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小编推荐)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视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师生再见歌!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_第一课朝夕
第一课 朝 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歌曲 晚风 教学内容: 学习二声部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二声部的演唱形式。2 学习歌曲《晚风》,并进行表演。掌握6拍子的强弱及弱起。教学目标: 感受音乐中描绘的自然界的美丽晚景,体会“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 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二部合唱的表演能力。教学重点:
对二声部合唱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随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拍手共唱问好歌开始上
二、聆听歌曲 1 导入
师: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大家看,夕阳是多么美丽啊。结合歌曲音乐,多媒体播放夕阳、日落相关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请你们来描绘一下心中傍晚美丽的景色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回答)2 感受
聆听《晚风》,由学生们发挥想象,扮作晚景中的各种花草树木或其他。随着音乐一起做有律动的起伏。
三、歌曲学习
(1)复习2、3、4拍子的强弱规律,着重分析6拍子的含义和强弱,指导学生一起做6拍子的指挥图示,学习歌曲中的6拍子弱起。
(2)范唱歌曲的一声部旋律,指导学生视唱前4小节,再由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乐句曲调。教师范唱,全体学唱。四、二声部的演唱
(1)用朗读法让学生先建立二声部的概念,让学生对合唱中声部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2)在集体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演唱之后,由师生进行合作,学生唱一声部,教师唱二声部,相互注意倾听。
(3)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教师用钢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帮助学生唱好二声部的音高。教师再合作演唱第一声部。(4)学生分组进行两个声部的演唱,教师指挥。并对两个声部的演唱给予评价。
五、歌表演
学生进行二声部的演唱,同时结合歌曲的旋律律动即兴进行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很好,相互懂得合作。二声部的音准还需要加强训练。
欣赏 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筝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能伴随音乐唱熟旋律
2.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古筝、《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么乐器?
师: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
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理解乐曲:
(一)学生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生:三个部分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1)师:是的。下面,老师请我们班的邬欣宁为大家演奏第一部分,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弹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
情绪:宁静
速度:徐缓
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2)欣赏第二部分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师示范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生答)
师小结:这一部分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紧密,跳跃;
情绪:活泼,激动人心
速度:快速
旋律:热闹、欢腾 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3)欣赏第三部分
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弹奏尾声部分)
师:夕阳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节奏:平稳
情绪:优美、恬静
速度:渐慢
旋律:平稳、(七)师:第一部分与尾声主要写景,二部分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一部分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三、完整欣赏
配上一首古诗(指一个学生朗诵)
四、拓展欣赏《丰收锣鼓》
古筝的表现力可谓是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不但能表现优美恬静的画面,也能表现热闹欢腾的劳动场面,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丰收锣鼓》中古筝的音乐表现力。
1、教师作简单介绍
2、完整欣赏
第二课 足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第一课时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三课 农 家 乐 教 学 目 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歌曲表达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分辨古筝、笛子、萧、扬琴、阮等常见的民族乐器。授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
2、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学唱前前四小节 1)听老师范唱。2)跟琴模唱,纠正不准的地方。3)演唱。
4、自学后面部分 听范唱在心中跟唱
三、表演
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五、综合练习
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六、“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七、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 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二、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三、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农家乐,了解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的演唱,表现朝鲜族人民喜获苹果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3、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教师引导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自学等方式,正确的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二声部合唱。教学重难点:
1、第一乐段,乐句多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演唱时较难掌握。用舌尖弹唱等方法来演唱。
2、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二声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 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导语:同学们,现在正值凉爽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呀?那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农家丰收的喜悦。唉,你们听哪里传来了欢快的鼓声。
二、节奏练习
1、节奏1的练习师敲鼓:x
x
x
x
(先弱后强,先慢后快。)同学们,还等什么你身边就有鼓,想敲就和我一起敲啊。(反复敲三四遍)
2、节奏2的练习师:嘘,注意听,鼓声发生变化了。师敲节奏:x x x x x x x.(先慢后快。)师:我们先慢速来敲。(敲好后速度加快)仔细听,速度加快了。
3、完整的节奏练习你们的耳朵真灵,敲的非常准确。那下面,请同学们看我的手势来敲,我伸一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一条节奏,我伸两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二条。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出示节奏卡片)
4、为歌曲伴奏师:还是按老师的手势,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以敲两遍,这是让学生熟悉歌曲的一个过程。)放录音范唱。
三、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看风光片。(《苹果丰收》歌曲范唱作背景)师:唉,同学们快看,欢快的歌声和鼓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答:――――)长鼓是我国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打击乐器,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边击鼓边跳的舞蹈就是朝鲜的长鼓舞。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原来朝鲜族人民在载歌载舞的庆祝苹果丰收,让我们也来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和他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朝鲜族民歌《苹果丰收》。请同学们轻声随着录音唱一唱。(出示歌片)
1、学唱歌曲一声部
(1)听录音范唱自学第一声部的歌词。(两遍)
(2)随琴唱歌词。师:我听到同学们都能跟着唱了,一起随着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师弹琴生唱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每个乐句的第一拍,都使用了符点节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符点节奏带有舞蹈感和动感。歌曲表现了姑娘们蹦着跳着采摘苹果的情景。你想,她们肯定要使劲跳才能摘到高处的苹果,所以我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第一个字,像我这样(师示范)一个个苹果都红红的,这麽惹人爱,你不喜欢吗?(教唱处理第三乐句的唱法)(3)再完整的齐唱一遍。(4)随音乐伴奏唱一遍。
2、学唱歌曲二声部师:苹果丰收了可不光是朝鲜族的姑娘们高兴,你们听,朝鲜族的小伙子也高兴的唱了起来。我来扮演朝鲜族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送给你们,看谁听能听出姑娘和小伙唱的有什么不同?
(1)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旋律,出示完整的歌片。师:小伙子唱的是歌曲的二声部。是用啦唱的。声音低沉,没有姑娘的歌声明亮。(你很会听,说的真好。)(2)学生模唱二声部旋律师:和姑娘们比起来小伙子的歌声好像有点弱,谁想帮帮我和我一起来唱?谢谢你们,让我们先随着琴用“啦”来唱一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教唱。)(结束句旋律下行了,更好的表现出小伙子浑厚的声音。)
3、随录音练习合唱师:我们和朝鲜族姑娘们一起来唱这首歌,我们大家都来唱二声部。(师指挥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4、师生或生生分组练习合唱师: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前面的这四个乐句大家齐唱,后面的合唱部分,第一组唱一声部,第二组唱二声部。老师来当指挥。好,第一组先来唱一遍一声部,第二组听的同时,在心里默唱你们声部的旋律。第二组来唱一遍二声部,第一组在心里默唱你们的旋律。
5、评价师:谁来说一说,我们两个小组配合的怎么样?好,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我们交换声部在来一次。同学们,让我们像合唱团的小朋友一样站起来演唱一遍,起立。
五、乐器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
1、为歌曲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只有歌声好像不能更好的表达人们高兴的心情和热闹的场面。你们有好办法吗?这样吧,我们来合作一下,先请中间一排的同学来为我们伴奏,两边的同学来唱歌,根据歌曲的情绪前面用节奏 2,合唱部分用节奏 1,看我们能不能配合好。
师:说一说,我们的配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换这一组来伴奏,这两组来演唱再来一次。师:有了鼓声的加入,把朝鲜族姑娘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情景表现的更加生动活泼了。你们的表现都很棒。
六、小结: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快乐农家旅行就要结束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快乐农家行吧,同学们再见!
第四课
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第五课
故乡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3.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4.创作展示。
第七课
冬雪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第二课时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四、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第九课
对花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歌曲《对花》,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滑音的实际唱法,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热闹场面,并通过对班内优秀同学的表彰,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培养自信心及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点:《对花》歌谱的教学及对歌曲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滑音与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其中倚音不作新授要求。)
四、课前准备:录音带,录象带,大红花若干,大歌片,红绸带每生两条。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师生问好。
随《军队与老百姓》的音乐进入教室,坐定后随音乐拍手。
二、基础练习。
1、练练:4/4 拍手
0× 0× 0× ×× | 0× 0× 0× ×× | 跺脚
×
×
×
0
| ×
×
×
0
| 拍手
0× 0× 0× ×× | 0× 0× 0× × || 跺脚
×
×
×
0
|×
×
×
0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勇敢的解放军,去打击敌人,好吗?(生:好!)我们今天的任务有3个,首先要求我们按指定的步伐行军,因为敌人非常狡猾,而这种步伐能混乱他们的视听,第二步就要与我方的地下党员接暗号,取任务,然后就看谁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我们就为他戴上大红花!好吗?(生:好!)师:你看,这个就是上级给我们的行军步伐,哪位优秀的解放军能完成?
1)、出示拍手的节奏,请一位学生念念。
2)、学生齐念节奏两遍,第1遍休止符的地方可先用“嗯”代替,第2遍时请生把“嗯”念在心里。
3)、用手打节奏,休止符时手往外。
4)、出示跺脚节奏,请生分组配合再由生独立完成。
2、节奏。4/4 ×·×××|×·×
×× ×-| ×××××× |×·××-||
师:我们踏着这个整齐的步伐前进着,敌人果然没有发现我们,同学们,真不愧是解放军,第1个任务顺利完成了,现在我们应该寻找地下党员,与他接上头后取得任务,那位地下党员是谁呢?请你找找看,他的标记是,(教师的穿着),对了,我就是那位地下党员,我接受上级组织的委托,前来接头,暗号是这条节奏。1)、教师出示节奏。2)、请各别生念念,注意附点与切分。3)、全体同学蹲下来用双手在凳子上打节奏。4)、出示旋律,(滑音先不要出示),请生视唱。注意倚音部分,教师提示倚音“3”唱得短促。4/4
6· 5 6 ī3·5 3 5 6-| 5 5 3 2 12 | 5 ·7 6-|| 5)、加上滑音,师唱后请生听辨别有何不同?效果如何? 6)、讲解新知识:滑音记号,并唱唱上滑音与下滑音有何不同?请生演唱效果。7)、跟琴唱唱这条旋律。
三、新歌教学。
1、视唱歌谱。
师:暗号接上了,你们确实是聪明的解放军,下面
我就把上级交待的任务告诉大家。因为前方敌人十分顽固,他们躲在雕堡内,我方人员打不进去。所以,要派一位象董荐瑞一样勇敢的战士去把它炸掉,你们敢吗?(生:敢!)
师:真不错!咱们的解放军真是好样的!可是,这个雕堡它可不那么好对付!敌人设置了密码,如果解不开密码,那么我们只要一先靠近,敌人就会发现我们,我已经请情报人员把密码偷也出来,看看哪位解放军智勇双全? 1)、教师出示大歌片,请生视唱歌谱(边点拍边唱)2)、师范唱,纠正错误,请生齐唱。3)、提醒学生滑音部分,及倚音部分的演唱效果。4)、师弹琴,请生聆听,在心里默唱,纠正音高。5)、生跟琴唱唱。6)、师生接唱歌谱,男、女生接唱歌谱。7)、随琴听结束部分,请生把两遍歌谱一起唱唱。
2、歌词教学。
师:好!现在密码已经由同学们解开啦!炸药也已 安装完毕,你听!雕堡被我们炸掉啦!1)、录音播放爆炸声,枪声,以及事先录好的敌人投降声。
师:这是胜利的炮声!老百姓们高兴地拿起锣鼓欢迎我们解放军进城啦!不信,你看!2)、播放百姓欢迎红军的录象,同时播放歌曲《对花》。3)、用练练节奏为歌曲伴奏。
师:同学们!让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进城吧!4)、唱歌词。
师:解放军同志们,让我们和老百姓一起庆祝胜利吧!我们和他们一齐歌唱!5)、师弹琴,请生在心里歌唱。6)、生跟琴一起唱,师注意衬词部分的地方要求学生咬字清楚。7)、再提示滑音部分,把韵味唱出来。8)、师生分角色演唱,感受热闹的气氛,有感情的唱,说说“对”花这种民歌的演唱形式(一问一答。)9)、分男、女生按角色演唱。10)、学习秧歌步(课件出示秧歌步的动态步伐。)
师:刚才录象中,他们还跳着秧歌,打着鼓,那么我们也来高兴一下,学学他们的秧歌舞吧!(生跟课件一起跳。)11)、随着音乐边甩绸带边跳秧歌。12)、用不同的形式边唱边跳,可以分组,也可按男女生分。13)、创编歌词。请生分小组创作,然后教师选几给大家一起唱唱。14)、表彰优秀同学,其他同学唱歌,师为生戴上大红花,师:老百姓说要谢谢我们,并要为出色的解放军戴上大红花呢!15)、表彰其他方面出色的同学。
师:刚才我们做了一回解放军,高不高兴啊?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同学在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我们趁今天这个机会也对他们进行表彰好吗?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欢快的歌《对花》,并且还当了一回智勇双全的解放军,还发现了我们身边同学的许多优点,我认为,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我为你们自豪!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对花》一起走向你们的世界,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能有更多的同学站在其它的领奖台上!
第二课时
一、常规练习
1、师生问好、音阶练习
2、发声练习:2/4 5 5 5 | 5 4 3 2 | 1 —
| ma ha ha ha
ha ha ha
ha
3、复习歌曲:前课内容。
4、复习上、下两种滑音的唱法。
二、复习歌曲旋律
1、学唱歌曲,《献花歌》
2、欣赏乐曲《军队和老百姓》
略谈乐曲的出处,浅释内容。导入欣赏,初听。三:集体舞练习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常规练习
1、师生问好、音阶练习
2、发声练习:2/4 5 5 5 | 5 4 3 2 | 1 —
| ma ha ha ha
ha ha ha
ha
3、复习歌曲:前课内容。
聆听乐曲《山高遮不住南来雁》
4、复听,为乐曲作伴奏。
分组表演集体舞后。集体表演集体舞。
三、总结本课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祖国像妈妈一样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 《祖国像妈妈一样》,并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抒发出热爱祖国的感情。
2.巩固上个学习所学的歌曲,继续培养学生的视唱的能力。3.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4.在乐曲的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 《祖国像妈妈一样》,并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抒发出热爱祖国的感情。
2.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在乐曲的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学难点:
1、学生视唱新谱
2、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 《祖国像妈妈一样》,并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抒发出热爱祖国的感情。
2.巩固上个学习所学的歌曲,继续培养学生的视唱的能力。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 《祖国像妈妈一样》,并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抒发出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难点: 1.学生视唱新谱 教学准备: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师:很高兴,又和同学见面了。我们来玩两个小游戏。
三、歌曲接龙
师:经过了一个暑假,还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的歌吗?(生)1.师唱生接 2.生唱师接 3.小组接唱 四 旋律视唱
师:大家都掌握得不错。现在我手上有三张旋律,每组抽一张,给大家5分钟时间,看看哪一组最先唱好!1.生自由练习
2教师检验,指导视唱方法
师:刚才我们视唱的这几首是我国有名的民歌小调。
五、新歌学唱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出示图片,学生讨论)
师: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祖国妈妈的,今天我一起来学唱《祖国像妈妈一样》。
1、同学们闭眼聆听,教师范唱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怎么样?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呢?
2、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深情地)
师:我们一起用“en”的声音跟着老师的琴声用深情的情绪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
3、全班同学跟琴声用“en”模唱曲谱
4、全班同学跟琴划拍轻唱曲谱
5、师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6、学唱歌曲《祖国像妈妈一样》。7.师生接龙
四、参与表现:
师:刚才同学们刚才一个个唱得都感情饱满,声情并茂,现在,我们也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演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请同学们上来表演。
六、小结
师:希望大家在祖国妈妈的爱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的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的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具准备: 电子琴、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进教室
2、师生互相问好
二、综合练习
1、发声练习
2、复习歌曲《祖国像妈妈一样》
要求用亲切,优美的 声音表现歌曲的思想内涵
三、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复习提问:管弦乐的种类? 2 揭示课题,对乐曲进行简介
3初听全曲,分析乐曲分为几段,每段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4逐段欣赏,说出每段描绘的内容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引子由两支圆号摸拟牛角吹出角号在山谷林间飘逸回荡…….6完整地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舞蹈性及它的情绪与风格。
四.小结
师:《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热情奔放、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管弦乐曲。它以明快、清新的苗、彝族民间歌舞音调,形象地描绘出北京喜讯传到祖国边疆时,各族人民奔走相告,欢歌笑语的动人情景。让我们在这欢乐的音乐中结束本课。听音乐走出教室
第二单元
奇妙的太空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电子合成器曲《奇妙的宇宙》,学唱歌曲《我驾飞船上蓝天》,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对美妙太空的想象力。
★知识目标:把听觉、视觉和想象结相合去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奇妙魅力,展开对声音的探索;学生自学“单拍子”和“复拍子”的知识点。★技能目标:掌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饱满地演唱《我驾飞船上蓝天》;掌握牧童笛的基本吹奏方法,能吹出有“7、6、5”三个音组成的简单乐曲。《神奇的太空》
●教材分析:本曲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科学教育题材,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现代化乐器—电子合成器。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有机结合,展开对神奇太空的的想象,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声音、现有的乐器、身体等方法模拟出飞船上天的过程。●教学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播放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第一次发射成功的精彩片断,老师描述“小明”遨游太空的梦境。设问:我们想象一下,用什么样的音响来表现“小明”的梦境呢?引出下一环节——一起听听音乐家们是怎样表现“小明”遨游太空的情境的。2.听一听、想一想。播放电子合成器曲《神奇的太空》。请学生欣赏并向学生介绍此种神奇的乐器。
3.编一编、演一演。首先,让学生利用教室里现有的乐器创造出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着陆”等五种声响;其次,根据奥尔夫的自由探索法,几个人用动作造型扮飞船,再请一些学生根据造型动作协助表现载人飞船“点火、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着陆”等的发射全过程,在《奇妙的宇宙》音乐声中进行;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前面寻找到音响乐器及口模拟声响来表现飞船发射上天的过程。
多彩的乡音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愿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及其相关文化,积极参加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从语言朗诵中学会 的节奏。学唱民歌《桔梗谣》、《青春舞曲》、《在北京的金山上》,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能比较和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异同,体验歌舞音乐的特点。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常用的弹拨乐器,通过欣赏器乐曲,了解弹拨乐器的性能和特点。
4、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学习牧童笛,用正确的方法吹奏高音的“do、re、mi”,通过即兴创作练习,提高牧童笛即兴演奏的兴趣和能力。教学设计
(一)学唱《桔梗谣》
1、播放《阿里郎》的视频或朝鲜族舞蹈,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或舞蹈,师生共同分享对朝鲜族相关文化的认识(参考资料库)。
2、学唱《桔梗谣》,该音乐轻快明朗,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鉴于时间关系,该曲可作一般性浏览曲目。
(二)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学唱《青春舞曲》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或《达坂城的姑娘》,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有条件的话放VCD),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情境交融,以情诱兴,为学好新课做铺垫],引出学习的课题——“新疆民歌”。
2、感性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设疑置问:A、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理性欣赏,突出重点。视唱主题(可能的话,手拍节奏型 X X X | X X | 边为音乐伴奏),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
解,达
到
感
性
到
理
性的升华。
1=D 2/4
《新疆之春》主题
4、“学习新的节奏型”,朗读教材中的歌谣,学会 节奏型,拍拍、读读时可用慢速,4/4拍的感觉来读,真正掌握了再加快。
5、学唱《青春舞曲》。歌曲的显著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①初步欣赏,请学生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②学唱,变换形式,促进提高。
③创造实践,播放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学生模仿其动作,加上打击乐器,边歌边舞,在律动和创编节奏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音乐感。
④合作,将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将孩子们的学习推向高潮。
(三)学唱《在北京的金山上》,欣赏藏族《弦子舞曲》。
1、谈一谈,感受西藏文化。由于每个少数民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播放有关藏族相关文化的录像。师生共享对西藏的认识,可在地图上找到其位置,了解其地理地貌、风俗习惯等。引出藏族民歌这一内容。
2、听一听,通过听赏《在北京的金山上》,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初听时随音乐有节奏地自由舞动身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3、唱一唱,采用听唱、模唱的方法学会此歌。
4、跳一跳,欣赏《弦子舞曲》,学习藏族舞蹈的典型动作“曲肘甩袖”,随音乐律动。最后再加上“曲肘甩袖”的动作复习《在北京的金山上》。
(四)牧童笛教学:
1、复习第九册学吹过的歌曲《可爱的家》片段。
2、教授学生正确吹奏c1 d1 m1 的方法,反复练习,要求全班笛声和谐一致。为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可不断在各音上吹出不同的节奏,由学生模仿练习。
3、学吹《故乡的亲人》,先复习视唱乐谱,再学吹,重点在第一乐句第二小节,提醒学生注意控制气息,不要吹“冒”了。
4、学习《梭罗河》的吹奏,可作为课下作业。课上先带领学生熟悉其旋律,如先听范唱,再视唱等,要掌握弱起节奏。
《环球音乐探宝
(五)--漫游非洲》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延续第5册开始的“音乐与文化”主题,本单元以非洲之旅的形式,介绍了非洲地区典型歌曲、打击乐器“鼓”、非洲地区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引导学生继续了解西方的文化音乐,逐步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知识目标:
1、认识非洲音乐中常用的打击乐器—康加鼓及典型节奏型;
2、欣赏微型歌舞剧《法图姑娘》,对微型歌舞剧有基本了解,能哼唱和记住主题。★技能目标:
1、欣赏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感受北非歌曲特点,哼唱其主旋律;
2、背唱歌曲《当太阳落山》;模仿拍击非洲鼓点节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感受非洲地区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点。
3、能用非洲典型的节奏型和基本舞步表达歌曲《划船》的意境,参与二声部合唱;
《尼罗河的歌声》《当太阳落山》《划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尼罗河的歌声》是一首著名的埃及歌曲,2/4拍,大调式,强拍弱位的节奏贯穿歌曲始终,歌曲表达了非洲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家乡,对尼罗河的热爱。
《当太阳落山》是一首典型的南非民歌,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歌曲乐句短小,四小节为一句,歌曲音域狭窄,从c1 到c2不超过九度,曲调少装饰音,常作反复,旋律结构围绕“5 3 ”两音进行。歌曲可分为三段,前八小节为一段,节奏舒缓、曲调平稳,旋律多二度、三度下行,音乐情绪悱恻、抒情;后八小节节奏紧凑,曲调活泼,旋律为上行小音程跳进,情绪激动。
《划船》是一首变化拍子的乌干达民歌,3/4加上2/4拍,中速,每四小节为一乐句,后两个乐句几乎完全重复,歌词简洁而口语化,反映了乌干达人民真挚友善的情感和爽朗欢快的性格。典型切分节奏“X X.” 加上不断反复的旋律为歌曲增添了活力,衬词“笛皮杜”的运用更显非洲音乐地方特色。
●教学重难点:典型切分节奏“X X.X ”的模仿拍击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漫游非洲。★随画面(有尼罗河、撒哈拉沙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名胜及一些有特点的服饰、工艺、生活场景等组成)播放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设问:此歌此景你仿佛置身何处?导入主题“环球音乐探宝
(五)”——非洲漫游。
★再随画面欣赏,请一位同学当“导游”为大家讲述这些名胜古迹。重点介绍尼罗河:歌中唱到的“尼罗河”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650公里,纵贯非洲大陆东北部,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尼罗河——阿拉伯语意为“大河”。“尼罗,尼罗,长比天河”,是苏丹人民赞美尼罗河的谚语。★熟悉哼唱主题(前四句)。分组设计尼罗河畔非洲人愉快劳动愉快歌唱、尽情享受劳动成果的场景。引导学生欢乐地利用身体各部位及身边可以发声的桌、椅、笔盒等跳起来。
2.学唱歌曲,了解黑人。★走进南非,做一回“思乡归乡的黑人”。①听听找找:听《当太阳落山》录音范唱,找出哪段是描写黑人“思念家乡”的、哪段又是描写黑人“急切归乡”的?
②编编演演:分组设想用动作怎样表现出“缠绵的思乡”与“急切地回家”的对比效果,随歌声表演出来。评选最佳“表演小组”。③唱唱比比:重点让学生掌握“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并要求学生能用歌声准确表达“缠绵的思乡”与“急切地回家”的对比效果。评选最佳“歌唱小组”。
★走进东非,做一回“友好和睦的黑人”。
①拍读:出示乌干达民歌《划船》里典型的节奏型“ ”,请学生任意拍击身边的物品模仿鼓声“ ”,同时口念“ ”;师生配合完成第二乐段的拍节奏、读歌词活动。
②合唱:师生合作学唱《划船》二声部。全体同学齐唱一个声部,老师配唱另一声部并请他们边唱边听和声效果,合作几遍后可以逐渐邀请部分学生加入到老师的声部给与“帮助”,待两声部稳定平衡后老师退出。
③表演:唱熟歌曲后,请学生边唱边表演非洲黑人的“划船情景”。(可以是歌曲要求的中等速度,显得黑人们很友好、很愉快地进行着水上劳作;还可以快速表演,好像黑人们在进行一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划船赛;也可以慢速表演,又好像是黑人们和睦相处,十分自在悠闲地在水中荡舟。)总之,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
第四篇: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沧山中心小学 李雁芬
一、学生情况分析:
A、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唱歌。合唱的歌曲声音协和、节奏准确、并带一定的感情,部分学生声音嘹亮、悦耳。
B、器乐方面:能辨清中华民族乐器的名称、种类、外形特点、演奏姿势、音色。个别学生在演奏方面较突出。
C、欣赏方面:能说出演奏乐器的乐器名称、构造、音色特点;节奏上、力度上、速度上的变化发展;能讲出曲调的结构、情绪等。
D、表演方面:能精心设计编排一组动作,表演时认真持久,效果较好
E、视唱、节奏练习方面:能按一定的步骤,准备视唱或节奏练习的内容,有些同学稍作准备,便能准确的表达出来,部分学生还借用指挥来进行练习。
F、存在的问题:a、音准还不够要求,有些同学音符间的关系尚未明确,唱歌时很白,无感情,b、完成作业不及时,字迹较差。课本没好好爱护。
二、本年级认知目标:
(一)、读谱知识
1、认识:保持音记号、上滑音、下滑音记号、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6/8拍子的含义及基本的强弱规律。
2、认识:上波音、下波音记号、前倚音、后倚音记号。
(二)、音乐常识
1、了解民族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及其作品。
2、了解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生平及作品
3、知道怎样挥四拍子的指挥图式
4、知道抄写简谱
5、了解民族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及民族乐队舞台演出常见排列图式
6、了解我国著名儿童歌曲作曲家生平及主要作品
三、技能目标:
(一)、听
1、听辨八度以内c1__c2基本音阶的各音
2、培养主音感
3、听辩大、小三度、纯
四、纯五度和声音程
4、听记2——4小节旋律
(二)、唱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顿音唱法
2、视唱2/4、3/4、4/4、3/8、6/8拍和包括已学过知识在内的四小节旋律
3、学习二、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有感情地背唱歌曲6——8首
(三)、动
1、律动综合练习
2、继续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出法,能演奏简单乐曲2——4首
四、思想感情目标:
通过对健康音乐的接触,培养对音乐,特别是对祖国的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乐于参加健康活泼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性趣和完美的人格。
第一课
北国之声
教学目标:
一、“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告“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锄头 的赞美。
三、在学唱歌曲的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四、聆听《春水》,感受比喻人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教学内容:
表演《小鸟小鸟》《春鱼蒙蒙地下》 欣赏《春水》《致春天》 学习音乐知识:切分音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掌握切分音
2、了解挪威作曲家的创作背景。
3、用小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雨蒙蒙地下》里对春天的赞美,及唱好全曲。
4、学习儿歌与打击乐的配合
教学过程:
表演《小鸟小鸟》
1、以生态环保导入 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 要加以保护。(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
答: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等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八六拍,该拍号)(2)画出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3)按曲调的欺负,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4)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A、教师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的知道下,两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视辅导二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 相互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 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曲,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喜悦的心情,注意没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换卡的情绪。(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情绪。
4、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 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等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学习乐理知识:切分音
1、认识切分音
2、正常的强弱节奏
3、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 的节奏,并唱唱,四人小组讨论并唱一唱
聆 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呢?那里的气候条件是这样的?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区别每一段落主题曲的区别,和第二声部伴奏片段等)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要求学生讨论后完成作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6、结:同学们对春天的热情和祈望的心情都描绘得非常完美。
表演《春雨蒙蒙地下》
1、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问:(1)人们是这样来形容春雨的?(2)还有那种天气现象呢?(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问: 歌曲的情绪是这样的?
“刷刷刷”是什么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模仿的下雨声“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小节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粒度的变化要求唱好二声部。
4、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2)讲解切份节奏及切分音唱法(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在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和讨论歌词词义问:(2)第一段歌词是什么含义呢?
(3)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借景抒情)
(4)在理解歌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和配上打击乐,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聆 听《春 水》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问:春水从和出来?东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有这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问:(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这样的情绪?(3)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4、儿歌与打击乐
(1)在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2)两人彝族练习,即一人读一人拍(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5、播放歌曲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6、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7、各族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8、拓展与研究
问:能够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诗,小品表演等。其次是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9、小结:研究成果表演。(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二课 五十六朵花
教学目标: 1.本科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阿佤族、侗族、得便感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以及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连唱时间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才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唏嘘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换棵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教学内容:
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切分音懂得民族音乐的唱法。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聆听: 《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理解乐曲各段的情景内容;
2、理解各段音乐的表现手法;
3、感受出乐曲的音乐特点。教材分析:
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10月创作的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领众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人们欣赏此曲可感受到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略)
二、游戏、节奏练习;(节奏感与协调性训练)
三、乐曲欣赏:
显示教学目标(齐读)。了解创作背景: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4、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5、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8、总结出音乐特点。(1)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2)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3)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四、结束,随音乐离开课室。
表演《巴塘连北京》
一.地理地貌知识导入。(青藏高原海拔几千米,是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清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厂,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公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式这样背景的反映。)
二.范唱:边唱边放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三.学唱曲调:
1.几哦按时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四二拍指挥图式划拍。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个小姐。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个小节,教师巡视,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四.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五.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六.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面而解的。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七.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同胞欢乐情绪。
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地理知识导入:在云南的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样古朴、粗纩,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欢快,热情)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设问: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216>)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锣”
5.反复聆听,学生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形成载歌载舞的场面。以欢乐的情绪表现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表演《迷人的火塘》
一.以风俗导入: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气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是侗家的风俗。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二.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都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三.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板书2小节教师分别范唱)设问: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并复习
四.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五.在几哦按时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并能流畅的唱好。
六.全班分为2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巡视指导。
七.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两个声部演唱,(注意相互倾听)八.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九.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十.表演歌曲。有学生自选择打击乐器伴奏,或做情景表演,十一.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第三课
母亲河
教学目标: 1.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学习的动力.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 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象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3.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聆听《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水星》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小白船》认识电声音乐和电子合成器。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音乐待点,认识呼吸记号。认识电声音乐和电子合成器 2.难点:听辨音程、节奏。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聆听《天地在我心》
一.由电影故事导入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二.欣赏:《天地在我心》男生独唱讨论: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演唱形式其音色是属于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
三.聆听《天地在我心》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象说说后感。2.熟悉的学生可以 随录音轻声哼唱。
表演《小白船》
一.以天文知识导入问: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
二.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象。三.音乐欣赏《小白船》。
1.欣赏前,教师可通过朗读歌词和讲故事,也可通过介绍“中秋节”赏月风俗导入,并结合书中插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解乐曲内容。
2.第一遍听赏,感受朝鲜族民歌特点,听辨演奏所用的乐器。
3.第二遍边听、边用身体动作(如左右摆动、划船等)表现乐曲的速度、力度并想象歌曲表现的美好意境。
4.用线条连一连、唱一唱,进一步感受三拍子的旋律的特点。5.表演游戏《小白船》,也可轻声跟唱或用口琴等乐器吹奏乐曲。四.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组,一组拍手一组拍腿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器为学生伴奏 五.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低声部2.高、底声部学生各自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重唱
六.完整地优美流畅地唱好全曲。七.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
八.学唱歌词: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2.二声部合成,并伴奏3.有感情地富有想象地唱好歌曲。九.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象。形式由学生自由讨论。
聆听《望月节》
1.以对比导入:播放《望月节》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讨论中播放部分片段。
2.聆听《望月节》
在聆听前提示学生: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聆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
3.音乐知识:介绍电声音乐,和电子合成器
聆听《水 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最多,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2.欣赏《水星》第一主题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到的情景吗?
3.揭示题目:这是英国作屈驾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目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现在请你按作屈驾的标题展示你的想象。
4.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部分,自由讨论说说自己的想象
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从小提琴演奏开始)问:从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6.跟琴看着教材的谱例,哼唱乐曲的主题,7.完整的聆听乐曲,听后要分组讨论(乐曲有几部分你能编个故事讲讲吗?)8.小组讨论,放音乐
9.每组推选一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也可以加以舞蹈伴奏等 10.大家共同点评,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
11.完整的欣赏:有班级的“故事大王”演讲并请班级的“舞蹈家”伴舞表演乐曲 12.教师小结:表扬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希望大家多听音乐,多想象。
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一.谈话导入:什么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象。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二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三.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3.二声部合成,鼓励学生自学.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四.表演歌曲
1.完整唱好歌曲,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
2.分组展示,如有的组力量不足,可以提出要求,请其他组的同学参与表演 3.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 五.小结:发挥想象,活跃思维
第四课
学戏曲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东的大自然变化,使人民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计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式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的欢乐情绪,并进行操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操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聆听《四季歌》《秋收》
教学重难点:演唱时掌握力度与音色的变化,高音的正确唱法,从演唱中懂得四季的大自然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无穷的生机。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表演《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切入: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你怎样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鸟》)
2.教师范唱第一乐句曲调并指导学生视唱这一句 3.设问:请你找出与这一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 4.教师表扬学生并进行归纳
5.学唱第1—16小节的歌谱与歌词。注意表达出喜悦、自豪的心情。
6.学习第二乐段1.教师范唱2.学生自学曲调并相互交流3.学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
7.表演歌曲问:1.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象?
8.教师归纳学生的处理方案选1—2个方案进行试唱。3.并问:能否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创作,使歌曲表演更丰富,活泼。4.师生讨论,归纳5.有感情地表演歌曲。聆听《四季歌》
1.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东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由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复听。请同学看谱跟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格
3.欣赏全曲问: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记号记录下来。4.再次聆听全曲
问:全曲在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的名称及形式吗?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象吗?
5.创作活动:看谁能创作记忆这首歌曲,并能完整的哼唱全曲。
表演《一把雨伞圆溜溜》
1.情景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学有雨伞,其情景是怎样的呢?
2.聆听范唱问: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么办?他们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第1—15小节曲调.设问:(1)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他由两个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你们听每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能找出来吗?(2)用指挥图式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节切分节奏。(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曲调。
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有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2)教师弹奏,学生模仿唱出旋律
(3)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全体学生在以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的曲调。
5.学唱歌曲(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2)朗读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视唱歌曲。(3)完整地唱好歌曲。
6.表演歌曲
聆听《秋 收》
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1)板书《秋收》歌曲(2)教师范唱(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4)师生简单议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2.初听器乐曲《秋收》
(1)设问: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型旋律有关系?(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3.复听乐曲: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系的另一主题称作B请仔细听辨作好以下两项记录:乐曲演奏的A、B两个主题顺序图表。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
4.讨论并说出情绪的变化
5.小结:四季的大自然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无穷的生机。
第五课
影视音乐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1.按音与子拍的拍号划分小节线和改写旋律,培养学生的节拍感。2.根据不同拍号的强弱规律进行节拍节奏训练,通过:跳橡皮筋”的游戏进一步发展学生听辨音高的能力。
二、认知
1.通过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初步体验各声部表现的丰富、和谐和音响效果和“鱼咬尾”式的旋律发展手法。
三、情意
1.通过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引导学生从优美婉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祖国秀丽的山山水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将来把祖国山河装点得更为美好的感情和愿望。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巩固 拍和 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根据拍号改变旋律;复习巩固8个唱名的音高音位。
突破口:通过按拍号为旋律划分小节,边拍强弱规律边视唱,来感受不同拍号的节拍感觉。教具准备:
计算机、录音机、磁带、串铃。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
1.第一遍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色彩表达心中的感受。2,读歌词,听第二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美感。3.完成课后练习。4.听录音轻声哼唱。
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大利的少年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过去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曲调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问:这两个曲调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在高声部哪里是“上行”的走向,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指挥,用前8小节二声部合成
(4)后8个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在曲调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5)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学唱二声部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6)完整地唱全曲,注意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部和谐(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问:想象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分组讨论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精彩,再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大家共同评价与表扬,6.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您好!大自然。
表演《铃 儿 响 叮 当》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表演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熟悉外国优秀少儿歌曲。
二、通过不同线条、颜色与歌曲情绪的对照选择,使学生感受到歌曲情绪的变化,并用体态动作和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及音乐的动感,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
三、欣赏不同语言、不同歌唱形式演唱的《铃儿响叮当》,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铛》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一群年轻人,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歌笑语伴这清脆的马铃声回乡在田野------表现了年轻一代热情奔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歌曲。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抢答的小游戏。游戏方法是:老师播放一段歌曲片断,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歌的名称。如果你听出了歌名,就快快举起枪答器(串铃)并摇响它。如果你回答正确,屏幕上就会播放一段好看的动画。(使用电脑课件,学生回答完毕出现课题,如回答正确电脑发出“回答正确”、“真是个小机灵”等表扬鼓励的声音,并播放动画;如回答错误,电脑发出“错了,再想想”的提示。)歌曲顺序:《大鹿》、《小星星》、《赛船》、《粉刷匠》、《铃儿响叮当》。
二、引入课题,简介歌曲:
刚才听到的都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外国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美国歌曲,作者是比尔.彭特。美国的冬天像我这里一样气候寒冷,有的地方也是冰天雪地。歌曲描绘了一群小朋友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不畏风雪飞奔向前。他们的欢歌笑语伴随着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随即播放歌曲)
三、欣赏音乐
1.初听歌曲。听了歌曲,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2.复听歌曲,熟悉歌曲表达内容。(看动画)。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他们划着雪橇向我们跑来了…… 3.再听歌曲,跟唱歌曲(看动画)。让我们跟他们一起唱一唱。4.感受歌曲情绪。设问: a 天很冷,风雪也很大,可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b 你认为用下面那种图形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最合适?(边唱边用手划线条,通过体验后回答)
c 如果我们用 表示歌曲的第一部分,还有哪里可以用这一线条来表示,听到这段音乐时请你用这一线条来划一下。
d你认为歌曲中间一部分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示?(听音乐)e 总结:我们可以用 来表示歌曲的情绪。(可以有多种答案)
f 学生随音乐用手指划线条,感受歌曲情绪及节奏的变化。
四、运用打击乐器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的动感。
1、引导。(看画面)
看!马儿拉着雪橇在雪地上飞快地奔驰,悦耳的马铃声回荡在山野,不时还传来几声清脆的马鞭声。突然,他们在雪地上发现了一张奇怪的乐谱,(画面转为符号谱)在乐谱的旁边还放着一串串铃,他们断定这一定是这首歌曲的伴奏乐谱。你能破译这张神秘乐谱吗?
2.分组讨论,研究怎样用这张乐谱为歌曲伴奏。(教师设计: 表示击奏,表示摇奏,模仿马鞭声。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演奏,教师适时引导,不过于干预。)
3、分组汇报。
4.汇报后大家发表意见,再作修改。
五、听英文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启发学生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歌曲。
六、学唱曲调(1)分声部学唱,教师重点辅导二声部(2)先学习副歌部分8小节因多合成,多听,多感受。(3)学习主歌部分。注意唱准弱起拍部分(4)以欢快,稍快的速度合成全曲。
七、表演歌曲:想象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八、总结:一首欢快热烈的《铃儿响叮当》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圣洁的冰雪世界,我们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感受了滑雪的快乐。当我们真正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就会感到无比快乐。让我们伴随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到大自然中尽情的玩耍吧!
第六课
环球采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4.学习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是工农子弟兵》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聆听《我是工农子弟兵》《京调》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蝈蝈和蛐蛐》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教学用具:
1、学生: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聆听《我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2.介绍现代京剧
3.复听《我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介绍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的(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腔是二黄腔。
5.聆听《我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表演《蝈 蝈 和 蛐 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2.分段跟唱,先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 3.完整唱全曲并表演《蝈蝈和蛐蛐》 4.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课唱给同学听。
自制京剧脸谱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谱式 步骤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 为什么包拯和四大卫士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板书:京剧脸谱)[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略)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问: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3、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师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4、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介绍特点:
①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 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 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 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②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③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3、[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具体分工自己商议解决。如:水浒传、三国等。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c、注意事项:
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 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课件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 步骤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观点影响学生。
步骤七:宣布下节课学生用具: 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色彩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京剧脸谱资料。
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略)
4、教师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2、再涂颜色,要从浅入深地顺序涂,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① 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② 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步骤六:点评学生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步骤七:宣布下课。
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
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京剧的形成。
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出示图片或文字,教师口头讲解)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着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1.师讲解。
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3.欣赏《华容道》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华容道》,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4.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简单介绍《华容道》)。生观看录象,并请生做票友,在精彩的地方鼓掌、喝彩。教师做适当的旁白介绍。
5、请生学一学打斗的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是我们班里也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好手,我们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如何? 1)、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2)、请女生出来表演花旦。3)、请生表演翻跟斗,侧手翻、耍大旗等动作。4)、请多位同学表演跑龙套的动作,教师京锣伴奏。
6、了解旦角的唱腔,并能分辨花旦与老旦的区别。
师:看了许多生角和净角的戏,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在京剧的唱腔中,也有很多的讲究和流派。象刚才曹操的唱腔是诙谐滑稽,有时又是锵铿有力,我们现在来感受一下花旦那清新动听的声音,请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从录象中我们看到演员不仅唱得好,而且从脸部表情到动作都很到位,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模仿一下。(师请一女生,请她用京剧旁白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花旦的优美唱腔,请大家一起来模仿这段唱腔。
师:老旦的唱腔与花旦是不同的,我们来欣赏一上李奶奶的一段《血债要用血来偿》,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声音。(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
六、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象《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聆听《京调》表演《我是中国人》
1.从《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是工农子弟兵》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问: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
听辨教师弹奏的两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然后哼唱
3.欣赏全曲完成教材上的作业。
4.聆听范唱《我是中国人》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5.分段跟唱然后以自豪的情感完整唱全歌 6.召开戏曲演唱会。
7.总结本课:
1、媒体出示板书。
2、师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第七课
小小音乐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 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 具:多媒体、手式卡纸、蜡烛、小品道具、琴 教学过程:
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你能拍击吗? 3.学唱歌曲(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
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1.回忆儿时的情景导入问:在小时侯是否玩过“找朋友的游戏?还能回忆当时的 情景吗?
2.板书歌词并看歌词聆听
3.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
4.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部分学生扮演不同肤色的世界各国儿童。5.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一)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
(A 非典事迹 B抗洪抢险 C美国9.11救灾现场 D 希望工程)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生:(略)
3、师小结,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师:刚才萦绕在耳边的音乐大家熟悉吗?生:(略)师:想不想知道这个歌曲的曲作者?生:(略)
2、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3、师: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郭峰的现场演唱会?生:(略)
4、播放MTV《让》学生欣赏
5、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 B跟钢琴演唱歌谱 C跟钢琴哼唱旋律)
6、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7、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8、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9、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演唱形式来演唱。生:(发表意见)
10、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并点燃小蜡烛营造演唱氛围。要求:(1)声音统一 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 充满感情
(三)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爱心小天使的问题“想一想”,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 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让世界充满爱》 慢板 领唱、合唱 柔和、抒情 现代流行:
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能表达相同的内容主题?生:(略)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
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
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表演《可爱的苹果》
1.以水果的形状导入,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的形状并涂上红色。问:这个图案的形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
2.聆听范唱并介绍歌曲
歌曲背景:这首歌曲创作20世纪50年代,词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的学生们。他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新去慰问老师。
3.分组学唱
(1)教师范唱曲调(齐唱部分)学生仔细聆听并划节拍(2)分两组学唱——学生自学
(3)两组曲调接唱,教师表扬学生自学的能力,并纠正其中不足之处。(4)学唱最后的二声部合唱。
(5)全曲合成,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
4.表演歌曲(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有感情地唱好歌曲,分组讨论演唱形式,各组展示,师生点评)
5.教师小结,在《可爱的苹果》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第八课 钟声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盼红军》《编花篮》学会用轻巧抒情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
2.通过学唱《盼红军》使学生了解当年红军与人民的鱼水之情。并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为歌曲自制打击乐器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教学内容:表演《盼红军》《编花篮》聆听《花之歌》《牡丹之歌》 教学重点:用轻巧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琴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表演《盼红军》
1.讲述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情导入新课 2.播放歌曲
师:你听出这首歌曲是用什么声音演唱的?(抒情)3.教师介绍歌曲(《盼红军》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四川民歌,演唱者持小碟、竹筷,边唱边舞,叮叮之声伴随悦耳的歌声多么动听)
4.再次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学生熟悉旋律为下面的歌曲打下基础)5.节奏练习xxxx xxxx
教师范唱带有此节奏的音乐短句,并让学生跟着哼唱,让学生对此节奏有感性认识。让学生边唱边拍出节奏(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
教师讲解此节奏(师:这是带有切分音的节奏,中间的哪个音是切分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切分节奏,----先让学生想再联系)
6.、教唱歌曲
教师范唱,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感受歌曲的风格和声音要求 用听唱法教唱(着重唱好一字多音处)学生完整演唱。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知道唱法,要轻巧优美。
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领唱、齐唱、男女对唱)7.全课小结
歌曲《编花篮》
1、教师范唱。
2、轻声模唱。
3、解决难点。
4、完整演唱,并体会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
5、学生回答。
6、请同学朗读民歌的第三大类型——小调。(一)音乐游戏:(情感创造)
1、规则:A、全班分为二大组,用对歌形式进行比赛; B、演唱歌曲必须是民歌:
C、一组演唱,一组说出民歌体裁类别。
2、对歌比赛。
3、为胜利队教师进行表扬,负队进行鼓励。
4、请同学总结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思维延伸。
民歌采风——学一句方言,唱一句民歌。
提示,向老师、同学、家长、邻居说一句家乡话,学唱一句民歌。下节课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学唱。
聆听《牡丹之歌》
1.由植物中话的知识导入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花大而美 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足以鲜艳的一种)
2.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及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象。
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
4.再次复听。教师总结(高贵品格)
聆听《花之歌》
1.聆听《花之歌》导入
2.欣赏《花之歌》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3.细细品位乐曲的旋律。
听着音乐读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12131)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将收集到的花为题材完成曲调创作活动 6.下课
第五篇: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一课春光好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一课春光好教案(苏
教版)
www.5y
kj.co
m 第一课
春光好
教学目标:、能用流畅柔和的声音演唱春风,用轻巧明亮的声音演唱布谷鸟,并能注意到两种声音合在一起时的和谐。
2、能用欢快、亲切的是声音演唱歌曲《小鸟、小鸟》的第一段。
3、能认真聆听小提琴独奏《x疆之春》,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意境,并能将乐曲的几个乐段用不同的图形或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演唱《小鸟、小鸟》的第一乐段。
2、听赏小提琴独奏曲《x疆之春》。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统一。
2、准确感受《x疆之春》的情绪,并能用不同的图象、动作或节奏来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丽的春天
、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春天里,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
(引导学生说说字看到的及感受到的。)
2、听一听
师:让我们一起到田园随着音乐感受一下春天。
(展示春天的美景,播放《春风与布谷鸟》。)
师:在刚才的歌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听到春风的声音和布谷鸟的声音。)
师:布谷鸟是报春的使者,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它们就会非到田间地头,用美丽的歌声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割麦插稞”的时候到了,所以人们又把它们叫做催耕鸟。
3、唱一唱
(1)布谷鸟的歌声:
师:在歌曲中,布谷鸟的声音是怎样的?
(布谷鸟的歌声:33310)
割麦插稞
师:谁能来模仿一下?
(学生模仿布谷鸟的歌声。)
(2)春风的旋律:
师:在歌曲中,春风是怎样歌唱的呢?
(春风的旋律:lu)
师:谁能来模仿一下?
(学生模仿春风的旋律。)
(3)春风与布谷鸟:
师:大家觉得春风和布谷鸟的歌声合在一起好听吗?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体会春风与布谷鸟那美妙的合唱吧。
(师生共同学厂歌曲旋律,并分春风与布谷鸟两声部演唱。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声部参加演唱。)
①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A布谷鸟的歌声总是出现在每一个乐句的开始部分(即第一、第二拍)。
B布谷鸟的声音很有(引出三连音的唱法)。
②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师:谁能说一说:春风吹拂时,它的声音是怎样的?
(春风吹拂时,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滑过我的脸庞,在演唱春风时,应以轻柔、流畅的声音演唱。)
师:布谷鸟的各声,在春风中又要如何表现呢?
(与柔和的春风相比,布谷鸟的歌声是清脆、明亮的。)
③春风和布谷鸟的合唱。
师: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感受春风与布谷鸟的合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春天里欢乐的小鸟
、听一听
师:大家的歌声引来了更多的小鸟,它们也忍不住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歌曲《小鸟、小鸟》)
2、动一动
(1)师:歌曲中,小鸟在明媚的春光里干什么呢?
(飞翔。)
(2)师:让我们随着小鸟的歌声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鸟飞翔的样子。
(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小鸟的飞行,感受6/8拍子的节奏特点。)
3、唱一唱
(1)小鸟与孩子们的歌(合唱部分):
师:小鸟的舞姿很美妙,歌声更动听。你听:
(出示高声部旋律,并播放小鸟的歌声。)
师:哪些同学想学学小鸟的歌呢?
(一部分同学学唱高声部。)
师:小鸟的歌声刚落,又传来孩子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全班随伴奏音乐学唱低声部。)
师:孩子们与小鸟都是春天里最快乐的精灵,让我们大家一起歌唱吧!
(全体合唱二声部。)
(2)歌唱春天的美景(齐唱部分):
师:刚才我们和小鸟一起歌唱。现在,有谁能说一说歌曲中描绘的春天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春天里有灿烂的阳关,树林里有芬芳的花香,田野上有绿油油的草地,在湖边的山岗上,小鸟和我们一起歌唱春天。)
师:小鸟与孩子们的合唱和歌曲中美丽的春色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体会到合唱是舒展的,像在飞行着。春天的景色是美丽的、欢快的。)
(3)我们的歌声。
师: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总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
春天里的x疆
、听赏〈x疆之春〉
师:刚才大家用歌声描绘了美丽的春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一起来听赏吧。
(播放小提琴独奏曲〈x疆之春〉,并配合x疆风俗民情的画面。)
2、赏析〈x疆之春〉
师:大家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
(x疆。)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x疆之春〉。x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区。这里主要聚居这维吾尔族的人民。他们能歌善舞。通过刚才的聆听,同学们,在音乐中体会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说出乐曲的风格特点,即这首乐曲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风格和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
师:现在让我们仔细听赏乐曲。
(乐曲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
师:和你身边的同学一起来说一说,乐曲中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向大家描绘了什么样的美丽景色,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呢?
(组织学生讨论,说出歌曲的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所表现的情绪。乐曲的第一乐段主题强劲有力,音乐活泼、跳跃。第二乐段以具有强烈的舞蹈性节奏的节奏,表现了人们跳起欢乐的手鼓舞的情景。)
3、表现〈x疆之春〉
师:x疆的春天真的很美。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表现?
(播放〈x疆之春〉,学生自由选择舞蹈、打击乐器、画画等不同形式来表现。)
4、春天里的感悟
师:春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季节,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今天我们歌唱了祖国美丽的春天,感受了x疆的美丽春天。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春天,为创造祖国更美的春天努力吧。
(学生随着小鸟的歌声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www.5y
kj.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