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思考
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纳税筹划的思考
三十年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全以计划经济为主,而经济实体一般也是由国家或全民集体所有,在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中,税收对于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几乎被行政规划所取代,这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似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无奈。
随着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外部资本的不断涌入,给中国经济这个死水湖泊,砸入了千万颗巨石,激起的又何止是千层浪?外部以及民间资本的流入,冲击着国内固有资本的地位,经济改革的大潮就此产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成为不可扭转的必然趋势。而税收这个重要的经济杠杆,此时方体现出诸如经济增长、抑制通胀、保证就业、保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强大作用。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着中国税收的改革,从而使经济实体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着税收上的诸多风险,纳税筹划这一职业也就此应运而生。
纳税筹划师这一职业与政法中的律师职业一样,都是通过某种手段和途径让当事人的权益得到极大的保护,前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后者是一种法律行为,前者侧重的是经济利益,后者则包了括经济利益在内的所有权利。因此,前者的社会认同远远不及后者。除此以外,税收筹划在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尚存在着种种理解的误区。
一、企业决策层对于纳税筹划的理解
纳税筹划是一种事前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筹划安排,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成本的经济活动。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勿用讳言,虽然现在的民营经济,己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的主流,但在民营企业“掌门人”中,大部分还是所谓的“富一代”,这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多多少少还残留着当初创业时期的思维。在当初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健全甚至于临界点出现空白,执法弹性相对较大的时期,凭着人际关系或违规(也许当初根本就不违规)操作,很干脆便捷地达到了现在周密筹划后所要的结果,这一代“掌门人”很少问及事情的过程,而极注重于所得到的结果,就如他们自己的成就。他们注重企业的发展,但他们不会用或者不具备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规划企业的发展,他们也注意到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但他们不会去研究税收制度的改革给自身企业带来的影响,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事实胜于雄辩”!
二、企业财务管理对纳税筹划的理解
由于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人员素质、融资渠道等方面与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也比较容易落入偷税或漏税的陷井,做为中小民营企业,尽管知道要合理避税,以降低税收成本,但并不懂得怎样去操作,因为大部分的中小民营企业并未配备专职的纳税筹划人员,纳税筹划工作一般由财务人员操作,而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在素质上参并不齐,他们对于财务核算或许具备专业水平,但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特别是纳税筹划管理,一方面不愿意承担太大的风险,仅以“照章纳税”为准则。另一方面,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也使得财务人员往往由于职位上的不对称,而不能对经营投资及业务拓展等方面进行干预。无法促使决策调整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三、税收政策的弹性操作空间,导致中小的企业纳税筹划失去应有的意义
纳税筹划的目的,是将企业的纳税成本降至最低,从而达到最大税收利益的目的,当纳税筹划的成本与税收利益不配比时,将会导致企业对纳税筹划工作的忽视,而任何税收政策,都有一定的人为操作空间,税收筹划又称为纳税筹划、税务筹划,其本质是指纳税人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达到尽可能减少纳税成本,谋求最大税收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由于税收筹划经常是在税法规定性的边缘操作,其风险无时不在。所谓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由于税收筹划经常在税法规定性的边缘操作,而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纳税人实现税后利益
最大化,这必然蕴涵着较大的风险。当前随着税收筹划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的普遍应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重视。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人员素质、融金渠道与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的巨大差异,其税收筹划的方法和风险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避免落入偷税漏税的陷阱,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
现阶段导致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因素。
1、税收筹划基础不稳导致的风险
中小企业开展税收筹划,需要良好的基础条件。税收筹划基础是指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程度,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企业涉税诚信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如果中小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搞关系、找路子、钻空子、少纳税;或是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甚至企业还有偷逃税款的前科,或违反税法记录较多等等,造成税收筹划基础极不稳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其风险性极强。这是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主要的风险。
2、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税收政策变化是指国家税收法规时效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政策总是要作出相应的变更,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税收政策设计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方案变成不合法方案,或由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风险。
3、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与避税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它是合法的,是符合立法者意图的,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从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因为无论哪一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都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影响,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是:企业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由于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税收筹划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认为是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而加以处罚;或将企业本属于明显违反税法的税收筹划行为暂且放任不管,使企业对税收筹划产生错觉,为以后产生更大的税收筹划风险埋下隐患。
4、税收筹划目的不明确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税后利润最大化也只是税收筹划的阶段性目标,而实现纳税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它的最终目标。因此税收筹划要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如果企业税收筹划方法不符合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税负抑减效应行之过度而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那么将导致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最终将招致企业更大的潜在损失风险的发生。税收筹划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其中显性成本是指开展该项税收筹划所发生的全部实际成本费用它已在税收筹划方案中予以考虑。隐含成本就是机会成本,是指纳税人由于采用拟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的利益。例如企业由于采用获得税收利益的方案
而致使资金占用量增加,资金占用量的增加实质上是投资机会的丧失,这就是机会成本。在税收筹划实务中,企业常常会忽视这样的机会成本,从而产生筹划成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
税收筹划是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的,是一种方法与手段,而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在这一点上认识不清,也很可能会作出错误决定,如有的企业为了减少所得税而铺张浪费,大量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开支;为了推迟盈利年度以便调整“两免三减”免税期的到来而忽视生产经营、造成连续亏损等,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对企业有害无一利,必然导致企业整体利益的损失,从而使得整体税收筹划失败。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如上所述,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就中小企业税收筹划而言,防范风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认识税收筹划,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小企业经营决策层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这是成功开展税收筹划的前提。税收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它只是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环节,不能将企业利润的上升过多地寄希望于税收筹划,因为经营业绩的提高要受市场变化、商品价格、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册、凭证、报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税收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通过纳税检查,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因此,中小企业应依法取得和保全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提高税收筹划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2、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型、复杂性,且常常有不确定事件发生,税收筹划的风险无时不在,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应充分考虑筹划方案的风险,然后再作出决策。税法常常随经济情况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不断修正和完善,其修正次数较其他法律规范更频繁。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报刊等多种媒体,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税收筹划信息系统,如在网上免费订阅《国家税收总局公报》、《税法速递》、《地方税收通讯》等税收公共服务信息,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涉税事件的影响,准确把握立法宗旨,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
3、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制定不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中小企业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和征税人的认可。
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中小企业要防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关系,并不惜对其进行贿赂,让少数不称职的税务干部在处理税收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不补税或少缴税,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当前,随着税务机关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反腐败和对经济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帮助企业少缴税,反而会加大企业的涉税风险。
4、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中小企业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税收筹划成本,只有在充分考虑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成本的条件下,且当税收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该项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不能仅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的结果,优化选择的标准不是税收负担最小而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另外,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把眼光仅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税收筹划方案。
5、借助“外脑”,提高税收筹划的成功率。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法和会计,而且还要通晓投资、金融、贸易、物流等专业知识,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筹划人员来操作。中小企业由于专业和经验的限制,不一定能独立完成。因此,对于哪些自身不能胜任的项目,应该聘请税收筹划专家(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以提高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完成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进一步减少税收筹划的风险。
第二篇: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初探
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初探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而今年又是按照新税法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的第一年。随着新税法的实施,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财会人员要研究新税法,改变旧思路,以达到合理避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之目的,可见,随着新税法的实施,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就成为一个备受中小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法
结合实务经验,对于中小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的是法人所得税制,企业有不同的组织形式,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是否构成纳税人,有着不同的结果。公司在设立下属公司时,选择设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会对企业所得税负产生影响。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应当作为独立的纳税义务人单独交纳企业所得税,如果子公司盈利,母公司亏损,其利润不能并入母公司利润,造成盈亏不能相抵多交企业所得税的结果,若子公司亏损,母公司盈利,也不能盈亏相抵。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只能将其利润并入母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具有盈亏相抵的作用,能降低总公司整体的税负。
因此,公司在设立下属公司时,要考虑好各种组织形式的利弊,做好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合理选择企业组织形式,决定是设立子公司还是设立分公司。创业初期有限的收入不足抵减大量的支出的企业一般应设为分公司,而能够迅速实现盈利的企业一般应设为法人,另外,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在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下,还可以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及时合理的列支费用支出
及时合理的列支费用支出主要表现在费用的列支标准、列支期间、列支数额、扣除限额等方面,具体来讲,进行费用列支应注意以下几点:发生商品购销行为要取得符合要求的发票
企业发生购入商品行为,却没有取得发票,只是以白条或其它无效的凭证人账。在没有取得发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此项支出,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费用支出要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
例如:企业在酒店招待客人的费用支出,只有收据而没有索取发票,则用收据列支的费用不得税前扣除;企业在酒店招待客人的费用支出,入账的发票是国税局监制的定额发票,则因为酒店应当使用地税局监制的发票而不得税前扣除;企业销售货物时发生的运费支出,没有向运输业主索要运费发票,失去了在所得税前扣除的条件。另外根据国税发[2008]8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工作的通知》第八条第二款之规定: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纳税人使用不符合规定发票特别是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不得允许纳税人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故而,没有填写或填写、打印单位名称的不完整的发票所列支的成本费用是不能够税前扣除的。费用发生及时入账
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税法规定纳税人某一纳税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所以在费用发生时要及时入账,比如,2008年
10月发生招待费取得的发票要在2008年入账才可以税前扣除,若不及时入账而拖延至2009年入账,则此笔招待费用不管2008年还是2009年均不得税前扣除。再比如,2008年12月因为漏记管理费用一无形资产摊销2万元,而未申报扣除此项费用,则在2009年及以后是不充许补扣的,类似的还有开办赞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等等。另外,还有企业已经发生的坏账、呆账应及时列入费用,存货的盘亏及毁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属于正常损耗部分及时列入费用,以便在税前扣除。适当缩短摊销期限
以后需要分摊列支的费用、损失的摊销期要适当缩短,例如长期待摊费用等的摊销应在税法允许范围内选择最短年限,增大前几年的费用扣除,递延纳税时间。对于限额列支的费用争取充分列支
限额列支的费用有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0.5%);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公益性捐赠支出(符合相关条件,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等,应准确掌握这类科目的列支标准,避免把不属于此类费用的项目列入此类科目多纳所得税,也不要为了减少纳税将属于此类费用的项目列人其他项目,以防造成偷逃税款而被罚款等严霞后果。争取其他部门的配合要做到及时合理的列支费用支出,还必须得到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为了取得合规票据,要向广大员工解释合规票据的重要性,讲解合规票据的识别方法,还要取得领导支持,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一律不予签字报销,为了及时入账,最好形成限期报销制度,督促各部门人员及时报销费用,以免出现跨费用。
(三)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消耗或销售而持有的各种资产,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外购商品、协作件、自制半成品等。纳税人的商品、材料、产成品和半成品等存货的计价,应当以实际成本为原则。各项存货的发出和领用_其实际成本价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中任选一种。各种存货计价方法,对于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及所得税都有较大的影响。现行税制和财务制度对存货计价的这些规定,为企业进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空间,也为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减轻所得税税负,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般情况下,选择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发出和领用存货进行计价,企业计入各期产品成本的材料等存货的价格比较均衡,不会忽高忽低,特别是在材料等存货价格差别较大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使企业产品成本不致发生较大变化,各期利润比较均衡。
而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则应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才能提高企业本期的销货成本,相对减少企业当期收益,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同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则不能选择先进先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只能选择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新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已经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以避免因各期利润忽高忽低造成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应用资金的难度甚至可能会使企业在应纳所得税额过高因没有足够的现金交纳税收,而陷入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恰当运用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额越大,应
纳税所得额就越少。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大固定资产的折旧: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估计和净残值的确定。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这三种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可以使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在折旧方法确定之后,首先应估计折旧年限。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尽量选择最低的折旧年限。《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的固定资产,包括:(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分别为①房屋、建筑物为20年;②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③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④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⑤电子设备为3年。所以,对于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其次,还应估计净残值。定资产在计算折旧前,应当估计残值,从固定资产原值中减除,新税法不再对固定资产净残值率规定下限,企业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税务机关备案。因此,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在估计净残值时,应尽量估计低一点,以便企业的折旧总额相对多一些,而各期的折旧额也相对多了,从而使企业在折旧期间少缴纳所得税。
这样,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成本可以提前收回,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前期应纳税所得额减少,后期应纳税所得额增加,可以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从资金时间价值方面来说企业前期减少的应纳所得税额相当于企业取得了相应的融资贷款,而且是免费的资金,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相当宝贵的。
(五)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原来的税收优惠格局,实行“以行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政策。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就可享受节税效益,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许多都是以扣除项目或可抵减应税所得制定的,准确掌握这些政策,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就是纳税筹划的过程。
例如: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以下支出可以加计扣除:(1)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50%。(2)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加计扣除100%。
利用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产品研发、从业人员构成等方面进行筹划,比如尽可能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尽可能地聘用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可以增加扣除项目金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再如,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具备以下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政策:(1)从事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行业。(2)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3)其他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利用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已经成立很久的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利用新税法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税率进行筹划。
类似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有许多。但选择税收优惠作为纳税筹划方式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纳税人不得曲解税收优惠条款,滥用税收优惠,甚至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二是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款,并按规定程序在规定时间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
应有税收优惠的权益。
注意税务政策变化
带来的时效性问题
企业应当密切关注国家有关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变化,准确理解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的政策实质,及时调整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注意纳税筹划时效性,比如原先的一些常用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利用内外资企业差异
历来有许多内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转变“内资”身份为外资身份以达到避税的目的,甚至运用非法手段成立虚假外商投资企业,来获得更多税收优惠。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尤其是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享受企业所得税税率、税前扣除标准和税收优惠政策等)的取消,使内资企业能够与外资企业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开展有序竞争。《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纳税人的身份和税收待遇,以往这种常见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利用地区税率差异
旧的所得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区域优惠为主”,在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地区的企业享有15%甚至更优惠的所得税税率政策。所以以往新设企业在选择登记注册地点时,往往首先考虑选择这些享有低税率的地区,也有的企业在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地区开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然后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税收优惠政策从“区域优惠为主”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税率的地区差异已经成为历史,利用地区税率差异选址注册已经不再适用。利用转让定价
历来税务部门很难取得纳税人真实的关联交易资料,很难核实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合理,调查转让定价避税的难度很大,因此利用转让定价避税成为关联企业避税的重要手段。关联企业间通过非正常的资产交易、劳务供给、技术转让、资金融通等手段人为调节收入、费用来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达到规避所得税的目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特设“特别纳税调整”一章,对防止纳税人通过关联方非法操纵转让定价作了明确规定。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时,应附送《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税务机关在进行关联业务调查时,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否则,税务机关有权依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由此可见,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的难度大大增加。重复注册成立新企业或推迟获利
旧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中有许多定期减免税优惠,像“两免三减半”、将“获利作为减免税的起始”等规定,于是,一些企业通过重复注册成立新企业或想方设法推迟获利,使企业长期处于优惠期间来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除了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从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三免三减半”外,没有规定其他的定期减免税优惠,绝大多数企业失去“重复注册成立新企业或推迟获利”的意义。
第三篇: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关于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问题
梁弄镇会计服务站 黄珊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以收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等活动实现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纳税节约。
关键词:中小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防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强化自身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过程。
一、中小企业实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事先进行筹划和安排,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收优惠条件,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以达到税负最小化目标的纳税规划。纳税筹划的实质是依法合理纳税,最大程度地降低纳税风险,以求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筹划性、目的性等特征。纳税筹划不同于偷税、漏税、逃税或抗税,它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的。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运用纳税筹划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二、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法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就是选择合适的财税处理方法以达到尽可能地降低企业所得税而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对于中小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而言,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恰当的运用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额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这四种方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可以使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在折旧方法确定之后,首先应估计折旧年限。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尽量选择最低的折旧年限。
(二)及时合理的列支费用支出
及时合理的列支费用支出主要表现在费用的列支标准、列支期间、列支数额、扣除限额等方面,具体来讲,进行费用列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生商品购销行为要取得符合要求的发票
企业发生购入商品行为,却没有取得发票,只是以白条或其它无效的凭证入账。在没有取得发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此项支出,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2、费用支出要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
3、费用发生及时入账
费用扣除有一条原则叫作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税法规定纳税
人某一纳税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所以在费用发生时要及时入账。
比如,2009年10月发生招待费取得的发票要在2009年入账才可以税前扣除,若不及时入账而拖延至2010年入账,则此笔招待费用不管2009年还是2010年均不得税前扣除。
(三)充分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原来的税收优惠格局,实行“以行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政策。企业如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就可享受节税效益,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许多都是以扣除项目或可抵减应税所得制定的,准确掌握这些政策,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就是纳税筹划的过程。
例如:企业可以在产品研发、从业人员构成等方面进行筹划,比如尽可能地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尽可能地聘用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臵的其他就业人员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可以增加扣除项目金额,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对于已经成立很久的中小企业来说,也可以利用新税法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税率进行筹划。
类似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有许多。但选择税收优惠作为纳税筹划方式时,应注意纳税人不得曲解税收优惠条款,滥用税收优惠,甚至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款,并按规定程序在规定时间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税收优惠的权益。
三、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应注意风险防范 由于纳税筹划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其风险相当大。因此,中小企业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时必须注意相应的风险;否则,一旦出现筹划失败,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企业应当时刻把握国家有关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的变化,准确理解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的政策实质。区分违法与合法的界限,对违法的事坚决不做,处于法律边沿的应慎重操作。
(二)中小企业在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时,方案必须合理合法,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整体税负、实施的相关管理成本,包括机会成本、货币时间价值及风险收益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要运用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测算,保持与企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
(三)纳税筹划方案随纳税人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在时间、地点、经营状况和税法发生变化后,其适用性也大不一样。因此,照搬照套可能构成偷税而违法。
(四)企业应时刻与主管税务机关保持沟通。目前,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税务机关拥有较大的裁量权。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时必须时刻与主管税务机关取得联系,向他们咨询有关税法的执行办法。这样可以减少纳税筹划的错误认识,降低纳税筹划风险。
总体来说,纳税筹划这一过程对于企业效益最大化有着巨大的作用。
第四篇:毕业论文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1.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主要写作思路:
1.纳税筹划背景介绍
2.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3纳税筹划的可行性
4具体操作,结合纳税筹划案例进行分析
5中小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筹划风险及其防范
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主要写作思路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3.对中小企业经济环境分析
4.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对策及案例分析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主要写作思路
1.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基础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3.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4.完善信息披露的建议与做法
第五篇:浅谈中小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浅谈中小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周秀艳
(兖矿集团济东新村,山东济宁 272072)
摘 要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后,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税收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该文重点阐述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主要政策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如何利用新的税收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
关键词 所得税 税收筹划方法 中小企业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实际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 纳税负担的低位选择。也就是说,纳税筹划是纳税人 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 理的事前选择和规划,选出合适的纳税方法,从而使本 身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以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而采取的行为。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意义
1.1 纳税筹划对企业的意义
(1)纳税筹划有利于普及税法及增强企业的纳税 意识,纳税筹划主要是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合 理安排以达到节税目的,主要是利用税收法规、政策中 存在的缺陷、漏洞、不足。因此纳税人必须熟悉国家税 收法律法规,才能保证筹划方案的非违法性和有效性。
(2)纳税筹划有利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水平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 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纳税 筹划的重要性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也促使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纳税筹划有利于中小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 化目标。新税法规定了许多优惠政策,纳税人可以通 过纳税筹划减少现金的流出量以达到现金流量不变的 前提下增加净流量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延迟现金流出 时间从而利用货币的价值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 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2 纳税筹划对市场经济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企业进行 纳税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政策的指引和调节,有 利于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市场经济主体按照国家法 律和立法意图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得税收利益的 过程就是纳税筹划。可见,纳税筹划与税收调节效应 往往是共存的现象,是信号发出与反馈的统一。
(2)改变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企业纳税筹划一 般会使企业达到节约或延缓税款支出的目的。这样,在一定时期内待分配的国民收入份额相应增加,而政 府所分得的份额相应减少。
2新所得税税法的主要变化
2.1 引入了“居民”、“非居民”概念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居民企业是 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国(地区)法律成 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第二条第三款 规定,非居民企业是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 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 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2.2企业所得税税率发生显著变化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旧税法相比,最显著的变化 就是将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
据测算在实施 新税法以前,内资企业实际税负为25%左右,外资企 业实际税负为13%左右,通过“两法”合并可以解决内 资企业所得税和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不均的严重问题,保证内外资企业纳税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2.3 统一了税前扣除标准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 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税额时扣除。
(1)统一了工资的扣除标准。取消了对内资企业 计税工资的限制,规定可以按企业和单位实际发放的 工资予以据实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工资扣除标 准后,内资企业员工的工资将会有所增加,从而扩大内 需,使中国的消费市场得以壮大。
(2)统一了捐赠的扣除办法。新企业所得税法第 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它与旧的所得税法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纳税扣除额度,从3%提高到12%,扣除依据 从“应纳税所得额”,改为“利润总额”。
(3)统一并提高了研发费用的扣除标准。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而以前规定为可抵扣实际发生额的50%。此扣除标准的调整,有利于资企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有利于提高内资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促进其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2.4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
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在税收优惠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旧的税收体系采取了区域优惠为主的方式。这种单一的优惠方式,缺乏扩张性激励效果,在带动产业升级上作用有限。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现行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建立了新型税收优惠体制。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法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从总体上看,对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企业的发展如能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众多的中小企业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充分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来进行纳税筹划。
3.1 利用纳税人的规定进行筹划
新税法规范了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居民企业承担全面纳税义务,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一般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这一新变化对外资企业影响非常大。外资企业可利用好这一政策,选择纳税身份,达到节税的目的。
3.2利用所得税率进行筹划
新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小企业可以考虑调整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使其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适用20%的低税率。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考虑调整企业的产品范围、提高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等,使其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低税率。
3.3充分利用“税前扣除”进行筹划
新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实行新税法后,内资企业的人工成本可以像外资企业一样全额在所得税前抵扣,对于那些人工成本超出计税水平的内资企业,也可以通过纳税筹划,找到一个由于税率变化少缴所得税和不能税前抵扣多缴所得税的平衡点,通过合理发放年终奖达到合理避税的目标。
3.4 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筹划
新税法将统一实行25%的税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名义税率由33%降低到25%,内资企业总体税负降低,但一些外资企业可能由于原来可以享受24%或15%的低税率优惠,从而其法定名义税率分别上升了1%和10%。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中小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注意事项
4.1 中小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应该从整体考虑
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经济活动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重复,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纳税筹划应该从整体来考虑。
(1)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应该用全面的眼光正确衡量税负水平。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不能仅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还应注意税收和非税收因素,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
(2)纳税人应该将筹划方案放到整体经营决策中加以考虑。纳税筹划是为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服务的,而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纳税筹划方案应该着眼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税收负担的最小化。
(3)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应该具有长远眼光。有的纳税筹划方案可能会使纳税人某一时期的税负减轻,但却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案时,不能仅把眼光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4.2 中小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要注意防范风险
纳税筹划经常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边缘上进行操作,这就意味着纳税筹划蕴含着很大的操作风险。因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风险并防范风险。结束语
纳税筹划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经济行为,因此,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活动时,一定要分清合理避税与偷逃税款的界限,充分把握新所得税法的精神进行纳税筹划,通过适当地安排经营活动、合理的财务协调和有机的会计处理,来达到纳税筹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晓彤.经营理财与风险防范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2oo7
[2]谈多娇.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财政与税务,2006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