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审查制度的必要性与合理
人民法院立案审查制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姜启波
近段时间,民事诉讼法学界从关注当事人诉权出发,对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有关的诉讼主管、受理审查、立案程序等问题提出质疑反思,认为司法实践中随意限制和剥夺当事人诉权行使的现象仍十分突出,“起诉难”仍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个亟待克服和解决的问题;原因是民事诉讼法将起诉条件混同于诉讼要件,将案件的实体审理以起诉审查的方式前移,必然导致立案过于严格,受理门槛过高;主张人民法院应当登记立案,不得拒收当事人的诉状。对上述观点笔者略谈粗浅认识,以陈一孔之见。
一、“起诉难”恐系误设的理论前提
相对于“执行难”、“申诉难”,“起诉难”属新词,含义似应为“法院有告不理,当事人投诉无门”。前述弱化立案审查的主张,皆起因于此。然而,实践中,这一问题是否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值得关注的严重性?其能否成为某种理论的基础?笔者的回答是:不能。
“起诉难”令笔者忆起另一个久未使用的名词,即“告状难”。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社会各界渴望解决的司法难题,是一个位居数“难”之首的难题。之所以形成此“难题”,是因为法院内部立案权分散行使,每个审判庭、法庭、法官直至法警都可以收案立案;利益驱动因素干扰审判,致使立案不平等、不统一;审判管理滞后,案件受理缺少规范、监督。该难题曾严重制约着司法功能发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四川等地法院建立案件受理“统管型告诉申诉庭”,由此,全国法院开始致力于规范案件受理,着力解决“告状难”。全国法院案件受理与开庭审理的审判组织逐步分开后,“立审分立”原则确立起来。九十年代中后期,为进一步解决“告状难”,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部署,全国法院普遍展开了更为彻底的工作改革,即建立立案庭,由其专司案件受理。各地法院采取措施,集中克服该立不立、立案不当、不结
不立、有案无号、有号无案、立关系人情案、甚至造假案等问题。一是推行公开立案,接受当事人监督。至2002年底,全国有253个中级法院和2454个基层法院建立了立案大厅,普及率达76%和78%。所有案件立案均在立案大厅内公开进行,80%的普通案件能够在一小时、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立案。二是提供便捷立案服务。有些法院对身在异地的当事人实行网上立案,免去当事人奔波之苦。地处山区的法院,立案庭与人民法庭实行网上签章、远程快速立案。对偏僻地区的群众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等派出流动立案车,预约登门立案。三是开展司法救助。对追索抚养费、赡养费、赔偿金、劳动报酬等案件的当事人以及农民工、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采取诉讼费缓减免的救助措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当事人得到救助。经过十余年立审分立改革,案件受理和对诉权的保护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3年第一次全国法院立案工作会议指出:“立案工作实现专业化,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告状难’,切实保护了当事人的诉权。”“告状难”问题已鲜有提及。今年1至6月份,最高人民法院涉诉来访群众17900余人,其中反映下级法院不予受理的110人,仅占0.6%。因此,在笔者看来,“告状难”或者“起诉难”曾是一个历史问题,而非突出的现实问题。既然如此,前述对立案工作的估价,显属误判。在此基础之上的理论构思也属空中楼阁。当然,法院案件受理工作并非无可改进,千分之六涉诉群众反映的受理问题仍需给予关注。
二、立案审查处理为保障当事人诉权、科学运作审判权之必需
从保护当事人诉权考量,纠纷形成后人们能否进入法院并获得司法救济,是一个国家司法水平高低与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然而,从事物相对性原理来讲,法院是否无条件受理所有诉请,才能体现对诉权的保障?显然不是。相反,司法中案件受理问题恰恰需要审慎把握。笔者认为,那种“将案件的实体审理以起诉审查的方式前移,必然导致立案过于严格,受理门槛过高”的观点过于偏颇。理由是:
其一,诉的利益具有公益性。诉的利益指对权利给予司法保护之必要,即原告所主张的实体权利和法律关系面临危险和不安时,判决可除去危险和不安。因而,诉讼对原告预示着某种利益。诉的利益是诉讼要件或者诉讼的前提,“无利益即无诉权”。然而,诉的利益具有双重性。司法既然是国家依靠纳税人的财力支持设立的,就必须考虑节约应用。因为,无利益之诉进入司法程序越多,意味着国家对有利益之诉保护的力量越弱。对私权的无限满足,既不公平,也不现实,法官必须在当事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寻求平衡。诉的利益的这种公益性要求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必然进行审查处理。
其二,诉权保护追求有效性。诉权保护要讲实际效果,实践中,当事人经常发生认识偏差和法律常识性错误,法官对无利益之诉或不当诉请,负责任的做法是及时给予释明,指出错误,劝其停止无谓之诉,保持司法保护的有效性。良莠不分,一律接受,再给予裁判驳回的做法,无异于庸医让病人在病情恶化后,再行令病人承受剧痛的手术。因为,法院一旦接受无利益之诉,必然强化原告“有利益”的错误认识,产生误导。当事人在交纳诉讼费用、提供相关证据、接受调查询问后,得到的是裁判驳回,自然要埋怨:“你们早干啥了!”。许多缠访正是这样形成的。接下来有人要问:“起诉不经过审理,怎能断定无诉的利益?”实际上,对于滥诉,法律职业者只需简单判断便能得出正确结论。
其三,司法保护注重对等性。诉讼具有对抗性,案件当事人是双方的,权利保护也是双向对等的。实践中,无辜被人告上法庭,被迫应诉,接受调查询问,经济、时间、心理、名誉上的损失常常令人难以忍受。而且,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滥诉造成他人损害始终漠不关心。有理想化观点认为,法院对诉的利益相关实体问题的解决应采用辩论主义,进行开庭审理,那更将加重被告方应对恶诉的负担。在对滥诉的制裁存在制度缺失的现状下,弱化立案受理审查功能,必将使司法成为宣泄私愤的工具。
其四,审判运作讲求科学性。对起诉进行审查并作相应裁判,不同法系国家有不同的做法。我国法院由立案庭受理案件的法官接收诉状,进行形式审查与释明,其他实体问题的裁判处理,则分别由立案庭或者其他审判庭的法官以合议庭方式决定,这与国外无根本、实质的区别。“将案件的实体审理以起诉审查的方式前移”的质疑,实际是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另一个误解。立案阶段的“起诉审查”并不等于不作实体处理,或者随意剥夺当事人诉权。对于无利益之诉或者滥诉,受理法官在释明无效的情况下,当然是组成合议庭进行裁判。2003年,各级人民法院立案庭裁定不予受理案件15500余件,裁定管辖权异议、争议案件35190余件。再者,对与诉的利益有关的实体问题的审查处理,在任何民商事案件审判中都是开庭
审判的前置工作,哪个国家都是“前移”的,是审判运作科学性的必然要求,那种认为人民法院在立案阶段对起诉涉及的实体问题作出处理,“必然导致立案过于严格,受理门槛过高”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三、“登记立案”弊多利少,将迟延司法进步
有学者主张,人民法院应学习西方,实行登记立案,借以彻底解决“起诉难”。然而,笔者对此始终持有异议,因为,实行登记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二是社会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三是司法的极大权威。
首先,公民的法律意识决定着其诉讼观,也影响着司法环境。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便能够依法正当地行使诉权,减少和避免滥诉,即便出现起诉差错,在法官释明下,亦会自觉消除。相反,如果法治观念薄弱,就易滥用诉权,即便法官善意劝阻,有人也会一意孤行。在我国公民现有法律意识、国家法律制度水平上,实行登记立案,滥诉、恶诉将大量系属于法院,无理缠诉、缠访将重归司法程序,最终损害善意诉讼人的利益。
其次,在纠纷解决机制中,司法是最终保障制度,“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之外的纠纷解决机制越完善,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越少。现实中,我国司法有被推至前沿、推向极致的趋势。“依法处理”几乎成了“法院处理”,许多面广量大的矛盾纠纷,在缺少前置程序的情况下涌入法院,司法已不堪重负,社会对司法的无度需求与司法资源、能力有限性的矛盾已变得十分突出。实行登记立案,必将使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再次,司法的终极性以司法的极大权威为保障。如果司法缺乏应有的权威和公信力,滥诉、恶诉、缠诉必然盛行。在此情形下,实行登记立案,滥诉、恶诉即便被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仍会上诉、申诉,无谓消耗紧缺的司法资源。有人还会以行政不作为等种种理由状告行政机关甚至法院,通过种种非正常途径向法院施加干扰和压力。这将使司法背上沉重包袱,出自司法文明初衷的“登记立案”,最终将导致阻滞司法前进的后果。
你好哦啊,
第二篇:刑事公诉案件立案审查有何必要性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刑事公诉案件立案审查有何必要性
一、无罪判决的社会效果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人民法院都应当受理。从这个规定看似乎是完全排除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的立案审查权,对人民检察院提出公诉案件打开大门,只作登记收案处理。由于,在登记收案时,未赋予法院立案审查权,对案件无法把关,大量无罪判决的出现也就无法避免。无罪判决的出现,在司法资源相对充备和法治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这本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不会有太多负面的影响。但在中国目前现状来看,这种司法理念的接受还尚需一段时间,因此,面对当前大量无罪判决的出现,现有的司法现状也就暴露出不少的社会效果问题。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1、司法程序透明度不够加重了人们对无罪判决与冤狱的联想
近几年,我国司法虽然加大力度进行改革,程序的透明性与正当性不断提高,实体的公正性与效率性也逐渐显现出来。但群众对法律的意志和需求远远高过于对法律的认识,对目前司法机关的努力关心远远少于对法律的结果关心程度,这些原因都决定了人们无法一步到位接受新型司法理念下的法律结果。从而导致国民对法律的结果也有一个渐渐的接受过程,这个过程如果被过分省略了,那社会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当前,虽然,司法程序透明度大大提高,但由于人们对司法过程认知不够,在他们眼里中国司法程序还存在较严重问题,刑事诉讼过程不是简单的罪与非罪的依法辨思判断的过程,而且是轻程序重实体处罚的过程,在这种意识下,无罪的判决那不等于冤假错案吗?古代的中国对冤假错案,可要处理涉及本案的所有人员,而今又有谁为此付出代价呢?因此,在大部分民众眼里有无罪判决,就有人为此负责,否则就是司法的腐败。无罪的判决会导致这样的效果,这是许多法律人事先没有意想到的事。因此,对刑事公诉案件赋予法院立案审查权是适时的法律意识需求。
2、臭名昭著的犯罪嫌疑人因证据不充分被无罪开释的将导致司法权威的流失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现阶段,由于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不同步,对一些司法现象无法理解,特别对按情理与司法来判断显而易见的差距问题,更是无法达到认识的统一,有点“秀才遇到兵”的道理。比如,在人们想像中就是个臭名昭著的犯罪嫌疑人,甚至有的人会认为对这样的犯罪嫌疑人拉上去抢毙时,打上一枪还不够,还要多打几枪才能平民心,解民恨,但有一天因证据不足被无罪开释了,那效果如何,老百性一定会说:“司法机关太黑了。”结果将导致辞司法权威的流失。也许有的人会说:
“我们办我们的案,只要依法就行了,不用去理会别人怎么看。”这样行吗?法律毕竟与一般的理论认识不一样,她必须深深得到人们的理解和维护,也就是说法律的作用必须在法律结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起来时才能发挥。因此这个问题不像其他理论一样可以心存异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是司法机关追永远无法回避的课题。堵到这当口了,司法机关就应当从源头上有所作为,对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立案审查,而且还要意识到对刑事公诉案件立案审查不是法院一家的事情,而且是所有司法机关的事情,是特定时期人们对法律意识与认识不同步的需求,也是司法权威树立的要求。
3、无罪人员超过社会承受度在审判时被公开开释,其结果将是极大损害整体司法公信度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根据辨证的观点,每项新鲜事物让人们承受都需要有个过程。法院的审判过程毕竟是每个案件真正向世人公开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每个案件真正评价的过程,刑事诉讼效果到这时候才算真正显示出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案件对行为规范的确立也正是这个时候给出了标准。从这些因素来看,审判过程与审判结果对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影响是巨大,公安、检察与法院的努力工也是为了这个结果。因此,对这个结果虽然无法从根本上去控制,但是公安、检察、法院对这个结果的影响还是可以有所为或有所不为。目前,无罪判决的量应当说社会还是可以在多方努力下接受,但随着人民检察院对超羁押期限的严格控制,无罪判决的量将会越来越多,对当今社会承受的度将形成冲击,对司法公信力度也将形成冲击,如果不从源头进行稍加控制的话,结果只能是我们这些法律人不想看到的,司法的公信力度也会因司法机关自己的行为逐渐流失。
二、特定时期对刑事公诉案件立案审查的法律价值
1、对刑事公诉案件立案审查是特定时期法治的需求
从法治精神上讲,审判机关行使的是国家审判权,审判就是站在中立的位置,审查并裁决双方的指控与辩解。在法学中,法官是独立并中立的,在刑事诉讼中,法官行使的是审查公诉机关对被告人指控的涉嫌犯罪是否成立的居中裁判权,唯一忠实的是国家法律。而公诉机关则是国家利益的代言人,法官不是也不能成为国家利益的代言人,有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的法官将自己定位在国家利益的代言人的角色上,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与公诉机关共同打击犯罪,这种角色的错位将导致先入为主,偏袒公益,最终背离公义,违背宪法规定法院居中裁判的初衷。法官只能在刑事诉讼中间接发挥了法的本身所具有的打击犯罪的功能而已,如果说对公诉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借以相互配合只作登记收案,必须导致法院和公诉机关混为一体,共同指控犯罪嫌疑人,因此,对公诉机关提起的公诉案件进行立案审查是法院立案功能发挥的重要部分。以审判权力对抗检察权力,以达到一种体现法治精神的制衡机制更是有必要。
2、对刑事公诉案件立案案查是公、检、法三家特定时期的需求
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在一部分案件)承担了发现真实的侦查职能,检察机关同时又承担法律监督和证明犯罪的职能,法院承担裁判职能,上述职能划分是本着相互制约原则上划分,法律确定的,不容错位。传统观念认为,法院也应承担发现真实,证明犯罪的责任。他们认为行使国家刑罚权的程序活动,不仅诉讼的进行以法院为主,就连其所发现的也追求适于行使刑罚权之真实,重在实质真实发现。借以确保社会安全,重在实体。因此,他们认为在这点法院所要履行的职责和侦查机关一样,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不容审查,只能登记收案,证据不足,只能通知补证据,千万百计借以维护社会安全而扮演了有违法院中立的角色。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富有强烈改革意识的人则认为,法院不同于其它侦查部门,也不同于公诉机关,她的角色是中立横亘于公民个人和强大的政府权力之间的拥有审判权力的机构,她们必须是消极的,法官应当是缄默而富有神秘,内敛而更有尊严,他们不能成为在开庭以前就尽阅案卷,并在出庭前已经近乎作出判决的人,否则每个提问问题甚至连语气都会透露出偏袒一方,法官不再主动依职权去调查取证,审判不是发现案件真实的方法,而是在法律面前争论案件的解决方法。在审判中,只要发现证据不足就无罪开释。然而不管是传统观,还是改革激进观,他们都无法否认在当今特定时期中构建一种特定的刑事诉讼模式是急需又是非常有必要的。再者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进行立案审查是特定时期的特定要求。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一个经法院作出的无罪判决,是会不利公、检、法三家司法行为权威的树立,不要说老百姓,就连政府的人在目前这个阶段大都认为是不能接受的。人们往往会过多于感叹那些臭名昭著的犯罪嫌疑人就因证据不充分被无罪开释了,或者往往会认为法院对了,那就是公安和检察院错了;如果是公安和检察对了,那就是法院错了。自从1996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因证据不足被宣告无罪的案件有29521件。这些案件的出现,一方面在某种程序上造成了《刑诉法》作用价值认识的混乱,另一方面对公检法部门提出更严峻的考验。在这样情况下,在特殊司法观念阶段下,对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立案审查则有特殊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三、特定时期对刑事公诉案件立案审查的积极意义
法院对刑事案件立案进行审查,可以在下列几方面显现出优势和积极意义。
1、充分发挥公、检、法互相之间的制约功能。长期以来,人民检察院据以《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论什么案件一提公诉,人民法院就应受理,这就给公诉机关一方面对案件审查重实体,轻程序,对程序的公正重视不够,有问题还可以不断协商解决或补侦;另一方面,对自己办案审限意识不强,有的于审案件要超审限了才敢快移,只要一移,人民法院不能不收,一切问题似乎都以交给法院;再者对赃款、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出入也很大。因此,通过立案把关,促使侦查机关在侦查案件手续合法化、程序严格化,同时促使公诉机关、审限意识、适用法律意识增强和对赃款赃物移交意识增强。
2、为构建新型刑事诉讼制度夯实基础。新型的刑事诉讼模式要求简繁案件有效分流;要求审判人员不能过份阅卷,无论庭前还是庭后,但案件毕竟是案件,如果有立案庭确实有效的审查,他们就完全可以集中精力思辩于庭审公诸于的证据,并从中找出定罪量刑的之依据。如果没有立案庭的把关,他们只有详阅宗卷材料才能真正定下决心听审,这就不可能做到庭审前,心静如一泓清水,不能通过中立、平等、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公开主持控、辩双方进行指控和抗辩的诉讼活动,先入为主,以怀着近乎结论判决的心态听审是不可避免,对构建新的刑事诉讼模式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制度无法让法官做到。
3、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更能体现中立和平等。通过对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这种审查力度要比刑庭审查更能体现中立和平等,也更能对特殊物质部门的违规操作,进行有效的制衡。立案庭不比刑庭工作环境复杂,她有条件充分行使权力,以审查权力制衡权力的部门。比如对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赃款未随案移送问题,有些地方法院刑庭实在无奈只得在判决书上说明某某赃款扣在某某部门,由某某部门上缴国库。最终有没有交谁也不知道,如果将这些问题放在一些向来被认为权力边缘的部门来做,她们就可以说“不”,或者至少可以使这些问题凸显,并最终寻求到解决的方案。使参与办案的部门在办案的程序中更为透明,更加依法司法,更加公正和高效。
4、通过立案审查,可以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所涉及的刑诉方面的程序进行必要的监督。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侦查的,人民检察院对整个刑事诉讼活动进行活动监督,特别是对被告人限制人身自由之后,仅仅由律师帮助是不够的,人民检察院对刑事侦查人员的侦查、审讯与活动进行直接的法律监督,否则不足以防止被告人人权的侵害,然而现在还是有相当部门的经济类型犯罪案件仍由检察院自侦自诉,对人民检察院这种自侦自诉的案件,其侦查和审理活动是外于无人监督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状态,在人民检察院还未彻底脱离侦查权之前,作为人民法院对这类刑事案件的审查立案是完全必要的,唯有这样才能使人民检察院成为更加公正、更加取信于民的法律监督机关。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法律规定 http://s.yingle.com/y/gs/1101046.html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关于对分行清算帐户实行透支额度管理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gs/1101045.html
证券投资工具 http://s.yingle.com/y/gs/1101044.html 股东分红权之保护 http://s.yingle.com/y/gs/1101043.html 召开董
事
会
会
议
时
董
事
长
http://s.yingle.com/y/gs/1101042.html
如何进行公司名称变更
http://s.yingle.com/y/gs/1101041.html
清算组的成立及职权
http://s.yingle.com/y/gs/1101040.html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职工利用本单位公章为自己实施的民事行为担保企业是否 http://s.yingle.com/y/gs/1101039.html
公司资本制度 http://s.yingle.com/y/gs/1101038.html 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名称变更登记 http://s.yingle.com/y/gs/1101037.html
新关于公司关联交易的规定
http://s.yingle.com/y/gs/110103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废止后有关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生活 http://s.yingle.com/y/gs/1101035.html
空股股权的转让规定
http://s.yingle.com/y/gs/1101034.html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 http://s.yingle.com/y/gs/1101033.html
设立登记应提交的文件
http://s.yingle.com/y/gs/1101032.html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对公司注册登记启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四种新 http://s.yingle.com/y/gs/1101031.html
如何确定股权转让价格
http://s.yingle.com/y/gs/1101030.html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股份有限公司登记中有关前置性许可问题和废止 http://s.yingle.com/y/gs/1101029.html
上市公司分红派息如何缴纳所得税 http://s.yingle.com/y/gs/1101028.html
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的权利
http://s.yingle.com/y/gs/1101027.html
有关直销员的招募和培训的法律规定 http://s.yingle.com/y/gs/1101026.html
继承人对股权的继承问题
http://s.yingle.com/y/gs/110102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基金投资股指期货以套期保值为主 http://s.yingle.com/y/gs/1101024.html
外资公司法的规定 http://s.yingle.com/y/gs/1101023.html 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当事人如何解决 http://s.yingle.com/y/gs/1101022.html
全国公司名称查询 http://s.yingle.com/y/gs/1101021.html 北京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质押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上市公 http://s.yingle.com/y/gs/1101020.html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过户要求
http://s.yingle.com/y/gs/1101019.html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大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的批复 http://s.yingle.com/y/gs/1101018.html
违反出资义务的法律后果
http://s.yingle.com/y/gs/1101017.html
隐名投资转让的风险
http://s.yingle.com/y/gs/1101016.html
基金合同的变更 http://s.yingle.com/y/gs/1101015.html 公司隐名出资 http://s.yingle.com/y/gs/1101014.html 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gs/1101013.html 如何办
理
分
公
司的变
更
登
记
http://s.yingle.com/y/gs/110101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股东大会的具体类型
http://s.yingle.com/y/gs/1101011.html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划转的批复 http://s.yingle.com/y/gs/1101010.html
公司设立分公司情况备案提交材料规范 http://s.yingle.com/y/gs/1101009.html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重庆明合建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 http://s.yingle.com/y/gs/1101008.html
章程约定股东自离职后不再享有分红权,该约定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y/gs/1101007.html
股份有限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人须知 http://s.yingle.com/y/gs/1101006.html
申请设立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提交的材料 http://s.yingle.com/y/gs/1101005.html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性问题的答复 http://s.yingle.com/y/gs/1101004.html
注册公司费用中的税费计算
http://s.yingle.com/y/gs/1101003.html
政府投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
(一)http://s.yingle.com/y/gs/1101002.html
强制执行程序下的股权转让问题
http://s.yingle.com/y/gs/110100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股东转让出资后应变更股东名册
http://s.yingle.com/y/gs/1101000.html
证券交易所对股票上市的暂停的规定 http://s.yingle.com/y/gs/1100999.html
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gs/1100998.html
广西保监局五项措施落实《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定》 http://s.yingle.com/y/gs/1100997.html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关于上海市股份有限公司内部职工购买股票的若干规定 http://s.yingle.com/y/gs/1100996.html
财政部 http://s.yingle.com/y/gs/1100995.html 公司章
程
备
案
提
交
材
料
清
单
http://s.yingle.com/y/gs/1100994.html
家庭成员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有何要求 http://s.yingle.com/y/gs/1100993.html
投资开放式基金三条基本原则
http://s.yingle.com/y/gs/1100992.html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商务厅关于改革我区驻港澳地区“窗 http://s.yingle.com/y/gs/1100991.html
什么是隐名股东 http://s.yingle.com/y/gs/1100990.html 关于同意设立汉盛证券投资基金的批复 http://s.yingle.com/y/gs/110098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企业法人在什么情况下视为终止
http://s.yingle.com/y/gs/1100988.html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禁止在企业名称中使用“八一”等涉及军队和武警部 http://s.yingle.com/y/gs/1100987.html
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公证的发起人资格 http://s.yingle.com/y/gs/1100986.html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对我省原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依法进行规范有关 http://s.yingle.com/y/gs/1100985.html
公司变更登记提交的申请材料
http://s.yingle.com/y/gs/1100984.html
股权转让需缴纳哪些税
http://s.yingle.com/y/gs/1100983.html
未经变更登记2018的股权转让是否有效
http://s.yingle.com/y/gs/1100982.html
什么是社会责任投资基金
http://s.yingle.com/y/gs/1100981.html
股东会的的构成内容
http://s.yingle.com/y/gs/1100980.html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gs/1100979.html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http://s.yingle.com/y/gs/110097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证监会强调强化对控股股东监管规范三会运作 http://s.yingle.com/y/gs/1100977.html
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对象有哪些
http://s.yingle.com/y/gs/1100976.html
修订合同协议书 http://s.yingle.com/y/gs/1100975.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十三章 附则 http://s.yingle.com/y/gs/1100974.html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华兴(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总机构管理费扣除标准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gs/1100973.html
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
http://s.yingle.com/y/gs/1100972.html
风险资本如何流通 http://s.yingle.com/y/gs/1100971.html 进行股权转让
应该注意
什么问题
http://s.yingle.com/y/gs/1100970.html
招商银行监事会的职责
http://s.yingle.com/y/gs/1100969.html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注册资金由他人投入自身未直接投入的开办单位是否承 http://s.yingle.com/y/gs/1100968.html
无明确对价的股权转让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难以得到法院支持 http://s.yingle.com/y/gs/1100967.html
开放式基金投资指南
http://s.yingle.com/y/gs/110096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以股权出资设立公司所需资料
http://s.yingle.com/y/gs/1100965.html
什么是股份 http://s.yingle.com/y/gs/1100964.html 关于同意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 http://s.yingle.com/y/gs/1100963.html
《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的填写方法 http://s.yingle.com/y/gs/1100962.html
公司管理经营出现僵局,股东权益受到损害如何保护 http://s.yingle.com/y/gs/1100961.html
市政府转发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的规定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gs/1100960.html
股东代表诉讼的担保和管辖
http://s.yingle.com/y/gs/1100959.html
哈尔滨高科技签订(股份转让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的提示性公告 http://s.yingle.com/y/gs/1100958.html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主要权利
http://s.yingle.com/y/gs/1100957.html
蔡潘两家的真功夫股权争夺战
http://s.yingle.com/y/gs/1100956.html
新新增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http://s.yingle.com/y/gs/110095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配股的复审意见书 http://s.yingle.com/y/gs/1100954.html
股权转移 http://s.yingle.com/y/gs/1100953.html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组建福建汽车投资有限公司的批复 http://s.yingle.com/y/gs/1100952.html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重庆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 http://s.yingle.com/y/gs/1100951.html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住房补贴财务处理意见的复函 http://s.yingle.com/y/gs/1100950.html
司法文书鉴定注意事项说明
http://s.yingle.com/y/gs/1100949.html
国有股权转让问题研究(二)http://s.yingle.com/y/gs/1100948.html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成都城建投资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通知 http://s.yingle.com/y/gs/110094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三篇:人民法院申请立案指南
人民法院申请立案指南
一审民商事案件
1.本人依法受理本院有管辖权的民商事案件,标的额度为800万元以下,有一方当事人不在本辖区的额度为500万以下;
2.提起民事诉讼应提供起诉状、原告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证明原告与被告存在民事关系的基本证据材料、工商登记材料、授权委托书和联系方式等,提起行政诉讼还应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存在的证据材料,起诉状按对方当事人数提供副本;
3.原告应当预交案件受理费用,有特殊情况不能交纳的应办理申请缓、减、免交诉讼费手续;
4.一审民事案件普通程序审限为六个月,简易程序为三个月。
行政诉讼案件立案
行政案件由本院行政审判庭统一审查后,出具审查意见交由立案庭登记立案。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
刑事自诉案件由本院刑事审判庭统一审查后,出具审查意见交由立案庭登记立案。执行案件
1.申请人:申请本院执行的申请人,应当是本院作出的一审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力或其继承人、权力承受人;
2.申请时间:申请人应在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提出申请,申请执行期限为二年;
3.申请执行应提供申请执行书、具有给付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继承或承受权力的证明文件、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材料、授权委托书等;
4.交费:申请人申请执行时无需预交执行申请费用;
5.执行期限为六个月。
申请诉讼费缓、减、免
1、须符合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的条件。
2、当事人申请讼费缓、减、免,应当在起诉时提交书面申请、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免交、减交诉讼费用的,还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第四篇:为什么人民法院不敢立案
为什么人民法院不敢立案 2011-08-10 17:30 星期三
核心提示:为什么法院不敢立案,律师经常被告知此案不予受理。无法立案已经成为常态,尤其在基层人民法院。但是,很少有律师敢于挑战,敢于提出异议、敢于要求书面裁定,敢于就此提出上诉。
立案,是进入司法程序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审判的第一关。然而,这扇门似越来越难以敲开。
专家指出,中国现行的立案审查制缺陷主要在于,法律设定的起诉条件过高。而立案难深层的原因是:由于法院受到外外部权力等因素的干扰,导致法律执行中司法实践对法律的背离。特别是在现行司法体制中,法院拒不立案,也不说明理由,谁谁拿它也没辙。
本期编发两篇关注立案难的稿件,旨在引发对此类普遍现象的特别关注。
“我们别无他求,只求依法收回我们应有的合法财产。”由于一家法院不受理三家案外人关于执行回转立案的申请,致使三家案外人的合法财产,被法院超范围强制执行走3年多,依然无果。
立案,是进入司法程序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审判的第一关;诉讼,是最后的救济途径。然而,这扇门似越来越难以敲开。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启动了民事诉讼法的修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此次修法的核心为强化对当事人的诉权保障,比如解决当事人起诉难、收集证据难、申诉难等问题。带着公证人员去立案
2008年6月19日,某法院下达对某小区物业管理合同纠纷的一审判决。当年7月15日,原告方小区业主委员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但在9月9日的强制执行过程中,法院却在判决未提及、也未做调查的情况下将第三人———三家案外人的财产进行了强制执行。
9月12日,三家案外人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
同年12月3日,法院下达裁定,分别驳回三家公司的执行异议。12月8日,三家公司即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
上级法院相关人员两次前往现场考察之后,于2010年5月20日下达裁定,撤销了这家基层法院的裁定和执行行为。
三家公司依此裁定,于2010年5月24日向法院申请执行回转立案。但法院立案人员不予立案,也不说明不能立案的理由。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9条规定:执行回转应重新立案,适用执行程序的有关规定。
如果法院不受理关于执行回转立案的申请,意味着三家案外人无法取回自己的财产。
北京理工大学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徐昕教授认为,根据上述事实,法院这一做法属明显违法行为。
三家公司的一位当事人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法院既不立案,也不肯说明理由,无法让人接受。
此后,三家公司在2010年5月至9月期间,每周派人前往法院申请立案;同时,每周向法院邮寄执行回转材料。但并未有任何消息。
2010年9月8日,在向律师咨询后,三家公司派人和公证处工作人员以公证方式,向法院递交执行回转材料申请立案。
随后,三家公司又在公证人员的公证下,向法院立案庭邮寄了执行回转材料申请立案,并进行了证据保全。
“当前的民事诉讼程序设计对执行程序缺乏监督,对执行错误所造成的公民权利损害保护不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纪格非认为,在当前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执行程序的错误只能由上级法院来纠正,比如立案问题,如果发生本案中上级法院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形,一审法院在诉讼程序上就处于无制约的状态。法院不立案很难监督
2008年,上海市民马骋向上海市二中院赔偿委员会递交国家赔偿申请书,要求上海市黄浦区法院赔偿其行政诉讼状邮寄资费3.80元,起因是黄浦区法院没有受理马骋状告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涉嫌违法行政一案,且没有出具裁定书。
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游伟表示,诉讼权利是公民的法定权利,保护公民合法的诉权是法院的义务。法院对于民事起诉行为既不受理,也不作出不予受理的民事裁定,这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也不排除有地方利益的影响。
对于一些敏感案件,法院系统内部还有一套“三不原则”,即不收材料、不立案、不裁定。
2003年,广西高院曾下发一件内部文件,该文件规定:对于集资纠纷、土地纠纷、职工下岗纠纷等13类“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社会关注”的案件暂不受理。
按法律说,法院受理案件,所依据的是三大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条文,唯一的考量是法律,而不是内部文件。
但游伟认为,对于法院不立案,目前很难监督。
上述“内部文件”出炉的深层原因是,法院受到外部权力等因素的干扰,这也是法院设定“三不原则”的主要原因。
如果法院受理此类案件,判决往往无法执行,不如不予受理。目前,我国法院在审判时考虑的除了法律效果之外,还有社会效果,这使得法律本身变得模糊。
出台类似内部通知,也是法院的自我保护之举。因此,在一些敏感案件中,法院以所谓上级指示或内部规定,拒绝受理案件。
游伟认为,很多事情法律解决不了,并不能成为法院逃避的理由。当然,法院调动资源的能力有限也是问题之一。
垂范久远的《拿破仑民法典》(即现仍生效的《法国民法典》)第4条明确规定:“法官借口法律无规定、不明确或者不完备而拒绝审判者,以拒绝审判罪追诉之。”
这一条款所确立的原则已经成为法治国家的司法常识。
徐昕说,目前法院的“立案难”主要源于法律设定的起诉条件过高,主要包括:受案审查过严甚至擅自拔高起诉门槛、为追求结案率故意搁置诉状、利用立案审查权拒绝受理敏感案件、甚至拒不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以及个别刁难当事人而不予立案等。不立案或导致暴力维权多发
有专家指出,起诉属于当事人权利事项,而非法院的裁量范畴。
法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起诉案件应当依法受理,使案件依法进入司法程序,救济权利。这不仅是法理和职业伦理的要求,也是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法定义务和职责。
“法院是最后的司法救济途径,如果法院把老百姓拒之门外,将会导致大量社会问题。”主持修订“民事诉讼法修订专家建议稿”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江伟指出。
徐昕认为,法院应当成为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尽可能扩大诉权。但这并不等于要包揽一切纠纷。目前,法院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强,有时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导致法院本身卷入纠纷,他把这种现象称作“法院或国家的当事人化”。
法院的工作质量不高,是引发涉诉信访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
“法院是解决纠纷的地方,现在又关起门来,把本应在体制内循环的矛盾,赶到体制外去了。直接导致了信访的大量产生。”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小军说,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又没有,老百姓便自创解决途径:通过信访的方式转到法院;或通过媒体加以监督。
然而,将应受理的诉讼拒之门外,纠纷依然存在。
“原本合理的要求,如果不被受理,很容易由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绝大多数案件都有法律依据,如果法院积极一点,可以化解这些矛盾、纠纷。”游伟说。
前述执行立案中另一位当事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公司临近停业或破产,造成员工失业和百余户人家生活无着,公司员工只能通过信访的方式寻求解决。
在当下中国的转型期,各种冲突大量出现,矛盾错综复杂,化解纠纷因而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转型时期更是暴力的多发期。
徐昕介绍:“在征地纠纷、拆迁冲突、企业改制重组、移民安置补偿、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冲突中,当事人相当普遍地诉诸暴力维权。暴力维权已成为转型中国纠纷解决的一项重要特征。”
暴力维权何以普遍化?徐昕认为,除了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等转型时期种种因素的综合外,当今中国缺乏理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其中也包括法院不立案。根源在司法实践对法律的背离
中国现行的立案审查制缺陷主要在于,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设定的起诉条件过高,用词模糊,弹性极大,易被滥用。法院在审查时把关过严,在立案阶段便进行实质审查,致使很多纠纷被排除在法院大门外。
以立案登记制替代立案审查制的立法建议,近年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这个建议的提出,旨在应对中国所面临的“立案难”问题。
立案登记制被认为能够有效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它意味着法院对于原告的诉状,不必再进行审查,而应先履行受理程序。
关于立案审查制与立案登记制的争论由来已久,焦点在于,立案登记制由于门槛低,容易导致“琐碎之事”诉诸法院,诉讼权利或被滥用。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作翔撰文指出,所谓“滥诉”一说是不成立的。只要是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且符合诉讼条件,就都是合法权利的行使。
但徐昕认为,目前学者提出的立案登记制实质上是起诉状的登记,此后仍需进行“立案审查”。立案登记制的确有助于保护诉权,但只是保护程序意义的诉权,当事人因此受益多少需要进一步研究。而且,需要警惕,诉权的概念不应当神圣化,因为诉权的启动会导致他人被动地进入诉讼程序和强制接受裁判。
徐昕表示,作为必备的配套制度,需要设计一套防止诉讼权利滥用的具体规则。
事实上,立案登记制只是解决“立案难”的表象,深层的原因是法律执行中,司法实践对法律规定的背离。这种背离,缘于目前我国法院在整个权力体系框架中的地位。
虽然我国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设置是人大监督下的“一府两院”制,但是,地方法院在许多实际问题上依赖地方政府,导致地方法院在遇到涉及政府利益时选择避开。
中国的法院体系也体现了“上下级”的行政位阶意味,法院层级与行政层级相对应。正是在这种等级森严的行政层级下,为避免公权力瑕疵在司法程序中的公开暴露,法院宁可选择不立案。
而法院内部的考评制度也造成了立案难。比如,法院内部惯用的上诉率、调解率、判决率、发回重审率、结案率等考评制度,这些比率的大小、高低直接关系到法院自身工作业绩、部门业绩、法官业绩以及因业绩所连带产生的物质、精神利益。名义上的监督并未起到作用
游伟认为,纠纷游离于司法程序之外,这是法院不勇于担当法律职责的表现。
如何防止以立案审查来限制一些涉及权贵利益的诉讼;如何防止立案审查成为过滤公众维护自身权利的工具?
这被寄望于此次民诉法的修改:碰到不立不裁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检察院申请监督。检察院审查之后,确属可以立案而不立案的,向法院发检察建议或意见,要求按民诉法规定予以立案。
汤维建认为,审判权到哪里,监督权就应该到哪里,否则独大的审判权必然导致腐败。
但是,在民诉法大修过程中,检察院的监督权与法院的审判权之间的界限如何认定,成为一个难题。法院系统反对全程跟踪式的监督,认为损害了独立审判权。
“其实制约的因素很多,比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上级法院、媒体、公众。但由于中国尚在建设法治社会,法院权力从根本上不受制约,因此很多名义上的监督并未起到作用。”徐昕说。
6月12日,《法治周末》记者在前述案件涉及的标的物所在地看到,涉案的三块土地除职工宿舍仍由该公司职工居住外,停车场和餐厅明显荒废已久。排水沟中长出了杂草,值班室仅是一座空屋,备用停车场堆积着很多垃圾。
当事人说:“只希望能够依法执行回转,拿回终审裁定属于自己的财产,没有提出过要追究谁的责任。但是,要回自己的合法财产为何这么难?”
第五篇:人民法院立案信访与和谐司法
文章标题:人民法院立案信访与和谐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司法和谐”理念,强调“民事诉讼应当是和谐的、有利于纠纷及时了结的诉讼,不应当是相互顶牛的、没完没了的诉讼。”从人民法院立案信访这个环节看,立案信访不仅是法院围绕案件而做工作,而且是通过案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政策和行政机关的法规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贯彻执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有效保护,从而为构建社会和谐积极提供司法保障。
“民事诉讼应当是和谐的”。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法院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矛盾纠纷。以人为本是做好法院立案信访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法官一定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尽心尽力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
一是认真做好涉案上访当事人的工作,宣传法律,讲解政策,仔细听取来访人的反映,帮助当事人理顺哪是法院管的、哪是行政部门办的,增强当事人法律意识,行政意识和公民意识。
二是通过接访涉案信访当事人,依照法律程序和行政工作程序,针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办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杜绝盲访、重访、缠访、暴力访、群体访的发生和久拖不决的问题。
三是大力提高立案信访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司法业务培训力度,鼓励未取得司法资格的干部积极参加司法资格考试,把教育培训与考核使用相结合,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作为干部考核及奖励、晋升的依据,对不参加轮训或轮训考试不合格的,不予评奖或晋升。
“民事诉讼应当有利于纠纷及时了结”。法官的角色定位要求其必须坚持中立。
首先,中立从根本上决定法官在程序中的被动和消极地位,通俗地讲就是所谓的不告不理。其次,法官的职权应受当事人诉求的约束,当事人愿意告谁、喜欢怎么告是当事人的权利,只要符合起诉条件都应予立案受理,而不宜借“指导”之名行干预之实,避免给当事人以门难进、案难立之嫌。再次,对任何与法官个人利益有关的诉讼,立案阶段一律应当回避。当然,法官的中立并不免除其职责与义务的合法履行,一是要告知风险。准确告知当事人诉讼风险,对其进行必要的诉讼阐明和提示。
二是要化解怨气。凡来访者一般都有一肚子怨气,立案信访工作人员必须树立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文明接待,礼貌待人,提倡换位思考,克服简单粗暴,明确责任,改进作风,把问题解决在始发阶段。
三是要保障民权。对每件涉案上访人做到热心、耐心、细心,把涉及到涉案上访的疑点、难点、热点,作为重点进行调研、重点解剖、重点解决,依照程序和法律及政策,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不应当是相互顶牛的、没完没了的诉讼”。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把立案信访工作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法为民立,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责为民负。同时,要强化工作协调,净化审判作风。一是要加强与上级法院以及兄弟法院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避免脱节。对涉及案件的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的冲突,以及疑难、重大案件的立案等工作,要坚决接受和服从上级法院的指导,以求能够妥善处理好每一案件当事人所涉信访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要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调和沟通,避免分歧。在受理行政诉讼及处理重大信访等工作中,要讲究工作方法,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促使各部门能够在同一法律语境中沟通、对话与合作,尽量避免意见的分歧。三是要加强各业务庭室的协调和衔接,防止各自为政。
《人民法院立案信访与和谐司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人民法院立案信访与和谐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