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 第一课 朝夕教案

时间:2019-05-15 06:1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音乐 第一课 朝夕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音乐 第一课 朝夕教案》。

第一篇:五年级音乐 第一课 朝夕教案

第一课 朝夕

第一课时 清晨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清晨〉的歌词、歌谱。

2、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清晨》伴奏,有表情地表演唱,创设情景表演唱。

3、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打击乐器、琴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第三段的音准,大跳音准要唱准,第一个音“fa”(4)要唱准。难点是学生可以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出课题

----小鸟:他是怎样的叫声?师和生一起表演模叫。公鸡!来,模仿一下公鸡的叫声,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呼唤-----“喔喔-----”师和生一起来模仿。谁想拿着大公鸡来呼唤一下(师出示公鸡道具),可不能白拿还要加上一句话。比如:喔喔!快快起床拉!喔喔!不要睡懒觉拉!

(二)学唱新歌:

1、录音范唱

1、有人把早晨这些美丽的景色和愉快的活动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出示歌片)想听一下吗?(播放录音范唱。)请同学们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师:听到前奏,我们就仿佛闻到早晨清新空气的气息。„„这首歌是怎样的情绪?

2、朗读歌词:(随电钢节奏朗读歌词)让我们一起有节奏朗读歌词,再次感受一下歌曲中所描绘的美丽情景和富有朝气的情绪。提示大家看歌谱的节奏。

3、感受旋律: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师弹奏,生分几个乐段。(指)

4、学唱: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4段。看好歌词前面的数字标记。

5、第一段:我们首先来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间奏(3616-)她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分唱----交换----连起加快一点唱。

6、第二段:直接唱。

-----分唱---纠正(加手势)(出示黑板)两条龙,同头换尾。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注意看老师手势。(山坡)----交换------连快。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7、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三)唱歌谱:

1、试唱歌谱,为了唱得更准确一些,我们完整地唱一下歌谱。

2、纠正,请同学们注意头顶带点和屁股底下带点的音符高低。

3、随录音伴奏师指挥唱歌谱。

(四)歌曲处理:

1、清晨是生机勃勃的,是精神抖擞的,所以我们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一定要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另外,如果说前半部分要唱得----活泼欢快,那么第3段歌词就相对-----舒展和抒情一些。(师生对比唱)总之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的时候通俗朴素,象说话似的歌唱。我们连起来把4段歌词有感情地有表情地唱一遍。

2、伴奏:同学们唱得很好,如果加上打击乐器自己为自己伴奏,那将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我想一定会更好听,敢不敢试一下?来,让我们自己为自己伴奏,你想怎样伴奏?哪些同学来?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用声势表演。

3、表演:这首歌曲不仅好听而且很有动感,一听就着急动起来,跳起来,舞起来!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你们休息一下。来,跟老师一起活动一下。

(五)情景表演:

同学们的歌声,伴奏,舞姿都很优美,让我们一起再创设一个美丽的场景,尽情歌唱表演着充满生机的清晨!(第一段坐表演欣赏美丽的场景,第二、三、四段站起来表演,部分歌唱、表演、打击乐、场景。)

一生之即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正象歌中唱的那样:“奉劝大家要起早喔喔,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师领生表演唱)。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让我们一起伴随着〈校园的早晨〉的歌曲离开音乐教室,到操场去活动活动!

第二课时 晚风

一、教学目标

1、请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内容。

2、学习二声部的演唱,初步感受和声的魅力。

3、知道珍惜时间的珍贵,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琴、三、教学重难点

本歌的重、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的和谐、均衡。

四、教学过程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对学生听觉上的要求。(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引导学生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三课时 晨景

一、聆听《晨景》

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

2、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复听要求: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聆听《渔舟唱晚》

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反思:在教授歌曲《清晨》中,歌曲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歌曲《晚风》中,二声部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第一班的教授中,我先学习高声不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_第一课朝夕

第一课 朝 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歌曲 晚风 教学内容: 学习二声部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二声部的演唱形式。2 学习歌曲《晚风》,并进行表演。掌握6拍子的强弱及弱起。教学目标: 感受音乐中描绘的自然界的美丽晚景,体会“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 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二部合唱的表演能力。教学重点:

对二声部合唱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随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拍手共唱问好歌开始上

二、聆听歌曲 1 导入

师: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大家看,夕阳是多么美丽啊。结合歌曲音乐,多媒体播放夕阳、日落相关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请你们来描绘一下心中傍晚美丽的景色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回答)2 感受

聆听《晚风》,由学生们发挥想象,扮作晚景中的各种花草树木或其他。随着音乐一起做有律动的起伏。

三、歌曲学习

(1)复习2、3、4拍子的强弱规律,着重分析6拍子的含义和强弱,指导学生一起做6拍子的指挥图示,学习歌曲中的6拍子弱起。

(2)范唱歌曲的一声部旋律,指导学生视唱前4小节,再由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三乐句曲调。教师范唱,全体学唱。四、二声部的演唱

(1)用朗读法让学生先建立二声部的概念,让学生对合唱中声部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2)在集体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演唱之后,由师生进行合作,学生唱一声部,教师唱二声部,相互注意倾听。

(3)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教师用钢琴弹奏二声部的旋律,帮助学生唱好二声部的音高。教师再合作演唱第一声部。(4)学生分组进行两个声部的演唱,教师指挥。并对两个声部的演唱给予评价。

五、歌表演

学生进行二声部的演唱,同时结合歌曲的旋律律动即兴进行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表现很好,相互懂得合作。二声部的音准还需要加强训练。

欣赏 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筝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能伴随音乐唱熟旋律

2.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古筝、《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么乐器?

师: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

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理解乐曲:

(一)学生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生:三个部分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1)师:是的。下面,老师请我们班的邬欣宁为大家演奏第一部分,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弹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

情绪:宁静

速度:徐缓

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2)欣赏第二部分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师示范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生答)

师小结:这一部分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紧密,跳跃;

情绪:活泼,激动人心

速度:快速

旋律:热闹、欢腾 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3)欣赏第三部分

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弹奏尾声部分)

师:夕阳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节奏:平稳

情绪:优美、恬静

速度:渐慢

旋律:平稳、(七)师:第一部分与尾声主要写景,二部分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一部分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三、完整欣赏

配上一首古诗(指一个学生朗诵)

四、拓展欣赏《丰收锣鼓》

古筝的表现力可谓是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不但能表现优美恬静的画面,也能表现热闹欢腾的劳动场面,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丰收锣鼓》中古筝的音乐表现力。

1、教师作简单介绍

2、完整欣赏

第二课 足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第一课时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三课 农 家 乐 教 学 目 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歌曲表达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分辨古筝、笛子、萧、扬琴、阮等常见的民族乐器。授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

2、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学唱前前四小节 1)听老师范唱。2)跟琴模唱,纠正不准的地方。3)演唱。

4、自学后面部分 听范唱在心中跟唱

三、表演

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五、综合练习

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六、“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七、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 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二、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三、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农家乐,了解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用活泼热情的情绪,准确流畅的演唱,表现朝鲜族人民喜获苹果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3、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教师引导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自学等方式,正确的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二声部合唱。教学重难点:

1、第一乐段,乐句多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演唱时较难掌握。用舌尖弹唱等方法来演唱。

2、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二声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 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导语:同学们,现在正值凉爽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呀?那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农家丰收的喜悦。唉,你们听哪里传来了欢快的鼓声。

二、节奏练习

1、节奏1的练习师敲鼓:x

x

x

x

(先弱后强,先慢后快。)同学们,还等什么你身边就有鼓,想敲就和我一起敲啊。(反复敲三四遍)

2、节奏2的练习师:嘘,注意听,鼓声发生变化了。师敲节奏:x x x x x x x.(先慢后快。)师:我们先慢速来敲。(敲好后速度加快)仔细听,速度加快了。

3、完整的节奏练习你们的耳朵真灵,敲的非常准确。那下面,请同学们看我的手势来敲,我伸一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一条节奏,我伸两个手指,你们就敲第二条。看谁的反应最快,准备好了吗?(出示节奏卡片)

4、为歌曲伴奏师:还是按老师的手势,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试一试。(可以敲两遍,这是让学生熟悉歌曲的一个过程。)放录音范唱。

三、了解朝鲜族风土人情,看风光片。(《苹果丰收》歌曲范唱作背景)师:唉,同学们快看,欢快的歌声和鼓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答:――――)长鼓是我国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族打击乐器,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边击鼓边跳的舞蹈就是朝鲜的长鼓舞。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原来朝鲜族人民在载歌载舞的庆祝苹果丰收,让我们也来分享这份丰收的喜悦,和他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朝鲜族民歌《苹果丰收》。请同学们轻声随着录音唱一唱。(出示歌片)

1、学唱歌曲一声部

(1)听录音范唱自学第一声部的歌词。(两遍)

(2)随琴唱歌词。师:我听到同学们都能跟着唱了,一起随着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师弹琴生唱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每个乐句的第一拍,都使用了符点节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符点节奏带有舞蹈感和动感。歌曲表现了姑娘们蹦着跳着采摘苹果的情景。你想,她们肯定要使劲跳才能摘到高处的苹果,所以我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第一个字,像我这样(师示范)一个个苹果都红红的,这麽惹人爱,你不喜欢吗?(教唱处理第三乐句的唱法)(3)再完整的齐唱一遍。(4)随音乐伴奏唱一遍。

2、学唱歌曲二声部师:苹果丰收了可不光是朝鲜族的姑娘们高兴,你们听,朝鲜族的小伙子也高兴的唱了起来。我来扮演朝鲜族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送给你们,看谁听能听出姑娘和小伙唱的有什么不同?

(1)教师随录音范唱二声部旋律,出示完整的歌片。师:小伙子唱的是歌曲的二声部。是用啦唱的。声音低沉,没有姑娘的歌声明亮。(你很会听,说的真好。)(2)学生模唱二声部旋律师:和姑娘们比起来小伙子的歌声好像有点弱,谁想帮帮我和我一起来唱?谢谢你们,让我们先随着琴用“啦”来唱一唱。(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教唱。)(结束句旋律下行了,更好的表现出小伙子浑厚的声音。)

3、随录音练习合唱师:我们和朝鲜族姑娘们一起来唱这首歌,我们大家都来唱二声部。(师指挥生随录音范唱齐唱二声部)

4、师生或生生分组练习合唱师: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前面的这四个乐句大家齐唱,后面的合唱部分,第一组唱一声部,第二组唱二声部。老师来当指挥。好,第一组先来唱一遍一声部,第二组听的同时,在心里默唱你们声部的旋律。第二组来唱一遍二声部,第一组在心里默唱你们的旋律。

5、评价师:谁来说一说,我们两个小组配合的怎么样?好,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我们交换声部在来一次。同学们,让我们像合唱团的小朋友一样站起来演唱一遍,起立。

五、乐器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

1、为歌曲伴奏师:合唱歌曲给人演唱效果丰满的感觉,把朝鲜族人民都来忙着采摘苹果的热闹景象表达了出来。只有歌声好像不能更好的表达人们高兴的心情和热闹的场面。你们有好办法吗?这样吧,我们来合作一下,先请中间一排的同学来为我们伴奏,两边的同学来唱歌,根据歌曲的情绪前面用节奏 2,合唱部分用节奏 1,看我们能不能配合好。

师:说一说,我们的配合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换这一组来伴奏,这两组来演唱再来一次。师:有了鼓声的加入,把朝鲜族姑娘载歌载舞喜摘苹果的情景表现的更加生动活泼了。你们的表现都很棒。

六、小结: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快乐农家旅行就要结束了,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快乐农家行吧,同学们再见!

第四课

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第五课

故乡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六课

快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3.学唱这首歌曲。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4.创作展示。

第七课

冬雪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第二课时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是曲调创作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四、祖国各地的冬季 1.展开中国地图的挂图。

2.找出课本中的“黑龙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3.同样是冬季,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冬景不一样

4.让学生谈谈在寒假中到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或从书本知识、影视媒体、网络上获得的各地冬季的风景。5.请体验过冬雪的同学谈谈其感受。

第九课

对花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歌曲《对花》,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滑音的实际唱法,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热闹场面,并通过对班内优秀同学的表彰,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培养自信心及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点:《对花》歌谱的教学及对歌曲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滑音与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其中倚音不作新授要求。)

四、课前准备:录音带,录象带,大红花若干,大歌片,红绸带每生两条。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师生问好。

随《军队与老百姓》的音乐进入教室,坐定后随音乐拍手。

二、基础练习。

1、练练:4/4 拍手

0× 0× 0× ×× | 0× 0× 0× ×× | 跺脚

×

×

×

0

| ×

×

×

0

| 拍手

0× 0× 0× ×× | 0× 0× 0× × || 跺脚

×

×

×

0

×

×

0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勇敢的解放军,去打击敌人,好吗?(生:好!)我们今天的任务有3个,首先要求我们按指定的步伐行军,因为敌人非常狡猾,而这种步伐能混乱他们的视听,第二步就要与我方的地下党员接暗号,取任务,然后就看谁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我们就为他戴上大红花!好吗?(生:好!)师:你看,这个就是上级给我们的行军步伐,哪位优秀的解放军能完成?

1)、出示拍手的节奏,请一位学生念念。

2)、学生齐念节奏两遍,第1遍休止符的地方可先用“嗯”代替,第2遍时请生把“嗯”念在心里。

3)、用手打节奏,休止符时手往外。

4)、出示跺脚节奏,请生分组配合再由生独立完成。

2、节奏。4/4 ×·×××|×·×

×× ×-| ×××××× |×·××-||

师:我们踏着这个整齐的步伐前进着,敌人果然没有发现我们,同学们,真不愧是解放军,第1个任务顺利完成了,现在我们应该寻找地下党员,与他接上头后取得任务,那位地下党员是谁呢?请你找找看,他的标记是,(教师的穿着),对了,我就是那位地下党员,我接受上级组织的委托,前来接头,暗号是这条节奏。1)、教师出示节奏。2)、请各别生念念,注意附点与切分。3)、全体同学蹲下来用双手在凳子上打节奏。4)、出示旋律,(滑音先不要出示),请生视唱。注意倚音部分,教师提示倚音“3”唱得短促。4/4

6· 5 6 ī3·5 3 5 6-| 5 5 3 2 12 | 5 ·7 6-|| 5)、加上滑音,师唱后请生听辨别有何不同?效果如何? 6)、讲解新知识:滑音记号,并唱唱上滑音与下滑音有何不同?请生演唱效果。7)、跟琴唱唱这条旋律。

三、新歌教学。

1、视唱歌谱。

师:暗号接上了,你们确实是聪明的解放军,下面

我就把上级交待的任务告诉大家。因为前方敌人十分顽固,他们躲在雕堡内,我方人员打不进去。所以,要派一位象董荐瑞一样勇敢的战士去把它炸掉,你们敢吗?(生:敢!)

师:真不错!咱们的解放军真是好样的!可是,这个雕堡它可不那么好对付!敌人设置了密码,如果解不开密码,那么我们只要一先靠近,敌人就会发现我们,我已经请情报人员把密码偷也出来,看看哪位解放军智勇双全? 1)、教师出示大歌片,请生视唱歌谱(边点拍边唱)2)、师范唱,纠正错误,请生齐唱。3)、提醒学生滑音部分,及倚音部分的演唱效果。4)、师弹琴,请生聆听,在心里默唱,纠正音高。5)、生跟琴唱唱。6)、师生接唱歌谱,男、女生接唱歌谱。7)、随琴听结束部分,请生把两遍歌谱一起唱唱。

2、歌词教学。

师:好!现在密码已经由同学们解开啦!炸药也已 安装完毕,你听!雕堡被我们炸掉啦!1)、录音播放爆炸声,枪声,以及事先录好的敌人投降声。

师:这是胜利的炮声!老百姓们高兴地拿起锣鼓欢迎我们解放军进城啦!不信,你看!2)、播放百姓欢迎红军的录象,同时播放歌曲《对花》。3)、用练练节奏为歌曲伴奏。

师:同学们!让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进城吧!4)、唱歌词。

师:解放军同志们,让我们和老百姓一起庆祝胜利吧!我们和他们一齐歌唱!5)、师弹琴,请生在心里歌唱。6)、生跟琴一起唱,师注意衬词部分的地方要求学生咬字清楚。7)、再提示滑音部分,把韵味唱出来。8)、师生分角色演唱,感受热闹的气氛,有感情的唱,说说“对”花这种民歌的演唱形式(一问一答。)9)、分男、女生按角色演唱。10)、学习秧歌步(课件出示秧歌步的动态步伐。)

师:刚才录象中,他们还跳着秧歌,打着鼓,那么我们也来高兴一下,学学他们的秧歌舞吧!(生跟课件一起跳。)11)、随着音乐边甩绸带边跳秧歌。12)、用不同的形式边唱边跳,可以分组,也可按男女生分。13)、创编歌词。请生分小组创作,然后教师选几给大家一起唱唱。14)、表彰优秀同学,其他同学唱歌,师为生戴上大红花,师:老百姓说要谢谢我们,并要为出色的解放军戴上大红花呢!15)、表彰其他方面出色的同学。

师:刚才我们做了一回解放军,高不高兴啊?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同学在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我们趁今天这个机会也对他们进行表彰好吗?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欢快的歌《对花》,并且还当了一回智勇双全的解放军,还发现了我们身边同学的许多优点,我认为,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我为你们自豪!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对花》一起走向你们的世界,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能有更多的同学站在其它的领奖台上!

第二课时

一、常规练习

1、师生问好、音阶练习

2、发声练习:2/4 5 5 5 | 5 4 3 2 | 1 —

| ma ha ha ha

ha ha ha

ha

3、复习歌曲:前课内容。

4、复习上、下两种滑音的唱法。

二、复习歌曲旋律

1、学唱歌曲,《献花歌》

2、欣赏乐曲《军队和老百姓》

略谈乐曲的出处,浅释内容。导入欣赏,初听。三:集体舞练习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常规练习

1、师生问好、音阶练习

2、发声练习:2/4 5 5 5 | 5 4 3 2 | 1 —

| ma ha ha ha

ha ha ha

ha

3、复习歌曲:前课内容。

聆听乐曲《山高遮不住南来雁》

4、复听,为乐曲作伴奏。

分组表演集体舞后。集体表演集体舞。

三、总结本课

第三篇:音乐教案第一课朝夕

第一课朝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第二课时

第一课 朝 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

足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

足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 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打击乐的加入是编创活动,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绪,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想像,进行编创。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第三课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五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如今家乡山连山》;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一课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第二课时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三课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听《罗马的松树》;《雏鹰之歌》。

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可喜的一天》。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2.教师范唱、录音范唱歌曲,多听几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学唱这首歌曲。

分为二部分学习。

4.学唱曲调,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地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配上。

5.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歌曲的风格更浓郁,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6.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 ”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性更强烈。

二、聆听《罗马的松树》

1.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2.视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像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3.介绍作品名称、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野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在罗马的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5.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设问:这是描写什么?(“打仗”) 6.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7.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聆听《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前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3.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4.再欣赏一遍歌曲。

5.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6.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结: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铃铃》 1.以聆听前奏导入:

设问:

这两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2.聆听范唱。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二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3.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加视唱,唱好这开始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视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3)二声部10个小节,可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

4.学唱歌曲时,衬词“啰”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5.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为歌曲伴奏。里拉琴这一记号所对应的乐曲,可以用口风琴、口琴,也可用竖笛等旋律乐器来演奏。

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1.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即可。

2.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需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听辨练习

1.先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二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3.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第七课 雨 花

教 学 目 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一、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第七课 雨 花

教 学 目 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一、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教学目标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第四篇:小学音乐第一课 朝夕教案表格式

小学音乐第一课 朝夕教案表格式

编写者 第1课

朝夕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设计理念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作品。课时教学目标

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或五线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4、学习竖笛的高音吹奏方法并进行实践。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修改意见 教

程教

程第1课时

一、聆听《晨景》

1、创设情景,浏览晨景图片

2、播放《晨景》音乐,书中选图

3、以不同方式体验音乐的主旋律:划旋律谱,点唱旋律谱,唱主题简谱

4、小结,简介作曲家格里格生平

二、表演《清晨》器乐曲是这样来表现“晨景”的,那歌曲是怎样来表现的呢?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音准: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 7.口风琴伴奏的双音分解和弦有一定难度,并且调是1=G,伴奏谱上“7”出现次数较多,“7音的音名位置是#F

8.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

9.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

第2课时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3.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

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6.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4.欣赏《渔舟唱晚》

?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

6.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板书设计

课后记录

第五篇: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 朝夕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朝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知识目标: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知识目标: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能力目标: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能力目标:学习竖笛的高音吹奏方法并进行实践。教学内容:

聆听:管弦乐《晨景》、筝曲《渔舟唱晚》。表演:《清晨》、《晚风》。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后,回国创办挪威音乐学校,并从事音乐创作。他立志发扬挪威的民族音乐,曾收集和整理过大量的挪威民歌,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的传统和风格。由于他对挪威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成就,因此生前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和病魔作斗争中渡过的,但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工作。人民热爱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主要作品除《培尔?金特》组曲外,还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抒情小品10册以及歌曲60余首等。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

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教学重点:

1、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教学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具准备: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 歌曲《清晨》。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清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能力发展目标:运用各种形式的演唱,提高表演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2、通过表演,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难点:唱准旋律中的五度大跳。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校园歌曲,歌词4段较长,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不需要包办代替,但要合理合情。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

(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4 41 6 64”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歌词4段较长,教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引导学生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6、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1、内容主题:《早晨》,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余地去思考,去创造。

2、师: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如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3、让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要求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

课堂检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清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 筝曲《渔舟唱晚》。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古筝这一民族弹拨乐器的相关知识。2)熟悉筝曲《渔舟唱晚》的旋律。

2、情感目标:通过聆听筝曲《渔舟唱晚》,体验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

3、能力发展目标:学会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自觉融入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的能力。教学重点:熟悉筝曲《渔舟唱晚》的旋律,通过聆听体验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教学难点:体会古筝这一弹拨乐器在表现特定主题的表现手法。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传统筝曲,通过欣赏要让学生了解古筝的外形和演奏方式,并且理解乐曲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认识古筝。

1、学生陈述对古筝的了解情况。

2、学生尝试上台演示古筝的演奏手法。

3、师补充。

三、聆听《渔舟唱晚》。

1、导入: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2、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跟琴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歌曲《晚风》。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表演歌曲《晚风》,抒发赞美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训练,提高二部合唱的能力。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晚风》。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6/8拍的节拍规律,二声部合唱做到各声部清晰,声部与声部间关系和谐、均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晚风》

1、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

4、3/

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分声部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须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唱好自己的声部)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三、下课

课堂检测: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晚风》。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 管弦乐《晨景》。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感受管弦乐《晨景》描绘的日出和清晨的景色。2)了解格里格的生平。

2、情感目标:通过聆听管弦乐《晨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在聆听中体会音高和力度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了解乐曲表现的日出的内容。教学难点:

在聆听中知道音高和力度在表现乐曲情绪和内容上的作用。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主题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记录乐谱的形式很多,这三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被广泛动用。专业音乐教育还运用五线谱等等。在欣赏的时候要结合识谱,这样使学生把握旋律更深入。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晨景》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复听要求: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通过文字再创作,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音乐表现的内涵)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三、下课

课堂检测:说一说格里格的生平

下载五年级音乐 第一课  朝夕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音乐 第一课 朝夕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音乐 第一单元 朝夕

    第一课 朝夕 教学内容: 1.聆听 管弦乐《晨景》;筝曲《渔舟唱晚》 2.表演 歌曲《清晨》;歌曲《晚风》 教材分析: 1.管弦乐《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

    北路小学音乐朝夕教案

    第一课朝夕 教学内容: 1. 表演《清晨》 2. 聆听《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 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清晨》。 2. 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

    五年级音乐第一课 春意 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 意 一、教学目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告“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拉萨谣》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拉萨谣》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会用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 教学目标 1、能用热爱家乡一......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一课春光好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一课春光好教案(苏教版) www.5y kj.co m 第一课 春光好 教学目标: 、能用流畅柔和的声音演唱春风,用轻巧明亮的声音演唱布谷鸟,并能注意到两种声音合在一起时的......

    《朝夕》参考教案1

    《朝夕》参考教案 教材来源:七年级《音乐(上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朝夕 课时:共四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 : 王......

    五年级音乐教案

    一、 西部风情 第一、二课时(拉萨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

    五年级音乐教案

    新湘小学2014年下学期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新东北风 》,并用明朗、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欣赏《喜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