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渠完小科学实验室工作总结2006
西渠完小科学实验室工作总结
(2006—2007学年)
这学期以来,我们科学组以学校创建县级实验小学为契机,以“做中学”理念为指导,创建学校良好的科学氛围为目标,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全体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争创先进,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规范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科学教育教学环境,使科学与其他学科和谐持续的发展。
一、硬件建设卓有成效
本学期,我校新综合大楼竣工,为了能使新的实验室、仪器室能按时投入使用为教学服务,多位年轻教师加班加点,在他们的努力下,新教室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了使用。
现在的科学仪器室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桌凳、橱柜、仪器、药品摆放整齐、美观、合理,尽量做到人性化。各种仪器在仪器室中得到了良好的管理、维护,保证了各学科实验、演示教学的正常开展,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两个科学实验室环境整洁、美观、布置有条理、科学学习气氛浓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教育教学更进一步
我们科学坚持把“做中学”理念贯彻在科学教学中,注重科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提高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校创建省级实验小学的过程中,专家组对我们的科学课有较高的评价,科学组为学校的创建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新的环境中,我们很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演示试验与分组试验的开出率得到了保证,而实验的保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动手能力不断增强,学习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平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制作以及定期做科学小报,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三、制度完善管理规范
我校实验室做到了制度上墙,各种资料、文件存档装盒装册,查找资料方便。账目有总帐、分账和明细帐、流水账,物品进出收支清楚,有帐可查。仪器的借还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借还做好登记,若有损坏,能维修的就维修,报损的则填好报损单经领导同意而报损,该赔偿的按制度进行赔偿。学校教师因教学而有借器材的需要时,能够做到热心帮助,服务周到,教师有地方不明白的,就及时给他们指导讲解,让他们乐意借还。还会的仪器、药品及时清点、清洁,摆放入柜。
学校实验室、仪器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后运作良好,在学校的教学中不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一些细节方面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科学组会不断发现,不断进取,不断完善,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发挥出我们巨大的能量!
第二篇:西渠完小校车接送学生工作汇报材料
西渠完小校车接送学生工作总结
一、组织安排
在县委县政府的民心工程精神的指引下,我校与2010年6月中旬开展了校车接送学生的试点工作。首先,我校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会议同意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在会议期间成立了校车接送学生的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总指挥,总务主任为总调度的6人领导小组,指派36名教师乘坐36辆校车分送全镇各村社的799名学生。
在校车这方面,学校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实行学校老师跟车制度,共出动了24名教师跟车,校车上放有学生名单,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清查人数,以确保每位学生安全到位。校车上都有数字编号,几号车跑哪几个村都有明确规定。而且校车开到村社以后有教师亲自把学生交给家长。返校时,学生由家长交给校车司机,司机再把学生交给负责教师。整个过程实行无缝管理。学校实行一车一档案”,签定“学校与车主协议”、“学校与家长协议”,学校完成“三项任务”:即学生“实名制”乘车,维护学生上下车秩序,教育学生安全文明乘车,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乘坐“接送学生专用车”学生安全管理职责网络体系,制定协议。
2、学校对学生乘车进行宣传教育,实行接送车教师与学生现场演练,召开校车管理工作会议,杜绝超员、超速、中途倒短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3、实行走读生与乘车生“错时制”“分校门”的两条线放学,建立校车学生乘坐车固定位置。有效的缓解了校门前的交通压力,杜绝了交通隐患,使学校接送学生专用车辆井然有序,保证了学生乘车的安全。
4、乘车学生实行“实名制”,让学生安全乘车到家。
5、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按时下课及放学。下午第一节课后,各班主任要督促乘车学生及时到停车场候车,原则上任何教师都不得留乘车学生在校补习。
6、严格学生的考勤管理,对中途离校的乘车学生一定履行离校审批手续,并由班主任以书面或电话的方式告知相关跟车教师,尽量避免出现校车在停车场长时间等候少数乘车学生的问题。
7、严格执行校车接送工作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乘车学生的人身安全。跟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乘车学生的考勤和安全管理,接送学生时一定要反复清点学生人数,对未接到或未送到的学生一定要通过有效方式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家长和相关班主任,真正做到校车安全管理无“真空”。
二、开通校车的意义
1、此项工程解决了我校寄宿学生家长采用三轮车、农用车等非客运车辆接送学生问题,彻底清除安全隐患,全力确保寄宿学生回家和返校安全。也结束了以往一家一户,一人一机,费人、费力,造成道路堵塞、环境污染等学生不安全上下学的历史。
2、校车接送学生为家长减轻了送来接往的困难,特别在农忙时间,好多家长没时间接送学生,可由不得不接送学生,这给农业生产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西渠建立的张大爷上次来校看望自己的孩子时说:现在的政府确实为我们农民着想,自从通上了校车,他再也不为孩子的上下学操心了。
3、以往家家户户的学生家长每逢周末就开着自家的机子来校接送学生,或者几家子联合用三轮车、四轮车等农用车排班轮换,每周集中来接学生,接的时候学校的门口全是三轮、四轮等农用车,接上小学的学生再去接中学的学生,满满一车学生摇摇晃晃的回家,看着也让人不放心,现在校车接送 排除了这样的不安全隐患。
4、校车接送学生,是孩子们冬天不再受寒风的侵袭,夏天不再受烈日的暴晒。不管是下雨天,还是下雪天他们都能舒舒服服的按时回到家里,不再让家人担心。
5、校车接送不但为农民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为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方便。
6、通过开通校车,进一步拉近了政府、学校和家庭的距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校车开通后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部分学生家长对校车接送理解不够深刻,认为校车接送学生可能就是变相收费,不愿坐车。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既然是掏钱坐车就得送到家门口,不到规定候车站点接送学生,或者托人代替接送学生,甚至无人接送,也不按时签字,给校车的正常运行带来不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个别学生家长思想偏执和司机无法沟通,司机和学生家长常发生一些小矛盾。如遇恶劣天气或校车出现故障而没有按时到达站点,家长无法理解。
3、由于我校学生分布区域广,面积大,服务半径长,路途遥远,甚至有些村社离主干道路遥远,通村道路狭窄弯曲,无法使校车安全通过。
4、由于我校校车接送学生服务半径长,路途遥远,所需时间长,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得教师星期五回家迟,星期天返校早,影响了教师的正常工作和休息。
5、由于学生居住地较为分散,乘车人数安排不可能尽善尽美,司机意见很大,还有些司机不按学校规定的路线和站点接送学生,私自调换路线和车次,甚至无故漏拉部分学生,相应的安全责任无法落实。
第三篇:西渠完小2011届毕业典礼校长讲话稿
西渠完小2011届毕业典礼校长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隆重举行西渠完小 2011届学生毕业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及全体师生向圆满完成学业的357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的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有人说,少年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是的,六年两千多页就这样匆匆翻过。你们勤奋苦读,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你们众志成城,从容面对各种考验;你们追求进步,以成竹在胸的姿态迎接检验。考场上,镜头前,课堂外,你们为母校赢得了无数荣光。老师们喜欢课堂上你们思索的眼神,也欣赏运动场上你们风一样掠过的身影;喜欢你们无拘无束的慷慨陈词,也欣赏你们在不断成长中表现出的深思熟虑;喜欢你们挫折时满含期望的眼神,也欣赏你们在激烈地竞争中不屈不挠的志气;敬佩你们朝着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感动于你们携手共进的友情。
同学们,作为毕业生,你们承载了太多的期望。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你们中间产生造福百姓的政治家,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探索奥秘的科学家,搏击商海的实业家„„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你们超越先辈,创造伟业,为母校争光„„我们期待着,期待着你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成为“大写的人”;成为“和谐的人”;成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成为“幸福生活的人”;成为“有益于他人的人”;成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不知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要求他的弟子每天做若干个甩手动作,一直坚持下去。许多年以后,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柏拉图——成就和他的老师一样伟大的哲学家。这件事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呢?那就是:一切成功的,都是源于坚持的。那么,我们要坚持什么?坚持我们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你们在这里渡过了美好的小学生活,那是人生的花季,这里也是你们的人生驿站,母校永远做你们的坚强后盾,母校永远是你们的最爱!
值此机会,我为大家壮行。毕业不是“完成”、“结束”的意思,而是蕴含“开始”、“进步”的意义。我觉得今天我们不是庆祝“结束”,而是欢呼开始;不是纪念“完成”,而是宣布进步。就让你们的生命之舟在新的岁月港湾里启航,载着对太阳的憧憬和对未来的畅想,直挂云帆,乘风破浪。最后,祝同学们今后的生活一帆风顺、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第四篇:西渠完小督导评估校长汇报工作材料
西渠完小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西渠完小成立于1998年,是由西渠中学改建而成的一所农村寄宿制高级小学。2009年秋季改办为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5766平方米,建筑面积7175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少先队活动室、远程教育收视室和播放室等教学设施。
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1名,寄宿生646名。教职工60人,其中本科学历33人,大专学历11人,中师学历16人;小学高级教师18人,小学一级教师28人。学生来源于20个村,服务半径15公里,覆盖人口20000人。新生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为100%。
学校倡导人性化管理,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目标,营造“和谐、诚信、快乐、向上”的育人环境,打造“德高、博学、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培养“勤奋、好学、明理、上进”的学生,教学气氛浓厚,秩序井然。
2007年“明德项目”工程,修建1194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楼一幢。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寄宿制学校寄宿设施改善项目”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项目”学校,工程规划修建砖(混)木结构师生宿舍920平方米,其中教师宿舍11间269平方米; 沼气厕所308平方米。现已全部投入使用。
2005年以来,辅导站对全站小学进行了布局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实现全镇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节约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公平,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充分发挥了规模聚集作用,使一些好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有了实施的条件。改变了过去学校规模小、师生数量少、教学相长氛围弱的状况。为学校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学校以布局调整为契机,以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为出发点,全面落实寄宿学生的安全、学习、住宿、就餐、医疗等日常管理工作,特别对低年级学生实行生活指导教师24小时“保姆式”全程服务,无缝管理。
近年来,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寄宿制管理卓有成效。学校先后荣获“全县首届中小学艺术节文艺汇演农村小学一等奖”、“完成责任指标先进集体”、“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基础教育改革先进集体”、“‘三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单位”等称号;2004年5月被确定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试点示范项目学校;2004年10月被评为“武威市校园文化建设市 级示范学校”;2008年荣获“明德项目全人教育甲等奖”称号;2009年在全县督导评估活动中被评为“督导评估优秀小学”,2010年、2011年、2012年连年被评为“全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二、学校工作的五个方面
(一)改善办学条件方面:
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上级的相关倾斜政策,争取二百余万元,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完善。自2001年学校改建扩建以来,“义教工程”修建师生伙房和礼堂,面积为421m2;危改工程国债拨款修建教室4幢30间,面积为630m2,新建师生宿舍36间,面积为648m2;新建水仓一个,水池一个。2005年国家投资架设远教设备1套。2006年学校又自筹资金,为学生宿舍架设水暖取暖设备,添置高低床126套;修建卫生工具房18间,面积为180m2;翻修围墙352米。2007年争取到明德项目建起了一栋三层的明德教学楼;学校先后购置了计算机30台,打印机3台,扫描仪一台,速印机一台,添置了体育器材、教学仪器、图书等。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硬化马路、前校园面积1250m2,种植松柏等树木200余株,这些硬件设施的建成,奠定了办学的坚实基础,为师生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抓好班子队伍建设。班子成员都是从一线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乐学善思,勤于钻研,班子成员具备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效率高,成效好,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开拓意识。班子团结,务实,求真、精干、高效,职责明确,确保了政令畅通,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①、做好教职工思想工作。我校教师坚持政治学习制度,组织教师学习了“十七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等道德规范。同时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管理制度,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入格到位,全体教职工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奋发争先,形成了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特征的“赶、帮、超”的教师群体。②、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业务水平。为了尽快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学校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教育培养。一是学校选派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讲座,;二是要求每位教师订阅一份与自已教育教学有关的的报刊杂志;三是经常举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四是学校重视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五是坚持了教师基本功训练,如我校按照辅导站的要求每年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大赛。③、加快学历 培训步伐,鼓励和要求中青年教师不要满足现状,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④、严格管理考核工作。学校注重对教师个人成绩的管理考核,在对教职工的管理中实行了量化评比,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很好地扼制了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学校管理方面:
一是按照上级部门有关学校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学校领导班子、教师、学生、德育、教学、安全、后勤等工作的规章制度。二是围绕学校发展规划认真制定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学期及工作计划,并对照工作计划抓好落实,做好总结。三是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科学有序地安排教学工作。对教学环节有明确要求,规范教学工作计划、备课、上课、实验、作业、考试等具体要求。教学过程的检查工作落实到位,定期及时公布常规检查结果,使得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在减负方面制定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严禁教辅读物进校,做到不用节假日补课和复习备考。四是严格学籍管理,规范办理学生转入、转出、休学等各种变动手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巩固率99%以上。五是加强后勤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公布学校重大经费开支等财务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对学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各种设施设备等做到分类登记,设施设备维修及时,保养妥善,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食堂“三证齐全”,实行“购物索证”、“食品留样”、“食品进出登记”等制度,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六是加强安全管理,学校制订《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食品安全制度》、《校舍安全制度》、《设施安全制度》和《用水、用电安全制度》、《学生上下学路途中的安全制度》等,并与有关负责人签定责任书。学校每学期分别就师生交通、用电、饮食、劳动、活动等安全常识进行教育讲座,通过刊办专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安全教育常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与安全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与各班主任分别签定《学生安全责任书》,学校与学生家长签定《接送学生安全协议书》,强化措施,明确职责,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都安全的良好氛围。七是加强远教设备的管理运用,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专人专管,专室专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为教学提供现代教育资源。八是我校利用项目机遇,对在校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到目前为止,各类培训达150人次,使我校教师业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九是每周由值周领导带领值周教师、值周班级对全校20个教学班的学风、纪律、卫生、出操、活动等进行打分、评比,周五汇总,评出总名次,降旗仪式时进行表扬颁发流动红旗。十是我校控辍救助得力,学生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近三年都达100%,学校还从有限的经费中抽出一部分,用于贫困户学生的救助。
(四)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一是坚持德育为首。(1)、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以明荣知耻为重点,提高学生道德水准,养成良好的班风、校风。(2)、利用节假日,用好校外德育基地提供的优质资源。利用主题班队会、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接受教育,塑造自我。(3)、注重养成教育。平时要求班主任做到:一是三进教室。早自习铃响后进教室,督查早读,中午进教室,了解学生值日情况,晚自习铃响后进教室,了解学生到位情况。二是三进宿舍:每天早操后,进宿舍了解学生的被褥折叠及室内卫生打扫情况,午饭后进宿舍了解学生上午就餐和餐具陈列等情况,晚上熄灯铃响后进宿舍,组织学生按时休息。三是三跟班:早操、上操以及其它学校活动、集队时要紧跟班级,组织好学生,保证学生的安全,维护公共秩序;卫生大扫除或是集体劳动要紧跟班级,负责学生的安全,带领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所布置的劳动任务;空节、自习要紧跟班级,组织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四是三教育。一是早操上完后在教室门前列队时,简单小结前一天的学习、生活、休息情况,并安排当日的学习、生活和休息应注意的问题;二是中午预备铃后,学生在教室门前列队,班主任要清点人数,了解学生活动、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生活习惯的教育;三是充分利用周会、队会等时间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量化,对学生进行爱集体、关爱同学和尊敬师长、说礼貌用语等内容的教育。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学生一日常规的训练以及《守则》和《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是严格课程设置。坚持按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要求开设课程,年内按规定按时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的管理中,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健全并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①、抓思想——全体教师认识到位。②、抓常规管理。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评价各环节均提出具体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特别是利用学校的电教资源辅助教学。学校采取相关措施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引导教师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校还采取推门听课,跟踪听课指导,上示范课等多种方式,搭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③、抓学生——促进培优转后工作。通过采取分层次教学,做好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因势利 导,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注入特长教育,注重优秀生的培养和辅导。对后进生的转化方面,我校教师给他们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谆谆善诱。采取“一帮一”,“众帮一”、班主任与课任教师形成合力,课内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五心”活动(爱心、公心、童心、宽心、诚心),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行对“学困生”三优先承诺,即:“提问优先、面批优先、谈话优先”,给学困生创造一个温暖的集体氛围;④、抓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过程。首先建立完善教学评价运行机制。校长做到全面掌握,有效决策,教学业务领导抓工作目标制定,抓教学评价,抓检查落实。学校建立以教导处为主导的教学管理职能机构。其次教学检查评估工作做到“三结合、三为主”(即:定期与不定期结合,以定期为主;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量为主;执行情况与评估效果结合,以评估效果为主),促使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⑤、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主动求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如每年“六一”举行了学校文艺表演活动,学校每学期举行2---3次少先队大队活动,每周各班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四是整体推进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确立了“立足校本教研,深化课堂改革,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本研究理念,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强化学习,准确定位校本教研。采用“集中式接受性”学习,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校本教研的自悟反思。
2、学校为教师搭建教研平台,营造教研氛围,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我校本着“从问题入手,从需求出发,专题牵引,注重实效”的教研思路,积极搭建教研平台:一是专业引领平台:对于改革中遇到的热点问题,或根据学校工作及教师发展的需要,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教研室的专家到我校进行专题培训,学校委派教师到外地参加各项培训学习,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和业务素质,以适应课改对教师更高的要求,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骨干引领平台:就是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的作用,学校采取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的办法,使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三是专题讨论平台:专题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来源于一线教师,把共性问题提炼成若干个专题,然后组织大家在集体教研时研究讨论。另一个来源是学校领导班子的 日常教学管理,通过领导班子听课发现共性问题,拿出来交给教研组,让大家进行讨论。四是反思发展平台:学校把教师反思教学实践作为校本教研最基本和最普通的方式来抓,提倡教师在读书之后要反思,在备课、课堂教学中、课后,直至教育实践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反思,并且要做到“课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未思”,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逐渐转变为反思型教师。五是随机研讨平台:在教学中倡导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研究。比如对一些有争议的教学内容、有困惑的教学细节或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前课后,所有在场的教师都可以进行研究讨论。
3、深化课题实验,使校本教研充满活力。一是狠抓了课题教学研究。通过听课,指导教学,使承担课题实验教师的的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听课教师也指点了迷津。二是学校开展了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说课、教学论文评比等竞赛活动,并把优秀的教学案例,优秀论文提供给广大教师相互学习,并推荐发表。这样使我们的教研活动在我校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其效果也很好。
(五)立足学生发展,加强寄宿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学校寄宿学生人多、年纪小、自理能力差,特别是初次离开父母家人的学生,想家的情绪特浓。学校本着“吃住舒心、学的开心、家长放心”的原则,形成了“立足学生发展,突出服务理念”的寄宿管理目标,在过程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寄宿制小学的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1、改善寄宿制条件,让学生乐学
改善食宿条件,促进寄宿生活的稳定性。寄宿制要让家长放心,首先寄宿生的食宿问题要让家长满意。2005年至今,学校先后对学生食堂、宿舍等的供暖设施、供水设施、消防设施、排污设施等进行全面改造,保证了学生寄宿的基本生活要求。在住宿方面充分保证了学生有宽敞的寝室,有温暖的被褥。做到每间寝室住22人,人平均住宿面积可达1.5平方米左右,使入住的学生不感到拥挤;另外,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条件较为困难,根据这一情况,学校为每位学生部分寄宿生活必需品,如储物柜、儿童床等,以解决寄宿生的生活困难,让他们睡得暖和,住得舒适。在饮食方面,我校充分的保证了寄宿学生的一日三餐,每周有合理的菜谱,科学搭配。可口的饭菜,满足了寄宿生的生活需求。学校专门为学生安装了“校讯通”亲情电话,方便学生与家长经常联系,形成了规范而优越的寄宿生活条件,真正做到让家 长放心。
2、注重生活制度管理,让学生乐住(1)、建立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学校成立寄宿生服务管理领导小组,并精心选拔了8个生活指导教师,构建起以值周领导、值周教师、班主任、生活老师、夜间巡逻员为框架的管理网络,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制定了《寄宿制学生服务管理办法》,其中包括《宿舍管理制度》、《生活教师工作职责》、《宿舍卫生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比制度》、《食堂卫生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饮用水管理制度》、《学校食品供应制度》、《食品采购、验收、储存、加工制度》、《学校食品留样制度》、《学校餐具、用具清洁、消毒、保洁制度》等,进一步明确了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
(2)突出校内外安全管理。
学校对寄宿生的校内外安全,有十分有力的措施保障,寄宿生活指导老师对每名寄宿生的一日生活进行跟踪记录,对学生在晨操、课堂、课间、午休、晚自习时间进行全方位跟踪,把每一时间段的表现进行登记,形成学生一日生活记录档案,寄宿生任一时间,任何事由离开校园都必须向生活指导老师请假,讲明原因,签字后方可离校,确保安全。学校开展定期评比,对表现好,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寄宿生给予表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的品行在学校生活中得以培养。
3、提升文化品味,让学生乐长
(1)、注重寄宿文化环境的建设。我校有着优美的校园环境,十分适合寄宿生的生活。在寄宿生活中,学校积极创设浓厚的文化环境,学生宿舍内,让学生动手进行寝室布置,可以用上自己的各类作品,使其美观、大方,让寝室感到温馨,住得舒心;学校进行“寝室文化”评比,奖励优秀,激励全体寄宿生,让寄宿的学生多进行文化熏陶,提升文化底蕴,形成知识涵养,提高寄宿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日常行为养成为突破口,以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渗透德育内容。学校结合《守则》开展“评星”活动、“弯腰活动”、日行一善、品德考核、心理健康教育等特色活动。升降国旗、规范仪容仪表、文明礼仪培养、卫生习惯养成等常规教育常抓不懈;少先队文艺汇演、师生书画展评、歌咏比赛、拔河比赛、体育运 动会等文体活动精彩纷呈,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专项活动丰富多彩,“校园之声”广播每日开播,黑板报定期刊出,名言警句润物无声,生活用语温馨育人,校园文化和谐育人。
4、力求寄宿制创新,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
办学的创新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全体寄宿学生在参与学校各项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长知识,长身体,长才华,同时带动了寄宿制的创新,在管理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全体同学安全、快乐、健康的成长,也让在家家长或外出务工的父母放心。我们全体师生将会更加努力工作,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以“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寄宿制管理成绩的重要标准,尽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西渠完小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西渠完小督导评估
汇 报 材 料
二0一二年二月
第五篇:西渠完小中华经典诵读方案1
西渠完小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2011—2012学)
为进一步推进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精髓,增强人文素养。经研究,决定在我校继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诵读活动宗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升学生文化道德素质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夯实学生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化素质,提升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
二、诵读活动的实施原则
(一)全面开展的原则。要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教学负担、家长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动员学生、教师、家长全员参与,让每一名小学生在活动中受益,在浓厚的育人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统一实施的原则。学校按照要求做好组织工作,确保达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最大收益。
(三)内容优化的原则。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科学安排诵读篇目,合理优化诵读内容,弘扬传统美德。
(四)合理谋划的原则。经典诵读活动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进行合理谋划,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德育主题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为经典诵读搭载新的载体,创新形式,取得实效。
三、诵读活动口号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2、读高雅书,做优雅人。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5、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6、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7、诵读,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
8、营造诗意校园,建设精神家园。
9、诵读,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
10、读书修身,读书养性。
四、诵读内容
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安排诵读内容,篇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诵读,供参考的篇目如下:《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三百首》。
五、诵读活动对象
全体小学师生
六、组织领导
组长:王福和
副组长:张有光白国本
成员:各班主任 语文老师
七、活动步骤
诵读活动按照“前期策划、中期推行、后期比赛”三个阶段运行。
(一)前期策划阶段(2012年3月1日-4月1日):进行宣传发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经典诵读的整体目标和构想。将诵读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
(二)中期推行阶段(2012年4月2日-6月20日):积极营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如诵读比赛等,以活动促诵读。以诵读促学习,以学习促熏陶,师生共同参与,掀起诵读经典的热潮,并在此基础上交流总结活动情况。
具体措施: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2、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倡导学生自主阅读一定量的诗文。
3、每日课前、午间诵读形成常规,教师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好,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鼓励学生每天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诵读5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背诵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4、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班级学习园地、校园广播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5、设立经典诵读读书卡。指导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诗文,建立诵读卡,随时进行诵读,便于记忆。
(三)后期比赛、总结阶段(2012年7月2日-9月30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假期中继续选择经典篇目进行朗诵,并进行个人诵读比赛。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会期间召开第一轮诵读比赛,选拔个人成绩优异的学生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诵读比赛复赛。可以个人诵读,也可集体诵读。参赛者自选篇目进行诵读(时间不超出3分钟),以进一步提升诗文诵读的艺术表现力。
八、诵读活动要求
1、经典诵读活动,是学校素质育人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全体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本次经典诵读活动,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筹备和参与。要从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全面铺开。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先“下水”示范,作学生的表率,以读触读,形成制度,形成风气,让诗意行走在教室内外,让诵读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2、要创造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教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注重活动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活动的过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要把握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诵读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家长经济负担。
3、领导小组要经常检查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各自常规工作结合起来,从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两个层面,组织协调好诵读活动中的各项工作。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汇聚,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估量的。诵读中华经典美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道德观。我们要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把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增厚学生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策略,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西渠完小
二0一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