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

时间:2019-05-14 18:2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

第一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

万方浩,1955年7月生,汉族,湖南临澧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生物入侵、生物防治及昆虫生态等方向研究,创建了我国新型学科-入侵生物学,组建了一支具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入侵研究国家团队;多次成功组织国际和全国生物入侵大会,提高了我国生物入侵领域国际地位与影响。先后主持973计划等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8项;发表论文360余篇(Science等发表SCI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15部;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为入侵生物学学科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刘勇,1966年6月生,汉族,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现任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控及南方蔬菜清洁化生产的技术与理论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排名第一),其它奖励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及湖南省“121”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在《Biodegradation》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独立或合作出版专著4部(95万字),培养硕士和博士15名。

郑建秋,男,1960年10生,汉族,重庆云阳人,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副站长,二级推广研究员。

长期从事蔬菜病虫测报、防治、植物检疫等相关试验、研究、推广工作。先后主持部市重大项目16项,一般项目30余项,参加国家项目4项,引进、研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120余种(项),以第一发明和第一设计人获发明专利1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和推广奖30项,出版著作14部,独立撰著《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大型工具书一部,拍摄病、虫、草防治录像片和技术光盘20余套,发表论文和技术文章70余篇,协助CCTV和BTV

制作科普节目60余期,培训北京市和外省市各级技术人员约15万人。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第二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候选人简要事迹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候选人简要事迹

林东昕,研究员,1955年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1996年以来负责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九五”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肿瘤研究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863项目等。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论文累计SCI影响因子达500余分,被引用2800余次.曾获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发表在《自然∙遗传学》的研究工作被评为2007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个人荣誉有:2004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部973基础研究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

朱正纲,教授,1954年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

从事胃癌综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0 余年,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863”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骨干师资课题、上海市科技重大课题、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等课题1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07、2006)、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等多项国家与省部级奖;共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近5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著156篇,SCI收录25篇,73篇被369篇文献引用;主编或副主编专著7本;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8)、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005)、上海市领军人才(2008)等称号。

张志愿,教授,1951年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

从事口腔颌面肿瘤临床诊治和应用基础研究36年。2002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7年获得第四届中国医师奖。他所领导的教学团队在本专业首获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全国“五一”劳动模范集体,《口腔颌面外科学》首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先后申请到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资助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1项和自然基金资助面上项目5项,以及多项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分别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7,2010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7年获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已发表学术论文343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145篇,SCI收录41篇。他引460次(单篇最高他引42次)。主编专著10部,副主编10部。

第三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拟推荐人选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

江西省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拟推荐人选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

任军,男,1974年9月出生,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二级)。主要事迹: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生产大国。2014年,我国生猪出栏7.35亿头,猪肉总产量5671万吨,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和我国肉类消费总量的62%。然而,我国商业生产的核心种猪长期依赖进口。因此,开展种猪遗传改良研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猪种是国家战略需求。

面对这一需求,被推荐人自2004年2月德国博士毕业归国,12年来一直坚持工作在国内经济和科技欠发达地区,专注于种猪遗传改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与黄路生院士一起,累计指导4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其中15人考取美、欧和国内知名学府的博士或开展博士后研究,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多篇论文入选江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

在学科建设方面,作为实验室副主任,协助实验室主任黄路生院士,把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发展为全国生猪领域唯

一、江西省首个独立组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江西省国家级研

发平台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此外,实验室还牵头组建了江西省第一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生猪良种培育及高效扩繁协同创新中心,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育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先行示范效应。作为江西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点的骨干成员,为该学科建成一级博士学科授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学科,为团队成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学研究方面,被推荐人与黄路生院士团队成员一起潜心科学研究、在种猪遗传改良领域取得多项被国内外同行所认可的创新性成果。被推荐人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7篇。作为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二),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与团队成员一起,创建了抗大肠杆菌K88仔猪腹泻、增加肋骨数、优化健康脂肪酸组成等3项猪基因育种新技术,实现了我国种猪遗传改良研究的重要突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代表性成果“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获2005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仔猪断奶前腹泻抗病基因育种技术的创建及应用”获201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些成果推广应用我国20个生猪主产省,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养猪业的行业科技进步与发

展。在基础理论创新方面,在家猪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原创性发现,首次在哺乳动物中发现古老种间杂交导致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学证据,改变了人们对哺乳动物适应性进化的认识。论文以全文的形式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同时作为国际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首例被该杂志在其博客评论网站进行专题介绍。

基于上述学术成绩,被推荐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首批“赣鄱人才555工程”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2)和“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是BMC Genomics, Heredity, Scientific Reports, Bioinformatics, Genetic Selection Evolution, PLoS ONE, Animal Genetics, Genomics, Gene, Mammalian Genome, BMC Genetics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近5年来,先后应邀在第11届世界畜牧生产大会和9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担任第34届国际动物遗传学会大会报告主持人(Coordinator),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

刘成梅,男,1963年7月出生,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事迹:

刘成梅同志长期在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一线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刘成梅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服从工作单位党政决策和工作安排,具有维护单位稳定发展的大局意识和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单位领导班子的团结。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本着为师生服务的态度,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重发挥领导班子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坚持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带领全院师生奋勇向前,使得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名列第4名(江西省唯一进入前5专业)后,并且我校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的农业科学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今年1月20日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已经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跻身世界一流学科。

刘成梅同志作为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的教授,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钻研教学方式方法,主编了食品工程原理国家规划教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组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培养了多名江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为我国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刘成梅同志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方面,始终工作在科研的

第一线,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6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2项,享受国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J Agri Food Chem, Nutrition Carbohyd Polym, Food Hydrocolloid, J Cereal Sci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出版教材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在企业实现产业化。相关研究成果如“早籼稻生产高品质蒸谷米集成技术”,“南酸枣深加工与产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已经在中粮(江西)集团和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科技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陈日新,男,1956年11月28日出生,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 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事迹:

陈日新教授是我省灸疗创新科研团队的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专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江西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6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毕

业后,由于在校期间的突出表现,安徽省教委、安徽中医学院以及其导师,都要求陈日新留在安徽工作。但是,陈日新义无反顾回到家乡,从此扎根于挚爱的红土地,为江西的医疗卫生事业奉献青春。他上下求索,20余年如一日,历经坎坷执着如一,用坚实的双脚开拓了热敏灸新疗法的广阔天地;他为人低调,默默奉献,用一片爱心培桃育李,用一片真心妙手回春。陈日新带领科研团队在临床中发现了透热、扩热、传热、非热觉等6种灸疗奇特现象,这是现代医学尚无法解释的神奇生命现象!历经26年艰辛探索,不懈努力,陈日新教授发现了灸疗特异性穴位-热敏穴位,创立了热敏灸新技术,显著提高了灸疗疗效;提出了“腧穴敏化”、“灸之要,气至而有效”、“辨敏施灸”等灸疗新理论,灸疗学科有了突破性进展。热敏灸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在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缺血性中风等常见病、疑难杂症有着独特的疗效。历经26年科学研究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热敏灸技术的创立与推广应用”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评价:“热敏灸引领了灸疗学的发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在2015年10月热敏灸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代表总会对热敏灸高度评价:“热敏灸是中医继承创新的重大成果,是中医临床研究的典范,对针灸事业的发展尤其对灸法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估

量”。陈日新教授以高尚的医德、大医精诚的爱心,毫无保留地将热敏灸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500余家医院应用热敏灸技术,社会效益显著。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热敏灸成为参展唯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针灸原始创新成果。2011年开办了全球首家热敏灸医院。2014年江西省卫计委组建了全省热敏灸医疗联盟。2015年又开办了山东枣庄热敏灸分院与国外葡萄牙热敏灸分院。至今,热敏灸已经走出省门,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刘季春,男,1960年3月出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主要事迹:

自工作以来,恪守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尊重患者个人隐私与权利,因病施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遵纪守法,廉洁行医,顾全大局,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多次荣获农工党江西省优秀党员,担任农工党江西省委常委及南昌大学农工民主党主任委员,作为政治协商江西省委常委,提出的《目前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评为2008-2010优秀提案。

从事心胸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多次成功治愈心胸外科疑难、危重病症,率先在省内完成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外科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大血管替换及腔内修复、马凡氏综合症、冠状动脉搭桥、急性心内膜炎急症换瓣和高龄心脏病等高难度手术,成功主持全省首例心脏移植术;担任江西省“两病”救治先心病专家组组长,指导全省先心病手术治疗;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分别成功入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名,指导博士研究生获2014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承担国家及省级研究课题30余项,发表80多篇论文,其中SCI收录8篇,主编学术专著3部,3次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

作为分管科研副院长,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相继申请成立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士工作站”、“江西“海智计划”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一流转化医学研究院。积极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造良好申报平台,近年每年全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领跑全省各大医院。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出,2015年全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发表论文602篇,其中SCI论文185篇,非SCI英文论著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28篇(CSCD-C 92篇,CSCD-E 46篇,北大核心90篇),非核心期刊论文185篇,专著/译著14部,7项科研成果荣获2015江西省科技奖,占全省医学科技奖的“半壁江山”。

廖春发,男,1965年3月出生,江西理工大学二级教授。主要事迹:

廖春发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了钟爱的科教事业甘于清贫吃苦,不图名利。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均可到发达的省城工作,但该同志毅然放弃优良生活环境,回到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革命老区赣州(江西理工大学)工作。

该同志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多年来,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连续三次获得江西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受到广大师生的称赞。其突出的业绩在同行中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先后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一届冶金反应工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五、第六届稀有金属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国家铅锌锗技术产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稀土化学和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全国冶金工程与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编委。

该同志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科研和教学工作,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进行了还原萃取法制取荧光级氧化铕,铥镱镥萃取色层分离等研究,有效解决了传统稀土提取技术的不足,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研究

开发的“串级萃取工艺参数优化设计及过程仿真系统”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成果已转让南方稀土高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仅一家公司就取得直接经济效益680万元。开发出“无铜离子高电流密度银电解新工艺”并在江西铜业等公司产业化,为企业新增利润1.9亿元,整体技术国际先进,部分技术国际领先,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此基础上,2012年和2014年2次分别申报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均顺利通过了网评,并进行了复评答辩;作为主要成员研发了“球形、单晶、超细仲钨酸铵粉体的制取技术”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获奖,成果在9家大型骨干企业推广应用,为企业新增利润2.1亿元;“从赤泥中综合回收稀土稀有金属新工艺”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和山西分公司得到转化,与江西铜业合作的“铜闪速炉烟灰脱砷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实施,均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在教学工作中,该同志注重言传身教,培养高素质人才。能及时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将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坚持以老带新,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缩短了新来教师站稳讲台的适应期。近年来,该同志指导博、硕研究生30余人,主讲了7门专业课程,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出版了《稀土冶金学》,参加编写了《化工过程及设备》,其中《化工过程及设备》获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冶金优秀教材一等奖和江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第四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推荐人选主要事迹 -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推荐人选主要事迹

李树君 农业工程技术与装备科技专家,现任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和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入选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开发了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薯类从种植到加工成套装备,开创了农作物秸秆集储运装备技术体系;积极推动联盟运行发展,牵头制定了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十二五”专项规划,组织实施了系列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

袁寿其 长期从事排灌机械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现任江苏大学校长。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等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发表论文29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50余篇,出版专著2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曾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农机学会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第五篇:学会推荐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公示

学会推荐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公示

方慧,男,1965年10月生,河北隆化人,满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油气与深部物探研究室主任。作为一名老党员,多年来,方慧同志始终注意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自觉践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作风严谨,公道正派,成绩斐然。

1986年,刚满21岁的方慧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毕业,此后的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学习、工作在物化探所。作为项目、课题或专题负责人先后参加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专项2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项,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项目2项,地质大调查项目5项,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1项。带领科研团队多次进入大别山区、青藏高原藏北无人区、青海祁连山地区、川西龙门山地区、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开展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的“被动源电磁断面法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九五”地矿部重点课题项目“大别—胶南大陆科学钻探选址综合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和“东海科学钻探靶区大地电磁及重力测量研究”项目,为大陆科学钻探选址,正确部署科学钻探井提供了有意义的基础资料;在“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中,主持完成了5个专题,在研究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深部构造格架,在探索青藏高原油气勘查有效方法技术组合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和认识,编写成果报告6部,发表论文3篇。在“介质含水率与探地雷达信号关系研究”工作中,自主研制了探地雷达三维正演软件,建立了沥青、石英砂等物质含水率与雷达信号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开发了探地雷达资料自动解释技术,发表论文3篇。在“龙门山及邻近构造带综合地球物理调查”项目中,提出了龙门山构造带地壳内存在一个与512汶川地震关系密切的刚性体,分析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机理;在“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物化探调查技术有效性实验”工作中,提出了青海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初步总结了圈定天然气水合物有利赋存区带(块)的物化探有效方法技术组合。除承担科研项目外,还曾作为总工程师,先后在新加坡、香港负责多项工程勘察及环境调查项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0年获“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

目前他正在承担着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国家专项、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质大调查等多个科研项目。地质科学研究是他毕生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怀着对科学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必将在地学领域收获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张少华,男,1966年3月生,汉族,籍贯安徽泾县,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东方地球球物理公司物探总监。199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后分配到物探局第二地质调查处工作,一毕业就投身到生产科研工作第一线,脚踏实地从实践中学习,向老师傅学习,很快就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科研生产骨干,承担起了繁重的科研和生产任务。90中期开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山地地震勘探开始进入攻坚阶段,但野外地震勘探难度很大,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攻关措施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面临很多世界级的难题,在老专家的指导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他能够勇于思考,从地震采集、激发方式、静校正技术、三维混合式特观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突破的进展,他先后在塔里木主持过多个重大的地震采集技术攻关项目,尤其在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克拉苏和迪纳山地三维勘探的成功为西气东输工程资源的确定奠定了重要的数据基础。并于2000年获得中国石油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由于其出色的业绩和工作精神于1997-1999和1999-2001连续两届并评为物探局劳动模范。

从2001年-2004期间,他被聘任为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采集技术支持部主任,负责全公司的采集技术支持和技术攻关工作,针对公司在各个油田承担的疑难地震探勘攻关项目,及时组织专家进行重大技术攻关,有力地推动了采集技术的进步和找油找气的突破

2006年底他从美国学习MBA回国后,自2007年初担任东方公司科技发展部主任以及近期担任物探总监以来,能够积极探索,开拓思路,把先进的科技管理理论和科技攻关模式与东方公司的科技环境比较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项目管理模式,加强科研顶层设计,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动态,坚持联合开发的科研模式,组织了一批国家、集团公司的科研攻关项目。在此期间,东方公司承担了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的高精度地球物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项目,作为副项目长,他能够积极组织课题设计和攻关研究,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备全数字万道地震仪研制、GeoEast核心软件研发和配套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该项目为整个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的完成做出了重要的技术贡献,为中石油的找油找气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地球物理技术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推广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勘探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产品方面,他不遗余力,积极推动,坚持从点上试验,以点带面,逐年提高软件产品的应用率,提高在找油找气中的贡献率,有力地推动了国产软件的不断成熟和规模化应用。

曲寿利,男,1961年2月出生,籍贯山东省荣成,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现任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院长。二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地球物理的计算机和软件应用、地震资料处理、物探技术方法研究的前沿。先后承担和参加了40余项部、局、院级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局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二十余项,并在国内外省部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撰写专著两部。在多年的生产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提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深层地震技术、提高信噪比技术、静校正技术、偏移成像技术、全三维技术、AVO与AVA技术、开发地震技术、储层与裂缝描述技术等,在这些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创新成果。在1988年完成的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方法》项目中, 改造、开发的软件模块共30多个,其中最为关键的子波处理部分的反Q-滤波、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迭后传输补偿、道积分、剩余子波消除等方法至今仍居国内领先地位;1994年完成的AVO(幅距关系分析)局级重点科研课题中研究的剩余时差校正方法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俄罗斯地球物理专家曾引用了此方法;1996年负责研究<<三维CDA共深度面元迭加方法研究>>局级科研项目。在国内首次借用俄罗斯二维CDA叠加方法的思路,实现了三维随深度变化的锥体CDA超面元叠加方法;1996年负责完成了<>局级重点科研项目,全面地消化吸收并开发应用了SP-2系统的先进技术,共编写手册18套,完成技术报告18个;1996至1999年,负责中国石化“九五”<<高分辨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攻关项目,独立完成三项科研成果:谱修正反褶积流程及效果、频率加权滤波方法及应用和HAMNIZER反褶积方法;1997年负责中国石化<<深层地震资料处理攻关>>项目,其中研究的叠前去噪技术及超面元叠加技术效果显著;1999年负责局级<<裂缝检测地震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形成全国首创的全方位纵波地震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方法,撰写专著一部,这项技术促进了国内方位地震裂缝预测技术的发展;2000年-2003年主持全三维地震技术的研究、断陷盆地多样性潜山带成因成藏与勘探配套技术研究等,分别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2005年主持研究的开发地震技术发展了井中地震技术。2005-2010年,先后完成复杂介质地震波传播规律、起伏地表地震成像方法、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地球物理描述973课题、高密度地震技术、国家重大专项等大型课题的组织与研究工作,并获多项中石化一等和二等奖;特别是在2003-2005提出并推动实践的高密度地震技术,对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小断块油气藏及西部缝洞储集体的识别具有革命性的指导作用。973缝洞地球物理描述课题的成果提高了缝洞识别精度10米。

下载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要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推荐 左xx,男,现年56周岁。地质专业本科毕业,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32年,历任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参加过近百个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担任过二十多......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

    附件3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 (按推荐单位、姓氏笔划排序) 巩馥洲 张英伯(女) 王贻芳 方 忠 龙桂鲁 冯西桥 戴世强 徐至展 杨士莪龙 军 安立佳 董孝利 史生才陈......

    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 2012-05-10 市学会,区县科协,基层组织: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科协......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事迹。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事迹。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事迹。xx,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xx县xx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年仅12岁的xx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事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事迹。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事迹。 xx,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xx县xx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事迹。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事迹。xx,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xx县xx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年仅12岁的xx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

    科技工作者典型事迹

    姬庆军,2003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03、2004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

    据中国科协网站消息,根据《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的规定,经推荐单位评选推荐、公众投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