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普论文(刘硕)
关于高校大学生科普教育的思考
摘要:本论文一方面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的科普现状,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科普能力被忽略,且重点科普人群在年龄段上出现了断层,提出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科普的受众主体,还是科普的主要传播者,应该结合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计划和社会实践,进而开发高校大学生的科普资源。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有必要在高校大学生开展科普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知识,积极弘扬科普精神。
关键词:高校科普教育创新
一、高校科普工作的意义
1、高校科普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的重任。我国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是按专业和科学进行的。大学生对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科学领域的知识进行过比较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这为其今后从事本专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因此,大学生对本专以外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兴趣不高或者根本不想过问,因此,高等学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术造诣,而且要让大学生对其他专业和科学更要有所了解,尤其是对非本专业的最新科技动态更要有所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开展好高校科普工作。
2、高校科普工作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科技发展的后劲,决定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其中科学知识是基础,通过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在较宽的领域内增加非本专业的科学知识,了解和借鉴其他领域的科学方法,增强科学意识,提高科学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通过开展科普工作,可以丰富和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技进展,学习和借鉴科学家成功经验,提高创新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3、高校科普工作对推动全民科普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要实施好这一战略,必须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整个民族的创造力,从而调高我国国际竞争力。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大学生不仅自身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而且作为社会精英,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广大民众,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此外高等学校具备良好的软硬件条件,有条件也有能力为社会提供科普服务。
因此,高等院校的科普工作在全民科普工作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校科普工作存在的某些问题
高等院校应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科普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还需改进。
1、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还需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带来的社会分工细化和社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植根于我国高等教育文理分科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教育过细,过窄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的趋势。很多大学生仅满足于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对科普知识的兴趣不够浓厚。
2、高等院校科普工作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我国的高校科普工作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科普宣传形式是比较单一,并且在时间上难以坚持下来,不具有连续性。科普基地的建设也是不够理想,无论是从基地的数量还是基地建设的质量上来看,科普的热情还是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三、拓展高校科普工作的方法
1、抓准教育科普切入点
科学的门类很多,具体而艰深。中学生重在掌握基础科学的基础知识,过于专业化,学生听不懂,也不感兴趣,因此,中学科普教育,应以教会学生理解科学,善待科学,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目的。关于这一点,早在1985年,联合国教育大会上所提出的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就早已做出了最精要的说明:“一个人可以不了解科学的具体内容,但是必须知道对社会的利弊。”因此,科普教育是让中学生认识到,科学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因此被滥用而引发的一系列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灾害,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气候反常,能源短缺等等。而我们所生存的城市就面临着世界“两最”:世界上受污染最严重,水资源最匮乏等。
2、广辟科普教育资源
当前全国性的课科普教育热潮和基础教育是完全吻合的。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广泛开辟科普教育资源,从场所,师资,和渠道方面都创造非常好的条件。
3、做好“两个结合”
科普教育,在教会学生理解科学,善待科学,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目标下,有两是应当强调的。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在实施可科普教育中,我们力求做到两个结合。首先,科普教育要与德育相结合。一次科技报告,不单单是长点知识,重要的是在与科学的接触中,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科学献身精神的熏陶,受到科学的思想启迪,从而激励他们的远大志向,为国家民族贡献青春与力量。二是科普教育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国策,在基础教育中,则成为培养人的一个主要目标。
结语: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百舸争流,全球化知识创新及应用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时代。我国的科普事业的发展,更需要培养和造就一代年轻科技人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及现行大学教育的局限,创新科技创新的教育体制,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大中.对加强高校科普工作的思考.2006(03)-0045-04
[2]廉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2009(01)-101-002
[3]王宇良.高校大学生科普及其研究的几点启示.2008[03]-0029-6
[4]杨东铭.高校科普问题调查分析及对策.2008
[5]黄道宏.科普教育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2013(01)-35
[6]任福君.张忠义.科普人才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2012(01)-0011-09
[7]李庆云.新时期高校介入科普工作的意义和有效途径.2008(11)-20
[8]刘晓晶.以科普教育深化素质教育
作者:刘硕,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讲师,30534884@qq.com,***
第二篇:专科生刘硕求职信
求职信
尊敬的西门子公司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翻阅我的求职信!
我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刘硕,2014年7月我将顺利毕业。近期获知贵公司正在招聘,我自信通过我大学三年的学习会使我能胜任程序设计员这一职位。
大学三年,奠定了我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我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办事稳重、善于思考、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
在电脑方面, 我掌握了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并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通过计算机一级,我可以熟练的进行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熟练掌握本学科电子技术的操作,并多次参加省赛获得名次。
我思想先进,积极向上,并努力向党组织靠拢。我拥有崇高的理想,“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尽力将每件事情做得最好”是我对自己永远不变的执著与承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并时刻告诫自己要努力﹑要有追求。我爱好学习﹑写作、体育和研究,并在其中感受生命和生活。
我的专业基础扎实,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在大学期间,我参加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曾做过兼职工作。正因为此,使我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心理和工作的经验。
我深知自己缺少了“本科大学毕业生”这一光环,因此,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来弥补,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自己三年来的耕耘取得了收获,参加过多次各种类型竞赛,我自信自己已具备了争取就业机会的实力,而未来的事业更要靠自己去探索和拼搏。
我很希望能加盟贵公司,并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谨祝贵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人:刘硕
手机182****5091
第三篇:科普论文
论鸟巢、水立方中的科技内涵
—— 科普论文
众所周知,北京2008奥运会的体育场是类似于“鸟巢”的样式,国家游泳中心则是一个很漂亮的充满着“气泡”的水立方,但是庞然大物下面究竟隐藏着哪些方面的技术呢?今天我的科普小论文将带领您解开这些神奇的建筑!
首先我们来说“鸟巢”,鸟巢建筑是基于国际建筑领先地位的,它是我国乃至世界在空间技术的应用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首次将空间技术应用到建筑物结构框架上的一个重大创举。它是由我国多位建筑领域的专家通过进行可行性验证和安全构架验证而决定实施的一个重大工程。“鸟巢”在设计结构上,采用空间技术,在最大程度上节约了对原材料的需求,节约了成本,并且它的形象完美纯净,是奥林匹克的一大亮点。于是,“鸟巢”便成了我国2008奥运会的一大标志物之一!他将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
“水立方”以立体正方型的建筑形态体现与“鸟巢”和谐共生的中国文化理念。它的结构采用了基于气泡理论的新型多面体空间钢架体系,是一个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建筑,属于国内外首创。通过对新型空间结构几何构成的优化,结构整体分析与设计、结构风雪冰试验、各类节点和杆件计算方法与实验、室内环境声光电热研究、ETFE立面装配系统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完成后,会将最终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合理。同时纳入国家新版《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等课题目标。
大家现在知道了吧!原来“水立方”和“鸟巢”是这样的一个基本构造。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多思考,多长一双发现创新的眼睛,相信将来你也可以创造出一些有价值的想法。
那时,人类历史上又会翻开新的一页,这一页上又会画上怎样的一笔呢?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有可能在这一页描绘上灿烂的一笔。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人们新创造的宇宙飞船,将会把我们带到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等待我们去探索的新世界!
让我们怀着一颗像鸟儿一样期待飞翔的心,飞向知识的海洋,努力拼搏,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
别把垃圾浪费掉
你知道吗?我国每年都有价值250亿元的资源被白白浪费了!这些资源既不是石油也不是天然气,更不是高科技产品,而是我们每个家庭每天都在产生的生活垃圾。由于我们没有将垃圾进行适当的分类,不仅使那些可利用而没有得到利用的废弃物成为二次污染的源头,而且还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实在是太可惜了!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生活垃圾全部混在一起都会带来哪些后果吧!首先,会增加填埋或焚烧的垃圾量。仅在我们北京,垃圾占地就已达1万亩啦,焚烧垃圾越多,释放的有毒气体也就越多,同时还会产生有害炉渣和灰尘呢,这些都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
我们再来算算垃圾不分类会造成多大的资源浪费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没得到利用。而我们经常随手丢弃的废干电池,每年就有60多亿只,里面总共含有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呢。这些资源如果都能被重新利用,将会成为多大的社会财富啊。
既然垃圾分类这么重要,为什么大家总是做不好呢?我们调查后发现,很多人怕麻烦、环保意识不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街上和社区里方便分类垃圾箱特别少,让人们很难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哎,难道说,就继续让这些垃圾混在一起,又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吗?那可不行,必须想办法解决。如果政府加大垃圾分类的推行力度,当然最好还能制定奖惩制度,效果可能就明显得多。除此之外,最好能够设计出更为方便分类,同时外观又醒目的垃圾箱,让它的标识就像交通红绿灯一样深入人心,时刻提醒大家要做到垃圾分类。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而且还能给国家节约不少能源呢。
第四篇:科普论文
依托语文教材,渗透科普教育
新渡中心小学 颜丽平
“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这是科学技术界的格言。2l 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不再是以资源的消耗为特征,而是以知识的传播、增值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其中科技知识和应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基本需要。鉴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挖掘语文课中涉及的科技教育的因素,并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助一臂之力,使学生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终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以达到推动科学技术和世界文明的和谐共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可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天性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探索外部环境,了解科学知识,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能使孩子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在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从中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以此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如通过《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科学家做的实验是分别蒙住蝙蝠的眼睛和嘴巴,塞住它的耳朵,得到的结论是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家为什么不做有关蝙蝠鼻子的实验?是蝙蝠没有鼻子呢,抑或是科学家的疏忽?鼓励学生去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观察中寻找答案,增加探索的乐趣。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制造出了雷达,造福于人类。针对这一发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自然界的哪些启示进行创造发明,为人类作出贡献等等,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创造的价值,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类似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解答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学习.
二.纵横联系,引导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更准确、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它一经内化就能使智力得到发展,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
作用。因此,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如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的方法就非常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对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归纳概括,对课文的分类等,逐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独立地梳理所学知识,并能把这些方法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口头和文字表达中更有条理,更符合逻辑。如如小学语文课本《鸟的天堂》一课,着重地讲述两次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一棵茂盛的、充满活力的大榕树。恰恰就是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绝妙的伏笔,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动静结合,纵横联系。挖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鲜明的主题,把科学的理念就这样生动地穿插在语文的教学之中。任何的事物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又加强了思维的训练。应该可以说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素材。
三、课外延伸,传授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册都有几篇课文是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结晶,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更加积极,更加深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爱好更为直接。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限于向学生介绍科普文章中的科学知识,而应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查阅及交流,有的放矢地把有关知识传授于学生。如在教授《冬眠》这一课时,我们可在预习时布置学生去查阅资料,解决以下问题:①动物为什么要冬眠?②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冬眠的特征?③冬眠的益处何在?在授课时,对于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有关段落相机渗透,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互相交流。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坚持这样做的话,那么通过语文的教学,就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小狮子、蝙蝠、刺猬、猫、麻雀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皂荚树、爬山虎、旅行家树等植物的生长特点,五彩池、钱塘潮、趵突泉等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加深对太阳、冬眠、浮力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新型玻璃等科学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
四、提升思想,培养品德
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就必须献身科学。科学的献身精神是从事科学活动的灵魂,是最高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他们的人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应把课文中涉及到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伟大的科学献身精神应该是人们所敬仰的,让他们从中受到感染、启
发,得到了教育,既净化了灵魂,也将有利于铸造他们顽强奋斗、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生活意志。
今天在课堂上,我们将科普的种子撒播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我们相信待到明天:他们定将会结出丰硕的科技果实。
第五篇:科普论文
小平一思索,上帝就微笑
文 / 深邃华中
——------------科学理论巨著《第二次宣言》
第一部分序:《第二次宣言》是科学的里程碑
红袖里2006年有两大重要的赛事,一项是新武侠大赛,另一项则是和慧杯大赛。与新武侠大赛比起来,科幻大赛明显受到了冷遇。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中华民族的历史总体上是个苦难的历史,是个辛酸的历史。原始社会不说,从有阶级的社会开始,科学就受到了不当的待遇。周易的内核是揭示对宇宙朴素认识的哲学方面的符号巨著。结果被历朝历代演化成了求仙长生的指导性的专著,并且演化成了修真,长生不老的道教,同时也被历代君王利用成为他们统治愚弄人民的工具。
我们民族是个多难的民族,遭受的苦难多了,使我们把大侠当成了一种寒夜中的温暖,一种苦中求乐的想像,但大侠毕竟只能是一个民族幼年期的精神依托。古龙和金庸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侠客形象,这些人物虽然表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但他们毕竟生活在古代,仅代表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他们仅能解决自身及周遭一群人的命运,一个停留在武侠方式生存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不需要思索未来的民族是一个可怜可怕的民族。
这样就产生了科幻。一个优秀的民族总是在危机没有到来之前就思索危机,他们不会总停留在武侠和玄幻的世界里作些空想,而更多把关注放在人类命运和自身的改造中,并为之付出行动,年轻聪慧的王小平就是这种付出行动的人之一。王小平一直在致力于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对人类自身的深深思考中。
科学理论者和科学家一样,一直在从事人类的进步事业中,他(她)们默默耕耘,对于人类有着很深的忧患意识,他(她)们总是想方设法使人类在各项领域走的更优更好。
我在读《第二次宣言》就有这些感想。
王小平的《第二次宣言》无疑是科技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出现表现了科技界的一个觉醒。近几年也涌现出许多科学方面的著作,要么艰深,要么空洞,真正通俗,重要,有力度的专著不多,《第二次宣言》无疑就是通俗,重要,有力度的专著之一。
《第二次宣言》包罗万象,它的大气,丰富涵盖最前沿的各个领域,它像一座灯塔,指引人们在各个领域向未来,向纵深思考。
《第二次宣言》是一部未来学巨著,构筑未来的各个方面。
《第二次宣言》是王小平对未来科技的指引,是未来学的代言人。她身体力行,把自己的信念在各地巡回演讲,让大家把目光关注于未来。
王小平的宣言中体现了她的渊博和对未来敏锐的触角,读她的《第二次宣言》,我们仿佛在聆听一种超越现实的声音,感受她的睿智和童话般通俗的演讲,她对未来的洞察力也许早已超越了《第二次宣言》中的文字本身,小平一思索,上帝为什么微笑呢?因为小平构筑的未来,就是上帝想要的未来。
王小平无疑是一位思想家。
她的专著正指引科幻作者及部分科学家,医学工作者往这方面发展,人不能总停留在已有的成果中,人总是在想方设法的超越古人,超越现在。
王小平在旁征博引中指导生命科学,克隆技术等向前迈进。当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导了包括星际探索等各大领域。今天,小平无疑是在尝试做这项工作。
现在的出版界,为了个人或集团利益的驱使,总是让人生活在玄幻式的梦幻中和武侠的世界里,而给指引科学进步的东西排斥于公众的阅读视野外。大量的影视和各类图书不厌其烦地制造梦幻,这是中国的悲哀,是中国缺乏创造的根源。我们的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我们的飞船也上了天,我们的探月计划也开始了,但我们的科学仍是中国13亿人口中的少数人的科学,整个社会还没有处在科技的氛围中,人们的创新意识还远远不够,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企业仍然处在世界二流的水准。
“居安而思危”,一个沉迷在自已编织玄幻和童话的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
罗马的消亡是因为沉迷在奢华和声色之中。
宋朝的灭亡是因为偏居一隅仍纵情声色和宫庭的尔虞我诈。
大明的覆灭与荒唐的宫庭与求道成仙与冷酷的政治有关。
我们不能忘了历史,更要正视当今世界的格局,应有一个民族的忧患意识。伊战的打响无疑给各国提了一个醒,敲了一记警钟。美国对伊战争,无疑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技术上的优势无疑全部转化成了战争的优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这个意思讲,第二次宣言无疑有其战略地位。它也是对玄幻,武侠充斥网络文学的一次拨乱反正。
第二部分王小平其人
翻开王小平在红袖的作者简介,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文字:
畅销书作家、学者型演讲家、思想家,被誉为“天才少女”、“惊世才女”、“智慧女神”。
她的著作《大成成功学》、《本领恐慌》、《第二次宣言》、《出发――与智慧同行》大都荣登畅销书之列,赢得各界读者的广泛赞誉,收到上万封读者热情来信。《本领恐慌》一经面世,短时间被上百家媒体争相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她不仅著书立说,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立意成为思想的实践家。成立了“北京人类大成教科文研究院”,决心将之打造成为“人类先进思想的传播基地,天下大成智慧的整合中心”,和天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引导人类实现大成,推动世界走向大同”。
翻开字典“宣言”的条目,知道宣言是一种神圣,庄严的一些文字组成的文字。
我看过包括《共产党宣言》,《南北宣言》这一类官方宣言。在民间立宣言的,除了王小平,还没听说过别人。
我在红袖添香《长篇看台》做事的时候,知道匣子娟子是负责这次大赛宣传的。
后面零零碎碎看到匣子娟子转了一些科幻题材的贴子,有些零碎。
我做了负责人后,嘱她整理在一起。
但我并不知那些贴子大多转自《第二次宣言》。
后认识了和慧网科幻负责人小威与我的同事匣子娟子,才系统学习了《第二次宣言》。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特火爆的畅销书《学习的革命》。
这两本书同样的教我们学习和思维的更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
创新的起点应是思维模式和观念的创新。
王小平所创来的大未来学体系,正是引导我们突破思维局限,引领我们突破各领域的思维瓶颈。
她的书涉及生物克隆技术,生命工程技术。
涉及这个尖端,庞杂领域的,我以为是一个长者。
后匣子娟子让我看了王小平的像片,知道领导匣子小威的大成掌门人是二十出头的特大号美女。
匣子娟子的美在我们红袖长篇看台是出了名的。
美女有许多种。
王小平无疑是睿智型的美女。
在美女中肯定是另类。
因为她涉及的领域有点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相对论指导了诸多领域,特别是深空中行星的发现。
而第二次宣言必将引领医学疾病,仿真、克隆、长寿药物,生命中的器官修补等一系列的思索的突进。
看过王小平的文字。
是一种理性兼有磁性感性的文字。
从科幻另一个负责人小威的口中得知她是个演讲,也是一个知性睿智的美女。
她在行文中的实例很生动,把深奥寓于浅显之中。
她在让伟人复活中把复活的伟人进行戏剧化的对话描写。实在是演讲稿亦或未来学讲述稿中的一种突破性尝试。
我感她在讲坛上应是易中天阎崇年这几个火人一样。用力透纸背的分析,把我们切入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在反思我们思维的黑胡同后走向明亮。
在我们看过沧桑脸的睿智之后,王小平让我们感受阳光下的厚重。
她的语言极具感染力。
她的语言有时候很凝重,有时候又带着稚气。
第三部分关于《第二次宣言》的精彩
《第二次宣言》是中国第一部较为成功的未来学著作,该书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为人类勾勒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美好蓝图。那就是全人类团结合作,以科技为手段,共同向疾病、衰老和死亡挑战,并最终突破生死极限,使人人都可以长寿、长生,进而实现人类向“仙”类的进化和飞跃——我们非常希望得到此类佳作,并郑重承诺,对于能集中展现《第二次宣言》核心思想的翘楚之作,大赛结
每一位爱国的、有智慧的中国人都应该好好想想这样的一个问题——未来,中国和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第一部未来学著作《第二次宣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为人类勾勒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美好蓝图——那就是全人类团结合作,以科技为手段,共同向疾病、衰老、死亡挑战,并最终突破生死极限,使人人都可以长寿、长生,进而实现人类向“仙”类的进化和飞跃!简而言之就是向我们指出了一条科技成“仙”之路。
科技成“仙”依托的是基因、克隆、纳米、芯片、器官移植、人机结合等高新尖端科学技术,这恰能为科幻小说的创作带来众多的灵感,同时,该书非常系统地勾勒出未来社会的种种图景,恰好又能为科幻小说创作提供一个完整的蓝本。
---------摘自科幻征文导读
从《引子---复活》中,我们听到了用浅显中透着一丝童话色彩的语言蕴藏人类复杂克隆技术的讲授,显示她过人的机智,也透着论文中少有的幽默;在《猿类•人类•仙类》中,她旁征博引,博古通今,从进化论的观点阐述人类从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出发,引领人们步入仙”这一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终级般未来,在让“仙”人走下神坛,从中国道教描绘的仙出发,抽丝剥茧论述她心中向往的人成仙的可能:即生物医学工程中(基因密码)支撑的相对性的长生不老,生物蛋白质和机算机芯片构成的全能全知,基因工程和极致化妆品支撑的美貌和据基因密码解读的幸福基因让人快活是神仙,在第一部分的人是观念的囚徒篇中,总结对观念的更新与与时俱进,这正是我们民族创新意识的基石; 她还构筑了人类发展坐标图:即现人类——新人类——高人类——超人类。起点是现人类(今天现实的人类),终点是超人类(仙类)。在第二部分中颠覆传统与未来的胎动中具体核心阐述了第一部分成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生不老不的相对可能性。即高新医学的飞跃使不治绝症成不治到易治,器官移植使人拥有金刚不坏之身,基因治疗使生病变治本又治标。让长生不老变得透着丝丝曙光。
王小平对生命工程的结论虽然带着科学的局限性,但她指引的方向必将带来科技的进步,我们从她激情的阐述中,我们领会到这个二十出头女孩渊博的学识,细密的推断,知性感性的语言张力和对科技的醉心思考探索的所走过的轨迹。
我们在红袖看到的,只是这本鸿篇巨制的一部分。即以生命工程为核心的一部。
一叶知秋。
我们通过对这一部的研读,无不被她演讲式的论文所折服,无不为她我愿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所动容。
小平为我们构筑的未来,是我们热切的向往,我们在科技日渐发达的今天,我们已感到她理想化的影子。
她的观点惊世骇俗,又让我们感到亲切与可行。她行走在最大的理想主义和最大的现实主义中,又让我们感到她颠覆传统与对未来的胎动,她的人是观念的囚徒,她的叩问生命,为长生不老叫屈无不给我们以警醒。
在生活日益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今天,她的著作孤傲独立,是对科技强国的有力回应,同时也是对中国社会崇尚科学的一声声稚嫩的呐哦。
她的思考是孤独与前沿的。她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科技的启示
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必须崇尚科学。
王小平,我们愿在你强大的理论指导下,成为一个你心中的“仙”。
补:为什么小平一思索,上帝就微笑呢?因为上帝全知全能,长生不老,沉鱼落雁,而王小平研究的这一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