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饮食文化:揭密野炊原始烹调档案
现代人如果身处自然界中,没有其他炊具而只有火和生食物的时候,怎么解决吃的问题呢?大概不得不采取较为原始的办法了。这不是回忆和再现,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在野炊中获得食物的乐趣,同时可以让人们思考祖先在饮食文化史上的艰辛探索,从而对祖先的聪明才智发出由衷的赞叹。上山长时间的劳作,人们多要在山上做吃的。为减少路上的负担,避免熟食变质,往往只携带粮食和必要的盐巴,甚至不带锅,然后在山上按时炊煮。这种情况下的烹调简单到了原始祖先时代的程度,所能使用的也只能是祖先常用的方法。现代人在野炊的时候所使用的种种方法,再现了古代烹调条件简陋状态下的一些情况,临时使用宽大的植物叶子作为碗盏便是其中一种。台湾高山族阿美人在山上打猎或在海边捕鱼时常常使用“石煮法”烹制饭食。这种方法就是将烧红的小石块投入一种船形盛水器中,这种物器是用槟榔叶或椰子叶附于树干部分折叠而成,物器内放有菜、鱼等,水开之后把食物煮熟。哈萨克族牧民秋季在野外放牧的时候也常常使用石烹法来煮奶,将烧烫的小石块放进盛有奶子的木勺中,煮沸后食用。野外烧烤更是原始烹调的再现。黔东南的苗族人在冬天捉到田里的鲤鱼,即可临时烧一堆大火,砍来麻栗树,将树根部削尖,从鱼嘴插进,一直插到鱼尾,但是不能插破露出树尖,再将麻栗树枝叶放在火上烧,使麻栗树内的热气直冲鱼体内。等到麻栗树烧光,鱼肉也已经烧得差不多熟了,接着把鱼放到已经烧出火炭的火堆中烤。不一会儿,里外都熟的烤鲤鱼就做好了。这是临时的烤法。深秋收割糯米的时候,人们还带上酸菜、盐巴、饭等,收割完一半,就有人开始提鱼烧烤,其他人继续收割,等到收割完毕,香喷喷的烤鲤鱼就已经在四角等待了。傣族、黎族等南方民族常常吃的竹筒饭,也是烹调饭食的一种古老方式。把竹筒按节砍下,装上米和水,用叶子把口塞住,扔进熊熊的火堆中,竹筒被烧得差不多,里面的饭也基本熟了。至于竹筒被烧到什么程度里面的饭才熟好,这得依靠人们长期观察所获得的经验。现在这种方法还保存着,主要是因为在山上劳作时,这种烹调法省得带锅。人们还发现有一种香竹,煮出的饭格外香。拉枯族(苦聪支系)在地里煮饭也多用竹筒。没有竹筒则用芭蕉叶或芭蕉根,方法是用两三张芭蕉叶将米和水包起来,然后吊在火上烧煮;用芭蕉根,则将芭蕉根破开,将米和水放进,再将芭蕉根用草纤维系起来,放在火上烤。人类对野菜有选择地采集,本身也就开始了“文”化进程,而更显出饮食“文化”色彩的是火的利用。当用火已经变得平常之后,该是炊具和餐具出来表演了。餐具从炊具中分离出来,使饮食更具文化意义。与火的利用相背的生食似乎还没有被“文”化,其实却蕴含着另外的文化,是在鲜明对比中对熟食文化的抬举。来源:星辰在线
第二篇:原始户籍档案证明样本
证明大家是怎么样写的呢?不同的证明有不同的写法,我们可以看看下面的原始户籍档案证明样本哦!
【篇一:原始户籍档案证明样本】
身份证号5********家庭关系户主
姓名
曾用名
性别
出生日期
住址吴化滨吴老行男19****-05-07户主姓名吴化滨户口性质农业民族侗族籍贯贵州省从江县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贡寨村一组
此人为我派出所辖区居民
特此证明从江县往洞乡派出所
(户口专用章)
20**-12-29
【篇二:原始户籍档案证明样本】
_________派出所:
***,男,****年**月**日出生,身份证号码:******,系我村村民,****年***月因上大学,户口由我村迁移至*****,现因毕业申请户口迁回我村,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同意其迁回。
特此证明
二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篇三:原始户籍档案证明样本】
________为我辖区居民,具体信息如下: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
公民身份号码:________________
有效期限:________________
特此证明!
所在地户籍管理机关签章:
【篇四:原始户籍档案证明样本】
***,男,汉族,出生于****年**月**日,身份证号:***************,家住***省***县***乡***村委**组。
特此证明!
**派出所
****年**月**日
第三篇:试述蒙古民族的饮食文化
试述蒙古民族的饮食文化
蒙古族饮食在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和蔬菜。普遍嗜饮砖茶。白食和红食是蒙古族的传统食品,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是牛、羊、马的奶制品。按照蒙古族的习惯,白食表示纯洁、吉祥和祟高,因此用白食待客是最高的礼遇,到牧民家中做客,主人都会将奶皮子、奶酪、奶饼、奶渣和奶茶等各种白食端出来请客人品尝。由于白食是以奶为原料,加添白糖和果汁等调料制成,因此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有些白食如马奶酒及酸马奶对肺结核、肠胃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有治疗作用。蒙古族逢年过节,都要用白食涂抹一下,办喜事时做洞房用的蒙古包也要用白食涂抹,以示祝福。还有过生日、满周岁、行婚礼、出远门等,老人都会端着雪白的的奶汁举行祝贺仪式,以求平安、顺利。除了白食外,蒙古族还有品种多样的红食,其中最多的是羊肉。吃法有手把羊肉、羊背子、烤羊肉、炳羊肉和爆羊肉等,还有整羊席。蒙古族过年过节或招待来客,时兴吃手把羊肉。手把羊肉,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把着吃的羊肉。烹制时不放盐、也不加调味品,保持原味原汁,讲究火候,适当控制烹制时间,做出来的羊肉鲜嫩味美。做手抓羊肉的羊很考究,以在优良牧场上食野葱、野韭菜的为佳。用这种羊做的手抓羊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
奶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食品”。是用马、牛、羊和骆驼的天然纯奶制成的,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蒙古族食品中的上品,曾被称为“百食之长”,无论居家餐饮、宴宾待客,还是敬奉祖先神灵,都是不可缺少的。
炒米、奶茶以及奶油、奶皮、奶酪和酸奶子等是蒙古族牧民最有特色的日常食品。当然还有著名的手扒肉和全羊席等。蒙古民族颇注重饮食的文化气氛,歌舞常伴,隆重场合还要朗诵专门的祝词或赞歌。大部分蒙古人都能饮酒,以白酒为主,至于啤酒,则多是“牛饮”了,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马奶酒味道醇香,清凉解渴,是牧民款待贵客的最佳冷饮。尤其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如果你到草原做客,需要特别提防的可能是姑娘们的敬酒歌,即便平时滴酒不沾的人也可能经不住诱惑酩酊大醉。
炒米(蒙语为“胡日森布达”)是蒙古族日常的主要食品之一。又称“蒙古米”。呈黄色,米粒看似坚硬,实则吃时干脆,色黄而不焦,带有特殊的香味。做法:把干净糜子浸泡,温火煮到一定程度,停火焖。炒法分为炒脆米与炒硬米两种。炒脆米时待铁锅里的沙子烧红后放入适量的泡胀的糜子,用特制的搅拌棒快速搅拌,待米迸出花且水分蒸发完毕,火速出锅并过筛子。炒硬米可以不放沙子,干炒到半生不熟即可。冷却后碾去糠皮。其吃法有:用肉汤或肉丁煮沙米粥;用奶茶泡着吃时,加黄油、奶豆腐,味道则更佳;还可用酸奶或鲜牛奶,加上奶油、白糖等泡食。由于炒米具有方便、快捷又特别耐饥的特点,因而成为蒙古族生活、生产、旅行中不可短缺的食品。
奶茶(蒙语叫“苏台柴”)亦称蒙古茶。蒙古人最喜好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俗话说,牧区“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奶茶的熬法,通常是将青砖茶或黑砖茶捣碎,抓一把茶装在小布袋里(也可不装袋),放入开水锅里煮,茶在锅里翻滚时,要不断用勺子搅拌,三四分钟后,即把新鲜牛奶徐徐加入。鲜奶与水的比例,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习惯。奶茶开锅后,又以勺频频翻搅,待茶乳交融、香气扑鼻时,即成。一般为浅咖啡色。有的地方加点盐,有的在喝茶时随用随加。此外,有的地方把炒米或小米先用牛油或黄油炒一下,再放进茶里煮。这样既有茶香味,又有米香味。
奶皮(蒙语为“乌日沫”urem)有两种:一种是将鲜奶、牛奶或马奶、驼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天,奶子发酸后,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薄皮,“图黑乌日沫”,也叫“珠黑”,即生奶皮子,是做黄油的原料;另一种是把鲜奶倒入锅中用微火煮沸,然后用勺子反复扬洒,并不断点入生奶。直到奶上有凝结物漂起,便可撤火冷却,数小时后,蜂窝状的奶皮子便凝结成形了,此时用筷子将其慢慢挑起,控干沾在上面的奶水,对折放好,干后即可食用。称“宝勒森乌日沫”,即熟的奶皮。奶皮味道香甜可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药用价值。元代《饮膳正要》说:“奶皮子属性清凉,有健心清肺、止渴防咳、毛发增色、治愈吐血之能。”
奶酒和马奶酒,一般以马、牛、羊、骆驼的鲜奶为原料酿制而成。尤以马奶酒居多。传统的酿制方法主要采用撞击发酵法。这种方法,据说最早是由于牧民在远行或迁徙时,为防饥渴,常把鲜奶装在皮囊中随身携带而产生。由于他们整日骑奔驰颠簸,使皮囊中的奶颤动撞击,变热发酵,成为甜、酸、辣兼具,并有催眠作用的奶酒。由此,人们便逐步摸索出一套酿制奶酒的方法,即将鲜奶盛装在皮囊或木桶等容器中,用特制的木棒反复搅动,使奶在剧烈的动荡撞击中温度不断升高,最后发酵并产生分离,渣滓下沉,醇净的乳清浮在上面,便成为清香诱人的奶酒。除这种发酵法外,还有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蒸馏法与酿制白酒的方法近似,一般是把发酵的奶倒入锅中加热,锅上扣上一个无底的木桶或用紫皮柳条、榆树枝条编成的筒状罩子,上口放一个冷却水盆或锅,桶内悬挂一个小罐或在桶帮上做一个类似壶嘴的槽口。待锅中的奶受热蒸发,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滴入桶内的小罐或顺槽口流出桶外,便成奶酒。用这种蒸馏法酿制的奶酒,要比直接发酵而成的奶酒度数高些。如果将这头锅奶酒再反复蒸馏几次,度数还会逐次提高。马奶酒(蒙语“策戈”)的酿制和饮用,主要是在夏秋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的季节。马奶酒一般呈半透明状,酒精含量比较低“其色类白葡萄酒”,“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不仅喝起来口感圆润、滑腻、酸甜、奶味芬芳,而且性温,具有驱寒、活血、舒筋、健胃、润肺等功效。还有人说,常喝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马奶酒自古以来就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是他们日常生活及年节吉日款待宾朋的重要饮料。
酸奶子(蒙语为“查嘎”或“艾日格”)是牧区的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鲜牛奶到入大锅中烧开,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一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为酸奶子。酸奶子醇香扑鼻,清凉可口,可拌炒米或拌大米饭食用。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
奶油,制法及名称较多。通常是将鲜奶装入桶、罐等容器中发酵。待其变酸后用专门的奶油分离器(过去多用大木桶或大瓮充作搅拌容器,插入带圆盘的搅拌棍,再套上中间留有搅拌孔的木盘盖封口,然后上下反复搅拌数千下才可,可谓辛苦。现在基本改为机械制动,有人还用洗衣机改制;各地陆续已出产专用电动装置)分离之后,漂浮在上面的白色油脂,撇出来就是奶油(蒙语叫“查干陶斯”)。用之拌食炒米鲜香可口。把这种奶油放入锅中加热并加适量洗干净的大米,慢慢搅拌,就可净除掉奶水的成分熬炼分离出一种黄色清澈的油脂,这就是黄油(蒙语“夏日陶斯”)。黄油下面的沉淀物叫酥油渣饭,特别酸甜。黄油是奶之精华,因为特别细腻柔软,所以也称酥油。黄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夏日祛热,冬天防寒,还有治疗烫伤、止腹泻等作用,而且保值期很长。
奶豆腐(蒙语为“胡乳达”,奶酪的一种),其制法是将提取出奶油的酸奶子放入锅里熬煮,使水分蒸发,奶液逐渐凝固,然后将其装入各种形状的奶豆腐模子中固定成型,阴晾风干即可。也有的是将酸奶加热后冷却,然后装入粗布口袋中过滤挤压,浓缩后再压制成各种块状的奶豆腐。奶豆腐可酸可甜,制作时加糖即甜,不加糖则酸。晒干的奶豆腐可以存放很长时间,日常可和以炒米奶茶食用,外出放牧或远行又可以充当干粮。奶豆腐或奶酪颇能解渴耐饥而且具有解毒功能。当年蒙古西征大军奇迹般地越过千里大沙漠长途奔袭时,便多半靠了这种固体奶食。
全羊席,又称整羊席(蒙语为“布禾勒”),是蒙古人招待贵宾的传统佳肴,也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道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接待高级贵宾时摆设。将整羊加工后摆在长方形的大木盘里,像一只卧着的活羊,肉味鲜美,香飘满堂,浓郁扑鼻。宾客在进餐前,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词等。据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宴。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宴祭神祇、待宾客。到了清代全羊更加盛行,现已成为内蒙古各盟市旗县接待贵宾的驰名中外的名贵菜肴。
烤全羊、烤羊腿是内蒙古地区特别是阿拉善盟一带蒙古族人民招待尊贵客人的一种菜肴。烤全羊的做法是将羊内脏掏出,煺毛留皮,加各种调料在特制的炉子里用“扎嘎梭梭”烤制而成,色泽金黄,味道鲜美。
手扒肉是蒙古族人民经常当晚餐吃的一种食品。做法是将带骨牛羊肉分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一般加盐和花椒)。刚一煮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敬重和爱戴之情的传统方式。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杯,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杯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
第四篇:加强餐饮食品监管弘扬民族饮食文化
加强餐饮食品监管弘扬民族饮食文化
孟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张国树
我县的回族经营清真饮食历史悠久,特色突出,传承于清真饮食文化,坚持“以养为本,以洁为要,以德为先”的宗旨。餐饮业,俗称“勤行”,古时流传着“回民三把刀,宰牛、盖房、卖切糕”,勤劳质朴的孟村人民,一代一代地经营传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业,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从当初的烧饼、切糕,到如今的清真菜系、涮锅系列、特色烧烤、糕点系列等等,琳琅满目,充分体现了“尚义质朴、宽厚包容、勇敢刚毅、奋发有为”的孟村人文精神。但是,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孟村的特色民族餐馆业都与社会发展、消费需求都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小,分部分散。全县能达到300人就餐规模的餐馆、饭店屈指可数,大多是小餐馆、小吃部和流动摊点,而且点多面广,给监管带来了很大不便。二是经营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差异很大。大中型餐馆单位,员工素质较高,内部管理相对规范。小吃部、流动摊点业主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法制意识淡薄。经过我局上下一年多的努力,虽然大部分餐饮服务单位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但有些安全隐患还是不容忽视。三是监管手段和方式还较为落后。由于检测设施不足,执法人员依然沿用眼看、鼻闻、手摸等传
统监管方式,无法确保食品质量检测准确性。城乡结合部、乡镇村庄还存在数量较多的无证照经营食品的小作坊、小商贩,它们大多加工场地狭小、工艺布局不合理、各类设施设备不齐全,生产条件简陋、生产方式隐,监管难度非常大,虽经多次查处取缔,但很快死灰复燃,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而且部分小餐饮店,存在经营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更换频繁、流动性强等特点,且部分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卫生习惯较差。
如何加强餐饮业监管,让餐饮业健康发展,弘扬如我县独特的饮食文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餐饮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结合我局职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基层政府的职责。作为基层政府,街道、乡镇对辖区内小餐饮经营者的接触最为直接,了解得相对清楚,能在治理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加强对房屋出租的管理,及时掌握动态、防微杜渐。同时可在居委、村镇一级建立举报制度,形成密集有效的管理整治网络。将经营户亮证率列入基层的考核指标,在地方政府牵头协调下, 建立有效的行政执法链接。
二、强化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让消费者掌握和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伪劣食品鉴别能力,指导消费者正确消费,健康消费,通过媒体、讲座、广场咨询、宣传栏等各种
形式分发资料、进行宣传。引导消费者去消费环境卫生、信誉良好的餐饮店就餐。培养公众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科学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增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和打击强度。各食品监管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整合力量,加强联合执法,形成责权明确、联系紧密、配合有力的监管体系, 为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切实保证工作到位,不错位,不越位,无盲区。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经销不合格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添加剂、虚假食品广告、商标侵权、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刷制品等违法案件,尤其是抓好大要案件的排查和查处工作。建立健全食品违法案件受理、查办、督办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重大食品违法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与协作机制。
四、加强餐饮业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病从口入
一是严把商品进货质量关。各饭店严格在正规的进货站点进货,并且派专业人员到饲养基地专门考察、进货等,每次进货必须持有当地防疫部门出示的当日检疫合格证明,履行索证、索票、验证制度,建立进销货台帐,并备份存档备
查。严格禁止从疫区购进货品,禁止现场宰杀活禽。同时,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重点查处非法采购和使用劣质食用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使用不合格调味品等违法行为。
二是严把食品加工关。各饭店在菜品制作过程中要确保食用安全,不得使用劣质食用油和不合格调味品等劣质食用原料,添加的凝固剂要使用正规的且持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食品添加剂卫生许可证生产企业的产品,严禁添加其他违禁化学品。食品加工经过严格的高温消毒和食品留样后再销售,并对食品加强检测检疫。
三是全面审核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主体资格,严格执行餐饮服务许可前置审批规定,实行食品市场、网点开办者和经营者资格审查制度,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在餐饮业等食品专业市场中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餐饮业法定代表人、市场举办者“第一责任人”意识,要求餐饮业法定代表人、市场举办者建立和完善产品索证索票及进货、检查、验收等制度,对不合格食品坚决采取拒绝入市的措施。对拒不执行的餐饮企业,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食品摊点,责令市场主办者解除摊位租赁合同,将其清除出市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靠。开展专项质量检查和抽查,重点查处粮油、酒类调料、肉及肉制品、蔬菜、水果、奶、豆制品、水发产品、饮料等食品及节日消费食品中的假冒伪劣、无证产品。
严密监视食品广告宣传,严肃查处虚假食品广告、注册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四是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继续实施对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污染和水产品甲醛含量等的检测工作,对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对餐饮业原料使用及标签标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餐饮业的监管,不仅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还有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的职能。要保持餐饮业健康发展,进而繁荣我县特色民族饮食文化,就需要各部门协调联动,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第五篇:补办评残中的“档案记载”和“原始医疗证明”指什么?
补办评残中的“档案记载”和“原始医疗证明”指什么?
补办评残中的“档案记载”和“原始医疗证明”指什么? 答:《条例释义》明确:“档案记载”是指军人个人正式档案中由其所在部队作出的法定有效的涉及其本人负伤原始情况、治疗情况及善后处理情况等所作出的书面记载。职业病致残需提供有直接从事该职业病相关工作经历的记载。医疗事故致残需提供军队后勤卫生机关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原始医疗证明”是指:军人服役期间由其原所在部队军以上单位指定的军队医院出具的能说明其致残原因的《病情诊断书》、《出院小结》或者正式病历或者正式的病情检查、实验分析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