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保障定期监察自查申报表
编号:
劳动保障定期监察自查申报表
单位全称(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资负责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户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行基本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娄底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制
第二篇:劳动保障监察
对当前劳动保障监察的一些思考
【摘要】劳动保障是工业化的产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劳动就该有劳动保障,劳动保障则也需要有劳动监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两个相互联系又有着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如何做好两者的和谐共赢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的唯一部门,其所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正是针对这两个社会主体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职能,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其执法的权威性。改善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就业歧视等均有存在。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执行。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广泛的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是民生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在市场经济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专门针对监督、敦促、检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履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运而生。劳动保障监察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职能准则,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了诸多劳动纠纷,在促进经济水平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由于劳动监察工作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地要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鉴于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以及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劳动保障体系不能照搬国外方式,而是要通过实际工作获取经验,一步一步加以完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进入经济发展转型期,大量农村剩余涌入城市,使得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为城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多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的。非公企业急剧增加,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分层化。一些地区,部分行业的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其中以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等较为常见。在这些劳动纠纷事件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均有待加强,只着眼于自身利益,总是根据主观想法来对一些行为来判断利弊,而不是很据法律依据合理合法解决,对已侵害对方利益的事实视而不见,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升级。如果不加以控制,及时处臵,很有可能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
近几年来,企业通过不断地“升级”、“转型”,经营管理形式发生变化,各类产业经济的发展,用工量逐步增多。不少单位为减少企业成本,赚取最大利润,有些甚至存在知法犯法行为,制定了一些有损劳动者利益和有悖法律法规的内部管理规定及制度条款,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经营管理者制定管理制度时不征求职工意见,反映的是个人的意志,也从不主动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审核,自行其是。由于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法律知识欠缺,遇到不合法条款也浑然不知。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劳动者面对目前就业难的形势,认为找到工作不容易,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保险费、收取风险抵押金、延长工作时间、增大劳动强度等能忍则忍,放弃自己应有的权益。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中罚款条款众多,即使非常仔细,也会被一些霸王条款约束,莫名其妙被扣除工资而鲜有奖金到手,但职工往往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勉强承受利益被侵害,这为今后产生矛盾埋下隐患。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很多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投机取巧,在录用职工的时候不提及劳动合同的签订,以此来逃避缴纳保险;作为劳动者,很多本身法律意识不强,觉得签订合同就如同手脚被绑定失去自由,是一种无形中的约束,无法随时辞职走人。然而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往往最后都会因为一开始没有签订合同,吃了哑巴亏。为规范用工,各级劳动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但仍有一些小企业不够重视,用人情况混乱,用工不明。在接受职工投诉中,有很大部分人员正是没有签订书面合同的,由于缺乏工资约定依据,职工工资无法明确,给劳动部门的劳资调解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式的书面证明,是体现劳动关系最直观的依据。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合同签订的认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是规范整个社会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在市局领导指示下,劳动部门通过免费开展法律法规事务培训班,召集各企业主和人事主管加以培训,加深理解相关法律条文。更是走上街头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尽最大可能把《劳动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到位。各基层劳动部门每年开展“双推”工作,把劳动合同签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不仅每年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还要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检查,通过现场宣传、督促、指正逐步提高用人单位主动签订合同的意识,规范用工。劳动合同的签订,主要还是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身积极主动,再配合部门不定期检查,建立起良好的氛围。就全市来说,大大小小的企业有上万家,涉及职工数更是几十万、上百万,要落实好政策,也需要做好劳动监察工作人员的配臵。只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劳动监察建设,壮大劳动监察队伍,才能更好的保证监察、监督工作。在各级劳动部门的不懈努力以及政府大力宣传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展开,如今的劳动用工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了解到的因未签订合同导致纠纷难处理的真实现状,对合同签订的必要性有了充分、深刻的认识,切实提高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在日常的群众接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老板拖欠工资而来投诉的。这些老板往往是经营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又或者是个体商户,用工制度不规范,自身也对建立良好劳动关系没有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劳资双方纠纷频发。在诸多涉及劳动纠纷问题中,因企业倒闭及老板逃逸引起的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的。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下,有些企业因经营不善,减产倒闭,劳资矛盾严重,尤其是欠薪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潜在风险。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许多企业业务量减少,职工工资难以为继。特别是一些鞋厂,由于早期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在一大批办厂潮流过后,面对如今行业整顿、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企业饱和等问题,维持经营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困难,因此导致大部分的拖欠工资现象出现在鞋厂之中。
以今年七月份发生的一起企业倒闭欠薪为例。七月底,镇劳动部门接到职工投诉,本镇某村一鞋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尚欠职工工资130多万,涉及人数170多人,发放限期改正指令书也未能按时结清工资。由于金额巨大,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成立专门处臵小组,召集管理区、法院、公安等部门商讨处理办法。经过调查,此企业经营不规范,可收回货款已经没有,老板自己也已经没有钱款支付。政府劳动部门一向重视企业欠薪问题,一方面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及时告知资金筹集情况,另一方面迅速启动相关程序,集中各方面力量,快速处理。根据这种情况,劳动部门迅速介入,政府为保障职工生计,一边以垫资的方式先行发放部分生活费,安抚职工情绪,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一边通过联系法院查封厂房、冻结剩余设备及部分半成品、拍卖房产等方式筹集资金用来支付所欠工资,尽快速度解决好职工工资问题。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违法行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坚决及时移交同级公安机关处理。此次案件能快速解决得益于市镇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各部门相互之间积极配合。
在案件处臵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劳动保障监察的目的是规范劳资关系,这一点触及到目前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公检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其实际的执法权力却与它们差距很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主要法律依据是《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它们虽然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力度、强度已不能适应现在变化中的劳动环境。在近年工资拖欠案件偶发的背景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缺少强制措施,执法中没有查封物品、冻结账户、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等强制措施。对拖欠工资现象,劳动监察部门只能处罚,未能有效的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威慑和遏制,对企业负责人死拖硬赖欠薪、有的转移隐匿财产,逃避处罚,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申请法院执行程序复杂、执行期过长,劳动保障监察的行政处罚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劳动者赢的有可能只是一场空头官司,客观上纵容了企业违法,造成劳动者利益被侵害。就上述例子而言,对于企业负责人无视要求支付所欠薪资的限期改正指令书,仍我行我素,作为劳动保障不能无法采取更强而有力的措施,最终需要移交派出所及申请法院的介入,其中还涉及到能否立案的问题,这让处臵效率大打折扣。任何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立法者如何高瞻远瞩也不能穷尽未来社会状态的多变。要加强立法,应以《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依据,根据不断变化的劳动用工环境,修改相关条例法规,结合劳动监察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按《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缩短劳动处罚执行时间,以使逃避责任的用工单位得到及时惩罚。作为执法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流程调整,这样才能更契合实际地将整个劳动关系规范起来,改善劳动环境。
乘着改革的东风,我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民营企业为代表一大批经济体迅速崛起,成为浙江东部地区一颗闪耀的星星。其中以水泵机电制造行业以及各类鞋业最为出名,产品销售遍及国内外。宽阔的市场需要巨大的劳动力投入,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投身之中。做好劳动保障符合当前时代要求,是一项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劳动保障监察的新人,深感这份工作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这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理论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告诫着我们臵身实际工作的重要性。理论是对经验的总结,是前进的动力支持;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是永不落后的工作方式。劳动保障监察,将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能够投身之中,任重而道远。
第三篇:劳动保障监察学习制度
劳动保障监察学习制度
1、制定本地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阶段学习活动计划,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依据大队的学习计划,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中队月学习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做好学习研讨记录、情况汇报、总结和归档、考核等工作。
2、劳动保障监监察中队开展业务学习、技能培训或经验交流活动。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应安排每周不少于2个小时的学习研讨例会。
3、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政治学习:重点学习各级重要会议精神以及新的重大时事政策,不断提高为民维权的服务理念;
(2)业务学习:重点学习《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劳动保障监察程序等业务规则,学习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3)法律学习:重点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4)廉政学习:重点学好相关廉政建设规定,切实做好“五承诺、十不准”落实工作。
(5)研讨内容:辖区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规律、特点、现象、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案例的讨论分析,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施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及解决问题的建议等。
4、学习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学和请进来学相结合、参加培训和业务研讨相结合的方式,适当结合交流和检查学习记录,不断强化对所学理论的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确保提高学习效果。
5、监察中队学习研讨活动的检查、考核,做好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和出勤记录的评查验收工作。
第四篇:劳动保障监察试题
劳动保障监察试题
一、填空题(215)
综合类(73)
1.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补贴、银行利息或投资回报及社会捐赠等。
2.为了明确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合法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5.劳动力参与率是指经济活动人口数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比例。
6.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城镇经济活动人口数)的比率。
7.(工资)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8.工资总额在统计中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组成。
9.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是指报告期内实际收缴的社会保险费金额与(应收缴社会保险费金额)之比。
10.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总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11.社会保障的标准要同国情国力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12.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决定在(辽宁)全省范围内进行试点。
13.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城镇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框架,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4.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根据(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共同下达的指令和确定的方式拨出资金。
15.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选择并委托专业性(资产管理)公司对基金资产进行运作,实现保值增值。
16.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提出,要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
17.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
18.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5个项目。
19.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20.《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等三项社会保险费要集中统一征收,以减轻企业负担。
21.凡是依法应该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都应该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社会保险登记。
22.跨地区的缴费单位,其社会保险登记地由相关地区协商确定。意见不一致时,由上一级(社会保险)构确定登记地。
23.社会保险登记证由(缴费单位)保管。
24.对社会保险缴费单位或者缴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必须全部上缴(国库)。25.缴费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26.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27.社会保险基金不计征(税、费)。
28.《关于清理收回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破产的企业,其欠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在(资产变现)收入中予以清偿。
29.要改社会保险费差额缴拨为(全额)征缴,社会保险费以货币形式缴纳,禁止任何形式的协议缴费。
30.缴费单位或缴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15日内拒不执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其行政处罚决定,又不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1.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65岁以上人口达到(7)%,即为老年型国家。
32.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为了保证基金从征缴到支付的正常运作,社保机构和财政部门应在协商确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开设“基金收入户”、(“基金财政)专户”和“基金支出户”。
33.“基金收入户”由(社会保险)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
34.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得再从基金中提取管理费,所需费用由(财政)拨付。
35.社会保险机构在确定被稽核单位后,应提前
(三)天下达《稽核通知书》,要求被稽核单位提供有关档案、报表、名单和明细帐。
36.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可以携带有关(个人身份、就业状况)等证明材料,到当地社会保险机构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3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可以(全额)享受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可以(差额)享受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38.一般认为,当今世界的社会保障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福利型、保险型、强制储蓄型)。
39.一般认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其中核心部分是(社会保险)。
40.社会保障思想源远流长,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直到(1883)年德国《疾病保险法》的颁布才真正诞生。
41.两个确保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42.国家工作人员和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挪用社会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3.凡受理社会保险基金举报的监督机构应自受理之日起(30)日办结,最长不得超过(60)日。
4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或(打击报复)举报人。
45.为了保护举报人的权益,监督机构应指定(专人)拆阅、登记举报信函和材料。
46.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应将举报材料和记录按(国家保密)规定列入密件管理。
47.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对举报案件应当每季度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并于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将汇总情况报告上级监督机构。
48.社会基金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受理、办理举报案件时,应当遵守摘抄、复制、扣押、(销毁)保密规定。
49.举报受理、办理工作人员及其负责人,推委、敷衍、拖延举报处理或徇私舞弊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0.《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运营)实施监督。51.劳动保障、财政和审计等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专户内的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2.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应遵循客观、(公正)、合法、效率的原则。
53.各地人民法院在审理和执行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不得查封、(冻结)或扣划社会保险基金;不得用社会保险基金偿还社会保险机构及其原下属企业的债务。各地人民法院如发现有违反上述规定的,应当及时依法予以纠正。
54.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业务工作所需要的经费,由财政部门在(预算)中安排。
55.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规范业务流程,推动计算机管理,以建设中心城市(资源)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为重点,逐步实现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
56.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劳动者个人)和基层单位。
57.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发行的,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集成电路卡,叫做(社会保障卡)。
58.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障系统中采用的公民身份号码为(18)位。
59.劳动保障部政府网站的英文网址是(www.xiexiebang.com)。
60.中德社会保险协定于(2001年7月)签署。协定的目的是为缔约一方人员在缔约另一方境内工作提供方便,特别是避免承担(双重)社会保险义务。
6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有权进入用人单位了解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必要的资料,并对(劳动工作场所)进行检查。
62.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63.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64.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65.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举报案件的调查处理,应当从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结案;情节特别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60)日。
66.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在执行监察公务时,至少应当由(两)人共同进行。
67.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68.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69.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另外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的(300)%的工资。
70.《劳动法》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71.《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72.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7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养老保险类(40)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原则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保险编号为(10)位数。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主要以(县)级管理机构为核算单位。
4.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
5.目前国际上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有: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
6.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步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也要逐步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7.1999年,劳动保障部为贯彻《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发布了《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及(《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
8.养老保险是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人寿保险则是一种商业行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完全是一种契约关系。
9.本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10.职工在同一统筹地区流动时,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不转移(个人帐户资金)。
11.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规定: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且已经没有生产能力、无力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企业,不再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
12.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规定:退休人员死亡后按国家规定支付的丧葬补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
13.职工跨统筹地区流动时,要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帐户档案)、职工个人帐户资金。
14.资源枯竭矿山破产终结后,离退休人员转由地方(社区)管理机构发放养老金和管理,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
15.与关闭破产矿山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未被其他单位招用,个人自愿参加养老保险的,参保办法比照(个体劳动者)执行。
16.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制度,是指按(职工工资增长)的一定比例定期对基本养老金进行适当调整。
17.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与其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和个人帐户储存额密切相关,职工中断缴费后将直接影响其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
18.下岗职工出中心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其以前的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予以保留,接续后的缴费年限可以同以前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19.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20.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的退休金由用人单位支付,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而是“(企业)保险”。
21.(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是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文件之一。
22.(1995)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对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提出了两个实施办法。
23.(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立我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24.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的目标。其中,国家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实行储蓄性养老保险。
25.职工退休后,如果本人的个人帐户储存额已经支取完了,则继续从(社会统筹)基金里支取养老金。26.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27.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时,应该按(6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28.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为有利于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和加强宏观调控,要逐步由县级统筹向(省)或省授权的地区统筹过渡。
29.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新成立的缴费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30.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在(1998年8月31日)前,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移交地方,实行省级管理。
31.原参加金融系统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的单位,除了(人民银行)系统未移交地方管理外,其他银行(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全部移交地方管理。
32.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时,对于跨省、区、市的企业,按照单位或其分支机构的(注册登记地)进行属地划分。
33.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
34.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规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市(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以后缴费每满一年增加一定比例的基础养老金,总体水平控制在(30)%左右。
35.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中规定,已经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地区,要继续完善和(规范)。
36.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职工按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办理退休,必须符合相应的特殊工种工作年限要求。其中,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必须累计满(10)年以上,从事井下、高温工作必须累计满(9)年以上,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必须累计满(8)年以上。
37.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时,对于按规定办理提前退休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除按从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年限不减发基本养老金外,其他情况每提前1年减发(2)%(不含个人帐户养老金)。
38.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初创时期,曾经实行过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当时组织统筹的机构是(工会组织),企业费率为工资总额的3%。
39.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余额(个人缴费)部分可以继承。
40.养老保险的主要特征是参加保险与(享受待遇)的一致性、保障水平的的适度性、(享受期限)的长期性、保障方式多层次和与家庭养老相联系。
失业保险类(15)
1.国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是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
2.(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照《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
3.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4.(省、自治区)可以建立失业保险调剂金。
5.失业保险调剂金的筹集、调剂使用以及地方财政补贴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6.失业保险调剂金以统筹地区依法应当征收的(失业保险费)为基数,按照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筹集。
7.失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收支。
8.统筹地区的失业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失业保险调剂金调剂、(地方)财政补贴。
9.失业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不得按季度发放。
10.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11.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
12.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
13.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
14.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15.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1年,本单位并已缴纳失业保险费,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金)。
医疗保险类(31)
1.(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2.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4.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5.要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6.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7.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
8.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退休人员(个人帐户)的计入金额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给予适当照顾。
9.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部分,均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
10.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
11.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银行计息办法:当年筹集的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基金本息,按3个月期整存整取银行存款利率计息;存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的沉淀资金,比照3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不低于该档次利率水平。
12.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
13.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的水平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相适应,保证国家公务员原有医疗待遇水平不降低,并随经济发展有所提高。
14.(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公务员医疗补助的经办工作。公务员医疗补助经费要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单独管理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开核算。
15.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帐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16.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由(西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三部分组成。
17.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
18.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所有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
19.《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工伤医疗期应当按照轻伤和重伤的不同情况确定为1个月至24个月,严重工伤或者职业病需要延长医疗期的,最长不超过(36)个月。
20.《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护理依赖程度进行等级鉴定。
21.《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内停发工资,改为按月发给工伤津贴。其标准相当于工伤职工本人受伤前(12)个月内平均工资收入。
22.按照《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共有(10)种情形应认定为工伤。
23.生育保险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生育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
24.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用)等。
25.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是,职工生育必须符合国家政策,职工所在单位参加了当地的(生育保险)。
26.《企业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规定:符合评残标准(一至四)级为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27.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核心。
28.工伤待遇包括医疗待遇、(伤残待遇)以及死亡待遇三部分。
29.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鉴定劳动者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客观依据。
30.职工因工死亡,应按照有关规定发给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31.工伤保险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培训就业类(17)
1.下岗职工是指由于企业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和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尚未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
2.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原则上采取(“三三制”)的办法解决。
3.再就业服务中心是依托企业建立起来的、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代缴社会保险费用及再就业服务的组织。
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为三条社会保障线。
5.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任务包括(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组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7.下岗职工由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基本生活最长不超过(3)年。
6.下岗职工在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之前,应与所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
7.劳动力市场“三化” 建设是指劳动力市场建设要(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
8.劳动力市场两大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9.对下岗职工开展的“一三一”服务是指:一次(职业指导)、三次(职业介绍)、一次(培训)。
10.再就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培训的内容是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11.为了妥善解决下岗职工出再就业服务中心后面临的实际困难,目前,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再就业援助行动的三大主题是“(保生活)、(促就业)和(续保险)”。
12.再就业援助行动以协议期满将出中心或已出中心但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为服务对象。
13.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三)年内可免收行政性收费。
14.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15.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16.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规定:工龄已满(30)年、实现再就业有困难的下岗职工,可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
17.某城市的职业供求信息中,用人单位需要招聘的“广告设计人员”人数为30人,同期该职业求职人数为10人,请问该职业的求人倍率为(3)。
劳动工资类(28)
1.我国法律规定禁止使用童工。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2.女职工产假为不少于(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
3.对女性生理机能变化过程中的劳动保护,即“四期保护”。包括(经期)保护、(孕期)保护、(产期)保护、(哺乳期)保护。
4.目前,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全年共有(10)天。
5.根据有关法规,目前我国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为(20.92)天。
6.《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7.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8.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9.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式公布了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并实施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10.我国最低工资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代表民主协商原则,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颁布。
11.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12.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13.劳动合同期限分为三种形式:(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14.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并且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15.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16.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确认。
17.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18.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实行(经济性)裁员。
19.由用人单位提出、并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20.按照《劳动法》 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
21.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企业工会代表组成。
22.《《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职工或者死亡的职工,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
2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能以(劳动合同)未经鉴证为由不受理相关的劳动争议案件。
24.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
(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5.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由共同的上级(劳动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26.仲裁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有关事项应有(2/3)以上委员参加。
27.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
(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8.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二、单项选择题(285)
综合类(94)
1.在养老保险方面采用公积金制的国家是:(C)
A.日本 B.英国 C.新加坡 D.波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于(C)年修订后正式发布实施。
A.1950 B.1951 C.1953 D.1952
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统计范围的是(C)
A.从业人员 B.失业人员 C.离退休人员 D.下岗职工
4.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资源、职工、从业人员四项指标按口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为(D)
A.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资源、职工、从业人员
B.经济活动人口、从业人员、职工、劳动力资源
C.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职工、从业人员
D.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从业人员、职工
5.以下选项中,属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统计范围的是(B)。
A.正在就读的学生
B.城镇初高中毕业生中未能升学的待业人员
C.家务劳动者
D.尚有部分劳动能力但需要特殊安排的残疾人
6.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企业人工成本统计范围的是(C)。
A.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B.社会保险费用
C.产品销售成本 D.劳动保护费用
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职工工资总额统计范围的是(C).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离退休费 D.奖金
8.我国劳动力资源统计中规定的劳动年龄下限是(B)周岁。
A.15 B.16 C.17 D.18
9.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采取(D)的筹集方式。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积累式 C.储备基金式 D.部分积累式
10.《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职工一般以(C)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A.本人当月工资
B.本单位职工当月平均工资
C.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
D.本单位职工上一月平均工资
11.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基金支出户”用途的是(B)。
A.暂存银行支付该帐户的利息
B.暂存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下拨的调剂基金
C.上缴上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调剂基金
D.拨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12.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精神,今后要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C)。
A.5-10% B.10-15% C.15-20% D.20-25%
13.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事业经费由(B)解决。
A.提取管理费 B.财政预算
C.经营收入 D.收取参保手续费
14.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中,按照规定覆盖范围最大的保险项目是(B)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
15.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B)
A.充分的生活保障
B.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C.可靠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
D.高水平的社会保障
16.“三条保障线”是指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C)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
17.“两个确保”是指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确保(A)。
A.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B.社会稳定
C.经济快速发展
D.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B)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A、年老、事故、失业、天灾、患病
B、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
C、医疗、生育、养老、下岗、残疾
D、年老、工伤、退伍、生育、家庭困难
19.缴费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缴费单位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C)日内,到社保机构办理变更或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手续。
A、10
B、20
C、30
D、40
20.社会保险运用(A)法则,在社会范围内分散劳动者的风险。
A.大数
B.平均
C.经济 D、社会
21.《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施行后成立的缴费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C)内,持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等有关证件,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A、1个月
B、2个月
C、30日
D、3个月
22.对缴费单位填报的社会保险登记表、提供的证件和资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即时受理,并在自受理之日起(B)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A.5 B.10 C.15 D.30
23.缴费单位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有关机关批准或宣布变更之日起(C)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到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办理变更社会保险登记。
A.10日 B.15日 C.30日 D.1个月
24.缴费单位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之日起的(B)内,向原社会保险登记机构申请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登记,并向迁达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A.15日 B.30日 C.1个月 D.2个月
25.社会保险登记实行(C)管理。
A.省级 B.县级 C.属地 D、行业
26.缴费单位必须在社保机构核准其缴费申报后的(B)日内缴纳社会保险费。
A.2
B.C.5
D.7
27.缴费单位不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暂按该单位上月缴费数额的(A)确定应缴数额。
A、110% B.120% C.130% D.200%
28.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B)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A、实物
B、货币
C、货币或实物
D、货币和实物
29.缴费单位应当在每月(A)日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申报。
A.5
B.C.15
D.20
30.缴费单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申报有困难的,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可以(D)申报。
A.不 B.向财政部门
C.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D.邮寄
31.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和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C)的滞纳金。
A、1‰
B、1%
C、2‰
D、2%
32.缴费单位应当每(C)向本单位职工公布本单位(C)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接受职工监督。
A、月;上月 B、每季度;本季度
C、年;全年 D、周;上周
33.(B)负责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
A.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C.财政部门
D.就业服务机构
34.缴费单位未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机构应当向其发出(A)
A.《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
B.《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
C.《审计通知书》
D、《审计决定书》
35.“三条保障线”是指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C)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保险
36.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至少(C)向缴费个人发送一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通知单。
A.每季
B.每半年
C.每年
D.每两年
37.社会保险费可以由(A)征收,也可以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
A、税务机关 B、财政部门 C、审计部门 D、劳动保障部门
38.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至少(B)向社会公告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A.每季
B.每半年
C.每年
D.每两年
39.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举报,应当于(C)日内立案受理,并进行调查处理,且一般应当于(C)日内处理结案。
A.2;15 B.7;15
C.7;30 D.10;15
40.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对缴费单位进行调查、检查时,至少应当由(A)人共同进行。
A.2
B.3
C.4
D.5
41.缴费单位或者缴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于(C)日内,向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A.7
B.10
C.15
D.30
42.《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试行)中规定: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按照(A)的顺序清偿。
A.(1)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2)所欠税款;(3)破产债权
B.(1)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2)破产债权(3)所欠税款
C.(1)所欠税款;(2)破产债权;(3)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D.(1)所欠税款;(2)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3)破产债权
43.《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C)%,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A.10 B.18 C.20 D.25
44.《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B)%。
A.6
B.8
C.11
D.20
45.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社会保险(A)电话,号码为84220843。
A.基金监督 B.举报中心
C.咨询热线
D.法规查询
46.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产生于(C)。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47.(D)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48.(C)是世界上立法最早的社会保险险种。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医疗保险 D.工伤保险
49.目前,全世界已有(C)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A.120 B.140 C.160 D.180
50.下列保险项目中,不属于社会保险的是(C)。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财产保险 D.生育保险
5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社会保险基金形成的资产享有占有和控制权
B.社会保险金形成的资产不属于国有资产
C.基金财政专户的利息收入可以不计入该基金财政专户
D.基金财政专户可以在非国有商业银行中设立
52.监督机构实施现场监督,应根据监督计划和工作需要确定监督项目及监督内容,制定监督方案,并在实施监督(B)日前通知被监督单位。
A.2 B.3 C.4 D.5
53.按规定借出尚未收回的生产自救费,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按照借款合同清理回收。收回资金的(C)%并入基金,其余部分作为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的专项事业经费,用于人员培训和购置计算机设备。
A.50 B.60 C.70 D.80
54.社会保障财政专户资金,按照(B)计息。
A .银行存款利率 B.同期居民银行存款利率
C.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D.待定利率
55.(D)负责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机构,具体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A.国务院办公厅 B.财政部
C.审计署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56.监督机构实施监督时,应当由(A)以上监督人员共同进行。
A.两名 B.三名
C.四名 D.五名
57.对现场监督或非现场监督中存在问题并需要改进的被监督单位,由(B)提出监督处理意见。
A.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纪检监察部门 D.社会团体
58.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需的办公设备、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离退休人员活动用房等,由(C)解决。
A.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B.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
C.同级财政部门 D.上级财政部门
59.建立由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工会、职工代表和专家组成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依法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和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设在(D)。
A.审计部门 B.财政部门
C.总工会 D.劳动保障部门
60.财政专户发生的利息收入直接计入(C)。
A.收入户 B.支出户
C.财政专户 D.其他户
6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的社会保障卡是(C)。
A.磁条卡 B.条形码卡
C.集成电路卡(IC卡)D.凸码卡
62.在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中单位的主关键字是(B)。
A.工商注册号码 B.组织机构代码
C.银行帐户号码 D.计算机系统流水号
63.第一个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进行社会保障卡试点工作的城市是(B)。
A.北京市 B.上海市 C.长春市 D.武汉市
64.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在基本养老金个人帐户、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中的职工个人身份代码,均采用(B)。
A.公民身份证号码 B.公民身份号码
C.居民身份证号码 D.居民身份号码
65.以下说法中,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的是(C)。
A.必须设置个人密码 B.不能设置个人密码
C.是否设置个人密码由持卡人决定
D.是否设置个人密码由发卡部门决定
66.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某一城市发行的社会保障卡使用范围是(C)。
A.只能在本城市使用 B.只能在本省范围内使用
C.可以在全国任一已发行了社会保障卡的地区使用
D.使用范围由发卡城市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决定
67.对怀孕(B)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A.8;
B.7;
C.6;
D.5。
68.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A)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A.第四级 B.第三级 C.第二级 D.第一级
69.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C)年的,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A.25
B.20
C.D.10
70.根据现行有关法规规定,下列社会保险项目中,覆盖范围最广的是(C)。
A.基本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基本医疗保险 D.工伤保险
71.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B)个月。
A.1B.18
C.24
D.30
72.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就医的,可以按照规定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医疗补助金。医疗补助金的支付渠道是(C)。
A.医疗保险基金 B.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
C.失业保险基金 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
73.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期限一般不超过(A)年,期满仍未再就业的,应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或社会救济。
A.3
B.4
C.5
D.2
74.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D)。
A.冻结缴费单位银行账户 B.查封缴费单位资产
C.拍卖缴费单位财物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
7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内容的是(B)。
A.职业介绍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
B.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
C.企业签定劳动合同的情况
D.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情况
76.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办听证会时,应当在听证会前(B)日,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A.5
B.7
C.10
D.15
77.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受到罚款处罚的,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D)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A.5
B.7
C.10
D.15
78.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以(C)元罚款。
A.500-2000
B.1000-3000
C.1000-5000
D.2000-10000
79.下列行政处罚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作出的行政处罚是(B)。
A.没收财产 B.罚款 C.吊销营业执照 D.拘留
80.劳动保障行政监察机构在行使行政处罚权时,应当以(B)的名义作出处罚决定。
A.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自己 B.所属劳动保障行政机关
C.所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81.重大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应由(D)决定。
A.劳动保障行政监察机构负责人 B.劳动保障行政监察机构负责人集体讨论
C.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
82.对符合规定的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B)日内立案。
A.5
B.7
C.10
D.15
83.劳动保障主管部门制作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在(C)日内报送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A.5
B.7
C.10
D.15
84.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A)日内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A.15
B.20
C.30
D.60
85.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企业的工伤报告或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后,应当组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进行调查取证,在(D)日内作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A.15 B.20 C.30 D.7
86.工伤医疗期是指职工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和领取工伤津贴的期限。工伤医疗期应当按照轻伤和重伤的不同情况确定为1个月至(D)个月,严重工伤或者职业病需要延长医疗期的,最长不超过三十六个月。
A.6 B.12 C.18 D.24
87.工伤医疗期的时间由(A)确认。
A.劳动鉴定委员会 B.所在单位 C.医疗机构 D.经办机构
88.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内停发工资,改为按月发给工伤津贴。工伤津贴标准相当于(A)。
A.工伤职工本人受伤前十二个月内平均月工资收入
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职工上社会平均工资
C.统筹地区职工上社会平均工资
D.本人上平均工资
89.工伤职工的护理等级由(A)评定。
A.劳动鉴定委员会 B.所在单位 C.医疗机构 D.经办机构
90.职工因工死亡,可以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上职工平均工资(B)个月的标准发给丧葬补助金。
A.3 B.6 C.12 D.1
91.职工被借调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由(A)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A.借调单位 B.原工作单位 C.职工本人 D.借调单位和原工作单位
9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的,可以按月享受伤残抚恤金的最高标准为本人工资的(B)%.A.100 B.90 C.85 D.80
93.对缴费单位阻挠劳动保障监察人员依法行使监察职权,拒绝检查的;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拒绝执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的监督检查询问书的和拒绝执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的限期改正指令书的行为,应当给予警告,并可处以(C)元以下的罚款。
A、4000
B、5000 C、10000
D、8000
9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水平和(C)相适应。
A.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B.社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
C.社会承受能力 D.消费水平
第五篇: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总结
XXXX发〔2011〕6号
XXX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关于呈报《二0一一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政府:
现将我队《2011年工作总结》呈报你处,请审示。
XXX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XXX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二0一一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支队精心指导及县人社局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劳动保障监察中心工作,结合全年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职能作用,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以规范劳动秩序为目的,查处各类违犯劳动法律法规案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工作,履行职能,并在相关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得以圆满完成,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坚持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自身业务素质过硬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因此,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常抓不懈。2011年,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坚持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共举行了集体学习6次,每人记学习笔记约3万余字,通过学习,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业务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增强。
2、继续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促进劳动法律
法规的贯彻落实。为了劳动者真正将劳动法律法规得以适用,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除了给来访人员讲解法律知识外,并以发放传单,印发文件,难点疑点讲解等方式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陕西企业工资支付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进行了宣传,效果显著,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执法监察
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一项重要举措,因此,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接受投诉信访的同时,结合信访投诉内容,组织了专项执法监察,对全县建筑、服务等行业的用工行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情况,劳动用工合同的签订等情况进行了检查。
1、今年,我县劳动监察大队共接到信访举报投诉案件55起(包括来信、来电、来访),结案55起,时效结案率为100%,涉及劳动者人数351余人,追回拖欠工资64.8元。
2、积极开展带薪年休假专项检查,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出动检查人员20人次,对县属及中省市驻延有关用人单位、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5家,涉及带薪年休假人员3600人,责令1家用人单位规范年休假手续,责成2家用人单位完善职工带薪年休假工作。
3、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的要求,规范我县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及时转发了《XXX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并在全县开展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专项检查,收取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17万元,为应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做好了保障。
4、为提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我县积极开展“两网化”工作,制定印发了“两网化”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为今后开展“两网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
1、人员短缺,影响工作开展;
2、劳动监察经费空缺,设备不齐全,致使劳动监察工作难以开展。
3、学习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针对《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要常抓不懈。
4、需要进一步端正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服务树形象,以服务促工作,改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
四、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劳动用工关系逐渐复杂,特别是派遣公司的出现,使劳动法律法规贯彻力度加大,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对此我们提出了“抓学习、提素质、严管理、创一流”执法队伍,强基础、搭平台、促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力度,督促各用人单位积极宣传贯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提高用人单位依法用工的自觉性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营造良好的劳动用工环境。
2、认真做好基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两网化”管理工作,使我县劳动用工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创建网上投诉举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基本数据库,不断拓宽群众的举报投诉渠道,实现对用人单位“无缝隙、全覆盖”适时监管。
3、做好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规范管理工作,加大对恶意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使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全面落实执行。
4、做好各项专项检查,处理举报投诉案件和突发事件的同时,着重培育劳动用工规范企业,以点带面,促进我县整体劳动用工行为的不断规范。
5、继续深入探索企业工资支付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力度,健全工资支付制度,并进一步将工资支付制度扩展到其它劳动密集型行业,从而实现无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
6、做好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备注:本文件是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工作总结,请延安地区的朋友不要下载,以免重复。
主题词:文秘工作 劳动保障 监察 工作总结 抄送: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政府办,人社局。
XXX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2011年12月15日印发
共印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