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预案
**市民政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群体性突发
性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范围内,在**市民政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过程中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中的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是指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过程中出现众多人员参与、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主要表现形式为:
(一)游行、示威、静坐的;
(二)纠集、串通、挑唆多人长时间滞留办公场所的;
(三)毁坏公私财物、扰乱社会秩序的;
(四)围堵、冲击、打砸抢烧民政部门办公场所的;
(五)围攻、挟持、威胁、恐吓、跟踪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
(六)其它在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过程中影响正常工作秩序的。
二、预案涉及事件等级
根据参与人数,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一)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含5人)、10人以下的,为一般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二)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100人以下的,为较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三)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含100人)的,为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三、应急处置工作程序与相关职责
(一)对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办公室(下称应急办公室)在掌握情况后15分钟内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杭州市民政局口头报告,通报有关部门并备案。对涉及危害人身、公共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的,应急办公室第一时间向**市公安局报告,全力保护人身、公共财产安全。
(二)应急办公室负责与**市信访局等有关单位联系工作,一有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及时汇报局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各国土资源所所长对辖区内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及时上报应急办公室。
(三)对于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过程中出现一般、较大级别群体突发性事件,应急办公室(应急处置工作人员2人以上)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出现重大级别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局分管领导(应急处置工作人员2人以上)应在第一事件赶到现场,做好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要直接倾听群众意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讲究沟通策略和方式方法。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并对应急工作现场做好详细纪录。
(四)、局办公室做好应急车辆、通讯设备的配备调度工作,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第二篇: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 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委、*政府关于印发《*市*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应急预案》的通知(*字【*】*字),结合我单位职责,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委、*政府统一领导,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为目标,为防止聚众打砸抢烧、严重堵塞交通、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为重点,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力争把事态制止于施法状态,控制在尽可能小的局部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确保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确实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
二、适应范围
(一)人数较多的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事件;
(二)聚众干扰、阻挠区内重点工程建设施工和运行的事件;
(三)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要害部门或单位的事件;
(四)聚众赌塞公共交通,破坏公共交通秩序或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的事件;
(五)聚众哄抢重点工程物质以及其他公私财物的事件;
(六)在重大节庆、文娱、商贸等活动中或在其他人流密集场所聚众滋事,制造混乱或 破坏公共设施的事件;
(七)较大规模的聚众械斗事件;
(八)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其他群体性事件。
三、应急反应、处置分工和组织指挥
(一)应急反应及处置分工
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开发区管委会应迅速了解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市稳定办,并上报市政府。
凡发生在辖区内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原则上由开发区自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在开发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或虽发生在辖区内,但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恶劣的或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自行处置有极大困难,需要区里指导、协调处置或增派力量的,开发区应向区里报告;到区100人以下的一般性上访原则上应由事发单位和开发区在区信访局的参与下直接处置;凡发生辖区内人员到省进京集体上访,经上级稳定办或信访局通报需赴省到京接访的,开发区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负责接访。
(二)组织指挥
在区党委、管委的领导下,由“丰南经济开发区处置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负责开发区内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当发生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
时,按照党委、管委领导的分工,由党委、管委的分管领导任组长,党委、管委会其他相关领导协助,以及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丰南经济开发区处置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具体分工如下:①属企业相关原因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由分管企业的管委会领导任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外资企业由分管外资企业的领导任组长),其他相关领导配合,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要加强指导,由经发局为责任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协助,经发局等责任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10分钟内集合完毕,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由分管领导带领赶赴现场实施处置;②属土地征用、居民拆迁、欠付工程款等原因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由分管建设的管委会领导任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组长,其他相关领导配合,由土地所为责任部门,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协助。建设局等责任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10分钟内集合完毕,在领导小组指挥下,由分管领导带领赶赴现场实施处置。
以上各部门在处置过程中,必须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情报信息和综合协调组、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组和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指导组。
1、情报信息和综合协调组
情报信息和综合协调小组的职责任务:①及时、准确掌
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苗头,动向和发展趋势,为管委会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②传达管委会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对事件处置的指示、指令;③协调区内有关各部门参与现场处置工作。
2、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组
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工作组职责:①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开展政策法制教育,进行对话、劝阻、疏导、缓解和消除群众对立情绪;②深入事发现场,对上访、闹事人群予以监控,收集、整理事件中违法犯罪活动证据;③对事发现场煽动闹事者,进行打、砸、抢、烧的违法犯罪分子采取必要的手段予以制止;④维护现场交通秩序,对人群密集和交通堵塞的路段、场所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疏导,确保畅通;⑤对现场实施新闻管制。
3、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指导组工作职责及分工
现场处置指导小组工作职责:①指导事发地、事发单位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协调开发区有关部门、事件涉及的相关社区或部门,协调、配合事发地、事发单位开展处置工作;根据管委会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的指令,组织处置事发单位无力处置的群体性突发事件。②分工:突发事件处置指导工作由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工作由情报信息和综合协调组负责;党委、管委会视情牵头协调,组织对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但现场处置应在突
发事件领导小组的指挥下以事发单位及有关基层组织为主组织实施。
四、突发事件处置原则、要求及纪律
(一)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对重大隐患苗头、信息必须严格按照维稳情报信息4A级管理制度逐级报告,不得迟报、漏报、乱报、瞒报。
(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坚决防止因处置方法不当而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三)对因企业改制职工下岗、生活困难、拖欠工资、“三乱”、城市管理、居民拆迁、居民安置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尽量劝阻疏导,多做化解工作,不能简单地以治安问题进行处理或轻率地采取强制措施。
(四)对冲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的群体性事件,要以减少损失、避免伤亡、尽快恢复秩序和交通为原则,果断快速处置。当发生上述情况时,在及时向上级报告、请示的同时,塞阻交通情形必须在20分钟内无条件强行带离现场或予以驱散;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及要害部门(单位)和阻塞公路干线(包括国道、省道、区内主要街道)情形必须在30分钟内恢复正常秩序。
(五)对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的违法活动,对有打、砸、抢、烧行为的闹事者,要把握时机,严厉打击,依法严惩,但要尽量缩小打击面。
(六)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辖区内发生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管委会相关部门和事发社区及事发单位应随时听候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调遗,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凡发生区内人员集体上访、闹事,接到管委会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通报和指令后,党委、管委会有关部门(单位)必须立即在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指挥下,组成有力的工作班子在10分钟内赶赴现场开展化解处置工作。
(七)要严格新闻纪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一般不得宣传,确需作正面宣传报导的,由党委、管委决定,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严防因舆论导向不当恶化事态,影响和引发新的矛盾问题。
(八)凡拒不执行党委、管委会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指令或化解处置工作不及时、不到位而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造成恶劣影响的相关领导、相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追究相关领导、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单位
5月29日
第三篇: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2
院政发〔2008〕75号
院 桥 镇 人 民 政 府
关于印发《院桥镇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村(居)、单位,各办公室、办事处: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现将新修订的《院桥镇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九月十日
主题词: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通知抄送:区应办
院桥镇党政办2008年9月19日印发
院桥镇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我镇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积极稳妥地进行处置,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信访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J总体应急预案》和《台州市黄岩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重太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下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行为,以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
(1)聚众冲击、围堵党政机关、要害部门或重要场所的;
(2)聚众堵塞交通枢纽的;(3)聚众阻挠重点工程建设施工的;
(4)聚众哄抢国家仓库、重点工程物资的;
(5)罢工、罢课,违法聚众上访、请愿,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6)影响社会稳定的非法宗教活动;
(7)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械斗及打、砸、抢、烧事件;
(8)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策划的非法聚集活动;(9)其他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活动或行为。
1.4 事件等级
根据事件的紧迫程度、形成规模、行为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发展蔓延的趋势等划分为一般、重大、特大三个级别。
1、一般事件。参与人数5人以上30人以下,未发生打架、毁坏财物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和到区级以上政府部门集体上访、请愿、静坐等行为。
2、重大事件。参与人数3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人数虽不到30人,但已发生打架、毁坏财物的治安事件和集体上访行为影响较大,有可能引发阻断交通、阻碍执法等行为。
3、特大事件。参与人数100人以上或人数虽不到100人,但发生打、砸、抢等恶性事件和集体上访行为激烈、影响巨大,引发阻断交通、阻碍执法等行为。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镇成立处置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镇长或分管政法副书记担任,副总指挥由武装部长、派出所所长担任,成员由综治办人员、党政办人员、派出所副所长、相关办事处人员等组成。
职责:负责指挥、协调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全面掌握事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相关情况,及时向上级指挥机构报告。指挥部下设四个组。
1、政策法律宣传、疏导化解矛盾组。组长由政法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综治办主任、涉及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办事处主任担任,成员由镇机关干部和所涉及村(居)干部组成。
职责:主要负责现场政策宣传、说理疏导,并积极为群众解决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问题,负责将越级上访人员带回。
2、疏散围观人群组:组长由派出所所长担任,成员由民警、交警及镇机关干部、城建监察队员组成。
职责:疏散围观群众,尽量减少群体突发性事件规模,必对要时对部分闹事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带离现场。
3、机动应急组。组长由武装部部长担任,副组长由武装干部担任,成员由镇机关干部、民兵应急小分队组成。
职责:统一集中待命,随时接受指挥部交办的任务,负责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警力后续支援。
4、后勤服务和信J息上报组。组长由镇党委宣传委员担任,党政办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机关女干部、党政办秘书等组成。
职责:保障处置工作用车、人员就餐等,及时采集信J惑向指挥部和上
级报告。
3.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镇党委、政府和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坚持“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指挥员及其权限,快速高效地开展处置工作。
(2)预防放产加弘解矛盾。坚持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并规范信访工作,及时消除诱发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各种因素,从源头上防止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3)把握政策,依法处置。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置,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群体突发性事件,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对在事件中另有用心、蓄意破坏、危及公共安全的个别人要依法严厉打击。
(4)快速反应,相互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负面影响。
(5)加强引导,控制事态。稳定群众情绪,教育群守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按照“宜解不宜激、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堵”的思路,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4.处理程序
1、建立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报告制度。群体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各村(居)、单位要立即向镇党委、政府报告,并要做好工作,控制事态发展。报告电话:镇政府办公室:84871100,平安服务中心:84875110(白天)、84871133(晚上),派出所接警电话:84874110。
2、一般事件的处置。镇党委、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指派政策法律宣传、疏导化解矛盾组及相关办事处、单位领导到场处置。必要时出动疏散围观人群组到场。
3、重特太事件的处置。镇党委、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安排各组人员迅速到场处置,并及时向区政府、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及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上级支援。
5、应急保障
5.1 信息保障
(1)建立、健全并落实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环节的工作制度。
(2)保持现场应急通信系统性能完好,并配各必要的应急各用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5.2 物资保障
建立处置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物资储各制度。车辆、武器警械、防爆及照明、灭火等设各、器材实行专人保管和维护,满足处置需要。
5.3 资金保障
预防和处置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及疏散、安置参与人员所需经费纳入镇政府财政预算,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6、奖励和责任
对在预防和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进
行表彰。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其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在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玩忽职守,隐瞒、缓报、谎报、延误处置时间,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
(2)对发生的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不及时采取措施处置或采取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3)在置工作中不服从指挥,不负责任或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的。
(4)对因信息沟通不及时和组织协调不够等原因,导致重大群体突发性事件对外报道不利而造成重大影响的。
第四篇: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预防和妥善处置我校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我校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的原则,对群体性事件及其苗头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适用范围和事件级别
(一)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集体上访、非法聚集、围堵、罢课、罢教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我校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游行、示威,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要单位;围攻、挟持国家公务人员;
3.聚众堵塞公共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
4.非法集体罢教、罢课、罢工;
5.跨地区、跨行业联动上访请愿;
6.其他由我校内部矛盾引发的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在实际工作中,评估群体性事件的级别,还应统筹考虑事件的发展演变趋势、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
三、职责分工
1.学校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履行下列职责:统一领导、部署排查调处全校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校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各处、室、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会同各处、室、组组织指挥重大和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工作等。
2.各处、室、组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排查、调解本处、室、组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搜集、上报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组织调动校内的应急资源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
四、监测和预警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各处、室、组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教育局及有关部门关于加强政务值班和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强化值班制度、落实监测人员,完善监测网络,收集可能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采取积极应急措施。对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发生群体性事件后,各处、室、组应在事件发生30分钟内,向学校报告事件主要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事由、经过、影响范围、动态趋势、已采取的处置措施、现场指挥员的联系方法等,可先口头报告,随后及时提供书面情况报告,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书面续报动态信息。发生群体性堵塞主要交通干道、围堵党政机关、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特别重大事件要立即报告;常规静态信息可定期报告;
(二)预警
1.学校值班人员接到发生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报告,应立即上报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或带班行政领导,事态严重或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直接向市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2.各处、室、组应通过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对事件的风险系数、发展趋势等及时分析,科学预测,提出一般处置或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建议,并报保卫处;
3.我校对监测到的预警信息及时分析,并向局维稳办报告。对公众的信息发布,经校领导同意后,由学校统一发布;
4.预警信息发布后,各处、室、组及相关行政领导根据预警级别及时按照预案做出部署,迅速采取行动,防止事件的发生或进一步扩大。
五、现场处置
1.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协助公安等部门开展警戒、控制现场、疏散救护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分别向局维稳
办等有关部门报告。参与处置事件的单位要信息共享、协同作战、高效联动。
2.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学校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如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3.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有关处、室、组对现场处置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要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发生。
4.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可令其具结悔过或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本系统内党员和干部、教师等违规参与群体事件需追究党纪和政纪责任的,通报其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设立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李玉成副组长:刘振华 孙希符 郑向华 任其武 孙广田
成员:孙敬森 曹新艳 马忠利 李新闻 王延安 郭燕 周建平邹
会花 刘宝华 徐贵富 孙爱民 周宝林 刘国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保卫处。负责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协调工作。
2.后勤保障
学校对应急工作所需后勤服务提供必要保证。各处、室、组要根据本部门情况,做好应急工作后勤服务准备工作,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保证能有效调度。
3.相关部门协调保障
各处、室、组应与学校综治办等部门联系协调,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建立联系网络,保障突发事件后果最小化。
各处、室、组也要指定专人负责应急联络协调工作,并组建应急处置工作队伍,根据预案,做好应急工作中可能遇到情况演练。
安丘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仙桃市姚嘴中学2012年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应急处置预案
为加强学校对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建设,提高紧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有效地处置学校突发事件,把事故损失、事件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事项
本校进京、赴省、来市上访事件;学校突发性事件;赴市委市政府群体性上访、闹访事件;赴会议现场群体性上访、闹访事件。
二、组织体系
1、总指挥:邹华刚
2、副总指挥: 李长彦 李长杰
3、总调度:李长彦
4、现场指挥: 李长杰 唐从清
5、应急保障: 刘化明
6、舆情引导: 阳经冰
7、应急专班: 阳彦章 李启华 李长刚 严泽新 刘扬
三、应急办法
1、信息报告。发生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后必须在第一时间(30分钟)向学校邹校长和各分管校长报告。
2、指挥高度。副校长李长彦负责根据有关情况安排应急专班人员及时赶赴现场。
3、现场处置。校长邹华刚、副校长李长杰及各分处室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果断措施,指挥应急专员人员将上访、闹访人员带离现场。
4、善后处理。涉稳人员带离现场后,校长和各分管领导要与上访、闹访代表进行商谈沟通、稳定情绪。能够答复的问题现场答复;一时不能答复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及时限。涉及民师稳定的事件由阳彦章和李启华负责,其它事件由唐从清和刘化明负责。善后工作涉及到资金、物资调度由李长杰负责。
5、舆情引导。办公室主任阳经冰及李长刚主任负责做好新闻媒体采访应对工作,正确引导网上舆情,严防各类媒体炒作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