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看《岁月的童话》有感
《岁月的童话》
——记忆里的岁月
宫崎骏带给我的这般感觉,是我从来没有过的,虽然喜欢他的《千与千寻》,但当看到了《听到涛声》和《岁月的故事》才发现,真正的宫崎骏在这里。就好像偷偷地读了一个少女的日记那样,真切、纯真、美好、干净、清透,所有的情愫都是淡淡的,如初恋般青涩而朦胧,诗一样的画面。
成长的日子,就好像虫蛹蜕变成蝴蝶那样,既尴尬也痛苦,这段日子总是难忘的,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面对选择,要拥有勇气,要重新认识自己。故事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女主角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忽然慌乱了脚步,这时,儿时五年级的记忆全部涌现到眼前,那时的自己同现在一样,彷徨,焦虑,害怕,因为胆子实在是小,五年级的自己做了很多可笑也遗憾的事情,闹子对比现在的自己和五年级的自己,才渐渐认识到她真正的内心,原来她一直想要寻找的自由就近在咫尺。
宫崎骏的电影画面真好看,也许就是为了这样美丽的画面,才用动漫的缘故吧,因为只有动漫才能这样为所欲为的让画面好看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电影的基调
轻快的我都想吹起口哨,哼起小调。
五年级的闹子就好像上中学一年级的我,那时的我也是第一次有喜欢的男生,第一次去表白,第一次关注自己,第一次想到未来,第一次考虑要有怎样的人生,总之很多的第一次就是在那年的我发生的,自然那年的我时常会想起,看了这部电影也才忽然明白,常想起的原因就是,在遇到蜕变的时候。
轻易就被她打动了,其实真的好像我记忆里的画面。谢谢宫崎骏,谢谢他让我看到了偶尔和我同行的中学一年级的我,让我同她招招手吧,同我的那些岁月的故事招招手吧。
第二篇:讨论观看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有感
讨论观看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有感
机电队
7月26日机电队团委组织广大团员青年讨论观看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有感。
该剧由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以二十世纪初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背景,讲述掀起此次运动高潮的那一批中国青年怀着爱国救国的热情,到外面的世界去学本领、求真理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该剧将采用现代语言体系和审美标准阐述历史,力求准确还原一代风流人物的青春岁月、奋斗精神和浪漫情怀,以激励当代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让叱咤风云的青年救亡者、探索者和革命者的形象,成为广大青少年和当代观众的“红色偶像”。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中国的进步青年上下求索,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在开明人士的倡议下,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欧洲。一场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广大团员青年反映《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不光宣传了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还开拓了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新模式,用偶像剧的拍摄经验,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不再是教育式的宣讲,将正剧也有了青春意味,不落俗套的演绎,让观众眼前一亮,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成了一部具有全民教育意义的红色经典剧,剧里刻画的那些中国优秀青年,经过
救国之路的艰苦探索,经过长年革命道路的大浪淘沙,都成长为中国革命的栋梁之材。而他们青年时代所迸发出来的为国为名的使命感、责任感,他们的勇敢和奋斗精神,非常值得当代年轻人学习和效仿。更展示了向十八大献礼片开篇之作的大气和力道,成为当之无愧的革命题材的史诗巨制,更重要的是升华了年轻学子的爱国之心。
第三篇:《岁月的童话》
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中成人审美意识和儿童审美意识的交织与协调的分析——安徒生及其童话
岁月的童话
很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的童话长大的,作为一个19世纪的作家,他的童话作品经久不衰,其中的原因不单是他的童话写得很美,更因为他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丰富内涵,令人深思。安徒生童话是复杂中带着纯真,成熟中透着稚拙,悲伤中携着欢愉,沉稳中不乏变幻,华丽中不缺质朴,正是他的童话具有双重审美意识,才使我们一提到童话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这位伟大的作家。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是成年人,而接受主体却是不懂事的孩子,儿童文学作家虽能有准确的“儿童观”和“儿童本位”意识,但要让成年作者的创作心态完全回归到儿童的审美结构中去是不可能的事实。所以儿童文学作品中必然有成人意识的参与,这就使儿童文学作品拥有了丰厚深刻的成人审美意识和单纯明了的儿童审美意识。
我们来看看大家非常熟悉的《丑小鸭》,初识这篇童话老师都会讲:《丑小鸭》的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嘲笑轻视而自卑,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我们终有一天也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说法无疑是颇具鼓励意义的,丑小鸭在经历了排斥、欺负、打击之后终于得到了幸福,就像传统童话的结局一样——王子和公主最后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而且其中用了很多的诸如“嘎嘎”、“噼噼”这样的拟声词,很符合孩子的审美特征,他们就是喜欢这种念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带着欢快气息的词句。安徒生没有用大量形
容词的堆积来表现事物,而是选择了质朴的语言,让故事简单明了,在质朴的语言中凸显形象。比如他描写牛蒡的叶子很大时,就没有用很具体的数字或者准确的形容词来叙述,而是说“最大的叶子长得非常高,小孩子简直可以直着腰站在下面。”用这种孩子们很熟悉的表达方式,孩子一看就能想象出牛蒡的叶子到底有多大了。这是儿童审美意识的体现。但是我们再来分析它更深层次的含义时,这篇童话就不单单是给孩子看的了。丑小鸭认为自己丑是因为别人说它丑,它以为的同类嫌弃它,连鸡、狗这些动物都附和着排斥它,它的丑是别人定义的,最重要的是它也接受了别人的这种评判标准,所以它也觉得自己“丑得厉害”,要是它不接受外界的评判标准,它用自己的标准认为自己就是最美的,那它就是最美的。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安徒生要表达的另一层含义——自我认识的重要。丑小鸭从出生到发现自己原来是白天鹅接受的都是来自外界的评价及反映,它从别人嘴里听到说自己很丑,最后发现自己是白天鹅也是通过湖面的倒影,这就说明它认识自我的时候都是借住了外界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自我认识过程绝大多数都是如此,当然孩子们不会想得这么复杂,这其中就参与了成人的审美意识,安徒生用丑小鸭的形象反映了成人世界的自我价值体现,《丑小鸭》主要表达的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当然这其中还带着安徒生浓烈的宗教意蕴,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认为“上帝是仁慈、父亲般的上帝,他掌控着整个自然界我们可以遵循的伟大秩序”,丑小鸭之所以后来变成了天鹅那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这是上帝给它的眷顾,是
上帝决定的,没有人可以更改。而且《丑小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安徒生本身经历的反射,虽然他的一生坎坷曲折,但是他认为这是一个美好而幸运的故事,就像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白天鹅一样。这其中参与了安徒生现实的审美意识,经过他的妙笔让这些在一篇童话中尽显光彩。
说完《丑小鸭》,我们再来看看安徒生的另一篇著作——《打火匣》,我个人觉得《打火匣》的成人审美意识比《丑小鸭》的要强,除去打火匣里那三只具有神奇力量的狗之外,大兵以及他周围的人和物都带着浓浓的现实意味。我们先看看开篇,“公路上有一个兵在开步走——一,二!一,二!”这种口语化的语句正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很贴合他们平时的游戏场面。而且这种句式比较简短,孩子们很容易理解,不会造成复杂难懂的局面。大兵有钱以后就穿上了华丽的衣服,住在高贵的房间里,当他没有钱的时候“他不得不从他住着的那些漂亮的房间里搬出来,住到屋顶下面一间小房间里去。他的朋友谁也不来看他,因为走上去要爬很高的梯子。”朋友不来看他是因为梯子很高,不想爬,这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这比直接说是因为大兵没有钱了他们才不来看他的更具有儿童的审美特性。而最后大兵通过三只神奇的狗坐上了国王的位子,从一个社会底层的人一跃成为整个国家的主宰者,这当中的情节当然带着童话色彩,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三只随叫随到并且拥有神奇力量的狗无疑是孩子们美好的想象之物,但是作为成人审美来看,这个不是重点。这其中反映了下层劳动人们渴望融入上层社会的愿望,也反映了上层社会的纸醉金迷和下层劳动者的心酸生活,更体现出事态的炎凉,人心的冷漠。这是安徒生自身体验在童话中的折射,而最后大兵当上了国王也只是一个纯童话的结局,是作者美好的幻想而已,只是借这篇童话表达出来。这里我们不得不分析一下《打火匣》中的那位被关在铜塔里的公主,她的父王母后被大狗扔来扔去的时候她并没有出来阻止,而是“走出她的铜宫,做了王后,感到非常满意”。公主被关在铜塔里并不是她自愿的,而是父母怕她嫁给一个大兵才把她关起来的,这是一种禁锢,公主本身很反感的限制,最后她终于走出来了,禁锢她的人再也管不了她了,所以她觉得“很满意”,这也体现出一种弱势群体的反抗。但是大兵身上也有很多的缺点,他贪婪、爱慕虚荣、不劳而获,作为一个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这样的性格无疑和传统的主角大相径庭,更体现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安徒生的童话因为兼具儿童与成人的审美意识而在儿童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我们不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完整,所以就拿《丑小鸭》和《打火匣》做例子稍加分析。安徒生的童话不管是三岁孩童还是八十老者,都适合阅读,他的童话已经没有了年龄的界限。安徒生曾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童心童趣的人,在我们的童年生活里添上了一道七彩的阳光!
第四篇:岁月的童话杂文随笔
二
贤者时间。想一些事情。
感慨,焦虑,害怕,困。
人总是把好的一面积极展示给别人吧,阴暗处大家都收藏起来,不敢曝光。
人不该想太多吧?不过都是为了活着,想太多也没用。
只是低落的时候还是会失落吧。怎么朋友们的动态都是越来越好,而自己的状态每况愈下?怎么一点点动力都没有呢?都要饿死了也懒得动弹了啊,很奇怪啊。
已经到绝望的境地了吗?不知道啊,可怕。
成长真的痛苦啊,又有什么办法呢?
10年前没有解决的事情,10年后还在继续着。真的没有办法了吗?鬼知道啊。
那么难,那么难啊。
梦想这个东西还存在吗?
忘了。
其实,梦想是什么,我现在也混乱了。
好像都没什么用吧,费力活着就很不容易了,梦想还是躲一边去吧没事。
羡慕所有人,这就表示自己真的失落到低调了吧?
真可怕,大脑还不断闪回一些不堪画面。
还能撑多久呢?
不知道啊。
第五篇:观看有感
观看《雨中的树》有感
东风中心校赵朝轩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院观看了电影《雨中的树》,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泪水悄然模糊了我的眼睛。
《雨中的树》主要讲述的是“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的事迹,电影以他儿子的视角为主线,讲述了父亲短暂而忙碌的一生。李林森像《雨中的树》一样,坚强而不悲催地度过人生的每一天,扎根于群众中,无怨无悔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李林森,担任五宝镇党委书记期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他组织抗灾自救,穿着解放鞋,浑身是泥浆,亲自划船救人,得知老太太和小孩还在屋里没救出来时,他立即冲回去,及时将她们救了出来,就在救出他们的瞬间,房屋倒塌了,创造了全镇无一人死亡的奇迹。之后,他成了抗洪先进典型,不久便被提拔为万源县委组织部长。身为组织部长,他却没把自己当成组织部长,赶公交、吃泡面、火车上缩在走道上„„这些在我们看来不应该发生在组织部长这样的政府高级官员身上的事情却发生在他的身上,他只是把自己当作普通人民的一份子,没有所谓的“官架子”,他长期奔波在人民群众中间,切实亲身体会人民群众的疾苦。身为组织部长,不只做好了本职工作,而且只要群众需要帮助,即使自己已经被病魔折磨,他却用有限的生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舍弃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为群众出钱出力,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等各种精神都在他身上彰显的淋漓尽致。
李林森,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着平凡的每件小事,在平凡中谱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他的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坚持不懈、清正廉洁的精神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
作为教师,我们要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学习他的敬业精神。我们看这部影片,旨在号召大家以李林森为榜样,增强奉献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件事,每个问题,并及时准确的处理好,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用一颗奉献的心,为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赵朝轩
201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