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推荐材料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
——个人事迹材料
李广会,男,汉族,1988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机电工程系模具082班学生,现任机电工程系学生会主席。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
李广会同学在担任焊接091班辅导员以来,帮助班主任一同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帮助同学们克服困难。在2009—2010年获得了“优秀学生辅导员”称号。在生活中时刻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协助班主任老师做班级的管理工作,在工作的同时他并未忽视学习,连续两学期荣获一等奖学金。在二OO九年十一月机电工程系第十次学代会上,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众的才华得到了学生代表的大力支持,当选为系学生会主席。由于工作出色获得了校“十佳大学生”称号。
二、在社会实践方面
李广会同学积极参与、立足实际、大胆创新。他参加了“鸟还巢、青春惠民、三下乡”等志愿者活动并在09年学术年会期间荣获了“两会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三、在学习,工作方面
他带领的学生会在校团委学生会的亲切关怀下,紧紧围绕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建设真正有实际效用的学生会组织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为宗旨,不断总结、改进、发展、创新自己的学生会工作,通过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系学生会的工作得到了院领导、校团委、兄弟系和广大同学的认可与好评。
第三学期实习中,他带动全班同学很好的完成了第三学期的实习任务。虚心向师傅学习,抢活干,找事做,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早来晚归,为工厂打扫卫生,实习成绩优秀。在第三学期总结过程中,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班级、系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三学期优秀实践学生”。
李广会同学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全面健康地发展,他时刻用高昂的热情、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努力展示了一个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李广会同学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着,因为他的内心有着培养自己和学生的目标:冲出鹤城,奔赴祖国神州大地!
机电工程系
模具082班李广会
二O一O年三月二十日
第二篇: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_14582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
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省战略,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术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增强高等学校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黑龙江省教育厅决定设立“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以下简称“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为保证该计划更好的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提高青年学术骨干的科研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是目前我省高等学校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学术骨干队伍是充分发挥我省高等学校优势,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的目标是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内,在我省本科高等学校以择优支持方式分批精选300—500名青年学术骨干,采取省拨款和学校自筹经费相结合等多渠道资助的办法,提高青年学术骨干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四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的原则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项目为前提,突出重点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以人为本,把支持人和支持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与其它计划(如:国家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教育部和省的重大科研项目等)的合理分布和有机衔接;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五条为实施“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安排专项资金,作为我省
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基金的一部分,并按有关规定专项管理。
第六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以项目形式体现,分进行,每年评审一次。
第七条黑龙江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第二章申报范围和条件
第八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申报的学校范围是黑龙江省本科高等院校。
第九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将择优资助在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青年学术骨干和承担国家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国家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教育部和省的重点科研项目等任务的青年学术骨干。
第十条本计划支持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在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工程及产业化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3.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支持的研究工作;
4.在省内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一般应受聘副教授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5.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其他高校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为在读博士研究生;
6.在申报当年1月1日,自然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申请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第三章申报与评审
第十一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项目实行限额申报,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承担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未完成者不得申报。
第十二条有关高等学校根据申报条件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申请,申请者需提交《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申请书》,学校学术委员会对申请人的科研能力进行评审,提出推荐意见,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汇总后报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
第十三条黑龙江省教育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建议支持方案。
第十四条黑龙江省教育厅对建议支持方案进行审批。
第十五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 项目入选者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
第四章管理
第十六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按人资助,项目由申请者自主确定,资助项目研究周期为3年,受资助的青年学术骨干于每年1月31日前向所在学校提交上一工作报告,学校经认真审查和汇总,报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不报送者,或经审核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者,停止拨款,三年内黑龙江省教育厅在科研立项上不予支持。
第十七条资助期满后三个月内,要求项目承担人对项目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填写《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总结报告》,并附主要论文、专著、教材、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以及成果应用情
况,经所在学校签署意见后,报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备案。
第十八条受资助的青年学术骨干发表、出版有关的论文、著作、教材、学术报告以及鉴定、上报成果等,均应注明:“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字样和项目批准号,未注明的不能作为验收材料。
第十九条黑龙江省教育厅对“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实行项目目标管理,中期抽查,终期验收。
第二十条资助结束后的3年内,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和获资助者所在高等学校每年对获资助者已发表的论文、著作的被引用、教材的使用和获奖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第二十一条因意外原因或连续一年以上出国,调离本科研岗位等,致使无法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时,获资助者及其所在高等学校应及时向黑龙江省教育厅提出中止资助报告。
第二十二条获资助者如有违反道德规范,或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的,经调查核实后,由黑龙江省教育厅撤消其资助项目,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获资助者不得替换,资助经费不得转让。
第五章经费
第二十四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资助经费,省属高校由省教育厅和高校根据项目情况统筹安排,部委属及市属高校的“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经费由学校自筹解决。
第二十五条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承担的研究项目,获资助者所在高等学校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该项计划的资助经费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在所在高校的管理监督下,资助经费由获资助者按有关规定支配使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克扣或挪用。
第二十六条黑龙江省教育厅在“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进行
中或完成后将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实施专项审计检查,对不符合专项资金管理要求的或截留、挤占和挪用资助经费的,将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因故中止、撤消资助的,获资助者应及时撰写阶段工作总结,经所在高校审核签署意见后,一式两份报送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已拨经费的剩余部分扣回。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黑龙江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精神,推动我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要努力成为高校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 配备与选聘
第四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的配备应坚持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确保本、专科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岗位设置的师生比总体不低于1:200的比例,同时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应充分考虑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工作特性,在省编委核定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事业编制总数内,优先解决专职辅导员的入编问题,不能以短期聘用或兼职人员代替专职辅导员。高等学校可聘请少量专业教师、管理干部或优秀研究生担任本、专科学生的兼职辅导员。新聘任的专业教师符合条件的,原则上要担任一定时间的兼职班主任。专业教师职务晋升时,原则上要有辅导员、班主任或本科生导师等学生工作经历。
第五条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专业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要担负相应职责。
第六条 高等学校选聘辅导员的标准:
(一)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二)中国共产党党员,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身心健康;
(三)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有学生干部工作经历,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其他二级学科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专业背景者优先选聘。
第七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选聘的原则:
(一)坚持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的原则;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坚持竞争与择优选聘的原则;
(四)坚持优化队伍结构的原则;
(五)坚持着眼长远、相对稳定的原则。
第八条 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组织选聘辅导员。选聘工作应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会同组织、人事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选聘工作机构,按照辅导员选聘标准,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的方式,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和考核等形式进行选聘。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在免试推荐的研究生中,择优选聘专职辅导员,为其保留学籍资格,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至少两年),再攻读学位。
第九条 高等学校实行辅导员选聘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正式聘用。专职辅导员原则要求在辅导员岗位工作满三年后方可转岗;兼职辅导员最低聘任期限为一年。
第三章 要求与职责
第十条 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服务育人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工作调研,深入学生班级和宿舍,全面了解和准确分析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十一条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学生的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自我调适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五)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学生勤工助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七)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团队作用;
(八)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协调学校、院(系)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班主任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九)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和班委会建设,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职务,做好或协助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学生骨干的培养选拔工作,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第四章 培训与培养
第十二条 构建和完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体系。依托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展辅导员队伍的岗前培训、专题培训、高级研修和学历教育,形成由教育部示范培训、省教育行政部门骨干培训、学校基础培训组成的三级培训体系。省教育行政部门设立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
第十三条 全面强化辅导员队伍培训。建立辅导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度,高等学校新任职辅导员要参加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取得结业证书后方可上岗。实行辅导员轮训制度,全省高等学校辅导员每三年接受一轮省级以上专业培训或骨干培训。
省教育行政部门定期举办辅导员高级研修班,组织开展优秀辅导员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考察活动,每年选送20名优秀辅导员骨干到境内外参加短期访问交流,每年选送10名优秀辅导员骨干参加中长期国际合作培训和研修,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各高校要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组织辅导员每年参加一次校内学术交流活动。辅导员在任职三年内至少取得一项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建设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材体系和学习交流平台。组织编写具有黑龙江特色的辅导员培训教材,建立辅导员工作案例库和黑龙江高校辅导员网站,定期举办辅导员论坛,不断丰富辅导员学习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拓展辅导员学习交流的空间。
第十五条 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工作研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畴,在制定课题指南中独立设置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省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提供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各高校要设立辅导员科研项目,并提供必要的经费,用于学生工作研究。省级教育类期刊要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固定版面或专栏,高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省级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类期刊要经常刊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论文。
第十六条 全面实施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提升工程。省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划出一定数量的硕士招生计划和博士招生计划,免试推荐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作两年以上的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全省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各高校每年要在免试攻读和单招单考的硕士、博士学位名额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推荐优秀辅导员攻读学位。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要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畅通辅导员的职业出路,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研究生思想政治管理部门和所在院(系)党政领导要科学制定辅导员的培养计划,将优秀辅导员作为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
第十八条 建立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校内及校际交流制度。省教育行政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辅导员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辅导员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挂职锻炼,并把优秀辅导员的培养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计划,使其作为党政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重要来源。对工作满四年且考核优秀的专职辅导员报考黑龙江省公务员相关职位,在选拔和录用过程中优先推荐、优先调剂、优先录用。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培训、培养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依照高等学校教师培养的有关规定,确保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培养与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第五章 职务评聘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职务评聘要体现其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职业特点,科学设置辅导员的教师和干部职务岗位,既可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又可聘任管理干部行政职务。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层次,依托的学科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主,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其它二级学科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如辅导员转至其他教学科研岗位,在聘任同级专业技术职务和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应予衔接,并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经历、实际和研究成果。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申报评审初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由本校组织评审;辅导员申报中级(含中级)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审,并按省职称评审有关规定办理评审结果核准;具有评审权的高校可自行组织评审。
第二十三条 黑龙江省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下设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评审组,依照“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开展高校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第二十四条 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一)辅导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坚持注重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中级(含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
(二)各高校可单独成立辅导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申报评审;要根据工作实际,适当提高辅导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结构比例。
(三)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要经过相应层次的岗位培训。辅导员在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要参加省级以上的业务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
(四)辅导员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根据其工作特点,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学期折算为60学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的教学工作量,将学生党课、团课折算成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的教学工作量;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也依此折算教学工作量。
(五)取得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辅导员要承担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党(团)课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二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的行政级别(或管理岗位等级)。在确定辅导员行政级别结构时,正处级岗位应不低于辅导员岗位的5%,副处级岗位应不低于辅导员岗位的15%(高职专科院校副处级岗位应不低于辅导员岗位的
5%)。大学本科毕业的辅导员,在辅导员岗位连续工作满三年(硕士及硕士以上研究生毕业的辅导员工作满两年,含一年试用期),经考核合格的可晋升为副科级(或八级职员);副科级任职满两年,考核合格的可晋升为正科级(或七级职员);连续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且正科级任职满三年、经考核优秀的可晋升为副处级(或六级职员),具备竞聘副处级领导岗位资格;副处级辅导员任职满三年,经考核优秀的可晋升为正处级(或五级职员),具备竞聘正处级领导岗位资格。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优秀辅导员可破格晋升。
第二十六条 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高等学校,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精神,评定辅导员管理岗位等级。辅导员管理岗位等级(或行政级别)职员数量实行计划单列,不占学校非领导行政职务职员数量指标。
第六章 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七条 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辅导员实行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和学院(系)双重管理,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高等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与学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高等学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健全辅导员的考核体系。辅导员考核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会同组织、人事以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辅导员考核机构,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按照学校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予以奖惩。
第二十九条 辅导员考核以发挥辅导员工作潜能、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为目的,重点考察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创新能力、师德师风、廉洁自律等项内容。辅导员考核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考核相结合、民主测评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任职时间不满一年的辅导员不参加本考核。
第三十条 辅导员考核采取工作述职、学生测评、院(系)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在综合工作述职、学生测评、院(系)评价、学校评价四方面结果的基础上,形成辅导员考核结果。辅导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等。
第三十一条 辅导员考核结果要作为辅导员评奖、评优、提职晋级,参加国内外培训、国际交流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辅导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一)违反校规校纪,受到学校处分的;
(二)有悖师德规范,学生反响强烈的;
(三)学生工作出现较大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
(四)组织纪律性差,不能履行岗位职责、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
(五)工作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违反党风党纪和廉政制度的。
第三十三条 对考核基本合格的辅导员,学校相关部门要进行戒勉谈话;对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要调离原岗位进行试岗,试岗期限为一年;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要调离辅导员岗位或者予以解聘。
第三十四条 对违法犯罪、受到司法机关处罚和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重大影响的辅导员要调离辅导员工作岗位,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高校处分辅导员要遵循程序正当、证据充分、处分适当的原则,并认真听取辅导员申诉。
第三十六条 高等学校和所属院(系)要为辅导员的工作、生活以及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在制定经济分配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从特殊岗位津贴、通信费和学生同餐费等方面给予经济补助。要根据辅导员实际工作量(含节假日),对于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超额工作量,应以附加工作津贴的形式给予经济补贴。
第三十七条 建立和完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评估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督导制度,将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高等学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作为学校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第三十八条 建立和完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辅导员评优奖励机制。中共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黑龙江省教育厅设立“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待遇等同于省级优秀教师),每两年评选一次,从各高校推荐的“校级优秀辅导员”中联评产生。
各高校要设立“校级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待遇等同于校级优秀教师),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学校表彰奖励体系,结合学校实际定期开展校级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第四十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黑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黑龙江省教育厅等部门组织实施和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二○一○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篇:黑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高校基建规模和新增贷款产生,确保决策科学合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高校特点和基建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基建工程项目,包括使用财政性资金、其他自有资金和贷款等进行的新建、改建、扩建、修缮及装饰等工程项目以及高校负有管理责任的其他工程项目。
第三条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原则。
坚持集体领导。重大事项须集体研究决定,少数服从多数,不得个人独断。
坚持科学决策。重大事项须广泛征求有关专家、专门机构、使用单位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
坚持程序规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必经程序不得简化。
坚持运行公开。须将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自觉接受监督,任何人不得暗箱操作。
第四条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应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的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
要严格实行公示制度、通报制度、备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应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基建工作情况汇报,负责审议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基建规划、投资计划、设计委托书、初步设计方案、重大变更调整等事项。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要形成会议纪要。
第六条基建工作领导小组是基建工作执行机构,对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负责,负责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分管基建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总会计师、基建、发展规划、财务、纪检、监察、审计、工会、国有资产、设备和后勤管理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基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少数服从多数的议事规则。成员须遵守工作纪律,具有平等的知情权、发言权和表决权。
第七条监审领导小组是基建工作监督机构,独立行使基建工作全过程监督的职责,直接对党委(常委)会负责。校纪委书记任组长,成员由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第三章决策立项审批
第八条基建工程项目实行专家评议论证制度和重大项目集体决策制度。
第九条高校职能部门应根据发展规划,提出拟建项目的有关意见,邀请校内外专家对项目建设地点、规模、功能、标准、环境影响、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等充分论证,形成项目建设方案。方案提交基建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后,经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审议、研究决定。
重大投资项目,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常设主席团)审议通过。
资金准备不充分的、未经专家评议论证的项目严禁提交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审议。
存在重大分歧的项目严禁擅自决策。
第十条建设项目审批要履行基本建设程序。
高校要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咨询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省教育厅审核提出意见,并经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审批。
项目立项、可研阶段完成后,要依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审批。
需要其他部门审批的事项,按规定办理。
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杜绝未批先建行为。
第四章勘察设计监理
第十一条高校须要求工程勘察单位按照规定做好原始记录,责任人要在勘察文件上签字;设计单位相关责任人要在设计文件上签字,加盖出图专用章。勘察文件和设计文件要经过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后,按基建档案管理办法归档保存。
高校须要求工程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参加施工验槽和竣工验收。
第十二条高校应要求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严禁设计单位指定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生产厂和供应商。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或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应要求设计单位充分论证,提出明确的施工工艺和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方案。
第十三条推行限额设计。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已批复的初步设计投资额,委托设计单位实施限额设计,设计概算不得突破投资限额。
第十四条基建工程项目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
第五章招标投标
第十五条高校须依法通过招标方式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造价咨询等业务发包(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相关单位。
禁止将必须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第十六条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市场调研活动须有3人以上共同参与。属重大招标项目或大宗材料采购的市场调研活动,须有基建、招标、财务、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人员参加。调研结果要形成书面报告,经参加调研的所有人员会签后提交基建工作领导小组。
第十七条高校应在符合城市规划、安全、消防规范、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技术、功能、造型、效益等比选和评价进行约定,对设计方案进行招标。
第十八条达到下列招标规模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并依法接受有关行政部门监督。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或者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第十九条达不到依法招标规模标准的工程项目,纳入高校财政预算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以及装饰、拆除、修缮等工程项目,要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资金限额标准,进行政府采购。
经批准,政府采购资金限额标准以外的工程项目,可自行组织招标。
第二十条高校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关于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规定。
非国有资金投资及申请国有资金补助的项目,也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
第二十一条高校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或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等文件。
第二十二条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招标,在招标文件中应设定招标控制价(亦称最高限价、拦标价或预算控制价)。中标价一般不能高于招标控制价。
第二十三条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总承包范围内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以及专业分包工程,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高校应当和总承包单位(中标人)共同依法组织招标。
第二十四条高校应在招标文件中载明项目实际情况,投标单位要在投标文件中载明非主体部分、非关键性工作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的承包人名称和资质。
第二十五条高校应对拟派项目经理(建造师)的劳动合同关系、参加社会保险、正在施工和正在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情况进行审查。严格执行一个项目经理(建造师)只能担任一个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规定,对所承担的施工项目未向发包人提出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申请的项目经理,不得参加拟建施工项目的投标。
第二十六条高校和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不得向他人透漏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七条凡公开招标的项目,招标信息应在国家、省指定的媒介发布,同时将招标公告内容在校园网发布。
第二十八条凡招标的项目(含自行招标),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
第二十九条高校应严格执行中标候选人公示制度。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前,公开招标的项目除按规定履行公示程序外,还要将预中标人情况在校园网上公示;自行招标要在校园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第三十条自行招标。
招标公告要在校园网连续发布3个工作日,并载明拟建项目概算金额、招标内容和评标办法。
自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发售之日起至停止发售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监审领导小组应对资格预审、招标、评标定标等全过程进行监督。
要设立评标委员会,分管招标工作的校领导任主任。成员应由基建、财务、纪检、监察、审计、资产、设备、后勤、使用单位等部门负责人、校内外专家组成。
确定中标人前,任何人不得擅自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评标结果须经评标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第六章合同订立
第三十一条合同(协议)订立前必须经基建、财务、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法律顾问联合会签。
第三十二条依法订立的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材料采购、中介机构等合同(协议),内容要全面、具体,责任义务要明晰,要有明确的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
第三十三条高校和中标人应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不得订立违背招标、投标文件中关于工期、造价、质量等方面实质性内容的合同。
不得在签订合同时向中标人提出附加条件。
不得无正当理由拒绝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第三十四条施工合同采用《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本》,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将合同报送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的合同作为确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最终依据。经双方同意补充、变更施工合同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备案。
第三十五条高校应加强工程分包合同的监督管理。分包工程由总承包单位与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按照《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文本》和《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文本》签订分包合同。
第三十六条高校应通过招标方式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并依法签订合同。
第七章施工管理
第三十七条高校应加强对施工单位进场后的监督和管理,要将施工区与教学区、生活区隔离,设定施工车辆行车路线和施工人员出入路线,确保校园安全。
第三十八条高校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下列情况不得擅自开工:
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建设项目。
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建设项目。
必须实行工程监理而未实行工程监理的建设项目。
第三十九条高校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审查中标单位执行国家注册人员执业的管理规定。
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派驻现场的项目班子人员必须与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登记的一致,必须与正在施工的单位或正在监理的单位有合法的人事关系。
特殊情况需变更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班子人员的,须经高校书面同意,在5日内报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坚决杜绝中标后,施工或监理企业随意更换项目班子人员现象。
第四十条高校必须加强工程承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
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
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非经高校同意,总承包单位不得进行分包。
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第四十一条高校应要求施工单位合理编制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标准和施工合同约定进行施工。
建设工程实行总承包和分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者分阶段施工组织设计。
分包单位在总承包单位的总体部署下,负责编制分包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确需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重大修改的,经规定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十二条高校应要求监理单位在施工前编制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督促监理单位及时编写监理月报、阶段报告和工作总结,并监督监理单位例会。
第四十三条高校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监督和检查监理工作。重点监督检查现场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旁站情况以及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巡视情况。
第四十四条高校应监督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按照法律、法规、规范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工程师发现工程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拒不整改的,应下达暂停施工令停止施工,并及时向高校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监理工程师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或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当报告高校要求设计单位整改。
第四十五条主要隐蔽工程及其勘验要有基建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审计部门参加。
第四十六条高校不得压缩工程项目的合理工期。
第四十七条涉及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高校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不得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
第四十八条建设工程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有关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十九条高校应加强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增减工程的管理。合同价款之外的技术核定单和工程签证须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高校基建、审计等部门共同签字确认。涉及重大经济变更的项目必须经基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提交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涉及建设项目地点变化、建设规模或工程投资规模比原批复投资增减幅度超过10%的,应报原项目审批部门批准。
第五十条基建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须送检的,应在高校和监理单位的共同监督下现场取样,样品要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验合格的,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
第五十一条高校应加强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第五十二条高校和监理单位任何人不得私自向施工单位推荐与工程有关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第八章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第五十三条建设工程竣工后,高校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编制工程竣工图,进行工程质量评议,整理各种技术资料,及时完成工程初验,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交竣工验收报告。
第五十四条高校要协调公安消防部门依照工程防火设计图纸和有关消防技术要求,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不经公安消防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使用。
第五十五条高校要及时协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理、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第五十六条高校应当自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第五十七条高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基建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第五十八条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规定,有完整的工程技术资料和经济资料、经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以及具备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
第五十九条全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解除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责任。
第六十条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擅自使用。
第九章财务管理及工程结算
第六十一条高校基本建设财务必须纳入高校财务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加强基建项目资金全过程管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合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定等进行审核把关,严格按照计划、合同、进度付款。在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招标采购的项目,工程结算资金通过国库支付的实行备案制结算。结算时要携带中标通知书、合同到省政府采购办备案并签署意见后由国库支付资金。
第六十二条工程款的支付实行预付工程款(又称材料备料款或材料预付款)制度和支付工程进度款制度。支付预付工程款和工程进度款的同时应取得施工单位开具的正式发票。高校要在具备施工条件的前提下,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时限,向总承包单位支付预付工程款,预付工程款应控制在合同约定工程造价的30%以内。重大工程项目支付预付工程款,要按工程计划逐年预付。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体性消耗和非实体性消耗部分应在合同中分别约定预付款比例(或金额)。安装工程预付工程款不得超过工程造价的10%。包工不包料的工程不得预付工程款。预付的工程款必须在合同中约定抵扣方式,并在工程进度款中进行抵扣。凡是没有签订合同或不具备施工条件的工程,高校不得预付工程款,不得以预付款为名转移资金。工程进度款的支付,要按当月(或分段)实际完成工程量支付。在工程竣工前,高校支付预付工程款和进度款的总额一般不超过合同总额(包括工程合同签订后经发包人签证认可的增减工程款)的85%,其余尾款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后,除按工程竣工结算价款的5%留作质量保修金外,一并结算。当月(或分段)实际完成工程量须经监理单位审核签字、基建部门确认和审计部门审计,否则不得拨付进度款,不得进行进度结算。
第六十三条高校应要求总承包单位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分包工程价款由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进行结算,总承包单位要按时向高校提供已向分包单位支付工程款的证明材料。
第六十四条高校应要求总承包单位在工程验收通过后28日内,向高校递交竣工结算报告及资料,依照合同约定进行工程价款调整和竣工结算审计。
第六十五条高校应要求监理单位对总承包单位递交的竣工结算报告及资料进行工程量审核,审核后方可上报。
第六十六条高校应当在接到全部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60日内完成竣工结算审计。比较复杂的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期限,经双方协商一致,可适当延长,最多不得超过180日。未经审计不得办理工程结算手续。第六十七条高校审计部门应加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审计,积极开展工程建设全过程审计,重点加强工程竣工结算审计。
第六十八条高校审计部门可通过招标方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或者若干阶段工程造价进行审计。
第六十九条工程结算审结后,高校财务部门应在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并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第十章责任追究
第七十条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是基建工作监管的第一责任人,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规定和本办法,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法纪和廉政教育,并根据相关规定,加强职责范围内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违者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十一条基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须自觉遵守本办法,严格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廉洁自律。违者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十二条监审领导小组根据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定,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发现问题及时制止,通报基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报告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并记录在案。失职失察者,依据有关规定,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干扰阻挠监审领导小组正确行使职责的校方相关人员,视情节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第七十三条基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要做到程序规范、手续完备,形成记录资料。记录资料须真实完整并能够复原建设过程中经办、承办、审核、批准等环节的原貌。没有记录资料、记录资料不完整的,要追究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编造假资料的,除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外,还要追究该事项批准人的责任。
第七十四条因违反相关行政法规或工作失误,被行政处罚而造成经济损失的,视情节追究直接责任人、部门主要领导、学校分管领导,直至学校主要领导责任。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七十五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属本科高校,其他高校、省教育厅直属单位可参照执行。第七十六条本办法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发生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准。
第七十七条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关于下达2018年贵州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关于下达2018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选名额和报送材料要求的通知
2018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的评选推荐工作已经启动,现将报送材料有关要求一并发给你们,目的是为了科学、规范、更好做好这项工作,请大家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得失,力争做得更好。
一、认真填写登记表和汇总表
登记表和汇总表不能手工填写,必须打印,且不要改变表格格式(包括字体和字号)。
登记表正面:学生基本信息必须填写准确;学生照片可张贴;学生获奖情况一栏填写有代表性的3-4项,其中至少有一项必须符合参评要求(获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或以上奖励)且表述规范,如果学生没有填写这一项,或者学校没有审核和核实这一项内容,将取消受奖;学生主要事迹为学生本人以第一人称书写,主要介绍自己学校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的基本情况和优秀事迹。
登记表反面:班级推荐意见为辅导员或班主任手写意见,该意见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评语,不能三言两语,更不能字迹潦草,不要打印,签名要认真;院系意见和学校意见原则上为同意班集体的推荐意见,院系意见落款日期必须是在学校公示开始之前。汇总表:各系(分院)汇总审核后报学生工作部。一是要认真审核汇总表信息与学生登记表信息无误,二是将汇总表纸质作推荐文件附件,电子版另行上交,三是按汇总表范例填写,不要改变格式,因为你随意改变格式后汇总时容易生错;四是电子版汇总表上交时以规范格式命名,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XX系2018年XX推荐汇总表。
特别提示:汇总表的学生名字一定要核对准确,这是制作奖证书的基础数据,填报错误责任自负。
二、认真开展评选工作
要结合学校规定,由班级推荐后,各系(分院)组织召开评选会(评选会应有系(分院)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一是审查推荐对象是否达到要求的条件,重点审查推荐对象的获奖证书或做其它调查;二是审核推荐表格是否填写规范、信息是否准确;三是在符合条件的推荐对象中从优差额选出公示人选(AB制);
三、按时规范上交材料
上交要求:一是在规定时间上交材料。二是规范整理上交的材料。上交材料包括:各系(分院)推荐报告(正文、推荐名单既“汇总表”)、学生登记表一式两份、汇总表电子版、纸质版。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学生工作部
2018年9月17日
推荐报告文件参考范例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XX系关于推荐XX等X名同学为2018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
学生干部的报告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学生工作部:
根据《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黔教学发〔2018〕169号)、《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黔教办学函〔2018〕391号)要求,我系结合学校有关规定,认真开展了2018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选推荐工作。
经各班级,系部民主推荐,认真进行评选和材料审核,并将评选结果按要求于2018年10月X日至10月X日,在校内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现推荐XX等X名同学为2018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人选,现将有关材料报送学院。
特此报告!
附件:贵州大学明德学院XX系 2018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干部推荐汇总表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XX系
2018年10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