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意义
中国的节日往往有其历史渊源,当然也被人们赋予一定的传统意义,端午节尤其如此。具有浪漫情怀和忧国之心的屈原一定未能想到,他往汨罗江的纵身一投,激起的不只是湖水的浪花,更是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这种涟漪的既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固有的爱国情思,也寄托了这个民族的每个构成细胞——家庭,对和睦安康的渴望。
民族是锤,历史是鼓,爱国是音,这就是端午节的意义。中华民族是个讲究大一统的,所谓‘分久必和、和久必分’不过说的是民族和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分是旁支末节,统是主杆;分是暂时现象,统是终极目标。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之间几千年来不断交融,种族的血脉和文化的血脉都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任何人想人为地割裂这种民族之间的联系,都是往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民族的伤口上撒盐,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在积贫积弱的晚清时代都不能做到的事情,想在以后做到,必定是抽刀断水、痴人说梦而已。国家必将统一,民族终会复兴,这是端午节隐含的大我。
节日是锤,家庭是鼓,和睦是音,这也是端午节的意义。节日有时不过是一个载体,人们借此来表达家人之间的亲情,来享受家庭的和睦。中国人是重视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那种淡淡的亲情,看似松散,实则绵延久长。这里不妨把中国人的各种“爱情”排个坐次,权当一笑吧。就我看来,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母子之爱和父子之爱当为首位,母子之爱是最无私的、令人刻骨铭心的爱,父对子的爱看似漫不经心,却也博大深远,它们都隐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孩子对父母的爱应稍逊之,这是一种隐含着“报恩、炫耀、依恋和怀念”等多种情愫的综合的情感,这种爱也多是无私和迥远的,但生存的压力往往使其无私的程度要差些,不过怀念的情思却把这种爱在时间上延续的更久。这让我回想起我已故去四年的老父亲,他曾经多次在我们这些子女面前回忆起我奶奶,因此在我脑海里总能自动浮现出我奶奶的形象,而我奶奶在我出生的几年前就已经去世,距今快有半个世纪了。可以猜测,中国“百事孝为先”的文化传统强化了这种由下至上的“反哺”之爱。男女间的异性之爱应该是起伏最大的激情之爱,有时动人心扉,有时伤心彻骨,其位次当然也不能妄加评定。当这种爱如果能被转化为亲人间的和睦之爱,“执子之手,携手至老”就是一幅美好的画卷了。不过如果不能如此,恋人之间也不必“剑拔弩张、冷眼怒视”,毕竟宽容的力量是无穷的,时代在进步。至于兄弟姐妹间的爱,有时能被利益等因素冲刷得一干二净,这涉及做人、胸襟等等了。显然,家庭的淡淡亲情中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和谐为美,这符合中国道家的传统理念,端午节当然也包含类似家庭和睦的小我。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不管其中的大我还是小我,都是指我们民族自己的。期盼我们民族中的每个家庭都和睦幸福!祝愿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这就是我们现在仍然过端午节这个古老节日的意义。
司广树
草书于丙戌年五月初四深夜(2006-5-30,端午节前夜)
第二篇:端午节的意义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
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第三篇: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一段历史文化的延续。
五月五的端午节,粽香四溢、龙舟赛起,插艾蒿、薰苍术、系香囊、喝雄黄,以此来纪念屈原、辟邪祛灾。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古老历史文化的延续,是我们需要缅怀和珍惜的节日。
端午时节,我们怀念屈原,因其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因其伟大的浪漫主义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关心民生、造福社会、促进发展,应该成为我们心中不懈努力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不遗余力地去探索真相、追求真理。
端午佳节,一家人围着圆桌,分享美味的粽子,是多么惬意和温馨的日子。在外的游子也许会思乡心切,粽香可能会使你想起童年的生活,想起当年的无忧无虑和欢声笑语;缅怀过去的同时,要鼓足信心勇敢面对未来,同样是充满希望的日子。
第四篇:端午节赛龙舟的意义
【简介】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由来和发展】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lOO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第五篇:端午节赛龙舟的意义
端午节赛龙舟的意义
【简介】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
30名水手。
【由来和发展】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loo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县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
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首发公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