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课程标准摘要》学习心得
《科学课程标准摘要》学习心得
一、学习建议
(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 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学生,谓语最好用可测的行为化动词,而且不同类型的目标用不同类型的动词。如“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会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搜集有关数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 用的”,三个目标分别用“知道”“会用”“体会”,明显地区分了知识、技能、价值 观目标。
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不可能指望在一节课内就能学会某一种技能或态度。因此,最好把“热爱大自然”这样的目标,分解为观赏植物的花和叶“或”朗读有关星空的美文“。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2.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 活动是十分重要的。3.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 之中,所以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变,课外中长期作业应简便易行。4.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 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
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建议: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
比 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课 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
(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建议:
1.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
2.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3.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
4.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5.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
6.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以下方面的现代教育
技术:1.各种音像资源。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2.计算机
软件。3.网络。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成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要滥用。此外,尤其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亲手饲养小动物的感觉与玩电子宠物的感觉毕竟是不同的。
二、评价建议
(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二)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
1.科学探究方面
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 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3.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
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主要有: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活动产品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作业法、短周期作业、长周期作业、评议法等。
学习心得:
通过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又更深了一
层。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1、在理解、运用教材方面,我觉得用好教学参考书是十分重要的。教参是
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要想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扎扎实实上好一堂科学课,每堂课的活动目标必须
十分明确。那么活动目标的制定又取决于对教材内容和科学知识的准确把握。因此,吃透教材、用好教参,是很重要的。科学教师许多都是单兵作战,许多时候许多教师自己都无法把握教学内容。例如这学期六年级第2单元《我们的地球》和第4单元《探索宇宙》这两单元的内容都是较难掌握的,知识性非常强,需要教师在课前掌握大量的信息,并且要对知识进行精确的筛选,然后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否则就是一团乱麻,无法进行正常有效的学习活动。
2、广泛学习与学科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新兴事物,加大科学老师的知识储备。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小学科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涵盖了几乎与所有学科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生物、化学、物理等许多学科奠定基础。这对科学教师的知识储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几乎要充当一个“百事通”的角色,要能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问题,尽力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不受损害。为此,我们科学教师研组的教师除认真参加定时举行的教学研讨活动,还经常去图书馆广泛涉猎各种书刊、杂志,上网浏览各种科技方面的信息,同组教师经常就一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进行草根化的研究。
3、在备课手段方面,尝试将现代化的备课手段引入教学体系,结合新的教
学理念备课,备课中强调在研究性学习中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强调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我们也尝试将一些现代化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效能。如六年级第2单元《我们的地球》和第4单元《探索宇宙》,内容牵涉到天文学方面的许多知识,书本上的知识较为零碎,很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安排学生到网络教室上课,先通过初步学习,提出一些问题和假设,再通过上网找资料验证猜想。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另外,教学辅助光盘也是教师不可多得的教辅工具。教师在每一单元结束后播放相关的录像给学生看,不光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无法通过实验看到的东西。这在教学《显微镜下的世界》这一单元时尤其有效。
纵观本学期我们所做的工作,深感“舞台虽小,天地其宽”。如何将小
学科学学科做大做强,是摆在全体科学组老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将之流于形式,还是深入挖掘,全面开发课程资源?我想我们的选择无疑是后者。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做得更好!
第二篇:《科学课程标准摘要》学习心得
《科学课程标准摘要》学习心得
一、学习建议
(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 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学生,谓语最好用可测的行为化动词,而且不同类型的目标用不同类型的动词。如“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会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搜集有关数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 用的”,三个目标分别用“知道”“会用”“体会”,明显地区分了知识、技能、价值 观目标。
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不可能指望在一节课内就能学会某一种技能或态度。因此,最好把“热爱大自然”这样的目标,分解为观赏植物的花和叶“或”朗读有关星空的美文“。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2.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 活动是十分重要的。3.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 之中,所以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变,课外中长期作业应简便易行。4.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 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 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建议: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 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课 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
(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建议:
1.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生活经历中提出的鲜活问题以及教学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适当地调整、补充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
2.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3.对活动的状况及时作出判断,并决定应当采取的指导策略。
4.把确有价值的和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地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5.根据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新情况,适当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教学进程,使教学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和针对性。
6.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二、评价建议
(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二)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
1.科学探究方面
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 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3.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主要有: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杰出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活动产品分析、学生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作业法、短周期作业、长周期作业、评议法等。学习心得: 通过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1.在理解、运用教材方面,我觉得用好教学参考书是十分重要的。教参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想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扎扎实实上好一堂科学课,每堂课的活动目标必须十分明确。那么活动目标的制定又取决于对教材内容和科学知识的准确把握。因此,吃透教材、用好教参,是很重要的。科学教师许多都是单兵作战,许多时候许多教师自己都无法把握教学内容。例如这学期六年级第2单元《我们的地球》和第4单元《探索宇宙》这两单元的内容都是较难掌握的,知识性非常强,需要教师在课前掌握大量的信息,并且要对知识进行精确的筛选,然后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否则就是一团乱麻,无法进行正常有效的学习活动。
2.广泛学习与学科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新兴事物,加大科学老师的知识储备。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小学科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涵盖了几乎与所有学科相关的科学知识,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生物、化学、物理等许多学科奠定基础。这对科学教师的知识储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几乎要充当一个“百事通”的角色,要能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问题,尽力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不受损害。为此,我们科学教师研组的教师除认真参加定时举行的教学研讨活动,还经常去图书馆广泛涉猎各种书刊、杂志,上网浏览各种科技方面的信息,同组教师经常就一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进行草根化的研究。
3.在备课手段方面,尝试将现代化的备课手段引入教学体系,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备课,备课中强调在研究性学习中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强调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我们也尝试将一些现代化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效能。如六年级第2单元《我们的地球》和第4单元《探索宇宙》,内容牵涉到天文学方面的许多知识,书本上的知识较为零碎,很难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安排学生到网络教室上课,先通过初步学习,提出一些问题和假设,再通过上网找资料验证猜想。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时间:2017.07.21 地点:科学办公室
内容: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相关内容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心得体会:
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时间:2017.08.17 地点:科学办公室
内容: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相关内容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时间:2017.09.21 地点:科学办公室
内容: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相关内容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我还明白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这其实就是所谓的科学素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对将来的科学研究学习将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做到三维目标。以前我只是把注意力放在科学概念上,现在我认识到过程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这是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时间:2017.10.19 地点:科学办公室
内容: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相关内容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注重探究式的教学。科学的教学不单单只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或者说是科学上的相关科学知识,这样的话这就不是科学课,科学概念、知识的掌握要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而得来的,而实验过程最主要的就是探究,在做实验前一切都只是个人的猜想,猜测,是没有事实来支持的,只有在完成实验以后才能得到结论,而实验的过程中如何操作,如何处理得出结果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为了验证结论而去实验,而是为了研究去实验,原先的假设或许是错的。但是我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个结论而去实验,对于数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加以分析,甚至,当这个实验较复杂,很难准备时就干脆取消这个实验改为我现场做或者干脆不做,而是我口述的形式向学生表达结果以及知识点,现在想想这个的做法很不好,这不是一个科学教师应该具有的。这违背了科学的主旨——探究,没有探究就不能称之为科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的注意这点。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但是我必须承认不同的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的成绩必然存在一些差距,在面对这些差距时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合理的分组,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小组活动实验的效率,同时对于小组成员的分工也能预先制定好,大大提高效率。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组成一定的结对同学,带动后进生学习。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到科学的乐趣,而不是负担。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时间:2017.11.23 地点:科学办公室
内容: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研读新课程标准后,我对以后的教学思路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在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精心选择和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时间:2017.12.23 地点:科学办公室
内容:读《科学究竟是什么》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此书确为理论书籍之经典!科学的本质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理论不显乏味枯燥,恰是平实生动,让我也在不经意间对科学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读过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心中好似在迷惘的黑夜中望着一盏指引我探索科学教学奥秘的指路明灯,这种感觉驱使我将自己的一些杂乱无章的感想记录下来。
自然科学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通常试著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包括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等。人文科学起源于M.T.西塞罗提出的一种理想化教育思想。人文科学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是人性与教养之意。时间:2018.1.23 地点:科学办公室
内容: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我利用休息时间拜读了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坚持不懈,就会天天成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就更应该勤奋的读书学习。最终达到一种境界:读书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读书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师读书不同一般人读书,要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要带着问题读书,深入思考、大胆怀疑、努力实践、勇于创新。学习的方面要博而精,要有自己的主观选择。如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等等。不仅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同时要懂得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追求的境界。许多专家也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指导意见。
李海林校长总结的读书方法是:在身边寻找问题----带着问题读书----通过读书找到解决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用书中找到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行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值得大家借鉴。时间:2018.2.23 地点:科学办公室
内容:读《新教育之梦》心得体会
特级教师宋如郊认为:“读书学习这个过程贵在坚持和得法。”他总结出一线教师读书的要点:第一,读书要坚持这样的习惯:1.勤,天天读一点。2.博,各种书都看一点;3.新,追踪前沿的新信息;4.思,回味咀嚼。勤,是保障;博,是宽度;新,是锐度;思,是深度。第二,读书要坚持内化:1.由数量上的积累进而形成质量上的积淀;2.将资源转化为能量。即将所读内容有效转化,为己所用,变成自己的专业思想和技能。第三,读书要坚持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1.即重点要突出,教育理论和本专业的著述是读书的重点,数量上要保证,时间上要倾斜,整合上要优先;2.返“本”,即经典著作要常常“回头看”,常读常新,像《叶圣陶文集》这类著作应该多看几遍,每一遍都有新收获。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二是用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时间:2018.3.25 地点:科学办公室
内容: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时间:2018.4.25 地点:科学办公室
内容: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和阅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读完此书,感觉有很大收获。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工作以来,我曾多次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的一句话顶家长的十句。”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给我这样的体会,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以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第三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开发区晨曦小学 蒋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育新理念。在科学课教学中,我努力开展科学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面说说我对探究式教学的体会与经验。
一、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环节
探究式教学一般情况由七个主要环节组成:
1.科学问题的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根据情景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性问题。例如:相机是怎样照相的?植物是怎样呼吸的?
2.对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大胆的猜想或假设。比如《斜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猜想斜面是否省力。
3.制订计划。在猜想或假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制订出较详细的探究计划,明确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
4.进行实验(或观察、制作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多种途径和形式的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调查、制作等。
5.搜集整理信息。在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观看影视录像、上网等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
6.分析、处理信息。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列表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7.表达和交流。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举办辩论会或展览等),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把自己或小组的探究教学成果与别人分享。交流过程中,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成果,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探究学习经验。
探究式教学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多样选取其中的环节来组织教学,比如我在《植物的花》一课中让学生观察花的特征实验入手开始探究,从观察、分析、统计一朵花有几部分,交流汇报得知花可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二、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一)以提出或发现一个问题作为探究教学的开始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探究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要能提出或发现一个中心问题,并以此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能力并获得新知
科学探究活动是通过“动手做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的。这是以观察和实验为教学先导,以观察和实验的操作过程作为能力培养的途径,以观察和实验的结论(或现象)作为知识教学的铺垫,以方法的教学作为科学素养养成的途径。在科学探究课中,几乎每一课都要求学生先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等,在了解和研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而归纳出规律来。这种通过多样、复杂的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地理解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教学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教学的内在动机。如《斜面》这一课教学中,我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制斜面,在不同的斜面上拉动小车,观察记录,对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斜面的用力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发现。
(三)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探究式教学中,应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安排教学过程。如,在探究“食物的营养”时,我让学生根据食物成分表和小学生每天应当摄入的各类营养物质的量,查找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的各种成分,然后分析自己的膳食是否合理,是否能保证身体健康等,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
(四)注重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探究”,重在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学习方法的积累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而不是从知识体系出发。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观察、探究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为通过这种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重视合作式教学
在探究式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订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教学。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教学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六)课堂教学要具开放性
小学科学的教学,不应以传授科学知识为唯一目的,而应该把能力培养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就要求这种课型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表现为在教学内容、活动组织、教学场地、探究形式、作业与练习、教学评价等方面应给师生们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存在个性差异的各类学生的科学学习的需要。
以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结合与渗透的新的科学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所了解,并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四篇:语文课程标准摘要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说明了:“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邹老师在合理地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开发,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加深了学生对周总理的了解。]
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师:通过阅读《一夜的工作》与周总理侍卫的记录,大家觉得周总理是怎样一个人?请你在课文插 图边写一句话,概括总理的高尚品质。
生:思考写句子。
师生:共同板书:
一夜的工作
(一生的缩影)
总理是怎样的人?
热爱祖国,忘我工作
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学生板书)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教师板书歌词)
语文课与艺术欣赏结合,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学习。
邹老师:我们了解的周总理是这样的一个人。(指学生板书说)
下面我们来欣赏大型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主题歌——《你是这样的人》
邹老师:歌中说周总理是怎样的人?(请你用主题歌的句子说)老师相机板书
生: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邹老师:人们都知道周总理是一位高尚的领导人。下面请我们学校的特级教师黄老师给我们说说,她当年亲身经历过总理逝世的那些悲痛场面。
生:(掌声)
黄老师:(热泪盈眶走到同学中,激动地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了,全国人民悲痛欲绝,举国上下哭声漫天,他的逝世是我们中国乃是全世界的重大损失,当时联合国降下了半旗示哀,在我家乡有一们老奶奶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立即昏倒在地,我的老师说:“周总理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自己没有一个亲生孩子。他是人民最爱戴的总理。”)
邹老师:(热泪盈眶)黄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课后,请同学们从下面的题中,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大屏幕展示)
1、写一首诗,献给周总理,读给别人听。
2、收集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或电子板报。
3、和爷爷、奶奶或附近的老人交流有关周总理的故事。
好!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
[从上述的教例中,我们充分地领略到青年教师邹先平那独特的教学艺术,且合理地安排与利用“基本课程资源”与“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进行综合学习的教学风格,这十分明显地感悟到和触摸到在这节课中所凸现出来的面向全体、民主参与、注重过程、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等语文教学新理念。邹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迪是多面的,在这里想特别提及的是他以读代讲的教学特色——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以读代讲又特别地强调要读出感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繁锁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的现象现在的确是很少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逐渐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流地位。但是,当前出现的一些现象却也是令人堪忧的:一些教师一味地强调多读,而读书的层次性和指向性都十分模糊。因此,这样的多读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一些教师单纯地强调以读悟情,一再地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由于没有注重通过读进行词语的理解和感悟,所谓的“情”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勉强读出的“情”也只能是假意虚情。而邹老师在这节课中,以读代讲的特色在于:多读,是有层次性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读就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多读,是有指向性的,通过多读着重理解和感悟“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夜”“每个夜晚”等词语的意思,在这里以读悟语(语言文字)和以读悟情(思想感情)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以读悟语是以读悟情的基础,如果词语文句的意思尚未理解,情感会由何处而生?如果漠视和淡化以读悟语而一味地强调以读悟情,这种忽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偏重于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悟,语文课岂不又由过去的“思想内容分析课”嬗变为“思想内容感悟课”了吗?长此下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最基本的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岂不又成了虚有之物?入深山者得珍宝,下大海者获骊珠。我想,邹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应该是:阅读教学→以读代讲→以读悟语→以读悟情,悟此道者,才能科学而有效地实施以读代讲,凸现以读为本,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教师 周道富
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又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中得到升华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模式的要不断创新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要不断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转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的老师细心、耐心地教导、引领。但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才会真正地发出金子一般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