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出色科室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五要素
医院科室管理者是医院的中坚力量,使科室成为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实体,在提升整个组织运行效率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一名出色的科室管理者,应当牢记“五要”:
一:负责
事业心、责任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一个科室管理者最重要的素质。承担科室管理和学科带头人的科室管理者,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矛盾、曲折,会有各种新问题出现,有责任心、事业心的科室管理者都应当能够及时调整过来。有的科室松散了,其根源就在科室管理者身上。只有尽心、尽力,才能尽职、尽责;只有严格、严谨,才能扎实、踏实,才能落实好医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和部署。
二:用心
学会用心发现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学会用心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学会用心克服自己的不足,弱项转向长处、强项。有些管理者很聪明,也很负责任,但因为没有用心,致使管理流于形式。
三:创新
国家对医院投入稳步加大,医院硬件建设大大改善,给医院中层管理者搭建了一个创新的舞台,这就需要科室管理者不仅要做一名创新型的科室管理者,还要带动身边团队创新。
四:聪明
在公立医院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历史条件下,医院科室管理者要清醒地认清“公益性”这个发展方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会认真地思考、分析、深思,得出正确的判断和思路。
五:廉洁
现在,医务人员受到消极的影响和诱惑非常多,在这方面,科室管理者一定要好自为之,不要做过头、过度、过分的事。医药代表、设备推销员、建筑商并不都是医院的敌人,并不
是都不能交往,但是作为掌管某项工作的科室管理者,必须要有底线,要清楚在公务、交往中自己的身份和红线。
第二篇: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执行力
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执行力
企业经营要想成功,策略与执行力缺一不可。许多企业虽有好的策略,却因缺少执行力,最终导致失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就在于双方的执行能力。如果对手在执行方面比你做得更好,那么它就会在各方面领先。有关调查表明:成功的企业,20%靠策略,60%靠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其余是一些运气因素等。我国的企业已经纷纷认识到“执行”的重要性,并以“执行”的好坏来判断企业或个人的“执行力”高低,更有一些管理学家把2003年定为企业“执行年”。由此可见,企业迫切需要执行力,培养企业执行力的关键就是培养管理者的执行力。因此管理者亟待重新审视角色定位,改变过去是“策略上的巨人,执行上的小人”的角色定位。
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当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的角色不仅仅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执行力。如果管理者认为做管理不需要执行力,那么其角色定位就有问题。培养执行力不能只停留在管理者知识和技能层面上,更应着重于管理者角色定位的观念变革。企业要培养执行力,应把重点放在管理者身上。管理者的执行力能弥补策略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策略也会死在没有执行力的管理者手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执行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我们就必须反思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不仅仅制定策略,还应该具备相当的执行力。
管理者需要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
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既要重视策略又要重视执行力,做到一手抓策略,一手抓执行力,两手都要硬!策略和执行力对于企业的成功来说,缺一不可,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策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南,根据策略来制定执行方案。
管理者不应将执行力和策略割裂,把它们看成完全对立的部分。一方面,管理者制定策略时应考虑这是否是一个能够切实得到“执行”的策略。无法执行的策略形成以后只能束之高阁,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另一方面,管理者需要用策略的眼光诠释“执行”,也就是说不要陷入“执行”的泥潭,执行是需要策略来指导。因此管理者在制定策略的时候必须考虑执行力问题。好的策略应与执行相匹配。
管理者是策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
许多人认为管理者就是制定策略,而执行属于细节事务的层次,不值得管理者费神。他们认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就在于描绘企业远景,定好策略,至于执行嘛,那是下属的事情,作为管理者只需要授权就行。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相反地,执行应该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实际上,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脚踏实地,深知自己所处的大环境、认清真正问题所在,然后不畏冲突勇敢地面对。“知易行难”这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吧!管理者制定策略后也需要参与执行,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准确及时发现目标是否可以实现。管理者及时根据执行的情况调整策略,这样的策略才可以有效达成目标。如果管理者角色定位错把忽视执行当成必要的授权,等到发觉策略不能执行,这时再调整策略,可能晚矣。
管理者必须重视培养部属的执行力
管理者是策略执行最重要的主体并非说管理者大凡小事务必躬亲。管理者角色定位变革很重要一点就是在重视自身执行力的同时,管理者还必须重视培养部属的执行力。执行力的提升应该是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事情,而不只是少数管理者的专利。管理者如何培养部属的执行力,是企业总体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管理者应致力于营造执行力文化
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因此管理者很重要的角色定位就是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如果员工每天能多花十分钟替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那么,管理者的策略自然能够彻底地执行。
企业要有执行的文化,但很多企业充满了纸上谈兵者。他们对策略的执行不是打折扣,就是找理由说做不到,或者随便交差了事。拥有好的执行力文化的企业,员工一定会用心去做事,讲究速度、质量、细节和纪律。
管理者要营造企业“执行”的文化。企业是由不同的部门和员工构成,不同的个体在思考、行动时难免会产生差异。如何尽可能使不同的“分力”最终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合力”,只有依靠企业文化,“执行”也不例外。在做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优秀的企业,其内部都有一种强烈的“执行文化”,它们注重承诺、责任心,强调结果导向,这一切都是“执行文化”的具体表现。
作为管理者,重塑执行的观念有助于制定更健全的策略。事实上,要制定有价值的策略,管理者必须同时确认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条件来执行。要明白策略原本就是为执行而拟定出来的。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切都会变得明确起来。企业执行力文化比任何管理措施或经营哲学都管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者角色定位需要变革,从只注重策略制定,转变为策略与执行力兼顾,同时努力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以执行为导向的企业,策略的实施能力会优于同业,因此它们会更优秀更出色。
第三篇:浅谈优秀软文必须具备的几点要素[范文]
浅谈优秀软文必须具备的几点要素
软文营销作为网站推广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一篇好的软文重在一个“软”字,要让人读起来不生硬,不反感,对用户有价值,而又不知觉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何写好一篇优质的软文,其实说难也难,说易也易,今天赣州seo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软文的写法和浅谈优秀软文必须具备几点要素的问题。
1、一个吸引人的标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的社会的人心里都是十分浮躁的,面临的压力也很多,很难能够让自己的心里安静下来,所以在一篇优质的软文里一定要能够抓住用户的眼球。一个生动、吸引人、与热点相关的题目,会给你的软文带来意想不到的人气。一般目前比较普遍的写法就是走标题党路线,比如“曝李嘉诚一个不为人知的生活习惯”,这样的标题往往能够吸引别人的点击和查看。如果站在SEO的角度来说,能够嵌入具有一定指数的长尾关键词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2、软文内容要有价值
软文要达到效果,重在于让用户充分的阅读,目前大部分资讯站的用户,都是希望通过搜索或者随意浏览,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只有对自己有用,用户才有兴趣和耐心,充分的读取文章。所以,写好软文的第一步,是消除和读者之间的陌生感。让读者对你的文章认可、信任你。
3、软文结构要明晰
写一篇好的文章除了需要有清晰的思路以外,更加需要注意软文的结构,关于文章的写法有很多,比如倒叙、插叙等,建伟建议使用总分总的方式。让人一目了然的明白你的软文是写些什么的。要达到别人了解你的文章,软文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对整篇文章做一个概况性的诠释!
关于软文的写作方法,这里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欢迎各位网友,发表自己的心得看法。本文地址: 作者:梅建伟博客.欢迎各位转载!转载请保留网址。谢谢!
第四篇:车间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浅论车间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吕 正 璋
车间管理者在工厂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以自主开发产品并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车间管理者不仅要完成生产任务,同时还要承担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等开发性工作,因而其工作能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左右本车间的任务完成情况,也对整个工厂的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工作能力强的管理者,他的下属跟着他吃苦也心甘情愿,因为他们知道苦尽甘来;而一个不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管理者则让下属看不到希望,部门工作自然也就更加难做了。
根据曾经从事过的车间管理经历以及近几年工厂管理经验,我觉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车间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一些能力或者说个人素养:
一、不断学习和刻苦钻研的能力
学习主要包括通过实践学习和理论知识学习。我们现在的车间管理人员一般都毕业于大专院校,在学校里曾经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理论培训,来到工厂后,普遍地都认为自己在实践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经验不够丰富,而作为一名车间管理者,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也确实难当重任,因而通过实践学习并积累工作经验就显得比较自觉。
勿庸讳言,对于那些刚毕业不久、对化工工艺、装置、设备等还只是一个模糊概念的初入行者来说,实践确实是最好的课堂;对具有一定工程技术水平的管理者,实践也永远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师。但凡事皆不可过于偏颇,过于偏重实践而忽视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提高,必定会在你到达一定高度后阻碍你的进步,而对于一个管理者,知识面的狭窄会成为生产技术进步的致命障碍甚至反作用力!此话并非危言耸听,一个因循守旧、没有理论知识支撑的管理者,能守住当前的摊子已属不易,何谈创新和提高?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在不断地学习呀,我碰到问题就问、就上网去查等等,此话不假。但是,网络的局限性不去说它,你问的这个人他的知识面到底有多宽?你自己又能够问出多少问题呢?
要开阔你的视野,我认为书籍永远是你最好的朋友。不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结晶这些大道理,但既然汇编成书了,它就必定是前人实践的总结而且一定是经过考验绝少会有错误的理论,一本书,不但可以让你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你知其所以然;由于其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会提供给你更多的选择,丰富你的想象,会让你茅塞顿开。
我觉得,以下这些书录是每个车间管理者或技术人员所必读的:《化工原理》 或《化工单元操作》、《化工机器》、《化工密封技术》、化工设备设计全书中有关分册如《换热器》、《填料塔》、《石墨设备》、钛、镍、铝等特种材料设备、腐蚀理论及耐腐材料(特别推荐《腐蚀破坏事故100例》)、《化工管路手册》、阀门手册或选型指南、《石化工艺管道安装设计实用技术问答》、《石化工艺及系统设计实用技术问答》、化工控制技术及控制元件、《氟化工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环保型制冷剂--氢氟烃的生产、性质及应用》、《化工设备设计基础》,等等。
除了专业书籍,大家还要多读所谓的闲书。小资一点并非什么坏事,至少它可以让你的报告、你的论文等写得通顺一点,错别字少几个,对于提高你的综合素质也是大有益处的。希望大家把花在网络上的大把时间能够匀一点出来,到书店转转,这些书谁都可以买得起。在读书的同时多动动你的笔头,有些管理者的文字组织能力和他的管理工作所必备的要求实在是有些不相称的。
有了理论作为向导,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使装置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稳定,我认为这就叫刻苦钻研。
二、与人沟通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在专业深度越来越高和分工不断细化的今天,单打天下的人注定是做不成大事的,因此团队精神才会被提到现在这样的高度。而要发挥团队的力量,车间管理者与领导、下属、职能部门、兄弟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十分重要。一个善于交流的人,他的资源信息必定丰富,他的人缘也一定是很好的,因此在他需要调动其他部门资源为我所用的时候,不但知道如何调用,被调用的部门也会乐于帮你将工作做得更完美;另一方面,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当然也要尽力而为,甚至牺牲一点自己部门的小利益也应该在所不惜,因为一个不愿帮助别人的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也是比较困难的。如此,则信息互通、成果共享,人际融洽,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自然就这样形成了。
而对下属的培养,则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责,也是更好地完成部门工作、同时使自己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抽身、提高自己能力的必要手段。作为管理者,如果你不在现场部门就不能正常运行,这并非证明你能力超群,恰恰说明你没有尽到培养下属的责任,是一种缺乏工作能力的体现。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不但要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大胆启用你的副手或车间技术人员,给他们独立承担任务和责任的机会,为他们树立工作威信,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而不是互相拆台各拉一派。要多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没有哪个人是天生的车间主任,如果总是怀疑别人、不相信下属的潜力,你就是累死也不会得到下属的体谅。同时还要长期花大力气培养一批操作骨干,根据岗位要求不厌其烦地讲解操作原理和操作要领,使他们不但知道应该如何操作而且知道为什么要如此操作,进而逐渐养成严格遵章操作的习惯,同时也就调动了他们 2 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试问这样的上司能得不到下属的尊重吗,有了工作主动性的下属又怎么会让你放心不下呢,在这个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你又怎么可能没有得到提高呢?人的素质有高有低,但人才是一定要靠管理者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来的,如果总是抱着自己的那点经验和知识不放手,唯恐别人超过自己,除了说明你没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还能说明什么呢?也许你在埋怨无人可用的同时,你的下属也在嘀咕怎么自己的领导就不肯教教我该怎么做呢?所以说培养人才不仅是为你的下属好,也是为公司、更是为自己好。
三、强烈的动手欲望和一定的动手能力
如果把车间比作战场的话,那车间管理者就既是一个指挥官,但同时他还必须是个战斗员,对我们公司的车间管理者来说这种双重身份尤其明显。因为我们的车间不但要完成产品的生产任务,还要承担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环保安全水平等责任,因此不断的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便成了车间的主旋律之一。除了一些重大项目或新品开发外,大部分的改造均要以车间为主体完成,而改造的内容除了工艺计算和流程设计等内容外,大到设备、机器、控制方法,小到管道、阀门、密封件、控制元件甚至螺丝螺帽、专用工具的选择,哪一样不需要你来完成,做不了这些事情的车间管理者又如何配得上“工程师”这个称谓?而要做好这些工作,除了前文提到的用理论武装自己外,动手实践可以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通过自己动手可以更深地了解设备等的结构、原理、是否适用、有何缺陷、如何改进或如何重新选择,作为旁观者和作为亲身实践者所理解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甚至是有天壤之别的,而且通过实践学到的东西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终身受益的;其次,我们目前出现生产状况不稳定的绝大部分原因最后都会归结到设备、机器和控制元件等组成装置的某个或某些元素上,有了动手实践的经历,当这些元素出现问题后,你至少不会惊慌失措,即使专业人员不在现场你也可以作出初步判断并临时救急,或是采用替代方案,而不是简单停产了事;第三,掌握了原理,如何操作才能保障正常稳定运行对你来说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何至于连操作规程从哪写起都会让你心烦呢?然后当你把这些原理向操作者灌输以后,他自然也就不会只是一面背规程一面机械地操作了。
因此,要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看到专业人员进行安装、检修、维护操作时就忍不住手痒,且一有机会就将这种冲动化为行动。这样几年下来,车间里还有什么东西是你不了解的?再让你选型或者设计时能不胸有成竹吗?
“一定的动手能力”这样的提法,一是因为你不能忘了指挥官的角色,动手不是你的主要任务,但教会下属动手是你的职责,因此你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二是对于结构精密原理复杂的设备等,专业人员比你更精通,他们会做得更好。
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不可否认,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公司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不仅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有些产品还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另一方面,就如众所周知的圆圈定律一样,圆圈越大,圈外未知领域增长得更快,我们在生产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而很多问题无法依赖现成的经验或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更不会有人无偿提供现成的方法来为你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怎么办?唯有开阔思路、大胆创新、自力更生!
一个管理者是否具有创新能力,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的眼光。一个总是与自己过去比较的人,当他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就会停留在沾沾自喜的状态,在他的眼里现在已经很好了,寻找问题便是自寻烦恼,跟自己过不去。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不要说我们目前的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就是在国内、在公司内甚至和厂内兄弟部门相比,你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吗,怎么可能会没有问题呢?其次也取决于他的创新欲望。只有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配件、新的控制方法等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并主动寻找、主动试验和应用的人才有可能取得创新成绩,旁观者只会坐等机会丧失。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正反的例证,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在此不予详述。
创新意味着风险,甚至有失败的可能,但不创新就永远不能成功,这也是考验一个管理者的胆魄以及是否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重要方面。只有敢想敢干的人,才会在创新过程中碰到问题及时调整而非轻言放弃,才有最后取得成功的可能。而对于不敢甚至惧怕创新者来说,就算不用他来承担责任,他在心理上都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合作甚至阻碍试验的进行。
公司鼓励我们创新,实际上也就是替创新者承担了绝大部分的风险,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朝山的那一边看一看,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奋起直追呢?
五、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工作方法
集体智慧也好,头脑风暴也罢,其实质都是要求决策者不要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狭窄化。而对于我们目前的管理实际,由于生产过程的大部分问题还是要由车间管理者来发现和解决,因此车间管理者是否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针对一个关键问题你总是可以举出多种可能的原因、针对每个原因又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可能存在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事前评估和论证,我们的改造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少花多少时间和经济代价,你可以少付出多少精力,别人又可以少吃多少苦头?但现实是残酷的:一个方案走到头不行了重新考虑一个再走一遍,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周围屡屡上演。一个没有充分考虑其后果的方案草率地被执行,在消耗大量人力、财力等资源的同时,也会严重损坏你的自 4 信和他信,而有些被错误执行的方案如果你多论证几遍、或者多征求几个人的意见,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所谓严谨的工作方法,概括起来只有两句话:凡操作皆有规章可循,凡问题都解决到底。
凡操作皆有规章可循这一点我们做了一部分,但还非常不够。每个车间都制定了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等,但是这些规程概括性实在是太强了,强到基本上没有细节,强到同样的环节不同的操作者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操作方法而你还无法指责他到底哪里出错的程度。试问你的车间里有没有规程告诉工人应该怎么取产品样才既能取到符合要求的真实样品,同时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还能保护取样人员不受伤害?怎样取回收酸样又可以避免含氟离子进入地面冲洗水?车间照明灯应该什么时候由谁负责开闭?电机罩损坏了又应该由谁通过什么途径汇报并检修?尾气塔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无法运行了才会想到除盐?„„这方面我们真的该学学人家老外,一个槽罐车灌装的培训教材其内容可能比我们有些车间所有的规程加起来还多。学人家也不是要大家埋在纸堆里非得搞出这么多规程来,但是过分依赖操作人员的个人理解和操作水平终究不是长治之法,恰恰是管理的失败、管理者的失败。
凡问题都要解决中的问题,既包括全局性和关键性的大问题,同时也包括如上文提到的日常管理中司空见惯、甚至小到你很容易就忽视掉的小问题。而解决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遵循以下的方法,只不过对于小问题的解决有些程序简化了,或者是这些程序在你的脑子里马上就完成了而已。
1.方案的论证和确定:多中选优,上文已述。
2.对确定的方案形成周密的书面计划: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方 法、工作内容、进度、费用、负责人、其他部门如何配合等一一予以明确。这一点可以说是工作方法的核心。
3.方案执行:周密安排,适时调整,按时保质完成。4.评价和总结,同时形成新的规程或其他文件。
水平有限,就此打住。同时我也非常希望借此文抛砖引玉,让更多的管理者们把自己的经验、设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结果、心得等以书面或者口头等多种形式,在例会或专题会议上、内部刊物上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2007-3-26 5
第五篇: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优秀管理者和一般管理者是素质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工作业绩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是一个常见的事实。
员工最清楚,也许有人会对这样的事实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我们大家知道,管理者的大部分业绩不是自己亲手创造的,而是通过一个良好的团队创造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事冷静,不优柔寡断
出色管理者都具有处事冷静的特点,他们善于考虑事情的多个方面或问题涉及的各利害关系方,不易冲动行事。优秀管理者虽然处事冷静,不优柔寡断,他们往往会在周密思考后果断作出决定或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念,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使事情或问题得到比较妥当的处理,同时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做事认真,但不事事求“完美”
出色管理者深知酒店经营和科研不一样。科研侧重追求的是严谨、精益求精;酒店管理侧重追求的是效益、投入与产出比。出色管理者做事非常认真仔细,但他们同时也非常懂得什么事情需要追求完美,什么事情达到基本标准即可。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把事情“做对”且关键是让客人满意,并且能比一般人更容易创造出价值。
三、关注细节,不拘泥于小节
出色管理者善于关注事情的细节,善于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是酒店管理的关键所在。他们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善于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特别是环境卫生和消防安全这两大块的工作,但他们不会过分拘泥于小节,不会在意别人的一点小过错或小过失。因为酒店员工的基本素质有限。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大幅度减少“问题”的发生,日常管理工作也会井然有序。
四、协商安排工作,绝少发号施令
管理者不是发号施令的“监工”。一个能让下属主动“追随”的管理者,依赖的是他(她)的个人魅力和领导力,而不是他(她)手中的“权利”。他们很少对下属发号施令,往往会采用和下属商量的方式布置和安排工作。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让下属真正“心甘情愿”地完成好被安排的任务,关键是能够营造出和谐团结的团队氛围,这一点在酒店管理上是至关重要的举措。
五、关爱下属,懂得惜才爱才
善于尊重和关爱下属,他们往往视同事如“兄弟”,懂得怎样去珍惜和爱护与自己朝夕相处、共同拼搏的“战友”。具有这样特征的管理者往往会让下属有一种“如家”的感觉,无形中也让大家更积极、更主动、更无怨无悔地付出。
六、对人宽容,甘于忍让
出色的管理者胸怀宽广,对人宽容、甘于忍让,他们善于将心比心,善于考虑别人的难处和利益,善于“挖起荆棘并种下玫瑰”。易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往往能在需要时,得到别人最真诚的支持和帮助。
七、严以律己,以行动服人
出色管理者不会让自己独立于各种规章制度之外,他们往往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是“先正已,后正人”。
八、为人正直,表里如一
出色管理者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他们往往对人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公正。没有暗箱操作;也不会当面“抹蜜饯”,背后“捅刀子”。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使人有“安全感”并能得到别人充分的信任。
九、谦虚谨慎,善于学习
出色管理者不会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为管理的资本。他们往往谦虚谨慎,乐于向自己的上司、同事和下属等学习。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具有比较强的能力并且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
十、不满足于现状,但不脱离现实
出色管理者不满足于当前的业绩,他们都有比较高远的目标和追求。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但决不会脱离现实,他们总是一步一个脚印为更高更远的目标而奋斗。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而怎样才是他们想象中的将来。具有这样特征的管理者往往具有充沛的工作激情并有持之以恒的工作动力。
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应该是我们广大酒店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