。
(三)学术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
中文系致力于学术交流和营造学术氛围。2001年7月中文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签订协议,约定每学期邀请文研所1至2位专家来中文系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讲学,至今已有杨义、何西来、张炯、许明、吕薇芬、汤学智、杨匡汉、周发祥、杜书瀛、王保生等9位专家履行讲学协议。同时中文系还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大学的联系,先后邀请日本京都大学岩城见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朱靖华教授、四川大学曾枣庄教授、中山大学吴定宇教授、暨南大大学饶芃子何蒋述卓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柯汉林教授、湘潭大学张铁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
1文学研究所赵一凡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陈剑兰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学术研究》杂志主编刘斯翰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为中文系师生讲学或座谈。2000年至今,中文系共邀请2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近40场。活跃了中文系的学术气氛,提高了中文系师生的学术素质。
中文系还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经统计,2000年至2003年,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任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22人次。
二、采取的措施
1、确立“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中文系科研工作条例”,鼓励全体教师积极投身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奖励措施,对论文、专著、课题等成果按级别进行奖励。尤其重奖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在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以及省部级或厅级以上课题。
3、以职称评定为契机,鼓励教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级别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争取市厅级以上课题立项。
4、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合作;规定每位教师原则上每年参加一次省内外学术会议。会议费用在系行政办公费中支出,系行政办公经费本由系财务统一管理,系务委员会监督使用,领导教师一律平等。经费不足部分从系发展基金中开支。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存在问题
1、获奖成果有待突破。在2004年广东省第一届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审中,尽管有3项成果通过了初评进入第二轮,但最后没有一项成果获奖;
2、省级课题的申报工作有待加强;
3、专著的撰写与出版工作力度有待增强;
4、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有待保持。
(二)解决办法
1、成立中文系项目申报和成果评奖管理工作小组,组织教师积极申报课题,鼓励教师多出科研成果;同时加强与省内外评审专家的广泛联系。
2、健全与强化科研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增加课题配套经费。
3、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考核、聘任期满考核、职称评定、评优、工作报酬挂钩,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科技处、中文系供
稿)
第五篇:情况海报
情况简报
第十四期
梁平县教育委员会 编 2010
年 4月28日
编者按:2010年4月23日上午,刚从县人大常委会议室庄重地接过梁平县教委主任任命书的周刚主任直接来到了全县高三“二诊”分析会的会场。会上,周刚主任就如何加强高三后期管理、切实提高高考质量作了重要讲话,现将讲话材料整理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
主题词:教育
二诊
讲话
转发 发:各中小学、直属单位
报: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县委宣传部
(共印15份)
在梁平县高三“二诊”分析会上的讲话
周 刚
(2010年4月23日)
老师们、同志们:
一个多小时前,我从县人大常委会议室庄重地接过了梁平县教委主任这份沉甸甸的任命书就直接来到了我们今天的高三“二诊”分析会的会场。此时此刻,我感到的不是激动,不是喜悦,而是面对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压力。
还有40多天,我们的高三学生就要毕业了,这段时间,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心,学生辛苦、老师操劳,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和我一样,压力很大。在此,我作为一名刚刚履职的教委主任,不管自己有多大的压力,都愿意为我们战斗在一线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特别是高三毕业班的老师们壮行助威,加油鼓劲,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为梁平教育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从今天算起,距离高考仅有45天的时间了。45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朵转瞬即逝的小小浪花,然而对于我们的高三学生,它是成功的前奏,是出征的战鼓,是拼搏的号角。45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我们的高三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是一段千金难买的光阴,可以说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高考工作事关大局,高三工作充满艰辛,高三老师责任重大,高三工作也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牵动着社会的每一根神经。确保高考成功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此,我想谈几点想法供老师们、同志们参考。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意识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学校服务于社会的首要任务。“高考成绩”现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我们教育“满意度”的衡量标志之一。作为我们学校,应始终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我们的根本宗旨,把大面积提高高考质量作为我们高中学校惠及百姓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始终把质量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抓好高三复习工作,使更多的孩子进入大学的殿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明确高三教学所承载的使命和责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抓好高三教学,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成绩支持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严酷的事实已告诫我们,高考质量已成为影响我们稳住优质生源的重要因素,高考成绩已成为部分干部群众是否愿意继续把孩子留在梁平读书的“心理底线”。这次高三“二诊”考试,我们的理科第一名排在全市部分区县统计结果的200多名,文科排在全市部分区县统计结果的50多名,据尚前同志昨天晚上给我讲,看来今年这届毕业生要上清华、北大希望渺茫。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几年,邻近的忠县高考红旗不倒,万州的高考经久不衰,但最令人焦心的是,邻近的垫江、长寿和以及库区的云阳、开县、奉节以及巫山、巫溪高考的突飞猛进使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们应该以怎样的高考成绩才能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刚刚上任的教委主任所感受到的巨大压力之一。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大家都不能高枕无忧,而应端正态度,踏实工作,加倍努力,努力克服困难,走出困境,消除危机,才能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二、强化责任,夯实措施,向高三管理的精细化要效益
提高教学质量,抓好高三工作,必须实施精细化的管理。还剩40来天,希望各校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对高三工作的管理,特别是要抓好精细化的常规教学管理。要努力做到组织落实,任务明确,分工负责,措施完备。要进一步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任务还要进一步分解。要对后期的教学管理中的备、教、改、辅、考、评等几个环节加强全过程的检查、督促、监控,追求管理过程的精细化。
1.管理上要形成高度的合力。在学校内外、上下形成合力尤为重要,完成高考目标要靠团队的合力。因此要进一步鼓舞士气,增强信心,凝心聚力,形成合力。一是学校上下要形成合力。全体教职工、各处室、前勤后勤方方面面都要配合高三工作,支持高三工作,为高三工作办实事,为高三师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高三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二是年级组内要形成合力。年级组内首先是班主任队伍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配合,班级管理水平要相对均衡,在这个时候不准出现烂班、乱班。年级内全体教师要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享成果,共同攻关。三是学科备课组要形成合力,要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加强教学与研究,要把教研落到实处。实施有效教学,不流于形式,把对大纲、对教材、对学生、对试题的研究落到实处。四是师生的教与学要形成合力。要改变教师只重自己“教”,而忽视学生“学”,只强调教师“教”到位,而忽视学生“学”到位,只重教师讲授,而忽视学生训练等现象。我们的教师在方法上、手段上还要狠下功夫。
2.管理上要做到四个千方百计。一是要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绝不允许我们的教师在这关键时期闹情绪、放耙子。如果我们哪一个教师在这个关键时期闹情绪、放耙子,你不仅对不起我们的学生,而且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二是要千方百计调整好学生的情绪。我也是一位曾经经历过高三的学生家长,非常清楚这个时候稳定好学生心态至关重要。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鼓励学生,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不能只管教学不顾学生的思想工作。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要零距离的靠上去做学生的工作,对照目标,全面分析学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注意后期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努力做好每位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并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上的弱点和漏洞,找到学科上的弱项。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边缘生的具体情况,他们哪些学科较弱。在弱科中,哪一部分、哪一阶段、哪一章节或者说哪一环节较弱;哪一部分知识能抓上去,能抓上去多少分,用什么办法去抓。这是我们二诊结束后,要赶紧研
究落实的工作。三是要千方百计解除教师和学生的后顾之忧。学校要以人为本,从生活到工作到学习,都要为老师和学生尽量提供支持与有利条件。四是千方百计促进学科和班级的最优化发展和协调发展。学科之间,要加强弱科。同时要控制题量,防止教师之间、学科之间恶性争夺时间。学科之内,要发挥好备课组长的作用,加强教研,解决个体不平衡问题,特别是要指导和带好从未教过高三毕业班的年轻教师。提倡集体备课,提倡骨干教师和老教师上先导课,提倡课后反思,提倡教师之间、班与班之间交流学情。
3.学校领导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学校领导既要统筹谋划,又要身先士卒。特别是一把手校长,更要了解学校,了解师生,掌握高三工作的主动权。要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分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加大对高三的管理,参与制定复习迎考的各项方案。落实包班、包科、包优生和边缘生等各项工作。学校要召开全体师生参加的考前动员会,营造气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这次二诊考试结束后,各校都有要回去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分析,进一步动员师生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高三复习迎考的各项工作。同时,各班也要召开好班会,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目标和方法上加强指导,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勤奋努力,奋力拼博。
4.抓好班主任和备课组长这两个“龙头”。要求各校每周都要召开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例会,部署年级整体工作。班主任工作要侧重于学生管理,协调好各科任课教师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各科平衡发展;备课组长要侧重于教学管理,集思广益,把握各科的复习导向、进度、难度,收集高考信息,分析高考形势,为复习备考提供可靠的知识引导。
总之,大家都应找准自己的位臵,尽心尽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抓质量,凝心聚力迎高考,殚精竭虑挖潜力。不利于高考的事不想,不利于高考的事不做,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抓高考工作中去。
三、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
同志们,剩下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我们的复习与教学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性,讲究科学性,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1.追求高效的课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在这最后的几十天里,我们切不可浮躁,还是要坚持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还是那句老话,课堂是提高质量的主阵地、主渠道。教师要依纲靠本,继续上好每一节课。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有的是高效的,有的是有效的,有的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不研究本班学生的实际,不研究考纲和教材,花样再多,都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我们要在充分研究自己学生的基础上,研究考纲和教材,采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的东西,用自己的东西教自己的学生,使自己的“教”适合学生的“学”,使学生学有所得,这就是有效的。我们教师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分层推进,使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这就是高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提倡精讲精练,教师要通过抓重点,讲难点,释疑问,讲规律,使自己的讲达到深入浅出之要求,使学生的练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之目的。
2.坚持精选精编习题,提升训练的实效性。进入第三轮复习后时间更紧,任务更重,练习题的质量高低决定了我们三轮复习的成败。我们必须自己动手,切合学生的实际,精选设计试题。在精选设计试题上,要遵循“四个必选”原则,即:考纲规定的重点必选,学生的重要缺漏之处必选,易错题必选,高考热点必选。要把握住“四大特点”,即:一是针对性,对学生缺漏的重点之处,应重锤猛敲;二是梯度性,必须统筹全局、综合平衡、科学合理。既不能全高档,也不能全低档;三是典型性,可以代表一部分或几部分知识点;四是新颖性,应注意旧题的改造,试题的多变。
训练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是知识是否掌握,能力是否提高的有效检测手段,训练的效果直接反映出教与学的效果如何。适应高考必需有高效的训练,高效的训练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限时。限时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平时养成在一定的时间内高效的答题习惯,以适应高考的应试要求;必须规范。培养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答题,如何规范书写,如何避免失分等,要求严格、规范;必须及时的反馈、校正。光练不改,不会有效果。因此,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评讲,及时反馈,及时校正。
3.关注细节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还要解决以下几个细节问题。一是超前备课必须做到一丝不苟。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反复研究考纲和2010年高考方案,明确今年的新变化;教师必须研究近几年高考题及高考命题组的命题说明;教师必须认真搜集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命题动态,弄清高考热点(我在这里可以给你们通报一个信息:重庆市高考语文命题组长今年已经易人,因为前几年连续担任命题组长的这个老师,他儿子今年要参加高考,必需回避。这其中透露的信息大家去揣摸);同时,我们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状态、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等,力求复习的思路与高考命题人的思路合拍,尽最大的限度减少复习的盲目性;二是课堂讲授要重点突出。要复习最核心的知识,讲深讲透知识的重点、考点、主干、学生的薄弱点;三是定时训练要突出实战性。因为定时实战演习,可以改变学生平时一般训练中的松散懈怠
之风,使学生能力快速提高;四是指导学生做题提出有效性。努力使学生会做的题都做对,力求做一题通一类,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低效现象。
最后我还要特别提醒大家,在高三后期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并努力实现“三多三少”,走出两大误区。“两个问题”:一是请同志们记住,“基础知识的考查永远是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是第一要素,基础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因此,我们在最后复习阶段仍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一味抓“能力”训练的舍本逐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很危险的。二是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切记:“教师教了不等于学生会了,学生会了不等于会做了”。只有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的笔头上,写出来,才算真正的落实了。高考实践一再证明,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的考生,除个别题目外,都能正确解答。相反,一些考生能正确解出难题,却在基础知识上出现了较多的失误,致使高考成绩不理想,这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所造成的。“三多三少”是:多一些鼓励和关爱,少一些批评和讽刺;多一些启发诱导,少一些机械灌输;多一些有效,少一些无效。两大误区是:过分强调社会热点和焦点,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过分迷信名校名师的模拟练习题,忽视从本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有的放失的进行教学。
同志们,高考之旅虽然艰辛,但只要我们增强危机感,就能发现问题,弥补差距,消除危机;只要我们增强使命感,就能勇于承担责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只要我们增强紧迫感,就能抓紧时间,提高效率,创造佳绩;只要我们增强成就感,就会敢于吃苦,敢于创新,取得辉煌。让我们团结一心,和衷共济,以十足的信心和勇气,以倍道兼行的干劲狠抓高考后期复习迎考工作,为2010年的高考力创佳绩,为梁平教育再创新的辉煌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拜托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