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作用[本站推荐]
大埔县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作用
曾喜
生命科学学院兽医08220084a3227
为了响应党中央,广东省委,团中央,团省委的号召,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大学生能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与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响应“关注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努力做到增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探索如何在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和谐、富裕的小康社会,并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提高素质。
我院继续响应省团委和校团委的号召,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今作为预备党员的我更是要踊跃参加此次活动,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梅州大埔,来到了大埔县志超种猪养殖地,开始了一个月意义的、难忘的暑期“三下乡”之旅,并通过大埔县畜牧局和大埔县志超种猪养殖基地,及走访等方式群众。了解了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及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
摘要:畜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大埔县畜牧业基础薄弱,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大埔县农村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当前大埔县畜牧业生产现状、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畜牧养殖户最期盼、最需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途径、推进措施和几点建议。
关键词:畜牧业;新农村;发展
畜牧业前连种植业,中连加工业,后连流通与服务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围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超过60%,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农 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畜牧业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如何?
畜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畜牧业作为大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格局,成为了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一大批规模养殖场户依靠畜牧业发展经济,他们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畜产品的同时。大量资产,是农村致富带头的示范者。一些专业养殖乡村也出现了人均增收的典型。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业仍然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畜牧业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随着城乡居民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成为重要趋势。各种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在不断地出现,畜牧业与种植业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畜牧业生产的肥料提供给种植业。充分利用了资源,也保护了环境。如近年来注重畜牧业生态养殖和环境治理,把养殖业与种植业、农村能源有机结合起来,养猪沼气蔬菜大棚三位一体。使人畜
混居的局面得以转变。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也促进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
如何发展新农村的畜牧业。
居然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又将如何发展新农村的畜牧业呢?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要想加快畜牧业的转型步伐,充分发挥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大埔县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畜牧业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能等、靠、要,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上级的投资和扶助上,坚持把农村各项生产抓上去,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向经营管理要效益,结合本地实际和资源特点,选准主攻方向,突出主导品种,因地制宜地指导农牧民发展畜牧业。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建设任务,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思想准备,要打好基础,加大投入。逐步规范,最终实现。
首先,延伸优势产业链条: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龙头是支柱。应坚持把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富民产业来抓。按照“引一个龙头、兴一个产业、带一片农户、富一方经济”的思路,相继扶持发展一批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的运行水平。在加快龙头企业建设的基础上,应大力推行订单畜牧业。使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双方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互补、经济互惠的共同体。使养殖业实现由小规模、小群体向市场化、产业化飞跃。
其次,大力推广规模化经营畜牧养殖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类畜禽养殖大户、专业养殖场应运而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数量逐年递增,逐渐取代了国营企业的主导地位。专业户、专业村已成为当前农村畜禽生产的活跃骨干力量,显示出现代畜牧业的某些特征。畜牧业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的重头戏和主力军。基本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带全村,村连片”的一系列产业化经营格局,特别是专业户联合体和专业养殖公司的出现。从资金、劳力、土地、技术等方面密切合作。向较大规模经营的现代化畜牧业迈进。走生态农业之路。商品率高,比较效益明显,沟通了城乡交流,带动了市场的发展,成为农村生产和市场经济接轨的有效途径。
接着,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开展农村沼气建设,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努力打造“家居能源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环境生态化”的新农村形象。
最后,依据本地资源。突出发展特色畜牧业我县的畜牧业结构调整。不能脱离本地实际,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总的思想是宜牧则牧,依据本地条件重点开发特色畜牧业。一是发展生猪生产,改良品种,发展优质瘦肉型猪,突出质量:二是实施种草养畜,大力发展山羊;三是积极发展小家养畜,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四是创造条件,加快发展肉牛和奶类生产。
大埔畜牧业的概况
大埔县地处粤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是我省贫困县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埔县依靠科技进步,畜牧业得到持续稳步发展,畜牧品种得到了优化改
良,农业结构调整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组合,畜牧业生产总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有效的增加畜产品的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
从大埔县农业和畜牧等有关部门获悉,1999年大埔县畜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2006年以来,每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0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0.5%,全县农民人均从畜牧业中获得现金收入达1450多元,对农民家庭收入的贡献率达35.7%,畜牧业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据了解,去年该县畜牧局将畜牧品种改良和培育农业(畜牧)龙头、提升示范带动能力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推进农民增收、脱贫奔康的重点来抓。一方面积极实施市人大关于畜牧品种改良工作的议案,大力推广黄牛冷精配种技术和优良种猪品种,设立技术推广示范点,以点带面实施品改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了大东、百侯、枫朗镇的黄牛生产区和以茶阳、西河、青溪、湖寮、大麻等镇为主的生猪基地。每年全县累计产出良种杂交小牛383头,引进纯种公猪23头以上,纯种母猪124头以上,淘汰劣质母猪3840头,公猪120头,三元杂瘦肉型猪饲养量达到36.13万头,瘦肉型猪覆盖率达85%,并有进一步发展扩大之势。另一方面大力扶持生猪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扶大扶强畜牧龙头,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该县畜牧局还主动为大型养猪企业申报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提升生猪肉产品竞争力,到目前止,已有5家养猪企业通过认证,有多家在申报中。
为扩大生猪销售渠道,该县畜牧部门还到珠三角地区为养殖大户牵线搭桥,做好生猪供深圳、供东莞基地建设,承接珠三角畜牧产业转移。目前,全县有5家养猪企业经东莞市生猪产销联建协调小组确认成为供应东莞的定点基地,有效地帮助养猪企业解决“卖猪难”,促进了生猪业的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该局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养猪协会职能作用,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培训。每年,先后举办畜牧知识培训班18期,印发资料28500多份,参加培训人数达5600多人次。
据统计,现在该县有万头以上猪场5家,千头以上猪场10家,百头以上猪场520家,5-10头养牛场100家。至2010年上半年全县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9家;这些农业(畜牧)龙头的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了当地8750多户农民发展禽畜养殖。目前,生猪产业和肉牛已成为该县畜牧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
这说明了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逐步形成了规 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使畜牧业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总结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面临的任务要艰巨得多。这是由我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以及农村发展滞后和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大力发展畜牧业。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县畜牧业基础薄弱,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地有
关精神,推进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要面临的一道重要课题。作为当代大学生预备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去,所以我在今后将更加倍努力学好知识不断实践,以便将来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大从。
第二篇:畜牧业在禄劝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模版]
畜牧业在禄劝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结合禄劝山区、贫穷落后的特点,从禄劝畜牧产业化发展的优势、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展绿色畜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畜牧业;云南禄劝
中图分类号 S8-0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1-0178-02
1禄劝畜牧业发展的优势
1.1自然条件优越
有关研究表明,产地环境质量对畜禽疾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昆明市的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都在禄劝境内,最高海拔4 247m,最低海拔746m,相对高差3 501m,山区占地达98.4%。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的草山草地,全县有林牧地面积37.0万公顷,耕地面积2.6万公顷,人均耕地573.3m2。宜牧荒山26.1万公顷,人均占有荒山荒坡面积0.58hm2,为农民实现规模化种草养畜提供了广阔的土地空间和增收空间。禄劝境内地形复杂,在金沙江、普渡河的切割下,形成山高箐深的地形地貌,处处青山绿水,空气新鲜,为畜禽疾病防控提供天然屏障,同时青绿饲料常年不断,为发展绿色无公害畜禽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
1.2技术力量雄厚
多年来,由于重视“以人为本”的畜牧事业发展理念,禄劝畜牧业技术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县16个乡镇、192个村委会、2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有在职在编技术人员149人,其中高级畜牧师3人,高级兽医师3人,畜牧师18人,兽医师13人,高、中级技术工人28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5人,专科80人,中专28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畜禽饲养技术服务体系和畜牧兽医防疫体系。
1.3畜禽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畜禽产品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易消化、易吸收,就中国目前的膳食习惯而言,人体所需的动物蛋白90%以上都是从畜禽产品中获得。据有关调查表明,人们对低脂肪、高蛋白的牛、羊、鸡肉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禄劝的黑山羊、杂交培育的肉牛、乌骨鸡将倍受青睐。
1.4禄劝畜牧业发展形势较好
据统计,禄劝2006年有农业人口42.98万人,占总人口的94.67%,有农户数10.1万户,有95.1%的农户经济收入对畜牧业有所依赖。2006年全县生猪存栏27.32万头,出栏39.7万头,出栏率146.25%;羊存栏26.62万只,出栏13.87万只,出栏率49.57%;家禽存栏69.27万羽,出栏107.35万羽,出栏率171.51%;大牲畜存栏13.67万头,其中,牛存栏10.6万头,出栏3.8万头,出栏率33.43%;禽蛋产量598t;肉类总产达4.1万吨,全县畜牧业产值达54 680万元,“十五”期末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7%,比“九五”期末的36.76%提高10.24%,2006年畜牧业人均增收额达650元,占农业人均纯收入的36.5%。
1.5禄劝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初具规模
2007年全县有9户企业获准市级龙头企业认证,其中畜牧业7户,占总量的78%,共完成项目投资4 132万元。建成和完善养殖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购置高低温冷库3 072 m3,购置信息设备12台(套),购置检疫设备2台(套);无公害食品认证1个;企业共培训农户1.07万人次,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 338人,带动农户7.98万户,户均增收971元;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2 058万元,利润总额达1 309.3万元,上缴税金63.7万元。撒坝火腿开发项目涉及全县16个乡(镇),近22万人,至2007年12月底,以昆明源水农产品开发公司和昆明建国撒坝火腿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和大户初加工撒坝火腿及系列产品就达2 780t,深加工达550t,并开发多种不同档次的精包装食品;团街活畜交易市场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管理,目前到达全省第二大活畜交易市场,2007年活畜交易量达18.72万头、匹、只,成交量达15.91万头、匹、只,成交率达85%以上;实现活畜交易额2.979亿元,实现利润66.78万元。龙头企业繁育无公害仔猪1.1万头,出栏无公害肥猪1.3万头,建成无公害猪肉销售点6个;繁育鸡苗6.1万羽,营销乌骨鸡5.4万羽,极大地带动了禄劝畜牧业养殖。为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禄劝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同时,注重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换,着力打造精品名牌,集中力量支持发展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农产品。现已成功地打造出了建国牌撒坝火腿、轿子山牌撒坝火腿、掌鸠河牌无公害猪肉、禄劝土鸡、冻改肉牛、七彩绿宝牌黑山羊、“野丹”牌、“乌东德”牌牛干巴等精品名牌产品。精品名牌产品的成功打造,为进一步提高禄劝农产品转化增值率,提升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禄劝畜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禄劝由于没有强大的工业作为财政支撑,且由于山高地不平,制约了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畜牧业发展问题颇多,主要问题是资金和品种问题。
2.1资金问题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在分散养殖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控制畜禽疫病困难很多,项目资金乃至新农村建设资金只有向上级部门争取立项。
2.2畜禽品种问题
2.2.1品种杂乱导致退化。禄劝目前的饲养模式主体是以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为主,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如牛的冻精改良、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内外优良品种引入地方。一方面,对禄劝畜牧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给禄劝畜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杂交一代(F1)公畜不能作为种用,而有的农民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留为种用,导致“子母配”现象;另外,三元杂(经济杂交)没有计划、无组织,杂交优势不突出,导致品种退化,生长发育缓慢,个体较小,一代不如一代,许多乡镇都存在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品种杂、乱,血源混杂,生产力低下,效益不突出。
2.2.2优良的本地品种濒临灭绝。禄劝撒坝猪和乌骨鸡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特优地方品种,在禄劝的撒营盘及其周边地区经过漫长的生产发展过程繁育而成。撒坝猪具有个体大、耐粗饲养、抗逆性强、杂交亲合力强、母性好、肉质细嫩纯香等优点,经改良瘦肉率达60%左右;乌骨鸡是肉蛋药食兼用的地方良种,在粗放的饲养条件下,抗病力强、生长快,具有良好的产肉产蛋性能,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在昆明等地市场久负盛名。禄劝畜禽由于外来品种增多,农民自繁自育现象突出,使地方优良品种濒临灭绝,目前到边远山区、集贸市场很难找到正宗的禄劝乌骨鸡和比较纯的撒坝母猪。没有纯种,杂交改良将成为一句空话。
3发挥畜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根据地区特点和优势找准突破口,选择好产业支撑是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禄劝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畜牧业,符合农民意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发展方针,力求到“十一五”末禄劝畜牧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从47%提高到57%,真正把畜牧业发展成为禄劝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3.1把发展畜牧业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通过发展生产来实现农民生活的普遍宽裕,通过发展畜牧业来实现生产的长足发展和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要求我们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大对绿色畜牧业的发展力度。
3.1.1进一步扶持培育具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引导畜牧业发展。发挥项目资金对畜牧产业的龙头诱导作用,切实转变传统畜牧业增长方式。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扩大标准化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有效控制引种,杜绝乱杂乱交现象,预防品种退化,大力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提升撒坝火腿加工能力和水平,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畜牧业生产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为保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解决好吃饭问题的同时,重点发展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营销主导产业和撒坝火腿、生猪、冻改肉牛、黑山羊、乌骨鸡、獭兔。按照“小品种、大产出”的发展要求和“一乡一品”的调整目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树立“品牌第一”的经济发展观念,着力打造精品名牌,集中力量支持发展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畜产品。
3.1.2提高畜牧业养殖水平。通过标准化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有计划地进行品种杂交改良。使杂交改良成为养殖业获取最大效益的技术措施之一,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杂交改良;并确定品种,明确改良方向,做好引种环节的具体工作。引种包含该品种种畜的引入和该品种冷冻精液的引入,冷冻精液的引入是最为经济实惠,可操作性强,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家畜种类不同以及地区条件差异等因素,分别采取不同的引种改良措施。牛的杂交改良就不主张引进种牛,而是引进该品种的冻精进行冻精改良。目前引进的品种有短角牛、摩拉水牛、海福特、西门搭尔等品种。牛的改良应发挥好全县51个肉牛冻精改良站(点)的作用,力争到“十一五”期末良种肉牛冻改覆盖率达到能繁母牛存栏头数的95%以上,使冻改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上一个新台阶;猪目前还采用直接引进种猪,品种有汉普夏、杜洛克、长白猪、大约克等,为了提高种猪利用率进行人工授精,在提高母猪生产力的同时,努力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为生产无公害安全猪肉产品奠定物质基础,并做好撒坝猪保种选育工作;羊在引进外来品种(如波尔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的同时,尽快打开羊冻精改良局面,同时做好本品种选育工作,尽快提高本地羊群的生产性能和生产水平,在高寒山区选择饲养优质绵羊品种;鸡做好乌骨鸡提纯复壮工作,壮大本地鸡群。
3.1.3发展种草养畜,提高畜产品质量。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发挥禄劝荒山荒坡的资源优势和农村劳力资源优势,充分依靠农民发展种草养畜的积极性,克服等靠要的懒惰思想,选择好畜禽适宜的饲草饲料品种,根据各养殖区域的畜禽种类和地区条件,选择种植营养好、产量高、易管理的品种,保证充足的饲草饲料供应,加强饲草饲料原料基地的管理及合理利用牧草,对饲料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贮存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采用生物防虫技术,长期稳定地保证高质量的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确保原料质量。
一是牛羊饲草。牛羊为反刍动物,消化粗纤维能力强,且采食量大,除充分利用好农作物秸秆外,还可选择种粮饲兼用作物及多年生牧草,尤其是高秆饲料作物。经过多年来的试种,适合禄劝普遍种植的饲草有:墨西哥玉米、紫花苜蓿、一年生和多年生黑麦草、串叶松香草、鸭茅、红白三叶草。二是猪饲草。猪是单胃动物,以精饲料为主,糠麸、青饲料为辅,且要求饲料的粗纤维含量不能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要多,最好选种青绿多汁饲料,如籽粒苋、俄罗斯饲料菜、紫云英等,也可种植菊苣、饲料玉米、串叶松香草等。养母猪、种公猪还应搭配种植饲用胡萝卜、饲料南瓜等。
3.2把发展畜牧业与“村容整洁”结合起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禄劝在新农村建设中把“美化人居环境,整洁村容村貌”作为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其中的难点和要点是发展畜牧业产业化,通过建设牲畜标准化养殖场,改善畜禽饲养管理,推广健康养殖方式,突出做好畜禽排泄物、废弃物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实现人畜分居,实现村容整洁的要求。
第三篇:发展循环畜牧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循环畜牧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
夏清阳
〔内容摘要〕 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草-畜-沼-肥”畜牧业,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积极作用。〔关 键 词〕 新农村建设 畜牧业 研究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畜牧局 高级畜牧师
畜牧业是边远农村的支柱产业,饲养农户建小型户用沼气池、规模养殖场建大中型沼气池,处理粪便,生产能源,既发展畜牧经济,又不污染环境。“草-畜-沼-肥”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就是种植优质牧草饲养牲畜生产畜产品,养畜过程中排泄的废弃物(粪便)作为再生资源进入沼气池,经厌氧发酵生成再生能源沼气,生产沼气过程中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又是种植农作物和追施牧草的优质肥料。以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畜牧业发展,对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生态链中的牧草
牧草在“草-畜-沼-肥”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中处于起始位置,选择种植好牧草对整个生态链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上种植的牧草有许多,而以豆科作物苜蓿为优。
1、牧草的选择。苜蓿是世界上栽培利用最广泛的牧草之一,适应性广,耐干旱,抗寒力强,易栽培管理,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产品是养畜的好饲料,富含各种养分,适口性好,所含粗蛋白多为过瘤胃蛋白,可不经瘤胃分解而直接进入皱胃吸收,发挥较高的蛋白效果,可以代替部分精料使用,易消化,各种家畜均喜食。开花初期收割制成的干草粗蛋白含量达17-18%(其中叶片含有23-28%、茎杆10-12%),氨基酸占6%,赖氨酸、色氨酸、胱氨酸等含量比玉米相应高3-5倍,并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饲养方面由于生物学价值高,素有“牧草皇后”之称。适时收割加工的优质苜蓿草粉、草颗粒等产品,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经济效益是种植粮食作物收入的2-3倍,故又被人们誉为“金钱作物”。
2、苜蓿品种的选择。苜蓿秋眠性因品种的不同而不一样,秋眠性与产量关系极为密切,选择适宜的秋眠级品种种植,是进一步提高苜蓿碳积累和生物产量的有效方法。在温暖地区引进秋眠品种,会因光能利用不足而减少产量,在寒冷地区引进非秋眠品种,会导致越冬死亡或降低草丛持久力。我们通过基地试验测产表明,六盘水市区域内适宜种植半秋眠和非秋眠苜蓿品种,由于我市地理和气候的复杂性,在引种前还需因地制宜的进行必要的试种筛选。
3、种植苜蓿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林-草”套种。苜蓿是豆科作物,实施林-草套种地中的苜蓿能把游离氮活化成氮肥供给幼树,能显著提高树苗的存活率,同时在幼林地内种植苜蓿,每年每亩可收鲜草6000公斤,从而实现生态协调发展。二是“粮-草”套种。实施玉米、苜蓿套种,能充分利用苜蓿、玉米生长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调节空气,增加二氧化碳流通,增强边际效应,充分合理利用土壤水分和光合作用,用地和养地相结合,达到稳粮增收的目的。
通过“林-草”、“粮-草”结合,种植示范,引导推广,逐渐达到用种粮土地改种苜蓿,生产优质苜蓿饲草饲喂商品牲畜,可实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收,一般情况下,种植苜蓿配达适量其它饲草饲料饲养普通商品牲畜,效益是种粮收入的2-3倍。
4、苜蓿的加工。苜蓿叶片含蛋白质丰富,占全株总重含量的75-80%,通过加工处理,可提高利用率,实现旺季补淡季,丰年补欠年。一般采用塑料袋青贮和加工草粉储存使用。
二、生态链中的牲畜
畜是“草-畜-沼-肥”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中的转化加工厂,以养猪为例。用优质牧草适当配搭其它饲料养猪,在喂养转化过程中,产出的废弃物(粪便)作为再生资源,是生产沼气的原料。
优质牧草养畜,可降低成本,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据养殖推算,种植苜蓿喂猪,可减少精料60%,饲养一头肥猪出售,节约精料成本150元、煮熟成本60元,饲养周期缩短30天,效益约是种粮收入的3倍,高的可达5倍,同时减少劳动力的投入。
三、生态链中的沼气池
沼气池,是“草-畜-沼-肥”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生产再生产品中的发酵生产厂。把养畜排泄物(粪便)作为再生资源,进入沼气池生产清洁能源(沼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沼液、沼渣)变成再生产品。
现在利用沼气的方式有农村小型户和养殖场建大型沼气池。小型沼气池是解决农村处理粪便,生产能源,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农村户用小型沼气技术已经成熟,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满足广大农民需求,解决治理畜禽粪便污染和燃料问题。通过沼气池的建设,把厕所、畜圈连接起来,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既治理了环境污染,又生产了能源和肥料,同时也能达到“村容整洁”的目的。大中型沼气池是大型养殖场处理禽畜粪便的有效途径。建议国家把发展大中型沼气列入发展计划,制定扶持规模养殖场建沼气池的优惠政策,调动他们处理粪便、生产能源的积极性,促进污染环境的治理。养殖场生产的沼气可输送供应附近村民,沼液可滴灌追施牧草,沼渣可卖给农民改良土壤。
四、生态链中的肥
肥是“草-畜-沼-肥”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再生产品,它既是整个生态链的终端,同时也是另一次生态链的开始。
在一次“草-畜-沼-肥”循环中会产生沼液和沼渣。沼液是发酵生产沼气过程中的消化液,富含可溶性N、P、K,是优质肥料。沼渣是发酵生产沼气过程中的消化污泥,主要成份是菌体、难分解的有机残渣和无机物,是一种优良有机肥,有改良土壤功效。
五、“草——畜——沼——肥”生态循环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一是养猪收入,按一户农户种植0.5亩苜蓿,建一口10立方米沼气池,养4头猪计算:农村传统方法养猪,一头可获利100元,种草养猪与传统饲养方法相比,出栏一头可节约精料、煤钱等210元,降支增收计310元。年出栏3批12头,可获纯利3720元。二是能源节支,一口10立方米的新型高效沼气池,年可产沼气400立方米,可解决农村4-5口一家人的生活燃料和照明能源,节煤2000公斤,节电240度,合计节省开支920元。三是节省农药和化肥开支,施用沼液、沼渣可节省购农药、化肥等费用500元。三项共计可降支增收5140元。
2、生态效益。在“草-畜-沼-肥”生态循环经济运行过程中,一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生产的沼气作燃料,年可节柴2000公斤,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林木蓄积量,保护了森林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产生的沼液、沼渣是优质肥料,长期使用沼肥的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物理性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加强作物对营养的利用和吸收,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另外,人畜粪便是许多疾病的传染源,在“草-畜-沼-肥”生态循环经济运行过程中,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可杀虫灭菌,减少疾病发生。据贵州省卫生部门调查,由于沼气能集中灭杀蚊蝇和寄生虫卵,凡是集中连片建沼气池的村庄,蚊虫减少了70%,农民消化系统疾病减少了8-10%。
3、社会效益。推广“草-畜-沼-肥”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可把妇女从繁重的厨房劳作和起早摸黑找猪草、煮猪食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抽出时间从事庭院环境美化,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第四篇: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中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业应当有自己的正确定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畜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安徽省为例,我省的农业总产值2005年1629亿元,占全省的GDP30%,一产的从业人员仍有1783万。
畜牧业作为大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格局,是部分地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省数十万个专业从事畜牧业的规模户依靠畜牧业发展经济,其中不乏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畜产品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产,是农村致富带头的示范者,一些专业养殖乡村也出现了人均增收几千元的典型,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业仍然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其次,畜牧业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需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随着城乡居民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成为重要趋势,各种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在不断出现,畜牧业与种植业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畜牧业生产的肥料提供给种植业,充分利用了资源,也保护了环境。几年来全市大抓了畜牧业生态养殖和环境治理,把养殖业与种植业、农村能源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广规模养殖,对千头以上的猪场外迁,鼓励建设大型沼气池,利用沼渣肥田,使人畜混居的局面得以转变,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也促进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第三,畜牧业是实现生活宽裕的需要。我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算不上农业强省。畜牧业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一直在十名左右徘徊,人均畜产品总量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拥有的劳动力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利用好三个资源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引导、合理规划,加快标准化、规模化的建设,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是必须的。
新农村建设对畜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然加快畜牧业的转型步伐。新农村建设呼唤高效畜牧业。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生产发展”,畜牧业发展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一般都在50%以上,美国是68%,丹麦是82%,法国、德国等都在70%~80%甚至更高。传统畜牧业的明显特征就是以传统农业的思维发展畜牧业,满足于自给自足或者小范围的需要,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发展。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省、市农村工作会议,都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农业部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10年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呼唤生态畜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一方面新农村建设要求“村容整洁”,这就为建设养殖园区,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产业升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既消化了剩余的粮食和农作物秸秆,经过过腹还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肥料,还可以发展沼气解决农村能源
问题。通过沼气建设带动改厨、改厕、改圈,推动农村生态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呼唤安全的畜牧业。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拓宽了畜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对畜禽产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越来越受到西方国家“绿色壁垒”的制约,同时,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更发展成为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先后颁布了《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确保畜产品的健康发展。
我市畜牧业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推进阜阳跨越式发展,实现阜阳奋力崛起的迫切要求。市畜牧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职责,通过改革创新、超前思维,积极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为贯彻落实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我局结合阜阳实际,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就是到“十一五”末把阜阳建成无公害生态养殖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基本实现畜牧业的产业化生产,简称“两区一化”。这是一个比较高的目标,是一个自我加压的目标,是一个需要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努力拼搏,齐心协力苦干几年才可能实现的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围绕推进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发展规模养殖,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创新实用技术推广方式,保证全市畜牧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农民来自畜牧业的纯收入不断提高。
规模养殖的发展带动了“标准圈”建设,推动了“村容整洁”;畜牧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生活变得宽裕,并加速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化”进程。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畜牧局重点围绕以下五点做好工作。
第五篇: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初,党中央又作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这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满足农民生活愿望,从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高度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优化国民经济结构,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身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农村人大代表,更应率先垂范,履行监督职责,创新工作方式,发挥代表作用,为建设型农村贡献力量。
一、深入农村一线,发挥带头作用
农村人大代表来自农村生产、生活一线,能深刻感受到农民所思、所想、所盼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人大代表必须身体力行,创新方式,发挥带头作用。意识带头宣传政策。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农村建设基本内涵、指导远折合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深入村组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让农民深入了解政策、吃透政策精神,切实把党中央的政策精神变为农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行动指南。二是带头调查研究。要深入所在选区,广泛收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愿望和要求,突出生产发展,科学制定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确保规划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使规划能够集中明智、体现民意。三是带头深入实践。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带有作用,积极投身实践做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尤其要在村庄整治、生态家园建设中带好头,主动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解决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把农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二、履行代表职责,发挥监督作用
如何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使懂得惠民政策不折不扣的得以执行,农村人大代表必须履行职能,加强监督。一是监督规划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科学制定规划是基础和前提。作为人大代表,要积极主动会同村民代表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征收为重点,着力把发展经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规划蓝图既能反映发展前景,又能成为实现农民愿望的载体;既有指导发展的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同时,要确保规划必须按程序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从而有效监督乡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监督物资使用。怎样使有限的资金和物资在新农村建设中管好、用好,发挥最大效益,农村人大代表有义不容辞的监督责任。人大代表要自觉融入监督之中,会同乡、村两级制订新农村建设资金和物资管理使用办法,规范操作程序,实行阳光操作,不因为无报酬而放弃履行监督职责。三是监督工程质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间长、任务重,怎样让每一项工程成为惠及子孙万代的工程,必须严把质量。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有选择能力、有资质的施工队,把工程质量、投资数额和质量标准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豆腐渣”工程。特别是农村人大代表要定期、不定期的深入个工程点检查、督办进度,把关工程质量。四是监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切实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落到实处,为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奠定良好基础。重点督办广大农民知情权落实,建设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同时要认真督促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教育和引导群众运用“一事一议”政策,保证农民负担不反弹。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首创精神,使新农村建设成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行动。
三、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推动作用
社会主义性农村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特别是推动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作为农村人大代表,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很多,作用发挥到位,监督实效明显,人民群众满意,都需要代表提高素质,从我做起,充分发挥综合指导协调作用,做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一是提高理论水平。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要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系统论述,着力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素养。二是提高法律素质。坚持不懈地学习各种法律法规,拓宽法律知晓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带有学法、守法、执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促进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政,确保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都能依法解决,妥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提高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既要创新人大代表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又要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代表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特别是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体系建设、公益事业建设投入及管理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途径和路子,通过代表的工作,使代表早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实践者。同时,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倾向性、整体性问题提出新思路和新建议,全力推出新农村建设,做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
蔡教弘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