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班组文化建设对民航空防安全的意义(推荐)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对安检空防安全的意义
作者:霍晓乐
民航空防安全是指:为了有效预防和制止人为的非法干扰民航航空的犯罪与行为,保证民用航空活动安全、正常、高效运行所进行的有计划性,有组织性,指挥、协调、控制以及所采取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可以说,空防安全不仅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声誉而且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民航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做为有着“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的每一位安检工作人员来说,将肩负着空防安全地面保卫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我们的工作团队和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民航行业的形象以及国家的财产和旅客的生命安危!正因如此:如何建设一支高工作质量的团队?如何把企业的各项文化建设和最新的空防安全动态融入并执行到这个团队当中,将是我们保证好空防安全的第一要素。
为适应空防安全和企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原安检站旅检科自xxxx年xx月xx日起,在公司及安检站的统一领导下,划分为旅检x科和旅检x科。自分科以来,旅检x科始终以公司及安检站的各项文化建设为指导纲领,坚持突出安全生产、突出优质服务;坚持安全、质量、服务是机场生命线的观念。把班组文化建设放在日常管理的首位来抓,在近一年的实践中;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旅检x科,稳步发展。建国60周年及全运会的全面保障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也足以说明狠抓班组文化建设的确是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可
能伪装的高智能犯罪手段面前的有力武器,对空防安全的意义深远。下面笔者就以旅检一科为视角,浅析班组文化建设对空防安全的重用性。
任何性质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都会创造和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形象、制度、宗旨······等等这一切统称为企业文化。它是一个企业最持久,最顽强,也是最具有激励作用的企业或行业间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理念和特色管理的集中体现,而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恰恰在企业的每一个班组。因此,只有抓好班组文化建设才能集中体现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做为肩负空防安全使命和机场窗口单位的旅检一科,立足岗位,真抓实干,竞争向上。
一抓思想文化建设,树立空防安全意识
纵观民航空防安全事故,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安全隐患都是存在于班组,因此,提高班组的整体空防安全意识、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是做好旅检空防安全的头等大事、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班组的各个成员在长期的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在思想上极易产生共鸣。基于此点,我们开展了一些有关于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理念及空防安全形势教育以加强班组成员在安全思想上的认识,形成共同的空防安全价值观,从而使安全管理人人参与,真正把横到边,纵到底,绝不留死角的安全理念融入到每个班组成员心中,在班组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俗话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是一切行
动的灵魂”只有在思想上形成足够的认识,树起严格的空防安全意识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好的去指导自己的一切行动,为空防安全的保障树起坚固的思想堡垒。
二加强业务文化建设,为空防安全埋下基石
确保空防安全万无一失,仅在思想上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丰富的安检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操技能,如果说坚定的思想认识为空防安全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过硬的实操技能就是确保空防安全的有力武器,它们共同为和谐美丽的蓝天奠定了基石。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旅检一科首先积极参加各项技能竞赛活动,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各个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在日常管理上,每个班组都设有安全监督员,来监督各班组的业务学习情况。其次,对于新进的员工,我们采取一对一责任制的帮扶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新同志更快的掌握各项操作技能,还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感情。最后,不定期的以多种形式的方式开展业务经验交流活动,可以是在班组与班组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班组成员内进行,大家相互传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为空防安全的和谐夯实基础。
三强化制度、行为文化建设,促规范化管理
制度、行为文化建设对班组管理和员工行为起着统领作用。旅检一科自成立伊始,科室领导就召开分队长、班组长工作会议,根据公司及安捡站的各项制度详细制定了《班组现场工作条例》及《班组规范化管理试行办法》等规定。对班组长的权力关系及各项工作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说明。俗话说:“无规不成方圆”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
起到很好的约束性,能够让每一位员工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工作,使一些不利于空防安全的因素避之门外,例如:在《班组现场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员工上勤期间不准带手机。有力的避免了工作中因手机的呼叫
而分心分神,进而影响工作质量,给空防安全留下隐患。
四注重班组民主文化建设,营造班组特色文化
班组建制虽小,但它却是企业各项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是确保空防安全第一线的基础家园。笔者认为,班组也应该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拥有属于自己班组的文化特色,这样既能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也能更好的践行企业文化的发展。在旅检一科二分队每一位队员都有一份个人工作档案,其中详细记录了每位员工的个人信息及一年中的工作表现,这样不仅方便了分队长、班组长的日常管理,也为职工年底评优打下了文字上的基础,真正做到评优有据可查,公平,公正,民主。二分队二组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更是形成了“严谨、和谐、向上”的班组精神氛围。另外,在二分队二组积极提倡主人翁精神,即:人人都是班组的主人,班组长把自己的权力分散到每位成员的身上,使其人人互相监督,互相督促。营造班组特色文化,大胆进行民主管理,有力的融洽了班组在工作中的氛围,增强了战斗力,为新的目标----空防安全年而不懈努力!
空防安全服务永远是我们安检人执着的奋斗目标,永远是民航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基础;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唯有做到了思想上的重视,行为上的积极,业务上的精益求精,管理方法、措施上的有效得力,才能抓好班组的各项建设,才能在日益严峻的空防形势下永固空防安全的大堤!
第二篇:民航空防地面安检心得体会
安检每天都是零的起点民航空防地面安检心得体会众所周知,安全检查是民航空防地面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我们的工作质量,不仅关系到民航行业形象,更关乎国家财产和旅客生命的安危。您可曾记得,2001年举世震惊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正是因为安全检查质量不过关,使恐怖分子有机可趁酿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而“9.11”事件尘埃未尽,我们还来不及审视美国机场安检系统疏漏时,我国民航“5.7”空难在**上空又酿造了多少个家毁人亡的惨剧。时至3月7日,南航CZ6901**至北京航班上一**维吾尔族姑娘恐怖破坏未遂案件又让我们在奥运年心有余悸„„这一起起安检工作质量教训怎能不让人警醒万分,这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怎能不让人悲痛不已?顷刻间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变成了孤儿,难道这不是血的教训吗?安全责人重于泰山,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时刻把空防安全和旅客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职责。
第三篇:谈新形势下民航空防安全的危机管理
新形势下民航空防安全的危机管理
沈朝阳
“9.11”事件发生后,民航空防安全状况持续严峻和日趋复杂,空防安全危机空前敏感地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如何妥善预防和化解空防危机已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加强民航空防安全危机管理日益成为共识。
一、对空防安全危机的一般认识
(一)危机的概念和特点。在汉语词典中,危机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危险的根由,二是指严重困难的关头;西方关于危机含义的解释也有两个:一是危险和非常困难的时期,二是决定性的瞬间或转折点。管理学意义上的危机就是指无法预测何时何地发生,一旦发生将导致组织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急的非均衡状态。危机具有潜伏性、意外性、破坏性和紧急性等特点。危机管理就是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救治危机恢复组织均衡状态的一系列措施。不同的组织产生危机的原因、危机的特征及危机管理的内容都有所不同。
(二)危机管理的内容。危机管理通常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阶段,避免危机。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建立以奖惩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设备设施为中心的投资机制。第二阶段,准备危机。长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只有未雨绸缪方可防患于未然,制订并熟悉应急救援计划。第三阶段,确认危机。善于捕捉信息和分析信息,培养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当机立断,全面防范。第四阶段,控制危机。处变不惊,亡羊补牢,灵活机动,控制事态恶化。第五阶段,解决危机。审时度势,速战速决,转危为安。第六阶段,反思危机。总结经验教训,修正危机管理机制。
(三)空防安全危机。空防安全是指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人为的非法干扰航空器的行为,保证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及所载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使航空器依照合法机长的正常意愿,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安全、正常运行。正常的安检、监护等查堵、防范工作不存在危机,一般的非法干扰或预谋劫机行为也不构成危机,只有当发生严重威胁航空器及所载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劫、炸机事故,事故起因可能具有普遍性和社会内在必然性,极易引起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连锁反应时,即出现空防安全危机。例如,1993年11月至12月,短短两个月内竟然发生了十次劫机事件,政府紧急发布了通告,安检实施了“双百”检查;美国“9.11”事件导致空防安全高度紧张,我国发布了“关于民用航空安全的通告”,实施了安检特别工作方案;2002年4月17日到5月10日,一个月内发生三起劫炸机事件,促使了脱鞋检查和规范货运安检; 2003年1月22日到2月2日春运期间发生两起劫炸机事件,总局随即发布了加强液态物品检查的公告。空防安 全危机虽然具有危机的普遍规律和一般特征,但是由于其显著的特殊性更强烈地被人们所关注。空防安全危机起因主要是人的主观犯罪动因,一旦发生,灾难性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其政治和社会影响巨大。
二、建立空防安全危机管理机制日益迫切
(一)民航空防安全关系重大且持续严峻。随着改革开放和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空防形势渐趋严峻,劫持飞机、破坏飞机、破坏机场以及针对民航的其他非法干扰活动日益频繁。据不完全统计,进入80年代以来,仅劫机事件就发生近60起。民航空防安全不仅仅关系民航运输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更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9.11”事件对美国乃至全球政治、军事、经济的巨大负面影响时至今日仍未消除,最终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的反恐怖浪潮和战争风云;“5.7”空难给我国民航烙下的伤痕犹历历在目,“1.24”劫机未遂爆炸案又敲响了空防安全的警钟。由于分裂组织、邪教组织和特定个体针对民航的恐怖破坏和挟私报复性犯罪活动从未间断,民航空防安全的危机日益呈现长期性、严峻性和复杂性态势,防范工作也必将任重而道远。
(二)当前的空防危机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由于空防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破坏严重性和影响巨大性,痛定思痛,建立一套完备的危机管理机制已成社会共识。其 应急处臵必须要做到迅速有力、规范有序、善后有方,不能局限于事后责任追究和全面整改。为此,我国民航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逐步建立了包括安全技术检查、封闭式管理和飞机监护、飞机客舱保卫和公安强力保障等四大组成部分的空防安全保卫体系,有效地打击遏止了航空犯罪。但应该看到,当前的空防安全保卫体系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虽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航空安全的指导方针从未动摇,但该方针以往主要强调的是民航运输飞行的生产安全,较少关注航空保卫安全。第二,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目前主要担负空防安全工作的单位都属于企业内设部门,既缺乏安全执法管理的权威和有效方式,又不掌握安全投资权力。况且,企业的目的无疑是营利,而空防的目的是安全,两者目的不同,价值观念和运行方式客观上差异较大。空防安全的受益人指向性不强,所以在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服务的关系上,最容易牺牲安全。第三,空防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由于缺乏高层次的完备的空防法规体系,导致空防重心长期偏离,空防队伍职业化建设明显不足,空防技术投资有待加强。第四,空防安全危机的预警和救治机制亟需完善。当前仍依赖组建临时性的事故调查小组处理危机,仅限于事故本身的处理和亡羊补牢式措施,靠开会、发通知、发电报、发通报、处理责任人等传统方式,既缺乏避免、准备和确认危机的前瞻性研究,又缺乏控制、解决和反 思危机的决策性论证。
(三)完善空防危机管理机制的时机基本成熟。第一,“9.11”事件后,我国政府即组建了国家处臵劫机事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劫机等突发空防事件的组织领导和应急救援能力;斥巨资增强机上防护装备设施,成立专职的航空警察队伍履行空中客舱保卫职责。第二,2002年初,ICAO根据第三十三届大会的决议、航空保安部长级高级会议的建议和航空保安专家小组的指导,建立了普遍性和强制性的航空保安审计计划。审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各国现行的航空保安机制和运作进行系统性的检讨,找出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加以改善,以强化航空保安。我国民航以对国家、社会、旅客高度负责的态度,已庄严承诺保证按照不低于国际审计的标准全面建设空防安全,并尽快接受ICAO的航空保安审计,此举有利于空防安全危机管理机制的顺利建立。第三,根据十六大建议和十届人大决议,政府机构进行较大改组,国资委成立,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民航总局作为政府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专注于法规政策、行业标准和航空安全的管理,建立完备的空防安全危机管理机制组织条件成熟。第四,法制环境日臻完备。国家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奠定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依据;我国民航已着手修改《航空法》、《航空安全保卫条例》,这些专 业法规的修改完善无疑将大大提升空防危机管理的水平。
三、建立空防安全危机管理机制的若干意见
(一)有针对性研究空防危机的根源。研究空防安全危机管理应该在危机管理普遍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针对性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危害空防安全的主要对象和目的。国际民航组织对以前非法干扰航空器的犯罪分子进行了归类分析,据其提供的数据表明,其中主要对象有三类人:以政治为目的的占19%,刑事犯罪分子占15%,精神病患者占52%。根据我国的具体国国情,归纳分析二十年来民航空防事故,可以发现,危害空防安全的主要对象是处于社会底层、素质较低、心态扭曲的个体,劫、炸机的主要目的是逃往台湾或报复社会。近年来,分裂势力、邪教分子和黑恶犯罪分子对航空保安的威胁也不容忽视。第二,劫、炸机的特点。作案方式多样化,人数不一,内部人时有参与,使用工具种类多样,逃避检查的智能化、隐蔽化趋势明显,设骗局讹诈劫机或地面强冲劫机现象时有发生。劫机具有诱导作用和示范效应。第三,防范体系是否存在漏洞。从理论到实践调研,从逻辑到实证分析,运用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国际航空保安审计的方法,查找空防防范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审查法规制度是否完备,体制是否顺畅,流程是否合理,设备设施是否先进,员工业务技能素质是否过硬、队伍管理是否严格等多方面认真查找原因。
(二)建立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全过程立体式空防体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分析找到了影响空防安全的根源,就可以对症下药,构筑防范体系。第一,奠定制度基础。首要的是法律基础,构筑权威、独立、完备的法规体系是空防危机管理的起点,尤其是当空防安全防范意识尚未深入人心的今天;其次是规章制度,构建行业和企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整套工作原则、方法;再者要建立完整严密、可操作性强的流程体系和纠错机制。第二,强化危机管理意识的培养和危机管理技能的培训。切实搞好空防安全教育,提高对危机事件的警惕性,建立“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和处理好空防安全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从而严格执行空防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和服务技能的训练,通过培训让员工实实在在掌握确保空防安全的业务知识技能。第三,建立高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在国家处臵劫机领导小组和民航总局公安局总的组织、协调和指挥下,建立责权清晰、政令统一、信息畅通、精干高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国家和政府保证相关法令和标准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罚,承担相应的行政权责;空防保障机构法定设立,投资多方参股,业务垂直指导,行政横向自主,执勤依法独立。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和适当分权授权促使政府管理从等级督察制到参与和协作空防安全转 变,通过法定责权、立体追究确保航空企业从被动参与到自觉高度重视空防安全转变,从而使这个体制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产生更高的士气、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效率。第四,从人力和财力两方面提供完备的危机管理资源保障。人力资源准备关键要落实空防安全保障队伍职业化,不能将其当作劳动密集型工作而不重视技术素质提高,更不能将空防工作视为普通看护型工种而忽视智能化研究;财力资源准备主要落实足额的空防保障专项资金,用于设备设施的技术更新和研究投资,为空防工作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要感知危机和控制危机,善于寻找薄弱环节。大量事实表明,空防安全的强度取决于系统最弱的部分,恐怖袭击者总是试图使用最易受到攻击的环节。山雨欲来风满楼,没有无缘无故的事端,善于感知并查找出容易产生危机的环节,是预防危机的较高境界。例如,“9.11”事件虽然发生在美国,但我国政府能够洞察全球空防安全潜在的巨大危机,举一反三,民航总局立即发布了《关于民用航空安全的通告》,实施了“安全检查特别工作方案”,加固了飞机驾驶舱门,规范了货运安检,清查了控制区通行证,等等。通过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坚决堵塞空防漏洞,严防类似悲剧在我国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各级组织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正视危机,要把以前的、别人的教训当作今后的、自己的经验,千方百计规避危机。首先,培养危机意识,组织进行应急演练。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在和平稳定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所以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通过演练各种可能在实战中碰到的问题培养队伍的空防意识。其次,进行预见治理。设立专门机构,构建明确的危机处理的管辖范围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治理;分析未来趋势,为空防危机管理的预警提出建议和目标。在此特别要强调的是:坚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空防安全的小事,不允许轻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失误。每一个失误就是“事故链”的一个节点,一个个独立的失误一旦构成了完整的“事故链”必将导致事故发生,偶然、巧合的事件和因素不过是导火索、催化剂。
(四)解决和反思危机。趋利避害,将损失降低到最少。核心工作是建立未雨绸缪的预警机制和亡羊补牢的救治机制相结合空防安全危机管理机制。第一,制定应急处臵方案并经常组织演练。方案涉及组织指挥、信息传输、程序步骤、后勤保障等方面具体内容;第二,动员社会参与。大量事实表明,习惯于“捂盖子”无助于妥善解决危机,必须使公众了解真相,良性互动,及时祛除流言、猜疑、恐慌等,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由于社会力量的参与,信息通道不再堵塞,政府决策的可信度和可行度得到提高,可以降低政府救治危机的成本。第三,加强全球合作。危机的原因和结果往往是 世界性的,在危机的救治中,通过全球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谅解,有效消除危机,恢复社会秩序,提高危机救治效率、降低救治成本。全球对待“9.11”事件和“非典”疫情的高度合作态度就是全球合作的一个典型例证。第四,总结经验和教训。空防安全是一项持久而艰苦的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次危机的解决并不能带来长治久安的局面。因此,为了今后能够及时、有效处理空防危机,要善于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及时总结、分析、评估空防工作组织上、制度上、方法上、技术上等方方面面的长处与不足,修正危机管理机制,提高对空防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空防危机发生后的处臵能力。
第四篇:民航文化建设
民航文化建设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构建民航行业价值体系,大力加强民航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建设民航强国战略实施,由民航局发起的提炼培育“民航精神”工作正式启动。作为这项工作的重要一环,“民航精神”表述语公开征集活动今天也正式开始了。这是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民航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提炼和培育“民航精神”是民航文化建设进程中具有根本性、引领性、长远性的工作,对于保证民航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民航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广大消费者的新期待,需要进一步增强全行业广大干部员工的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巩固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凝聚全行业从业人员的精神力量。提炼和培育“民航精神”,事关民航科学发展的全局,这一活动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提高全行业广大员工的文化自觉,增强全行业广大员工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大民航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影响力。
民航精神,是一代又一代民航人共同创造、传承、实践的精神财富,是新中国民航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文化内核和思想动力。为此,“民航精神”的提炼培育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努力做到高质量。表述语必须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充分体现民航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行业个性与社会共性的相互兼容、历史积淀与未来目标的相互统一、行业特色与员工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新中国民航的文化品位和行业特质;同时还要做到表达简明,朗朗上口,有利于快速、广泛、持久地传播出去,深入人心。
提炼培育“民航精神”,特别是“民航精神”表述语的征集和选定,是一个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过程,需要民航各单位高度重视,特别是各单位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带头参与。承担提炼培育工作具体任务的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争取有关专家学者和民航广大干部职工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尽可能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切实做到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努力取得满意的成果。
我们相信,只要全行业各单位领导都能够认真组织落实,广大干部员工都能够踊跃贡献自己的智慧,并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民航精神”表述语的征集活动就一定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民航精神”的提炼和培育工作就一定能够开花结果!
第五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txt不要放弃自己!-------(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看到这一句 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积极倡导安全文化,提出“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的新思路,发布了《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受到政府的一些主管领导人对安全文化的建设高度重视,如1994年12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就安全文化建设题词:“普及安全文化知识,提高人民安康水平;”1995年七月,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话会议上讲话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倡导安全文化等措施,促进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的普遍提高。”当时在全国掀起宣传安全文化知识的新高潮,1995年全国第五次“安全生产宣传周”活动,把“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列为三大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一些行业和企业也纷纷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如核电、电力、铁路、石油化工等行业进行了一些试点,取得了明显效果。然而,近几年安全文化活动正逐步在一些企业淡化。究其何原因,笔者认为应重点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
1.1零事故原则
任何人都有愿意受到伤害或者患病,而希望安全。如果把这种愿望划作一种精神财富,总结为“大家一起来向零事故挑战”的全体员工的共同意志,就一定能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一致拥护。
1.2危险预知原则
要现实零事故原则,必须把岗位一切潜在的危险因素事先辨识出来,加以控制和解决,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因而,应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现和掌握这些危险因素,同时对那些可能成为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预知和预测,并尽力排除。
1.3全员参加原则
全员参加,即大家一起共同,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与工作岗位角度,主动发掘其所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因素,以无事故和无疾病为目标,共同努力做到预先推进安全卫生管理。
二、班组危险预知活动是企业班组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
2.1定义
班组危险预知活动是当前安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该活动地在作业前,在班组长或作业负责主持人下,利用安全活动时间及工前较短时间进行的群众性的危险预测预防活动。这类活动类似于解放军作战前的诸葛亮会,发动群众讨论敌情,研究作战方案,克敌致胜。是控制人为失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进行岗位安全教育,真正实现“三不伤害”的重要手段。
危险预活动分危险预知训练和工前五分钟活动两步骤进行。前一阶段主要是发掘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后一阶段重点落实预防措施。
2.2班组危险预知活动的内容
通过危险预知活动,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
2)作业现场状况;
3)事故原因分析;
4)潜在事故模式;
5)危险控制措施。
2.3危险预知活动程序
2.4组织班组危险预知训练须注意的问题
(1)加强领导,要求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PDCA循环模式拟定预知训练课题计划,分批分期下达到班组开展活动,并将实施结果纳入考评内容。
(2)班组长准备,活动前要求班组长对所进行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准备,以便活动时心中有数,进行引导性发言,节约活动时间,提高活动质量。
(3)全员参加,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调动群众积极性,使大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危险预知活动应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不能一言堂;应让所有组员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危险预知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a发现问题
b研究重点
c提出措施
d制定对策
(4)训练形式直观,多样化,班组长可结合岗位作业状况,画一些作业示意图,便于大家分析讨论。
(5)抓好危险预知训练记录表的审查和整理。预知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车间应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座谈会,对已完成题目进行系统审查、修改和完善,归纳形成标准化的教材,作为工前五分钟活动的依据
2.5工前五分钟活动
工前五分钟活动是预知训练结果在实际工作的应用,由作业负责人组织从事该项作业的人员在作业现场利用较短时间进行,要求根据危险预知训练提出的内容对“人员、工具、环境、对象'进行、四确认',并将控制措施逐项落实到人。重大危险作业应作业安全和工序安全两个阶段开展工前五分钟活动。
三、应用实例
以冶金企业炼钢生产为例,其班组危险预知活动以记录表形式作为活动结果,见附表”班组危险预知活动记录表。
结语
班组危险预知活动是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御协会于1973年提出“零事故运动”的支柱,目前在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广泛推进,效果明显。当你走进开展上述活动的企业,你就会感到一股安全文化的气息和氛围,其车间的墙上、黑板以及班组活动场所,到处都标识着作业场所的危险及其控制信息。我国也有一些企业正在开展,如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等企业,已在班组全面推广,企业的伤亡事故得到明显控制,全员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