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
《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
目录
第一章 科学与科学研究(概论)„„„„„„„„„„„„„„(1)
第一节科学的概念及其性质„„„„„„„„„„„„„(1)
第二节科学研究的概念及其能力培养„„„„„„„„„(9)
第二章 科学研灾的方法„„„„„„„„„„„„„„„„„(15)
第一节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15)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实践方法 „„„„„„„„„„„„„(26)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方法 „„„„„„„„„„„„„„„(38)
第三章信息检索与利用„„„„„„„„„„„„„„„„(44)
第一节信息和信息检索 „„„„„„„„„„„„„„(44)
第二节 信息检索工具及其利用„„„„„„„„„„„„(48)
第四章学术论文概论„„„„„„„„„„„„„„„„„(64)
第一节学术论文的概念„„„„„„„„„„„„„„(64)
第二节学术论文的性质„„„„„„„„„„„„„„(68)
第三节 论文的特点 „„„„„„„„„„„„„„„„(75)
第五章学术论文的选题„„„„„„„„„„„„„„„„(81)
第一节课题类型和选题原则„„„„„„„„„„„„(81)
第二节 选题的途径、步骤„„„„„„„„„„„„„(100)
第三节 选题的方法„„„„„„„„„„„„„„„„(105)
第六章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 „„„„„„„„„„„„„(109)
第一节 拟定提纲„„„„„„„„„„„„„„„„„(109)
第二节 写作初稿„„„„„„„„„„„„„„„„„(112)
第三节 实施论证„„„„„„„„„„„„„„„„„(114)
第四节 修改论文„„„„„„„„„„„„„„„„„(118)
第五节 论文定稿„„„„„„„„„„„„„„„„„(122)
第七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124)
第一节社会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124)
第二节 自然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133)
第八章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151)
第一节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概念及常用标准的使用„„(151)
第二节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相关要求„„„„„„„„(152)
第九章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评价„„„„„„„„„„„„„(167)
第一节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答辩„„„„„„„„„(167)
第二节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评价„„„„„„„„„„(175)3/27/2013Page 1 of 5
第十章 部分专业论文示例„„„„„„„„„„„„„„„(183)
范文一:少数民族研究论文„„„„„„„„„„„„„(183)
范文二:教育学类论文„„„„„„„„„„„„„„„(191)
范文三:文学类论文.„„„„„„„„„„„„„„„(197)
范文四:英语类论文„„„„„„„„„„„„„„„„(204)
范文五:数学类论文„„„„„„„„„„„„„„„„(2l0)
范文六:物理学类论文„„„„„„„„„„„„„„„(2l6)
范文七:化学类论文„„„„„„„„„„„„„„„„(224)
范文八:生物学类论文„„„„„„„„„„„„„„„(230)
附录一学术论文的编排规范„„„„„„„„„„„„„„(240)
主要参考文献„„„„„„„„„„„„„„„„„„„„„(250)
后记„„„„„„„„„„„„„„„„„„„„„„„(250)
第一章科学与科学研究(概论)
本章从介绍科学与科学研究的概念及其特征开始,对科学的概念、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建立基础等等问题做了探讨。并强调了要以更快的速度促进科研创新,必须对科研能力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再认识。
第一节 科学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概念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a”,意为“知识”、“学问”。16世纪传人中国,当时将英语“science”译成“格致”,系“格物致知”的简称,以表述实践出真知的含义。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学家福泽吉把“science”译成“科学”并在日本广泛应用。1893年.康有 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也用了“科学”二字,此后“科学”替代了“格致”,并沿用至今。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使用和讨论“科学”这一范畴时把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时,进一步把知识与科学联系在了一起。这里我们所要明白的是.科学是知识,但是却不能说“知识是科学”,即有的知识可以被称之为科学.有的则不能。那么,哪些知识可以被称之为科学呢?罗素曾经把“科学”规定为诉诸人类理性的“确切的知识”,指关于有限领域、有实证根据、有明确适用范同的知识。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性的规律或结论”,指出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科学学的创始人之一J.D.贝尔纳说,“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给“科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这一定义首先规定了科学的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与规律。这个确定研究对象是不依赖于我们认识主体而存在的客观世界,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规定性和发展规律。这一点是一切科学的前提。我国的《辞海扒1979年版)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应该按照内在迟辑关系把已知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使之成为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而且这种知识体系仍旧在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察,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认识。
1.科学是知识体系
这是从理论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所谓知识体系,是说科学不是零星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系统化的知识总和。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意识形态;作为观念形态的科学从来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科学发展受到哲学、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它又是促进整个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最强大的力量。
科学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发展着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科学的萌芽还没有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并且与原始乙术、原始宗教结合在一起;古代科学除少数学科取得理论形态外,绝大部分是实用科学,条理化了的经验知识;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是15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从19世纪末叶算起.其历史
才100多年。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特殊的认识方法——观察、实验、模拟、科学抽象、假说和理论等一般科学方法,各门学科还形成了各自的特有的方法;而科学方法一旦形成,反过来就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利因素。科学不仅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果.同时又是认识过程本身,是特殊的“精神生产”。
20世纪初,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六大基础科学以及电力、机械、建筑、钢铁、医药、农学等工程科学都已比较成熟,科学不再只是事物或规律组成的知识单元,而是由许多知识单元组成学科,由学科组成学科群,形成了一个由很多门类交织组成的知识体系。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并不就是一些定律的汇集,也不是许多不相关的事实的目录,它是人类用其头脑对自由发明出来的观念和概念所作的创造。
2.科学是社会活动
这是从社会分工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其结构只能是各种知识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作为一种活动,其结构则必然是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活动的主体是科学家,科学认识的主体是集体,是一定的社会集团,而不是个人;科学只能是社会集团的活动,是社会事业,不是个人活动。科学活动的工具包括思想工具和物质工具.由世界观、信念、理论、方法和仪器等组成,科学活动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
科学家共同体、科学活动的工具和科学活动的对象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即所谓的科学的“三体运动”构成一定的科学活动方式,使科学成为整体性的统一事业。不同的科学活动方式,决定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形态,正如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各种社会形态一样。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并不在于它拥省多少可靠的知识,而在于内这种特定的“三体运动”所构成的自觉的、能动的、有目的的研究活动e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思的科学观是:科学是科学家集团即共同体的活动。认为科学不是,至少不仅仅是现成知识的堆砌,而是人类探索知识的活动。
3.科学是实践力量
这是从作用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科学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从科学结论的实际应用与社会作用方面的考察,提示了科学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人类信赖科学才得以建立起今天的物质文明,而到了现代.科学已成为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因素。
科学作为一种人类实践力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科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科学最终将把我们引领何方?乐土抑或深渊?要把科学放置于整个价值观念体系中去思考,因为科学只有和其他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呈现出正面的价值。因此我们说,科学的发展,更增加了人类自身的责任,保护他人,发展自己,保护地球,发展未来。
最早把科学作为一种力量来认识的是英国哲学家培根,他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纯思辨,而是一种力量,是认识自然和驾驭自然的力量、人性自我完善的力量、滋养信仰的力量、社会改革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成为科学最概括、最切要的箴言。
总之,科学的概念应当是认识过程、认识结果和认识力量的统一体,即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是事实,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结果;科学作为社会活动是过程.是人类文化的繁衍;科学作为实践力量是作用,是人类文化的动力组成。因此,科学有了一个较为综合的定义: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与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
(二)科学与技术
1.技术的概念
“技术(technology)”一同来源于希腊语,是希腊语“techne”(技艺、手艺)、“logos”(文字、语词)的组合,本意是一种实用的技艺,包括艺术、技能、本领等。与科学一样,技术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技术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当人类创造第一个生产工具时就产生了最初的生产技术。作为改造世界的手段,技术就是人类自然肢体的延长。古
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技术看做是制作的智慧;17世纪培根提出技术是操作性学问;到了18世纪,法国科学家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人类借以改变或改造其环境的方法或活动,“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20世纪以来,技术的含义更加宽广,除了技巧、技能以外,还包括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技术可分为技术中最基本的生产技术与军事技术、科学实验技术、文化教育技术、卫生技术、日常生活技术等各类非生产技术;根据不同的性质,技术可分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物质手段的硬技术与运用各种物质手段的软技术,如决策技术、预测技术、评价技术以及各种专业技巧手法,以达到一定社会目的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软技术。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技术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中心技术和相应的辅助技术。能量转化是技术的主要功能之一,从人力、畜力到蒸汽力、电力、核力的能量转换方式的变革,每一次都引起了重大的技术革命。原始社会以石器技术为中心,以后是青铜技术、铁器技术,现代则以机器和自动化技术为中心。中心技术往往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过去的技术主要是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缓慢发展起来的,现代技术则几乎都是科学发展的结果。
综上所述,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的手段的总和,是把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于生产过程,以达到利用和改造世界目的的手段和方法的知识体系。它的基本要素是能源、材料、信息和工艺,是一种既包括生产工具、设备等硬件,又包括工艺、方法、制度等软件的技术系统,是如何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对于科学而言,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二者足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从认识论看,科学本身是知识形态的东西,属于精神财富;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工艺设备和加工方法,属于社会的物质财富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领域。技术是劳动技能、生产经验与科学知识的物化。
从职能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认识与理解自然.主要回答自然界事物本身“是什么”和“为什么”;技术的根本任务是改造、控制与利用自P5
第二篇: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2016年《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硕士课程论文
题目: 《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教师:
时间: 2016年 8月
《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心得
摘要:论文是科研的结晶和成果,写好学术论文显得尤为的总要。经过一个学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进行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的必要性,深刻认识到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撰写好学科论文。
关键词:科研方法;学术论文;创新;实践
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最终产物,也是科研研究的集中表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一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论文?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即交谈辞章或者交流思想。而今天,论文通常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总之论文是科研的结晶和成果。
众所周知,对于搞科研的技术人员,科研是一切的基础,论文则是科研的成果和结晶。不难理解,一篇论文的质量是由科研成果水平决定的。对于我们学生,所经历的科研项目还比较少,经验相对不足。倘若我们想要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首先要致力于科研,而且是全身心投入的那种,同时也要重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撰写论文的能力。在当今时代下,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影响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就要求科研技术人员必须从以书为本的“经验型”向动手实践的“科研型”转化,培养和提升自己应有的科研能力。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搞科研有比较雄厚的实践基础和知识基础。学习和学习科研是辩证统一的;学习就是科研,科研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而不研则浅,研而不学则空。”大学生应把平时的学习当作科研来做,把学习科研当作平时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一说搞科研,很多大学生就认为“高深莫测,高不可攀”,有畏难心理;又有的认为只要围绕分数转,只要分数高,搞不搞科研照样过得挺好;还有的虽然也深知科研的重要性,但又觉得学习压力太大,“负荷”太重,搞科研劳神伤身,不方便安排在本已紧凑的日程里。但我们不能忘了,科研是振兴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特别是当前我国科研水平原因落后于教育改革,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就必须在实践中,掌握常用的科研方法和论证方法。
经过一个学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首先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我了解到了进行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的必要性。我认识到科研不仅仅是一些教授,专家,学者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事。哪个专家不是像我们一样,从零基础开始做起的呢?科研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参加科研,尤其是有一定难度的科研,可以提高自身对新兴事物的研究能力和学习业务水平。大学生在科研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逐步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此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过程,因而大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归纳和概括研究资料的能力等等也会得到大幅的提升,这对于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我也深刻认识到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撰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一)对学术论文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论文的写作是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其次科技论文的发表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并有利于科学积累。然而,很多研究生对学术论文的意义认识不足,往往只是为了拿学位而被迫撰写和发表论文。同时,一些研究生在就业压力之下,心态浮躁,撰写论文时随意选题,文章内容肤浅,甚至于在网上下载或购买论文以应付毕业、拿学位的要求。严谨的学术态度的丧失导致学术论文成为研究生的一种负担,而不是促使其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二)缺乏学术创新精神做学问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是创造性思维深化的继续,是进行思维训练和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然而,创新是一件苦差事,需要清心寡欲、苦读深思,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境界。而现在很多研究生的心态都比较浮躁,治学不勤;再加上发表学术论文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一些研究生为了毕业、拿学位在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就撰写学术论文,从而导致所发表的论文比较肤浅、创新性不强、学术造诣不高。
(三)理论知识素养不高众所周知,好的学术论文不仅要选题新颖、有价值,要有独创性的观点,而且要有科学的论据来支持学术观点。要使学术论文达到这些要求,研究生必须要有较好的理论知识素养。在研究生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是刚刚涉足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往往缺乏相关研究方向的知识积累,理论基础不牢靠。这不仅会导致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走很多弯路,浪费实验资源和宝贵的时间,也会使他们的学术论文存在很多漏洞、缺乏说服力。
(四)写作过程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王振铎先生曾提出“方法技术问题是学术研究的两翼之一”。这不仅对学术研究的领域而言是如此,而且对学术研究本身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不讲求方法技术,即使在观念、态度方面做得很好,也会导致研究不得要领,甚至失败。研究生在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同样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从而导致学术论文水平达不到要求。
(五)写作训练少,缺乏写作兴趣以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的研究生为例,由于研究生每年要进行大量的野外工作并收集相关的数据,所以在论文撰写方面很少有机会得到系统的训练。这使该学科的研究生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明显不足。同时,由于研究生觉得撰写论文是一件非常枯燥无味的事情,所以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辛苦得来的大量调查数据大多只能闲置在那里,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更不要说经过系统的整理而发表了。
(六)师资力量不足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研究生数量与指导教师的比例失衡。通常,一个研究生导师要指导十几个学生,甚至更多。这势必造成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在时间和精力上都严重不足,指导工作无法到位。更何况有些导师还要承担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科学研究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等,这使其潜心指导研究生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时间和精力更加有限。
最后我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撰写好学科论文。我们在学习中经常要撰写学习论文,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都是一项艰巨的脑力劳动过程。不幸的是,在技术人员的一生中,论文永远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论文的数量会与日俱增。写作过程中,无论是选题立意、组织材料、遣词造句、谋篇构思,还是逻辑推理、层层论证、以理服人,写作过程对我们来讲,本质上就是一种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为了最好地把自己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活动变成有形的文字表述,我们就需要反复推敲,不断改进,在批判改进,再批判再改进的循环中,不断磨砺,不断提升自己。在写作论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对事物现象和各种问题的看法,会更加全面深入,更加系统化。这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毕竟,学以致用才是对学习最好的反馈。
写论文,本质上只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具体表达。归根结底,论文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技术人员对所学知识理解的程度。因此,要真正创作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最重要的,就是对学习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并在研究和思考中有自己的感悟,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迷信权威。批判性思维是当今社会较为稀缺的,对于自己的某些想法,不能因为与主流思想相悖,就轻易妥协。不论合理与否,我们都应该严谨地对待自己的想法,必须仔细分析之后再下定论。当然,论文的写作是有其要求的。倘若没有掌握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那么,纵然将所学的知识,所做的研究搞得再透,也只是你个人的见解,他人要真正理解并接受你的观点,还是通过你的表达,而论文恰恰是表达的最有效的途径。要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实践是一座丰富的宝藏,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汲取他人优秀的学习实践经验以及论文写作能力,才能使得自己的论文写作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并且能为他人所接受,所欣赏。实践表明,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是获取写作资料的有效途径,也是坚实写作能力的基础。再有就是要通过反思学习实践去收集写作资料。这是比较空泛的话题。要做好这一点,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勤于学习。学习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愿意学习,总是有所收获的。学习需要敏感的神经。在平时,我们要注意学习前沿科技知识理论,了解科技、社会研究的发展动态,以便把握先进的思想。只有时刻把握最新的发展动态,我们才可能对社会的需求有准确的判断,进而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其次,要勇于实践和探索。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理论知识如果只停留在课本上,那只是书本的装饰品。只有运用于实践,知识才具有价值。真正懂得学习的人往往是善于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加深自己对理论的认识,再可能在丰富和发展理论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再次,要敏于思考。我们都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学习和思考一直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只知道盲目地学习,不加以思考,最终只会将自己整迷糊了,根本得不到什么。“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这个道理。自古至今,人们一直强调思考对于学习、对于实践的重要性。学习不思考,不能把握理论的实质;实践不思考,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经常对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反思,才会不断有所收益和创新。如果说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方法,那么,思考则是孕育知识的襁褓。知识,永远不会太多,思考,永远不能停止。
最后,要善于记录。记忆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再好的记忆能力,也抵不过笔记来得长久。平时注意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所得以及对学习实践的反思,并在边上注上自己的看法见解,为将来的写作积累丰富而鲜活的素材,是学习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擅长学习并有所成就的人,都不是一个人作战的。他永远是在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并汲取对自己有用的养料,再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许你看到的是他形单影只,但在思想上,他有着一群师长和伴侣。而记录,则是他拉近与他人距离的最佳途径。
做好科研设计,是对以学知识的全面检验,在科研中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及时改进,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而科研设计也恰好是动手实践的好机会。对于平时忙于理论学习并渴望自己操作的学生,科研设计是不可或缺的成长体验。而撰写学术论文,则是对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检验,能促使大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探索科学的学习规律,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而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又有其通性。只有严谨进行科研设计的人,才有严密的逻辑撰写论文;也唯有擅长积累素材的人,才会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待到科研设计时,才能游刃有余。对我而言,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要将这两者紧密的联系起来,积极地把这次学习中岳老师传授的知识和自己的学习感悟合理运用到实际中,使自己达到人才的水准。
参考文献
[1] 钟细军.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质、功、形分析与编辑对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2] 陈素清,李若.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9)[3] 杨棣.研究生科技写作能力培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8(11)[4] 江新华.研究生写好学术论文需要哪些素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9)[5] 陈国新,赵晓刚.谈谈文科研究生的读书、研究和论文写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2)
第三篇:2014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试题
2014年“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试题试论述科学研究对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20分)
2以你做过的实验为例,说明如何实现实验操作与实验原理的统一性及这种统一性的意义。(20分)实验中往往出现一些我们称之为|“异常”的现象。从自然科学研究的主客观角度说明这些“异常”现象的正常性。(20分)简述科技论文组成结构,并指出每部分写作重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20分)5 通过事例简述对“研究方法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体会及对该课程建议。(20分)
第四篇: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研究的概论
1、科学的定义 P12、科学的分类 P23、科学研究的概念、内容、特征 P3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P4~65、科研方法的概念与种类 P7~96、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P137、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P14~178、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P17~199、专技人员具备的科研能力 P20~2
4第二章经典科研方法
1、经典科研方法分类 P262、逻辑方法的分类 P263、归纳法的概念与类型 P26~294、演绎法的概念与主要形式 P295、演绎法的作用于局限性 P30~316、类比的定义特点 P32~337、类比的类型与格式 P33~358、类比的步骤与作用 P35~369、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的特点 P36~3910、科研中的经验方法定义与分类 P3911、观察的定义与类型 P39~4112、科学观察的原则 P4113、实验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P42~4314、实验的特点与作用 P43~4415、实验的类型 P4516、实验的基本要求、要领与程序 P46~4817、测量的要求、指标、信度 P48~4918、统计的特点、作用、种类与局限 P50~5119、数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P52~5420、运用数学方法的步骤 P5521、数学模型 P5522、模拟实验的定义与特点 P56~5723、模拟的作用于种类 P57~5824、理想模型的特点与作用 P59~6025、理想实验的作用 P6126、科学假说的来源、特征、作用、形式 P62~6427、怎样建立与验证科学假说 P64~66
第三章
1、老三论与新三论的定义 P67
2.、贝塔朗菲定律 P683、系统的概念与特征P69~714、系统方法的定义 P715、系统方法的特点 P726、系统方法的原则 P73~747、系统解决问题的程序 P748、系统方法的作用 P759、控制论的概念与研究对象P76~7710、控制过程的步骤P77~7811、管理控制的概念 P78~791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P7913、管理控制的目的 P79~8014、信息的概念与特点 P8115、信息技术革命的过程 P8216、信息反馈 P8217、信息方法的作用 P8318、新三论的构成 P83~8
5第四章
1、科学问题的概念、结构 P872、科学问题的分类 P883、科研选题的概念 P884、科研选题的分类与意义 P895、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的区别与联系 P906、科研选题的来源 P91~957、科研选题的原则 P95~1008、选择科研题目充分估计条件 P989、科研选题策略 P10110、科研选题的方法 P10211、科研选题的程序 P103~10712、选题计划包括的内容 P10713、确定课题名称的注意事项 P10714、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 P108~110
第五章
1、科研资料的特征 P1112、科研文献的概念、级别和种类 P112~1133、学位论文的种类 P1144、标准文献包括 P1155、专利文献的核心 P1166、查阅文献的重要性 P1187、如何根据查阅目的明确查阅方向 P119~1208、检索工具书的定义种类 P1209、国内外知名文献数据库 P121~12410、搜集文献资料的主要渠道 P120~12611、搜集文献资料的注意事项 P126~12712、文献搜索的途径和选择原则 P127~13213、文献搜索的步骤 P132~13414、如何鉴别文献资料 P134~13515、如何整理文献资料 P135~13616、怎样阅读文献资料 P137~139
第六章
1、国家级研究项目包括 P141~1482、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 P158~1593、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流程 P159~1604、科研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 P160~1615、科研项目申报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 P161~1646、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技巧 P165~1677、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阶段的行为规范 P1688、影响项目负责人作用发挥的因素P1699、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 P169~17010、结题材料的种类 P17411、处理结题材料的原则P17512、结题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P176~17713、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 P177~18714、常见的结题报告形式 P182~18315、科研成果的分类 P183~18416、科研成果鉴定内容与形式 P184~18517、科研成果鉴定的程序 P185~18718、知识产权的定义 P19019、知识产权的类型 P19220、专利申请的类型 P19321、科研成果转化分类 P196
第七章
1、科研论文的概念 P1982、科研论文的特征 P199~201大标题
3、衡量专著的标准 P2044、期刊论文的定义与种类 P202~2035、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规范 P206~208大标题
6、参考文献的目的 P2087、论文标题的基本要求 P209~2108、层次标题的规范 P210~2119、拟定论文标题的方法和技巧 P211~212大标题
10、摘要的主要内容 P214~21511、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P21612、摘要的主要类型 P217~21813、如何选择不同的摘要类型 P218~21914、选择关键词的基本规范、顺序和技巧 P219~22115、引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P221~22216、综述的写作要求 P22417、专题研究论文的征文写作要求 P225~22618、征文的写作要点 P227~22819、结论的内容 P22820、结论的撰写要求 P22921、参考文献的定义 P23022、参考文献著录的作用 P231~23223、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与原则 P232~23324、作者及署名规范 P236~23725、编、编著和著的定义和区别 P23726、引用的定义和形式 P239~24027、合理引用和适当引用的规定 P240~24228、注释的定义、形式和规定 P242~2
43第八章
1、论文内容的检查修改 P2462、提交论文的方式 P2503、如何投稿 P244~254大标题
4、发表论文涉及的问题 P2445、论文发表程序 P255~259标题
6、编审初审的内容 P2557、著作权定义 P2578、国内期刊论文发表费用类型 P2589、学术会议定义 P25910、学术会议类型 P26011、国际学术会议模式基本要素 P261~26212、学术报告定义与类型 P262~26313、参加学术会议注意事项 P265~266
第九章
1、科学共同体概念P2682、科学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P2693、科学道德定义 P2694、科研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科学品格 P270~2715、科研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 P272~2736、学术规范的概念 P2737、科研人员应遵守的学术规范 P274~281大标题
8、科研查新的作用 P2749、项目申请应遵守的规范 P274~27510、引文和注释应遵守的规范 P275~27611、参考文献应遵守的规范 P27612、学术成果发表及后续的工作规范 P276~27813、学术评价的概念 P27814、学术评价应遵循的规范 P279~28015、学术批评规范 P28016、人及实验研究对象规范 P280~28117、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P28218、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 P28319、抄袭、剽窃行为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84~28620、伪造和篡改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P287~28821、一稿多投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90~29322、重复发表的定义 P29123、哪些重复发表不属于一稿多投 P292~29324、如何惩处科研不端行为 P293~294
第五篇: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柞水县曹坪中学
陈富海
2013年12月上旬,我们带着困惑和向往去学习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在严寒的冬季里,我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从不忘记满怀信心带着求知欲边做笔记,边尝试着把好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让我们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实践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引领、点拨的作用,在学习的日子里,我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都可以领略不同风格、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分析和理解,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用“受益匪浅”难以言尽自学的体会,以“感受颇深”无法描述内心的充实。我想,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应静心潜学原汁原味的课程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扎扎实实地探索,实现讲与学的和谐统一。在短短的学习时间里,来自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和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质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自学进修、培训和开展教育科研等等。实际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放的途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式。这是因为教育科研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科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与科研课题有关的学科等。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搜索、寻找并有目的地研究有关的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和经验,从中吸取精华,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和提高。其次,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通常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注意发现、分析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方式、新策略,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再次,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发教师的创造力。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求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教育活动的能力。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提高教学质量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有赖于科学研究的引导。教师从事教育科研, 能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到理性的升华,探索教学规律,获得科研成果,并把这种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是因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互动的关系,社会进步不断赋予教育新的含义和功能。同时教育科研的深入,又使人们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更新,对教学实践也相应提出新的要求。例如,人们在教学方法上形成的共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表明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教育教学固然有其可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但它却不是恒定不变的。即使以往行之有效的某些教学方法, 在今天变化了的形势下,其有效性也不一定能够续存。别的不说,仅就教学法而言,教师要达到“贵在得法”的境地,尚且需要不断地加以探索、研究和优选教学方法,更何况教学工作并非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的形势,社会不断地给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新的任务,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挑战,自觉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意识地运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善于思考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是呀!选择了教师就要细心去做好它,选择了育人的工作首先就要学会爱自己的学生,选择了教学就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独有的风格才是教师的魅力所在,修养会让一位教师更有独特的气质,就像一个人拥有美丽的容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功力,争做科研型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更大的提高!让我们沿着行动研究法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坚持,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行动研究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