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富国家”能否让国民富起来[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8:3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球第二富国家”能否让国民富起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球第二富国家”能否让国民富起来》。

第一篇:“全球第二富国家”能否让国民富起来

“全球第二富国家”能否让国民富起来

10月11日 18:26杨于泽

据新华网电,瑞信研究院10日发表2012年度《全球财富报告》,预计中国在2017年成为全球排行第二的富有国家。据说,在过去十年,中国内地家庭财富年均增长率高达13%,较全球平均5.8%的财富增长率高出一倍以上。

中国现在经济总量全球第二,5年后,又要变成“全球第二富国家”,这是好消息。有些人很可能会对此深表怀疑,以为是外国机构在给我们灌洋米汤。但“瑞信”是注重实证研究的机构,不可能故意歪曲事实,否则它在业界就没有信誉了。

中国将变成“全球第二富国家”,幸福来得有些突然,我们似乎尚未做好心理准备。2011年我国人均收入据说是约300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90多位。5年后就变成“全球第二富”,我们不敢相信。但13亿人口的国家,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将来国民财富占个全球第二的位置,可谓名至实归。

事实上我们还真不用谦虚,以为中国如何地穷,这两年,不断传来中国城市家庭平均财富惊人的“研究结论”。比如今年6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指“中国城市家庭平均财产247万元”、“中国家庭净总资产高于美国家庭净总资产”,且高出21%之多,这还是2010年的情况。

对于这类结论,多数人可能不是将信将疑,而是压根儿不敢信、不会信。但国人的主观感受是一码事,学界的研究属于“实证”性质,科学不以主观愿望为转移。哈佛大学教授David Wise说,没有理由认为数据不真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avid Wise则认为,没有理由认为数据不真实。他们解释,中国房价迅速上涨,而美国房价跌得很惨,所以中国人财富超过了美国人。

但不管数据如何真实,它与我们很多人的真实感受相差太远。数以计亿计的打工者没日没夜地上班,那么多人做了“房奴”,多数国民的带薪休假从未落实,如果这就是“全球第二富”的生活,那真的是太悲壮了。自然,我们还有5年可以继续增加收入,提升生活品质,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上也未免过于仓促。

真正的问题,可能在于“平均”二字:“瑞信”是说家庭财富13%的年增长率,是全国平均的增长率。家庭财富的这种高增长,不是家家有份,甚至未必与多数人有关。但这样高增长,最后中国“全球第二富”,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而就“平均”而言,我们5年后变巨富,如同瓮中捉鳖。

但中国的贫富差距是铁的事实,只要政府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平均数就没意义。正如一个段子所言:张家有钱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个个都是一百万。“全球第二富”,于是就只是“张家”的好消息。必须赶快行动起来,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第二篇:依法让土地动起来 设法让农民富起来

依法让土地动起来 设法使农民富起来

阳江镇水网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其中螃蟹养殖最为突出,螃蟹养殖始于90年代初,当时主要是利用勾叉养殖,产量低、规模小、品质差、效益不好。随着螃蟹、渔业养殖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益业越来越好,小规模养殖已经严重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规模化经营成为必然趋势。政府和养殖户都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阳江镇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大力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特色化,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创新之路。这样既增加了土地出租户的收入,也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共赢发展。目前,土地使用权流转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核心环节。

政府牵头,引领百姓走上土地流转之路

水产养殖业发展初期,都是各家各户小规模经营,成本高,效益低,当时群众对土地流转还比较陌生,不敢试手。阳江镇领导班子认为各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必须搞活土地经营权,实行土地流转,让土地“动”起来。由点到面,先在个别村试点,让大家看到规模化生产的好处,然后辖区各片各村逐步推广。目前,我镇土地流转主要采取了转包、出租、入股、互换、转让等五种方式,因势利导,推进水产养殖现实规模生产

在养殖户致富的示范效应下,土地流转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支持。一是农民分配的土地得到了有效流转,二是村集体土地、水面定期得到发包。统一公开发包,让那些有能力、有实力的人来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养殖大户的规模化经营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出现了水产养殖龙头大户和产、供、销一体化的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原来等于闲置的土地在农民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产生了非常好的收益。

土地流转以后。镇还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好一些用水、用电等矛盾,使承包大户能够有创业安全感,对发展规模特色农业充满信心,确保流转的土地确实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同时还为实现阳江镇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的转移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强监管 确保土地流转依法顺利进行

镇由农经站、纪委、土地、信访、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专门为农户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合法权益保障、流转合同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涉及流转前后的各种服务。镇政府明确专人主抓,确保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和服务,清查违规违法行为,保证广大农户合法权益。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切实做好土地流转的政策宣传、方案制订、业务指导等日常工作。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明白土地流转的原则、方式和程序,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算好经济帐。同时,增强依法促进土地流转,遏制土地抛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纠正在土地流转工作中“过于干预”和“顺其自然”的片面认识,结合实际,做好服务,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稳妥地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采用统一格式的文书档案资料,加强流转过程管理。对手续不完备、合同条款不齐全的要补办;对显失公正的流转合同,引导双方重新补签;对流转补偿不到位的,督促当事人补偿到位。尽量避免或减少因土地流转不规范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促进土地依法流转,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科学养殖技能

为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能,现实科学养殖,生产出高品质、高规格的水产品,切实增加农民收益,减低养殖风险。镇政府每年邀请各方专家,到镇、到村授课讲解养殖知识,并发放知识读本,解答养殖户疑难问题。镇农技服务中心也为广大养殖户及时提供咨询等相关服务,同时各村还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服务平台,村民遇到养殖问题 2 及时到农事通栏目提问,在线咨询专家。通过这些工作,技术大大提高,农民改变了传统养殖方式,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增强综合竞争力

通过这些年来的工作,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开展土地流转工作首先是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土地流转不能搞强制、一刀切,而需要通过宣传引导、做过细的思想工作来推进。其次土地流转要严格按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程序来操作,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赢得群众的的支持和信任。再次是村集体土地流转要在村民统一管理下进行,确保能使整个土地流转工作做到平稳有序规范,取得最好地经济效益。

一是土地流转方式不断优化。二是土地流转范围越来越广。三是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多元化。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已由过去以农民为主,转向有企业、工商个体户等大量参与。由于实行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生产、管理、销售成本,规模生产效益是传统的2-3倍。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心理上还存在因土地流转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协调难度大、引起的纠纷多而产生畏难情绪。二是流转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许多土地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法律手续不完备,协议过于简单。三是土地集中连片流转难度大。由于土地规模经营机械化程度高,需要连片和交通便利作保证,承包大户在实施规模流转时,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不能谈妥,出现土地插花现象而使流转难以成功。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实施,大营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区域特色进一步凸现。

2、农业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深入实施,推进土地经营权向大户、农业企业聚集,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 产品基地。

3、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实施。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开发,为科技兴农战略的深入实施搭建了平台。一是形成了农技推广的新机制。针对土地流转后的农业发展情况,全镇积极组织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农业企业、联大户的“三联”活动,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二是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为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新品种和新型农机得到广泛推广。

4、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步伐进一步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为农业劳动力持续稳定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实现了就业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土地流转前,农户经营一亩田地的净收入最多也就五六百元,流转后,承包给大户或农业企业统一经营,不仅租金完全保证了流转前的土地生产收益,而且从基地农产品生产务工中直接赚到劳务费或外出务工,每个务工农民一年又可增加收入近万元。

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开展,全镇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意识不断增强,流转的规模逐年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有效推进,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篇:“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富起来

宁夏大学

“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富起来

论文题目:“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富起来

“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富起来

摘要: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令人瞩目地提出了“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其中的十大民生举措,措施扎实、指标清晰,彰显出改善民生前所未有的力度,绘制了一幅清晰的让百姓生活更美好的“路径图”。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工业化进程也进入了后期初段,经济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球第二。但在经济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民生的改善和经济实力的增长的不协调、不匹配的现状也越来越突出,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失衡,收入分配失衡,整个社会未能普遍均等的享受到经济改革的成果,这已经成为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正是由于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失衡,公共物品短缺,倒逼居民进行储蓄,制约了消费,影响了内需的扩大,也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次五中全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抓手和立足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民生;十二五; 发展规划; 公共服务; 居民收入; 就业制度; 医疗保障

1.0解读“十二五”十大措施

1.1扩大城乡就业规模

“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认为,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仍未改变,然而却面临着三个新的挑战。

1.11从注重城市就业到城乡并重

近几年出现的“招工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透露,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可见,我国劳动力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总量过剩。

1.12从下岗工人就业到大学生就业

“就业难”“蚁族”“高不成、低不就”似乎成了社会对毕业大学生找工作的关键词。实际上,大学生“就业难”在10年前甚至5年前都是不可理解的,但连续三年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成了就业问题的焦点。

1.13结构性难题越发凸显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者的技能和就业意愿与岗位条件不符。过去,由于我国产业层 宁夏大学

“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富起来

次较低,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不高,结构性失业还不是一个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都需要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技能,这一问题就越发凸显。

1.14本地举措

大力发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公共服务领域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创业优惠政策,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技能培训制度,制定和落实税费补贴制度,创新就业援助模式,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加快蓝领队伍技能升级。完善就业工作责任体系,建立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加强失业监测及调控,完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和预警机制。“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1.2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目前最低工资标准各个省不一样,从整个十一五的情况看,是每年平均提高10%,十二五期间要加大这个力度,实际上对整个的社会弱势群体,就是说基本的劳动力这一块,必须现在要下大的决心来提高他们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十二五的力度比十一五要大。

去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在24%,应该说是比较高的。进入今年以来,目前有六个省再次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据了解,今年还会有相当多的省区市要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报酬,特别是企业一线工人的工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保部将根据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情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情况,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另一方面,人保部将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这里面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集体协商制度,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

在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方面,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能够到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就业,因为那些地方需要人才,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大量的创业机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也就是说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和岗位不相匹配。

在下一步,我国政府将会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整个就业工作的首位,主要有这样几个措施:第一,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和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服务外包企业,去年我国就新增了37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容纳了70多万人就业。70多万人里近50万人是高校毕业生。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措施。

第二,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对此,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扶植政策。比如说现在有4个国家项目:“大学生村官”计划、“三 宁夏大学

“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富起来

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这四个国家大学生下基层项目计划,每年大约能够吸纳20万人左右。当然,这只是示范性的、引领性的。我国政府部门依旧提倡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能够走这条道路。因为基层需要人才,而且大学生到基层去,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锻炼、磨炼、经验的积累,逐步再把这些人才向其他岗位再进行输送。第三,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比例来看,还是非常低,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前不久几个部门又刚发了一个文件,就是在大学生创业的税收、费用、场地、创业辅导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第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效率的服务。

1.3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实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新增1亿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城镇60岁以上非就业居民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到“十一五”末,全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已达2.57亿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制度建设事关劳动者切身利益,能保障劳动者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可以弥合城镇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社会公平。”

1.4提高医保基本支付水平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提高医保支付限额,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我国政府计划到“十二五”末,争取把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承担的比例降至30%以下。

在完善新农合方面,提高筹资水平和基金监管运行水平要同步进行:

今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已经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力争建立动态筹资增长机制。

“十二五”末期,基本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同时,提高对门诊特殊病种和住院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通过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不断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

随着新农合保障范围扩大和保障水平提高,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和支出压力增大,保障基金安全有效运行特别需要高度重视,必须用新手段下大力气实现有效监管,杜绝漏洞。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软硬件”并重,特别要把培育高素质卫生人才放在优先位置。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有关文件。

“十二五”期间,要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 宁夏大学

“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富起来

补助力度,解决乡村医生待遇问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到2015年,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村卫生室;要建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1.5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

当前低保线已经不只是满足生存危机,而是主要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保障。他认为,城乡的低保收入差距应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缩小,并最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

1.6显著减少贫困人口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加大扶贫投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显著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缩短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既是横向比,又是纵向比,和富人比、和同龄人比、和自己的过去比。这不仅仅在于收入的多少,还有幸福指数的高低。

显著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是防止两极分化的实招。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索连生表示,改善民生着眼点就应放在最需要帮助、需要关心的人群身上。对于农村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我们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并从各个方面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提升“造血机能”。

1.7减轻居民税收负担

“十二五”前期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中后期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调整个人所得税是改革收入分配的一个突破口。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民表示,减轻居民税收负担本身就是增加财富,就等于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其生活水平,尤其要大力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收负担。

1.8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宁夏大学

“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富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教授严诚忠说,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前所未有,这不仅有效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难问题,也找到了破解房地产市场的突破口,有助于从长期上稳定房产价格。

1.9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等服务设施建设。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

“加强就业和社保政策是一方面,提高服务水平也是关键。”赵湘平代表说,“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就是为了落实好这些政策。”他指出,发放社会保障卡的意义在于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网络社保”,为提高各险种统筹层次、城乡各项制度顺畅衔接、社保关系平稳转续、异地就医结算以及各类咨询查询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

1.10增加国有资本收益用于民生支出

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新增部分主要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国有资本收益即所谓的“国企利润”。朱建民委员表示,国企利润应该成为国家财政重要收入,并且用于全民性支付。这是国企的重要使命和地位的体现,也是将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的体现。

2.0“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首先是强调经济增长一定要惠及全体老百姓。

其次是为了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调。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好,但是社会建设落后,而社会建设又主要与民众的生活相关。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另外,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通过30年经济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性任务,下一阶段应该着力去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这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快速发展了起来,老百姓对消费品的需求已经比较容易获得满足,但是社会公共物品还是供不应求,排队现象严重。如果解决不好,会让群众感到失望,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改善民生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到过,但是这次在五中全会上重点提出来,就是为了强调这一项任务在未来五年的重要性。

在“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主要从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两个方面着手。宁夏大学

“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富起来

从物质方面来看,主要是“吃、穿、用、住、行”五个方面。比如说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力度,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住的问题,尤其是让老百姓住好的问题亟待解决。这既

涉及到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问题,又涉及到对住房的合理分配问题。

医疗和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两个中心,因为一个人首先要保持健康以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还要保证得到学习的机会以获得自身的发展。另外,社会保障问题也不容忽视。最后还有文化问题。之前30年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人的精神文明不是随着物质文明的丰富自然发展起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训和引导。加强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素质,改善精神风貌。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岁月,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改革还是有未到位的地方。在未来的十年,中国的改革将进入深水区。其中,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将是未来改革必须要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党中央继续推动改革,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决心。

如今我们的发展遇到诸多失衡现象,譬如城乡发展失衡,区域发展失衡,收入分配失衡,投资消费比例失衡等等,这些都将阻碍民生的改善。在未来的五年,中国政府要达到改善民生的目标,就必须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理顺诸多原本纠缠在一起的关系,加大改革力度,消除这些失衡现象,让每个老百姓能更加公平地分享到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于垄断行业改革,目前推行的“垄断国企减薪”等措施还不足以彻底根治行业垄断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增加投资多元化,让民营企业更多地进入到这些原本被国企垄断的行业中来。这样才能让市场更加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垄断暴利。

目前我国所实行的分税财政体系将财税更多地分配给了中央,而将更多的税收任务压到了地方。地方政府面临不小的创收压力,于是只好通过卖地等手段来维持。在未来的五年,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将是我国财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3.0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落实

再好的政策也要靠落实。

在“十二五”期间如何切实实现五中全会要求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还是在落实,首要的就是要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其内涵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它涉及到义务教育、医疗、住房、治安、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以减小社会不公,降低社会的贫富差距。据国外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至少压低十个百分点的基尼系数。宁夏大学

“十二五”规划,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富起来

另外,如何改革行业垄断、如何合理进行初次分配等问题对于改善民生也非常关键。特别是分配问题,不能仅仅像以前那样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作用,在初次分配的时候,也要加大政府对于市场的规范。我们以前总是说要让市场自己来初次分配。但是我国市场还不成熟,劳工基本利益得不到完全保障,黑幕交易等现象还不能杜绝,我们的政府有必要对初次分配进行规范。

保障和改善民生也离不开政府的进一步投入。未来各级地方政府应当下大力气去抓民生项目的建设,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从增长速度还是在整个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方面都应当有明显的提高。

目前有观点认为加大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的投入会削弱经济的竞争力,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等于福利过度,不能因为部分区域和部分垄断行业的福利水平较高而漠视我国整体公共保障依然较为薄弱的客观现实,未来民生建设的投入方面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要加强,公共财政的投入不能偏弱。

在投入的方向上,未来民生建设的投资重心应当向下,应当主要投向目前保障力度最为薄弱的人群和地区。在目前阶段,将公共服务的投资偏向于进城农民最为现实,在地区方面则应当偏向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总结:

应当认识到,我国的民生问题凸显是人民群众追求更好生活的体现,是发展进步中的烦恼,而且党和政府正在着力解决。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民生为重、富民优先,通过调整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加大公共福利投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参考文献:

[1]、发展视野下的民生定位——关于辽宁“十二五”规划取向的思考,贺伟、张弛 [2]、《“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

[3]、《聚焦“十二五”规划新提法:改善民生行动十大措施》 [4]、《努力做好价格服务民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佟允滨 [5]、《十二五改善民生十大措施》

[6]、《发展研究“十二五”规划战略选择》,admin 7

第四篇:党建统筹引领,让集体经济富起来

党建统筹引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让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鼓起来

XXX作为国家级生态镇,是较为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全镇下辖21个行政村,3涉农社区,先前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缓、增收乏力等现象,近年来,XXX镇党委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创新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真正让村集体“钱袋子”鼓起来,党的威信树起来,群众日子好起来。

XXX镇党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市级统一指导,乡镇集中组织,村级具体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建立由镇党委书记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组织实施,先后带队赴周边县市先进村参观学习成功经验。各村党支部主动认领任务,建立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帮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xx

余个。有力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8年村营收入XX万元村实现全覆盖,全镇村营总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XXX%,全镇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规划发展更优、收入来源更稳、经济实力更强的目标,2019年全镇村营总收入预计可达XXX万元,同比增长XXX%。

一是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XXX、XX、XXX等4个村由党支部发起,以村集体领办创办合作社,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同时,对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村,积极鼓励兴办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

二是合理开发资源,走土地流转型路子。以XXXX创建为契机,稳步推进“三个全覆盖”工作,综合考虑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条件,选准路子,“一村一策”发展实体经济,XXX、XXX积极探索了以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全镇共流转土地XXX万亩,土地流转率达XXX%,已实施规模经营面积XXX万亩,招引种植大户XXX个。许家庄村与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合同XXX多亩,流转率达XXX%,成功对接种田大户流转土地XXX亩,增加村民收入XX余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XXX万元。三是发展实体经济,走服务创收型路子。以农户全覆盖、土地全覆盖、服务全覆盖、受益全覆盖为基础,探索创办社会化产业服务联盟等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合作农场+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模式,为村域内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市场主体,尤其是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资采购、农机作业、粮食烘干、仓储物流、产品销售等综合性服务,通过服务规模化带动生产规模化,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村在搞好风险评估和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土地、水面等资源入股,创办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等经济实体,增加集体收入来源。对村现有经济实体,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增强现有村集体企业的盈利能力。X

下一步,XXX镇党委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扩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以点促面,因地制宜,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带领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和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的推进力度,巩固和深化

XXXX创建成果,不断扩大我镇“三个全覆盖”影响力,力争到2020年底,全镇村营收入达XXX万元以上,实现村营收入XXX万元以上村全覆盖,带领全镇人民在致富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第五篇: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是..

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是XXX的关键

所谓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就是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让从事科学、技术、科研、科教等相关工作人员,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精神、物质都富起来。

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而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则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体系,迅速扩展令世人数目。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反映时代特色,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能推动社会崇尚竞争,崇尚探索,崇尚创新,崇尚发展,崇尚新知,从而激励人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价值回归。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指按劳动者其劳动的时间、强度以及创造的价值大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老少得,不老不得。(而在资料中出现的...)谁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谁占有的社会财富越多,谁掌握的社会资源越丰富,谁就在社会分配中占主导作用,这违背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造成社会分配不公。而作为社会进步中间力量的科技工作者,其所获得的社会收入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不成比例,这将严重影响科技创造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制度体系就是建立报酬与能力、贡献对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从而调动科技人员和全社会(……对应资料)

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保证。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最紧缺的战略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强国的主要争夺资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曾说,如果说科技是现代经济腾飞的发动机,人才就是这个发动机得以运转的“燃料”。发达国家的资本75%以上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永不枯竭的可持续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发展中大国,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唯一出路是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资源存量中人力资本的含量,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第一要务。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就是将科教兴国战略制度化的有效措施,使科教兴国战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执行过长偏离战略目标,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劳动者中科技人才的比例,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是近年来的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为代表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盖茨的主要产品是软件及软件中包含的知识,正式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综合。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0家世界大公司。

下载“全球第二富国家”能否让国民富起来[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球第二富国家”能否让国民富起来[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