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要点简介
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要点
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生物资源,直接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种植业收入,同时可以减轻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机械化秸秆还田核心技术是采用多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埋入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保水、调温等理化性能,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秸秆多年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平均年增加率为原耕层有机质含量的0.01%左右;有利于土壤全氮量和速效氮、磷、钾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效养分;有利于增加后季作物产量,增幅为2-5%。
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路线
1、秸秆处理
①切碎抛洒在麦茬地——(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放水浸泡36小时——深埋起浆一次性作业——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② 切碎抛洒在麦茬地——(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反旋深埋——机槾——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③ 不切碎——(喷施或撒施秸秆腐熟剂——)放水浸泡36小时——深埋起浆——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④ 墒沟埋秸秆还田技术——不切碎——人工直接埋入麦田原有墒沟——撒施碳铵——手拖配旋耕机压实并盖土(往返作业)——正常施肥、浅旋灭茬——泡田整地——沉淀——抛秧、人工栽插或机插
注意收割留茬不是越低越好,应在30厘米左右。因为根茬越低,田面留草量越多,预埋性越差;根茬越高,田面留草量越少,预埋性越好。
2、撒施基肥
在水田条件下,土壤氮固定的临界含量为0.54%。实施秸秆还田后,需补充氮肥。由于麦秸秆含氮量在0.5%左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缺氮症状。但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提高当年的还田效果,在还田作业时要配合施基肥。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以每100公斤秸秆增施纯氮1kg为宜,一般每亩总施纯氮量为20公斤~22公斤,并根据基:蘖:穗肥比为4:2:4施用。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加复合肥为好,一般为亩施碳铵20公斤和普通复合肥40公斤为宜,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
3、喷施或撒施秸秆快腐剂
在秸秆还田前施用适量的秸秆快腐剂,均匀喷施或撒施在秸秆残体上,可加快秸秆腐熟速度,提高秸秆还田效果。
4、放水泡田
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
秸秆一般在放水浸泡12小时后基本软化,软化后的秸秆易于和泥浆搅拌均匀,浸足水分软化后的秸秆一般不会直立于田间或漂浮于水面。土壤耕作层泡透的时间视土壤物理性状而定,土壤酥松、团粒结构好、透水性强的土壤易于泡透;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差,透水性弱的土壤难于泡透。一般砂、壤土浸泡24小时左右,粘土田块浸泡36-48小时左右,即在还田作业前1~2天上水泡田。浸泡时间过短,耕作层泡不透,作业时土壤起浆度低,秸秆和泥浆不能充分混和,田面平整度降低;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埋草和起浆。
要严格控制水层,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1-3cm;水层过深,浮草增多,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影响秸秆掩埋效果,耕整平整度差;水层过浅,土壤耕作层泡不透,秸秆泡不软,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
5、还田作业
(1)机型选择
选择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高效低耗秸秆还田机械---反旋灭茬机或水田埋茬起浆机。新型秸秆还田机械----水田埋茬起浆机的特点是正旋埋草、带水旋耕,提高了机械效率和埋草效果,同时,由旱旋耕改为带水旋耕,减轻了机械负荷和动力消耗,特别是提高了旋耕埋草田面平整度,降低了机械操作成本,一次两遍作业,实现埋草和平整地,能满足后续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要求。选用小拖配置秸秆还田机,小拖功率一定要15马力以上。
(2)机具作业
水田埋茬起浆机采取横竖两遍作业,一次完成埋草和平整地。第一遍顺田间长度采用无环节套耕作业法,避免漏耕,可适当重耕,以提高埋草效果;第二遍可采用“绕行法”找平,并适当提高作业速度,一次两遍完成埋草和平整地。注意要根据拖拉机动力、还田机具配备和土壤情况确定工作档位。
(3)耕层深度
秸秆还田机的耕层作业深度与秸秆还田量、埋草率、麦草腐烂进度和稻米品质有关。有研究表明:在5~15cm耕层范围内,随旋耕深度的增加一次性作业埋草率提高,麦草起始腐烂时间、进度推迟(淹水条件下不同耕层温度差异所致),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下降。考虑到我市小麦当前产量水平,为适应插秧机作业要求,麦秸秆还田的适宜埋深为5~10cm,有利于后作机插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4)田面特征
据有关试验观察,麦秆上水后第5天,呈灰褐色,浸出水混浊,开始腐烂;第10天田间气泡增多,水面发油花;第15天大量起泡,臭味明显;第25天气泡减少,水层清晰,腐烂基本结束。
三、建议
各镇要加强农机与农艺部门的密切配合,研究和创新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新方法新工艺;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完善技术路线和操作规程;积极探索、总结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路线。
第二篇: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
2013-03-12中国农业推广网
1.技术内容
玉米摘穗后,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面上,直接免耕播种。传统耕作可用圆盘耙或旋耕机粉碎根茬,增施一定的氮肥后用深耕犁翻埋,整平后最好采用圆盘开沟器的播种机播种小麦。
2.技术要求
玉米秸秆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cm,茎秆切碎长度≤10 cm,抛散不均匀率≤20%。
(1)秸秆粉碎还田。玉米摘完穗后,秸秆含水率在30%以上,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及时粉碎。作业时要注意选择拖拉机作业档位和调整留茬高度,严防漏切,玉米秸秆不能在撞倒后再粉碎,工作部件的地隙宜控制在5cm以上。
(2)深耕翻埋。玉米秸秆翻埋时,应适量增施氮肥和磷肥,以便加快秸秆腐解,促其尽快变成有效养分。耕深以打破犁底层为宜,通过翻耕、压、盖,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并及时浇水促使秸秆腐解。
3.注意事项
(1)玉米收获后应趁秸秆鲜嫩及时还田。
(2)作业到地头时,要待秸秆完全切碎后再提升秸秆还田机转弯。
(3)还田机工作时,人员不要接近旋转部位,严禁还田机上坐人,倒车时,应切断动力停止转动,并提升切碎机。
第三篇:稻、麦秸秆还田技术
稻、麦秸秆还田技术
第一,小麦高留茬还田小麦收割时一般留茬在20厘米-40厘米,用链轨拖拉机配带重型四铧犁,在犁前斜配一压杆将秸秆压倒,随压随翻。技术要求:小麦收割时,要做到边割边翻,以免养分散失,也便于腐烂;必须顺行耕翻,以便于秸秆的覆盖和整地质量的提高;耕深要求在26厘米以上,做到不重、不漏、覆盖严密;耕翻后,要用重耙、圆盘耙进行平整土地;麦茬作物定苗后必须及时追施氮、磷肥,同时灭茬除草。
第二,水稻高留茬还田水稻割茬高度在10-15厘米,最好不超过20厘米;以秋季作业为好,要在土壤含水量25%-30%(不陷车)时结合秋翻进行作业,封冻前结束。耕翻深度以不破坏犁底层为宜,一般为15-18厘米,手扶拖拉机牵引两铧犁翻地,耕深应大于10厘米。翻平扣严,不重不漏,不立垡,不回垡,深度一致;根茬混拌于土中的覆盖率大于95%。应注意的是:水稻高茬收割还田由于茬高不宜进行旋耕作业,但要进行旱耙(耢)。旱耙(耢)作业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9%-23%,耙地深度分轻耙8-12厘米、重耙12-15厘米两种。耙好的标准为不漏耙、不拖堆、无堑沟,且耕层内无大土块,每平方米耕层内,最大外形尺寸大于5厘米的土块小于或等于5个。尤其要注意的是水稻高茬收割还田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肥。结合翻地深施,每666.7米2用量为10-15 千克,氮磷比以3:1为好。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秸秆还田的数量和时机。一般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多,每亩还田300~400公斤为宜,否则耕翻难于覆盖。一般掌握秸秆含水量30%以上时,还田效果好。
第二,调整碳氮比。据研究,一般秸秆直接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的碳氮比为20∶1到25∶1之间,而秸秆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较高,玉米秸秆为53∶1,小麦秸秆为87∶1。这样高的碳氮比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把农作物所需要的速效氮素夺走,使幼苗发黄,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100公斤风干的秸秆掺入1公斤纯氮较合适。
第三,深耕重耙一般耕深 20 厘米以上,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还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塌墒水。
老坝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第四篇: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简介(定稿)
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简介
一、秸秆还田的分类
秸秆还田根据作物品种、田地状况和还田秸秆的数量,可分为麦秸秆还田、稻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旱地还田、水田还田;全量还田、残量还田等。
二、麦秸秆还田推荐技术路线
目前,麦秸秆全量还田是处理麦秸秆的主要方式,可以大量、就地、有效的消耗秸秆。
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有水、旱两种方式,通常认为水田埋茬还田效果较好,但由于农民耕整作业习惯以及水稻旱直播的大量应用等原因,旱地秸秆还田被更多、更广泛的应用。麦秸秆还田特别是全量还田的,后续配套的农艺管理措施必须到位。
基本做法简介如下。
1、麦秸秆还田配套秧苗移栽。
1)、水田耕整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路线(使用水田秸秆埋茬机)。
联合收获机(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进行收获作业→秸秆切碎机切、抛秸秆作业→放水泡田(1-2天)→水田埋茬机耕整还田作业→机械插秧或人工移栽。
2)、旱田耕整秸秆还田作业技术路线(使用旋耕机)。
联合收获机(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进行收获作业→秸秆切碎机切、抛秸秆作业→旋耕机旱田耕整还田作业→放水泡田耙平→机械插秧或人工移栽。
2、麦秸秆还田配套水稻旱直播。
联合收获机(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进行收获作业→秸秆切碎机切、抛秸秆作业→旋耕机旱田耕整还田作业→机械或人工播种→田间洇水。
三、秸秆还田配套工作
1、田间准备及要求
分散麦秸秆。麦草应均匀分散于田面。
碳氮比调节。埋茬还田作业前,施入适量速效氮肥作底肥以加速秸秆腐解,调节土壤碳氮比为(25~30)∶1,防止秸秆分解与秧苗争氮。
灌水。带水耕整作业时,作业前须浸泡36小时以上(1~2天),灌水软化土壤,灌水深度以土壤吸透水后田面水层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为准。
2、机具选型
选用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或水田埋茬耕整机。
3、作业规程及要求
根据需要,机具作业可以采用2次作业的方式,第1次机具前进速度稍慢;第2次略快,注意要达到均匀搅拌的效果。
作业速度选择。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埋茬耕整机在粘重土壤中旋耕时,使用(Ⅱ~Ⅲ)档作业;砂性土壤的旋耕或局部需旋耕两遍的第二遍可选用(Ⅲ~Ⅳ)档作业。
旋耕深度。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埋草耕整机适宜耕整深度为(10~16)㎝,做到耕深一致。耕整质量指标及要求。对于水田埋茬还田作业,要求耕整平整度(高差3 ㎝以内的平整田面)达90% 以上,机械不能作业到的田边、田角部位由人工整平;田面露草量不超过 90根/㎡。
4、大田期管理要点
补施速效氮肥。100kg秸秆要加施0.5kg纯氮。在水田埋茬机作业时可补施适量施用磷钾肥,秸秆还田可与当地平衡施肥相结合。
机插秧后田间灌浅水层(约5cm)护苗,插秧后3天,排水露田增氧。插秧后(6~7)天灌 3㎝ 水层后施除草剂和分蘖肥,保持(5~6)天内有水层,缺水时及时补水。随后及时落干,沉实田土、通气促根,整个分蘖期薄水层间歇灌溉促分蘖。当苗数达到计划穗数 80 % 时,开沟分次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和壮秆健株,提高分蘖成穗率。幼穗分化至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间隙灌溉、干湿交替,保持田面湿润。收获前7天断水。
第五篇: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要点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要点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就是把玉米秸秆通过机械切碎或粉碎后,直接洒在地表或通过机械深翻或旋耕犁深旋把秸秆施入土壤的一种农业技术。目前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普遍被群众接受。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田周围环境。
秸秆还田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1、保证秸秆粉碎质量
首先选用适宜的秸秆还田机,玉米秸秆粉碎长度掌握在3-5cm为宜,以免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
2、尽早翻耕或旋耕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被均匀撒在田地之中,此时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深度一般要求20-30cm,最好是边收边耕埋,达到粉碎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地面无明显粉碎秸秆堆积,以利于秸秆腐熟分解和保证小麦种子发芽出苗。有条件和时间的农户秸秆还田后的地块最好采用机械翻耕,翻耕最好是铧式犁,因为铧式犁有旋耕机不可比拟的功能就是深耕埋草,也就是可以把秸秆掩埋到20-30cm土层下,不仅有利于节水保墒保肥,而且有利于秸秆腐熟。
3、增施氮肥和腐秆剂
在秸秆粉碎后,旋耕和深翻前,除按常规施肥外,每亩按100kg秸秆另外再加10kg碳酸氢铵或3.5kg尿素,有条件每亩再加2-3kg秸秆腐秆剂,以加快秸秆腐烂,而且补施的氮肥被微生物利用后仍保存在土壤里,其利用率比施在没有还田的耕地要高,可以避免小麦苗期缺氮发黄。
4、足墒还田
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因为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
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若土壤过干,会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故应及时浇水,生产上一般采取边收割边粉碎,特别是玉米秸秆,因收割时玉米秸秆水分含量较多,及时翻埋有利于腐解。
5、还田数量要适宜
秸秆还田可提高地力,增产增收。但并非还田越多越好,其还田数量要根据水源和耕作条件来决定,原则上应保证当年还田秸秆充分腐烂,不能影响下茬耕作质量。一般情况下,玉米秸秆的还田量是:一般标准是每亩秸秆2400-500kg为宜,过多会为害下茬小麦根系生长。
6、播前土壤处理
秸秆还田由于时间紧,使上茬玉米田大量的害虫虫卵和病原菌被翻入土壤,特别是近几年玉米粘虫、红蜘蛛和丝黑穗、大小斑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在旋耕或深翻前每亩撒施3-5kg3%的辛硫磷颗粒剂。或用48%的辛硫磷乳油500毫升用1-2kg水稀释与20-25kg细沙或细土拌匀后再与2-5kg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匀,均匀撒施地面深翻或旋耕土中,以预防和杀死土壤中的病虫菌源和虫卵,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上茬玉米病虫害特别严重的地块不易直接还田。
7、保证小麦播种质量
由于玉米秸秆还田使土壤中的作物纤维增加,为保证下茬小麦播种质量,最好采用圆盘开沟式播种机,其优点是靠圆盘刃滚切土壤和残留在土壤浅层的秸秆,使土壤进一步压实,避免麦架空和麦苗根部漏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