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仅供参考)

时间:2019-05-14 18:4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仅供参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仅供参考)》。

第一篇: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仅供参考)

2014年高考语文天津卷参考版

注意:本答案为试做答案,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欢迎指正错误。

1、【答案】A

【解析】B、取缔dì,疾风劲jìng草;C挟xié持;D扣人心弦xiá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答案】C

【解析】A鼎力相助,B遴选,流光溢彩;D天网恢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4、【答案】C

【解析】A“激发潜能”和“能否”一面对两面;B主谓搭配不当,应在“铸制“后面加“的”; D语序不当,应将“仅仅”放在“理解”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答案】A

【解析】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不全是隐性知识。

7【答案】D

【解析】A野中郁次郎“没有形成他自己独立的学说”错;B隐性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

或公式来表达;C强加因果。

8【答案】C

【解析】在野中郁次郎看来,二者的关系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而在波兰尼看来,则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12【答案】D

【解析】“有叙有议”错,应为“先叙后议”。

13、【答案】(1)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2)乡里的人都叹息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依靠的人了。”(3)所以乡邑中有好的义士,足以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和相关官员的缺失,对老百姓有功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15【解析】(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引壶觞以自酌(3)春江花朝秋月夜(4)石破天惊逗秋雨(5)其孰能讥之乎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答案】

【解析】作用从内容(强调重点、手法、情感)和结构(对题目、上文、下文结尾)两方面回答。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答案】

【解析】这种情感是对枣树、自身、世事的感叹,是对时间的感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答案】

【解析】赏析从修辞、句式特点、句子含义等方面着手。修辞用排比、类比,主要表达对爷爷奶奶日夜操劳衰老的感伤。

19【答案】

【解析】“枣香”是线索,结构全文,渲染氛围;运用比喻写爷爷奶奶对我的影响。“根”运用比喻,点明主题——对爷爷奶奶为儿女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认为哪一个好均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20【答案】A、E

【解析】A不是突出坚守乡村的可贵品质,在寒冷中等待我,突出表现了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E没有心理描写。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陈钟林建议建立专门针对老人群体的保障制度,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公共投入。要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须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机制,从“社会 保障”向“社会福利”过渡。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实行“居家养老”,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服务。但这些服务多数仍限于生活层面,还不能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部分从业人员缺少培训,服务质量不高。“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政府投入,这些都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积极措施。”陈钟林认为,如果空巢老人的生活能得到有效保障,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十分巨大。

空巢老人也应转变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

老人要从思想上改变,接受新的生活观念。老人退休以后,要建立新型家庭观念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合理安排退休后的生活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其他可以陶冶情操的运动或文艺上面。适当减少对子女感情的投入,降低对他们的期盼值进而达到对子女的依恋充实孤独老人生活。充实老人生活,找到代替角色。老年生活本就枯燥无味,老人要适当的调节生活乐趣,增加生活情趣,平时可以培养新的爱好,建立新的人际

22【答案】地雷阵游戏:用绳子在一块空地圈出一定范围,撒满各式玩具(如娃娃、球等)作障碍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指挥,另一人蒙住眼睛,听着同伴的指挥通过地雷阵,过程中只要踩到任何东西就要重新开始。指挥者只能在线外,不能进入地雷阵中,也不能用手扶伙伴。通过游戏,提高人与人的信任感

活动主题:让我带你趟地雷

宣传语:趟过地雷阵,增强信任感

23【解析】这道作文题类似于1999年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审题上,要将“情形”想象出来,变成陈述句。在立意上可以谈拥有智慧芯片的好处,也可以谈拥有智慧芯片的坏处——单纯记忆,难于创造;失去个人个性„„在文体选择上,记叙文比较好操作,写科幻文注意一定要立足现实,适当想象,不能凭空乱想。但也可以写议论文,谈自己不愿拥有智慧芯片的理由。也可以写书信、病情诊断书、调研论文等新文体。在选材上要化大为小,写智慧芯片在身边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尽量不要选择大而空的科学家等自己不熟悉的场景。

第二篇:2017年高考真题(北京卷)语文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

意思是“刚刚” B.告罄:“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 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

意思是“路” D.憨态可掬:“掬”读作jū

意思是“令人喜爱”

【答案】 1.A 2.B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将字音字义渗透到现代文阅读中考查是北京卷近几年的常见题型。一般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材料二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

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

(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让大众了解到更多文物 B.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 C.增强文物欣赏的趣味性 D.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文物

4.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是(3分)

A.身不由己B.感同身受C.设身处地D.身临其境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 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答案】 3.B 4.D 5.D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对文段的理解能力,又考查正确使用及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这种将语知渗透在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方式是北京卷常见的题型。【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又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从原文出发,理解题干所说的“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的含义,然后分析所给诗句的含义,仔细对比,找出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材料三

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 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 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 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 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 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

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6分)【答案】 6.C 7.A 8.含义:要点一: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内涵。

要点二:把文物拿出来,在展厅或线上展示出来,有些可以用起来。要点三: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

作用:要点一:发挥文物在公共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要点二:使更多文物得以展示,使文物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理解。要点三:有利于一些文物的保存与保护。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从高考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已然、未然有意混淆;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因果颠倒 ;误划类别;无中生有;偷换概念。【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概念时要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D.不能易也

易:交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有侯王

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

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

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5分)【答案】 9.D 10.C 11.B 12.①时代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

②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13.D 14.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解析】

9.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断法、代入法等。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试题分析:综观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文言虚词的考查逐渐呈现弱化的趋势,但不代表可以忽视文言虚词。高中阶段要求考生把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必须将18个虚词的意义用法牢记在心,并掌握一定的判断虚词意义用法的方法和步骤。【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要结合原文,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大致语意是否正确,二要将翻译过来的句子与文言中的原句仔细对比,看是否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歪曲文意等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北京卷翻译所占分值比其全国卷高考语文卷中的分值稍低,但它仍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其次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再拿选项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进行比较,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时效、时间、因果等方面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试题分析: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握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事件等。其次要看清题干,明确筛选指向,什么人什么事,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

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 15.C 16.B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试题分析: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把情感寄寓于叙述、议论、细节描写或景物描写之中,间接地抒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解析】

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KS5U&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猎物

..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释:【1】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恬然:自然放松,沉静从容 B.袒露: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 C.盘算:精打细算 D.曼妙:舞姿轻盈而美丽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2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

22.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

23.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

24.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

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

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信念的坚定、意志的坚强。

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答案】 19.C 20.D 2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

②纯真清澈

③一次次的新生

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22.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

②丰富的精神世界

③未来的发展。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

23.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24.A 【解析】

19试题分析:考点解读: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 或反映深层含义 或体现作者观点 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 或有修辞作用 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试题分析:内容要点的归结包括三个层次:1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2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3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试题分析:重要语句包括:①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②从表达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③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过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④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本内容的概括及文本结构,根据前一问可分析构思特点是选用了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人物。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试题分析:从近两年考查的情况来看,选择题往往在十一部名著中考查五部,一部编写成一个选择项。可该题中名著考核放置在现代文阅读中,形式是较为新颖。【考点定位】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做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②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③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答案】略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达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答案】

说纽带

纽带有很多,血缘、地缘、共同的理想、经历、利益等,都可能构成“纽带”。小到人际间的往来,大到文明间的交融,纽带关系始终是无法割裂的,它也在历史的演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数千年以来,文明间的融合让各自“一荣俱荣”。“条条大路通罗马”,当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包揽为“内湖”的时候,欧洲文明开始了第一次交融,同时也孕育出内在的多元性。当大汉使者张骞第一次踏上西域的土地时,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也开始超越中原,在中亚、西亚乃至更开阔的世界舞台上发挥影响力。即使如东晋十六国、蒙元时期,客观上也起到了通联诸国、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作用。更不必说,郑和的大名船队驶向浩瀚无际的大海,将中华的威名和富裕播撒到了南洋、印度洋,文明的纽带接住和平的商贸活动愈发紧密。

然而,思考历史,不只是为了记录过往,更在于反思当下与想象未来。不言而喻,人类文明的确在不断进步,其依赖的便是这张不断扩充而又不断更新的大网,它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连接起来。但在有的时候,只有历经教训,人们才知道若利用不好纽带关系,也会造成历史的创伤。正如在哥伦布踏上新大陆第一片土地时,他没意识到眼前陌生的土著与他有着共同的祖先,在经历血与火的杀戮后,人们才更向往和平,深知联手合作的收益胜过零和式火并。纽带关联的双方,只有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才更稳固,这符合当代经济学的逻辑。但并不是所有的关联都要服膺于资本,更具人道情怀的关联往往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论是拯救非洲疫病患者和饥荒罹难,还是在印度洋海啸、海底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戕害里救援伤者,联合国维和部队都在第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对于国内的经济落后地区,也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展开定点支援与精准扶贫。这样的纽带关系是血浓于水的情谊,强者帮助暂时的弱者,符合的是人道的逻辑,折射的是纽带关联中人性的光辉。

进而言之,历史的进程从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不论西方学者爱讲的“世界是平的”还是“历史终结论”能否继续维系,从长远来看,全球化的趋势与合作一体化的浪潮不可逆转。而关联紧密后,风险的传播也会更快、影响更大,这就需要人们在合作共享的同时,共同担起责任和义务,协力地域可能存在的挑战与风险,尽力维系和睦的纽带关系,这才是纽带关联造福人类的关键所系。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岁月流转,时光跌宕,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在岁月拷问中走向百年华诞。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回顾过往,激动、感恩打心底升起。100年之前的今天,一个新的名字响彻世界,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在100年后的今天,我的国,我的家,我的共和国,我要为你拍张照。

街头上的小孩在妈妈的摇篮中牙牙学语,温柔的春絮在静静述说着春天的故事。街旁的人坐在一起愉快讨论着柴米油盐的琐碎,对待路人,他们总是能相互一笑,那慈爱的笑容让人在初暖乍寒的时刻心中一暖。而最温暖的莫过于,每一个人在抬头之时,蔚蓝的天空总会留下飞机划过的痕迹,如同画家精心绘制的别样画卷,这一刻,我的照片叫做“我眼中的环境”。

硕大的办公写字楼里,满满的大屏幕充当了日常的“阁子间”,时常能听到从荧幕中传来的爽朗笑声,每个人在荧幕中接受着领导安排的工作,又在虚拟的共处空间中与领导同事讨论着最近哪部电影好看。这一刻,我把镜头对准了这些笑语声中的银幕,我的照片叫做“我眼中的工作”。

最近发现小区楼下又多了一幢“行走的房屋”,据说也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不足10平米的空间被布置得一应俱全,听说是造型颇具特色还获得了国家推广。一排排整齐的“行走的房屋”让刚刚毕业的青年无论到哪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听说远在河南的舅妈家的表弟今年要高考了,想着打电话过去鼓励一下,舅妈乐呵呵地告诉我说不用操心,目前全国各省的大学数量都是按历年考生人数调整设置的,河南省现在的重点大学也好几所呢,其他省份在豫招生也都比以前多了。并且舅妈还告诉我,作为农村的孩子,表弟上大学同等批次的分数线可以比城市的低5分呢,听着舅妈的唠叨,这一刻,我想把镜头对准所有今年的高考考生,同学们,大胆去努力吧,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我的照片叫做“我眼中的公平”。站在这百年华诞的起点,共和国,我为你拍张照,它们是岁月的馈赠,是善良的力量,是一串串的踏实脚步与光辉印迹。【解析】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第三篇: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 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答案】C.....................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

假设之一。。,,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本语段谈的是分享经济,语段第一句谈的是理性经济,追求的是个人经济最大化,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利己主义的假设,它要向分享经济转变必须有条件,即③⑥排在前面,所以排除C、D项。根据“不再……”语境推,②紧承④,而横线后面的内容“更……”又紧承①,所以排除A项,选B项。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中意境的感悟能力。“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出自曹植的《空竹赋》,所以对应的应该是“抖空竹”,排除A、C项。“雾毂云销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出自清代诗人杨仲愈《美人风筝》,从“妙剪裁”“好风相送”中也可以推断出是“放风筝”,所以排除C项,选D项。当然“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也符合“下围棋”意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符合古代女子荡秋千意境,且前两句是“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

“困难”,所以排除B、D项,大萝卜还在地里,并未拔出来,所以还不属于“挣得的东西”,排除C项,所以选A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中得分点:“迟明”,天快亮的时候;“延候”,迎接;“峄亭延候于十字桥”,状语后置句;“骈辚同驱”,驱车一同前往。第二句中得分点:“奋”,奋发;“而”,连词,表递进;“于”,介词,引出对象;“亲炙”,亲受熏陶、直接受到教诲或传授。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风世”根据注解可知是劝勉世人的意思。作答时需要从全文概括,可以从作者在沭阳为官离任后重到沭阳的情形及最后一段分析,“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说明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常常对他从前所管辖的地区再三表达其意。大概是贤能的人视民如家,做官而不能忘了他所管辖过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百姓,也不能忘了他吧。我治理沭阳两年,乙丑年,调迁到白下。现在是戊申年了,有感于吕观察吕峄亭多次写信邀请,我在十月五日渡过黄河,住宿在钱接三家。钱接三是当时的东道主,他的父亲钱鸣和瘦且两腮长有胡子,钱接三在容貌上很像他的父亲,与他谈起他父亲的事,接三不太清楚。我离开沭阳的时候,是钱接三才断奶的原因啊。

夜深摆置酒席,听到缓缓的车声,这是吕峄亭派遣使从前来迎接我。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峰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一顿饭的功夫,望见城墙遮列,知道是沭阳城新的建筑。士绅几十人争着前来扶车。大多是以前朋友,现在全都老态龙钟拄着手杖了。

过了第二天,进入县署游览,到父母用膳的地方,姊妹斗草的地方,昔日宴会宾客处理文卷的地方,缓缓行走泪眼婆娑,悲伤泪下,即使是一庖一湢、一井一匽,面对它们也不禁生情,也不能自我解说这是什么缘故。有张、沈两个官吏前来,年龄都是八十多岁了。说起

歌的分析概括能力。作答区域在诗歌的一二两联,“闲向春风倒酒瓶”是当春把酒,突出“闲”字;“送客特过沙口堰”,送客特意绕道沙口堰,目的是下一句中的上水心亭“看花”。原因结合诗歌注解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而刘禹锡当时是被贬和州,长期得不到升迁,只得寄情山水。作答时本题要对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了解。

11.试题分析:题干问“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理解,关注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考虑等,尾联“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是对刘禹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并暗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既见复关,_______。(《诗经·卫风·氓》)(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荀子·劝学》)(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4)__________,不知东西。(杜牧《阿房宫赋》)(5)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7)浴乎沂,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先进》)(8)______________,辣手著文章。(杨继盛名联)

(1).(1)【答案】载笑载言

(2).(2)无以至千里

(3).(3)秋月春风等闲度

(4).(4)高低冥迷

(5).(5)锦鳞游泳

(6).(6)五十弦翻塞外声

(7).(7)风乎舞雩

(8).(8)铁肩担道义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载”“至”“度”“冥”“锦鳞”“舞雩”等,要理解字义去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学*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3.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14.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15.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6.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0

⑤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揣摩。

15.试题分析:题干问“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求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本题要求概括二乖天真可爱的具体表现,作答时可以通过二乖的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和作品中有关叙述文字进行分析。如“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可见外貌憨态可掬。“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二乖言行稚拙,爱模仿。“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这些都说明二乖情感表达率真,注意力易转移,喜爱小动物,好奇心强等。

16.试题分析: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题干要求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作答时不要脱离文本,抓住作者于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文中作者文笔的清新,对儿童生活的熟悉、热爱,欣赏童真童趣,关注儿童成长。另外,透过文中小哥儿俩的成长环境,表达了作者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母爱的颂扬。文中还写了母亲对孩子要去打野猫为八哥鸟报仇的态度以及小哥儿俩对小动物的爱护,也表现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六、现代文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建筑的希望

梁思成

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遠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已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

对中国建筑感兴趣,但缺乏真正的了解。

18.承认机械及新材料的主要地位;有极诚实的精神观念;其构架法的基本原则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

19.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真正的艺术成就,有其一贯的基本方法及原则;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正赶上强旺更生的时期;拥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艺术追求的新建筑师群体正在产生。【解析】

17.试题分析:透过要求分析文中“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这是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作答时先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答题区域主要集中在材料第二段,如“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按照题干要求进行整合,分点概况即可。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18.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这是考查考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相关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的第三段,作答本题可以立足于文本,从中筛选相关信息。从材料的第三段看,“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統,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按照题干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整合,最后分点概况即可。

19.试题分析:题干问“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要求联系全文,简要概述。这是考查考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第一段“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材料第二段“至于

了累赘和负担,语言的美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辜负了仓颉的美意。

知堂老人在他小品文里,引李日华著《紫桃轩杂缀》卷一白石生旧事,白石生辟谷养生,默然独坐,有人问他不答话,一问再问,他回说,“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这种不想说话,不想诉诸语言的慵懒和无奈,你我也许都曾有过,在“我想静静”的歧义里,在《庄子·齐物论》开篇嗒然若丧形如槁木的呆坐里,在冬天墙头根晒太阳眯缝着眼的沉默里,在朋友微信问你最近如何,你却百无聊赖的不想回话的空白里。此刻没有语言的语言,或许是另一种语言,也是我们更真实的人生。

【解析】试题分析:今年江苏卷的作文试题采用的仍是材料作文形式。角度自选,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语言”。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千差万别,缤纷斑斓。“语言”既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具有丰富厚重的意蕴。作文要求以“语言”为关键词,引发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围绕“语言”这个核心概念,材料的三行文字从三个层面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思路。首先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生动画面,触发考生想象,“处处”强调“语言”的普适性和广泛性。接着,从语言的基本功用出发,阐述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举例子从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展示人类文明所构建的语言体系。最后,引导考生思考并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达重点,从生活、生命、文明等角度,指出“语言”的意义和价值。从材料的关键词看,“语言”主体有大自然语言、人类的语言,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科技语言;“语言”意义和价值可写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考生写作自由度大,可根据个人的感悟思考及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选择,施展才华。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何种“语言”对象,行文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角度宜小巧,便于集中笔墨、深入开掘,避免立空乏粗浅;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紧扣“语言”来写。比如,选择写花鸟如何丰富这个世界或日常生活,要扣合其“语”和“鸣”来写;写音乐和雕塑如何创造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也要扣紧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写,这样才符合作文的命意。

点睛: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另外,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61718

(2)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答案】(1)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事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2)心中仍有旧情,想跟心上人说话;婚娴现状和礼教束缚,不便单独与觉新见面。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来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这其实是考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只不过要求结合固定的章节来分析。题干对该章节的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即“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结合书中老太太的分派处理来看,如面临家庭变故,“却说贾母叫邢王二夫人同了鸳鸯等,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又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一一的分派”,可见处变不惊,性格坚强;老太太的分配中,既顾及到荣国府,也顾及到宁国府,既顾及儿子辈,也顾及孙子辈,同时还有衣服饰品的分配,同时还留下五百银子好把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去,等等,在这些分配中,足可看出老太太的能力之强,处事很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考生只要能了解这一大章中老太太的分派处理即可概括出答案。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这是考查对巴金《家》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关系的把握。题干已经告知情节,考生需要明确“梅表姐”与“觉新”之间的关系,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这是二人之间的关系,此时二人再次相见,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说起,从梅的表现来看,说明她心中对觉新仍有旧情,想和觉新说话,但婚姻现状摆在那儿,封建礼教摆在那儿,二人的私下见面已不合理,更何况是私下的交谈?解答本题,必须明确二人的关系,才能体会此时梅的心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982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BBS上建议用宇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

02122-

第四篇:2012高考语文真题深度解析

2012高考语文真题深度解析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今天一起用最快的速度最深度的内容来解析一下2012年高考语文真题,特别是现在我们已经汇集到各个省区的语文题目。

大家先来看一下这次考试的大概内容,现在已经得到的内容:北京: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从这个材料里面分析一下,如何把这个作文题目写得好,我们要从作文题目内部找到规律,我们目的就是能够让来年参加考试的学生从这个里面获得教育。

下面我们开始把这些题目做一个归类,我从三个为的分别阐释不同命题的作文题目,迅速定位你应该写什么,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

一、思维方式问题,正常人思维有两种思维纬度,一种是单向度思维,一种是多向度思维,很多学生是第一种,有的学生说我不需要审题,迅速地去写,别人用5分钟,他用50秒就写出来,我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假如说这样一个题目叫《浓烈与恬淡》,这是海淀区的一个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真题有很大关系,很多学生用50秒,很多学生说这有什么可写了,我就写浓烈好了,肯定不跑题,我就写恬淡肯定不跑题,我说这样最多得36分,你一定是二类中等偏下的分,因为你和80%人写了一样的东西,所谓单向思维,就是拿到命题之后我们毫不思考写了一个没有任何梯度的东西。

二、因此,我希望同学们用到多向度思维,用到你们平时学的关联词去重组,在写一个句子的时候可以用到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

《浓烈与恬淡》,最怕学生上来就单向度思维,我就写浓烈很好,恬淡不错,牛人说这样不行,这样写我作文内容太简单了,我试图用并列方式将我的文章架构,叫《浓烈和恬淡》,多向度思维中的并列性思维是不建议大家使用的。

浓烈还是恬淡?大家觉得这个题目怪怪的,我们进一步往下说,多向度思维,并列和选择在考试中是不能用的。

下面的条件、转折、递进是你文章能够好的法宝,比如我现场就用转折的方式,怎么用关联性思维把他们俩放到一起写成一句话,这样你主题就不单薄了,一个人虽然他的生活是恬淡无比,无比平凡的,没有人看得他,他处在恬淡之中,但是他仍然在内心中保有对生活的浓烈的爱。大家想想,学习成绩比较差的人,平时背好了很多的句子,最后只考得30多分,而真正牛人是构架一个好的东西。

同样一篇文章,一个是写浓烈与美,另一个写的是虽然一个人处在恬淡生活当中,但是他仍然内心保有浓烈的爱。于是我们可以想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例子,比如像史铁生,没有一个人不赞扬他,作为一个残疾人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此时史铁生一定生活在恬淡当中,但是就在恬淡中,史铁生肯定仰望过天空,他是第一个听到蝉鸣的人,冬天的落叶落到鼻尖的时候,他一定对生活有不同感受。

但是我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史铁生一定体会到生命大美,他懂得什么叫做浓烈。后面文章之所以好的原因,就是我不断地设置了多相性思维条件,当你用这样思维条件去重新架构一篇文章的时候,你的文章就不单薄,而充满了内涵。

第二个,逆向建构的策略。

这次考试当中出现这样的题目,比方说福建卷是《向×走》,四川卷,《你是天边一朵云彩》,河北:《把握方向》,40%题目都是出的,可能一般人看不出这三篇作文题目有什么关联,但是我认为这三个题目用一个方法就能处理好,这叫逆向建构的策略。

你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一定要在思维上跟大家不一样,可是老师问大家,你的文章怎么样跟大家不一样?我现在会给大家一个非常具体的步骤,是不是这样写。

首先第一个,这种文章统统有一个特点,它的题干中有动词,或者有名词,代词,代词是名词的一种。名词,具体的名词,具体的动词,名词、动词,还有像名词一样的代词,一旦在作文题干中出现这样的词,你就完全可以从这就是作文中的关键词,从它们开始往下走,难道走的意思真正是脚踩在大地上行走的意思吗?

这次刚刚考过的考试,写张海迪写过的那篇文章,还提到梅里雪山,经常会问大家某一个词有什么含义,任何一个词汇的含义都要从阅读题,都要从两个角度展开,一个是从它的本意,一个从它的象征意义。

从阅读的思维反观,任何一个动词,任何一个名词,除了它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背后的意义,考生写得差,如果说走,就一定脚在走。牛人会说,这种行走是让人的眼界看到更多东西,所以走到不同地方,还有一种走是用心灵丈量世界的宽度。

所以任何一个名词有本意和象征意,所以你在具体操作一篇文章的时候,诚然这个词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意思,然而我更想说这样的文章是我最想关注,所以任何一个词是对名词的二次定义。题目叫《走出去,不然能获得全世界吗》,同意吗?获得这种看法吗?他就写了非常多这种烂俗的意思。

可是牛人写的第一句话就不一样,老师,走出去,就一定能获得全世界,抓住关键词,走出去能获得全世界吗?我以为理解这个问题的观念是何为全世界,世界有两种,一种世界是我们用双脚丈量这个土地,这是用双脚行走获得的全世界,还有一种世界是用心灵去阅读,当我们用心灵丈量这个世界的宽度的时候,我们获得的是灵魂和精神有关。

如果说全世界关乎人的精神,那么走不走得出去都一样,太多的人没有走出去,他依然获得了全世界,康德从未离开过他生活的那个小镇,然而康德既然成为世界上最厉害的重要的哲学家,他们从未必走过来,大家看,之前出的题目跟今年的福建卷是一样的,向东南西北走随便走,牛人一定会告诉我,走,在我的心里,一定不只是用双脚走,还有一种走是用心灵丈量世界。

四川的:《你是天边的一朵云彩》,你,可以更多是我们特熟悉的文学,这种已经可以考过很多遍了,牛人可以告诉你,隐形的翅膀可以是人,也可以指文学,方向有两种,这次我们吴斌师傅他在临死前救了一车人的生命,他用生命的敬畏、尊重,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对生命的理解,此时方向有象征意义,就是对生命的解读。

只要你能够挖掘到任何一个题目的名词和动词的象征意义,从这儿入手,你的文章会迅速不一样。

三,心智成熟。

这与大部分老师讲的不一样,我自己参加过很多次高考阅卷,所以我有很大的发言权,很多的学生写爱母亲,爱父亲,这无可厚非,抚爱、母爱是人生中重要的人生体验,然而高考找的是心智成熟的学生,他会爱更多的人,他考虑更多的问题,除了个体生命的问题之外,还有社会的问题。

所以我们这次看到北京卷的材料,有很多不同的感受,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他说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

注意,这次题目要求考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行题目分析,第一个,老计每天要走几十里路,这是一个你可以写的角度,第二个,火车经过时老计都会发自内心的严肃地去敬礼,第三个,汽笛声在老计的敬礼中渐行渐远。

北京卷和其它地方的卷子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大家还能记得2011年,去年的北京高考卷考的是诚信,这次考的是诚信特别相同的词就是责任,不管怎样,我个人的说法,都是“大爱”。

北京卷一直坚守着一个传统,他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心智成熟,可能非常熟悉,但是很有道理,我们去买衣服,有两种人心智不成熟,这衣服一百,大哥,我求求你,一百;第二个人,一百,20,大哥,你得让我挣点钱,不行,就20,50卖你,不行,就20,好吧,就卖给你。

第二种人和第一种人成熟在哪儿?他开始学会了一种东西叫质疑,鲁迅的文学为什么是最伟大的?鲁迅的伟大在于他质疑,他原来是根本不革命的,但是他一旦认定革命对中国是有希望的,所以他坚定革命,他会燃烧生命的代价去守护他唯一的信念。

为什么写出的文章,他是50分,他是30分,因为他心智成熟,从质疑中开始,他还写到爱,有的同学觉得写奥斯特洛夫司基写出来很没面子,但是这种东西写出来都是满分。你成长当中会告诉你,其实有很多不真、不美、不好的东西,但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即便这个世界有许多不真、不美、不好,但是我依然相信我当年的理想是好的,所以我要坚守着我自己的爱。

所以北京卷这几年为什么这么多东西?原因它充满了文气,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大家注意这些关键词,文气、生命,我们迅速回来看看这个老计的故事。

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为什么北京卷出在深山里,为什么北京、广州卷关心这些东西?语文关注的是生命个体在过渡化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如何处理个体思想。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现在手中有材料的同学可以看一下2010年的卷,题目叫《灯火》,那时候我们小时候在煤油灯下读书,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也不可避免失去曾经美好的东西。

为什么老计看到火车声,他们越鸣越远,远离了老计工作的地方,社会在快速发展,火车是什么?是快速的、便捷的,到现代化,火车拉来的是现代文明,可是现代文明带来越来越多负面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慢慢越淡漠,但是老计要敬礼,去年的诚信的问题,今年的责任问题,我可以告诉你明年还是这样,为什么这么多年坚持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告诉你是一个事,而不同的反应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成熟,通过买衣服的大哥一样,通过买衣服的反应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心智成熟。

牛人会告诉我们,老计在深山巡逻,老计代表是最纯最美,还没有被钢筋水泥,没有被现代化社会所掩埋到的纯美感情,他可能都会向每一辆列车敬礼,人生在没有现代化之前那种纯美、朴实,这样的朴实可能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当中正在渐行渐远。

这就是这两年北京卷为什么一定要考材料作文,就是判断你的心智,判断出哪些学生可以去大学深造,而有些学生就不必了。说感情真挚就是好文章,写你的生活就是好文章,错了。诗人和文学家是这样,他们从来想说我爱你的时候,他们一定都会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只会空喊的,只会写周边,你妈爱你,你爱你妈的人肯定是不行的。

一个18岁的人,你们思考的问题如果还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一定不是一个心智成熟的状态,他可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日益生活在物质现代化时代,但是我们精神现代化了吗?我们的心灵是否也与这些最高科技的东西与时俱进?还是我们在退化,老计的行为向我们城市中的人说明了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丢掉了什么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你们之前考试背的文学例子还能用吗?

我们很多学生在考前压题,背司马迁压牛,一个人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而牛人一定会告诉你,请告诉我,什么叫成功,在一般人概念中,成功不就是住大房子,挣更多的钱吗?而语文的角度,成功在人的心间。有一个成语叫感同身受,判你卷子的都是像我这样的老师,我们上大学的文学课和高中的语文课,我至今不知道霍金的理论有什么好的地方,我同时知道我教的是语文的科目,说难听的话叫投其所好,说好听的话叫感同身受。

老计除了是一个充满诚信、责任和大爱的人,他每天自己要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他还是一个孤独的人,任何一个取得成就的人难道不是孤独的吗?鲁迅是孤独的,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虽然他强调,我所针砭的是时弊,不是针对个人,但是他还是得罪了不少人。从这个角度,我们仍然可以写出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现在高考究竟在考什么。

我们看这样的题目,我们再也见不到妈妈爱你的题目,我要你理解,像吴斌师傅这样,像陈光标这样的,他可以爱你不认识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路边碰到问你要钱的老人的时候,都会在想他是不是在骗你。

你的七大姑八大姨爱你,那叫私爱,这个叫大爱,大家看,现在的作文正在教我们学会大爱,你妈在你小时候很穷的时候给你买个钢琴,这个很感动,但是文章不能这样,生命成熟让你明白所有生命都需要敬畏,所有平凡都是伟大的,需要你明白文学都是隐形的翅膀,都是天边的云彩,需要你去明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渐行渐远,哪些最纯美的东西远远离去,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写文章去反思这个事情,之后的考试一定沿着这个方向进一步深化。

所以今年考试呈现出的最基本特点,第一个,考的是学生思维,不考学生的记忆,之前背诵了现成段落的学生可能会非常恐惧,因为他发现今年背的东西不管用了。第二个,考的对生命的理解,而不是对生活和情感,而是你怎么用生活把情感理解清楚。

材料作文最能看出一个人,同样的材料不同的观点不一样,从你的不同观点中,我可以迅速推断出你的心智水平是否达到成熟,这样可以把好的学生区分出来,这是一个全国命题的趋势。

刚才我说了一下这次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子的点评,一般我们都会说这个题目怎么样,而国老师是把每道题目怎么写,具体操作教给你,我觉得这个更有用。

再下来,简单看看阅读题,我们新高二的学生,我们新高三的学生,你们刚刚接触到高考题的时候,大家一直有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之前背了很多东西,但是这些都是我无法合理运用到考试中,究竟怎样解决呢?

我们看一下,这是考试对阅读题的要求,通过这个,能够让自己的进步自己察觉到,也可以定位到自己问题在哪儿?一个问题答不出来有三个原因,第一个,你没有达到初级理解的程度,但是考试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深度理解,在你把这些背会之后,是否能够用自己的理解去解决,你至少要知道一个答题的基本模式。

问题就出现在这儿,在高考难度中还有一个难度叫运用,运用也有两个层次,一个叫初级运用,很简单,就是你背下一个模板,这个东西在什么情况下是什么作用,一听到作用你就兴奋了,条件反射,答出来了。但是高考解决的是高级应用,换词了,请回答这样写有什么样的目的,有什么样的用意,我没有背过什么叫目的,什么叫用意,老师告诉你阅读题你这样答,你背下来答对了,这是初级运用,我换个词,因为目的就是用意,用意就是作用,换了之后就答不出来,原因是我给了你一个间接情景,换了问法,所有题目难,难在我的设问方式一般都是间接设问,答案还是那个答案,但是问法换一个你没有见过,你可能答不出来,这也是一个高三的学生要关注的,一个高三学生怎么可能没有背过东西呢?可是为什么真正考试时候的时候答不出来呢?原因就是问法换了,要识别间接情景。

老师现在手中,因为时间紧张,先拿到了北京卷,就先和大家说说,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每年考试都考这个,表现手法,包括三个东西,一个叫表达技巧,一个叫修辞,一个叫表达方式。很多学生资料特别多,背了特别多,其实没有效果,我给大家列出来,大家看,手法表达三个,表达技巧、修辞和表达方式,这当中哪个你是最熟的?你一般说这个,错了,表达方式是你最熟的,表达方式包括描写、议论、抒情,一般学生写得再差,他可能不会用比喻,但是会用叙述,所以表达方式是你最会的,这个就不考了。

剩下的修辞,你看到比喻、拟人,这个看到太多了,这个也不考。所以剩下来看,真正要考的就是表达技巧中的前三个,因为前三个都没有听说过,比如说象征,一个是对比,什么是对比?有人认为两种东西互相比就是对比,这就是为什么你考得分少,比如我和姚明来比个子,我肯定是衬托他,因为他是人,我和瓶子比,因为我们品种不同,用瓶子的矮来烘托我的高大。

你们背过诗,李白写过“天台四万八千丈”,写天目山太高了,品种相同互相比较,或者叫衬托,用五岳的矮来衬托天目山高。白居易写《琵琶行》,写琵琶女的琴声太好听,说琴声响起,四处寂静,唯见江心秋月来,琵琶和月亮之间不一样,因此用月亮来烘托琵琶琴声好听,所以不要以为你懂对比。

象征也是,今年的北京卷子,张海迪写的那篇文章依然还是考象征,去年考的是祁连雪,祁连山在这里有什么象征?象征就是用一个抽象物表象出来,我爱你太直白,所以用月亮代表我的心。2005年名字叫《合欢树》,说妈妈我爱你太直白,可以写成我爱树。2008年,北京卷叫《碧云寺的秋色》,想说大自然,我爱你,太简单了,爱碧云寺的秋天,就是爱大自然的象征,2009年叫《司马祠》,庭院就是司马迁的象征。2011年,就是去年,说大西北你太有生命力了,我赞美你,写大西北我爱你,具体的祁连山的雪。

2012年,张海迪写的文章,生命最伟大的就是我登上的梅里雪山,今年上来告诉你,梅里雪山有什么作用,按照学校讲的结构什么的,你就0分,真正的就是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就这种东西,这种题在考试中叫鉴赏。

语文跟英语最大区别是什么?英语题叫细节,Why、What、How,大家看英语中经常是这样问的,但是今年北京卷几乎没有这样问,因为语文比你第二英语层次更高,英语只要你能读懂就行了,而语文你要能欣赏出它好在哪儿。所以外语体经常看到的是Why、What、How,而语文经常是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的,有什么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的修辞手法。

类似的问题一下就凸现了,北京卷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以鉴赏为主,对象征的考察就是重中之重,05年的题目叫《合欢树》,这个写法有什么效果呢?只要还记得老师讲过的,在这么多手法中主要有三个,一个象征,一个对比,一个欲仰先抑。孩子爱妈妈就去看树,为什么看树呢?因为树就是妈妈的象征,这样写的特点就是含蓄抒情,构成了全文的行文线索,就是我前面强调过好多好多次的象征的好处。

2011年的北京卷叫祁连雪,雪是《祁连山》的文眼,雪有什么作用,当然雪是热爱大西北,大西北生命力的象征嘛,构成了全文的行文线索。

2010年的行文线索叫海棠花,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无缘吗?第二问,海棠花有什么作用?海棠花又是作者思念故乡的象征,海棠花的作用是含蓄、抒情,构成了全文的行文线索,这种五六分的大题,在北京卷,算今年已经出了5次了。大家回去找找张海迪那部小说的前言部分,同样是一篇散文,其中提到梅里雪山,去年是祁连雪,今年是梅里雪山,只要你记得我说的象征是什么,这五六分一点没问题了。

我给大家最后拿出一点点建议,我们新高三的学生在接下来复习中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个,关键词。

国家玮:今年给新高三的学生提出一个新的建议,大家今年要着重从这样三点进行新一轮的复习,第一个,作文彻底改变思路,虽然这样写很俗,但是这是今年开始整个语文作文的导向——爱,如果在爱前面加一个字的话,叫“大爱”,不是你周围的是,高三跟初三学生最大的差别就是你的爱要有文化,要有社会,要有对苍生的生命的大的关怀,你意识到这个,你的语文成绩会真的好起来。

我见过原来好多打70分、80多分的学生,最后能打130,他们觉得老师你讲这个没有意义,但是我按照你的想法去考虑的时候,发现语文是做不了假的。我们老师也很聪明,这个题目让你能写上司马迁、苏东坡的,我绝对不出,也就是今后的押题对语文备考是毫无意义。

第二个是阅读,给你一个关键词就是本质,为什么还要学语文,一个高三的卷子给你父母做,如果他不是教语文的话,他能及格的话就不错了。语文为什么会存在?都是中国人说话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说话方式叫我爱你,有些人说话叫月亮代表我的心,因为语文说话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白的,一种是用含蓄的,还有人用含蓄、委婉的方式去阐述大家都懂的道理。

因此李白的伟大不在于他说我思念故乡,他说的是“举头望明月”,李白不说我热爱大自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因为语文的本质就是象征,用一个具体的物来说明一个抽象的概念,当有人这样说话的时候,语文就产生了,这是语文学科的本质。

第三点,我给大家写在这儿,我们都说要夯实基础,这点老师没有意见,但是夯实基础一定要搞清楚,语文基础不是背来的,所以现在开始大家记住一件事情,你要明白语文作为学科存在是文气当先,在接下来一年中,你真正阅读三到五个世界上确实有影响的作家作品,不用那么多,你没有必要读鲁迅全集,你只要看鲁迅选集,就叫鲁迅先生讲的,真货色,学了12年的语文,一个人真正的没有看过两三篇作文吗?

所以语文的本质是写霍金、奥巴马吗?还是写沈从文、刘墉,如果你了解你写什么,语文就不会走偏,语文绝不仅仅是背点成语、校正字词就能学会,很多人非常后悔,如果我读了一篇沈从文的作品,我会是什么样子。

今年的高考题和语文命题充满了文化气息的现象告诉我们,我们学了12年的语文是真的要读点书的,而这点书绝不是市面上买到的什么“一口气读完历史”,你得留下时间来去读,我想今年你在看完老师的深度解题之后,在你去考试的2013年一定会有不俗的表现,一定能拿个高分,因为语文一直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的,这不是大话,而是真正所有的学生得了高分,在学生的卷子当中我一字一句读出来的,我在字里行间读出了爱,读出了对语文的了解,读出了鲜活的文气,谢谢大家。

第五篇:2014陕西高考真题语文(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14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 14

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4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哆。”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 14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14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佚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性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予力学。他们的/ 14

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 14

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2)为什么玻尔和爱因斯坦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6分)(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特质。”,请结合材料分析哥本哈根学派具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

(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阅读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__ 的天职。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_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人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4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① B.⑤②③⑥④① C.⑤①②⑥③④ D.②④⑥③①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5分)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 :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17.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4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1.【B】选项着重考察对“悲剧”概念的理解, 原文强调“悲剧”代表真善新一方弱小势力的失败.甲午海战中的清军不具有“真善新”中“新”的特点。

2.【C】强加因果。“这样”、“从而”有误。

3.【D】“强烈的痛苦”中“强烈”一词与原文相比程度加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C】根据成语“励精图治”及该词语语境可推知“励精”为:振奋精神,致力于某事之意。5.【D】理解句子大意,虚词以“以”、“之”,实词“权”、“殊”,官职名“国子祭酒”有助于划分停顿。本题要求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

6.【A】根据原文“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可知并不是“直言不讳”。

7.(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1)句中“罪”“规”“不胜”各一分(2)句中“下”“毂”“曾”各一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8.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解析:分析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从景物描写所营造的特殊氛围及全词的情感入手。

9.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解析: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通过末两句人物自身动作表现。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14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的背诵记忆和理解运用能力。注意对 64 篇文章的重点句子的背诵记忆。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于小说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考生选择时应先用排除法排除两个0分选项。C项中“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对于渡夫的想法目的推测错误;E项中主人公“目不转睛地瞧着他”是因为渡夫的行为让主人公感到震撼。B选项我担心的不是渡夫的“谋财害命”。

(2)答: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时注意从情节入手,将故事的起承转合及来龙去脉逐层解析,然后从人物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变化综合考虑,不难得出答案。

(3)答: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解析: 分析故事的叙述方式及好处需要从文章的人物形象,环境烘托,线索结构,情节转合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需要学会从多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4)答: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 这道题考查发掘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以及对小说结构设计的理解能力。解题时应注意“为什么高歌”是理解的关键。先仔细审读文章,理解文章中渡夫的形象特征,分析全文中渡夫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再联系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入挖掘文章主题,联系社会实际问题和渡夫所处的阶级层次综合分析问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人物传记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对文本阅读的准确度和/ 14

概括能力。阅读时注意传主的突出贡献,把握其个性特点、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先用排除法排除 CD 选项。C选项中“丹麦抗敌组织”错误,在原文中表述为“救援组织”,D选项中“禁止”一词使用不当,原文表意为“控制使用”。A 选项中“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原文没有直接提及,故为一分选。

(2)答: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

解析: 这道试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设题区域为文章前四段,难度较低,只要把握关键信息一一梳理,分点作答,避免遗漏便可得分。

(3)答: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群体;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概括和文意信息的梳理整合能力。注意答题回归文本,找出对应段落的对应信息,整合提炼,分角度论述,答案要条理清晰,做到不遗漏。

(4)答: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

解析: 这道题考查全面筛选信息和发掘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看清题设要求和答题指向,切忌脱离文本架空分析,今年对于深层探究能力考查偏弱,得到高分的难度不大。

第Ⅱ卷 阅读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C】

解析: 本题考查掌握成语的含义,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义务,故选用“义不容辞”,父母养育子女是责任,故选用“责无旁贷”。杂技团技艺高超,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主动积极去做,故选用“当仁不让”。

14.【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常见类型及判断。A.选项中“在„„中”的介词滥用导致句子主语混乱。B.选项中关联词错位使句子层次不清。C.选项中修饰语“广泛”的位置不当使句子表意不明。

15.【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段逻辑进行语句排列整理的能力。联系前文中提到的“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一句,不难发现,选段先介绍珠算算盘的特点②④两句可以连接,再介绍珠算口诀⑥③可以连接,最后概述珠算的使用以及与新工具的比较。

16.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段内在逻辑,根据文意补充完整的能力。今年在句式考查部分采用补写句子/ 14 的题型,难度适中,根据前文内容可得到横线一处的大意应与“灾难”有关,根据后文内容可以得到横线二处关键词”好处“,根据”土壤被污染“可以得出“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的结论。

17.示例: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解析:通过解读图表,编写框架构思,这是语文中“双基”能力考查的一个考试重点。这类题目灵活多变,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需要考生具备联系生活活用知识的能力。结合图表框架,分清主要步骤和具体细节。立足行程角度,从准备和实施两个方向进行答案编写。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从材料的形式上讲,今年这则考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的传统模式。与去年高考题目不同的是,今年的这则考题只提供事件的经过,结尾处没有点题,属于作文练习中的非点题式材料作文。这类没有清晰价值判断的材料作文难度较高,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提炼材料的能力。同学们可以借助老师在新东方语文课堂中讲过的“关键词”法,“因果法”“二元思辨法”来审清题目,确立自己要抓住的关键词,并确立中心,明确自己对事件的价值判断,写出立场鲜明具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

从材料的内容上讲,今年这则考题的关键的思维触点在于:那对抱住的同学双双通过独木桥的行为应该怎样评价?这是一种智慧的变通之法还是一种违犯规则的行为?竞争对手之间通过拥抱而获得双赢是对规则的破坏吗?材料想要通过这个特殊事件,引发同学们对“比赛、竞争、淘汰、团结、合作、双赢、变通、规则”等热门话题进行深刻反思。在中国政治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社会背景下,这则考题无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思辨性。应当说,这是一个难易适中并且能够为每一位考生提供充分写作空间的优秀题目。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流,它要求考生能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抓住整个材料的核心内容,挖掘材料的内涵,提炼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感悟,从而确定最佳立意。今年给出的这则材料立意可从如下几个角度出发:

1.从“那对抱住的同学双双通过独木桥”,这一行为中的“拥抱”这一动作细节,深入思考下去,可以阐释“团结就是力量,友爱互助才能成功、协作共赢才是王道、友爱之道”的话题。

2.采用“二元思辨法”审题立意,对这一行为做辩证解析,“比赛的规则要求是一人下水一人通过”,看出竞争的残酷冷漠,从“那对抱住的同学双双通过独木桥”,看出合作的温暖和智慧的力量,故而可以阐释“竞争与合作、规则与变通、助人者亦自助”等思辨类话题。

3.采用“因果法”,顺藤摸瓜,透过现象看本质,什么才是真正的胜利?可以阐释“输赢的境界、双赢才是真正的胜利、对手的启示”等话题。

4.将“比赛的规则要求是一人下水一人通过”与“那对抱住的同学双双通过独木桥”做对比,发现变换思路之后,胜利更加容易,也更加人性化,可以阐释“换个角度思考,变则通,莫把竞争当唯

一、竞争也需人性的温暖”等话题。

从文体方面说,文章写成议论文、记叙文都可以,虽然此次作文很容易入手,但是要写出精彩的篇章/ 14

则需要精巧的构思。面对熟悉的话题,考生要写出新意,就需要寻找新鲜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素材,力求提升作文的文化品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新东方冲刺模考班的作文题“托马斯库克的安全岛”,不仅系“非点题式材料”,类型与高考题目完全相同,而且主题也押中了“变通”这一关键词,为所有学员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考前指导。/ 14

下载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解析版(仅供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天津高考语文解析

    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试卷整体点评 今年试题整体难度不大,即便就单个题型看,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硬茬”,部分题型虽然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但难度适宜,对比......

    2018天津历史卷高考真题[小编推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

    2012年高考真题试卷语文(湖北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 本试卷共六大题,8页。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Word版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懵(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

    2011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天津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1页至5页,第Ⅱ卷6页至10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2017高考地理天津卷含答案解析范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文 1.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

    2014高考天津卷作文题深度解析

    2014高考天津卷作文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

    2017高考真题北京卷 语文5则范文

    2017年高三2017年北京卷语文 语文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汉......