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答案)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高二历史(必修)答题纸

时间:2019-05-14 18:4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答案)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高二历史(必修)答题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答案)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高二历史(必修)答题纸》。

第一篇:(高二答案)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高二历史(必修)答题纸

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学情调研  历史(必修)答题纸
(请用 2B 铅笔填涂下方的考号)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7.(1)

姓 名____________学 校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z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 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填涂考号下方的 涂点。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 非选择 题部分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 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注 意 事 项

考试证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涂填样例

         

姓(3)名

准考证号

选择题(用 2B 铅笔填涂)1 2 3 4 5 16 17 18 19 20 31 32 33 34 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 8 9 10 21 22 23 24 25 36 37 38 39 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2 13 14 15 26 27 28 29 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1)

(2)

(3)


36.(1)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



(2)

(3)

(4)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二篇:2014-01(高二答案)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高二生物(选)A3卡

高二生物(选修)答题卡

选择题6 11 2 7 12 3 8 13 4 9 14 5  10  15 

21 26 17 22 27 18 23 28 19 24 29 20

 25  30 

26.(8分)

(1)、、(2)

(2分)

(3)、27.(9分)

(1)(2)

(2分)

(3)(4)、(5)

28.(9分)

(1)(2)

(3)、(4)(5)

(6)、(2分)29.(9分)

(1)、、(2)、(3)、(4)、30.(9分)

(1)、(2)(3)、(2分)

(4)(2分)

31.(10分)

(1)、(2)

(3)、(4)、(5)、(2分)

32.(11分)

(2)

(2分)

(3)③

(2分)

⑤(2分)

(4)(3分)

(5)

(2分)

第三篇:(高一答案)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高一生物答题卡

高一生物答题卡

选择题6 11 2 7 12 3 8 13 4 9 14 5  10  15   16 21 26 17 22 27 18 23 28 19 24 29 20  25  30  31.(6分)

(1)、(2)(3)

(4)

(5)

32.(7分)(1)、(2)(3)(4)(5)、33.(7分)(1)、、(2)(3)、、34.(6分)(1)、、(2)、(3)35.(7分)(1)、(2)、、(3)、36.(7分)(1)、(2)(3)(4)①、②

第四篇: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半期调研检测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半期调研

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只交答卷(或第II卷),第I卷学生带走,以备讲评。

第I卷(选择题 共 48 分)

1、“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文”与“道”的的关系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涵的关系 ②“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③透过“文”可以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文”属于文化的范畴而“道”则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传承性 B.文化能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

3、电视剧《三国》通过描写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司马家族篡魏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人文哲思、军政战略、兵法阵法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该剧先后在韩国、日本和美国播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夺得多个国际大奖。电视剧《三国》成功走出国门说明()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②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文化教育教师工作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通过茶文化教育途径已经使广大青少年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在树人立德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教育成果。开展茶文化教育()

①是基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能对茶文化进行大规模的集中传播 ③是一种更为直观的茶文化传播方式④折射出茶文化传播离不开物质媒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近年来,众多“最美人物”的事迹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诸多渠道迅速在全国传开。他们的感人事迹点燃了飞速传递于亿万网民之手的“火炬”。这说明大众传媒()①必将取代旧的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具有影响面广、时效快、传递迅速等传播特点④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文化传媒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6、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关注民生,关注百姓诉求,才能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创新。该观点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启示是文化创新()①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②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要关注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④要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A.①②B.①③ C.③④ D.②③

8、在欧洲某城市的街头,矗立着一尊雕像:头顶圆帽、蓄着胡须的男子倒骑着毛驴,笑容可掬。中国人会认出来这是智慧幽默的阿凡提,叙利亚人说他叫朱哈,还有人说这是土耳其的霍加•纳斯列丁„„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这位骑着毛驴的智者以不同的名字在人民中流传。这一现象,最适合用于佐证()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

C.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 D.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9、近日,为反击国外某些人对中国文化的歧视,一则名叫《说出我的名字》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中国留学生们对自己中文名字的来历侃侃而谈,不仅向世界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自信风貌,也让我国悠久的文化魅力得到展现。这表明()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国际视野和世界人民的需求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消除分歧走向统一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④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10、青蒿素正是从中国延续使用了几千年的传统中草药青蒿中提炼出来的,用屠呦呦的话说“是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这启示我们()①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②对中华文化的自身价值应充分肯定

③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注重保留和坚守传统文化的本来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娘在婚礼上穿西式的白色婚纱,如果穿本民族婚礼服饰就是“土鳖”,只有西式婚纱才能体现自己的高贵。但实际上,全球各地的婚礼礼服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都是人类文化大花园的奇葩。这启示我们()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 C.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12、“无论作诗文,或作画刻印,均需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艺术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②文化创作要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③只要参加社会实践就能进行文化创新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

13、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继承性

③古廊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14、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林椿的《果熟来禽图》„„一部中国制作的名为《美丽的森林》的动画片,利用动画技术将多幅宋代工笔画从画卷中“复活”。短片从第一帧画面开始,古韵悠然,风吹树叶动,鸟飞展翅高,精妙绝伦的宋代古画仿佛有了生命,其精美的画面,浓

郁的中国风,深深打动了观众,目前已成为首部冲击2017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这主要说明()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B.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C.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5、对于传统艺术或者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A.只有否定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发展与创新 B.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C.对传统文化应先继承,后发展 D.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16、文艺创作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文艺创作()①缺少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 ②缺少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③是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④是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句话表明()A.汉字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载体 B.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C.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18、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考纲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这是基于()A.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D.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19、红瓷又称釉里红,自诞生之日起,便以“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著称于世。精美绝伦的红瓷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成果有《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国民中华民族精神认同现状调查》。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利于()①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②凝聚和动员中华民族力量 ③快速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④重塑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③④B.①② C.①③D.②④ 21、2017年8月,电影《战狼2》票房突破40亿元,并连续打破单日、单周、最快破10亿等多项华语票房纪录。艺术的精髓就是接通人类的情感,并在情感中传递价值。而《战狼2》所传递出的价值,正是接通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不仅让全球华人集体找到了国家的归属感,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这表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22、“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它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这表明()①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我们走向繁荣的动力 ③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 ④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同时,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A.是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需要 B.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C.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D.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4、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沿袭传统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25.中国甘肃华亭县把文化扶贫列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以文化阵地扶贫、公共文化服务扶贫、文化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有效解决了文化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文化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的灵魂。通过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在促进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同时,以“中国智慧”丰富人类文明,主动塑造好文明大国的整体形象,让“一带一路”更加体现中国发展的包容性、普惠性、共享性,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谈谈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交流合作的现实意义。(12分)

27.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近代以来的视角看,中国精神引领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未来发展的视角看,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和精神依托。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10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南宁一名青年录制了一段视频,说自己“难受”“想哭”,却因口音之故,听起来像“蓝瘦香菇”。结果,这两个“新词”一夜爆红,在很多新媒体上刷了屏。

网络热词,折射网络时代对语言的冲击。互联网进入中国的这20多年,尤其是社交媒体兴起的这几年,可能是汉语变化最为集中、最为巨大的时段。很多发端于网络的词语,展示出汉语的不同可能性,也赋予了这种古老的语言以现代的活力。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就曾使用“蛮拼的”“点赞”等网络语汇。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对于“野蛮生长”的网络热词,可以一意纵容、乃至培土助长。有不少词汇起源低俗、意义恶俗、表达粗俗,已经可说是“网络脏话”了。对于这类新词、热词,就不能听之任之了。

语言是一条有生命力的河流,不排斥不同的溪流汇入,才能保持它旺盛的活力。但一味标新立异、忽视汉语传统的所谓“时尚热词”,那种传播奇词怪语乃至低俗语汇的“流行风潮”,只是河流里激起的污浊。新词汇的形成,需要对既往的古典进行再认识,让更多的新词古色古香,充满中国独有韵味;需要沉淀和研磨,大浪淘沙,时间洗礼,才能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14分)

(2)请就如何文明规范地使用汉语提出两条倡议,每条倡议不超过15个字。(4分)

2018-2019学(上)半期考试政治参考答案

1-5 ACDAD 6-10 DCCDC 11-15 CCBCB 16-20 ADABB 21-24 BCDB

1、A 【解析】 “文”与“道”体现了物质和文化的关系,“文”是“道”的载体,体现了“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①③符合题意。②颠倒了“文”与“道”的关系的关系,观点错误。“文”是物质范畴,“道”是意识的范畴,④表述不科

学。

2、C 【解析】 在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发展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揭示的是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材料不涉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的问题,①②属于无关内容,③④符合题目要求。

4、A 【解析】 开展茶文化教育传播茶文化说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也折射出文化传播离不开一定的媒介,①④正确符合题意。②③分别是人口迁徙和口语对文化传播的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

5、D 【解析】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③正确反映了大众传媒的功能和特点,符合题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①表述错误。④为口语这一传媒的特点,故排除。

6、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文化。不能说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排除①。廉洁文化传承至今,并且有了新的时代要求,可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故②正确。此题没有强调廉洁文化的作用,排除③。不同历史时期对廉洁的要求不同,新时期又有着新的内容,可见其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故④正确。

7、C 【解析】 材料揭示的是文化创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观点正确但与题旨不符。

8解析:选C C项符合题意,“这位骑着毛驴的智者以不同的名字在人民中流传”,体现了阿凡提的形象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当中流传,这能够佐证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可知诸如阿凡提这样的文化交流是通过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完成的,即古代人民在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业贸易的同时也进行了文化交流,题干中的现象最适合用于佐证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9、解析:选D ①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立足于国际视野和世界人民的需求;②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不会消除分歧走向统一;③④符合题意,“中国留学生们对自己中文名字的来历侃侃而谈,不仅向世界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自信风貌,也让我国悠久的文化魅力得到展现”,这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说明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③④正确。

10、解析: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这启示我们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对中华文化的自身价值应充分肯定,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④说法错误,错在“保留和坚守”;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

11、解析:选C 全球各地的婚礼礼服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都是人类文化大花园的奇葩,因此,要尊重文化差异,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答案为C项;A、B、D三项与题目指向不符。

12、C “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或画谱之类,已落下乘”,说明艺术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①符合题意。“无论作诗文,或作画刻印,均需于游历中求进境”,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④符合题意。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②说法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但文化创新还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说法绝对。故选C。

13、解析:选B 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修复古建筑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①正确;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继承性不是修复古建筑的原因,②不选;文化不能作为文化的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修复古建筑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④正确。

14、解析:选C 利用动画技术将多幅宋代工笔画从画卷中“复活”,使之成为冲击2017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这表明科学技术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答案为C项;A、D两项与材料中心不符;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B项错误。

15、解析:选B。“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强调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项中“否定传统文化”是错误的;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16、解析:选A。材料主要说明,我国部分文艺创作有崇洋媚外的倾向,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

17、D.

18、A 【解析】在高考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是基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符合题意;B与设问不构成因果关系;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说法错误;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D说法错误。

19、【解析】选B。红瓷以“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瓷质细腻通透、器形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的特点著称于世,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符合题意。

20、B 【解析】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凝聚和动员人民的力量,①②符合题意。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不显著的,③中的“快速”表述不科学,排除。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具有稳定性,④表述不科学,排除。

21、【解析】选B。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应弘扬和培育,排除②;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不同,排除③;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

22、C解析:文化有精华与糟粕,只有优秀文化有促进作用,故排除①;③说法太绝对,应排除;题干表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故选C。

23、D解析: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目的是改变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4、【解析】选B。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沿袭”,①表述错误;《南山南》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被大众所知,这其中科技的作用不可小视,②正确;《南山南》引起众人的共鸣而蹿红说明优秀文化作品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正确;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④说法错误。

25.解析:第(1)问是分析说明类试题,“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强调了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扶贫看到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强调了优秀文化的作用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其实质就是要肯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通过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万村书库”工程,能够丰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6.解析:(1)考查文化交流合作的意义,可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分析说明。(2)可结合材料

信息和设问要求,从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互联网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①有利于吸收借鉴沿线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④有利于加深沿线各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每点3分)27.答案: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28.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创新,让新词汇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必须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和坚持正确的方向等角度,联系材料组织答案。第(2)问具有开放性,回答要围绕文明规范地使用汉语提出两条倡议,且要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1)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新的来源、动力和检验标准。新词汇的形成需要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检验,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新词汇才能研磨到“信达雅”。②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要对中国经典进行新的挖掘利用,赋予旧词新意义,涌现一批有古典韵味的新词。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新词汇不排斥外来优秀文化的成分才能发展壮大,实现“信达雅”。④文化创新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不良文化,才能扬清激浊,摆脱低俗恶俗,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其他写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反对四种错误倾向亦可)(2)围绕“文明规范”提出合理倡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必须是两条,且字数不得超过15个字。

例如:语言承载文明,使用不可任性;净化语言环境,你我皆有责任等。

第五篇: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研考试历史(三)(精选)

广州市香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高二年级历史

(三)说明:

1、本试卷分为选择部分和非选择部分,全卷共2大题27小题,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3、本卷分“问卷”和“答卷”,本试卷选择题部分必须填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非选择题部分的试题,学生在解答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方框)内,写在其他地方答案无效,“问卷”上不可以用来答题;

4、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答题卡交回;

5、考生解答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如用铅笔作答的试题一律以零分计算;

6、选择题要求用规定型号铅笔填涂,涉及作图的题目,用题目中规定型号的铅笔作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A. 土地兼并严重B. 小农经济的弱化C. 商品经济发达D. 井田制得以恢复

2.英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有利条件有()①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先进的政治制度 ③强大的海军力量 ④发达的手工工场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3.1992年邓小平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

①中国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②中国应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路 ③中国应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④中国应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三个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三个组织是()①关贸总协定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世界银行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5.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思想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 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关税壁垒B.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 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 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6.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C.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7.观察下图,该照片摄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照片反映出晚清()

A. 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B. 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 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D. 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8.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A.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 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C. 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D. 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9.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这些措施()

A. 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B. 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C. 埋下了苏联解体的隐患D.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10.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 “清王朝自救运动”B. “近代工业的起步”C. “实业救国的浪潮”D. “民族工业的春天”

11.日本学者在《宋代都市的发展》中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路造屋开门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A. 北宋时期不再有坊市之间的界限了 B. 这种变化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 C. 这反映了宋代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了 D. 这说明宋代的商业活动不再有空间的限制了

12.下图中两位人物于1932年在竞选美国总统时争论的问题的焦点应该是()

A. 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B. 美国如何应付两次世界大战 C. 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D. 经济大危机和是否实行新政

13.“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 二月革命时期B. 十月革命时期C.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 新经济政策时期

14.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人中间的盲目崇拜和其他令人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力,我们给男人、妇女和所有征服后出生的孩子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A. 经济因素B. 社会因素C. 宗教因素D. 技术因素

15.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 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 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 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 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16.18世纪初一位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预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千预B. 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C. 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D. 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

17.下图是2014年秋季将于北京举办的国际会议的会标。其设计象征世界的多元美好和开放包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参加会议的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②会议期间举行成员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③主要内容是讨论亚洲各国政治经济问题 ④所有经济体之间已经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18.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A. 商业讹诈B. 组建商业公司C. 炮舰政策D. 以武力为后盾

19.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起初购买力很强,两块钱就能办一桌酒席,但到1949年5月,100元只能买0.000 000 245粒大米,下图为当时国统区的反战漫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哪一方面困境()

A. 帝国主义的搜刮B. 封建势力的勒索C. 政府滥发纸币变相掠夺D. 官僚资本的压榨 20.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近代矿业几乎为官僚资本所垄断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 锑锡输出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的落后 D. 中国近代矿业生产被外国列强全面垄断

21.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政策造成()A. 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B. 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 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 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22.“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出于这段材料中的认识,苏联(苏俄)政府()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形成斯大林模式D. 开始勃列日涅夫改革

23.若想一览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的雄姿,应该到元朝的()A. 杭州B. 大都C. 泉州D. 扬州 24.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A. 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B. 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 C.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D. 解决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25.某班就《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应该是()

A. 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是全球化的推动者B.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C. 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D. 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 26.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资金主要来源于()

A. 国内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B. 工场手工业的积累 C. 农民的掠夺D. 英国资本家固有财产

27.某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学习活动中生成了下图及相应的结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A. 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 实现了欧洲货币的统一 C. 阻断了经济全球化潮流D. 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28.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谈话时曾说:“我们中国常说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下列表述最能证明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是()

A. 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推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 废除农村个体土地私有制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D. 继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决定扩大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经济活动权限 29.对下图所示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B. 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 C. 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D. 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30.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A.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B.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 C. 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 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经济规则是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30年代的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年4月,在美国倡导下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摘编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二关贸总协定从未得到成员国立法机构的批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机构,其中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条款。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因其成员已经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而且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

——摘编自《人民日报》 1999年12月30日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贸总协定成立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相比有何特点?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二者在宗旨和基本原则方面又有何相同点?

(3)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对世界贸易有何影响? 32.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1949~1978 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

第二阶段:1978~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 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 ——据王英侠 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

(1)民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

(2)材料二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婚恋观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井田制是以国家名义占有土地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民要集体耕种公田,但每人都自己的份地;而海瑞“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其直接目的是让农民有田地,则反映了当时农民失地情况严重,故A项正确。2.【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从自然地理、政治、军事、经济四个方面阐述了英国称霸的有利条件,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选择D项符合题意。3.【答案】D

【解析】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于80年代中期,故③④中的“开始”表述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4.【答案】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故①②④正确。③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建立的,排除。5.【答案】B

【解析】十九世纪晚期,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6.【答案】A

【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体现了罗斯福政府采取目的明确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外国商品进口、刺激本国商品出口进而保护美国民族经济,具有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调整农业只是美国内部农业经营管理销售系统的动作,与国际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措施与“进口限额”“双边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措施,故D项错误。7.【答案】B

【解析】A项中的“抵制”、C项中的“普及”及D项中“天翻地覆”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8.【答案】C

【解析】马克思认为小农彼此没有“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因此又不是一个阶级。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从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看,小农是一个阶级,故B项错误;小农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无法形成整体的观念,因此国家意识比较淡薄,故C项正确;小农没有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只是其局限性的一部分,不够全面,因此D项错误。9.【答案】D

【解析】“……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体现了计划经济特点,说明这些措施并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21~192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埋下苏联解体隐患的是斯大林模式,不是赫鲁晓夫改革,故C项错误;“……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和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兴趣”是对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纠正,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10.【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均属于近代工业,B全面概括,符合题意要求。A仅涉及洋务经济,C仅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均不全面。D涉及一战期间,与题意反映的时间不符。11.【答案】C

【解析】注意材料设问是“不正确的是”,坊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说明坊市界限被打破,故A项错误;坊市界限被打破原因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政府是否继续管理商业制度材料未提及,故C项正确;坊市界限被打破,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路造屋开门,说明了商业活动不再受限制,故D项错误。12.【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32年”和“竞选美国总统”,当时他们面对的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如何应付这场大危机,所以答案为D项。13.【答案】D

【解析】扣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故选D项。14.【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明显是宗教。15.【答案】C

【解析】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三项正确;在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收购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故C项错误。16.【答案】B

【解析】由“挥霍浪费”“兴旺发达”“崇尚节俭”“蜂群凋敝”可以看出,材料所指的经济理论主张自由竞争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干预阻碍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A、D两项是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故A、D项错误;C项只强调进出口,而没有考察进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C项错误。17.【答案】A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比较松散,并没有涉及政治领域,致力于进一步的经济合作,也没有实现贸易自由化,③④不正确,故选A。18.【答案】B

【解析】荷兰在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并非商业讹诈,故A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知道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其途径是组建东印度公司,故B项正确;炮舰政策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奉行的政策,故C项错误;各国殖民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故不是荷兰竞争的重要手段,故D项错误。19.【答案】C

【解析】图片中“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是关键信息,只有 C 项与此关系密切。20.【答案】C

【解析】锑锡属于资源,是重工业原料。锑锡输出量的逐年增加,说明中国重工业落后,对原料需求不大,故选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官僚资本、外国列强垄断的信息,故A、D项不正确。锑锡大部分输出,无法说明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故B项不正确。21.【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沿海居民……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由此可见“海禁”政策下,沿海居民惯熟船务之舵工,不能胜任其他工作,为谋生,或走险为贼驾船,更多的是无所事事。故选D。A、B、C三项与材料无关。22.【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改善农民生活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便生产更多的粮食,而既然是改善农民的生活,必然是经济手段,所以A项不正确,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积极性不高;而斯大林模式,也是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所以C项不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所以D项不正确;新经济政策是粮食税,交税后的粮食农民可自主处理,所以B项正确。23.【答案】C

【解析】泉州是元朝重要的外贸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24.【答案】C

【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洛克菲勒属于私人垄断资本,故A项错误;题干中所提到的时间应该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私人垄断的不断加强,也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C项正确;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与解决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不存在联系,故D项错误。25.【答案】D

【解析】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故D符合题意。26.【答案】A

【解析】英国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27.【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知表述的是欧元的诞生,结合史实可知欧元诞生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故A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欧元是欧盟中欧元区国家统一货币,不是欧洲统一货币,故B项错误;欧元推动欧盟一体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1973年,欧元诞生是在1999年,故D项错误。28.【答案】B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A表述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人民公社也是生产资料公有制,C表述错误;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1984年,早于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开辟,D表述错误。只有B符合题意。29.【答案】C

【解析】图片显示英国占国际贸易的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体现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A、B两项不符合史实,该图无法体现D项。30.【答案】B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由“建立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可知,要扣紧经济这个主题,D错误;A不符合史实;C说法错误;B正确。

31.【答案】(1)背景: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经济危机的教训;世界市场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要求。(2)特点:常设性(永久性)的机构,具有法律强制性。相同:原则上,开放市场、非歧视性。宗旨上,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

(3)影响:使规范化、法制化的国际贸易体制得以确立;使世界贸易更加健康有序;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20世纪20、30年代的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倡导”并结合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知识进行归纳作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并结合所学世贸组织进行归纳特点;第二小问原则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开放以及贸易公平的角度组织答案,宗旨从贸易自由化角度思考作答。

(3)根据三则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论及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的规则制定,材料三主要说明对世界贸易增长,从这两个的角度来归纳影响。32.【答案】(1)年份:1912年。

原因: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移风易俗;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中共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革命思潮影响;新式教育的兴办以及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加;西方婚恋观传入。

(2)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炫富等拜金主义社会风气的影响。

(3)因素: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立场,价值观,社会风气等。

【解析】(1)第一小问,据教材,民国时期开始于1912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国初期政治、经济、思想等史实进行分析,政治上辛亥革命,经济上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上开展新文化运动。

(2)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中“第二阶段:1978~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可以得出原因应该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第二小问,可以从第三阶段的时间“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切入,联系经济方面的主要史实说明,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对外开放,拜金主义思想逐渐影响国人。

(3)用社会史观看问题,从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立场、价值观、社会风气等影响婚恋观的因素角度来总结。

下载(高二答案)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高二历史(必修)答题纸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答案)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高二历史(必修)答题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