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媒体作用发挥
浅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媒体作用发挥
摘要:当今社会,媒体被成为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权力”,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媒体在今天这个风险社会中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媒体在为应急管理提供重大的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下负面的影响。我们试图从政府、媒体与公众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以更好的发挥媒体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媒体作用
201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共造成2998人遇难,对美国及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9.11事件也成为美国应急管理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事件发生不久,数字媒体就驻现场进行了跟踪报道,观众可以及时的通过它了解信息,无需打听,无需猜测,通过媒体了解到了大量第一手的现场情况。他们看到很多人伤亡,同时他们也留意到了许多警察和消防队员不顾生命的安危冲入大厦。在9.11事件管理中美国政府通过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不仅出色的完成了危机的管理,而且树立了政府的形象,巩固了政府的权威。
2002年11月在广东佛山市发生了我国首例非典型肺炎的病例,2003年2月中旬疫情在广东局部地区流行,3月上旬传入北京、山西等省市,开始了在华北地区的蔓延。市民通过短信、电话等渠道纷纷向外传说着这种比瘟疫还要恐怖的“怪病”的可怕,相比疫情更可怕传播速度更快的是那些流言,由于对疫情缺乏清醒、根本的认识,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者疾病的可怕与恐怖,一时间板蓝根、白醋等商品价格飞涨,人心惶惶,社会一时陷入了恐惧之中。直到2月11日广州市政府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新闻发言人介绍了广州地区非典型肺炎的基本情况。同样2003年成为了我国应急管理的起步之年,同年11月国务院成立了应急预案工作小组,重点推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的建设工作。
一、突发事件的概述
当今在各种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背景下,突发事件已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所谓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第二,突发事件主要有突发性、公共威胁性和紧急性三大基本特征。突发性指事件发生的情势非常紧急,由于平时积累起来的矛盾、问题、冲突因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突破一定的临界点后的突然迸发,它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公共威胁性指突发事件可能会使特定的社会公众在健康、生命财产方面遭受重大损失,干扰
破坏社会正常运行的秩序,甚至使政府的合法性面临挑战,其威胁性有很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紧急性指突发事件发生后,一般面临情势比较紧急,应急管理人员处于极大的时间和心理压力之下,必须迅速调动一切可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效的应对与处置,控制事态的发展,消除事件的后果和影响。此外,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突发事件还常常具有不确定性和扩散性。通常,突发事件从始至终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与扩散的过程中,同时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形成一个灾害链。人们很难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其缘起、延边路径与发展方向作出常识性判断,特别是今天,我们经常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型突发事件,这更加剧了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扩散性。
二、媒体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发挥
(一)积极正面的作用
1.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可以把事件当前状况进行翔实的报道,对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发展趋势作出初步的分析预测,并请一些专家、学者对突发事件发表评论、观点,对事件发生后的治理与应对提出个人的看法建议或者曾经类似突发事件处理的成功的经验。媒体的这种行为会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者提供很多的启发和帮助,为政府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支持。政府可以根据事件发生的原因、当前状况及发展态势召集相关方面的专家,汇集与该事件的应对有关的力量,进行科学的安排,为采取有效的行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引导受灾群众采取适当有效的应急措施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受灾群众很可能与外部中断直接的联系,然而由于我国普通群众没有接受过必要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教育,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知道如何避险到何处避险,更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大众媒体可以发挥其强有力的沟通作用,将政府制定的科学决策中相关措施传达给受灾群众,告知受灾群众灾害发展状况及当前的有效应对措施,在灾害再次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众知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他们的国民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应急包,里面就有一台小型收音机,当灾难发生后,他们可以通过收音机了解灾后发生的情况以及具体的救援措施,增强自己抵御灾难的信息和决心。
3.有效的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伴随着社会公众对事件的担忧和一定程度上的恐慌,社会群众迫切的希望了解事件的真实信息,这时的各种媒体成为了公众了解真相的主要手段,必须深入基层,对事件作出及时、敏感的反应,了解突发事件发生的真实信息并向公众公布,使事件信息和政府行为公开化,透明化。在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信息环境下,面对突发事件的爆发,广大群众对于传统的官方的主流媒体依然有着强大的依赖作用,对这些媒体及时、客观、全面的反应真实的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此时媒体第一时间报道事件的真相与现状,增进民众对时间按的真相了解,缓解突发事件在社会中的恐慌作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社会上流言兴起,不可避免造成社会秩序混论,在突发事件发生
后,权威媒体应该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真实、恰当的报道,同时注意对社会公众进行正常的舆论引导。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的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的祸。”此时在应急管理中,作为舆论导向工具的新闻媒体,舆论导向正确与否或许成为应急处置成功的关键。
4.动员社会各方参与救援
新闻媒体不但可以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各种信息,充当政府的外脑作用,同时可以呼吁各个社会群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的救援,使政府赢得社会公众的支持。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灾区群众抵御灾害的信心,获得渡过难关的物质支持,同时可以让社会大众了解灾情的真相,消除恐惧与流言,稳定社会、恢复社会秩序。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星期,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爱的奉献》大型赈灾捐助晚会,不但募集了18亿资金,而且鼓舞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增强了我们自豪感。
5.塑造和提升政府的形象
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会重点加以报道,同样该事件也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新闻媒体的报道会对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世界认识产生重大影响。当媒体及时报道政府果断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各项措施和其效果时,对政府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管理主体应尽快的恢复各项社会功能,重建社会秩序,同时利用媒体发动社会对事件进行理性、冷静的思考,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求避免以后再次发生该问题的政策方法,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二)消极的负面作用
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会进行大量的重点报道,如果应急管理者没有果断的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使组合的形象受损,因此可以看到,媒体这把双刃剑,利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1.破坏性作用。突发事件一般为灾难性、灾害性的事件,在没有报道之前所带有的影响仅限于它所发生的时空范围。一旦媒体进行了真实、翔实的报道,其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将无限的扩大,后果也难以预料,媒体在报道真相的同时也将消极作用进行了可观的放大,可能带来长期的无形的甚至有形的影响。汶川地震发生后,可以说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把一些血淋淋的图片在网络和电视上传播,给人们带来疼痛的同时,也给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2.瓦解性作用。人们的行为往往是遵循一定轨迹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当受到突发事件新闻传播刺激时,容易造成人们精神的松懈、意志涣散,这种相对的稳定性被打破。灾害性的信息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往往败坏人们的情绪,瓦解人心的心理防线,特别是媒体信息不一,无法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时,更容易让人们感到迷茫、崩溃。
3.腐蚀性作用。媒体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新闻传播中,破坏性和瓦解性作用是爆发式表现出来,而腐蚀性的作用是浸润式效果。一般环境下,人的心理情绪比较稳定,即使发生重大和突发事件也不易急速改变人的观念,但是人的视野是有限的,当媒体中到处充斥着灾难性的画面时,由长期的正面报道所形成的社会约束力客观上被削弱,民众控制本能的理性逐渐减弱,激发一种与社会不和谐的情绪与行为。
4.传染性作用。当新闻媒体对暴力性的事件细节过度报道时,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模仿,进而导致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发生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与重点报道。随后,发生多起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虽然这是一系列有阴谋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行为,但是有些媒体为求轰动性的大肆报道也为后续的犯罪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媒体在应急管理中作用发挥的完善
为了提升和完善我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必须在媒体、政府和公众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使得媒体既受政府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既引导公众,又满足公众对突发事件真相信息的了解;一方面代表公众时刻关注着突发事件事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传达着他们的声音,树立着他们的形象。政府,是社会公权力的代表,代表着人民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媒体,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作为政府和公众的发言人,必须发挥社会性的责任,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在认识到媒体作用的两面性的同时,需要不断地改善思维方向,使媒体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政府需要改变思维模式,为媒体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空间
1.充分认识到媒体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救援处置过程中,媒体作为公众和政府的发言人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它是连接公众与政府的一个桥梁,其在应急决策、社会公众的参与、塑造政府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重要的作用。无论是2008年的汶川的地震、南方冰雪灾害还是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事件,这一系列的实践表明媒体所发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2.赋予媒体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
新闻媒体已经成为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后的“第四权力”,它力量的强大已经成为历史所趋,政府无法运用管制的方式对其实行社会控制,应当从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赋予媒体更多的舆论监督权,让其成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同时,成为映射政府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一块铜镜。媒体在应急管理中承担着必要的社会责任,应该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政府在保障媒体权利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建立保障公共信息公开的制度。
(二)该变媒体自身地位,增强自身责任感
在新时期政府转变思维的前提下,赋予新闻媒体更多的自主权,新闻媒体与党和政府的关系也应该转变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向指导与合作关系演变。媒体在获得更大的自主性的同时,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对媒体的要求,客观、翔实的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不隐瞒负面的因素,不夸大不缩小事件发展的态势,增强自身的职业责任感与道德观念、人文主义关怀,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采访,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协助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引导公共
舆论向有利于事件解决的方向发展,不需要将血淋淋的照片在媒体上传播,坚守自己理性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观念。
作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管理过程中,逐渐显现自身强大的作用。但是受体制的约束和商业利益的追逐等因素,其本身的健康发展也受到挑战。我们无法强制性的实现其地位的转变,但是我们需要通过社会民主、平等、法制、自由等观念的积累,实现其诱致性的转变,以期其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作用获得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宫秀川.国际上现代传媒在社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J.哈尔滨市委党校党报,2004(1):76王宏伟.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6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24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26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29
第二篇:关于应急管理中媒体宣传作用的思考
“5.12”周年研讨会征文
关于应急管理中媒体宣传作用的思考
——以“5.12”特大地震及其相关报道为例
□中共梓潼县委党校 刘 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整个绵阳市成为地震重灾区,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惊了亿万人民的心,它不仅将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置于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焦点之中,同时也对媒体就突发公共事件报道宣传报道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即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在此类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媒体就“5.12”特大地震及其相关报道,向世界全程展示了中国式的抗震救灾,打消了国内外种种疑虑,这也标志着我国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上了一个大台阶。
一年来,我作为一位曾在新闻战线上工作过八年的“报人”,对各类媒体就“5.12”特大地震及其相关报道非常关注,我也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媒体宣传在这件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呢?我认为,主要发挥了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舆论工具的正确引导作用
“舆论”在英文中是意思是“公众的意见”,是指一定的社会群体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事件所持的共同意见,是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外化。在应急管理中,舆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众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本身的认知和态度,二是公众对于政府应急管理行动的理解和态度。这两个方面的舆论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应对,直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媒体作为现代社会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舆论组织,必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中担当舆论导向者的角色。
从突发公共事件本身来说,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希望最快最大限度地获得有关信息,比如事件性质、规模、危害程度、发展趋势,以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防范措施等等。如果公众无法从正当、权威的渠道获取信息,他们就会转向寻求别的信息来源,这就给流言和不真实的小道消息提供了生存和膨胀的空间。“5.12”特大地震报道非常快捷。震后才十来分钟,我就得到准确信息,震中在汶川,震级7.8级(后来国家修正为8.0级);震后不到一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随电波传遍全国;震后不到两小时,温家宝总理乘飞机赶赴灾区,当日就调账篷近5000顶,10天后又在全国再增调90万顶,救援队从水、陆、空分批到达灾区,3天内,来自数千里外不同的方向的,挂着北京、广州、青岛、沈阳等不同牌子的白色救护车,已按划定分工出现在灾区各 县、各乡镇。这些消息及时准确。给人以信心,让整个社会稳定,表现出求援紧张有序。不像2003年SARS爆发初期,媒体集体失语,社会舆论以“传闻”的形式迅速蔓延。
从政府的应急管理行动来讲,当社会舆论与政府的行动相一致时,公众表现为对政府的高度理解和支持,这时,政府和社会就会形成一种整合的力量,应急管理活动往往也就比较有效。从这次应急管理行动来说,媒体除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外,还认真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及时地搜集、表达公众的意见和需求,使公众的声音能够进入政府的决策议程;另一方面,及时地宣传、解释政府的行动,引导公众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行动。
二、集体行动的纽带协调作用
随着众多的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政府应急管理活动被认为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由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民共同参与的行动体系。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在社会这一行动体系中,各个部分通过相互协调,参与有组织的社会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很显然,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现代社会,这种协调和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离不开不同部分间的信息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就成为各个组织、部门和群体间联系的纽带,起着一定的协调作用。
媒体是连接政府的一个非常好的纽带,这次地震实际上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作为媒体,把这个情况给了决策者,决策者的决策又通过媒体一下就传达到基层。比较典型的就是温总理在采访过程当中说的一句话: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出百倍的努力。这说明了什么?就是以人为本,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重点就是救人,一下子通过媒体传到全国各地,这个是非常起作用的,是别的取代不了的。那个时候我们要发文件,传达总理的指示是来不及的。又如胡总书记在5月15日,又到了灾区,调动了非常多的资源,包括被困在孤岛的人们,他们没有吃、没有喝,他们经过空投等等都得到了救援。这种事情非常多,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人们通过媒体,用最快的速度把领导人的决策落实到行动中去。
在这次特大地震的救援中,媒体在灾难当中起到了随时的协调调度作用。这种信息特别多,比如说志愿者到了成都,救援人员来了往哪走,用什么办法走。那就是新闻媒体在那里指挥,还有需要什么什么样的人,来了以后没有交通工具,然后还有的哥、的姐马上就到现场,这些工作都是媒体在做。为什么是他们在做?因为媒体知道各个地点的灾情状况,这个很重要。媒体在危机关头下还在做着不属于他的一些事情,所以这次媒体做的非常好,超出了过去作为媒体的一些作用,完全是派生出来的,也没有人教、也没有人命令,但是它在起作用。特大地震发生的半个月的那段时间,我经常看到新闻记者在现场说我这里需要多少人,哪个地方怎么样,这些事情都在做,这种画面也非常多,让我非常的感动。比如对唐家山堰塞湖处置事件的报道。从唐家山堰塞湖的水容量、库容量到了多少,高位到了多少,最后怎么处理,处理的方案,它的结果是什么样?它的结果是1/3溃堤是怎么样,全部溃堤是怎么样,其处理结果又怎样,人们几乎全部是通过媒体知晓的。如果仅是专家学者在研究,老百姓不知道就完了。那么多人,10万到20万的人要搬迁,要靠很多人做工作。但是为什么做的非常好,就是因为媒体在起着纽带协调作用。
三、媒体的监督作用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合公共利益的行为,我们的社会也设计了一整套控制系统对自身加以控制和监督,比如专门的纪检监察部门、司法部门等。这种“硬控制”,虽然具有很强的制约力,但它只在有限的范围、特定的条件下发挥作用。因而,社会的自我监督、约束的“软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媒体在应急管理中可以担当社会不良行为监督者的角色,起着“软控制”作用。
媒体的这种监督角色,主要从两个方面发挥其功能:第一,行为约束和纠正。媒体通过其灵敏的触角,及时发现在应急管理中的各种不当行为,并予以曝光,使被监督者迫于舆论的压力而做出合乎理性的行为。无论是公共部门及其管理者,还是私人组织或个人,他们在应急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随时都会通过媒体被置于大众的视野之中,任何不 合乎公共利益,不利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的行为,都会因为曝光而付出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代价。比如,抗震救灾中,第一步就是救人,生命第一、以民为本,这里面有很多动人的事情。因为这不仅是对政府,而且是对老百姓来讲都非常透明的。老百姓在媒体的作用下,很多都已经变成了他们自己的行动,川内一个市在报告灾情时对伤亡情况没有放在第一位,群众就要公开进行纠正。又如一些企业公开表明要履行社会责任,对灾区捐赠多少,但实际兑现不到位,媒体就公开进行监督其履行情况。二,教育和警示。媒体对不当行为的公开和批评,先进行为的倡导和颂扬,在应急管理中,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比如,在抗震救灾期间,媒体对有关因防治不力而被撤职的官员的报道,对其他官员就起到了极强的警示作用。对外国一些信口开河的媒体与个人进行监督,迫使其向中国人民认错。
四、鼓精神树形象的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不仅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而且还会对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冲击,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在个体层面上,它主要表现为恐惧、无助、绝望、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绪;在社会层面上,它主要表现为,群体的焦虑、恐慌、对政府的不信任、不合作等情绪和行为。有时,突公共发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长达一代人。在这个意义上,消除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在应急 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媒体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必然成为社会心理救治的重要平台。
一方面,媒体可以充当权威信息、科学信息的发布平台,通过让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消除公众的疑虑,增强公众的信心。比如,抗震救灾期间,一些媒体邀请地震专家解读地震有关关问题,请疾病防治专家介绍震后可能出现的疫情,其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解答公众所疑惑的问题,大量报道国家领导人出现在第一线慰问,鼓励人民坚决与灾难作斗争的活动,既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恐慌心理,也极大地增强了人们战胜灾难的信心。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大量报道抗震救灾典型。如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拍摄的“敬礼娃娃”感动世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马鸣小学阳坪村小教师李彦华等先进人物的报道,以及灾区新闻记者舍生忘生的先进事迹等都向世界展示了绵阳灾区群众的形象,同时也树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
综上所述,各类媒体就“5.12”特大地震及其相关报道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媒体在这次公共突发事件宣传中的功能的发挥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机制、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等,其中个别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在“5.12”突发公共事件中就成为了“木桶理论”中的短板,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促进媒体在应急管理中功能的发挥,提升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三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的机电类产品。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故障,导致电梯困人等现象的发生,新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理》明确规定:电梯困人二小时以上属于一般事故,因此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必须加强管理,做好防范工作,减少电梯使用故障率,确保电梯运行安全,在做好内部管理过程中,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各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主要有:
1、安全使用承诺和内部安全责任状签订制度;
2、相关责任人员的职责;
3、安全操作规程(含故障状态救援操作规程);
4、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含日常检查制度、维护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电梯钥匙使用保管制度等);
5、使用登记、定期报检和配合现场检验制度;
6、接受安全检查制度;
7、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8、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9、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及定期演习制度;
10、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以及停用、过户、变更、启用等相关手续;
2、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附件的出厂设计文件、产品质量证明文件、使用维护说明等随机文件;
3、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有关资料、报告等;
4、日常使用状况、维修保养和日常检查记录;
5、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与定期检验报告;
6、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的记录。
二、电梯(有机房、含蜗轮蜗杆、永磁同步主机)停电解困应急救援基本步骤及要点:
(一)接警处理
1.在接到困人报修电话时,初步了解困人情况和电梯轿厢停靠的层站,并设法安慰被困乘客。
2.救援人员(至少两人)赶到现场,在指定地方拿取电梯机房门钥匙和妨碍进入机房的其他
门钥匙以及救援用的三角钥匙。
(二)判断轿厢位置
1.救援人员在1楼将厅门打开,根据对重位置或轿厢位置判断电梯在哪一楼层。
2.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电梯机房,用对讲通知轿厢内被困乘客不要惊慌,救援人员正在施救,不要靠近轿门,电梯移动时不要惊慌,不要强行撬门,等平层后将实现开门救助。
3.切断主电源,在电源装置处挂告示牌。
4.查看机房内曳引钢丝绳上楼层标志是否和平层标志一致,如一致则判断电梯停靠的楼层,不需要盘车直接前往指定楼层实施救援;如不一致则需手动至平层区。
钢丝绳标志查看方法:站在盘车位置以面向曳引钢丝绳从右边开始排序,1、2、3依次排序。按照8421码的编码规则确定电梯的楼层数(8421码的编码原则是第一位是
1、第二位是
2、第三位是
4、第四位是
8、第五位是16)。确定楼层数时只要按每位代表的数值相加得到数量就是楼层数。例如:如果只有第一根涂有油漆由于第一位表示1则表示电梯在1F;只有第二根涂有油漆,第二位表示是2则表示电梯在2F;第一根和第二根都涂有标志则是1+2=3F;第一根和第三根则是1+4=5F;第一、二、三根都有标志则1+2+4=7F依此计算。
(三)手动盘车平层
1.一个人拆除电动机尾轴罩盖,安上旋柄(盘车手轮)并用手握住盘车手轮另一个人把手动杠杆插入制动器安装板的矩形孔打开制动器。
2、两人配合,在制动器打开之后,盘车人员按照省力原则盘动手轮,使电梯轿厢移动。
3、判断曳引钢丝绳的标志和平层标志水平来判断电梯是否已经平层(注意读出轿厢所在楼层)
4、盘车结束后,将盘车旋柄(盘车手轮)取下,放致规定位置。
5、通过看钢丝绳的标志确认电梯轿厢位置,救援人员离开机房时注意关好机房门并挂告示牌。
(四)开门救援
1、救援人员前往轿厢所处楼层,到达后在厅门外向被困人员喊话,以确认轿厢已到达该层,并再次告戒被困人员,不要将身体靠在轿门上。
2、正确使用三角钥匙开启厅门,开启厅门前,先确认厅门口地面是否平整清洁,防止打滑摔倒,注意身体保持站稳,不要向前倾。使用三角钥匙时,必须严格按照“一慢、二看、三操作”(“一慢”用三角钥匙开门时动作必须缓慢,开启的宽度不能太大,以10公分左右为准;“二看”查看轿厢是否停在本层;“三操作”当明确轿厢在本层时方可全部开启厅门,在使用三角钥匙时用力必须均匀,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将厅门三角锁损坏)。
3、协助乘客离开轿厢,当人员全部离开后,关闭轿门和厅门。
注: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要求,从乘客被困到成功救出全部被困乘客应控制在2小时内。
(五)后续处理
1、做好相关过程记录。
2、通知保养单位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电梯。
三、电梯(无机房)停电解困应急救援基本步骤及要点:
(一)接警处理
1、在接到困人报修电话时,初步了解困人情况和电梯轿厢停靠的层站,并设法安慰被困乘客。
2、救援人员(至少两人)赶到现场,在指定地方拿取电梯控制柜钥匙以及救援专用三角钥匙。
(二)初步判断轿厢位置,救援人员首先在1楼将层门打开根据对重位置或轿厢位置判断电梯在哪一层。
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电梯适当楼层,使用三角钥匙打开厅门,观察轿厢是否在此位置,如不在此位置则慢慢打开厅门,观察轿厢所处位置。根据目测,初步判断电梯轿厢所处楼层及位置(注意报出轿厢所在位置)。
开启厅门,开启厅门前,先确认厅门口地面是否平整清洁,防止打滑摔倒,注意身体保持站稳,不要向前倾。使用三角钥匙时,必须严格按照“一慢、二看、三操作”(“一慢”用三角钥匙开门时动作必须缓慢,开启的宽度不能太大,以10公分左右为准;“二看”轿厢是否停在本层;“三操作”当明确轿厢在本层时方可全部开启厅门,在使用三角钥匙时用力必须均匀,不得用力过猛,防止将厅门三角锁损坏)。
(三)判断轿厢位置
1、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电梯控制柜楼层,打开控制柜,用对讲通知轿厢内被困乘客不要惊慌,救援人员施救不要靠近轿门,电梯移动时不要惊慌,不要强行撬门,等平层后将实现开门救助。
2、切断电梯主电源,上电源锁并挂告示牌。
3、根据电梯控制柜内门区绿色指示灯,判断电梯是否平层。若指示灯亮,说明电梯已平层;若指示灯未亮,则需要手动平层。
(四)手动平层操作
1、使用抱闸释放手柄打开抱闸。注意间接松闸,尽量减少冲击使轿厢保持平稳,避免轿内乘客惊慌,观察电梯轿厢是否移动。
2、注意门区绿色指示灯亮时,表示轿厢已平层。
3、电梯平层后,确认松闸扳手复位且电梯轿厢可靠停止(注意报出轿厢所在搂层)。
4、用对讲通知轿厢内被困乘客马上将开门营救,锁闭控制柜;两人离开并挂告示牌。
(五)开门救援
1、救援人员前往轿厢所处楼层,到达后在厅门外向被困人员喊话,以确认轿厢已到达该层,并再次告戒被困人员,不要将身体靠在轿门上。
2、正确使用三角钥匙开启厅门。开启厅门前,先确认厅门口地面是否平整清洁,防止打滑摔倒,注意身体保持平稳,不要向前倾。
使用三角钥匙时,必须严格遵守“一慢、二看、三操作”。
3.协助乘客离开轿厢,当人员全部离开后,关闭轿门和厅门。
注: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要求,从乘客被困到成功救出全部被困乘客应控制在2小时之内。
(六)后续处理
1.做好相关过程记录。
2.通知保养单位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电梯。
四、电梯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
1、突然停电时电梯的处理方法;
1)迅速检查电梯中是否有人;
2)如果困人,迅速启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程序》;
3)在完成检查或救人后,要在电梯厅门口设置告示牌;
4)在电梯厅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2、电梯突然停止时的处理方法
1)通知电梯维修人员。
2)迅速检查电梯中是否困人。
3)如果困人,迅速启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程序》。
4)在完成检查或救人后,在电梯厅门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3、电梯进水的处理方法(分两种情况)
3.1电梯已经进水,且停在某层不动
1)迅速检查电梯是否困人,同时通知维修人员;
2)如果困人,迅速启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程序》;
3)到机房关闭电源;
4)将电梯通过手动的方式盘到比进水层高的地方;
5)阻止水继续进去电梯,清洁厅门口的积水;
分配;6)在电梯厅门口设置告示牌,等待修理;
7)在电梯厅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3.2电梯刚进水,还能运行
1)迅速将电梯开至电梯使用最高层楼,并关掉急停开关;
2)到机房切断电源,通知维修人员;
3)阻止水继续进入电梯,切断水源;
4)在电梯厅门口设置告示牌,等待维修人员检查或修理;
5)在电梯厅门门口布置人员,协助乘客处理有关事宜。
4、台风机械、暴雨季节电梯的管理
1)检查楼梯口所有的窗户是否完好、关闭;
2)将多余的电梯开到顶层,停止使用,并关闭电源;
3)检查机房门窗及顶层,是否渗水,如果有的话,要迅速同志房屋维修人员;
4)如果只有一台电梯的情况下,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巡逻次数,如果发现有某处地方渗水,会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要将此电梯停止使用,并关闭电源。
5、火灾情况下的电梯管理
1)按下1F电梯厅门口的消防按纽,电梯会自动停到1F,打开门并停止使用。
2)如果发现电梯消防按纽失灵时,用钥匙将1F的电梯电源锁从ON的位置到OFF位置,电梯也会自动停到1F,打开操纵箱盖,按下“停止”的按纽。
3)告戒乘客,火灾放生时不要使用电梯。
6、地震情况下的电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技能,包括应急应变能力。
第四篇:新闻网站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
新闻网站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
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已经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杭州网作为杭州信
息资源高地之一的主流新闻网站,在壮大主流舆论、提高引导水平、做好社会热点引导的工作中,以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无旁贷
地承担起工作重任,尽心尽责,努力工作,发挥了一个主流媒体的作用,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网民的好评。同时,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实用而
牢固的基础体系,从而在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舆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确立引导舆论的思想体系
杭州网首先从理清和建立一个较新闻网站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入手,来实践新闻网站主渠道作用。新闻网站是一个年
轻的媒体,它的从业人员相比传统媒体也更为年轻,恰恰就缺乏这一必须的引导舆论的思想体系。所以,如果我们要求新闻网站能够发挥主渠
道作用,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思想意识的问题,即如何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从业人员的思想。
杭州网通过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第一,运用互联网开展新闻宣传,是我们网络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网站应承担的社
会责任。“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正确、稳定的舆论环境。
新闻网站只有肩负起这一社会责任,才能够赢得社会的信任。新闻网站是中国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的骨干力量,肩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只
有具备一双担道义的“铁肩”,才会有著文章的“妙手”。
第二,弘扬主旋律,在新闻网站上坚持正面宣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进步的要求。如果我们的网站上是正面的宣传,热心的引
导,动人的事迹,那么新闻网站的导向一定是积极向上的。
第三,网络舆论业已成为真正的强势舆论之一。在这个阵地上,各种力量、各种意识形态、各种思潮都有。有的思想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为了青年人的健康成长,重视网络舆论阵地的教育引导作用,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
第四,中国加入WTO后,按照承诺,境外门户网站和媒体,会通过各种渠道在我国境内设置盈利或非盈利的网站,来为他们的全球战略服务
。因此我们必须在网络技术上保持一流,在内容建设上全面超越商业门户,在舆论导向上取得主动权,才有可能在与国外强势媒体网站和门户
网站的竞争中,占领先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新闻网站建设,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支点,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
动权。
如何确立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意识,关键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杭州网在实践中找到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除了必要的岗位培
训之外,结合业务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效和实用的办法。比如结合每个月的好稿评选,结合省市记协每次好新闻的评选,结合每一个典型事
故案例的分析,从剖析优秀作品和“问题作品”的思想特点上入手,让网络编辑在正面的和反面的事例中,感悟到我们新闻工作中的思想价值
取向。
制订相关管理机制体系
如同网络运行必须同时具备硬件和软件这两种设备一样,一套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的科学管理机制是有效发挥新闻网站主渠道作用必要的“软件”。
由于新闻网站是一个新兴媒体,在它建立之初,其管理机制往往参照或直接沿用传统媒体的做法。应该说,传统媒体的管理机制应用于新
闻网站,有其可行之处,特别是在宏观的防错把关方面更是可以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新闻网站比较快地走上正规轨道,尽快发出我们的“声音”。但是,新闻网站在互联网技术运用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比如,它的点击率基本来自网民的自愿行为,不同于报纸的强制
性阅读;它比传统媒体更具有信息的交互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它的宣传平台更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比如黑客攻击和有害信息侵袭等;它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一旦产生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就传播得更快更广,等等。因此,新闻网站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前提条
件之一就是要制订和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体系。
杭州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并借鉴他人和自己的经验教训,到现在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机制,除了岗位职责制、建立考核办法
等一般媒体都已具备的管理制度以外,杭州网还制定了《关于突发事件新闻管理办法》,以应对日益增多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了《新闻和论
坛管理的若干原则》,以完善网络新闻的全面管理等。杭州网论坛管理的有关制度均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准则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从避
害的原则出发,考虑论坛有害信息的把关和处理准则;从趋利的原则出发,考虑网民信息的选取、编辑和发布准则;从引导的原则出发,考虑
新闻点评和管理准则。无论哪个工作准则的制定,均考虑了如何进一步吸引人气提升互动力,又确保这些互动平台杜绝有害信息,让信息在安
全的、良好的环境中传播。这也是网站相关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的工作标准。
打造网上舆情引导体系
新闻网站与传统媒体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就是它的互动性。如何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特点,打造一系列互动栏目,以引导好网上舆情,并
由此发挥新闻网站的主渠道作用,这也是新闻网站与传统媒体不同,但必须承担的一份责任。
网上舆情引导首先需要有一支具备较高业务技能的网络编辑队伍,这个团队既要有较高的政策素养和新闻素养,还要熟悉网络环境,掌握
网上“规则”,这样的人才是现代新闻专业院校在教育中所忽视的,也是任何新闻网站都急需的。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只能由新闻网站在具体
实践中去发现和培养这样的人才。
除了网站自己的队伍之外,还建立一支由社会各方面有识之士组成的网络兼职评论员队伍,这对积极引导网上舆情也能起到非常有效的作
用。目前国内一些有影响的新闻网站都成功地组建了有相当规模和能力的兼职评论员队伍。
杭州网近年来在网站首页互动栏目的创立上,从新闻和论坛相结合的层面着手,从打造网上舆情引导体系出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
“新闻热评”由网络编辑每天挑选一些值得议论的新闻,加注编者按主动发布在杭州网论坛上,让网民品头论足;“网友播报”从杭州网论坛
中发现、挑和编辑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帖子,在首页上主动发布;“网民观点”栏目中的帖子内容都是网民对一些热点新闻或
社会现象的看法,我们在首页上及时发布。这些栏目对网民都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其他还有“民声互动”、“网上调查”等互动栏目,都
是杭州网为了积极引导网上舆情而设置的。
杭州网还与《杭州日报》联手打造了每周均有固定版面的报网互动版“报网e动――热帖大家顶”。该栏目的定位以社会热点话题为主,话
题的取材来源就是杭州网论坛。该栏目在充分体现报网之间、读者和网络之间互动的同时,也很好地发挥了主流媒体对于网上舆情的引导作用
。“报网e动”中的“平民英雄杨桂英遭质疑事件”连续报道,就是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成功实践。“报网e动”推出以后,也引起了业内的广
泛好评和关注。
积极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杭州网近年来参与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闻网站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成功做好公共危机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案例。2007年10月,杭州网在有关抗击台风“罗莎”的特别报道中,对50年一遇的灾害性突发事件采取了动态、同步和互动的立体式报道,体现了网络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先导作用,并通过有效引导凝聚人心,继承和发扬了这座城市“同舟共济、守望互助”的可贵精神。
还有2008年1~2月在杭州遭受50年一遇的大雪时,杭州网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即时、海量、互动、联动”的优势,筑起了一座“守望相助,风
雪同行”的网上精神家园,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通报表扬。
杭州网在具体的报道中有几点体会:
新闻网站必须在第一时间抓住新闻热点。当一个重大突发事件来临,如何面对和处置这
个事件往往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新
闻报道的热点。对此,新闻网站首先必须在思想上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这种挑战,要有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捕捉和把握网络媒
体发展机遇的大局意识。杭州网建立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准确、快速地在第一时间播出我们的“声音”,并通过各种渠道放大我们的“声音”,从而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这也是对突发事件报道成功的前提。网络宣传的创新必须抓住网络特点和网民需求。网络宣传中
搞好一个主题报道的常规手段是做好专题报道,专题的特点是将众多相对分散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栏目设置加以归并集中,以便网民寻找和浏览
。但是,专题报道又往往是单向的,是一种与传统媒体相似的单一方向性的信息传播。杭州网参与的多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之所以获得网民的热烈反响,之所以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就在于这些报道的推出结合了网络所具有的广泛互动的特点,并充分考虑到网民的需求。在第一时间充分发布我们的“声音”的基础上,善于组织和发挥网友的力量,由网友自己来辨别是非、评判事实、教育民众,这对网上舆情引导和
发展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乘势而上,把握发展机遇。宣传是硬责任,发展是硬道理。杭州网在每次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结束后,都进行认真总结,特别是围绕如何进
一步提高网站记者捕捉新闻的敏感性和提高采访传播新闻的技术水平,如何进一步在资源整合等方面再下功夫等问题,收集网民对杭州网的不
满意之处,关注网站在具体报道中暴露出的快速反应机制上和硬件软件建设上的问题,通过及时调整、修正和改善,趁热打铁,凝聚人气,从
而进一步发展壮大网站,在今后的网上新闻宣传中真正发挥出一个主流媒体应有的影响力。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主流媒体应该贯穿于网络宣传报道之始终的重要方面。杭州网之所以能成为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闻网站,能在省市多次文明网站评选中成功当选,与其踏实而有效的网络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
2007年,杭州网成立了杭州慈善总会杭州网义工分会。杭州网将最初在其网上论坛“义
工联盟”中的四五个网友的个体行动,逐渐放大和
扩大影响,到现在已经发展壮大到一千多人。将一个网上几个网友自发的行为和松散的组织成功地集成为一个由杭州网规范管理的爱心团队,形成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爱心群体,这也是杭州网正确宣传和引导网上舆论的过程。
杭州网成立义工分会的宗旨是,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借助高科技网络形式,关注弱势困难群体。一年多来,义工分会的网友们进行着
一次又一次民间的援助行动。在“2007杭州生活品质主题点评”活动的发布会上,杭州网义工分会用他们的一系列善举感动了社会,感动了杭
州,最终入选了本次点评活动十大现象之“关注困难群体”现象中的代表人物。2008年初,杭州网“义工联盟”又名列杭州市“爱心生活点评
”的榜首。
第五篇: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普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专业音乐教师应高度重视唱歌教学,并以其为主要教学内容,此外,还应围绕着唱歌教学来进行读谱知识、综合训练和欣赏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还必须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更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更佳。
一、能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像《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二、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
(一)教育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欣赏《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除制作、演示《铁蹄下的歌女》的投影片外,我还给学生放映了当今“舞台上的歌星”的录像画面。在画面的对比下,让学生感受到:同是歌女,因处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因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二)感染功能。它包括愉悦感染和悲凉感染等,指的是歌曲的内容通过电教媒体再现情景后,学生的情感受到激发而产生的共鸣。比如教《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在幻灯映出的“青山、白云、河水、梯田、果树、松柏、麦浪”背景下,然后播放歌曲的演唱录音,这样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歌中的家乡和我们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美感功能。美是客观存在的。音乐除了声音的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被人的感官所接受。如洗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地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就会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为这种美好的生活和未来而奋斗。
三、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乐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四、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板书设计和适量的习题。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与在明胶片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我在教《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欣赏与听辨》时,由于先把四大主腔的音乐特点和情感特点分别制成了四张投影片,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时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幻灯、投影和录音录像等。这些媒体的使用,或独此一种,或二者兼有,或三者兼之,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媒体的时间、顺序和次数。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不留痕迹,尤其是录像的合理放映,能使学生获得“人在画中游”的效果,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使学生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的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通过情景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能丰富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人的想象靠什么去激发?靠语言、靠情景。而在教学中,情景的再现是通过电教媒体来实现的。不使用电教,就很难直观地再现情景,没有情景,就不能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想象。如在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时,我根据乐曲内容,把它制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涧澜拍岩、矣乃归舟”八幅灯片,学生在欣赏时,既有听的,又有看的,情致盎然。赏毕,我对学生说:“大家在小学时写过看图作文,今天,大家能否试一试听音乐作文呢?”当我再次播放录音时,同学们纷纷拿起了笔。一位学生曾写下这样一段不错文字:“从那典雅委婉、恬静柔美的乐声中,我仿佛听到了那沉沉隆隆的暮鼓、悠悠扬扬的渔歌和江水激岸的回响;从那一幅幅清丽淡雅、神奇辽阔的画面中,我仿佛看到了那明月晚浴后跳出江面时的盈盈笑脸,江风轻吻微波时的柔情蜜意,白帆飘飘荡荡的怡然,橹桨划开浪花的潇洒,花影频摇的舞姿,水天一色的和谐,归舟远去的幽静和满款鱼虾的快乐。此时此刻,我完全置身于云河仙境之中了,获得了不出校园而餐水乡秀,身居教室而醇花月之境的艺术享受。真是听之心旷神怡,观之赏心悦目,想之回味无穷”。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在激发写作兴趣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电教媒体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
-、现代教师大部分具备操作电教媒体的能力。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经过各方面的学习与培训,都具备了操作电教设备的能力,对电教设备能够正确的使用,并能自己制作一些教学用课件,如:投影片、录象、动画等。这为普及电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如: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二)、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三)、利用录象、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四)、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六)、进一步挖掘电教媒体的内在潜力,促进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优化作用。创造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表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学目标上就有(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的要求。因此,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听音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听音乐,即兴创作舞蹈动作;看图片,为图片配声音;看舞蹈,说出可以用哪首歌曲为舞蹈伴奏。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上课,一提到自由创作,他们都是兴致勃勃,创作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一段乐曲,由学生创作出的舞蹈就能有很多种。学生们对自己的创作也是充满了信心,表演起来是兴高采烈,其他的学生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创作的记忆也比教师教的要深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这是以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七)、音乐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咱们从小讲礼貌》学生们在观看录象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明礼貌的真正含义与做法,比起教师的说教来,要深刻的多。
(八)、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得音乐知识。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都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媒体来学习。因为现在这些媒体,已经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中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那比起课堂来,将是又一片广阔的天空。
三、当前音乐教育中使用电教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电教设施浪费的问题。有的学校,电教设备齐全,但得不到恰当的应用,领导和教师不够重视,设备在角落里存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部分教师的素质急需提高。一些老教师还滞留在80年代的教学水平上,对现代教育的认识不够,他们对电教媒体的使用情况是表面上的敷衍,没有落到实处。
(三)、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硬件和软件不配套的问题。很多教师都反映,缺少电教资料,自己动手制作的数量太少,也太费工夫与材料,希望教育部门能尽早多提供教育用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