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轮回归课本纠错练习十七(动物生命活动调节1)
2009届生物学科纠错练习编号03
4第一轮回归课本纠错练习十七(动物生命活动调节1)
一.选择题
1.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受损,传出神经和中枢完整,则该左腿将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B.突触小体将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同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电流的位置是:
A.a处和b处
B.a、处和c处
C.b、c、d处和e处
D.a、b、c、d处和e处
4.微电流计连接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神经纤维膜的表面,并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足
②若微电流计偏转1次,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③若微电流计偏转2次,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④若微电流计偏转2次,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⑤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内为正电位
⑥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内为负电位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④⑥
5.图7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D
.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
d的兴奋
6.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突触后膜能够接受递质的作用与其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7.下列有关突触和兴奋传导的表述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
B.兴奋在突触上只能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作单向传递
C.一个突触小体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8.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那么该肢体对针刺没有感
觉但能运动
B.支配上肢运动的中央前回皮层代表区范围大于支配下肢运动的中央前回皮层代
表区范围
C.下丘脑不仅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也是神经中枢,又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D.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体液调节
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和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都是单向的C.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D.感受器不仅分布在体表部位,在体内各器官中也分布着大量感受器
10.科学家在研究甲状腺代偿性肿大时发现,将狗甲状腺的大部分去除,残留部分
不久就会肥大并恢复到原来大小,其原因是:
①脑下垂体②大脑皮层③甲状腺肥大④甲状旁腺
⑤促甲状腺激素⑥甲状腺激素减少
A.②→①→⑤→③B.⑥→①→⑤→③
C.⑥→②→①→③D.②→①→④→③
二.简答题
1.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I、II、III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
是:I-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II-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III-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I、II、III的化学名称
依次是:
A.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14.(06模拟:金太阳三联)(6分)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瑞典科学家阿尔维
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尔·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3位科学家,以奖励他
们对神经系统“信号传导”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对于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神经
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宽约200-500nm的缝隙,并且这两个神经细胞通过“突触”连结。右图表示一种脊椎动物普遍具有的化
学突触及信号传导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信号的传递只在某些化学物质(如
乙酰胆碱)参与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__(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后者
再与_____________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2)神经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中不断消牦的物
质是_______________。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
(3)突触后膜上“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
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兴奋通过突触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
是。
1C
2C
3C
4B
5C
6A
7B
8A
9D
10B
11C
【答案】(1)高尔基体;突触前膜
化学信号→电信号
;线粒体3 单向传导(4)电信号→(2)ATP(3)
第二篇:第一轮回归课本纠错练习五(细胞的生命历程)
2009届生物学科纠错练习编号02
2第一轮回归课本纠错练习五(细胞的生命历程1)
一.选择题
1.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当中心体移向两极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下图中的:
2.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散开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
③用龙胆紫染液是为了将细胞核、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相互重叠
⑤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
A.①②B.③④⑤C.①⑤D.②③④
3.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分裂间期包括DNA合成期、RNA合成期和蛋白质合成期。若要确定DNA合成期时间的长短.可以往处于连续分裂的细胞中加入以氚标记的某化合物。下列化合物中最合适的是:
A.腺嘌呤B.鸟嘌呤C.胞嘧啶D.胸腺嘧啶
4.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现象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分生区的细胞既小且方B.根尖的整体呈乳白色,尖端(根冠)略显淡黄
C.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均无核仁D.向左下方略移动装片,图像向右上方移动
5.下表为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的浓度(Ml、M2、M3、M4表示浓度,且Ml A.cAMP和cGMP的浓度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具有调控作用 B.cAMP含量增高则促进细胞分裂 C.cGMP含量增高则促进细胞分化 D.cAMP和cGMP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6.2005年11月12日《齐鲁晚报》载:12日上午9点,济南军区总医院专家将台湾同胞捐献的213mL造血干细胞输入大陆白血病患者巩中卫的体内。据悉,这是山东省接受的首例台湾同胞骨髓捐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 B.造血干细胞能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C.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的优点之一是不发生排斥(异)反应 D.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 7.一般情况下,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是: A.根毛细胞B.茎的形成层细胞C.叶肉细胞D.皮肤角质层细胞 8.一般来说,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生理过程的细胞器有: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高尔基体④中心体⑤内质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9.右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图中的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问: (1)什么时候细胞分裂的后期开始? A.0minB.0和10min之间的某一时刻 C.10minD.十几分钟以后 (2)图中的曲线B代表: A.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之间的距离B.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C.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距离D.细胞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10.下列对细胞器的叙述中,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A.线粒体氧化作用加强B.高尔基体数量显著增多 C.纺锤丝收缩变粗D.中心粒分向两极移动 二.简答题 1.据图回答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培养中的细胞其数目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关系如图(甲)。则该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T)是h。 (2)从图(甲)的A点取出6000个细胞,测定每个细胞的DNA含量,结果如图(乙)。图(乙)的B、C、D中,表示处于S期的是,表示处于G2和M期的是,表示处于G1期的是。 (3)若取样的6000个细胞中,处于M期细胞的数目是300个,则处于S期和G2期的细胞数分别是个和个。 (4)细胞周期中,完成各期所需时间的计算公式是t=T×n/N(N是取样的总细胞数,n是各期的细胞数),则该细胞完成分裂期和间期的时间分别是和h。 一.选择题 1.B2.D3.D4.C5.A6.C7.B8.A9.CC10.D 二.简答题 1.(1)20(2)CDB(3)15001200(4)119 2009届生物学科纠错练习编号02 3第一轮回归课本纠错练习六(细胞的生命历程2) 一.选择题 1.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到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2.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有关 B.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C.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的物质交流D.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核无关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之比为1﹕2﹕2,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B.中期和末期C.后期和末期D.末期和前期 4.下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阶段图解,但顺序不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⑤—⑥—④B.③—④—①—②—⑥—⑤ C.④—②—③—⑥—①—⑤D.①—⑥—②—③—④—⑤ 5.对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未脱离植株的幼叶,在适当的情况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C.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D.脱离了植株的芽,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 36.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体积一般在20~30μm之间,根据细胞模型的实验探究,有关细胞如此微小的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太大物质运输所需时间相应增加B.细胞太小物质运输所需时间相应增加 C.细胞增大将有利于存放更多的核糖体D.细胞太小遗传物质发挥作用容易 7.花药的离体培养是指把分裂旺盛的花药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在培养基中培育成单倍体植株。这一成果是利用了细胞的: A.应激性B.全能性C.变异性D.适应性 8.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 A.青蛙的上皮细胞B.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C.大白鼠的肝脏细胞 D.人皮肤生发层细胞 9.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将: A.发生改变B.部分改变C.不改变D.是随机的10.下列细胞分化不是永久性的是: A.神经细胞B.由红骨髓分化成黄骨髓 C.心肌细胞D.骨骼肌细胞 11.分别在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6-C-6。以下对此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肺成纤维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B.衰老程度大的细胞分裂能力弱 C.高等动物体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分裂能力也不一样 D.胎儿时期,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远大于成年人的二.简答题 1.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和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保罗·纳斯获得了200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利兰·哈特韦尔发现DNA一旦受到损伤,细胞周期就会暂时停滞下来,因此细胞存顺利进入下一个时期前,就可获得足够的时间来修补受到损伤的DNA。保罗·纳斯首次鉴定、充隆出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CDK分子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分子可使细胞沿着细胞周期不断地进行分裂。 蒂莫曲·亨特第一个发现了周期素Cyclin,它是CDK的调控因子。周期素在每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发生周期性的降解、生成,这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普遍性的重要机制。他们的研究成果如图一所示: (1)图二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个细胞内DNA含量与细胞分裂时期相关曲线。请用图中字母作答: ①有丝分裂完整间期为;后期为; ②若为肝细胞,则表示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为;若为神经细胞,在婴儿出生后就停滞在; ③存在染色单体的有; ④DNA分子与染色体数量比值为l的时期有。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对真核生物而言,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高度精确、协调,有条不紊地进行 B.处于细胞分裂状态的细胞,必须依次地经过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 C.在细胞周期的整个过程中CDK分子与Cyclin分子(细胞周期素蛋白)复合体的活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D.癌细胞中,CDK―Cyclin保持相对稳定,而CKL处于较高水平 (3)上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做的贡献有何实践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2.D3.A 4.C5.A 6.A 7.B8.B 9.C10.B11.D 4.(1)①begh②gibc或ij③dg、④bc、gj(2)D(3)①人工促进不再分裂的细胞如神经元、增殖障碍细胞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的造血细胞恢复增殖,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②使增殖失控细胞如癌细胞得以抑制,为癌症治疗开辟新途径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设计 (来源:中国生物课程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识记高等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理解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和神经系统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以及行为的调节机理;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有关研究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生命活动变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学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间综合的观念。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了解自己、关注自身健康与行为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自我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高等动物能够生存的先决条件之一。本节内容集中介绍了动物激素调节的机理,包括:激素的反馈调节;几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介绍了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的过程、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介绍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是动物产生反射乃至产生行为的生理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动物的行为,以及理解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的问题,特别是这部分内容中的“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内容比较抽象,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成为本节的难点内容。 虽然动物激素调节的知识比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复杂,但它们有着相似的调节作用机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学生逐步体会出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般规律。 在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有所了解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动物属性)的一面,也具有社会属性(行为受社会道德、法律制约)的一面。使学生了解自身,认识自己,建立科学的、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社会责任感。 在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通过备课力求达到使科学方法训练和能力训练连续不断,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身,而且受到系统的科学教育。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训练。遗憾的是这一部分教材内容中并没有明显的可供用来进行科学教育的内容。但深挖这部分知识的背后,就会发现人类对动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对动物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动物身上使用 “切除-添加”方法进行实验并获得有关激素调节认识的时间比达尔文实验的时间还要早。这就使我们可以沿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人们使用的研究方法这条线索不断强化科学方法的训练。为了避免学生在认识上出现误解,在强化科学方法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对高等动物激素的研究,有许多是来自于医疗实践,起自于对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随意进行的、无目的的动物实验。”强调不能随便进行动物实验,以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用动物激素饲喂小蝌蚪的实习活动耗时较长。在活动过程中既要训练学生的观察、测量、记录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认真实验的态度。组织好这个实习活动,可以把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真正落到实处。教法建议 一.导入新课: (一)以活动导入: 1.方式一: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屏气时间的测量,引入对体液调节的介绍。 在新课开始时组织一个小的测量活动,测一测“谁屏住呼吸的时间最长?”,请屏气时间最长的学生谈一谈在屏气最后阶段的感受。达到使学生体验“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实现对人体呼吸运动的调节”。 2.方式二:事先安排好一位学生,嘱其在实验时控制住小腿的运动,表现出“膝跳反射是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当学生发现差异、引起思考时,再揭穿谜底。短小而有趣的学生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以复习提问导入: 通过讨论“膝跳反射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复习反射的概念,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导入对神经调节的介绍。二.主体知识的呈现方式: 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介绍可以围绕“调节是如何实现的?”这一问题展开。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人体如何调节?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时人体如何调节?生长发育如何调节?等等。结合实例、围绕着问题展开学习,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学生活动的组织 1.课堂活动的组织: 通过呈现“摘除、移植鸡生殖腺实验”的结果,提出:“这个实验表明了哪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问题1:“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鸡,鸡冠萎缩,也不再产生打鸣和求偶的行为”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问题2:“给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鸡重新移植公鸡的生殖腺,公鸡恢复了打鸣和求偶的行为”,又说明了什么? 问题3:“公鸡的求偶行为是否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问题4:“公鸡求偶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经系统还是激素?” 问题5:“性腺分泌激素是否是受其他器官的调节控制?” 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总结出鸡正常交配行为的产生机理: 2.实习活动的组织: “用动物激素饲喂小蝌蚪”的实习活动是一项长期、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实际练习过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巩固在前一节学过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先提要求,让学生拿出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实验的要点指导学生修改方案,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着手准备实验材料。实验开始后,对观察、测量、记录都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并要求学生把每天的工作情况、观察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一一记录下来以备最后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时使用。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围绕主题分前后两部分展开。前一部分主要介绍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后一部分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后通过对“公鸡生殖腺的阉割和移植实验”进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与神经系统共同调控动物行为的。” 在介绍知识的同时,注意总结对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巩固设计实验的相关练习,延续科学方法的训练。 2、课时计划:以下建议教师可根据各校情况灵活选用。(1)三课时:以教师启发性讲授和有组织的学生讨论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通过复习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导出对动物激素的调节应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对糖代谢的调控为代表,了解各种激素在物质代谢的各个环节中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第二部分,围绕激素分泌过程中的激素调节,介绍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对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由教师介绍动物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反射弧和神经传导的细胞学基础。第二部分,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性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 第三课时:通过提供鸡的阉割和移植生殖腺实验的素材,复习、总结内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认识体液调节与神经系统调控在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的关系。了解本能行为与非条件反射、后天性行为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2)四课时:主要以教师讲授和部分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 第一课时:从血液中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引入,介绍各种激素对生理活动的调节。 第二课时:从膝跳反射引入,复习反射的种类。介绍神经兴奋传递的细胞学基础。 第三课时:从膝跳反射是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引入,复习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介绍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四课时:从组织学生对摘除、移植鸡的生殖腺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有关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结论,并总结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实现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机理。 激素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生理活动有较深入的认识。激素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植物激素对其自身生命活动的调节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着共同之处,了解这一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对自身生命活动调节机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对高等动物行为的影响。 有关“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生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了解激素对动物生理活动调控的基础上,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为,培养符合科学的、健康的自我意识。 (3)动物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是动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特别是植物性神经以及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对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对于学生了解自身,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难点: (1)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 由于物质代谢本身是许多连续的化学反应,教材只能对其作简要的概述,而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也多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学习起来内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为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 (2)神经细胞对冲动的传导 神经细胞对冲动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改变和突触传递。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既抽象,又难于理解,是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又一个难点。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能够调节自身生命活动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条件之一。调节是生物对体内外变化做出的相应的反应。植物能够对外环境中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应激性反应。毫无疑问,动物也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对于体内的变化动物是如何调节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验。 当测量结束时首先要肯定屏气时间长的学生肺活量大,紧接着要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大家最后都会恢复呼吸,而不受意识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学过程:围绕“调节是如何实现的?”这一问题展开。吸引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接受方法能力训练。 能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如果教材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要设法使学生的手、眼、口“动”起来。由于本节教材内容中抽象概括的结论性知识比较多,加上课时的限制也不可能过多的展开,因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就要多给学生“动”的自由。从课本的文字和图表中读取信息、学习用组织结构图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动的过程,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学习技能。通过对这些方法技能的训练活动使学生“动”起来,也就成为突破本节难点的一种方法。在连续三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初学”到“重复”练习使用同一种方法,无疑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课时 阅读能力训练: 步骤一:复习旧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葡萄糖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每分钟都会消耗葡萄糖、人在进食后会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变化的?” “人体又是如何调控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骤二:通过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谢的什么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现的“血糖浓度调控过程示意图”,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前人的科学研究结论——课本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激素在糖代谢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有一个直观的整体印象,达到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教学目的。 科学史教育:介绍胰岛素的发现过程,说明在研究方法上与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课时 对难点的破解:本课时中的“神经细胞对冲动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改变”和“突触传递”两个内容都比较抽象,难于接受。要破解这个难点还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中的有关知识基础。配合媒体素材(神经兴奋传导与突触传导)突破难点。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说明这个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组成。然后说明神经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保持“内负外正”的状态。 利用媒体素材“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说明突触是如何将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细胞的。 问题一:结合细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经细胞可能怎样保持“内负外正”的状态? 问题二:结合细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种细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回忆和复习细胞膜上载体的主动运输功能以及高尔基体的功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导的过程。第三课时 阅读能力训练: 膝跳反射是较低级的反射,它是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在什么位置上?”引导学生看懂图,从图中读取有关信息。 学生要在图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难,难的是准确理解“膝”所在具体的位置。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图4-13与图4-14结合起来看,准确理解这一功能区的位置。 科学方法与态度教育: “人们是如何确定这些大脑皮层功能区的?”这样的问题在学生读懂了图4-14后会很自然地提出来。教师要借此机会向学生说明:“这些功能区是医生通过对病人病情的观察、记录和对尸体的解剖分析,结合动物实验的结果逐步积累和整理出来的。” “这也说明前人是带着问题去探究的,不能随随便便地、无目的地进行实验。而且,对实验或观察到的结果都要做认真的记录。 第四课时 方法训练:当对“摘除、移植鸡生殖腺的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结束之后,要求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把“鸡正常交配行为的产生机理”表示出来,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对内分泌腺功能的调节;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性激素对生殖活动的调节。 2.激素调节的原理 ①下丘脑对激素调节的调控 ②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例如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对生长发育的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二、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实现反射 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1.对鸡的阉割和移植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2.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决定动物的行为。 《第1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及对外界其他刺激的反应。 教学重点 会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植物的向性运动。 教学难点 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的区别。 教学过程 植物激素: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之一:生长素 看视屏回答生长素有什么作用? 生: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问: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有什么联系? 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 问:“分布不均”具体是怎样分布的?哪里分布多、哪里分布少? 生:背光侧多,向光侧少。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箭头的粗细不同。 问:生长素分布不均为什么就会导致向光生长? 生:背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光处生长素少,生长慢,从而向向光侧弯曲。问:图中哪里体现了背光侧生长快? 生:细胞较长。 教师利用模型演示生长快一侧向生长慢一侧弯曲的原因。问:大家现在能回答单侧光照射下植物为什么向光生长了吗? 动画播放植物向光生长小结向光生长的原因。问:你能说明生长素有哪些用处吗? 生:加快细胞生长速率。 师补充: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问:生长素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吗? 生: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师:可以用于防治杂草。 议一议1.生长素是在哪里产生的?生: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2.它的合成需要光照吗?生:不需要光。3.单侧光对它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改变它的分布(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4.它对植物有什么影响? 生: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师:图片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 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有双重性的说明。顶端优势的说明和应用。问:如何让未成熟的香蕉快点成熟? 【多媒体展示1】植物的感应性 师:画一棵植物,记录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请个别学生回答问题。问:植物对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刺激会做出反应? 生:光照、水分、温度、重力、触动、化学物质等)欣赏并观察:含羞草。植物的感应性 像含羞草那样,当受到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时,植物体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不仅会表现在形态上,还会表现在生理和行为上。 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问:植物的感应性有何特点?生:植物不能整体移动,但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发生移动 师: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的移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活动:用一个小花盆种小麦。当小麦种子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在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的幼苗向着什么方向生长? 1、在课本实验中,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是由于环境中什么因素的影响? 2、实验选用植物的幼苗而不选用成熟的植物,你能根据这一点分析植物的向光性是由哪一部分决定的吗? 3、你能再设计一个小麦向光性的对照实验吗? 生:植物有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由芽决定的。阅读回答植物的向光性的含义。 生: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问:植物的向光生长有何特点?生:植物的向光生长特点是普遍存在的。想一想:植物为什么要向着光源生长呢? 生:有利于植物获取更多的光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观察图片,你能大概说出太阳的位置吗? 生:观察图片猜想:这棵放在暗箱中,已经发芽的土豆,它的茎能绕过“迷宫”最终钻出暗箱侧壁的通光孔吗? 猜想:植物除了向光性以外是否还具有其它的一些感应性呢? 生:向重力性、向水性、感震性、向化性„„ 思考:农民播种的时候,撒下的种子朝各个方向都有,但种子萌发后,胚根和胚芽会向各个方向生长吗? 欣赏并观察:四粒花生种子萌发时根和茎的生长方向如何?【多媒体展示】根向下生长,观察茎向上生长的横放盆栽植物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的生长方向和什么方向相同?根的这种生长方式是由于环境中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重力。 师: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植物茎的生长方向与根的生长方向相反,即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思考:这样的特性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 归纳:正向重力性:(正向地性)保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负向重力性:(负向地性)保证叶能伸向空中,吸收阳光。猜想: 在太空中植物的根向哪边生长吗?向任何方向生长。 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的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看图回答:沙漠中的仙人球等根系为什么长得很深? 生:为了更好的吸收水分。 看图思考:为什么图中的植物根这样生长? 生: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向水性。思考:植物的根向水生长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吗?生:保证根获得更多的水分,维持其生存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会朝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欣赏并观察:感性运动。像捕蝇草这样的食虫植物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这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称为植物的感性运动。 师:感应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问:感应运动有何特点? 生:这种运动是由外界的某种因素或内部机制引起的;感应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第三篇:第一轮回归课本纠错练习六(细胞的生命历程2)
第四篇: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设计
第五篇:《第1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