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普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4 17:1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技术普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技术普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第一篇:科学技术普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普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一.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成效和问题

(一)现状和成效

1.科普工作网络健全。科协组织并设有兼职科协秘书长,科普协会。

2.科普宣传活动丰富多彩。一是广场科普活动,每年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已成为科普活动的重点活动。二是阵地科普活动,在电视台开设了科学时

刻,广播电视台中开设了科普园地,报纸上开设了科技科普之窗,科普板块,科普画廊。

3.基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我们一直把创建省市级基层科普示范单位,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等活动当做向广大群众进行科普宣传的有效形式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科技培训成效显著。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列入政府“一号实事工程”,大力开展“送训下乡的就近式培训”,“满足个性的自助式培训”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段式培训”到呢个培训,“远教助创送服务”活动,科技入户工作,农技人员结对农户,充分发挥农函大分销的作用。

5.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用明显。共建有农村科技科普示范基地,主要是种植,养蚕,特种水产,畜禽和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等。

6.农科协工作不断加强。强化对农技协的管理,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增加资金投入。

(二)问题与不足

一是农科协科普工作的观鸟和机制与形式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二是农村科普组员开发的力度俞快速发展的科技信息化水平不适应。

三是农村科普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不适应。

四是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调查研究不够,应对措施较少。

二.农村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作用

1.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确立

3.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实施

三.新时期农村科普工作的任务

第一,以提高农村公众科学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一要以中青年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为主题,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村公众反对愚昧迷信,各处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邪教的能力。二要围绕宣传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活动,把全国科普日,科技生活周,青少年科技传播行为等重点科普活动深入到农村,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三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农村科普大合唱,极强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合作,在媒体开设科普项目,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使农村科普工作起到应有的放大作用。四要加强与宣传教育卫生文化和科技等部门的联合,加大面向农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技传播力度。五要采用群众易于理解,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采用科普演唱队,中小学生科普宣传志愿队,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网点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积极构建集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农民学习的平台,广泛开展农村网络知识普及教育,帮助农民提高利用网络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沟通信息,参与娱乐的能力。

第二,围绕培育现代农民,突出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一要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为契机,以农民素质培训为切入点,按照“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的要求,开展各类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就业,创新,创业能力,要把抓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民心工程和创建科普示范县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培训形式。二要把农民和农村青少年作为农村科普的主体,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生产力学习科学知识,运用新技术,健康成长,科学生活的能力,提高广大农民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邪教的能力。

第三,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兴农富民”工程,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实效。一要以实施“科技兴农富民”工程为突破口,积极实施“10+1”工程,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作为农村科普的重要内容。大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为科技成果进入农业生产过程提供了有效的体制切入点,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二要把创建科普示范乡,村作为农村科普的主要载体。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把科普工作与地方党政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全社会的科普资源,全面推广县域科普工作。三要继续大力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是提高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由针对性的措施。

第四,围绕推进科教兴农,整合社会资源,探索为三农服务的长效机制。要整合力量,形成农村科普新格局。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提倡大联合,大协作,要发挥有关部门和团体的各自特长,形成合力优势。

要充分发挥乡街道组织网络健全的优势和在科普活动中的组织协调功能,发挥各学会和农业专业技术作用,做好农村科普工作;要齐抓共管,努力开创农村科普新局面。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力

支持。要根据【科普法】的要求,把科普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列为党政部门目标管理与干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支持政策。农村科普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也是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为社会各方面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将科普经费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科普,通过财政,企业,个人等多渠道,加大对农村科普的投入,为农村科普提供有力支撑。

科协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努力搭建社会化的农村科普服务平台,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政策。要加大投入,为农村科普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速科学技术普及,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为实现新农村跨越式发展,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核心是人才。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速科学技术普及,加快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是新农村新阶段能力建设的新要求。

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基础和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一要建立自主创新体系。二要激活自主创新机制。三要探索自主创新模式。

二药提高科技应用致富能力。“科技兴农”对于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因此,“科技兴农”将成为农村科普的重点。一要择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示范基地。二要建立农科推广体系。

三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村的根本点海华丝普遍存在的整体素质较低,而导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一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二药建立科技联合机制。三要加强培训队伍建设。

四是提高科技超前服务能力。以科技为本,满意服务为宗旨,构建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一要加强为农科人员服务。二药强化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三要强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要强化为构建和谐农村服务。

五是提高基层组织协调能力。一要在农字上想办法。二药在科上做文章。三要在协字上起作用。四要在新字上求发展。五要在巧字上下功夫。

第二篇:农村水利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农村水利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对广大农民的生活、生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水利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1 解决农村生活用水问题

新农村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广大农民的饮水问题以及厕所清洁问题。农村人口数量众多,村落多,对于村镇集中地区,饮用水工程多为集中构建的大型供水设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工业及城市污染大量向农村转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大范围出现的水源污染和水环境破坏,导致农村饮用水出现问题,而农村季节性的缺水问题又常常导致农村厕所清洁用水不能得到保障,这两者都迫切要求大力建设农村自来水安装工程,实现农村人人饮用洁净自来水以及保证厕所清洁用水的供应。

1.2 捍卫农民的生命安全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农田水利设施是抵御自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之一。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关系广大农民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只有广大农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才能建立稳定和谐的新农村。

1.3 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是关系广大农民对赖以生存的耕地保护的重要问题。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 38%。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 库淤积严重,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工程效益衰减,加剧了洪涝干旱和风沙灾害。而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水利工程的合理建设降低土地沙漠化的程度,减轻洪水对土地的侵蚀。所以,水 利工程在农村水土保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基于PPP模式融资活动的主体是项目本身,通过该项目的正常运行和政府的扶持来偿还贷款。使用PPP模式进行融资,能够让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项目中归来,不仅能够让民间资本直接参与到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还能够尽可能的降低融资风险,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对项目的规划与控制。另外,在开展PPP模式的时候,国家政府应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和激励制度去促进项目的建设,在保证民间资本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提升他们对项目的参与性,从而帮助政府解决财政支出方面的问题。

2.2 农村水利建设与社会经济相结合

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农村水利建设中来,积极践行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也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 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

2.3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用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现阶段要通过“花钱买机制”等方式,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同步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调动各方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2.4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这就需要合理确定编制,科学设置岗位,加强人事管理,优化人才结构。当然,要兴起高效的水利工程也需要改善基础设施,配备相关的设备装备。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重中之重,而?r业基础薄弱、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深入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1.4430001湖北省十堰市河道管理处

2.442000湖北省华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篇:、充分发挥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新举措,是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一次新探索,是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新途径,在完成这项内容丰富、领域广阔、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就在于加快创新步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围绕以下七点充分发挥创新的作用。

一、以建设新农村为统领,明确新思路

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从内外两个层次提出了综合性、系统性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新思路可以分为内部、外部两个层次。从外部层次看,突出跳出“三农”抓“三农”,实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各项农惠政策,把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内部层次看,突出加强农村自身建设,提高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综合能力建设,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优化农业结构,突出特色,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主辅换位,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组织化的协作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农村信息化。1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

农村产业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先进农业和未来农村发展的必然方向,是现代发达农业的最核心内容,是推动经济走向全面发展的关键,关系着城乡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要继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推进区域经济中农业和工业的换位,不断完善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效益和附加值。同时,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区域经济,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信息先行、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使农村人口压力和富余劳动力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或外出经商务工,把劳务输出培育成为加速农村资本积累、促进农村观念转变、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阶段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依托,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业规模效益和比较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结合农村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在农、工、贸、服等各领域全面发展社区性和跨社区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服务农民、服务农业的能力。组建新组织应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自主自愿、形式多样的原则,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创办专业协会型、专业合作型、股份合作型等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竞争力。同时,要加快立法步伐,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产业发展、财政、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给予倾斜,营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积极推进新村镇建设,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加强农村道路、通信、电网、饮水、沼气、垃圾收集处理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镇容镇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综合管理水平,形成梯度辐射、功能互补、结构合理、内涵丰富、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要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五、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打造新班子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积极探索研究锻炼使用干部的新办法和新途径,不断把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线,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充足的内在动力。打造新班子要在巩固区、镇、村党组织开展的“三级联创”活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范围,与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星级化管理”和党员“双培”活动结合起来,选配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不断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增强自治能力,理顺两委关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自身建设,完善“一事一议”、民主监督等制度,实行村务公开,提高村民自治的制度化水平,解决好税费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营造良好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六、以促进素质升级为途径,造就新农民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新农村关键是造就新农民。造就新农民要立足于党的方针政策,要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进一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把党的各项主张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要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以现代适用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一代既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

七、以构筑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依托,提供新服务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注重实效、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增强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农业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指导和推进农村各项工作,并通过抓好示范和典型,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农业发展;金融部门要落实倾斜政策,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科技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攻关、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和农村适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把农业科技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及时做好村镇规划编制落实工作;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规

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部门应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规划设计;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要协调配合,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教育、文化、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把抓好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农村,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提供优良服务。

第四篇:如何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首先,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丰富

据2005年××统计年鉴,我市有354万农村人口,女性约171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48.3%;农村劳动力有167万,妇女劳动力有78.5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以上。可以看出,妇女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更是伟大的人力资源。

其次,农村妇女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自1988年全国妇联号召各级妇联在农村广大妇女中广泛开展以“学文化、学技术、比发展、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以来,我市各级妇女组织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建设。目前,全市有近20万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妇字号示范基地169个;培植55个妇女经济合作组织;近30万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她们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第三,农村妇女素质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进一步贯彻,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她们通过科技培训,外出务工,参与市场竞争等,使一大批妇女开始接受了城市文明,转变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逐步成为农村勤劳致富的领头雁、产业化发展的带头人。

如何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如何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中,发挥妇女更大作用,使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

第一,提高妇女素质,培养新型女农民

一是要抓好农村妇女的基础教育,这是提高未来农村妇女素质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妇女整体文化水平还比较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建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开展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多种措施,保证女童特别是贫困女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减少辍学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

二是要创建妇女职业培训基地。各级妇联组织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使每个农村妇女劳动力都能掌握一至二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培养农村妇女的“四自”能力、创新意识,使她们敢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充分挖掘自己的致富潜力、创业潜能。今年市妇联将继续实施省妇联“百万妇女学习培训工程”,通过各级妇联组织完成培训农村妇女2万人次的工作任务。

三是开展农村妇女高技能培训。在培训中要突出抓好30岁以下妇女群体的技能培训,利用她们年纪轻、脑子灵、素质好,思想开放、适应性强,培训难度小的优势,把她们逐步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投身产业化经营。今年,市妇联将继续实施“春蕾成才”计划,准备开办“高中春蕾班”、“高技能春蕾班”。

第二,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妇女新发展

一是促进农村妇女劳力外输内转。要加大调研力度,及时了解农村妇女劳动力变化情况,建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库,加强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内输外转的组织化程度;要针对妇女的特点,开展电子、缝纫、家政服务、餐饮、保健等培训,增强农村妇女务工竞争力;要对外输内转妇女进行跟踪服务,切实做好她们的权益保护工作。市妇联今年力争内转外输农村妇女2万人,同时表彰一批返乡创业巾帼带头人。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妇女家庭创业。要帮助农村妇女选准合适的创业致富项目,重点推荐投资少、场地和技术要求低、见效快的项目;要大力开展种、养、加等各类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村妇代会主任、女能人、龙头项目带头人参加培训,使她们成为妇女创业致富的带头人;要发挥农村各类妇女经济组织、各类女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抓能人带动作为促进农村妇女增收的重要抓手。今年,市妇联将向农村妇女家庭推介50个创业、致富项目,成立女经纪人联谊会,各县区妇联成立科技女能手协会。

三是要大力发展妇女经济合作组织。我市各级政府农村妇女“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已成立18年,各地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的职能,相互配合,创新活动内容,共同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要鼓励、组织妇女通过股份合作、专业联合、销售互助等方式,推广“妇联+协会”、“女能人+协会”、“能手+农户”等妇女经济协会形式,通过妇联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将妇联的群众工作优势与专业经济组织优势结合起来,加大对各类妇女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使她们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真正撑起“半边天”。

第三,积极组织引导,打造文明整洁新农家

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抓住家庭这个妇联工作的有效阵地,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以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以打造文明整洁新农家为目标,动员组织农村广大妇女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一是开展科技知识进农家活动。成立以家庭为活动场所的“文化中心户”,传播先进文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进村入户。今年市妇联将在全市培育树立100个有致富本领、有活动空间、有一定书刊量、有一定的时间精力、有一定兴趣爱好、有一份服务群众热心的农村妇女家庭文化中心户。

二是开展文明美德进农家活动。充分发挥妇联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把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创建活动整合起来,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明年市妇联将在农村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不断满足妇女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化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活动,引导农村妇女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开展卫生整洁进农家活动。进一步深化“三八绿色工程”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绿化环境、美化庭院、净化沟壑中的作用。市妇联从今年开始,在全市逐步树立一批卫生整洁的家庭样板,帮助农村家庭摒弃不良陋习,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引导妇女积极参与循环生态农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

第五篇:农业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国家均衡发展,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历史任务,更是具有综合性特征的系统工程,其重点是发展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建立新农村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中,把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其重要的手段和主要措施,臵于非常特殊的关键地位,全力进行建设。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历史证明: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何认识农业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中的作用机理?怎样才能在科学技术在文化教育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发挥其决定性作用?这是主要论述的重点,并以个人观点与农业科技同行进行认真探讨。

二、决定作用

任何系统中的子系统、单位、个体、元素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中,必然有一个子系统(单位、个体、元素)在其主要方面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它决定着整体系统的运动、发展方向和命运。农业科学技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中的子系统,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它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质量、效果及其生命力,甚至于成败。从现阶段农村现状特征、居民结构特点、农业生产实际分析,由于农业科技水平普遍较低导致农业现代化建设缓慢,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除平原地区,大部分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很落后,几乎近于原始。因此,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阶段性、战略性需要和农村社会的差异性、发展不平衡性,认真分析和正确认识农业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位臵和决定作用,对于从根本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普遍较高的农业科学技术手段改造农业、培养农民,塑造农村,实现农村现代化,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既是社会系统,又是经济系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科学技术发挥着下列决定性作用。

(一)科技创新是新农村的生命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特征是的创新,而农业科技创新是具有本质性生命力的创新。如果说,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制度创新使农村发生深刻性变化,那么农业科学技术必将推动中国农村产生革命性彻底变化。农村科技创新的载体是农业工程,如农业基因工程,动物生命工程、生物技术工程、种子工程、玉米改良工程、大豆工程,超级杂交水稻、蔬菜工程、防旱防灾工程等,通过高科技手段改造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业适应自然环境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变生物特性和物质结构,达到高产、优质、生态、安全、高效的目标。虽然,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技术改造不完全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但通过良种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使用,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移植到农业生产中。在农产品质量提高和效益增长的过程中,使广大农村居民得到到潜移默化的,赋予农村新的生命力。

(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核心动力。‚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农业这种双重特征对于农业科学技术具有内在动力。一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农业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难以改变农业落后的生产力。二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变着农村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方式,如测土施肥、保护地栽培、杂交育种、航天育种、品种改良,生物植保,疫病防治等农业技术的使用,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三是通过科技增粮工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农村社会安定和农业稳定发展坚实基础。四是以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民,培养新农民,推动和吸引农民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五是运用科学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自然环境、落后生产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六是为农村、农民、农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巨大潜力保证和技术支持。

(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决定力量。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处于粗放型生产状况,属于数量缓慢成长型,而非技术成长型;优质农产品产量所占比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出口农产品占外贸出口总量的比重小,农业收益低于社会平均利润;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产品加工不及时造成很大的浪费,增加劳动力成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重大科技成果与我国农业大国地位不相适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技术市场贸易额占整个技术贸易额的比重低。主要原因是农业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农村、农民、企业未能实现科学对接和有机结合。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依靠科学技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使农业从满足和维持健康需要发展成为新材料、新能源的基础产业。‚美国杜邦等大化学公司以玉米取代石油为原料开发名为聚乳酸(PLA)的可降解‘生物塑料’。‛美国‚在新的能源议案中,鼓励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用作汽车的汽油添加剂‛。以上足以证明,农业科学技术是延伸农业及相关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

(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早已被历史实践证明了的真理。科学技术对农业,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创造性的意义,是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一是运用科学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工具,制造具有较高机械性能农业机器设备,满足农业生产部门和广大农村技术装备的需要,提高农业自动化水平;二是运用科学技术改良现有良种,培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产、优质良种,提高单位面积农产品产出量;三是运用科学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培养地力、合理利用光热资源、科学调节气候、推广立体栽培、减少生长周期,达到提高综合产量的目的;四是推广应用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应对国际农业贸易争端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五是开发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更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六是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七是实施生物质工程,开发桔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技术,提高农业综合产出率;八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基材,培育生物质产业。可以预言,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有可能成为新能源、新材料的加工厂,那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五)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是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业科学技术作为重大的战略和增收手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决定了农民增收不能单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作物产出量,只能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优质农产品的比重。第二、依靠农业科学技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作物种植结构,扩大优质农作物、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第三、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建立技术密集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劳动力流动,实现企业集群,提升产业化层次。第四、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加强农业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第五、不断运用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建立农村居民稳定、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民随着改革和生产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状况,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三、实现途径

农业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其决定作用的实现途径是本文所要讨论和回答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它的作用是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国家法律规定的措施,按照科学技术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方式实现。

(一)实行农业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机制。将广大农村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使科技根植于农村、农业、农民,运用科技为‚三农‛服务,在报务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重点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科技问题。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确立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其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责任和义务,防止脱离科学技术这一内涵,追求形式上、指标上的新农村,而没有雄厚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新农村。关于这一点,笔者先后走访了当地几个新农村示范点,基本印象是找不到科学建设新农村村的感觉,大同小异的只是用石灰粉饰了旧房外表,环境整治后重又污染,食品袋、包装物到处皆是。所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混杂、一块地种几十种蔬菜,既无规模,又不专业、管理粗放。第二、用科学的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指导。按照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生产科学化和农民知识化的要求,在以下几方面实现转变:即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以生产服务为主,向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转变;从以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向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从指导一家一户、自给自足、多品种生产,向以特色、优质的专业化科学生产转变,从而提升农业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服务层次。第三、建立各级政府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体(农民)的契约机制。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形成利益结合体,采取科技服务承包、技术参股等形式,参与生产要素分配,国家给与税收优惠的政策照顾。第四、提高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的工资标准,在约定服务年限内享受高于国家公务员1-2倍的工资待遇,重奖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以此鼓励大学生进村(社区)开展科技服务,依靠技术取得较高的合法收入。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运用利益机制解决农林类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又可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科技力量。

(二)建立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应用技术研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结合的机制。一是科研项目向产业地区延伸,将科学研究的触角直接对准生产前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地区、特色产业进行超前研究,为各级政府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提供前瞻性建议和决策依据。二是对粮、棉、油主产区,城镇粮、油、肉、蔬菜供给基地的主要作物品种、种植技术、平衡施肥等技术、方法开展综合开发研究,为广大农民科学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三是开展农业废弃物、环境污染物开发利用的研究,开发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开发秸秆气化、固化成型、沼汽能源、太阳能发电、养畜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基材,提高农业综合产出率;向农村提供成熟、高效、实用的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经济效益。四是开展科技协作。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服务机构与地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区建立密切的农业科技协作关系,开展技术合作和科技交流,围绕种植、畜牧、林果、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的科技协作和技术攻关。据2006年8月14日《甘肃日报》第一版报道:庆阳市政府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分别就以上项目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进行了大胆尝试,创新校(院)地农业科技合作的模式。

(三)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首先,按照《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的政策安排,各级农业科技部门、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当积极承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研任务和重大课题研究,对技术先进、应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给予重奖,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总量。其次,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坚持公正、流动、竞争、协作的要求,实行课题招标制,择优选择课题承担机构,在当地农业科技经费总量增加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提高农业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有限的经费资源产生理想的科研效果,较大程度上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

(四)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指标考核评价体系。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任务和目标,按照科学、精简、准确、规范、实用的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采用以下科技指标:

1、地方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指标:

科技投入比重=

2、研发经费指标: 研发经费率=

3、重点科研项目完成比率指标:

重点项目率=

4、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标:

入户率=

5、科技贡献率指标: 科技贡献率=

(五)建立积极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保障机制。首先,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农业科技投入体系,改善科技投入不足的状况。同时,通过农业‚绿箱政策‛增加农业科技研究及成果转让的资金支持。其次,大力提高对科研单位、农林院校教学、实验、科研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科技产出能力,把科研单位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技助推器,产业孵化器。再次,加强政策引导和分类指导,整合农业科技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全面建设科技实力型、经济效益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载科学技术普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技术普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气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及对策探讨5篇

    气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及对策探讨 (金宣喜 黄生秋 卿国清) 1 引言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精选5篇]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合集5篇)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 计科(1班) 王玮计科(2班) 李斌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作用[本站推荐]

    大埔县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作用曾喜生命科学学院兽医08220084a3227为了响应党中央,广东省委,团中央,团省委的号召,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大学......

    发挥妇联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开展“一建二树三清四改五美五化六进家”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县妇联围绕全县发展大局,找准妇联在“党政关注、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上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以科......

    数学在社会以及科学技术中的作用

    数学在社会以及科学技术中的作用 每一个数学老师都会把自己对于数学的理解融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把我们所认识到的数学告诉学生,所以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上好课程,对于帮助......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