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课教学研究》读后感
《科学课教学研究》读后感
发表时间:2008-12-10 22:58:02
作者:宁夏路小学 曲小斐
除了孩子(他们并非无知而发问),我们很少有人花费时间来考虑;为什么自然界是这样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是否一直存在?如果有一天时间会倒流,并且能影响从前发生的事情,或许有人类能够知道的权限„„在我们的社会中,父母和教师们仍然习惯于用耸耸肩来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科学教学中真的还如前面卡尔·萨根所说的耸耸肩来对待孩子们吗?当然不行!
今年我也是刚刚正式接触科学教学,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教学中真的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一个合格的基础科学教师究竟需要掌握多少科学知识呢?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依赖于“真正”知识的多少。但实际上,合格的基础科学教师不必掌握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多的科学知识,重要的是需要观察、预测和假设的能力。我们过分的把注意力集中到“正确”和“错误”答案上是不科学的。在某些情况下,教师认为是“错误”的答案有可能是“正确”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倾听学生们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对答案作出解释要比简单的宣布答案的正确与错误更为重要。老师们不要用大量的将要学习的事实、原理和观点来集中学习们的注意力,在错误意识的影响下,认为这些都是为了明天(或今天)的生存所必需的。孩子们所必须学会的是如何做科学。当然,科学也是有一些基础的、基本的、指导性的理论需要教师和其他人了解和熟悉。但他们不需要掌握大批的有关科学的事实、概念、理论、原则和法则,而是应该知道如何去教学生,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科学。正如亚格所说的:很明显,在班级里,教师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要比他知道什么或用什么样的课程更为重要。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解决方法。不要去学大量的科学信息,而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做科学。他们必须学会怎样去观察、创造、想出新观点、综合、分析和评价,必须能建立自己的概念性的东西,自己探索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虽然浅显的阅读我还不能完全领悟这本书中的理论、方法与内涵,但是我也学到了很多改进自己科学教学中问题的方法,希望在我今后的科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探究以及发展的机会。
《科学课教学研究》读后感
作为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思想者‘因为你的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正如肖川教授所说:“你真正的生命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要经常反思‘经常扪心自问:我思考了吗?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师者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催化剂的作用‘它能使人不断调整自己的航向‘直至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主持课题《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后‘拜读了美国大卫·杰纳·马丁著的《科学课教学研究》一书‘对科学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在思想方面又有了新的提升。
一个合格的基础科学教师究竟需要掌握多少科学知识呢?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依赖于“真正”知识的多少。但实际上‘合格的基础科学教师不必掌握他们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多的科学知识‘重要的是需要观察、预测和假设的能力。我们过分的把注意力集中到“正确”和“错误”答案上是不科学的。在某些情况下‘教师认为是“错误”的答案有可能是“正确”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倾听学生们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对答案作出解释要比简单的宣布答案的正确与错误更为重要。老师们不要用大量的将要学习的事实、原理和观点来集中学习们的注意力‘在错误意识的影响下‘认为这些都是为了明天(或今天)的生存所必需的。孩子们所必须学会的是如何做科学。当然‘科学也是有一些基础的、基本的、指导性的理论需要教师和其他人了解和熟悉。但他们不需要掌握大批的有关科学的事实、概念、理论、原则和法则‘而是应该知道如何去教学生‘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科学。正如亚格所说的:很明显‘在班级里‘教师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要比他知道什么或用什么样的课程更为重要。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解决方法。不要去学大量的科学信息‘而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做科学。他们必须
学会怎样去观察、创造、想出新观点、综合、分析和评价‘必须能建立自己的概念性的东西‘自己探索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除了孩子,我们很少有人花费时间来考虑;为什么自然界是这样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是否一直存在?如果有一天时间会倒流并且能影响从前发生的事情,或许有人类能够知道的权限„„在我们的社会中,父母和教师们仍然习惯于用耸耸肩来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科学教学中真的还如前面卡尔·萨根所说的耸耸肩来对待孩子们吗?当然不行!
虽然浅显的阅读我还不能完全领悟这本书中的理论、方法与内涵,但是我也学到了很多改进自己科学教学中问题的方法,希望在我今后的科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探究以及发展的机会。
第二篇:《新课程教学研究》读后感
《新课程教学研究》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两本书,分别是《新课程教学研究》与《中华文化》,其中《新课程教学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响亮口号。《新课程教学研究》全书分为五大章程,其中重点选择了“课堂教学过程”、“课堂资源”、和“学生”三个角度,逐一分析、阐释老师的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可以如何研究、研究之后有什么用、怎么用等问题。这本书不仅是给初为人师者还是给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教学领域里,人们最关心的是“怎样教学”和“怎样有效地教学”。有不少老师会用一成不变的教案去“套”不同的学生。而《新课程教学研究》里的课堂教学过程研究里的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就给出了正确的选用方法。第一要依据教学的目的与具体任务,二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三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其实第三点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相同的教材,在不同的学生面前就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四要依据教师的本身素养条件,五要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当然,书中也点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论是任何方法,能把学生教好,就是好方法。
书中还提到“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第二点“师生伦理关系不和谐”中就真实地提到,目前师生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絮乱,让我感想很多。确实是,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而且在农村几乎每班里留守儿童点全班的三分之二。造成很多学生思想品德出问题,出现叛逆、不服管教、对老师恶意伤害、报复等行为,致使不少老师对部分学生不敢管、管不了等等。还举了“范跑跑”与“杨不管”的例子,真真实实道出了老师的敢怒不敢言的委屈心声,着实应该让教育部门和社会关注起来,提高教师地位,尊重教师,只有“尊师”了,才会有“重教”。
总之,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细细去读,慢慢去品,深深地思索,灵活地运用。
第三篇:《居里夫人的科学课》读后感
《居里夫人的科学课》读后感
晒书城小学 杨晓玲
读了《居里夫人的科学课》,让我感想颇深,这是一本译著,是一位法国人在整理姑祖母的遗物时发现的一本笔记,记述的是作者读中学时在大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实验室里听讲座的内容,并无精彩之处。居里夫人是一位谦虚忘我的人,当她获得金灿灿的奖章和奖金时,她是那样的从容和不声张。当她朋友劝他申请专利时,居里夫人谢绝说:“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不应当借此谋利。”她把大量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人民,实验室的助手…… 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比对自己身体健康还重要,她因长期在实验室而患上了许多疾病,但是她没放弃科学研究,带病坚持做实验,搞研究,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她把一生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居里夫人留给我们的品德是:要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之心;生活上又简朴,要依靠自己力量去谋求设生活;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虚度一生;要勇敢、自信、坚强、乐观面对一生。只是这本笔记记述的故事发人深省,尤其是在当今中国的科学界、教育界。顶级的大科学家整天在干些什么?要带着研究生做实验,处理实验结果,还要出思路写论文,审论文;要出席各种会议,与研究有关或无关的„„像居里夫人这样生前就已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是不是更无暇去做科研目标以外的“杂事”了?这本笔记记载了几十次讲座的内容,居里夫人用玻璃瓶、试管、水槽、天平、鸡蛋这些普通的物品给中学生演示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内容,原理简单,方法智慧。在俗人看来都是大学者不屑于做的一些“小儿科”,但是居里夫人做得很认真,很投入,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在我们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应该向居里夫人学习那种认真,执着的精神。在看到她让孩子们摸一摸天平秤的部件时,我想起了一位早教专家说的,教孩子认识一个东西,要通过看、听、摸、尝、等步骤全面认识,比如认识一个“西红柿”,首次告诉他这是“西红柿”,它是红颜色的,你来摸一下,很滑,尝一下,又酸又甜,这样让孩子全面认识一个实物。
我是多么渴望像居里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而今,同居里夫人对照,我真感到惭愧,平时我做事没有恒心,一旦碰到难一些的题目,就不愿多动脑筋,一次做不出来,就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希望他们能帮我完成„„ 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据我了解。我们的家长中理解、支持提高子女科学素质的人不多。中国城市家长安排子女参加课余培训班“成瘾”已久,内容多是与应试教育密切相关的“奥数”或课程加强班,再有就是幻想另辟蹊径能够走向成功的文艺、体育班。那种不加分的“航模”班、“环保”班不受欢迎,报名时门可罗雀。教育研究圈里的人聊起来,认为其中除了浓重的功利思想外,还与对教育理解的肤浅有关。小孩子学会了画两笔,弹只曲子,做几个空翻,这项成果是显效的,家长都能看懂,甚至可供炫耀。而科学素质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潜质,是在孩子幼年难以显示而又受益终生的。一位母亲规定孩子每天要当她的面背半小时英语。时间一到,上初中的男孩如约开始。发音的错误、用词的错误、句式的错误接二连三,不懂外语的母亲全然听不出来,一脸的满足。这里要说明的是,数理化课程不能代替科学课。科学课的内容应该是科技史、科学的思维方法等。即便编写出教材,开设了科学课程,谁来讲课也是个问题。习惯于在课堂上讲述课本知识,而缺乏探索实践体验的教师很难讲好科学课。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我们的孩子们有更多的科普读物能读,有更多的科学实验来做,从小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四篇:《分数应用题教学研究》优秀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师》1989年第3期刊登了上海虹口区教育学院管南雄等同志写的一篇实验报告,题为《分数应用题教学研究》。这篇报告写得好,值得大家认真读一读,思考一下。
这篇报告以实验的结果说明,在小学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采用目前流行的“分类型、给结语、给解题模式”的教法所产生的弊端和给学生造成的损害。这种损害在小学阶段虽然不十分明显,但是已经看到一些,到了中学就更清楚地显示出来。因而问题也就更为严重。这说明采用目前流行的教法,在小学没有真正给中学学习打好数学基础,相反地给进一步学习造成了障碍。学生没有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死记硬套公式,是无法进一步学好数学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并加以改进。
这篇报告以实验的结果说明,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用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有利于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而且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从而也进一步说明,按照现行教材中对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处理方法进行教学,基本上是可行的,不需要另外补充什么结语和解题公式。关键在于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具体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已知未知的不同确定解法。实际上有不少教师是按教材的精神教的,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现行教材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不是加结语,加解题公式,而是进一步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加强方程解法。
这篇报告更引人深思的是,在肯定十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的同时,也要看到确实还存在不少教法死板的问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分数应用题教法死板的问题很早就提出来了,如《小学数学教师》1983年第5期松子等同志就曾发表过意见。从1987年第2期起,《小学数学教师》又连续讨论了数学教学要灵活的问题,也已达两年多。但是应用题教学中的教法死板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正说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还需要深入开展。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万里同志在会上还具体指出教学方法死的一些表现,并且指出,如果不彻底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不能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提高民族素质,一方面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现在在一些班级教学中还教学生死记硬套公式,是无法达到国家和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的。1986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专门加了一条“改革教学方法”,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我们要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特别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的工作。
第五篇:科学课奖励制度
科学课奖励制度 个人奖励:
集齐5个笑脸,可换取一份精美橡皮擦(数量无限制); 集齐15个笑脸,可换取一份精美文具(数量无限制);
集齐30个笑脸,可换取一份樱桃小丸子公仔/科学小工具:放大镜,指南针,磁铁; 集齐最多笑脸,可获得期末神秘大奖一份。集体奖励:
每个月加星最多的2个小组,每个成员可获得3个笑脸作为奖励。惩罚:
表现不好,上课违规者,不予奖励,或者扣除笑脸以示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