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发应急培训习题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办法》培训考核试题
(说明:在试卷中,《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被简称为《办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为最高级别。(A)
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
2.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自起施行。(D)
A 2007年10月1日B 2007年7月1日 C 2008年10月1日 D 2008年7月1日
3.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C)
A 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B 专项应急指挥部C市和区、县人民政府D 现场指挥部
4.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组织、协调、指挥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A)
A 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
B 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临时应急指挥部
C 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临时应急指挥部
D 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5.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负责制。(B)
A 主要领导B行政领导 C 党委领导D 主管领导
6.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逐步实现与国务院及其部门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C)
A 汇集、储存
B汇集、储存、分析
C汇集、储存、分析、传输
D分析、传输
7.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和准确,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D)
A 迟报、瞒报B 迟报、谎报C 迟报、谎报、瞒报
D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8.《办法》中规定,对事件本身比较重要或者发生在重点地区、特殊时间的突发事件信息,应当立即报告,法定节假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特殊时期,实行制度。(B)
A 每周报告B 每日报告 C 立即报告 D 分时报告
9.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由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A)
A 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B 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
C 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D 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
10.大型社会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关于大型社会活动的管理规定,制定保障大型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B)
A 参与者B 主办者C 服务者 D 协作者
11.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危险源、危险区域的,按照有关规定实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实时检查、更新和分析信息数据。(A)
A 信息数据库B 数据表C 数据册D 信息汇总表
12.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工作特点,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B)A帮助B 协助C协同D 配合13.本市建立健全与国家有关部门,驻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央驻京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D)
A资源共享机制B 联合办公机制C 军地联合机制D应急联动机制
14.制定应急预案的行政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修订应急预案。(A)
A 适时 B 及时 C 定期D 不定期
15.本市建立制度,对排查出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及时予以化解。(B)
A 矛盾纠纷排查B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C 矛盾纠纷解决D 矛盾纠纷调查
16.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建立由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A)
A 成年志愿者B 民兵C 大学生D职工
17.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标示。(C)
A 蓝色、黄色、橙色、红色B 黄色、蓝色、橙色、红色
C红色、橙色、黄色、蓝色D 橙色、红色、黄色、蓝色
18.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制度,定期研判突发事件应对的总体形势,部署相关工作。(A)
A 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B 季度分析会议
C 风险防控分析会议D公共安全事件分析会议
19.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一级,用表示。(D)
A 蓝色 B 橙色 C 黄色 D 红色
20.本市依托建立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规范预警发布的权限和程序。(A)
A 市气象部门B 市水务部门C 市园林部门D 市农委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哪几种级别?(ABCD)
A 特别重大B 重大C 较大D 一般
2.本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实
行、、、、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ABCD)
A 统一领导B 综合协调C 分类管理D 分级负责
3.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本区、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类型是。(BCD)
A 部门应急预案B 总体应急预案C 专项应急预案D 应急保障预案
4.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危险源、危险区域的管理制度,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ABC)
A 调查、登记、风险评估B 定期检查、监控C 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D 分点和分区域配备应急人员
5.供水、排水、供电、供煤、供气、供热、交通、通信、有线电视网络等公共设施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保障安全运营。(ABD)
A 制定具体应急预案B 建立安全巡检制度C 建立风险源与风险区域调查、登记、评估制度 D 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监督。(BCD)
A 与社会单位共同建立应急教育基地B 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C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知识教育 D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7.关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BCD)
A 市人民政府依托市公安消防专业队伍,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B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当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C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D 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8.行政机关获悉下列哪类事件的信息时应当立即报告?(ACD)
A 事件本身比较重要的突发事件B 事件处置的进展情况
C 发生在重点地区的突发事件D 发生在特殊时间的突发事件
9.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ABC)
A 组织进行人员疏散、引导救援等工作 B 并立即向区、县人民政府报告
C 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D 续报事件处置的进展情况
10.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可以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选项是下列一项或者多项:(ABCD)
A 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B 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C 进入相关场所进行检查和封存物品
D 拆除、迁移妨碍应急处置和救援的设施、设备或者其他障碍物等
三、判断题
1.《办法》中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3.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立或者确定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4.本市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职责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5.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可以不向社会公布。(×)
6.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和应急知识的公益宣传。(√)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8.本市统筹规划建设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开展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防灾减灾教育基地应当免费向公众开放。(×)
9.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应急演练。(√)
10.区、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11.获悉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事件信息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向区、县人民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信息。(×)
12.《办法》规定的突发事件事后恢复与重建的原则是“短期恢复与长远发展并重”。(√)
13.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发生地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协助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14.发生地区、县人民政府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事态,或者不能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报请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
15.配有统一应急标志的交通工具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期间优先通行;有关通信运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应急指挥通信畅通。(√)
16.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采取授权发布、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发布信息。(√)
17.市或者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应当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服从市或者区县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市专项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和安排,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18.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宣布应急处置结束,但不停止执行应急处置措施,以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19.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因应对突发事件采取措施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损失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偿;国家没有规定的,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补偿办法。(×)
20.本市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档案管理制度和案例库,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记录和研究。(×)
第二篇:突发环境应急管理办法培训心得体会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培训工作总结
在省环保厅大力支持及公司领导的重视下,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现将有关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是提高处理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需要,是增强公众环境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需要,是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及其造成损害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自2015年4月16日发布,2015年6月5日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成线,左右成网的突发环境事件管理网络。为增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增加实践经验,至今,各地都在组织开展模拟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演练,通过开展应急演练不仅锻炼了应急队伍的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防范意识和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训收获及成效
(一)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此次培训重点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相关内容,组织我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学xxx省、市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提高我们的应急管理知识储备,提高了应急管理水平。
(二)开展网络平台教育,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开展环境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组织构建危险源信息平台,上传公司周边重大风险点及环境敏感点,确保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响应,重点防控,提高应急能力。
(三)开展自查自纠,提升公司管理体系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要求,自查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完善本公司应急预案提升本公司环境管理水平,按照省厅要求,逐步建立环境风险管控体系。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和建议
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我公司实际,我公司将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以增强环境应急保障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环境应急管理能力为重点,着力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公司周边环境安全。一是继续将应急管理纳入重点工作,加大公司内培训教育。二是拓宽应急管理知识的普及面,计划通过邀请知名环境应急管理专家作辅导报告和现场模拟演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逐步提高环境应急管理知识,增强处置环境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增加环境应急突发事件的受宣面,营造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利用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重点宣传环境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及自救措施,加大群众环境应急自救能力。
第三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小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小结
为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高群众应急意识,3月04日下午,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专业的培训,并进行现场演练。
演练中,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邀请市局的专家领导进行现场指导,主要对消除火灾隐患、消防器材的管理与使用、扑救初期火灾、发生火灾自救与逃生、组织引导人员疏散、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培训和现场演练,使我们更直观、更深刻地懂得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以及在险情中的应对措施。”该服务中心人员纷纷表示,活动的开展对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起到了强化作用,对一体化管理卫生室做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应对工作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培训计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培训计划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确保我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及集体群伤事故做到快速应急、及时救治,特制定培训计划如下:
一、每年年初,由院感委员会讨论定出该年的培训内容,重点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重点传染病防治、意外灾害事故救治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内容进行培训。
二、由院感科不定期组织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以及院内各种防治预案中的成员学习有关知识,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三、院感科要结合卫生部发布的有关文件精神、方针政策及时向院内应急分队成员传达并组织学习。
四、每年组织两次以上重点传染病防治全院性业务培训并进行考试。
五、经常性组织应急分队人员熟悉、掌握“120”救护车上各种医疗仪器和出诊应急箱内药品、器械的使用,以确保我院的应急救治质量。
六、院内应急小组成员变更后,院感科应及时对新进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督促其尽快掌握各种应急、救治知识和技能。
院感委员会
二00五年一月二十日
第五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培训试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培训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A、2003年5月9日 B2003年12月1日 2.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A先治理后预防 B、预防为主,长备不懈
3.什么机构负责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A卫计委 B、国务院
4.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总指挥应由谁担任?()B、政府主要领导人 5.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方面,下列哪些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A、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B指导突发事件治理工作 6.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订?()A、卫生部制定,国务院批准 B国务院制定,卫生部批准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由哪个部门建立?()A、国务院B、卫生部
8.医疗机构发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1小时 B、3小时 C、2小时
9.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或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向哪个部门通报?()
A、同级卫生部门 B、市级卫生单位 C、省级卫生单位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哪个部门发布?()A、人民政府B、卫生部门 C、公安执法部门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的目的是什么?()
A、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B、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C、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D、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2.下列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突然发生 B、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 C、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和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D、冠心病经常突然发作,因此它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于国家应急指挥系统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A、由国务院设立指挥部 B、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 C、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 D、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履行各自职责
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下列关于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的内容的论述正确的是?()
A、部门职责 B、监测与预警 C、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D、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 E、指挥部组成人员名单
5.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下列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当履行职责的论述正确的是?()
A、依法做好日常防范工作 B、开展应急教育 C、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D、指定机构开展日常监测
6.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当履行职责的论述正确的是?()A、依法做好日常防范工作 B、开展应急处理培训,组织应急演练 C、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D、指定机构开展日常监测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在应急储备工作方面,以下正确的说法是哪些?()
A、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保证应急物资储备 B、政府应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 C、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演练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传染病专科医院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下列关于省级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情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B、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C、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D、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应给予
的行政处分是:()
A、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 B、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 C、追究其刑事责任 D、可以免予处分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哪些行为?()
A按规定报告B立即组织力量调查核实C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D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卫生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及时向哪些部门通报?()
A、国务院有关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部门 C、军队有关部门 D、向社会发布
12.下列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报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
A、国家公布统一的突发事件报告举报电话 B、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 C、接到报告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调查处理 D、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
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是如何要求的?()A、及时 B、准确 C、全面 D、注意保密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卫生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A、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B、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 C、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D、立即采取医疗救护措施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负有哪些职责?()A、突发事件的技术调查 B、突发事件的确证 C、突发事件的处置 D、突发事件控制和评价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下列哪些机构应当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作,集中力量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A、医疗卫生机构 B、监测机构 C、科学研究机构 D、卫生行政部门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A、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B、对突发事件现场等采取控制措施 C、宣传突发事件防治知识 D、对易感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哪类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尽快组织力量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
A、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 B、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什么服务?()A、医疗救护 B、现场救援 C、技术调查 D、必要时将病人转送到指定医疗机构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街道、乡镇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哪些工作?()
A、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B、人员的分散隔离 C、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 D、向居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2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A、就地隔离 B、就地观察 C、就地治疗 D、尽快转诊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对传染病应做到哪几点?()A、早发现 B、早报告 C、早隔离 D、早治疗 E、尽早公布疫情
2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下列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A、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B、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C、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D、拒绝接诊病人的 E、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由哪个部门负责?()
A、国务院有关部门 B、地方政府C、地方政府有关部门 D、医疗机构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应急物资的运送由以下哪个部门负责?()A、铁路 B、交通 C、卫生 D、民航
三、判断题(A为正确,B为不正确)
1.只有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才有权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2.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3.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应给予适当补助和津贴.()4.省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5.省级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突发事件情形.()
6.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均应在1小时内向本级政府、上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7.启动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卫生部报国务院批准。()
8.省级启动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省政府决定,不须向国务院报告。()9.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10.医疗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人员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11.医疗机构对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12.接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病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1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14.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376号令)于2003年12月1日公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