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建基耕路计划书
一、倡议书
倡议书:
在国泰民安的大好形势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为使浦联村的村民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浦联村的村民及相关人员自愿组织起来把村中主干道修建成水泥路(长4.6千米、宽4米、3.3米、3米不等,厚20公分)。
由于我们年轻识浅,工作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等原因。我们急需各级领导、社会人士、全体村民和相关人员给以各方面的支持。现在我们代表全体村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浦联村发展的人士倡议:
一、希望全体村民各尽所能,各司其职。积极主动的关心支持修路这一关乎浦联村百年大计的工程。
二.希望大家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为我们出谋划策,做好关乎浦联村后代儿女的工程。
三.希望关心浦联村发展的各级领导给予我们大力支持。
四.希望从浦联村出去的各种人员(公职人员,嫁出去的女儿,搬出去的儿子)给予我们全力支持。
五.希望关心支持农村发展的爱心人士给予大力支持。
此致
敬礼
红桥乡浦联村自然村村民
2010年 月 日
二、实施步骤
(一)规划
从原贮木场到基耕路,从基耕路到原球场两段,共1.3千米,修成宽4米厚20公分的水泥路。
从基耕路到小龙洞,从红桥完小背后的坟塘到苹果园,从原村子中间到球场,三段长1714米,宽3米,厚20公分的水泥路。
整条基耕路修成1050米,宽3.3米,厚20公分的水泥路。
(二)、浦联村主干道的修建预算
名称
数量
单位
单价
合价
水泥
897.4
5吨
380元/吨341031、00元
沙
1491.16
立方米
70元/立方米104381、2元
碎石
2374.8
立方米
60元/立方米142488、00元
人工
3357.86
工日
34.7元/工日116752、79元
机械
2761.
4立方米
48.22元/立方米133154、7元
石块
276
1立方米
50元/立方米138050、00元
合计
975856.00元
(三)、资金来源
1、有县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资金10万元。
2、浦江赠送浦联村修路资金5万元。
3、浦联村519人每人捐资10元 合计:5190元。
4、共119户,每户捐石头一车,每车合70元=8330元。
5、共119户,每户捐沙子一车,每车合50元=5950元。
6、每家10个工,每个工50元,有119户 合计:5950元
7、浦联村在外工作人员及红桥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预计43人,约合人民币
15000元。(人均最低捐资300元)。
8、浦联村的退休老干部9人,共捐资1500元(人均150元)。
合计:240799元
(四)、领导人员名单
1、筹备、计划、外援支持组:浦理双、浦理云、钟国强、邹桂顺、徐兴明、浦理智、浦理胜、浦理勋、浦理升、浦理开。
2、领导小组:邹桂发、浦理朝、徐顺峰、浦永志(党员)、李富艳(妇女)。
3、实施组:浦理朝、徐顺峰、浦理孝、郑永云、王正兵、浦理祥、贺顺云、邹桂林、张应明、徐涛、徐兴旺、徐顺东、彭德兵、浦理勇、浦永军、段青华、浦永荣、浦理成。
4、监督组:王德元、谢龙、徐兴和、浦理彬、徐兴龙。
5、财务人员:徐顺峰。
(五)、各小组职责:
1、筹备、计划、外援支持组
领导小组在修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由筹备、计划、外援支持组给予具体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2、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完成修路计划,资金的筹备、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3、实施组
具体落实领导小组的实施方案。(包括路基的协调工作;材料的管理;使用修路进程中出现的矛盾调解、解决)。
4、监督组
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质量把关。
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与村民的争议,给予具体的解决。(如:村民集资的沙子的数量、质量,工日的长短,工价高低等)。
5、财务人员
具体登记好收支情况,以便各级人员查记、询问。并对收支情况作出实际、合理的解释。要做到没有领导小组的签字不使用一分钱。保管好各种单据。
(六)立公碑
等浦联村主干道水泥路修建完工。按捐建金额,从高到底的顺序排列。择其恰当之处树立公碑,以记其事。
第二篇:村组路修建报告
关于 县 乡 村 组通组路建设的报告
局:
村 组位于======乡的西北部,=====的北部,为同一条通组路连通的两个少数民族村民小组,人口居住集中,共有226人,耕地168亩。承担该===组群众生产生活的公路为自通村公路终点起原仓库门口,宽2.2米,长1KM的砂石路。
该通组公路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几十年来,经过 组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同投资投劳,相继对该通组路进行了加宽、修保坎、铺砂石等维护工作,才幸得以艰难维持现有能通农用车的交通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该通组公路已远远不能满足两组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尤其该公路 房屋门口段坎高(达十米)、路窄(紧为2.2米)、路基不稳(常年垮塌),严重影响了两组群众的生产生活,尤其是客运安全和砂石、砖瓦、肥料等的运输,给两组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为解决两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需求,经两组人民会议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一是对 房屋门口处路段进行改道,将原来从 门口的公路改走洞口塘水坝坝口沿人行道至杨通勋房屋拐角处,然后直线占用0.4亩农田至对面通村公路。
工程概算:
土方开挖1400m³,浆砌石保坎宽0.6米、高2.5米、长180米,土方清运填方量800m³,宽4米、高2米、拱内直径2米过水拱桥2座,占用正板村大树脚组农田0.4亩补偿费用1.6万元(4万元每亩)。
土方开挖费用:1400×14元/m³=19600元;
土方清运填方费用:800m³×10元/m³=8000元;
浆砌石保坎:180米×0.6米×2.5米×280元/m³=75600元;
2座过水小拱桥:预计11000元;
农田占用补偿:0.4×4万元/亩=16000万元
共计:130200元。
经费来源:因村级财力不足以维持村级运转,无力支持,为确保两组通组路建设,一是采取群众自筹,两个组在现有人口基础上,一致达成按每人200元标准群众自筹资金45200元;二是采取两组群众降低报酬投工投劳(防止有劳动力而不愿参加免费劳动),节省劳动成本,预计节省劳动力资金8000元;三是采取积极向上级项目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支持。
存在困难: 组通组公路修建经费紧缺,亟待上级各部门通过项目大力支持,目前资金缺口达77000元,组226名群众急盼贵局予以项目支持。
村 组
二O一四年五月四日
第三篇:关于请求修建水泥硬化路的报告
关于请求水泥硬化桐木冲至石坪路段的报告
县政府、县交通局:
中源、皮叶两村依山带水,毗邻相连,两村道路是沟通黄土矿乡、瓦屋塘乡最平坦最便捷的交通要道。多年来,在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下,两村支部、村委会积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倾村级财力,至2007年,两村均修建了通村公路,水泥硬化路面分别延伸至桐木冲组和石坪组。但桐木冲至石坪之间有不足1.5公里的路段至今尚未进行水泥路面便化。近两年来,经县发改委、民宗局等单位大力扶持,路面已基本平整,但由于是泥砂路面,一旦大雨,即坑坑坷坷、破烂不堪,需绕行牛栏冲村,但该村公路坡高、路陡、急弯多,不仅给两乡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交通安全也存在严重隐患。对此,县交通部门高度重视,不止一次到现场查看,并表态要尽快将桐木冲至石坪路段进行水泥硬化,以确保两乡人民交通安全便捷,促进两乡经济快速发展。值此,特恳请县政府、县交通部门批准同意,使黄土矿乡中源村桐木冲组至瓦屋塘乡皮叶村石坪组路段水泥硬化项目尽快开工。特此报告,敬呈批准。
黄土矿乡中源村
瓦屋塘乡皮叶村
2011年4月16日
第四篇:抢抓大机遇修建小康路(公路建设经验交流)
抢抓大机遇修建小康路
义和镇位于应城市西南部,四面环水,总人口2.5万人,辖21个村民委员会,91个自然湾,在应城市有“湖蔸子”、“水袋子”之称。2003年以来,我们抢抓国家扶持乡村公路建设政策的机遇,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兴办实事工程、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克服湖区修路存在的路基软、施工难度大、配套工程任务
重、投入大等种种困难,大力兴建通村小康路。三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共修建通村公路10条35公里,其中水泥路8条18公里,沥青路2条17公里。公路配套工程完成土方14万方,修建过水桥涵108处,开挖沟渠50多公里。通达自然湾66个,通湾率达72.5。通村公路通村率100,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彻底改变了公路交通的落后面貌,我们各级组织都充满了成就感。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长期以来,交通条件落后,一直是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道路交通不便,农民种的优质粮棉以及特种水产品等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由于道路交通不便,路难行、人难进、客商难招。“要改变义和落后面貌,必须首先解决交通问题”,成为镇委、镇政府一班人的共识。我们先后召开了村支部书记会议、党员会、群众代表大会和专题座谈会,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公路建设会议精神,宣传建设通村公路的有利政策和现实意义,给他们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帐,让他们形成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共识。为加强领导,我们成立了通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由镇主要领导作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指挥长,各驻村领导、镇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受益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统一组织领导和施工。
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搞好科学规划,立足实际分步实施,是搞好通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为此,我们一是抓全局,科学规划。结合全镇各村现有公路的基础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实际,在交通部门的指导下,于2003年4月制定了《义和镇通村公路建设规划》,规划建设里程41.3公里,交通部门核定32.4公里,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完成。二是抓典型,示范带动。我们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先选择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季伟等5个村,引导他们多方筹资70万元,于2003年7月率先启动7公里的李季沥青公路建设。工程完工后,我们又及时在李季公路上召开了全镇公路建设现场会。2004年,全长10公里、连接新村等5个村的季(季伟)铁(铁塔)沥青公路兴建完工。今年全市三级干部会议后,乌岭、陶柳、西
二、李大、老集、柴咀、丁咀等村总长1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相继动工,全镇出现了争先恐后修公路、你追我赶抢进度的局面,掀起了通村公路建设的高潮。
三、广泛动员,多方筹资
突破筹措资金难题,是搞好通村公路建设的关健。目前,我镇通村水泥公路每公里造价,包括公路路基、路面以及渠涵配套一共是18万元,沥青公路每公里是16万元。全镇修建35公里通村公路,除国家政策补助和孝感市、应城市的奖励资金可到位310万元资金外,尚需自筹290万元,单靠镇级财政补贴通村公路建设,是力不从心的。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广泛动员,采取“捐”、“筹”、“扶”、“助”、“奖”等措施,广辟筹资渠道。
一是在外人士“捐”。通过宣传倡议,鼓励各村在外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的“四有”人士支持家乡建设。武汉汉正街的义和籍经商人士比较集中,镇主要领导六下武汉,与汉正街应城商会联合举办联谊活动,共商公路建设大计,寻求他们的援助。陶柳村有近500人在汉经商,得知家乡要修公路,我镇在汉工商业者党支部书记柳长发在妻子因脑溢血住院花去医药费10多万元的情况下,率先捐资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陶柳村在汉经商人员踊跃捐资26万元。汉正街应城商会秘书长曹建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也慷慨捐资5000元。在汉正街应城商会的牵线搭桥下,在汉经商人士为支援家乡公路建设捐资达50多万元。老集村丁正江在西安从事仿古建筑业,得知家乡修路的消息,主动捐资3.5万元。据统计,近三年来,全镇在外“四有”人士捐款近80万元支持家乡通村公路建设。
二是村级出让集体经营土地“筹”。充分利用村级“四荒”资源,采取出让经营权的方式,用资源置换来的资金弥补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今年,乌岭村、西二村通过出让850亩“四荒”土地和村级基地的三年经营权,获取租金26万元,用于修建长3公里的乌岭通村公路和长2.5公里的西二通村公路。据统计,近三年来,全镇通过出让村级集体经营土地经营权筹资近50万元,极大缓解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
三是市驻村小康工作队“扶”。今年,以市委宣传部为首的五个小康工作队帮扶资金8万元。
四是整合老区扶贫等项目资金“助”。充分利用上级相关项目支持,将扶贫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向通村公路建设倾斜,共筹措建设资金近50万元。
五是镇级财政
“奖”。为激励各村修建通村公路,镇委、镇政府出台了奖励政策,即对每公里通村公路,镇级财政予以奖励1万元。仅此一项,前两年镇财政在运转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7万元资金进行了奖励兑现。今年的奖励资金也已全部到位。
四、群众积极参与,齐心协力攻关
通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好坏,既是通村公路的生命,更是检验通村公路是否是“富民工程
”和“民心工程”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村级“两会一组”(民主监事会、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让人民群众参与通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这样既调动了群众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又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怀疑,还了干部一个清白,更确保了公路建设的质量。首先是严把资金管理关。镇委、镇政府要求每条在建公路的自筹资金,都必须设立专户,由各村民主理财小组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不出现挪用公路建设资金的现象。其次是严把施工监督关。公路施工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承建方,在招标过程中,镇纪委以及驻村领导全程参与监督,市交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保证了全镇通村公路建设施工都按规范的公路标准操作。同时,村民主监事会主动参与,从路基平整、开挖排水沟、混凝土的配比及浇筑过程中的厚度、宽度控制到路肩培土等各个具体环节进行监督。老集村在修建通村公路中,村民主监事会成员丁咬松、丁双伢参与监督,他们起早贪黑,与施工队一起上工、一同休息,随时将施工中发现的问题与施工队进行协商解决,确保了施工质量,施工队称他们为“黑包公”。其三是加强领导,齐心协力攻关,确保施工进展顺利。修建通村公路,必然会涉及占压土地、砍伐林木、房屋拆迁等十分棘手的问题,如若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公路建设进度,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我们坚持大员上阵的同时,充分发挥村级民主议事会的作用。陶柳村在修公路中需要占压邻村徐邓村的8亩多土地,涉及五个村民小组三十多个农户,当时正在开展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土地占压补偿工作难度很大,在镇领导进行协商调解的同时,村民主议事会成员积极介入,采取占多少补多少的方法,逐组逐户拨转,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乌岭村在修路中,由于原有路基狭窄和线路调整,需重做路基,不仅工程任务重、施工难度大,而且涉及占压群众的土地和房屋拆迁,村民主议事会主动配合村“两委”,积极上门做工作,使得问题迎刃而解。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说,一条路够写一本书。三年来,全镇在修建通村公路中,拆迁房屋5处、占压土地30余亩、砍伐树木1000多株,没有出现大的矛盾纠纷和群众上访现象。
五、改善交通条件,建设和谐义和
通村公路建设的大力推进,促进了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均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一是通过修路,促进了经济发展。道路畅通后,不少到外地打工的农民纷纷回乡,利用所学技术,发展当地经济。原来在陶柳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条烂路到陶柳,车不能行,人不好走,水淹陶、天干柳,一年到头无积蓄,人们只好离乡走。现在,以柳旭明、柳中发为首的外出经商人员表示要把在汉的拉链、印花、服装加工企业逐渐迁回家乡,形成生产基地在陶柳、销售市场在武汉的格局。勤劳致富后的陶柳人又新编了一句:小康大道通陶柳,汽车开到家门口。这语气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道路的畅通,也推进了我镇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据调查,今年,全镇五大湖垸利用机械收割中稻的比率达到90以上,全镇新增大型农业机械20余台套,河蟹、黄鳝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二是通过修路,连接了民心,促进了和谐义和的建设。我镇季伟片的6个村是1987年乡镇区划调整中划入的,当地以张姓人家为主。原来由于道路不畅,季伟的群众很少到义和,在当地只知天鹅、不知义和的大有人在,这既不利于党的政策落实,也导致了一些宗族矛盾的发生。现在道路畅通后,开通了季伟到应城的客运班车,群众到义和办事非常便捷,最远的村庄到义和也只有20分钟的车程。拿当地群众的话讲:原来我们是天鹅人,现在我们是义和人。三是通过修路,凝聚了民心。道路的畅通,树立了镇委、镇政府亲民务实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威信,增强了村级“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通村公路建设中,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义和籍在外人士的鼎力相助。虽然我们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建成后的通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创新;如通村公路建设的平衡推进问题,我镇还有25个自然湾未通水泥公路,需要我们再加力度,再加措施,抢抓机遇,力争实现“湾湾通”,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惠及全体人民。
农村公路越修越长,小康之路越走越宽。路通财畅,四通八达的通村公路,将有力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向前发展。我们相信,勤劳朴实的义和人一定能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快速走向富裕路,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第五篇:林基路故居现场教学讲稿
林基路故居现场教学讲稿
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这里的是林基路烈士的故居,故居坐落的地方也是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本来林基路烈士的故居有很多,但是土地改革的时候就被没收了分给了农民,到现在还没有收回来。大家可以看到这蓝色的砖瓦房,因为年久失修,看起来比较破旧,有些墙面甚至长出了青苔。
推开故居的木门,迎面看到的是一幅林基路烈士的遗像,遗像两侧分别张贴着邓小平和陈云的题词,这是三位烈士牺牲40周年的时候邓小平和陈云在新疆的题词。另两面墙则张贴着林家族系表及林基路烈士父母、妻儿、兄弟照片。和大多数台山人一样,林家也是华侨家庭。大家看一下这个族谱,林基路的祖父林立文,中年到美国谋生,三个儿子中只有林基路的父亲林德群留在家乡。林德群是一名律师,所以在当时来说林基路的家庭还算优裕。早在东京留学时期,他的父亲就一直坚持让他学法律,以继承父业当一名律师,但他坚持选择了社会科学。他抛弃了收入丰厚的律师职业,而坚定地选择了倾盆如洗的革命道路。为此,父亲断绝了对他的经济资助,但他却毫不妥协,并且还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帮助比他更困难的同志。在上海期间,为了解决生活困难和革命活动经费问题,他将爱人陈茵素的钻石戒指典当,并解释说为了革命,顾不了这些身外之物。林德群有5个儿女,长次子林为梁,1916年出生,后来为了宣传和表达中国必须
走民主革命道路的理想信念,改名为林基路。
再往里走,陈列着一些发黄的照片及报纸等档案,再现了林基路烈士青少年时期主要的革命活动,图片资料比较丰富。这些图片一共分为五大部分:青少年时期、求学之路、革命生涯、坚贞不屈和继承遗志。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青少年时期,林基路烈士在青少年时期已经表现出才智过人,我们看到右下角这幅图片,在任远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就代表任远中学参加台山全县中等学校演讲比赛中第二名,这个才能为他以后宣传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再来看到的是,林基路的求学之路。在1934年春,林基路远渡日本,到有“马克思主义东方图书馆”之称的东京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入读东京明治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到东京以后,林基路很快加入了左联东京支盟,并成为骨干,创办了《东流》、《留东新闻》、《杂文》等杂志,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宣传抗日救国。左下角的就是文艺月刊《东流》。另外值得一提就是,林基路在东京期间就认识了他夫人陈茵素,这是他们的合照。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林基路的革命生涯,新疆是林基路烈士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地方。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8年初,应新疆军阀盛世才的邀请,党中央从延安选
派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等一批干部到新疆帮助盛世才工作,林基路烈士被盛世才任命为新疆学院教务长。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组织学院师生大唱抗日救亡歌曲,举办抗日救亡演讲会等等,使新疆学院成为新疆各族革命青年抗日革命活动的中心,林基路成为各族革命青年的良师益友,这里有一些是林基路跟各族革命青年的合照。
林基路烈士非常重视执行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调任库车县县长和乌什县县长期间,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情,以极大的决心和魄力清理了冤假错案,惩治了贪官污吏。我们看下这图片,当时林基路亲自设计,动员民众修造了库车县城内大桥,并题写“龟兹古渡,团结新桥”八个大字。
再来看到的是林基路的坚贞不屈部分,1942年9月,盛世才公开投蒋反共,大肆逮捕我党在疆人员,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著名共产党人也被逮入狱。这图片就是林基路被秘密秘密关押的地方。林基路在狱中领导成立了党支部,任支部书记,与敌人开展绝食斗争,写抗议书、不承认盛世才强加的任何罪名。这就是当时林基路所绝食斗争提出的条件,大概意思就是要求盛世才对他们无罪释放。当面对敌人的酷刑审讯,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用烟灰头、香烟纸等材料写下了著名的《囚徒歌》,在狱中暗暗传唱,鼓舞难友,极大鼓舞了同志们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面对林基路等共产党员的不屈不挠,盛世才无计可施,1943年9月27日深夜, 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被秘密杀害于监狱,林基路牺牲时年仅27岁。
林基路烈士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优秀的无产阶级教育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他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继承遗志部分。对林基路烈士的纪念活动和纪念方式可以说是非常多的,其中新疆政府对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三烈士”的纪念、宣传较多,乌鲁木齐燕儿窝烈士陵园内有林基路墓,库车县城有林基路街、林基路烈士纪念馆、林基路小学。1983年“三烈士”牺牲40周年时新疆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并请邓小平、陈云、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2013年新疆又举行了“三烈士”牺牲70周年纪念活动,林基路的三个儿女都受邀参加活动。相比之下,广东对林基路的宣传却略显单薄。
我们这里看到的是林基路公园的落成纪事,我市林基路纪念公园于2007年10月15日落成,当时中共台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及各有关单位和林基路烈士亲属向林基路纪念公园敬送花篮。时任中共台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关泽锋,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国忠,市政协副主席陈俊立,中共都斛镇委书记容健强、镇长余焕灵参加揭幕仪式。林基路烈士夫人、老红军、副省级离休干部陈茵素,林基路烈士儿子、原空军司令部副军级干部林海洪及夫人,林基路烈士女儿、原福建省地矿局高级工程师林令婉、原天津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林枚及丈夫等林基路烈士亲属,台山籍老红军、老领导等,旅外乡亲代表等同志,台山市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都斛镇政府全体机关干部、部门领导、各村委会干部,教师和学生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活动。
听完林基路烈士短暂的一生,大家是不是有很多感悟?我想从以下三点来谈一下:
第一是林基路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林基路选择革命道路的年代,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潮流派和社会思潮,在这种情况下,林基路烈士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共产党,他认为中国就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他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二是林基路密切联系群众。在新疆工作期间,他经常深入农村,牧区,从不带卫兵,只带翻译,路远或事多返不回县城时,就同农牧民睡在一起,亲若一家。联系到我们现在的群众路线活动,我们更应该学习林基路烈士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精神。
第三是林基路坚持统一战线。在新疆这个地方,有很多少数民族,历来都是是民族工作非常复杂的地区,但是林基路作为一个汉族,他却赢得了各族群众的真心爱戴,这就证
明了他的统一战线工作是非常出色的。联系到我们当前的形式,现在的新疆地区仍然还有着严峻的民族工作,中央也是非常重视,总书记也是经常提及到要重视统一战线,我们应该学习林基路烈士对于统一战线的执行力度,积极推广、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